1. 楊凌蘸水面的介紹
楊凌蘸水面是陝西著名的漢族小吃,楊凌是地名,過去不叫楊凌,叫楊陵,是隋文帝的寢陵,關中產麥武功縣所轄,建楊凌農業示範區之際更名楊凌。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湯面分盆裝、越嚼口越香。楊凌蘸水面的面和湯是分開的,吃的時候從大面盆里夾出寬厚且長的面條拉到碗里的湯中,然後夾著面條一口一口地咬著吃。
2. 楊凌有什麼特色好吃的
1、楊凌蘸水面。
推薦理由:楊凌蘸水面是陝西一種地方小吃。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湯面分盆裝、越嚼口越香。楊凌蘸水面的面和湯是分開的,吃的時候從大面盆里夾出寬厚且長的面條拉到碗里的湯中,然後夾著面條一口一口地咬著吃。
2、胡辣湯。
推薦理由:胡辣湯,又名糊辣湯,中原知名小吃,起源於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和漯河市舞陽縣北舞渡鎮。尤以逍遙鎮胡辣湯出名。
3、窩窩面。
推薦理由:窩窩面是陝西省耀州區的名菜。成品面形渾圓,漂浮碗內,湯清味鮮,紅綠相映。始於清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耀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窩窩面」。
3. 楊凌有什麼好吃的和好玩的地方
楊凌區位於渭河流域關中平原腹地,因境內有隋代開國皇帝楊堅的陵墓而得名,是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所在地,轄三鄉一鎮一個街道辦事處,人口14.14萬,其中農業人口8.9萬,土地面積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56萬畝,農民人均耕地0.8畝,是一個典型得農業區,2003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2843元。
楊凌區內駐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兩所科研院校,現有學科涵蓋農、理、工、經、管、文、法等七大學科門類,擁有各類農業科研人員5000餘人,農業技術力量十分雄厚。
4000多年前,中國農業師祖後稷·棄在楊陵這塊熱土上教民稼穡、樹藝五穀,成功地推動了我國原始農業向傳統農業得過渡,創造了先古時期中國農耕文明和楊陵農業的輝煌。
4000年後的今天,尤其是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成立以來,14萬楊凌人民充分發揮區內的農業科技優勢,搶抓機遇,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畜牧、苗木花卉、名優新特雜果、良種等五大產業,建成了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和示範基地,現代農業正在楊陵這塊熱土上崛起,每年一屆的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在這里舉行。
經過一代又一代楊陵人的努力,目前在高度發展的現代農業的帶動下,楊陵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楊陵,正以嶄新的姿態,在後稷曾經耕耘過的這塊熱土上,創造著現代農業的輝煌。
楊凌總面積94平方公里,下轄縣級楊陵區,總人口16萬,其中城市人口8萬人,國務院批準的規劃面積22.12平方公里。
楊凌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部中國農業及農業科技文明史。《史記?周本記》記載,4000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農官——後稷,就在這一帶「教民稼穡,樹藝五穀」。可以說我國農耕文明史由此發端。
1934年,辛亥革命元老於右任先生與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在這里建立了中國西北地區第一所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前身。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和陝西省在這里又陸續布局建設了一批農林水方面的科教單位,到1997年示範區成立時,共有10家農科教單位,包括兩所大學、5個研究院所、3所中專。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 聚集了農林水方面70個學科近5000名科教專門人才。世界上還有一個這樣的地方,就是荷蘭的瓦格涅根。所以,當時人們就把楊凌稱作「農科城」。嵐清同志1996年來楊凌看了後,說「只能算個農科鄉」。因為當時缺乏基本的城市功能,基礎設施條件只是一個落後的北方小鎮。
也正因為條件太差,以及體制上的問題,改革開放以後,這里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流失。示範區成立前的幾年,平均每年流失近百名骨幹人才。為了穩定人才,發揮農科教優勢,推進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發展,在嵐清同志的親自推動下,國務院於1997年7月13日批准成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並實行「省部共建」的領導和管理體制,由陝西省與國家14個部委(現已調整增加為19個)共同領導和建設,並成立了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陝西省也成立了由省級有關部門組成的省內共建領導小組。
國家交給楊凌的任務是:通過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把科技優勢迅速轉化為產業優勢,依靠科技示範和產業化帶動,推動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帶動這一地區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民增收,並最終為我國農業的產業化、現代化做出貢獻,並要在「農業改革發展思路」,「培養、吸引、發揮人才作用」,「農科教結合」,「產學研結合」,「科教體制改革」,「乾旱農業研究和開發」,「對外交流與合作」,「省部共建」,「農業產業鏈延伸」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十個方面發揮示範作用。
4. 西安十大特色小吃有那些
古都西安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都市,濃濃的西北風情,另有吃不完的特徵小吃,西安特徵小吃品種繁多,泡饃,麵食都有,那麼西安十大特徵小吃有哪些呢?為你保舉西安十大特徵小吃排行榜。
NO1涼皮
西安市井上面,涼皮是很常見的一種小吃,西安涼皮是到當地一定要吃的。西安涼皮有三種對照著名,岐山擀麵皮、漢中熱麵皮和秦鎮米面涼皮。岐山擀麵皮是名望最大的,麵皮挑選最好的材料建造,工藝講求,麵皮白、薄、光、軟、筋、香,吃起來涼快適口,口感筋斗、柔嫩。
NO2肉丸胡辣湯
肉丸胡辣湯是很多西安人喜好吃的早飯之一,胡辣湯本身就是很著名的小吃,西安的肉丸胡辣湯也很有特徵。肉丸胡辣湯是一種清真小吃,它的特性就是湯味對照濃郁,湯色濃重、湯汁濃厚,胡辣湯是香辣口胃,配合一些其他的早點一起吃,是西安人的風俗。
NO3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應當是大家都曉得的,在西安羊肉泡饃是必吃的西安特徵小吃,有悠久的汗青,特別是西安回民街的羊肉泡饃,獲得了國表裡旅客的追捧。羊肉泡饃是典範的西北小吃,頗具西北風味,經過精工細制,羊肉泡饃料重味醇,湯濃肉香,肥而不膩,是很營養安康的一道小吃。
NO4肉夾饃
肉夾饃是古老西安特徵小吃,就是將肉夾在饃饃之間。肉夾饃外觀出現出焦黃色,餅體發脹,肉夾饃皮酥里嫩,喜好吃的人很多,肉夾饃是西安最多見的小吃之一,很多西安人會拿他當早飯,大部分的旅客到西安都市去品味一下地道的西安肉夾饃,肉夾饃好吃並且廉價,香而不膩。
NO5鍋盔
西安八大怪之一的鍋盔,鍋盔在天下很多地方都有賣,每一個地方有每一個地方的特徵。西安的鍋盔建造工藝講究,以「干、酥、白、香」著名,干硬並且耐嚼,內酥外脆,色澤金黃,皮薄膘厚。鍋盔好吃並且能夠寄存很長時間,服法也對照多樣,椒鹽鍋盔、蔥香鍋盔、五香鍋盔……口感充足。
NO6烤油饃
烤油饃又叫做烤餅,還被叫做烤乾餅。烤油饃的做法實在很簡朴,將燒烤在爐子上烤一烤,然後撒上籌辦妥的調味料和辣子面便能夠了,將餅切開便能夠吃了,西安大部分的烤油饃做法並沒有甚麼區分,次如果調味方面有差別,另有就是火候,好吃的烤油饃口感酥脆。
NO7鏡糕
鏡糕是很常見的一種西安特徵小吃,陌頭巷尾都能夠看到一些做鏡糕的小攤販,鏡糕小如鏡,像圓圓的鏡子,採取的是江米建造而成,把江米研磨成粉,在竹木籠屜里填上江米粉,撒上紅糖、綠色和黃色的糖,摞起來蒸熟,待到蒸汽一沖,收回長長的響聲就做好了,鏡糕美觀又好吃。
NO8酸湯餃子
北方人都很喜好吃餃子,南邊人對餃子也是情有獨鍾,餃子能夠說是一種大眾美食了,西安的酸湯餃子是當地的一大特徵,喜好吃的人很多。酸湯餃子是用麵粉,豬肉和配菜建造而成,口胃酸咸。酸湯水餃是一道古老風味小吃,至今曾經有上千年的汗青了。
NO9葫蘆頭
葫蘆頭在陝西地區很常見,也是當地人都喜好的一道小吃,因豬大腸油脂厚,表面看起來像葫蘆,以是取名叫葫蘆頭。葫蘆頭汗青悠久,吃的時候將饃掰碎,再把豬腸肚和海參、魷魚等食材放在饃塊上,葫蘆頭的湯頭是大骨湯,加上糖蒜、辣醬等佐料,肥而不膩,是很好的滋補美食。
NO10金線油塔
金線油塔在陝西西安是很有人氣的古老風味小吃,它非凡鮮明,層多絲細、松綿不膩,遭到了很多人的喜愛,由於「提起似金線,放下像松塔」,以是取名金絲油塔。油塔蒸好後,放在盤子里,加上甜面醬和蔥花等配料,別有一番風味。
以上就是西安十大特徵小吃排行榜,這些美食都是西安古老風味,遭到了大家的喜愛,你都吃過幾種呢?
5. 陝西楊凌蘸水面,看著一根吃不完,最後吃了三根,就是這么好吃
國慶黃金周馬上就要到來,大家准備好去哪玩了嗎?出門 旅遊 除了玩,那就是吃。中國人對吃幾千年來一直是認真的,也鑄就了博大精深的中華 美食 文化。我常年行走在外,各地 美食 也都能適宜,但作為南方人,主食我還是覺得米飯更適合我。不過此次西安之行,讓我對麵食又有了個新的認識,或許在這一刻我真的喜歡上了吃麵食,這一款麵食就是獨具陝西風味的楊凌「蘸水面」,它還有一個很接地氣的名字「褲帶面」。
2020年9月拍攝於陝西楊凌。
酸菜涼粉。
陝西省,地處我國內陸腹地,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西周、秦 、漢 、唐等十四個王朝曾在這里建都,曾數次成為世界的中心。在漫長的 歷史 進程中,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到皇宮殿堂、下到田間農舍,孕育出了眾多的人間美味。肉夾饃、羊肉泡饃、臊子面、擀麵皮、鍋盔、陝西涼皮、油酥餅……每一款都是名聲在外,讓人垂涎三尺。
此行我來到陝西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因為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陵墓「泰陵」在這里,因此而得名「楊陵」。不過對於是叫「楊凌」,還是「楊陵」,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反正現在叫楊凌示範區 ,隸屬陝西省,位於關中平原中部,距西安85公里。在楊凌 美食 中,最具代表的要數楊凌蘸水面。在當地朋友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楊凌城區這家蘸水面面館,據說當地人也都到這吃。
當然,在楊凌除了蘸水面還有許多的特色 美食 。點完菜,先上來的是一些其它的 美食 ,或許是因為蘸水面現做比較費時。這一道三碟是店家的特色菜,名叫「吉祥三寶」,有煮酥肉、燉豆腐和燉香菇組成。三碟菜葷素搭配,有肉、有豆製品、有菌菇,口味不同,口感不同,作為配菜相當的不錯,非常值得推薦。
擀麵皮,這是陝西關中地區的另一道傳統名小吃,尤其以西府的口味最佳。我們常見的米麵皮是把面調成糊狀,然後放到提籠上蒸熟,而西府的擀麵皮是先擀成面,再上蒸架。這樣做出來麵皮口感更緊實,韌度高,有筋性。寶雞一代人特別喜歡吃,現已成為陝西最具代表的小吃之一。
醋粉,同樣是西府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醋粉最為特別的是要數它所選用的原料。一般釀醋會選用大麥、小麥、高粱等糧食發酵面成。西府人把這些釀完醋的殘渣經過處理,製作出了這種獨特的 美食 。醋粉做法和涼皮相似,口味獨特,營養價值高,只是原料難得,其他地方比較難吃到。
終於今天的主角蘸水面出場了,當幾個服務員端著如臉盆大的碗時,還是讓人很震撼。這個面上桌時分兩個碗,面在這個大碗里,用的是清湯,裡面有青菜、長豇豆,以及主角蘸水面,這碗稱之為「清清白白」。一碗一根面,寬6-7厘米,厚約2毫米,長度有50多厘米,據說最長的有2米多。
另一碗是蘸汁碗,同樣是一人一碗。蘸汁用蒜苗、雞蛋、西紅柿、大白菜、辣椒、辣油、鮮湯等調制而成,色澤紅亮,相當誘人。吃的時候,將面條整根從大碗撈到蘸汁碗內,瞬間讓人食慾大開。在楊凌當地流傳著一句關於蘸汁碗的詩:「面白薄筋光,湯汪蒜辣香,湯面分盆裝,越嚼越覺香。」精準概括了蘸水面特點。
自古以來關中地處天府之國,沃野千里,小麥在豐饒的關中平原諸多農作物中,可謂是一枝獨秀,關中父老對麵食也是情有獨鍾,蘸水面在眾多麵食中也是獨樹一幟。蘸水面由於其形似褲帶,又稱為「褲帶面」,至於它是如何起源的,當地流傳著多種說法,據說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品嘗後贊不絕口,賜書「蘸水褲帶面」。
蘸水面是楊凌的看家麵食,麵筋道有嚼勁,筋而不硬;味酸辣鮮香,油而不膩,香而不濃。當然你覺得味不夠重,可以再加辣油、辣椒等。作為南方人的我,原本對麵食沒有那麼的喜愛,唯獨嘗到了蘸水面,讓我彷彿打開了一扇麵食的大門,原來麵食也可以如此的美味。
幾乎所有來到楊凌的人都會吃蘸水面,幾乎所有的人吃下第一口都會喜歡上它,這就是蘸水面的魅力所在。楊凌人說:「外地人看到六兩的面怕吃不完,最後吃了一斤還不夠。」這句話在我這得到了最好的驗證,起初我只要了一根,也就是一碗,那是一個人的量,最後我竟然吃了三根,硬是吃了三個人的量,可以說這是我吃面吃得最多的一餐,現在想來還是意猶未盡,下次來楊凌我還得吃三根。哈哈。
6. 楊凌都有什麼特色小吃地點
楊凌蘸水面
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湯面分盆裝、越嚼口越香。楊凌蘸水面的面和湯是分開的,吃的時候從大面盆里夾出寬厚且長的面條拉到碗里的湯中,然後夾著面條一口一口地咬著吃。 楊陵的麵食文化歷史悠久,地名的更迭及世事的滄桑並未改變人們吃面的口味,而且面是越吃越長,也越吃越寬了。
楊凌褲帶面 面身足有兩米長 美食地址:大洋百貨與東方商城之間的巷子里
7. 楊凌美食有哪些推薦的
楊凌美食最有名的就是蘸水面了吧,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湯面分盆裝,越嚼口越香,來楊凌必吃的。還有旗花面,面湯酸酸的,像一口香似的,一份六碗,可以嘗嘗。
8. 楊陵區美食
楊陵區美食有楊凌蘸水面、窩窩面、官村西甜瓜、雪花糖、菜疙瘩、棗鹵沫糊等。
1、楊凌蘸水面:楊凌多面館,去楊凌者,主人皆要請其吃面,是唯面獨尊的一元化飲食格局,只有統一到唯面獨尊的飲食一元化,才有後續的種類繁多、風格各異的百面爭鳴之局面。
2、窩窩面:窩窩面是陝西省耀州區的名菜。成品面形渾圓,漂浮碗內,湯清味鮮,紅綠相映。始於清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耀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窩窩面」。
3、官村西甜瓜:西甜瓜是西瓜的一個品種,中國各地廣泛栽培。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也廣泛栽培。該種為中國最早利用為果品的瓜類,《詩經》等古籍多有之,發掘材料如馬王堆女屍胃中已常見,賈思勰《齊民要術》稱為小瓜,以別於古已有之的冬瓜(大瓜)。
4、雪花糖:雪花糖是由灶糖加芝麻改進而成,灶糖是古人專為臘月二十三祭灶神用,後逐漸演進為雪花糖,歷來受省內外人稱贊,向為饋贈親友之佳品,雪花糖系節令性產品。
5、菜疙瘩:菜疙瘩的做法和菠菜面相似,將新鮮的綠色蔬菜菜葉切碎後加入適量麵粉一起和面,和的稍微軟一些(比粘稠狀稍硬即可),可加入少許鹽,然後將面平鋪的蒸籠上蒸,大約蒸10-1分鍾即可,用小刀或鏟子劃成小塊,蘸調料汁吃。
6、棗鹵沫糊:紅豆熬湯,放紅棗汁,調入麵糊,煮熟熱食,味美色佳。
9. 楊凌美食有什麼好吃的
楊凌美食有什麼好吃的
一、 麵食
到了山西知道了面還可以做成上千種,但具體有那些,我就不清楚了。我本來是個不太喜歡吃面的人,不過楊凌的面還是知道一些。
1、楊陵蘸水面:主要推薦,西立交的飲食一條街的寧利沾水面不錯的。里邊還有個叫做瓦片魚的菜,也是相當可以。其次,火車站東側的也還不錯。
2、草園風情的羊肉燴面、烤饃。草原風情是杜少的根據地,那羊肉燴面和烤饃是相當的不錯。
3、旗花面。首先推薦的是 交警隊東眾森旗花面,還有那附近的烤肉,記憶中校長唯一的一次自己掏錢請客就是請我們在那邊吃的。旗花面是陝西的傳統麵食,每碗里邊大概也就是一口的樣子,聽馬老師說過以前新女婿必須吃夠50碗,否則就通不過丈人家的審查所以非常慶幸自己生長在新中國。另外,民百東王家旗花面
4、羊肉合烙面,汽車站市場西側,羊肉還挺多的。
5、西立交的牛大碗,當時是我老鄉孫士橋同志帶我去吃的,來了山西後發現我們單位附近居然也有一家。
6、西農路上的蘭州拉麵,知道了什麼叫一清二白。還有附近不遠的狗肉庄的肉絲面,金馬雞湯刀削麵,本香的排骨麵,都還可以。
7、周記牛肉面。重點推薦。我們都稱呼為周記料理。味道好的跟放了什麼似的。
二、麵皮和涼皮
我本來對這種小吃是不太在乎的,所以記憶中吃的也比較少,但女孩子們比較喜歡吃這種東西,所以還是艱難的搜索出來。
1、水保所門口小雷奶店旁邊的麵皮,據說是從84年就開始了。我吃過兩次,感覺還算不錯。但聽說要在兩點之前去,周末至少要十一點之前去。去完了就沒貨了。
2、科研中心向下有個畜牧站(獸醫院對面)有家麵皮。比較隱蔽,大都是楊凌本地人知道。也很值得去嘗嘗。
三、其他小吃
1、豆腐腦澆糊辣湯,流動攤位,需要尋找。
2、醪糟,什麼地方都有,但精品不太多。
3、肉夾饃:老袁家肉夾饃,饃酥肉香。
4、羊肉泡饃:老孫家泡饃在西安最有名氣,在楊凌也有一家分店。但楊凌人最喜歡的還是老袁家泡饃(這家和上一家不一樣,這家是清真餐館),老火車站向東走,肉多湯鮮。
5、混沌:醫院對面的菜市場里有家安徽混沌,還不錯,聽說也是賣了20年。
6、糊辣湯:植物所里邊的,喝過一次,好喝`
7、過橋米線:沿著佰人王往西走有一家過橋米線,據說是雲南人開的。
8、雞蛋灌餅,流動攤位,需要尋找
9、鏡糕,流動攤位,直到離開楊凌才注意到,味道是相當不錯。
10、烤魷魚和夾饃。下了五台山就有個哥們在烤,手藝還是很不錯的。我幾乎經過了總要嘗嘗。他的夾饃里邊肉和菜都放的很多。
11、葫蘆頭泡饃:小肥羊南側何老三葫蘆頭
12、千層油塔、疙瘩面、黃燜雞、珍珠餃子。小肥羊南側三原小吃
13、香嘴鴨。以前在西農路上,現在不知道去什麼地方了。
……….
三、常去的地方。
(一)、魚
到了楊凌才知道淡水魚其實也可以做的很好吃,從而改變一直以來我對淡水魚的歧視。記得我和闞寶磊每到快放假的時候,總會把我們學校附近的所有的魚到嘗個遍。
1、草塘漁村。是北京人開的一家店,大蒜鯰魚做的相當不錯。
2、大頭魚店。西農路下去西立交望西直走。好像是我威逼校團委請我們在那邊吃的。有個叫做香嘴魚的。
3、山城魚庄:塘壩魚
(二)雞:
1、新疆阿凡提餐館。大盤雞以及烤肉。正宗新疆人開的。
2、老虎大盤雞。在西林飼料廠斜對面。但比較辣。
(三)其他特色
1、東北骨頭庄。鍋包肉、地三鮮、小雞燉蘑菇(大盤雞形式的)、東北大拉皮。量足味美。價格不太貴,不到20元/人。
2、神農度假村。回鍋魚,我雖然不太敢吃辣,但對這個菜還是相當痴迷。另外,清蒸鮭魚,鱔魚段也強烈推薦。經常去的地方,但基本都是別人請客。大概在30多元左右。
3、2068香辣蝦。香辣蝦。30/人
4、羊蠍子火鍋。在會展附近。不太貴,20元/人左右。
5、川胖子火鍋。特色鍋底很不錯。有個滋補鯰魚好像。比較便宜。10-15元/人
6、川妹子炒菜。老闆是川胖子的妹妹。有個川妹子牛柳挺好的。10-15元/人
7、佳味家飯。土豆肉片,干扁豆角,魚香茄盒。我們在這個地方吃飯比去食堂還多。
8、伊華齋。清真餐館。有個羊羔肉。20元/人左右。
9、化建酒店。去過一兩次,有的菜味道還可以有的很不行,不過還可以的沒記住,土豆絲做的很不行。價格肯定也不便宜,都是別人請客,沒什麼印象。
10、田園酒店。菜沒記得有什麼特色。去過一兩次。但有黑啤酒可以喝。
11、新天地酒店。學校後勤下屬的酒店。吃過幾次,就記得羊棒骨味道很是鮮美。價格不便宜,不過也都不是自己掏錢。
12、會展中心酒店。四星。早餐自助和午餐都不錯。吃過一兩次。畢竟88元/人的自助沒有幾個上學的能夠經常消費的起。我們八九個人喝了200多瓶喜力也是在這個地方,其中,校長和我各喝了40多瓶。
13、小肥羊火鍋。還算不錯。
14、三味火鍋。其中的湯比較有特色。上次回家知道分店已經開到我們日照了。
15、阿瓦山寨。魚頭湯。
16、大清花。我走了後才開的,主要都是滿清的東西。上次回去乾爹請客的地方。
17、紅杏閣。烤肉。
18、好德食府。好的沒法說的地方,我寫的時候居然把它給忘記了。主要是陝西菜,非常不錯。強烈推薦。
……應該還有幾個,但一時記不起來了。但記起來了再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