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雞好吃
材料 土雞 一隻 姜 一小塊 老抽 二湯匙 生抽 二湯匙 料酒 四湯匙
做法1. 將雞洗凈(不斬) .姜切片
2把雞和所有用料下砂鍋加入足夠的水大火燒開後將 表面的浮沫撇凈轉小火煲兩個半小時。
3 上桌前依口味再用鹽及雞精調味,撒上少許蔥花即可
主料: 母雞750克
輔料:冬筍35克 香菇(鮮)25克 火腿35克淡菜(鮮)25克 豌豆苗35克
調料: 料酒50克 大蔥25克 姜25克 鹽15克
製作工藝1. 將母雞去內臟洗凈,雞肫(用刀剖開,去掉內膜黃皮及雜物)和雞肝洗凈留用;
2.雞油皮下漂洗干凈;3. 蔥切段、姜切片;
4. 將冬筍、水發冬菇洗凈,切片;5. 將熟火腿切片;
6. 取砂鍋一個,用竹箅墊底,將母雞胸脯朝上連同雞肫和雞肝一起放入砂鍋內,倒入雞湯(1000克),放入料酒、蔥段、薑片,置於旺火上燒沸,撇凈浮沫;
7. 蓋上鍋蓋移小火上燉3個小時左右,至雞肉酥爛;
8. 將雞肫和雞肝撈出,切片,同淡菜一起放入砂鍋,再燉15分鍾。
9. 將砂鍋中的竹箅取出,放入冬筍片、熟火腿片、冬菇片和豌豆苗,加入精鹽、淋上熟雞油,上火燒沸即可。
主料:母雞1000克輔料:草菇100克,香菇(鮮)50克,大白菜(青口)35克
調料:鹽8克,味精2克,料酒15克,姜10克
特色 雞肉酥爛,湯汁極鮮,香味濃郁。
做法
1. 雞宰殺、褪毛,去內臟洗凈;
2. 雞並沿背脊剖開,剁成5厘米見方的塊,放入開水鍋稍燙一下,用清水洗凈備用;
3. 香菇、雞塊、草菇、薑片放進鍋里,倒入清水(以漫過雞塊為度);
4. 上火燉1個半小時,至雞肉酥爛,加入綠葉蔬菜稍煮即成。
B. 廣州人「無雞不成宴」,除了白切雞,廣州雞肉做法還有多少種
廣州街坊愛吃雞,雞鴨魚肉,雞居首位。不管是生日、過節、喜事、祭祀、大宴親朋還是三五知己小聚,餐桌上一定少不了雞這款菜式。雞在市民的心目中有著非一般的地位。
一隻雞在一百個廚師眼裡就有一百零一種做法。白切、鹽焗、手撕、熏烤、泥焗....街坊吃雞更是達到了一種執著的境界,不管是對雞的品種、肉質、出處,都極有講究。在廣州,雞的種類也頗為講究,有清遠雞、湛江雞、珍珠雞、三黃雞、杏花雞、烏雞等。有雞的地方就有江湖,被稱為天下第一貴雞、一雞勝十雞、雞中白富美的葵花雞,現在就要站出來教大家如何做一隻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精華雞」。
在廣州,雞的種類也頗為講究,有清遠雞、湛江雞、珍珠雞、三黃雞、杏花雞、烏雞等。有雞的地方就有江湖,被稱為天下第一貴雞、一雞勝十雞、雞中白富美的葵花雞,現在就要站出來教大家如何做一隻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精華雞」。
每一間老字型大小,都會有自己的「招牌雞」,不同的烹飪方法,雞的口感和味道都各有千秋。我們挑選了五家老字型大小,親自嘗了他們的招牌雞,看看有沒有你心水的那款?
雞的N種做法白切雞白切雞,是最常見的烹飪方法,也是粵菜中最經典的做法,小到快餐連鎖,大至五星級餐廳都有提供白切雞,同時也是被客人「翻牌」最多的一款菜式。雖然看起來簡單樸素,但絕非平平無奇。
正所謂大隱於市,小隱於巷。在一條不起眼的小巷中,幾十年如一日沒有翻新裝修的同記,憑著招牌白切雞贏得廣大街坊的良好口碑,印證了什麼叫「酒香雞香不怕巷子深」。美食當前,簡陋的環境顯得微不足道。
同記還配備了兩種醬料:一是自製醬油調配的姜蔥,二是雞湯調的黃芥辣。大家可以依據個人口味添加。個人覺得原味的白切雞已經足夠鮮香好吃了。
C. 沒有一隻雞可以活著走出廣州,廣州有哪些關於雞的美食
廣州人吃飯有句話叫「無雞不成宴」,老廣的餐桌從來不能缺了一隻雞。廣州人吃雞有很多品種,比如白切雞、鹽焗雞、隔水蒸雞、豉油雞、清燉雞、姜蔥雞、燒雞、還有打雞煲等等種類繁多,數不勝數。
D. 廣州人「無雞不成宴」,除了白切雞,廣州雞肉做法還有多少種
在廣州,有一句地道的老話,叫做:無雞不成宴。
廣州街坊愛吃雞,雞鴨魚肉,雞居首位。不管是生日、過節、喜事、祭祀、大宴親朋還是三五知己小聚,餐桌上一定少不了雞這款菜式。雞在市民的心目中有著非一般的地位。
一隻雞在一百個廚師眼裡就有一百零一種做法。白切、鹽焗、手撕、熏烤、泥焗......街坊吃雞更是達到了一種執著的境界,不管是對雞的品種、肉質、出處,都極有講究。
每一間老字型大小,都會有自己的「招牌雞」,不同的烹飪方法,雞的口感和味道都各有千秋。我們挑選了五家老字型大小,親自嘗了他們的招牌雞,看看有沒有你心水的那款?
雞的N種做法 白切雞白切雞,是最常見的烹飪方法,也是粵菜中最經典的做法,小到快餐連鎖,大至五星級餐廳都有提供白切雞,同時也是被客人「翻牌」最多的一款菜式。雖然看起來簡單樸素,但絕非平平無奇。
正所謂大隱於市,小隱於巷。在一條不起眼的小巷中,幾十年如一日沒有翻新裝修的同記,憑著招牌白切雞贏得廣大街坊的良好口碑,印證了什麼叫「酒香雞香不怕巷子深」。 美食 當前,簡陋的環境顯得微不足道。
簡陋的店面掛著「西關 美食 人氣店」的牌匾,即使獲得殊榮但仍默默耕耘。
師傅手起刀落,快手砍嫩雞。
色澤金黃的白切雞,剛熟不爛,皮爽肉滑,不加配料,保持了雞的原汁原味。
同記還配備了兩種醬料:一是自製醬油調配的姜蔥,二是雞湯調的黃芥辣。大家可以依據個人口味添加。個人覺得原味的白切雞已經足夠鮮香好吃了。
店名:同記雞粥粉麵店
地址:廣州荔灣區長壽東路福廣里3號
時間:14:30-00:30
特點:聞雞深入巷子中
清平雞清平雞興起於80年代,在廣州曾名動一時。
清平雞其實是在白切雞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改良,用陳年雞湯代替冷水浸雞,讓雞肉在過冷河時不斷吸收原雞湯,以保持雞的鮮味和原味。
提起清平雞,大家都會想到友聯菜館,雖然店面比較殘舊,但印貼宣傳清平雞的字樣格外醒目。
櫥窗里懸掛著一隻只誘人的清平雞。
乍眼一看,清平雞與白切雞幾乎沒有差別,但入口即可品嘗出兩者特色。
清平雞本身經過多次鹵水浸泡已夠入味,相比白切雞的原始雞味有所減淡,咸鮮味更為突出。吃完雞肉再細細吮吸雞骨,能嘗到骨頭中淡淡的清香,感受「骨都有味」的極致。
作為有名的老字型大小店鋪,雖然環境一般,做的是街坊生意,服務態度也一般,但是勝在味道好。如果能夠改善一下服務,應該會更加完美吧。
店名:友聯菜館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杉木欄路165號
時間:11:00-14:3017:00-21:30
特點:用餐時請默念「我只是來吃清平雞的,其他的我不生氣我不生氣我不生氣。」
蔥油淋雞與白切雞具有類似之處,但又獨具一格的還少不了蔥油淋雞。龍津東路的向群飯店作為老牌的粵菜館,蔥油淋雞的名頭可是響當當的,幾乎是每桌必點的「例牌」。
姜切絲,連同各類葯材熬出高湯,把雞浸熟,凍水過冷。斬件上碟後鋪上厚蔥絲,淋上爆炒的蔥油,雞肉細嫩,鮮味醇厚,蔥香四溢!
蔥油淋雞從顏值上講,比前兩款都略勝一籌。淡黃雞身上點綴著翠綠的蔥絲,雞皮油亮,少量脂肪,肉色淡紅。
咬一口,皮爽肉滑,雞肉有嚼勁,雞味很濃,一吃就知道不是飼料雞。即使是不吃蔥的人,吃了這碟雞也不會覺得蔥味過重。
我都夾到你面前了,真的不張口嗎?
店名:向群飯店
地址:廣州荔灣區龍津東路853-857號
時間:11:00-14:30;17:00-22:00
特點:「大件夾抵食」,不吃蔥的人也可暢快吃蔥油淋雞。
太爺雞如果你覺得上面的雞都「活」得太過清心寡慾,那這款熏烤雞一定合你口味。太爺雞,廣府菜式中的「壽星」,創始於1911年,至今已106歲。
「太爺雞」由江蘇人周桂生創制,清末他曾任廣東新會縣知縣。1911年,他結束官吏生涯,舉家遷到廣州百靈路定居,在街邊設檔,專營熟肉製品。他巧妙兼取江蘇的熏法和廣東的鹵法之長,製成了既有江蘇特色又有廣東風味的雞菜,當時稱之為廣東意雞,後來人們知道制雞者原是一位縣太爺,因而稱之為「太爺雞」。
我們在早上的十點鍾來到百年老字型大小周生記,已經有絡繹不絕的顧客前來買雞。
懸掛在玻璃櫥窗里,烤好的太爺雞色澤棗紅,光滑油潤。
「您的太爺雞斬件工序已完成38%。」
咬一口,淡淡的煙熏味混合雞肉的鮮香,吃後還有茶葉的清香,令人回味無窮。
2010年,「太爺雞製作技巧」被評選為越秀區的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一個食品類的非遺稱號。目前,這個招牌已經掛在太爺雞總店的門口,可見其含金量。
店名:周生記太爺雞
地址:越秀區文明路店37號
時間:08:45-20:00
特點:縣令也沒想到明明可以靠才華,卻偏偏因一隻雞流芳百世。
豉油雞平正靚的九爺雞,出品豉油雞。在老城區就有好幾家分店,可見人氣之旺。
豉油雞皮是很有食慾的豉油色澤,泛著誘人的油光但不會覺得很膩,雞肉層次分明,尤其肉厚部位,從雞皮、雞肉到雞骨和骨髓,色澤遞進自然美觀。
咬一口,感受尤為油潤嫩薄的雞皮,幾乎沒有脂肪的過度便嘗到鮮香軟滑的雞肉纖維,接近全熟卻沒有乾柴的口感,可見浸雞的溫度和時間的掌控功夫很到家。微暖的特製醬汁,咸甜適當、甘香濃郁的味道更能帶出雞本身的鮮味。
店名:九爺雞
地址:越秀區文明路103號
時間:09:30-19:00
特點:不如吃雞,談戀愛不如吃雞。
雞中白富美—— 葵花雞在廣州,雞的種類也頗為講究,有清遠雞、湛江雞、珍珠雞、三黃雞、杏花雞、烏雞等。有雞的地方就有江湖,被稱為天下第一貴雞、一雞勝十雞、雞中白富美的葵花雞,現在就要站出來教大家如何做一隻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精華雞」。
葵花雞
據聞葵花雞從出生開始,就不識五穀雜糧的滋味,一生吃的是新鮮葵花盤和葉子,喝的是新鮮葵花榨出來的汁水。用最簡單的白切方式烹飪出來的葵花雞,皮下可看到顫巍巍的膠原蛋白啫喱,骨頭邊上滲出黃澄澄的雞油,愛雞之人就知道,此貨非同凡響。
葵花雞皮滑肉爽,只用淡淡的鹽巴吊起極致的鮮味,就算不蘸任何醬汁也沒有一絲雞腥味,連雞胸肉都好吃,骨頭嚼起來也是香的!
店名:南沙百萬葵園
地址:萬頃沙鎮新墾15涌
時間:依據園內餐廳開放時間而定
店名:白天鵝賓館(風味餐廳)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廣州荔灣區沙面南街1號3樓
時間:11:30-15:0017:30-22:00
除了白切雞,還有100多種做法比如鹽焗,手撕,熏烤,泥焗。有清平雞,蔥油雞,惠愛雞,太爺壹心雞,豉油雞,葵花雞,路邊雞等。
廣州人「無雞不成宴」,除了白切雞,廣州雞肉做法還有多少種?
先從民間做法講起,廣州人的一日三餐,是從煲湯開始的。我的二姨遠嫁廣州,幾十年來,生活習慣已經全盤廣東化,「嘆」完早茶,(有的街坊,數年如一日,每天在固定時間,到固定茶樓,坐固定位置)開始到「街市買餸」,就是到市場買菜的意思。
第一件事情,就是買煲湯食材,常見的是雞。二姨並不是整隻雞都用來煲湯,而是用雞頭頸,雞爪,脊骨,再加入豬扇骨,筒骨,瘦肉,把所有食材焯水,然後盛入湯鍋,加入足夠清水,放入清補涼來煲 雞湯, 燒開後轉小火,熬足三個小時,老火靚湯才大功告成。
雞腿,雞翅膀用來做 脆皮雞。 先把食材用鹽,生粉搓揉幾分鍾,清洗干凈,瀝干水分裝盤,加入姜蔥,鹽,糖拌勻,腌制2個小時後,去掉姜蔥,放入鍋里蒸熟。然後趁熱刷上麥芽糖水,掛起風干。
下一步是澆油,二姨害怕油濺,是二姨丈來操作。燒鍋倒入食用油,燒至5-6成油溫,把雞腿,雞翅膀放在笊籬上,移到油麵上方,用勺舀熱油淋入,看到轉大紅色,翻面,同樣操作。
本來二姨丈專心致志操作,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二姨不放心,遠遠的看著,同時在指手畫腳:「這塊顏色淺了,多澆幾次,旁邊的雞腿不要澆啦,夠了夠了。」不說還好,這樣一來,二姨丈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一個勁的把熱油淋入雞腿。
這不是第一次了,我到廣州時,他們來南站接車,歸家路上,坐在副駕上的二姨,一路指揮二姨丈開車:「前面快紅燈了,慢點慢點。哎,有人過馬路了,快剎車快剎車。前車擋住了,往右打方向,過了過了,往左打一把。這紅燈可能要幾分鍾,熄火拉手剎呀。」
這回二姨丈偏不,既不熄火也不拉手剎,而是回敬道:「要不你來開,要不你閉嘴。」現在雞腿也是這樣說的,二姨乖乖的不出聲了,雞腿只是略焦,沒有糊。我就奇怪了,他們這樣的性格也能相處大半輩子,佩服佩服。
雞胸肉丸, 這個是二姨的拿手菜。雞胸肉剁蓉,加入鹽,糖,幾滴生抽,少量生粉拌勻,再切點馬蹄,香菇,小蔥加入。我提議炸丸子,二姨脾氣又上來了,偏不。老人家要水煮,說這樣不會上火,還能保持原汁原味;而且還能原湯化原食,如果炸,喝啥?我竟無言以對。
飯店做法,最能體現出來何種雞肉受歡迎,來我店的客人點較多的是 豉油雞, 有的地方叫鹵水雞,做法一樣,都是把雞放入鹵水裡面,像浸白切雞一樣,保持鹵水微沸狀態,鹵20分鍾左右。關火後靜置2個小時,讓雞只充分入味。
豆醬雞 ,潮州特色。黃豆醬裡面加入姜蔥料酒,糖,芝麻油拌勻,放入雞腔抹勻。燒鍋放入豬油,爆香姜蔥,放入一個四方形竹架,上面放雞,加入高湯,煮15分鍾左右,取出剁塊裝盤。鍋里的原汁,加入生粉水勾芡,淋在雞肉上面。
蔥油雞
選用小母雞1隻,約800克,小蔥3條,蜂蜜水30克,叉燒醬10克,糖2克,雞精5克,芝麻油0.5克,生抽10克,鹽5克,料酒10克,食用油500克(實耗75克)。
把叉燒醬,芝麻油,小蔥,料酒,鹽,糖拌勻,放入雞腔內。把蜂蜜水刷勻雞皮,涼干。
燒鍋倒入食用油,燒至7-8成熱,放入雞只,加蓋轉小火焗15分鍾。然後把雞翻面,同樣焗15分鍾。
把雞腔內的汁水倒出,雞肉剁塊裝盤。汁水倒入鍋里,加入生抽,雞精,少量清水燒開,澆在雞肉上面。
比較常見的雞肉做法
廣州文昌雞,竹蓀雞片,彩蛋片皮雞,江南百花雞,園林香液雞,欖仁雞丁。
東江鹽焗雞,豌豆苗雞絲,茅台雞,鮮荷葉包雞,錦綉七彩雞,鮮蛋奶液雞。
香麻手撕雞,果子牡丹雞,蚝汁雙拼雞,秋菊紅梅雞,香油鳳尾雞,孔雀開屏雞。
韭黃雞片,香菇蒸滑雞,碎炸子雞,香滑雞球,蚝油滑雞條,等等,約有二百多種。
在廣州無雞不成宴這已是咸豐年代的老話,現在在廣州的宴席上不用雞的都很平常,例如吃海鮮大餐,上個雞就真是不倫不類,在宴席上芝士焗龍蝦,清蒸東星斑,紅燜2頭網鮑,魚翅扒梅花參,蟹柳魚翅湯……。如果這個時候放只白切雞在桌上,請問你有何感覺?在廣州很多人去飯店吃飯都很喜歡叫雞!我也不例處,不過我比較摳門,有時幾個大男人只叫半隻雞。在廣州雞的做法有很多樣,別以為廣州人就知道白切雞,例如有原只的鹽焗雞,炭燒雞、水蒸雞、蔥油雞、東江鹽焗雞,(又名手撕鹽焗雞),還有很多人都喜歡的豬肚包雞。至於用雞作為主要的原料的菜就更多,我就不在這里獻丑了。
除了白切雞,還有醬油雞,手撕雞,清蒸雞,紙包雞,豬肚雞,炸雞,清湯雞,鹽焗雞,燜雞 等做法。
雞的烹飪方法,你說有一百種也不誇張過份。在"無雞不成宴」的廣東地區,雞的做法就無人能准確列舉齊全出來。
在八九十年前,我地區就有兩道名菜,這兩道菜,那時候只有達官貴人,大戶富家才吃得上。現在已經沒有人做了,很多人甚至連聽都未聽過。
欲知什麼已失傳的名菜,有興趣的朋友,且待我「老叔又出山」慢慢細說。這兩道地方名菜,就是:"藏鵝屈筍,鑊底豬肉吊蒸雞」。
一:「藏鵝",就是用陶瓷埕或缸把鵝從少養在裡面,限制它的一切活動,只有鵝的頭部伸出外面喂養,從少喂養到大都沒有活動空間,不見陽光,不受風寒雨冷。到鵝喂大了,打爛埕或缸才把鵝拿出來宰殺。這樣的鵝,據說肉質鮮嫩無比,連骨都軟嫩到可吃。
二:「屈筍」,就是用大石舀蓋住未出土的食用竹筍,待竹筍出土後在石舀內彎麴生長,也是不讓竹筍在生長過程中見陽光,不受風熱,竹筍自然也長得鮮嫩無比。鵝與筍相配烹飪,就是一道獨特的菜式「藏鵝屈筍"了。
三:"鑊底豬肉吊蒸雞"就是用大鐵鑊煮飯時,用上等整塊的土豬肉放在鑊的底部,用瓷碟反蓋住,上面才下米放水煮飯,
四:"吊蒸雞"就是宰後洗凈的土雞用線吊在煮飯的香木鑊蓋上。這樣才煮大鑊飯,飯煮熟了,鑊底的豬肉也熟了,上面吊著的雞也給飯氣蒸熟了,兩者搭配又是一道特別名菜。
三杯雞,醬油雞,沙姜雞,黃酒煲雞,都是廣東人喜愛的雞肉做法
無數種
鹽焗做得比較多, 還有醬油雞。
豉油雞雞肉入味根本不用咗料,姜沖焗雞用小瓦煲焗,打開蓋子一剎那香氣四溢妙不可言,做酒席一般是白切雞和豉油雞整隻雞斬件上。
E. 廣州最好吃的鹽焗雞在哪裡
鹽焗雞是道著名的客家菜,所以最好吃的鹽焗雞自然是要到客家人聚集多的地方,梅州就是其中之一,梅州也被成為世界客都,離廣州非常近。
鹽焗雞是一道製作時間比較比較久,但是製作比較簡單的菜餚,風味獨特,顏色誘人。適合多數人品嘗,製作的話比較簡單,選擇2-3斤的雞宰好洗干凈,適當的晾乾水分(無需加任何作料)准備6-7斤粗海鹽,用油紙包裹住雞,此時需要包裹3-4層,鍋中加入一半粗海鹽,放入幾個八角桂葉加熱至燙手撈出,把另外一半鹽放進鍋中, 雞放表面,鋪上剛才加熱的鹽,蓋上蓋子大火加熱至有聲轉小火慢慢加熱1小時左右就可以出鍋了,美味的鹽焗雞就做好了。
1、經典鹽焗雞品雞坊(星光店)
粵菜 |人均 ¥69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新港中路354號珠影星光城1層107B鋪
2、勝記馳名手撕鹽焗雞
熟食 |人均 ¥28
廣州越秀區東華西路1號之二(喜爾賓酒店對面)
3、客家鹽焗雞
客家菜
倉邊路25—1號106
4、嘉興州鹽焗雞翅
美食
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景泰中街景泰商業步行街自編E07號
5、客家鹽焗雞
客家菜
芳村大道中1號自編B11
6、鼎記鹽焗雞
粵菜
白雲區同和雲祥路238號(小城花園公交站旁)
7、眾福小廚東江鹽焗雞專門店(景星店)
粵菜 |人均 ¥40
廣州市天河區林和西路89號景星酒店附樓一樓(近火車東站)
8海南鹽焗雞 外粵菜 |人均¥34
F. 廣東四大名雞有哪些
廣東四大名雞有:
1、鹽焗雞:
白斬雞又叫白切雞,是一道中華民族特色菜餚,起源於廣東,在南方菜系中普遍存在。形狀美觀,皮黃肉白,肥嫩鮮美,滋味異常鮮美,十分可口。
G. 草山雞是什麼雞
草山雞,可能是吃草的雞,肉特別脆雞皮黃色的。
清遠草山雞是出了名的好吃,有雞味,遠近聞名,廣州深圳的人都會趁著周末節假日上清遠吃雞煲,做白切雞也很好吃,別的雞不夠爽脆軟綿綿的做白切雞是一點都不好吃的,過年回來幾乎天天都吃清遠山雞,打火鍋燙著吃煮好久肉也不會老的。
H. 什麼雞最好吃
這個是根據個人口味來定的。
烏雞
烏雞又稱武山雞、竹絲雞、烏骨雞(Gallus domesticus),是一種雜食家養鳥。它源自於中國的江西省的泰和縣武山。在那兒,它已被飼養超過2,000年的歷史。它們不僅喙、眼、腳是烏黑的,而且皮膚、肌肉、骨頭和大部分內臟也都是烏黑的。從營養價值上看,烏雞的營養遠遠高於普通雞,吃起來的口感也非常細嫩。至於葯用和食療作用,更是普通雞所不能相比的,被人們稱作「名貴食療珍禽」。美國把它喚為光滑的矮腳雞,烏雞長得矮,有小小的頭及短短的頸項。經過進化及繁殖分布,現在,在很多國家都有它的行蹤。它們不僅喙、眼、腳是烏黑的,而且皮膚、肌肉、骨頭和大部分內臟也都是烏黑的。由於飼養的環境不同,烏雞的特徵也有所不同,有白羽黑骨,黑羽黑骨,黑骨黑肉,白肉黑骨等等。烏雞羽毛的顏色也隨著飼養方式變得更多種。除了原本的白色,現在則有黑、藍、暗黃色、灰以及棕色。從營養價值上看,烏雞的營養遠遠高於普通雞。泰和是中國烏雞之鄉,其正宗產地在泰和縣武山汪陂塗村。靈秀的山水,哺育了泰和烏雞這一家禽珍品。泰和烏雞體型嬌小玲瓏,外觀有十大特徵,即叢冠、纓頭、綠耳、胡須、絲毛、烏皮、烏骨、烏肉、毛腳、五抓。它集葯用、滋補、觀賞於一體。為歷代皇宮貢品。經檢測含有19種氨基酸,27種微量元素,具有保健、美容、防癌三大功效。全縣烏雞年飼養量穩定在2000萬羽。
蘆花雞
蘆花雞是優質雞,原產山東汶上縣,體型橢圓而大,單冠。在我國的斑紋洛克稱為蘆花雞,羽毛黑白相間,公雞斑紋白色寬於黑色,母雞斑紋寬狹一致公雞體重約4.5公斤,母雞3.5公斤。生長快,肉質好,易肥育。產蛋較多,年產蛋180~200個,蛋重50~60克、殼紅褚色
特性一:生長期為4-6個月,雄雞體重為2.5kg左右,雌雞體重為2kg左右。
特性二:生長階段的飼養劃分,化分為幾個階段:
(1)育雛飼養階段,從出殼到前二十天,該二十天內飼養飼料均為膨化飼料,無膨化飼料之地最好將飼料燙熟,涼干投喂,以減少腸道疾病。
(2)初育成飼養階段,從育雛飼養階段完成到後二十天內,該二十天里飼養階段內可添加20%的青飼料(即白菜、南瓜、胡蘿卜、芹菜、西葫蘆等、人可食用的蔬菜均可作為該雞食用的青飼料,和玉米面等雜糧粉碎拌合投喂),各種蔬菜含大量的維生素及各種營養成份,使蘆花雞美味可食性大大增加,又可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
(3)育成期飼養階段,從初育成飼養階段後三個月內,該生成期各種青飼料的添加量可達到45%左右。注意拌料的濕度要掌握好,抓在手裡不散不滴水即可。產蛋期青飼料減至35%左右較為科學。
特性三:蘆花雞食物鏈非常廣,山間的野草鮮花、樹葉草根、草籽樹果、飛蛾昆蟲、蠅蛆、蚯蚓、昆蟲等等均可成為該雞的食物鏈。
特性四:蘆花雞從小活動量大、攀登能力強、飛行距離長。因此,該雞的抗病能力強,體態健美、肌肉發達,該品種雞肉質緊湊、細膩而筋道。
特性五:蘆花雞認巢性非常強,不管白天游食多遠,夕陽西下時,均回巢上架歇息。因此,很適合不同地方區域(平原、丘陵、草原、山地等)的散放飼養。
柴雞
柴雞肉質堅韌,腿纖細,似乾柴,又常棲息於柴禾之上,故名柴雞柴雞具有耐粗飼、適應性、覓食性、遺傳性能穩定、就巢性強和抗病力強等特性。公雞6月齡平均體重為2公斤,母雞為1.5公斤;性成熟為6.5個月,8月齡開產;600日齡產蛋量180~210個(7~9公斤),平均蛋重40--42克,蛋殼顏色多為白色、淺褐色;其蛋黃比例大且顏色發黃,蛋清黏稠,色澤鮮艷。
貴妃雞
貴妃雞又名貴婦雞,原產英國皇室,其頭戴鳳冠,身披黑白花羽,天生麗質,被英國皇室定名為「貴妃雞」,專供宮廷玩賞和御用,並禁止民間飼養。其集觀賞、美食、滋補於一身,野味濃,營養豐富,其肉質細嫩,油而不膩,美味可口,富含人體所需的17種氨基酸,10多種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被稱為抗癌之王的硒和鋅的含量是普通禽類的3—5倍,是當代最為理想的食療珍禽,被譽為「益智肉」、「美容肉」、「益壽肉」。各地口服液廠利用它的提取液製成高品質的保健品,能立即見效,作用持久,極為暢銷,如今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
雞肉看起來雖然沒有多少肉,而且沒多大價值,但是在軟骨或骨頭中,可攝取動物膠的結合組織,是含有大量的成膠原及彈性蛋白的,對於血管、皮膚及內臟頗具效果。翅膀內所含大量的維生素A,遠超過青椒。烹調翅膀肉時,應以慢火燒煮,才能發出香濃的味道,而成膠原等有效的成分,也必須以長時間燒煮才可溶化。其表面所產生疙瘩般的小顆粒,有許多人因而不敢吃。單撥去皮後小孩也比較喜歡吃。雞翅含有多量可強健血管及皮膚的成膠原及彈性蛋白等,對於血管、皮膚及內臟頗具效果。翅膀內所含大量的維生素A,遠超過青椒。對視力、生長、上皮組織及骨骼的發育、精子的生成和胎兒的生長發育都是必需的。雞翅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強腰健胃等功效。尤其適合老年人和兒童、感冒發熱、內火偏旺、痰濕偏重之人;患有熱毒癤腫、高血壓、血脂偏高、膽囊炎、膽石症患者忌食。
三黃雞
身羽毛黃色密布,公雞頸羽呈金黃色,主翼羽紅夾雜黑色,尾羽為黑色,母雞主翼羽半黃半黑,尾羽為黑色,頸羽夾雜斑點狀黑灰色羽毛。喙為黃色,單冠,公雞冠較高,冠齒5~7個。冠與肉垂呈鮮紅色,眼瞼薄,虹彩呈桔黃色,耳色淡黃。脛、爪呈黃色,無羽毛。體型緊湊,體態勻稱,小巧玲瓏,背平直,翅緊貼,尾羽高翹,狀如「元寶」。頭大小適中。
成年體重(22周齡):公雞:1600~1800g,母雞:1250~1400g;開產日齡:130~150日齡。開產體重:1150~1200g。蛋重:42~46g。500日齡產蛋數:180~200枚。公母配比:1:12~15。受精率為88%~91%;受精蛋孵化率為90%~93%。屠宰率為88.5%;全凈膛率為65%,腿肌率為25.0%,胸肌率18.8%。而現在所稱的三黃雞,不是特指某一個品種,而是指黃羽優質肉雞的統稱。這類雞包括很多品種,分布也很廣,廣東主要有三黃胡須雞、清遠麻雞、杏花雞、中山沙欄雞、陽山雞、文昌雞、懷鄉雞。上海的浦東雞、浙江的肖山雞、北京油雞、福建莆田雞、山東壽光雞等。這些三黃雞深受國內市場和港、澳、台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消費者歡迎。然而從羽色來看是不一致的,有淡黃、金黃、紅黃、棕黃、褐黃、以及麻黃、麻褐色等;腳色、喙色和皮膚顏色也不相同;體型外貌和生產性能均有差異。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市場的增加,對肉雞需要量增大,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養雞科技人員根據現代遺傳育種原理和技術,積極開展了培育和繁育三黃雞。自從廣東從香港引進石岐雜雞之後,使肉雞業生產迅速發展,三黃雞數量增加,目前廣東省三黃雞按其生產性能和體型大小,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類:
(1)廣東地方良種場,俗稱土種雞。
(2)石岐雜、粵黃雞為代表的優質型「仿土」黃雞。
(3)以石岐雜雞為基礎經改良,其生長速度較快,俗稱「中快型」三黃雞。
(4)以粵黃「882」為代表的體型大、生長速度快、含有一定肉用仔雞品種血緣的「快大型」三黃雞。這些三黃雞不但保持傳統三黃雞的優質風味,而且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產肉和產蛋量均提高了。
清遠麻雞
原產於廣東省清遠縣(現清遠市)。因母雞背側羽毛有細小黑色斑點,故稱麻雞。它以體型小、皮下和肌間脂肪發達、皮薄骨軟而著名,素為我國活雞出口的小型肉用名產雞之一。體型特徵可概括為「一楔」、「二細」、三麻身」。「一楔」指母雞體型象楔形,前軀緊湊,後軀圓大,「二細」指頭細、腳細;「三麻身」指母雞背羽面主要有麻黃、麻棕、麻褐三種顏色。公雞頸部長短適中,頭頸、背部的羽金黃色,胸羽、腹羽、尾羽及主翼羽黑色,肩羽、蓑羽棗紅色。母雞頸長短適中,頭部和頸前三分之一的羽毛呈深黃色。背部羽毛分黃、棕、褐三色,有黑色斑點,形成麻黃、麻棕、麻褐三種。單冠直立。脛趾短細、呈黃色。成年體重公雞為2180克,母雞為1750克。屠宰測定:6月齡母雞半凈膛為85%,全凈膛為75.5%,閹公雞半凈膛為83.7%,全凈膛為76.7%。年產蛋為70~80枚,平均蛋重為46.6克,蛋形指數1.31,殼色淺褐色。
杏花雞
又稱「米仔雞」產地(或分布):產於廣東封開縣。主要特性:屬小型肉用雞種。其體型特徵可概括為「兩細」(頭細、腳細),「三黃」、「三短」(頸短、體軀短、腳短)。雛雞以「三黃」為主,全身絨羽淡黃色。公雞頭大,冠大直立,冠、耳葉及肉垂鮮紅色。虹彩橙黃色。羽毛黃色略帶金紅色,主冀羽和尾羽有黑色。腳黃色。母雞頭小,喙短而黃。單冠,冠、耳葉及肉垂紅色。虹彩橙黃色。體羽黃色或淺黃色,頸基部羽多有黑斑點(稱"芝麻點"),形似項鏈。主、副翼羽的內側多呈黑色,尾羽多數有幾根黑羽。成年體重公雞為1950克,母雞為1590克。112日齡屠宰測定:公雞半凈膛為79%,全凈膛為74.7%,母雞半凈膛為76.0%,全凈膛為70.0%。150日齡30%開產,年平均產蛋為95枚,蛋重45克左右,蛋殼褐色。三大特點:兩細、三黃、兩短,即:頭細、骨細;嘴黃、毛黃、腳黃;身短、頸短。杏花雞肌肉豐滿,脂肪分布均勻,無論是白切或清蒸,都一樣嫩滑鮮甜,尤以白切最佳,因為杏花白切雞,是將雞宰好洗干凈後,置於攝氏90度微沸的開水中浸熟的,所以皮呈金黃色,油光閃亮,吃起來有清、鮮、甜、爽、骨香之感。市面價約20多元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