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10人訂餐,大家幫忙訂個菜譜
1、八寶冬瓜盅。特色: 八寶冬瓜盅是夏令一種湯食。以冬瓜作為容器燉湯,故得此名。做法是,用大半個冬瓜(24厘米高),去瓤,邊切齒形,瓜皮刻有花鳥圖案,清水滾煮後冷水浸凍,裝進不同原料加湯燉熟。其原料有瘦肉、火雞肉、火腿、蟹肉、田雞片、鮮蚝等。食時用勺子將瓜肉慢慢地刮出,同其他湯料混食,忌放醬油。此菜式美觀悅目,清淡味鮮,為夏令之消暑佳品。。
2、白切雞。特色: 白切雞是粵菜雞餚中最普通的一種,屬於浸雞類。以其製作簡易,剛熟不爛,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為特點。做法是:用1公斤以下的本地雞,洗凈後在微沸水中浸約15分鍾,其間將雞提出兩次,然後在水中冷卻,表皮干後拌以熟花生油。食時備以姜茸、蔥絲拌鹽,淋上熟油盛碟中蘸著吃。白切雞皮爽肉滑,清淡鮮美。著名的泮溪酒家白切雞,曾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此外,清平雞也是白切雞的一種。。
3、金牌燒乳豬。特色: 因其曾獲國家商業部產品評比"金鼎獎"而得名,是宴席上名貴的粵菜佳餚。燒乳豬技藝在南北朝時也相當精湛,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其做法:取小豬去內臟,得重5公斤的豬身,經腌制、抹糖,上叉在明炭火上轉動燒烤而成,稱為"明爐乳豬"。廣州燒乳豬有兩種方法:一是燒成光皮的,用火較慢,燒時塗油較少;也有將其燒成麻皮的(或稱化皮),火旺,燒時不斷塗油,利用油爆出的氣泡疏鬆乳豬表皮。這種麻皮乳豬,皮色金黃,芝麻般的氣泡均勻密布,表層大小一致,皮層更為酥脆,"入口則消"。食乳豬時,常佐以白糖、千層酥、甜醬等。。
4、沙河粉。特色: 沙河粉是廣州一種大眾化的米製品。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鎮而得名。其做法取白雲山上九龍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漿蒸制,切條而成。沙河粉有百多年歷史。其粉潔白薄韌,食法有干炒、濕炒、泡(湯粉)食、涼拌等。沙河飯店專門有沙河粉專席,除鹹食、甜食外,還加以各式果蔬榨汁製成彩色沙河粉,色彩繽紛,味道各異。。
5、麻婆豆腐。特色: 麻婆豆腐「又叫」陳麻婆豆腐「或」陳麻婆飯鋪「,它在成都小削足適履中很有名。據說麻婆豆腐傳到日本後,被製成袋裝快食的」麻婆豆腐「。 屬於川味家常名菜的「陳麻婆豆腐」,其歷史悠久。在清代咸豐末年,有位叫陳春富的人,在成都北門外萬福橋頭開了「陳興盛飯鋪」,賣普遍飯和素菜。老闆娘因小時候出天花,留下痘疤在臉上,所以人們稱她為陳麻婆。夫妻倆男的跑堂,女的掌灶,配合得很默契。飯鋪附近有座大的糧油倉庫,挑夫們運糧油到此已近中午要在這里歇腳吃飯。陳麻婆了解到腳夫們要吃得辣、吃得麻、吃得燙,就用較多的花椒、辣椒燒豆腐,做出的豆腐麻、辣、燙嫩、香。紅彤彤的豆腐端上桌,腳夫們吃後無不交口稱贊。從此這道豆腐菜遠近聞名,連成都的老住戶也前來品嘗,生意十分興隆。人們叫它「陳麻婆豆腐」,是為了和其他飯鋪的燒豆腐相區別。這種稱呼不僅沒有惡意,而且還帶有親切感,贊賞的是老闆娘燒豆腐的高超手藝。 「陳麻婆豆腐」的主要特色是在豆腐和牛肉的製作上。該店製作的「吊漿豆腐」細嫩、潔白,煮好的豆腐不爛不碎、成塊好看,吃進口裡又燙又香;豆腐中的牛肉顆粒均勻,香酥可口,再配上原湯、紅油,放入適量的辣椒、花椒燒燴,就成了味道鮮美的「陳麻婆豆腐」。 「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燒燴味最精」。隨著「麻婆豆腐」的名氣增大,省內外的川菜飯館也做起了麻婆豆腐,而且在50年代還傳到了日本。雖然無兒無女的陳麻婆早已去世,但她燒燴豆腐的烹飪技藝被後人傳承下來,始終保持了原有的特色,歷經100多年而長興不衰。 特色介紹:陳麻婆豆腐有著悠久的歷史,豆腐用藍瓷花高腳碗清清爽爽地端出來。白玉一樣的豆腐上飄浮著一層紅油,撒上花椒面,配上青綠色的蒜苗,好看又好吃。陳麻婆店還有其他花樣的豆腐菜。 地址:成都市西玉龍街197號 交通方式:乘3、5、16、48、56路公共汽車至西玉龍街下即到 聯系電話:(028)6754512 價位級別:¥10 停車費:200元左右 是否可預定:是 店主推薦:麻婆豆腐、鍋貼豆腐
6、紅油耳片。特色: 原料:豬耳、紅油辣椒、蔥白、鹽、味精、白糖、香油。製法:1.取新鮮、體大的豬耳洗凈,放入沸水鍋中加熱,煮至剛熟,取出,用一重物壓平豬耳,自然晾涼。2.涼透的豬耳切成薄片,碗中加入鹽、白糖、味精、紅油辣椒、香油調成味汁。3.將耳片與調好的味汁、蔥絲拌勻,裝盤即成。特色:香辣微甜,質地脆嫩。。
7、火爆腰花。特色: 原料:豬腰子、黃瓜、姜、蔥、蒜、泡紅辣椒、鹽、味精、醬油、白糖、醋、濕澱粉、鮮湯、熟菜油。製法:1.豬腰子平片成兩塊,去凈油皮和腰臊,先反刀斜剞,再直刀剞成三刀一斷的眉毛形,鹽、濕澱粉碼味上漿。黃瓜洗凈,去瓤心,切成條。用鹽、白糖、味精、醬油、醋、料酒、濕澱粉、鮮湯兌成汁。2.鍋中放油燒熟,放入腰花炒散,加姜、蒜、蔥、泡紅辣椒、黃瓜條炒勻,烹汁收汁,起鍋裝盤。特點:質地細嫩,咸鮮醇厚。。
8、辣子肉丁。特色: 原料:豬瘦肉、青筍、姜、蔥、蒜、泡紅辣椒、鹽、味精、醬油、白糖、醋、料酒、濕澱粉、鮮湯、熟菜油。製法:1、豬肉切丁加鹽、濕澱粉碼味上漿。青筍去皮切丁,加鹽碼味。用鹽、白糖、醬油、醋、味精、料酒、濕澱粉、鮮湯兌成汁。2、鍋中放油,放入肉丁炒散,放入姜、蔥、蒜、泡紅辣椒炒香上色,放入青筍丁炒勻,烹汁收汁,起鍋裝盤。特色:色紅質嫩,咸鮮微辣 。
9、水煮牛肉。特色: 原料:牛柳肉200克,芹菜65克,郫縣豆瓣20克,花椒2克,醬油12克,水豆粉40克,熟菜油120克,萵筍尖100克,蒜苗60克,干紅辣椒8克,鹽3克,味精適量,鮮湯600克. 製法:1、將牛肉片成薄片裝入碗內。萵筍成切成6厘米左右長的簿片。芹菜、蒜苗切成5厘米長的節。2、炒鍋置旺火上,放少許油燒熱,將干辣椒及花椒炸成棕紅色,撈出鍘細,放入碗內。3、牛肉片放少許鹽略腌漬,再放入水豆粉拌勻。4、炒鍋置旺火上,放50克油燒熱,將芹菜、萵筍尖、蒜苗炒至斷生再裝入碗內。5、炒鍋內再放油燒熱,放郫縣豆瓣炒香,摻入鮮湯、加味精、醬油燒沸後,將肉片放入,用鍋鏟推散。待湯汁濃稠,再沸時,連同肉片盛入裝萵筍尖等菜的碗內,撒上辣椒,花椒粉,然後淋上熱菜油50克即成。 特點:麻辣味厚、刺激性強,是典型的川菜。。
10、糖醋雞圓。特色: 原料准備:雞脯肉200克、鮮蝦仁50克、雞蛋2個、姜米5克、蒜米8克、魚眼蔥10克、精鹽少許、白糖12克、醋15克、醬油10克、胡椒粉1克、鮮湯100克、水豆粉40克、精煉油1000克(約耗75克)。 製作過程:1.雞脯肉剁細成茸,加入清水、精鹽、雞蛋液、胡椒粉、水豆粉攪打一體,再加入剁細的鮮蝦仁顆粒,攪勻備用。2.鍋置旺火上,燒油至六成熱,用手將雞肉餡擠成雞圓,下鍋炸定型後,撈出備用。待油溫回升至七成熱時,將雞圓回鍋炸酥、發黃,撈出裝入盤內。3.鍋中留油少許,油溫三成,下姜蒜米,炒香,烹入用醬油、醋、白糖、精鹽、鮮湯、水豆粉調成的芡汁,收汁起鍋放入魚眼蔥,淋在雞圓上即成。 風味特點:外酥內嫩,甜酸味濃,鮮香爽口。。
11、糖醋排骨。特色: 原料:豬排骨、鹽、白糖、醋、料酒、姜、蔥、花椒、糖色、熟菜油、熟白芝麻。製法:1.排骨分開斬成段,加鹽、薑片、蔥段、花椒拌勻碼入味,上籠蒸至肉離骨時取出,晾乾水分。2.鍋中放油,放入排骨炸至色淺黃、表面水分將干時撈出。3.凈鍋中加水、排骨、料酒、糖色、白糖、鹽,小火收汁至排骨入味、汁稠,加醋後起鍋晾涼,加入白芝麻拌勻裝盤即成。 特色:色澤金亮,甜酸爽口,肉香離骨。。
12、蝦須牛肉。特色: 原料:鮮牛肉、鹽、曲酒、姜、蔥、紅油辣椒、花椒油、白糖、味精、香油、熟菜油。 製法:1、牛肉洗凈切成較大薄片,加鹽、曲酒、姜、蔥碼味6小時,入籠內蒸熟,出籠晾涼,撕成細絲。2、將牛肉絲放入油鍋內炸酥撈出,加入白糖、味精、紅油辣椒、花椒油、香油拌勻,裝盤即成。特色:麻辣味濃,干香滋潤。。
13、香辣炒蟹。特色: 原料准備: 活肉蟹、干辣椒節、花椒、薑片、蒜片、蔥節、精鹽、胡椒粉、料酒、干細澱粉、海鮮醬、水淀汾、雞精、香油、花椒油、辣椒油、精煉油、鮮湯。製作過程:1.活肉蟹從腹臍處取殼,去凈內臟及鰓葉,宰去腿尖及殼沿,洗凈後,將蟹斬成八塊,加入適量精鹽,料酒拌勻。2.鍋置旺火上,燒精煉油至五成油溫,然後將蟹塊斬口處粘裹上干細澱粉,入油鍋內浸炸至熟(蟹殼同時成熟)。3.鍋內另加油,燒至四成油溫,投入干辣椒節,花椒炒香,摻入鮮湯,略燒片刻,再下姜、蔥蒜、海蟹,最後放入精鹽、料酒、海鮮醬、雞精燒約2分鍾後,用水澱粉收薄芡,最後加入香油、花椒油、辣椒油、胡椒粉翻勻即可裝盤。風味特點:色澤紅亮,鮮香麻辣,味濃厚。
14、煙熏排骨。特色: 原料:豬排骨、五香粉、鹽、料酒、姜、蔥、醪糟汁、鹵水、煙熏料、香油、花椒、熟菜油。製法:1.排骨3根相連橫斬成大塊,加鹽、薑片、蔥段、五香粉、料酒、花椒拌勻碼味20分鍾,入籠蒸至剛熟取出,入鹵水鍋中加熱至肉能離骨時取出,再放入熱油鍋中炸至色澤金黃、肉質干香時起鍋。2.炸好的排骨放入熏爐中,點燃煙熏料,熏至排骨色暗紅、煙香入味時取出,刷上香油,斬成小塊裝盤。特色:色澤暗紅,咸鮮濃香。。
15、珍珠酥皮雞。特色: 原料准備:雞脯肉200克、麵包粉30克、土司30克、雞蛋1個、精鹽少許,胡椒粉1克、料酒5克、蒜茸10克、醬油5克、干細豆粉50克、精煉油1000克(約耗70克)。 製作過程:1.土司切成0.5CM的小方顆粒,雞蛋與干細豆粉調成全蛋糊,雞脯肉切成邊長為4CM的等邊三角形,厚度為0.5CM,於精鹽、醬油、料酒、胡椒粉、蒜茸拌勻,腌制10分鍾。2.將雞片裹上一層全蛋糊,再沾上土司顆粒後,撒上麵粉包裹完整。3.鍋置中火上,燒油至五成熱,下雞片炸至皮面金黃酥香,撈出裝盤即成。 風味特點:皮酥肉嫩,咸鮮味香。
16、廣靈豆腐乾。特色: 提起廣靈豆腐乾,人們自然聯想起它那筋、韌、香、五香調味齊全的許多特點,它是宴席中拌冷盤、炒熱菜之上乘佐菜。 廣靈豆腐乾可分成鹹的和熏的兩種。鹹的又分為豆腐乾和豆腐筋。豆腐乾約15厘米,寬為3厘米,厚為0.5厘米;豆腐筋長約15厘米,寬為2厘米,厚為1厘米;熏的一般為長15厘米,寬2厘米,厚1厘米。。
17、「三倒手」硬面饃。特色: 相傳光緒26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倉皇西逃,行至臨晉縣城,已飢餓難奈。適逢謝氏一家「三倒手」饃鋪的硬面饃剛出籠,慈禧嘗後,連聲稱贊味道好。到長安後,仍嚮往「三倒手」饃,便將之列為貢品享用。從此,「三倒手」美名遠揚。 「三倒手」硬面饃製作工藝復雜,系手工操作,經過3次倒手,使麵粉充分發酵,因而達到了層次分明,圓潤飽滿,入口醇馨,味美香甜的上佳效果。 「昔日慈禧用膳畢列為貢品,今朝人們食用後無不贊賞」這幅對聯貼在運城市區南環西路個體工商戶謝斌祖傳「三倒手」的門前,昔日的貢品已經走入百姓人家的生活中,它的味美、口醇、色香正將「三倒手」硬面饃推向更高一層的名吃空間。。
18、太後御膳泡泡糕。特色: 山西省侯馬市古稱新田,是春秋晚期晉國的都城。這里的新田飯店有位屈志明師傅,他製作的「太後御膳泡泡糕」,晶瑩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後喜歡享用,這種糕又恰似盛開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後御膳泡泡糕所以在侯馬流傳,這里還有段歷史故事。 1948年冬,屈志明在侯馬車站擺個飯攤,專賣大碗面。有個老頭常來喝茶聊天,也吃些他的大碗面。可是,卻常見他搖頭晃腦地反復嘮叨:「這茶葉不如宮里的好,這飯也不如宮里的香……」 原來,老人叫許德盛,生於清道光十六年,曾在皇家御膳房為廚,他製作德泡泡糕,慈禧太後很愛吃。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太後逃往西安,許德盛隨駕備膳。途中,他因病不能侍奉太後,輾轉流落侯馬。由於不願技藝失傳,又見屈師傅為人忠厚,就把泡泡糕德製作絕技傳授給他。1954年老人去世時享年118歲,據說他之所以長壽與他常吃泡泡糕有關。屈師傅於1986年病故,生前又把此技傳給侯馬市新田飯庄經理黃靜亞。 「太後御膳泡泡糕」遠看呈蘑菇狀,如晚霞放彩:近看似綻絲吐絮,如金菊斗妍。遍體金黃,酥脆香甜,可滋補強身。。
19、陽城肉罐肉。特色: 陽城肉罐肉是馳名三晉美味佳餚。它不僅製作工藝獨特,味純噴香,而且陽城肉罐還是我國陶瓷工藝百花園里的一枝奇葩。 宋、元時期,有個陶瓷世家的喬氏,從陝西西安龍橋遷到山西高平的橋溝,發展陶瓷業。經多年選擇,喬氏發現陽城縣東五華里的猴子腰村陶瓷資源十分豐富,便建立了陶瓷窯,開始燒窯作貨,生意十分興隆。到了明代萬曆初年,喬氏後裔遷居陽城猴子腰村,興建了陶場,很快就有許多陶瓷新品相繼問世,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陽城肉罐,雖歷經滄桑,仍盛傳不衰。 陽城肉罐,罐似粗瓷,內敷細釉,口頸小、肚兒大,甌式蓋子,蓋與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穩、嚴密。其外形美觀、色澤鮮亮、敦實大方,摸著光滑細膩,使用起來極其方便,能夠適合煮、燉、燜肉的需要,兼餐具與工藝美術品於一體,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肉罐肉是用豬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種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純正,軟爛可口。。
20、稷山麻花。特色: 稷山麻花是運城的傳統風味小吃。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至民間時成為兩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狀,現在洪洞一帶還可見到這種食品。清乾隆年間,翟店鎮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運城,製作出售,食者甚多。後來,這位商人不斷改進製作技術,將麻花由兩股改成三股,然後擰成炸制,呈金黃色細絲花紋狀。目前,稷山麻花已進入北京、深圳、黑龍江等10多個省市銷售,頗受歡迎。
21、晉中油糕。特色: 油糕,是以黃米(即軟黍米面)為皮,糖料或棗泥、豆沙等為餡,經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澤金黃,外焦里嫩,綿軟香甜,美味可口。 晉中一帶,油糕的種類很多,因製作方法不同,有雲片糕、棗糕(亦稱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稱;因「糕」與「高」諧音,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貴之意,人們往往在年節或婚喪嫁娶、孩子滿月、過生日、老人壽誕、起房蓋屋時食之,故又稱年糕、喜糕。多年來,油糕伴隨著人們送舊迎新、慶賀道喜,成為晉中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內衙門街的「中興德」及祁縣、太谷一些老字型大小的油糕最為有名。 。
22、太原頭腦。特色: 是太原特有的一種風味早點。其實就是一碗肥羊肉湯,裡面加些山葯、蓮菜等,以去除膻味。每碗頭腦都帶有酒、葯、羊肉的混合香味,既醇香味美,又是冬令滋補佳品,所以又有「八珍湯」之稱。喝頭腦時,還可佐以面制的小餅,別有風味。。
23、羊雜碎湯。特色: 羊雜碎湯 是一道街頭常見小吃。在一隻大鍋中放入羊肝、肺、胃、腸、心、蹄筋等煮得爛熟,然後加入蔥、姜、香菜、粉條、豆腐等同煮,熟後盛入碗中,澆上羊肉湯,再放香菜、醋、鹽、辣椒等調料即可食用。該湯香氣撲鼻,湯色乳白,熱辣鮮美,是冬季常見小吃。。
24、油炸饊子。特色: 饊子,是洪洞縣獨有的一種油炸食品。據《洪洞縣志》載:每年農歷二月二,洪洞、趙城兩縣要在廣勝寺進行祭水廟會。逢此日,廣勝寺人山人海,兩縣縣令及地方紳士都來參加。但見廟會中有敲鑼打鼓的,有放三眼沖的,還有賣油糕、豆腐菜、羊雜燴等各種風味小吃的。在這眾多的攤點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縣來的烹飪高手,在此架起油鍋炸饊子。這既是一場技術表演比賽,又是祭水前的必要准備。待炸出的饊字在大方桌上堆成了「山」,人們便開始祭水。祭水由「水神廟」的高僧主持,主要內容是向蓮花池投饊子。說來奇怪,每投進10個饊子,到了分水亭,必然分成北面7個,南面3個。經過測量,北面的水流量之比為7:3 。為什麼三、七分水,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很早以前,洪洞、趙城兩縣人為爭奪霍泉水經常發生爭斗,甚至出了人命。後來兩縣達成協議,在滾沸的炸饊子的油鍋里,放10個銅錢,每縣推選出一個代表用手撈,依據撈出的銅錢數分水。結果趙城代表撈出7枚,洪洞代表撈出3枚,於是便修築了這個三、七分水的亭子。洪洞縣參加祭水炸饊子的最後一位師傅為梁二爺(已去世),現在炸饊子的傳人為楊永祥。 。
25、榆次灌腸。特色: 榆次灌腸具有濃厚地方特色,是榆次「三寶」之一。 灌腸以蕎面製成,入口爽利而筋,味烈,素淡開胃。早先,其製作方法比較簡單:用冷水將蕎面打成糊狀,入鍋煮熟,蘸醋、蒜而食,謂之「吃糊糊」。後來,經逐步改進,將糊狀的蕎面放入小碟內,上籠蒸制。蒸制而成的灌腸,形如碗碟,大的直徑20厘米,小的直徑15厘米,色灰如瓷,呈半透明狀,不粘不連,軟而堅韌,富有彈性。佐以醋、蒜汁食之,既可冷食,也可熱炒,別有一番風味。 榆次灌腸分紅、白兩種。紅灌腸用鮮豬血與面知成;白灌腸不用豬血,故呈灰白色。 榆次歷史上以民國初期大乘寺街范慶林的灌腸最為有名。他製作的灌腸,每片先成團而後放開,不變不裂,故有「范一品」之美稱。
2. 快到中秋節了、所以全家要一起吃了、一共十三個人、做什麼菜好呢簡單一點的。好吃的。給我菜譜。做法
很多的 http://bbs.3eat.net/simple/index.php?t50566.html 我列下一.家常豆腐 1.原料: 油炸火柴盒豆腐兩塊(切成24塊小塊) 2.配料:紅黃胖椒各三分之一個, 切成小塊狀. 如下圖 3.做法: 油少許,起油鍋,加少許鹽花, 原料配料入鍋翻炒, 兌少量老抽, 糖些許(不可少糖), 三分之一水碗灑入鍋內.蓋蓋悶些許時間, 起鍋時將留有的少許汁水, 澆在菜上, 此菜特點: 紅黃椒甜酸可口, 自家炸的豆府香醇有嚼勁. 色澤艷美, 味酸甜香醇. 是一道居家實在菜餚. 二.蘑菇木耳滑肉片家中無肉片, 僅余肉糜少許. 1.原料: 蘑菇八朵, 木耳花容少許, 肉片參半(無肉片, 肉糜也可) 2.調料:薑蓉,蔥末,黃酒 做法: 油鍋爆熱, 薑蓉,蔥末入鍋炒香, 滑入肉片, 加黃酒再入木耳, 最後入 蘑菇.此菜最後一道畫睛之筆為:必須入菱粉水勾茨.(本人不愛99的菱粉,喜用地瓜粉兌水勾茨) 起鍋裝盤: 此菜特點: 味道鮮美, 木耳脆爽, 肉片滑溜且木耳明目,常用電腦者可常吃. 也是家常俗菜 此菜特點: 味道鮮美, 木耳脆爽, 肉片滑溜且木耳明目,常用電腦者可常吃. 也是家常俗菜. 三.構榿銀耳連(蓮)心羹原料: 銀耳, 蓮心, 構榿一把要點:先敦銀耳, 後入蓮心,冰糖些許, 可保潔白無瑕, 構榿勿久敦 .將好之時,散入羹中, 入飛天紅思. 特點: 銀耳潤肺, 構榿明目色澤通透,紅色晶瑩, 汁濃味甜. 要炒好一道菜,首先要掌握幾個要領: 1.鍋要先燒熱,再倒油;油也須燒熱,才將菜倒入; 2.入鍋炒的材料,不論是切絲、切丁或切塊,都要切得大小一樣,才能使材料在短時間內均勻炒熱; 3.把不易熟的材料先入鍋中,炒至略熱後,再把容易炒熟的材料下鍋一起均勻炒熟後,起鍋; 4.炒菜時應用大火,如此可保持菜的美味及原色。 p. s. 1。炒肉的時候講求熱鍋溫油,這樣才會不沾鍋而且也不會把肉炒老。 2。其實有些蔬菜,例如:茄子。燒的時候盡量避免用刀切塊。因為茄子下刀後就會變的不吃油,油滋不到茄子裡面去。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手掰成小塊。 3。例如芸豆、四季豆、西芹等不易迅速炒熟的蔬菜,可以先用熱水抄一下再下鍋。 4。家裡的煤氣、液化氣灶的火通常沒有電視上看到專業廚師用的那麼旺,所以不適合爆炒,遇到需要爆炒的菜餚,可以在鍋里多加一些油,利用油燒熱後的高溫,迅速達到爆炒效果。 紅燒排骨的做法 原料: 排骨, 姜, 蔥, 香料(八角、 茴香、山奈、 桂皮、草果、丁香、香葉), 花椒(少許), 鹽, 味精, 白糖, 料酒, 醬油(老抽) 做法: 1、排骨宰成4厘米的段放入沸水中除去血水撈起洗凈待用. 姜切片, 蔥洗凈去頭拴成一結(3根左右) 2、鍋內倒油, 待油還是冷的時候同時放入白糖(要多, 大概一份糖, 2.5或3份油), 小火慢慢把糖炒化. 待糖水開始變成棕紅色, 且開始冒棕紅色的泡沫時, 馬上把排骨倒入鍋中炒勻, 接著放入薑片, 花椒和香料, 炒出香味後倒入少許料酒和醬油上色, 摻入清水, 加入鹽和蔥結, 大火燒開後轉至小火慢慢燒至排骨粑軟, 然後夾去鍋里的蔥和大塊頭的香料, 大火收汁, 待湯汁變濃時, 加入味精起鍋即成. 3、先准備帶點點肥的排骨(我覺得全瘦的沒這好吃),想吃多少就准備多少,可叫賣肉師傅替你剁好; 4、排骨加水加適量鹽煮至八成熟,時間充足的話可用電飯堡煮; 5、撈出排骨(湯備用),瀝干後放入油鍋(不要太多油了,因為炸排骨還會出油的)翻炒,先倒入黃酒炒出酒香,再加醬油炒出醬香,然後往鍋里澆湯,一次不要澆太多,再炒,多澆炒幾次,最後一次炒至汁半干時, 注意事項: 1、黃酒醬油可多放些,上色。醬油一定要後一點放,而且不要炒太久,因為容易糊鍋子,一定不能放味精; 2、一定要多翻炒,這樣排骨的色澤才會均勻好看; 3、這種做法的特點就是步驟簡單,又入味。還有,多出來的湯還可以煮小菜,而且撒點蔥花就可以直接喝了,真是一舉多得呀。 (看起來挺多的,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哦,好吃有美味,適合大眾口味)
3. 葷素搭配一鍋出,營養豐富做法簡單,全家人吃得很滿足的食物有哪些
新鮮蝦雞腿涮鍋
原材料:耗油2湯勺,超辣2湯勺,海產品3湯勺,生生抽3湯勺,雞腿十幾只,黑虎蝦250克,圓蔥一顆,蒜頭一顆,姜幾個,金針蘑一把,豆腐泡100克,馬鈴薯一顆,聖果幾個,肉丸子或其它肉丸子隨便,蒜黃1根。流程:1耗油、麻辣醬、蒜蓉辣醬、生抽混和。2黑虎蝦斷開蝦槍、蝦須、蝦腦和蝦線。3雞腿清洗,分成兩半。把雞腿、蝦和番茄沙司拌勻。4將燉鍋加熱,進入少量油,倒進圓蔥、蒜頭、薑片、馬鈴薯、聖瑪麗蔬菜等,再倒入別的調料,放雞腿和蝦在牆上。5蓋上蓋,燉15分鍾。把外蓋開啟一半,把羽翼翻個面。6最終添加蒜黃,調到文火,邊煮一邊吃。
4. 我想請人吃海鮮,大概10人,請給我一些點菜方面的建議好嗎謝謝
(十菜一燙)
炒蜆子
蒜苔炒巴梢
海腸(鹽爆,炒韭菜,海腸蒸雞蛋糕.炒土豆條,任選)
燉個魚
小蔥拌海螺片
黃瓜拌蟶子
生吃基尾蝦(1斤)
煮蝦爬子或蟹子(花蓋就可以了 肥點就行)
夏夷貝(一人一個 ,蒜蓉, 豉汁蒸,蔥油.煮.自己選)
海參.鮑魚 (任選 一人一個 飯店有標價的,如中鮑 X元/只 也不貴)
湯一份 自己選
不夠的話在隨便點幾道就可以了!
5. 如何在家辦出一桌10人份的美味又簡單的年夜飯
小菜 切倆皮蛋 再准備點醬貨,蒜泥黃瓜 已經很好了
魚和蝦都是必備的
蝦很簡單,油悶大蝦
魚的話你可以多下點功夫、我們常吃香菇蒸鱈魚
鱈魚200克,香菇1-2朵,小紅辣椒10克,香蔥10克,料酒1小匙,蒸魚豉油1小匙,鹽1克
1.把鱈魚洗凈,瀝干水分;香菇洗凈,去蒂,切成薄片。
2.取一個小碗,加入一匙蒸魚豉油,再加入一匙料酒,少許的鹽,攪拌均勻,做成味汁。
3.小辣椒洗凈切碎,香蔥切末。
4.把鱈魚放入盤中,把切好的香菇片擺在鱈魚上,均勻的澆上調制好的味汁,放入蒸鍋大火蒸6分鍾,然後關火,打開蓋子,撒入紅辣椒碎、香蔥末,再蓋上蓋子燜2分鍾就可以了。
再來點肉 醬燒炸排骨
肉排骨、蔥、姜
調料:精鹽、姜、料酒、醬油、高湯
1.將排骨剁成約4指寬的節塊,放蔥、姜、精鹽、料酒入水煮成八成熟撈出;2.鍋內放油燒熱,下蔥姜炒香後,放入排骨、調料,高湯煨透即可出鍋食用。
再來個蟹黃西蘭花
西蘭花、蟹黃
調料:精鹽、味精、蔥、姜、粉芡、色拉油
1.將西蘭花切成塊(花朵狀)用開水焯一下;
2.鍋內放少許油,下蔥、薑片炒香,下入西蘭花,加鹽、味精,最後勾一點芡,出鍋裝盤(花朝上);
3.將蟹黃蒸熟放在西蘭花上即可。
6. 十個人聚餐吃什麼好
十個人聚餐吃什麼,可以選擇火鍋,燒烤等
,1、火鍋。吃火鍋是最有聚會氣氛的,吃火鍋時候注意調料不要過於太辣,否則對胃腸不好。還有不同種類的肉都不可以一同煮,例如:牛肉要多煮一點,魚肉也要長一點殺死細菌,但是煮老了就不好吃了,豬肉羊肉差不多。還要注意多吃點涮的蔬菜。主食可以在湯里下些面條。
2,燒烤。美味無比,並且快捷方便,但是最好別多吃肉類烤串的,要多吃點蔬菜的烤串,一次不要吃20根以上,並且注意飲食,還要注意熱量,不要燙到自己,這類的就些蔬菜,面餅吃會更好。
3,在家裡吃。選一個廚藝不錯的朋友家,聚集在家吃飯,大家一起動手做不僅好玩,而且又健康實惠。
總之只要吃得開心就好!
7. 辦一場家宴,約10人左右。可否提供一份菜譜。最好簡單一點。
其實有賓客來的時候,准備很多菜,主要一個是快捷。再一個是,菜餚要看起來比較能給自家掙面子的才是好,對吧,我家人也蠻多的,一般過年過節來家吃飯的人也不少。做那麼多人的飯,是很累人。
一般來說一桌菜,有雞,有魚,是比較合適的,再有一個湯,4個冷盤4個熱炒菜。這樣一桌,10個人的標准就不錯了。一般冷盤有季節性,選擇當季的蔬果涼拌,自己靈活掌握,熱炒也一樣,推薦用一些准備起來不復雜的菜來炒一些肉絲,肉片。
雞的做法
粗獷熱鬧的
大盤雞
首先把買回來的雞收拾干凈,然後剁成大小合適的塊。用五香粉,醬油,酒,薑片,鹽腌漬起來。然後每一隻雞准備中等大小土豆2個。大青椒4個。洋蔥中等大小一個。其他蔥姜蒜適量。干辣椒適量。八角每一隻雞准備4個,桂皮適量,花椒適量。
土豆去皮切成滾刀塊,青椒去籽掰成小塊,洋蔥切掉頭尾切成8瓣。蔥切小段,姜切片,大蒜拍破。
起油鍋,燒油少許,下蔥姜蒜,干辣椒炒香後,下雞肉。翻炒幾下,雞肉變色後,倒入白酒適量,繼續翻炒,加醬油適量(上色就好,不要太多),鹽糖適量。如果准備的很多的話,這個時候藉助一下高壓鍋,會提高很多效率,把炒到這個步驟的雞,和土豆一起倒在高壓鍋里,略加一些水。把花椒桂皮八角用調料盒子包起來,放進去。加蓋子燜,上汽後轉中小火10分鍾就可以了,放氣倒在炒鍋里,加入洋蔥和青椒,雞精,略燒一會,用大盤子分裝出鍋就好了。
大大一盤,看著很豐富,還可以做點面條上桌拌著吃。很熱鬧的菜。
精緻細膩的
香酥雞。
買整個的小公雞,一斤半一隻的最好。
這個菜費功夫,但是不難,你可以早點准備,買好的雞,收拾干凈後,用炒過的花椒鹽裡面擦一遍,然後放在大盆里加蓋子腌一天。然後裝在盤子或大碗里,加黃酒少許,薑片蔥段,少許白糖,上籠蒸熟,大約需蒸一個小時左右,然後取出晾涼。用少許麵粉,加入老抽和糖,加小半碗水攪拌均勻,用刷子塗在雞身上,放涼,下鍋炸,大火,炸到顏色變深,表皮發脆就好了,略改刀後就可以上桌,配椒鹽一碟。
我小時候家宴的話,最喜歡這個菜,尤其是翅膀尖爪子頭那些炸的骨頭都酥了的地方。
清淡簡單的
酒蒸雞。
和上一道菜一樣,要買嫩嫩的小公雞,收拾干凈後,在肚子里塞進蔥結,薑片,香菇,去殼栗子(可放,沒有放點白果也行,這個也沒有的話不放也沒關系)。均要適量。
然後准備黃酒一斤,放鍋里加八角4個,桂皮一片燒開。准備大碗,放進雞後,吧黃酒倒進去,加數個紅棗,幾粒枸杞,鹽適量。上籠蒸一個半小時到酥爛即可。
清淡而富有原味,淡淡的酒香也很棒,這個雞半菜半湯,上桌的時候淋幾滴香油也很棒。
還可以准備幾個魚的菜
一般淡水魚燒著吃的比較多,海水魚如果是在產地,蒸著吃的比較多。
介紹一個出菜很快的魚。
家常平鍋燉鯉魚
准備中等大小的鯉魚,一桌一條,你准備好幾條都行。收拾干凈後,兩面劃幾刀,到後用鹽酒腌漬。切蔥姜適量,准備幾片大白菜葉子。腌好的魚拍上麵粉,下鍋煎到兩面金黃,另外准備平底鍋一口,大一點深一點的,沒有的話炒菜鍋也行。把洗干凈的完整白菜葉子放進去,鋪平整,不要漏出鍋底,然後放入蔥姜蒜。把魚一條條排在上面。魚上面再撒些蔥姜蒜。然後倒些啤酒,醬油,放鹽,糖,胡椒粉,雞精。喜歡吃辣可以放點辣椒。放兩個八角。然後略加水,和魚持平就好,然後用大火催開,小火燉到湯汁收到一半的時候就可以了,用盤子分裝魚,淋一些湯汁上去就好。
燒一條魚也要那麼久,鋪了白菜不沾底,一次可以燒很多,我用這個辦法一次燒過8條大刀魚。魚一多,味道也濃厚了些。
蒸魚就更簡單了,魚身劃幾下,到點酒加點鹽,水開後蒸8分鍾,出鍋撒蔥絲青紅辣椒絲等,澆一勺熱油。
其他的一些茄汁魚糖醋魚等,都是需要先炸制,和煎魚一樣先腌過,拍麵粉,用寬油來炸,先用中火,大概5成熱的炸一下,然後火轉小一點,炸一兩分鍾,再轉大火,炸一分鍾左右,再轉小火炸一兩分鍾,再轉大火炸30秒左右就可以了,然後勾番茄汁或糖醋汁,加蔥花薑末,把魚放進去翻勻就可以了。炸過的魚也可以紅燒。
冷盤適合買一點熟的肉類,比如醬牛肉,鹽水鴨,香腸等,回來自己加工一下,很快。比如牛肉,切薄片,然後准備一點干辣椒粉,胡椒粉,花椒粉,芝麻,白糖,蔥花,蒜末,混合後,用一勺熱油潑上去,然後和牛肉拌勻,加少許醋就是一個川味的涼拌牛肉。 鹽水鴨切成條裝,備一個加了點糖的醋碟沾著吃,可以減輕鹹味。香腸等切片再稍微蒸一下,晶瑩透亮,也很有食慾。另外就是一定要准備一些開胃爽口的素菜。
爽口木耳是個好選擇,這個菜本來用泡開水後去皮核桃仁來拌的,不過剝桃仁實在是很麻煩。可以改用超市賣的去皮的杏仁罐頭代替。
首先把木耳泡發,洗干凈,去掉大根,用手撕成片,淘洗干凈。瀝干水分後,倒在容器里,桃仁或杏仁,用開水煮一滾後,用白醋適量浸泡10分鍾。然後切少許的洋蔥絲,用一小勺熱油淋過,加鹽少許,糖少許,雞精少許,與木耳和泡好的桃仁或杏仁一起拌勻即可。
黑木耳還可以改成白木耳拌,白木耳很脆,泡發後拌的時候略加點蒜泥,和陳醋,就是假海蜇。
還有一個薑汁瓜條,也是酸甜可口的。
你晚上要吃飯的話,早上起來吧黃瓜去皮切成條,用半杯白醋加半杯白糖加1杯水加1勺鹽兩勺薑汁這樣的比例混合起來浸泡瓜條到飯時,取出瓜條,撒一點薑末和紅椒圈就好了。薑汁把姜搗爛略加水,攪拌均勻,擰出渣滓來就好了。不愛吃薑的話,不放姜也可以,就是一個簡單的酸甜瓜條
還有涼拌金針菇要加一點紅辣椒油,好吃好看。拌茄子不能碰鐵器,不然會發黑。拌海鮮要准備蒜泥和醋,這樣才去腥。油炸乾果類的,用溫水先泡個15分鍾再炸,會比較脆。要做酥炸食品的話,掛糊的比例是一份麵粉對半份澱粉對半份油對半份蛋清,略加鹽攪拌均勻,太幹了就加一點點溫水稀釋,以筷子提起來裹著均勻一層就好。
熱菜也是兩葷兩素比較好,一般用一些容易收拾的菜炒肉類,比如蒜苔炒肉絲,蘑菇炒肉片,燴海味菜用蝦仁燴青豆玉米,用魷魚燴韭黃蒜黃。 要是蝦的季節,又不是在很貴的地方,蝦在18到25塊一斤的規格一桌上一盤,半斤左右的白灼蝦,油炸蝦,也很不錯,簡單做,而且可以吃很久。。。。其他就是配兩個應季的素菜,也可以做點比如玉米筍燴麵筋 絲瓜炒毛豆等菜,帶一點點湯汁,濕濕潤潤的比較下飯。
我介紹的菜都是以剩時間力氣為主的,因為做那麼多人的菜很累誒。。當然了,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其他的菜的種類,可以自己斟酌著搭配啦。
再來就是成本計算
我是以我這里(天津市)的物價來計算的
雞肉
整雞:6元左右一斤 一隻大約在18-20元左右
鯉魚:5.5元左右一斤 1斤半的魚大概在8.25元
7厘米的蝦18一斤,10厘米的24一斤 15厘米的40一斤。 用10厘米的蝦半斤12元
其他肉類按一桌一斤半的用量來算,現在10.5一斤大約15.75
其他菜餚按60元一桌算。
熟肉冷盤按40元一桌算。
成本大約在164-166,再加些酒水飲料,大約200多就夠了吧。家宴這樣也還算可以了吧,要是覺得還不夠豐盛,可以加點其他硬菜,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