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過幾天想去彌勒不知道好玩嗎
特好玩.景點有/ 彌勒旅遊景點 彌勒縣是一個新開發的旅遊區,位於紅河州北端,離省城昆明140公里,與路南石林,瀘西阿廬古洞以普者黑連為一體,交通發達,氣候宜人。 彌勒物產豐富,人傑地靈,被譽為滇南福地,在這里可盡情領略蒼茫蔗海的萬傾碧波,也可充分吸吮糖、蜜、煙的沁人香氣,可在白龍洞欣賞絕景薈萃的地下奇觀,還可到西山猴子箐飽覽喀斯特地區的熱帶雨林,可在城郊梅花溫泉、大樹龍潭洗去旅途的勞累,同時還可就近參觀全國一流的花園式現代化企業——紅河煙廠。對佛教文化感興趣的朋友來到彌勒可是到了佛祖聖地。彌勒城與佛同名,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因此被譽為「佛城」,來到這里你可到彌勒寺朝拜,祈禱,還了你的美好心願。 白龍洞 位於彌勒縣西南,是一新開發的地下溶洞景區。洞分上下兩層,全長1500米,自然形成四十餘座廳堂,可謂洞中有洞,洞中有山,被為譽為「南滇一絕」。白龍洞奇景薈萃,如「蓬萊仙山」、「龍宮玉柱」、「海底世界」、「斜塔奇觀」、「珊瑚生輝」、「雙羊尋子」、「搖錢樹」等景,有很高觀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孫髯翁墓 位於彌勒縣城西大街。墓圓形石砌,徑6米,碑鐫「古滇名士孫髯翁先生之墓」。孫髯,字髯翁,號頤庵,昆明人。自幼聰穎,才氣超群,自號「萬樹梅花一布衣」。在文禁森嚴的雍乾之際,把感慨融鑄於一百八十字大觀樓長聯中,一時轟動詩壇,是我國楹聯文庫中的一顆明珠。1983年公布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虹溪石牌坊 位於彌勒縣虹溪鎮東門街中段。青石建造,東西向,佔地面積64平方米,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坊通高40米,寬6米,三重檐四柱三間,柱腳石墩有八個石獅子相對而立。坊頭正中有一塊鏤空的石龍盤抱的直匾,上書「聖旨旌表」,下面橫書「三代一品封典」的石匾。坊台基東西兩面各有垂帶式踏道七級,兩邊直柱上有三副對聯。坊系虹溪王熾請通海名匠建造,王熾是當時雲南富商之一,曾捐巨資效忠清廷,故受清廷敕封。王熾對地方也曾有過一些善舉,有「樂善好施」的鄉評。石坊雕琢精細,有較高的藝術價值,1983年公布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提示 1、住宿:紅煙賓館(三星),參考房價188元/間 2、交通: (1)白龍洞距縣城約30km,可乘計程車。 (2)錦屏山大佛距縣城約5km,可乘計程車。 3、特別介紹:彌勒阿細跳月。 小吃嘛/彌勒純素食小吃店,素鹵飯超贊。 ... 鹽水意麵及素肉圓 很順口滴.彌勒的鹵雞米線/彝家八大碗/ 彌勒羊湯鍋 說得我口水直流..去了你就知道了,女孩也很熱情的嘎/
Ⅱ 新哨鎮的介紹
處於甸溪河兩岸,東部與東山鎮相鄰,南部與竹園鎮為界,西側與虹溪鎮、五山鄉、西一鎮接壤,北連彌陽鎮、衛瀘鄉,距彌勒市區18千米,距省會昆明170千米,南至州府行政中心蒙自127千米,鎮域面積315.2平方千米。
Ⅲ 雲南彌勒新哨氣候會出現倒春寒嗎_
彌勒市地處雲南省東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位於東經103°04′-103°49′,北緯23°50′-24°39′之間。北依昆明市石林縣、南接本州開遠市、東鄰文山州丘北縣、西連玉溪市華寧縣,處於昆明、個舊、開遠三個城市和滇中滇南兩個經濟區的結合部,是紅河州的北大門。新哨鎮位於彌勒市中部,處於甸溪河兩岸,東部與東山鎮相鄰,南部與竹園鎮為界,西側與虹溪鎮、五山鄉、西一鎮接壤,北連彌陽鎮、衛瀘鄉。
彌勒市境內東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勢北高南低,在群山環抱中,形成一狹長的平壩及丘陵地帶,山脈、河流趨向多由北向南。新哨鎮這里緯度比較低,受地形阻擋,冬季風不容易吹到這里,春季氣溫不會很低,不會有明顯的倒春寒。
Ⅳ 彌勒海拔多少米高
彌勒海拔在862-2315米。最高點位於新哨東面的金頂山,海拔約2315米,最低點為南盤江出境處,海拔約862米。土地總面積中,山嶺、丘陵面積佔87%,山間谷地、河谷面積佔3%,平壩面積佔10%。
彌勒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雨量835.4毫米,平均氣溫18.8℃,最高氣溫34.8℃,最低氣溫-0.2℃,日照2131.4小時,無霜期323天。光照充足、有效溫期長,霜雪日短。
彌勒下轄部分鄉鎮海拔地勢介紹:
新哨鎮地處雲貴高原西南部滇東南中山地帶,地勢由北向南呈斜坡狀,海拔在1364—450米之間,東西山高坡陡,中間地帶為平壩丘陵;地形分為山地和平壩丘陵;主要山脈有金頂山、大黑山、牟尼山、老光山、陀峨山等;境內最高點金頂山,海拔2315.5米;最低點位於宿丫甸溪河谷,海拔1364米。
五山鄉地勢中間低、四周高;地形分為山地和盆地;主要山脈有歪頭山、營盤山、放羊山、大黑山和馬耳朵山,境內最高點位於舍姑村,海拔2150米;最低點位於石頭寨村攀枝花小組熱水塘,海拔1108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彌勒,網路-新哨鎮,網路-五山鄉
Ⅳ 彌勒縣有哪些鎮
彌勒轄彌陽街道、新哨鎮、竹園鎮、朋普鎮、虹溪鎮、巡檢司鎮、西一鎮、西二鎮、西三鎮、東山鎮、五山鄉、江邊鄉1街道9鎮2鄉,7個社區、129個村。
彌勒是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縣級市,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紅河州北部。是紅河州「北大門」,南抵國家級開放口岸河口316公里,市內交通四通八達,昆河公路縱貫腹地93公里,滇越鐵路沿西境跨越78公里,有G80廣昆高速公路、高鐵南昆客運專線經過。
地形地貌
彌勒市境內東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勢北高南低,在群山環抱中,形成一狹長的平壩及丘陵地帶,山脈、河流趨向多由北向南。西部石山碎布,間有成林的喬木、灌木;東部山嶺表層多為風化土壤,廣為草叢,灌木和喬木覆蓋;山嶺之間有谷地,耕地多散布於谷地和平壩中。
最高點位於新哨東面的金頂山,海拔約2315米,最低點為南盤江出境處,海拔約862米。
Ⅵ 彌勒縣有幾個鄉鎮
彌勒縣轄10個鎮、2個鄉:彌陽鎮、新哨鎮、虹溪鎮、竹園鎮、巡檢司鎮、西一鎮、西二鎮、西三鎮、東山鎮、朋普鎮、五山鄉、江邊鄉
Ⅶ 彌勒市有幾個區
201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彌勒縣,設立縣級彌勒市。
彌勒市轄彌陽鎮、新哨鎮、竹園鎮、朋普鎮、虹溪鎮、巡檢司鎮、西一鎮、西二鎮、西三鎮、東山鎮、五山鄉、江邊鄉10鎮2鄉,7個社區、129個村。
Ⅷ 哪裡產韭黃 韭黃大量收購!
雲南彌勒韭黃一年四就都產韭黃炒雞蛋」,一道餐桌上的美味,無公害優質韭黃因此成為市場的搶手貨。在彌勒縣新哨鎮,這看似普通的小小韭黃卻成就了農民們一大特色蔬菜產業。新哨農民建起了省內外聞名的優質韭黃種植基地,幾年間,種植面積從幾畝發展到目前的近萬畝,形成年產值達1.5億元的特色蔬菜產業,實現了廣大農戶的跨越式增收。
「葉黃似金條,莖翠如白玉」。近年來,新哨鎮的無公害韭黃憑著「鮮、香、嫩、脆」的特點享譽市場。循著名聲,記者在新年時節尋訪了新哨鎮這一特色蔬菜基地。
冬日陽光下,大片大片綠油油的韭菜飄著清香。新哨鎮河西片區的田間,一塊塊遮陰網下,一壟壟「黑色」的田地格外引人注目,這些「黑田」里種植的就是被新哨農戶稱為增收致富的「金銀草」韭黃。
2007年初,在村民小組長保文明帶領下,彌勒縣新哨鎮里方村委會小窩舊村開始種植韭黃。經過試種,韭黃單季畝產值5303元,且韭黃一年四季都有出產,經濟效益極高,韭黃種植農戶越來越多,銷量也越來越大。如今,畝產值達到了1.5萬元,在里方、路體、火木龍和朗才四個村委會廣泛種植,形成近萬畝的規模。
里方村委會小窩舊村小組農戶白永坤說,他2008年種了3畝韭黃,畝產值1.3萬元,2011年種植韭黃面積5畝,預計畝產值1.7萬元,3年累計種植韭黃收入達18萬元。通過依靠科技種植韭黃,多年做生意積累,現已在東風街購買地基建蓋了一棟面積達360多平方米的樓房,還買了一輛皮卡小汽車。
「念好增收經,唱好增收戲。」新哨鎮紀委書記陳雲輝介紹,近年來,新哨鎮黨委、政府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依託區位優勢,延伸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民收入,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把韭黃種植作為發展「一村一品」產業的重要措施來抓,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通過採取示範帶動、品牌推動、營銷聯動等產業發展措施和統一規劃、連片種植、依靠科技等種植管理辦法,大力推動韭黃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戶跨越式增收致富。
新哨這個享有「葡萄之鄉」、「板栗之鄉」、「優質米之鄉」等美稱的聚寶盆,又成功打造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優質韭黃產區。
新哨鎮以「政府引導、農民自願、互惠互利」的訂單種植模式,做好韭黃種植產業。首先,抓結構調整,增加種植面積。新哨鎮因地制宜,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按照「市場、規模、品牌、效益」的原則,促進了農民增收,成為全鎮增收的一個亮點。其次,強科技培訓,抓示範引導。為了使廣大種植戶進一步提高種植技術,增強致富本領,新哨鎮把課堂搬到田地間,及時邀請省、州、縣級農業技術人員和當地農民土專家進行培訓,創建了「理論+實踐培訓、示範+互動培訓」的培訓模式,讓廣大種植戶實地學習,形成「示範一戶、輻射一片、帶動一片」的良好格局。
為解決韭黃銷路問題,一方面新哨鎮充分發揮特色農業種植協會聯合黨總支的作用,推廣訂單農業,著力打造自己的品牌,逐步改變傳統的自產自銷的生產經營方式,另一方面千方百計幫助農戶聯系客商跑銷路。
為打造優質韭黃無公害農產品,新哨鎮提出「以點帶面、打造品牌」,採取協會帶動,成立河西片區特色農業種植協會,並在協會上成立了聯合黨總支,將黨組織建立在產業鏈上,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光、熱、水資源,以小窩舊村作為韭黃種植示範點,建立質量保證小組,制定無公害韭黃生產技術標准,統一品種、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分級清撿標准,規范包裝規格,統一收購價格,加大特色農業蔬菜的發展力度,引導農民大力發展韭黃規模種植。
去年6月份,新哨農技站與蔬菜協會共同為韭黃申報了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充分發揮了科技部門及協會的作用,進一步引導農民標准化,規范化生產,提升了市場知名度。
如今,新哨人還籌劃著在鄉村建造蔬菜冷藏庫,把特色蔬菜產業做得更大,新哨韭黃種植業正朝著「經紀人牽頭、種植戶參與、標准化生產、實體化運作、抱團闖市場」的生產經營模式穩步發展,引導更多的農戶種植,把韭黃做成廣大農民致富的「金銀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