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老家有哪些「在當地小有名氣」的食物
每個城市都有它與眾不同的味道與美食,大連市也是一樣,因為比鄰渤海,所以這座城市的許多小吃,都融入了大海的「鮮味」。
來大連旅遊一定不能錯過的7種特色小吃,有時間一定要去品嘗一下哦。
1,五彩雪花扇貝
大連產的蝦夷貝,最經典的吃法,莫過於電烤五彩雪花扇貝,開蓋之後的扇貝撒上青紅椒,蒜末與椒鹽,烤的滋滋冒油鮮味十足,吃上一個滿嘴的余香,一大口扇貝肉吃到嘴裡滿足感瞬間爆棚。
2,大連鐵板魷魚
來大連最常見的路邊小吃之一,鐵板魷魚一定不能錯過,新鮮的魷魚在鐵板上猛烈地被燒烤,烤出了魷魚的鮮甜脆嫩,幾分鍾之後,刷上香辣的醬料,撒上椒鹽辣椒面,你就吃吧,保證你吃了一個想吃第二個,口感脆嫩爽滑,鮮香甜辣,好吃到極點。
3,海菜包子
在大連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的大連本地特色美食,海菜包子,選用新鮮的海菜洗凈切碎之後,加入調料,加入炒好的肉絲攪拌成餡料,然後用麵皮包成大餃子裝的包子,上蒸鍋蒸熟之後,吃上一口又能吃到大海海菜的鮮味,同時還能吃到豬肉肉絲的香味,滿滿的滿足感。
4,大連炒燜子
大連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吃之一,炒燜子,用紅薯粉製作而成的燜子,在鐵板上被來回翻炒,切成小塊,之後盛出撒上芝麻醬,撒上辣椒油,你就吃吧,滿嘴的芝麻香,紅薯香,微微的一點辣味更加的讓這道小吃爽口開胃。
5,咸魚餅子
鮁魚在大連人的印象之中,被做成咸魚是最常見的美食做法之一,先用油煎之後再熏制之後做成魚干,想吃的時候,拿起一個呼好的大餅子在吃上一口咸魚就算一頓飯了,這就是海邊人大連人的特色美食。
6,炸蝦片
在大連有一種美食又可以當作零食還可以當做菜來食用,它就是炸蝦片,經過油炸之後的蝦片迅速膨脹變大,裹著油空干之後,吃上一個鮮香酥脆,大連小朋友最喜歡吃的零食小吃。
7,大連蝦醬
用磷蝦做成的蝦醬,在大連也是地方特色美食之一,比較經典的吃法像,蝦醬炒雞蛋,大蔥粘蝦醬吃,與東北的大豆製作的大醬不同之處在於,大連的蝦醬多了一些營養價值,與海鮮的鮮味甜味,早上不願意做飯,拿出一袋打入幾個雞蛋,幾分鍾在鍋里一翻炒就是一道好吃的特色美食。
來大連旅遊,吃過以上7種美食,才算來過大連,不知道你喜歡哪一種呢?
『貳』 武威有什麼名吃
有涼州「三套車」(涼州行面、臘肉、冰糖圓棗茯茶)、涼面、中秋大月餅、漿水面、米湯油饊子、麵皮子。
涼州「三套車」為大眾化的美食,被稱為涼州快餐;涼面的製作用精粉兌蓬灰,摻入少量的清油,反復揉揣,揉好後要「餳」三四個小時,然後根據需要拉成各種形狀,或細、或粗、或寬等。煮好,放進涼水激兩遍,然後用清油「拌」兩遍;而涼州大月餅,除了千層餅變形的色澤花紋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大」。
除此之外,漿水面也是一大名吃,做好的漿水面看上去嫩黃柳綠,紅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米湯油饊子也是涼州特色小吃之一,米湯用涼州特產黃米和少許扁豆調入砂鍋用旺火熬成,再將少許麵粉或玉米澱粉打成糊狀兌入。
釀皮子是麵粉制的食品,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狀食品,再加上醬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即可食用。
(2)甘肅會川鎮有什麼好吃的擴展閱讀
甘肅武威有十大特產:
1、涼州羊羔肉
涼州羊羔肉質地細嫩,肥而不膩,瘦而不膻。成為膾炙人口的美味佳餚。據史料記載,遠在唐代,涼州畜牲天下馳名。在民間羊羔肉的聲譽用一句話形容:「寧吃一頓紅燒羊羔肉,不坐三請六聘九家席」。
2、武威釀酒葡萄
是甘肅省武威市所轄民勤縣、涼州區和古浪縣的特產。武威市具有種植優質釀酒葡萄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優勢和氣候資源優勢,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歷史悠久。武威釀酒葡萄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3、甘草
是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大面積種植的一種地產中葯材。民勤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由於氣候趨於乾旱,縣境內部分河道及湖泊逐漸乾涸。甘草屬耐乾旱植物,有防風固沙,遏止荒漠化的作用,且種植經濟效益良好。
4、岔口驛走馬
是天祝藏族自治縣,華藏寺鎮所產「岔口驛走馬」聞名全國。岔口驛馬以善走對側快步而聞名,騎乘時步伐快速平穩,無顛簸之感。馬匹終年放牧,適應惡劣環境,耐勞持久,抗病力強。據《漢書》記載,在漢朝就以「畜為天下饒」著稱。
5、民勤紅棗
民勤紅棗,皮薄肉厚,核小味甜。民勤紅棗已有200多年栽培歷史,具有養胃健脾,益血壯神,防癌抗癌之功效,年產量3000多噸。
6、天祝白氂牛
白氂牛生長在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獨有。故命名為「天祝白氂牛」。白氂牛生長在海撥3O00多米的嚴寒地區,適應高寒缺氧環境,獨特高山牧場,屬於半野生放養。白氂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顯著特點,是純天然保健綠色食品。
7、民勤羊肉
民勤羊肉,是武威民勤縣獨有。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核認定的地理標志產品。是指民勤在特定環境飼養的特定品種,民勤羊肉的做法最著名的有「黃燜羊肉,開鍋羊肉,燒烤羊肉」最具經典的是「大水羊肉和鎖陽羊肉」。
8、民勤枸杞
武威民勤枸杞,具有色澤紅潤,顆粒飽滿,甘甜味美,含糖量豐富的特點。民勤枸杞歷史悠久,據《本草綱目》記載,「古者枸杞,河西及甘州者……」。全縣種植枸杞面積達10.21多萬畝,乾果總產量達1.5萬多噸。
9、涼州核桃
涼州核桃是涼州區林業技術推廣中心推行「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產業」的生產模式。目前核桃種植面積達12.8萬多畝。
10、涼州皇冠梨
武威涼州皇冠梨,特點「果肉潔白,質地細膩,鬆脆多汁,風味酸甜」,涼州皇冠梨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是武威特色農產品!
『叄』 儀隴有什麼特色好吃的
儀隴胭脂蘿卜
儀隴胭脂蘿卜,在儀隴縣已有百年種植歷史,是儀隴縣獨有的地方特色產品。儀隴胭脂蘿卜從根須、表皮到肉全體色澤一致,因似女人使用的胭脂而得名。在清朝乾隆年間「儀隴胭脂蘿卜」、「儀隴醬瓜」、「儀隴黑豆瓣」,一起曾作為敬獻皇帝的貢品而揚名中外。「儀隴胭脂蘿卜」作為儀隴縣具有代表性特色產品,因其色澤鮮艷、鮮香脆嫩、營養保健而馳名中外,是四川境內所獨有的土特產。
儀隴胭脂蘿卜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儀隴黃酒
儀隴黃酒選用優質糯米、麥曲和,輔以琳琅山脈天然泉水,運用獨特的「復式發酵、循環超濾」等十道工序精釀而成。有糯米陳酒、封缸酒、杜仲糯米酒、天麻糯米酒、當歸糯米酒等品種。其特點是:酒精度底(15度——16度),葡萄糖含量較高,並含有人體需要的13種氨基酸,香氣濃郁,芬芳沁心,質地甘醇,味甜爽口,色棕紅悅目,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男女老幼皆宜,四季可飲。享有「液體蛋糕」、「酒壇奇葩」之美稱,適量常飲,有舒筋活血,健身強心之功效。同時,它又是烹飪菜餚的調味佐料和除腥劑。
儀隴黃酒曾先後榮獲四川省二輕系統旅遊紀念品獎、第二屆全國優秀旅遊品二等獎 、首屆中國黃酒節名優黃酒評比優質二等獎。
儀隴大山香米
儀隴大山香米是我縣又一標志性特產。大山香米系列全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綠色食品種植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選用當年優質晚稻,經過拋光、色選等十七道工序加工而成,米粒晶瑩、顆粒欣長、潔白如玉、質粒完整、米飯油潤、香味濃郁、粘柔粘唇、口感極佳,聞有泰米之清香、食有東北大米之口感,特定的山區氣候和地理環境,加之天然的土地孕育,使之成為米中精品,實現了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的無污染、營養、安全的健康食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儀隴大山香米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肆』 回族有什麼好吃的
燒羊肉:將醬好羊肉(同醬牛肉一樣)炸成深紅色,炸焦、炸透,倒入漏勺,將油濾出,切塊碼盤即成。北京白魁老號的燒羊肉至今為人稱道。 棗卷果:山葯剁碎、紅棗去核、合上適量白面,拌在一起蒸熟,放涼,攆成直徑—寸的圓長卷條,切成一厘米厚的圓片,過油炸後,用糖汁拌勻,撒上芝麻、山楂糕、糖桂花。這是北京回民喜食的一種美味食品。 炸回頭:燙面揪剖成、擀成長方片(10X4厘米),包上羊肉末、藕末餡,呈長方形,折後兩端掐在一起,露出邊緣,過油炸成,皮焦餡嫩。北京西單一楊姓回回以賣炸回頭馳名。 門丁肉餅:北京朝陽門南小街口一家清真飯館製作的牛羊肉餡餅,其狀圓圓、胖墩墩像城門上的銅釘,故名門丁肉餅,皮薄肉多,焦脆噴香,據說來自民間傳人宮廷,又從宮廷御膳房流傳於世。 開說干絲:南京夫子廟奇芳閣的—種清真風味小吃。千張 (豆腐皮)切成絲煮透,上面放上開洋(泡開的蝶仁)及各種佳味品,盛碗上桌,風味獨特。 板牛肉:開封的—種風味小吃,牛肉紅湯煮爛,上木板層層壓實放冷,切薄片出售,為回民所喜愛的食品。 臘羊肉:西安的一種清真食品,鮮羊肉用鹽腌1—2天,然後整塊的清湯煮燉即成,吃時切薄片,色紅艷。 蒸羊肉:四川、湖北(鄂西)—些地方,回民習慣用小籠蒸羊肉。一鍋水蒸若干層蒸籠,—層層小籠呈寶塔型。其口味精良,酥爛可口。 燈影牛肉:四川、陝西漢中一帶有此食品,將牛肉切成薄片長條,鹵後烘烤而成,菲薄透明或半透明,可透過燈影,故名。回族的燈影牛肉製作得精細、微辣而香。 鴨油鍋貼:上海清真小吃店制售鴨油鍋貼。上海市民喜作點心食用,一家人吃三件、兩件。北方人—人即能食用二、三件,當正餐吃。 板鴨:南京清真板鴨,以魏公興的最有名氣,獲國家銀質獎。製作干凈衛生,味道純正,足稱上品,此外,還有鹹水琵琶鴨、鴨胗等。板鴨在做熟之後,先泡一兩天撤咸,恢復白肥原樣。 糖火燒:北京通縣大順齋用麵粉、紅糖、香油、芝麻醬製成的直徑三厘米的小型圓點心,酥軟香甜。為—劉姓回回於明朝年代,隨南北大運河通航道,從南京方面傳到北方運河始發點。現在一些歸停,特別一些穆斯林歸停,點名要吃這一名點。 饢皮子:甘肅平涼清真小吃,用水揉和好的面團,洗出麵筋另用,剩餘的澱粉,加白礬,蒸熟後似涼粉,切成絲條,拌以醬油、芝麻醬、醋、蒜、黃瓜絲等佐料,再放上—些熟麵筋絲即可人口。 黏高粱米面元宵:天津桂順齋糕點店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節日食品,其色紫紅,味甜餡細,黏度適口。桂順齋是有五十多年歷史的名牌企業,原料、產品俱稱一流,「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這是經理馬萬里創店時用的格言。 長官包子:是山東寧津縣長官鎮回民創制美味食品,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是魯北寧津三大名吃之—。包子餡為牛羊餡。包子的特點是面白皮薄、肉多餡肥、淌油而不滲、味香而不膩、營養豐富、毫不腥膻,色、香、味、形俱佳,令人饞涎欲滴。 艾窩窩:糯米(江米)加水或糯米面加水和好蒸熟,放涼開水攪拌、打軟、卸勁,以干蒸米粉(面)作白面,用擀麵棍將揪成劑子的熟糯米面團擀成厚5毫米的薄圓片.包以白糖餡或豆沙餡,呈圓蛋蛋狀,即成。黏甜適口,別有風味。 豆面糕:將黃豆炒熟,糯(江)米面加水和好蒸熟,放涼,用涼水攪拌、打軟、卸勁,用擀麵棍將熟糯米面團擀成厚5毫米的薄片,以紅糖或豆沙為餡,捲成卷狀,裹以炒熟的黃豆面,切成墳長的塊。炒黃豆面味香可口,這是北京回族小吃的一個品種。 蜜麻花:用水和面(死面)及發面,各滾成條狀,相疊盤成人的耳朵狀,過油炸透,然後在麥芽糖(俗稱小糖)汁中裹勻即成。因是死面和發面兩種製成,口感松軟,蜜甜適度。 炸排叉:用素油和面,加點鹽,擀成2毫米厚的薄片,切成長10厘米,寬5厘米的小塊,中間用刀切一條縫,兩片從中縫處套疊,交織一處,即成排叉狀,粘上芝麻,放油鍋內溫油炸透。此為北京回民所喜愛的食品,尤以齋月每天晚上開齋時,穆斯林多食用之。北京名廠為祥聚公糕點廠,炸出的排叉酥脆淡咸適宜。 炸饊子:西北回族聚居區回民在過開齋節、宰牲節(古爾邦節)時炸的食品,用和好的面揉成面條狀的細條,二、三直條盤成一長30厘米、寬10厘米的散條盤,放人油鍋溫油炸熟即成。放鹽則為咸饊子,放糖則成甜饊子。 蜜三刀:北京回族人民喜歡吃的一種點心,其形狀為一寸長、五分寬的麵食,其面上橫切三刀,粘上芝麻,過油後用麥芽糖裹勻即成。以北京清真糕點廠祥聚公最有名。祥聚公是建於清朝的清真著名糕點老廠。生產的糕點松軟酥脆可口。 豌豆黃:豌豆煮爛去掉豆皮,加水成糊狀,因其中有澱粉,冷卻即可凝固成凍塊。其間放人熟紅棗即為紅棗豌豆黃,今日市場多為不放棗的細豌豆黃,因放糖,其味甜,其色為珍貴的雕刻印章用的田黃石。這是回族小吃中傳下來的一種美味。特別受老人和孩童的喜愛,因其軟嫩不費牙口。 發子面腸:甘肅寧夏回族小吃,將白面和水攪拌成糊狀,加調料裝入羊腸蒸熟,將面腸與煮熟的羊肉腸及頭蹄切成小塊,使以清湯。特別是冬季,熱熱乎乎,深受當地回漢群眾歡迎。 甜醅:西北風味甜食。將原料(莜麥、青稞或小麥)淘洗干凈,放人鍋中燒開,用慢火煮至開口能食,再撈出攤開晾涼,將甜醅秈均勻拌人,盛人瓮器蓋嚴,置在保溫處,清涼可口,具有健脾開胃、消夏防暑之功效。 灰豆:甘肅蘭州回族傳統小吃。將洗凈泡脹的豌豆放人鐵鍋中炒,至豆皮軟瓤沙,倒人砂鍋,加紅棗,文火煮至呈暗紅色即成,吃時加適量白糖,甜香宜人,清熱敗火。 牛乾巴:雲南回族風味食品,選壯菜牛宰後,劈割2—10公斤大塊,去血污後以食鹽配胡椒、花椒、生薑、香草葉、茴香、紅糖等佐料塗於肉上,用手揉搓後,裝罐腌制15—20大,溫度以 5度為宜,腌後取出曬干,直至肉面干硬,呈板栗色即成,食用時可煎、炸、蒸、炒。 耳朵眼炸糕:天津食品三絕之—,因當時鋪面緊靠耳朵眼胡同故名。所做炸糕色澤金黃、外酥里粘,豆餡黑細,深受顧客歡迎。 白雲亭包:河北保定回族風味小吃,餡細味美,包子皮所用之面是三面合一和制而成,即發面、燙畫、死面(生水和面)三種糅合在一起,先後被評為全國優質食品及河北省名牌風味食品。在西安開設有分號。 風干牛肉:四川清真風味川、吃,選肥瘦均勻之牛腿筋肉,用鹽、硝、花椒腌壓人缸一個月,出缸後用柴火熏成黃色熟透,掛通風處晾乾,再人缸密封一月以一即成。 扒雞:河北石家莊回族風味食品。選用本地3—5個月,毛重二斤以下的柴雞,宰殺、煺毛洗凈後,雞身塗勻麥芽糖稀,放人油鍋炸至黃色撈出擺人湯鍋,兌人陳年老湯,放入砂仁、肉蔻、丁香等14味肉料,急火燒沸,然後減火慢煮,雞體金黃,雞肉酥爛,1980年以來,連續被商、眶部、河北省評為優質產品。 馬家老雞:清河北河問縣回民馬某逃荒到保定以賣熟雞為業,做出的燒雞,遠近聞名。其第三代馬耀輝開設耀蘭齋馬家老雞鋪,其第五代馬學勤已加入保定市食品公司,又創制有桶子雞、童子油雞、糖烤雞、三鮮餡雞。1981年在全國名特風味肉食雞製品評比會上被評為全國優質產品。 哈魯瓦:波斯語「甜」的音譯。西北地區回族糕點,將爆米式經發開的蠶豆用油炸後滾糖粘合,再切成方塊,塗上蜂蜜而成。也有將「哈魯瓦」作為糕點的通稱。 爆肚:水爆羊肚簡稱爆肚。—個羊肚分為六樣:肚領兒、葫蘆兒、饊丹、蘑菇、實芯兒。爆肚兒的火候最要緊,要脆要嫩。作料是:香萊、蔥花、芝麻醬、醬豆腐、辣椒油等。有名的是爆肚王 (原來在東安市場開業,現在朝內北小街)。 醬牛肉:將牛肉切塊,洗凈。鍋內放水,水燒開後放人牛肉,燒幾個開兒後撈出,換上新水燒開,放醬、鹽、蔥段、薑片、大料、花椒、小茴香、肉料等,再將煮過的肉放人,燒開後改微火,約煮三小時。煮熟後,撈出晾涼即成。北京月盛齋醬牛肉全國聞名。
『伍』 會川鎮的簡介
會川鎮,隸屬於甘肅省渭源縣。處於祁連山余脈、黃土高原、秦嶺余脈的交匯處。212國道和316國道在此相交,是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全鎮人口約4萬人,經濟較發達。會川鎮土壤肥沃,土層深厚,適宜洋芋、花卉和各種中葯材的生長。其中洋芋拳頭產品主要有渭薯1號、渭薯8號、隴薯3號及紅皮等,因品種純、品質好、抗逆性強,現已遠銷白銀、臨夏、蘭州、張掖、武威和四川等10多個城市;中葯材主要以當歸、黨參、紅芪、黃芪為主,種植規模大,產品質量好,深受廣州、深圳、香港客商的青睞;經濟作物以油菜為主,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亮點;境內的太白山,海拔3300m,山勢高峻,風景奇麗,有「小華山」之稱,是渭水源國家級森林公園景區之一,還有雙石門等旅遊景點。
全鎮共轄有22個村,一個居委會,208個村民小組,有9725戶農戶,總人口39868人。耕地面積81678畝。
會川鎮土壤肥沃,土層深厚,適宜洋芋、花卉和各種中葯材的生長。其中洋芋拳頭產品主要有渭薯1號、渭薯8號、隴薯3號、青引5號、高原4號和大西洋及紅皮等,因品種純、品質好、抗逆性強,現已遠銷白銀、臨夏、蘭州、張掖、武威和四川等10多個城市;中葯材主要有當歸、黨參、紅芪、黃芪為主,種植規模大,產品質量好,深受廣州、深圳、香港客商的青睞;特別是食用菌,油菜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亮點;境內的太白山,海拔3300m,山勢高峻,風景奇麗,有「小華山」之稱,是渭水源國家級森林公園景區之一,還有雙石門等旅遊景點。
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通過小城鎮改建,改變鎮容鎮貌,吸引外地客商,搞活市場流通,為二、三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鎮上對西關街和青年路進行了拓寬改造,並對洋芋、畜牧、蔬菜、木材四大專業市場得到了更新改建。
為了更多的吸引外商,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外商來會川鎮開發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目前,引進多種花卉和食用百合品種,暢銷省內外各大城市,臨洮新興花卉公司先後租賃土地400畝,建成投入1000萬元的花卉種球繁育基地,並安裝高效節能噴灌設施,有百合60多個品種,唐菖蒲14個品種。由於產業結構調整和外地客商投資的號召作用,全鎮種植食用百合已達800畝。為響應西部大開發的號召,培植新的財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建立了會川工業發展區,已引進中葯材加工項目三個,並建立了甘肅微笑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近年來,經過全鎮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奮斗,全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發提高,全鎮人民為早日實現小康目標而努力。 主要領導: 鎮黨委書記:魏長纓鎮長:張軍平
『陸』 會川鎮的歷史由來
會川,古稱官堡。因境內有南北二川在此交匯,故稱會川。大的一條河叫漫壩河,發源於甘南(卓尼)草原;小的一條河沒有名字,但它卻發源於太白山,相傳是太白金星修煉之地。
『柒』 你的家鄉有哪些好吃到爆炸的土特產
1.古藺麻辣雞:這是我最最最推薦的!!!
古藺麻辣雞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搜來看看,挺好看的。我吃過幾次古藺麻辣雞,有些是在主城區連鎖店買的,有的是親戚送的禮。有一說一,還是親戚在古藺帶過來的最好吃最正宗了~尤其是那個蘸料,絕絕絕。我們把雞吃完了,還剩了一半調料,直接第二天用來做涼面,我吃了超級多,唉,要是我有古藺麻辣雞這個手藝就好了,不愁沒錢了哈哈哈哈。有些外地人來瀘州旅遊,出差,專程都要坐車去買麻辣雞。
2.古藺面
古藺面是我這兒家家戶戶家裡都有的吧。
鹼水面,煮的面特別好吃,我們這兒很多面館招牌都叫:古藺面或者敘永豆湯面。
現在網上買很方便,五斤一捆才二十左右。可以吃很久,而且隨便煮個清湯都好吃。
3.古藺蘿卜干
雖說這是小小蘿卜干,雖然看著好著不起眼,很一般,看著都不想吃。因為現在大多數人都是買那種密封好的下飯菜飯掃光之類,挺精緻的。這個特產蘿卜干就包裝很土,價格不貴,反正看著就不想買。不過如果吃過一次就會知道它的好了,嗚嗚,真的很好吃,下飯得很。我室友們知道我是瀘州的都讓我幫忙帶一下~
4.古藺鬥牛士 牛肉乾
這貨好吃,從小我老漢兒就買,我還以為是外地產的,長大了才發現就是瀘州當地特產。有好幾種味道,五香味,麻辣味,香辣味,咖喱味。我最喜歡吃咖喱味了,唉,又有嚼勁,超級好吃
『捌』 天水有什麼好吃的
區域:秦州區
品類:小吃類(含早點)
天水市一中門口 著名的 丸子夾膜 曾今風靡萬千學子 (註:因一中校門改造而不知去向,持續搜索)
(在大家的尋找下終於確定 丸子夾膜搬到建新飯店西側的小巷道了,店名叫荷琴麻辣粉)
天水市六中門口 擀麵皮夾饃 味道確實不錯也牽掛著上班族和學生的胃(註:有兩家主要吃的是一個戴眼鏡的瘦男人那家)
合作巷北園子口 一眼鏡男子的 豆腐腦 不錯 肉湯的哦 主營:油條 豆漿 豆腐腦
合作巷北園子口 一夫妻檔的 天水涼粉 很不錯 在周圍也比較著名
合作巷南路八公司20多米處 一門鋪早點 可以吃到 呱呱 麵皮 豬油盒 附近上上班族的不二選擇 味道也不錯
一附門口向西掛角處早點 最著名的 呱呱夾膜 現在還被一附學生津津樂道
東橋頭通往花鳥市場的小巷道口 有家 豬油盒 不錯 金燦燦的···走進去裡面倒是有一家豆腐腦還有家擀麵皮不錯的
光明巷口盛祥齋 有名的是它的 豬油盒 不過確實挺貴
解放路育生巷 常記呱呱 也不知道是哪年冒出來的風靡中 還是連鎖企業啊
解放路育生巷 核桃餅貌似芝麻餅 呱呱加此家的餅子簡直是無敵搭配啊
解放路育生巷 育生中學的 黃饃扣洋芋
天水郡 肉餅 但是個頭比較小食量大者一個貌似很不夠
曾在97年開始風靡五中門口的大砂鍋餅加呱呱一定讓我們五中的校友記憶猶新,據了解已經搬到三中門口但餅子已經是電烤餅了··
羅嶼小區 菜市場內 有家 自己做的大砂鍋餅加呱呱 也還是能讓你緬懷那些在五中早點的日子
百貨大樓下以及中華西路步行街口 鴨脖 味道夠贊···
綠色市場 片片香肉夾饃 常見人頭攢動
東橋頭 劉記片片香肉夾鏌
天辰大酒店東側春馨路 早上 有個家裡做的 乾麵油餅不錯 經常在單元門口買
長途車站對面的 小竹簽
師院有家 呱呱加饃 百吃不厭
奮斗巷有個男人做的 肉餅 搶不上啊 還有 一女的 茶葉蛋
新大新門口拐角 關東煮 年年有餘的鐵板魷魚
蘭天和光明巷連接有個夫妻檔的 煎餅果子
品類:菜品類(含麵食及中檔飯店)
青年南路砂鍋老店的著名的砂鍋排骨,店家裡面的菜品味道基本不錯哦(價格合適)
光明巷中段 萬福砂鍋店 砂鍋排骨 暖鍋不錯哦 (價格合適)
青年南路 秦安人 秦安小吃 肚絲湯等(價格稍貴)
青年北路 有兩家川菜不錯 具體名字忘記 一個在北路十字口東側 一個在北路南面口東側轉角處(價格適中)
步行街新浪對面 恆源川菜 也是不錯的選擇
步行街 著名的 過橋米線 附近就此一家 店小 人那個多啊
金龍大廈西面 蒸菜老店 (價格便宜)
金龍大廈西面 本土牛肉麵
金龍大廈 對面檯子上的麻辣粉 金龍大廈北面
自由路 有家 四川砂鍋米線 味道不錯
自由路 大家都知道的 柳巷面
自由路 柳巷面 隔壁的清真熗鍋面 也很不錯
自由路 雞湯刀削麵 人挺多
自由路的 歐斯馬 炒麵熗鍋面
逸夫中學西側的 楊師傅干拌面、大鹵面
羅嶼小區菜市場隔壁小區內 也有家蒸菜 很不錯
羅嶼小區清真抄肉片 大盤雞 (靠近那個小便橋對面)
羅嶼小區丁子路口 三回頭 火鍋
羅嶼小區有家 炒麻食
玉泉觀斜對面 老米家 (面以及老三片 烤的鍋盔尤其不錯)(麵食價位合適,菜品價格貴)
冰凌寺的老婆面 很多人聞風而至 (路邊小店很不起眼)
冰凌寺的大盤雞 感覺沒以前好吃
407醫院東側小巷道 大盤雞 味道不錯
秦州大劇院對面交通巷的素扁食
秦州大劇院對面交通巷西側的干拌面,天水菜也不錯
南明路 馬勝利羊羔肉
金宇花園對面 丁子路口轉角處有家清真的 雞煲(魚)小火鍋 不錯
金宇花園對面 太和魚庄 石馬平石馬平有家 串根香 很好吃(只要干辣椒的沾碟沾著吃狠辣)知道是不是一家店 南大橋銀行學校對面 烤肉 不錯哦
長途汽車站對面 社棠烤魚
以前一中門口的 阿索烤肉 搬了 好像在綠色市場走玉泉觀的路邊新樓鋪面 公園那以前老年活動的地方也有家 不知是不是一家不得而知
羅玉小區婦幼保健院北側的刀削麵還有個烤肉店面比較大
建新飯店樓下 烤肉 不錯
政府招待所對面的者倆力牛肉麵(八公司東側)
合作北路女子醫院整形科隔壁 搓魚面 (天水市第一家搓魚面老闆未換,但味道不如從前)
合作北路 手撕長壽面 肉夾饃 也還都不錯 呵呵
合作北路 全力燒烤
北園子三角地的有家 東鄉 的羊肉面片很好吃適合夜宵
東團庄小區內 的麻辣粉
商業大廈對面商業城 的 麻辣粉(四合院)
廣電賓館後面院子內的 小餐館「南城居」 含盒飯
廣電賓館西側有家鍋巴飯 也不錯哦··
百貨大樓對面 軍分區門口 罐罐餃
商業城的 天橋包子 個人感覺不如從前 但是人還是很多哦`
步行街商業城中間的小吃街 裡面有家特別大的 第一燒 味道也不錯
建場里有一家 牛xx 很好吃
新華路老運輸公司附近 也有家 羊羔肉店 但是味道感覺沒勝利好
綠色市場對面的大漠烤肉+亞萍過橋米線+羊肉麵皮 橫掃一片啊 (建議晚上,上次去晚上人很多 關門很晚)
堅家河的師家扣菜(春江菜館)(這個暫時還未去過,據說可能是私房菜)
五里鋪電池廠口有家 旺興旺小店 實惠又好吃的熗鍋面,每年過年供不應求的扣菜,蒸碗,最好吃的是酸辣裡脊不可錯過哦
凱悅對面的進步巷 盡開顏火鍋店
石馬平金宇花園對面的 天府串根香
蘭天美食城 郭師傅蒸菜 辣妹子的冒菜 剛進門有個夫妻檔的鮮果汁店現喝現榨(推薦西瓜汁)
麥積部分:31號麵皮具體位置新市場內
北道二馬路步行街東口對面呱呱加饃
北道文化宮門口 麵皮
橋南商場手撕長壽面
橋南商場暖鍋
法院路口 川菜
法院路口老傲頭米線炸醬面
社棠魚火鍋(喜洋洋魚庄)
麥積區麥積鎮後川鄉有個小道道進去的 農家飯 (偏遠)
在給大家介紹些: 名遠大酒店(味道不錯價位稍貴)
北京老鋪(味道不錯價位合適偏貴)
天水人 (天水菜,天水小吃)
玫瑰大酒店 (價位合適,量大)
聖安咖啡(西餐,價位可以接受比兩岸便宜味道也不錯)
南大橋桃源夢大酒店
天府串串香(兩家金宇對面和頤香源樓下)
新華路小肥羊
地區醫院對面 刷羊肉
麥積醉八仙酒樓
『玖』 我快要去甘肅天水了!請問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
甘肅天水好的美食:
1、蕎面涼粉
天水涼粉品種繁多,風味各異,製作考究,佐料獨特。用蕎麥製成的涼粉柔軟滑爽,用豌豆製作的涼粉晶瑩透亮,還有用扁豆、粉面等製作的涼粉。其中用蕎麥製作的涼粉工藝復雜,風味俱佳。食用時,可削成長條形薄片,也可用專用的「撈撈」撈成長粉條狀,盛入碗中,調入油潑辣子、芝麻醬、醋、醬油、芥末、蒜泥、精鹽、花椒面等佐料,吃起來往往使人食慾大增,胃口大開。
2、天水呱呱
呱呱,是天水的一種特色食品。天水呱呱品種繁多,以原料區分有蕎麥呱呱、冰豆呱呱、豌豆呱呱和粉面呱呱等。其中最受人們歡迎的是蕎麥呱呱。如果說西北人喜食酸辣,那麼天水呱呱可是典型的辣味小吃。若初食者,面對滿碗流紅的呱呱,定會咋舌、冒汗。而當地人尤喜以呱呱為早點,一些男士幾乎「不可一日無此君」。
3、清水扁食
在地處天水市東北的清水縣城,扁食作為當地居民早餐中最受青睞的小吃,其選料考究,烹飪過程復雜,入口滑爽,風味獨特,在全國其他地方早餐中絕無僅有。「扁食」與「遍食」諧音,是人們寄希望生活更加美好,遍食天水美食之意,因此,逢年過節吃扁食已成為清水人民的傳統美食。
4、天水麵皮
釀皮是天水市著名的地方風味小吃,天水各縣區的每條街巷都有賣麵皮子的小館、小攤,還有推車挑擔、串戶叫賣的。這種涼吃的食品,在夏秋炎熱天氣里,最受人們歡迎,食用者非常普遍。麵皮食法多樣,既可當主食,又可當菜餚,可涼可熱,四季皆宜,深受大眾歡迎。
5、甜飯(八寶飯)
八寶飯又稱甜飯,張川人款待客人的飯桌上都會都這么一道美食,也算是飯後甜點,香甜可口,入口即化的甜米和無味的果仁讓人垂涎欲滴。
6、漿水面
漿水面是漿水作湯,加上蔥花、香菜等製作的一種面條。漿水面有清熱解暑、治療疾病之功效,可單獨作飲料。在炎熱的盛夏,喝上一碗漿水,會使人感到清涼爽快,又能解除疲勞,恢復體力。常食用漿水面還能治一些疾病,有高血壓的病患者經常吃些芹菜漿水,能起到降低和穩定血壓的作用。
7、酒醅
這是一種美味香甜、酒味甘醇的甜食品。天水人家家戶戶每年端午都會做這一道美味,將優質冰糖色白小麥在石碾上舂皮後,再簸凈、淘凈、煮熟、晾乾,放在大笸籮里散熱,按季節掌握一定的溫度。發酵醅料四季放在木床上用麥草偎著,上蓋棉被,發酵時所反應生成的甜醅酒,可謂稀罕之物,不僅味道特美,而且營養價值極高。
8、散飯和攪團
散飯用玉米等雜糧做成,如果在碗中盛入清湯臊子,調入油潑辣子、鹽等佐料,再把饊飯放在碗中,用筷子夾成小塊,浸泡入味,這種吃法又叫天水攪團。
9、甘谷酥油圈圈
在甘谷縣,有一道地方小吃——甘谷酥油圈圈,甘谷酥油圈圈是以精細白面為主料,用上等胡麻油配以各味香料,精工製作而成。它具有色澤金黃、香酥可口、油而不膩之特點,還具有耐存耐放之長處,即使在炎夏,存放月余也是只干不餿,常被人們捎給省內外的親朋好友。
9、米黃
米黃又稱甜饃。用糜子碾米成面,適度發酵,入籠蒸熟,其塊如蜂巢,色如黃蠟,味甜可口,柔酥恰好,富於營養,長幼喜愛。
10、鍋盔
鍋盔,是一種獨具特色的麵食,形狀為圓形,主要原料為小麥麵粉。有乾麵鍋盔和雞蛋鍋盔兩種。乾麵鍋盔用麵粉直接做成;雞蛋鍋盔用雞蛋和麵粉拌和製成。鍋盔既厚且大,入口酥嫩,口感細膩,便於攜帶,是出門旅遊、饋贈友人的佳品。
11、鍋鯫
在天水,有一種奇特新鮮的飲食,叫做鍋鯫、面魚,當地人稱為「蝌蚪」(天水方言讀為guo z叫,一音之轉),因形似小魚,蝌蚪,故雅呼之。外地人初到天水,見到此種食品,匪夷所思,往往都要一嘗為快。其實,「面魚」在天水是極為普遍的食品。無論城鄉,備受歡迎。
12、豬油盒子
天水豬油盒製作工藝復雜精細,用料講究,經過烙、煎、烤綜合加工,所以具有酥脆松軟、滋味濃香、色澤艷麗、油而不膩等特點。天水豬油盒最早雖然來自於清朝宮廷的「豬油餑餑」,但在其後數百年的歲月里,卻與天水當地的生活習俗有機融合,逐漸成為了天水人餐桌上的一種美味。
13、漿水拌湯
漿水菜以苦曲、芹菜為最主,沸水燙過後,用特製酸水浸泡一天後即可。漿水拌湯是把蔥花過油後,將漿水菜倒入,熗到微沸,倒入准備好的麵粉小疙瘩,煮熟後舀出即可。漿水拌湯具有酸、辣、清香的口感,別具一格,入口回味無窮,有開胃健脾的功效,是天水人餐桌上最常見的湯品。
14、天水肉夾饃
天水肉夾饃是用軟饃夾軟肉的一種快餐。軟饃選擇精製麵粉,發酵成起面以獨特的手工蒸烤成,既軟又柔。肉為大鹵肉,以肋條肉為最佳。將肉切成片狀夾入饃內,灌注少許鹵湯,柔軟可口,肥而不膩,味美醇香,老少皆宜。肉夾饃的鹵肉配料採用多種原料,其中的湯則為陳年老湯。
15、清真碎面
清真碎面的做法與其它面條的做法大致相同。不同處在於把面擀開後,不立即切,要晾成柔干再切成菱形。面要擀得又薄又勻,切得又細又勻,切成的菱形小片長約1厘米左右,形如雀舌,碼在盤中。也有人不稱碎面,而形象地稱為「雀(天水人讀雀為qiao)舌頭」。食時,在煮好的碎面上澆淋上臊子,放上一撮香萊,調上醋、鹽、油潑辣子,味精等,香氣透鼻,令人食慾大增。吃清真碎面時,因面切得非常碎細小,配菜也隨其形以細為佳,故多不用筷子,而用湯匙。
16、麻食
用麥粉和成軟面團,每次掐一小點,用大拇指搓片後捲成一個個小海螺狀,在開水中煮熟,撈入碗中,澆上臊子,調入佐料即可食用。特點是入味、滑爽、易消化。還可做成炒麻食、燴麻食等。
17、天水雜燴
把雞蛋蛋清和蛋黃攪勻,攤成薄餅。取鮮五花肉剁碎,放入鹽、粉面、花椒後拌勻,加在兩層薄蛋餅中間壓平,上籠蒸熟,切成條形,便做成夾板肉。以夾板肉為主,配以響皮條、丸子,澆上雞湯、撒上蔥花、香菜、木耳等,盛入湯盆,量足湯多,葷素搭配,邊喝邊吃,不油不膩,味道鮮美。
18、石佛掛面
天水掛面以三陽川石佛鄉黃家莊、中石村、西石村所產的最為上等。因其油氣飽滿、色澤金黃,被人們稱為「金黃一品」。製作掛面要經過和面、揉面、上案揉壓、切條、搓條、纏條、上水箱、下箱、二次搓條、整條、上架、下架、切面、裝把等十幾道工序。石佛掛面條形精緻均勻,黃亮美觀,口味純正,質量上乘,不僅為天水本地人所鍾愛,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19、天水特色水果
大櫻桃、花牛蘋果、秦安蜜桃、天水葡萄、清水柿子等。
二、甘肅天水好玩的地方:
1、麥積山
麥積山,地處天水市東南方50公里的麥積區麥積山鄉南側,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國家5A級風景區。
2、清水溫泉
清水溫泉度假村(原清水工人溫泉療養院)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城東8公里外,海拔1420米。
3、馬跑泉公園
馬跑泉公園距天水市區18公里,距天水火車站3公里,距麥積山風景名勝區24公里,交通十分便捷。2004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
4、黃家咀遺址
黃家咀遺址位於花花廟鄉刺家檯子村西隅50米處。系仰韶文化晚期,為居住遺址。東西50米,南北200米,北依靈台境,東與唐家山隔川相望,中間隔花(花花廟)靈(靈台)公路。
5、甘谷大象山
甘谷大象山,位於甘谷縣城西南2.5公里秦嶺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腳石級而上至巔,總長1.5公里,佔地面積約640畝,是古絲綢之路上甘肅東南部融石窟和古建為一體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
6、曲溪
曲溪位於天水市北道東南方向,距離火車站60公里,距麥積山東南約二十公里。景區內山幽林靜,山崗上霧繚粼粼,純自然風情極濃。
7、女媧祠
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女媧祠的建造年代,目前可追溯到秦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8、宣化崗拱北
宣化崗,中國伊斯蘭教陵墓。位於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城西北10華里許的北山查灣村,亦稱「宣化崗道堂」、「北山拱北」。為哲赫林耶門宦導師馬化龍、馬元章、馬進成、馬元超等人的陵墓。
9、麥積山植物園
麥積山植物園位於甘肅天水麥積山風景區內,由於這里地處秦嶺山脈西段,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上,豐富的降水量,造就了這里獨特的自然資源。
10、天門寺
天門寺位於秦州區甘谷縣。 在甘谷,人們將泰山神誕辰日稱為3月8春遊會,祭拜泰山神以祈福納祥成為當地和周邊群眾參加春遊會的重要內容。
11、仙人崖
距麥積山景區15公里,位於天水市北道鎮東南45公里的朱家後川。相傳此處過去常有高人隱居於此修行,故名仙人崖。
12、李子園森林公園
李子園森林公園位於秦城區南約20公里處,地處嘉陵江上游,是兼有我國南北特點的典型次森林區。林區內植物種類繁多,物產資源豐富,溪水潺潺,四季景色宜人。
13、卦台山
卦台山又名畫卦台,相傳為伏羲氏仰觀天,俯察地,始畫八卦的地方,處於三陽川西北端,現轄於北道區渭南鄉,距天水市約15餘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