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草葯調料可以做調料的中草葯有哪些
你知道嗎?廚房裡的這些香料,可都是救命葯!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中,多次有中醫專家介紹廚房中香料的葯用價值。今天荷葉健康再和大家聊聊,廚房裡的這些常見調料,都有哪些作用!
01.生薑
姓名:姜
屬性(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脾、肺、胃經。
技能(功效):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
我們平時做菜常用生薑,除了做菜,還可以在家應用一些小方子來改善身體狀況。
① 大棗姜湯:大棗10個,生薑5片,紅糖適量一起煮茶喝,每天1次,可以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促進氣血流通,改善末梢血液循環,緩解手腳冰涼,還可以溫補脾胃哦~
② 紅糖姜湯:原料只比大棗姜湯少了紅棗,做法一樣,能夠養血活血,驅寒暖胃,經常喝還能美容養顏哦~
02.蔥白
姓名:蔥
屬性(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肺、胃經。
技能(功效):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的功效。
一般大蔥入葯常用蔥白,屬於辛溫解表葯,常用於風寒感冒,蟲積腹痛等症。給大家推薦個小方子:
① 蔥棗湯:取大棗20枚,蔥白7小段,將大棗洗凈後捏碎,放入適量水,小火煮開後再煮20分鍾,加入蔥白繼續小火煮10分鍾即可。趁熱喝,可以滋補肝腎,調理氣血,還對緩解胸悶、失眠、健忘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② 蔥白紫蘇湯:蔥白一段,加入適量水小火煮開再煮十分鍾趁熱喝,可預防風寒感冒,加入10克紫蘇葉,效果更佳。
03.大蒜
姓名:蒜
屬性(性味歸經):性溫,味辛平;入脾、胃、肺經。
技能(功效):具有溫中消食、行滯氣、暖脾胃、消積、解毒、殺蟲的功效。
屬於溫里葯,常用於痢疾泄瀉、蟯蟲等症,給大家推薦一些小方子:
① 生蒜:如果咽癢咳嗽,不妨取一粒大蒜含在口中,時而輕咬直到蒜味出來,然後將津液慢慢咽下,如此含半小時起,咽癢咳嗽很快緩解。
② 醋泡蒜:也就是我們說的臘八蒜, 將蒜剝皮放入干凈容器中,加入適量食醋直至將蒜淹沒,放置陰涼乾燥處腌制10~15天即可食用,常吃可以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防止腸道傳染病。
04.辣椒
姓名:辣椒
屬性(性味歸經):味辛,性熱;入脾、胃經。
技能(功效):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消食的功效。
屬於溫里葯,常用於寒滯腹痛、風濕痛、凍瘡等症,給大家推薦一些小方子:
① 辣椒水:將干辣椒打成粉,取30克與適量水一同煮沸,稍涼後用煮好的水擦塗凍瘡患處,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② 辣椒酒:干辣椒12克,加入低度白酒500毫升浸泡,半個月後即可飲用,初次5毫升,後逐漸增至15毫升,每日2次,有助於緩解關節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05.八角茴香
姓名:八角茴香
屬性(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肝、腎、脾、胃經。
技能(功效):具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屬於溫里葯,常用於腎虛腰痛,胃寒嘔吐等症,給大家推薦個小方子:
八角咸香雞蛋:八角茴香5克、雞蛋2個,食鹽適量。八角茴香煎取汁液150毫升,將雞蛋煮熟,去殼,用筷子戳幾下,入葯汁中煮5分鍾,加入適量食鹽即可。本品對骨勞疝氣、腰痛等有一定緩解作用。
06.肉桂
姓名:肉桂
屬性(性味歸經):性大熱,味辛、甘。歸腎、脾、心、肝經。
技能(功效):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的功效。
屬於溫里葯,常用於陽痿宮冷,腎虛痛經等症,給大家推薦一些小方子:
① 肉桂奶茶:紅茶一包,牛奶70毫升,肉桂粉、白砂糖適量,先將牛奶小火加熱,開後加入茶包,直到茶香味出來後,再加入肉桂粉及砂糖即可。本品可促進血液循環,起到通經活絡的功效,對緩解痛經、食慾不振有一定作用。
② 肉桂粥:取肉桂粉2克,粳米100克,砂糖適量。將粳米淘洗干凈後加入適量水煮粥,待粥快熟的時候加入肉桂粉,小火繼續煮到粥熟。趁熱服用可以溫中補陽,適合虛寒痛經等症。
07.豆蔻
姓名:豆蔻
屬性(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脾、胃經。
技能(功效):具有化濕消痞、行氣溫中、開胃消食的功效。
屬於化濕葯,常用於治療胸腹脹痛、食積不消等症,給大家推薦一些小方子:
① 豆蔻粥:肉豆蔻10克,生薑數片,粳米50克。將豆蔻研成末,粳米淘洗干凈後煮粥,粥快熟的時候加入豆蔻末及生薑,一同煮成粥。可以開胃消食,溫中下氣,溫中止嘔,對於畏寒、宿食不消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② 白豆蔻湯:白豆蔻2~3粒,加入適量的水煮開後再煮數分鍾,即可飲用,對口臭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08.花椒
姓名:花椒
屬性(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
技能(功效):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
屬於溫里葯,常用於治療嘔吐泄瀉、蟲積腹痛等症,給大家推薦一些小方子:
① 姜棗花椒湯:生薑30克,大棗10枚,花椒20克。將三者一起用水煎煮二十分鍾,過濾取汁,沖入紅糖飲用。可以溫經散寒止痛,對手腳冰涼、痛經、經行不暢等情況可起到緩解作用。
② 花椒熱敷:花椒50克,生薑10片,蔥白6根。三者切碎後一同裝在布包中,將布包上放一袋熱水,熱敷在膝蓋處半個小時,每日兩次。可起到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可有效緩解膝蓋疼痛。
09.陳皮
姓名:陳皮
屬性(性味歸經):味辛、味苦,性溫;歸脾經、肺經。
技能(功效):具有理氣開胃,燥濕化痰,治脾胃病的功效。
屬於理氣葯,常用於食少嘔吐、咳嗽痰多等症狀,給大家推薦一些小方子:
① 陳皮枸杞茶:陳皮10克,枸杞10粒,冰糖或蜂蜜適量。將陳皮和枸杞放入茶壺中,倒入沸水浸泡五分鍾,加入適量冰糖或蜂蜜即可。可以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對脾胃虛弱,久咳痰濕有很好的療效。
春節過後,不妨多吃一些補肝養肝的食材,文中有提到枸杞,除了枸杞子,還可以搭配菊花,有很好的不養肝氣的作用。
② 陳皮燉雪梨:雪梨一個,陳皮6克,冰糖適量。將雪梨洗凈切碎,連同陳皮、冰糖一起放入砂鍋中,燒開後小火煮50分鍾既可飲用。可以潤肺止咳、理氣化痰,對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炎有調節作用。
今天就和大家先介紹這些香料的功效和用途,後續再給大家介紹廚房中香料的更多功效!
【參考文獻】
[1]駱曉雲. 說說中西廚房裡香料的秘密[J]. 現代交際,2016,(02):65-67.
[2]李金紅. 香味調料的作用[J]. 江蘇調味副食品,2010,27(04):39-42.
[3]中葯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M]. 中國中醫葯,2007.
Ⅱ 老火湯肉類與葯材怎樣搭配
首先了解四種虛證:
很多人認為煲湯是很簡單的事,現在隨社會進步生活水平提高,人民越來越著重保健所以對喝湯的要求也不段提高,喝湯是為了進「補」,「補是有學問的,為什麼要補,因虛才補,不虛不用補,不虛補之,輕則食後更難受,重則可增加病狀,甚至引起死亡。」虛證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陰虛時要滋陰;陽虛時要壯陽;氣虛者需益氣;倘屬血虛便要補血。如要補,首先要弄清楚怎樣才算陰虛?有何症狀才屬陽虛?怎樣才算氣虛和血虛?
1.陰虛的人多數有咽喉乾燥、心煩易怒、失眠或早醒、面色潮紅、手心常熱或自覺午後發熱,而實際體溫不高,或有高血壓、神經衰弱,常出冷汗,舌紅無苔或苔少,食煎炒燥熱之品即感口熱鼻熱。適合葯材:玉材、麥冬、石斛、百合、沙參等。
2.陽虛的人多表現怕冷怕風、手腳發麻發冷,秋冬更甚,食白菜、菜乾、生菜、蘿卜、豆腐等常流清淡口水或反胃,面色白而無光、頭暈眼花、不思飲食、大便稀、四肢倦怠或面部虛浮、下肢微腫、腰酸耳鳴、陽痿等。 適合葯材:肉桂、杜仲、冬蟲草、胡桃、鹿茸、淫陽霍等。
3.氣虛的人多自覺氣不夠用,常出汗、胃口不好、手腳無力、頭暈眼花或胃、子宮等內臟下垂、面色白而晦暗,舌淡白苔薄白,脈弱。適合葯材:人參、黨參、黃芪、茯苓、甘草、白術、薏仁、山葯、紅棗、蓮子等。
4.血虛的人多見於頭暈眼花、面色萎黃無光澤、氣短心慌、眼瞼、口唇、指或趾甲色淡白、舌淡白或術後失血、產後失血及各種原因致出血多的患者。適合葯材:當歸、枸杞、阿膠、桂圓、何首烏、熟地黃、白芍等。
認識中醫的五臟
1.肝——中醫講肝主筋,它是人體中最大、最重要的營養吸收和解毒工廠、其主要的工作是掌管人體的新陳代謝。肝功能不好,可以看看指甲和眼睛:新陳代謝良好的人,有漂亮堅韌的指甲,眼睛也炯炯有神,看起來非常有活力養肝宜採用青色食物入心葯材。
2.心——中醫講心主脈,它象徵血液循環的過程。隨著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在動脈血管中會形成波浪般的擴張與復原,如此就形成了所謂的「脈」。如血液循環不好,脈就會出現異常現象,顯示有貧血、低血壓、四肢冰冷等毛病。養心宜採用紅色食物及入心葯材。
3.脾——中醫講脾主肉,它象徵消化作用,即食物被消化吸收後轉為肉體的一部分的過程。當一個人的食慾不振,醫生說要吃一些「開脾」的葯,目的就在於促進其消化功能。脾胃良好,可以加速營養吸收,強化身體修復機能。養脾宜採用黃色食物及入脾葯材。
4.養肺——中醫講肺主皮毛,它象徵呼吸系統與皮膚調節的作用,與上呼吸道感染、體表溫控制、基礎代謝(通過流汗排出體內廢物)有很大關系。肺不好的人,除了乾咳、氣喘,體力減弱,體溫調節也不好,一遇到「風邪」就會感冒。此外,由於肺主宰皮膚機能,所以肺功能鍵全,皮膚就會光滑柔嫩,也不怕皮膚過敏;在健康的情況下,頭發也會呈現出動人的光澤。養肺宜用白色食物及入肺葯材。
5.腎——中醫講腎主骨,腎臟疾病經常會引起體內電解質紊亂,造成鈣、磷等礦物質的流失,因此腎功能不佳的人,往往有骨質疏鬆的現象。腎功能不佳的人,氣往往不足,除了身子比較虛,生理上也比較容易老化,如出現白頭發或嚴重掉發、皮膚粗糙等現象。養腎宜採用黑色食物及入腎葯材。
根據五色五養理論,可順應季節變化,選擇適當顏色的食物,依四季循環特別調料——春養、夏潤、秋保、冬藏,在這一季就為下一季做好准備,讓身體隨時隨地處於最自然的狀態。
四季「五養」
1.春升補肝
春天大地蘇醒,萬物萌生,在五行中屬木,五臟中肝也屬木,此時最適合調整肝功能,養肝血、柔肝、舒肝。多食用青、綠色、微苦食物,少吃油膩食物,可以發散苦燥,調整體內酸鹼平衡,使氣血暢流。川芎、丹參、熟地、何首烏、杜仲、當歸、益母草等均是養肝葯材;紅棗、山葯、扁豆、蜂蜜、糯米、小麥、伏苓、當參、黃芪、薏仁、蓮子、枸杞也是有益食材。
2.夏清補心
夏季氣候炎熱,萬物生長,在五行屬火,五臟中心也屬火,此時會使人心火旺 ,易出現心煩、口渴得等症狀。本季以清補、補為要,除了清爽的蔬果外,也可以多食用紅、黃色系的食物,以補心、抗暑、消悶。綠豆、蓮藕、銀耳、蓮子、桑椹、杏仁、玉竹、麥冬、金銀花、枸杞、薏仁、青果、烏梅、山楂、五味子、茨實、都是有益的食材。
3.夏末淡補脾
夏末余悶尚存,而入秋前又是氣候變化最劇烈的時候,生理很容易失調,一不小心就容易生病。這是最適合攝取黃色食物,如木瓜、蛋、玉米、花生等,一方可以好好調整脾胃,讓身體能輕松攝取養分,進而產生抵抗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滋潤心肺,預防入秋後易咳現象。
4.秋補肺
秋季氣候乾燥,天氣逐漸轉涼,在五行中屬金,五臟中肺也屬金,所以此時令人體肺易遭燥邪侵害,常出現口鼻咽喉乾燥,乾咳少痰,皮膚干癢等症狀。這時就要多食白色食物,如蓮子、銀耳、梨、山葯等。此外,由於秋天使胃口大增,因此也是適合補充營養的季節,芝麻、菊花、核桃、玉米、板栗、白扁豆、海帶、雞蛋、黑木耳、花生、紅羅卜、茨實、伏苓、何首烏、松仁、山葯、杏仁、桑椹、決明子等都是有益食材。
5.冬溫補腎
冬季氣候酷寒,萬物收藏,在五行中屬水,五臟中腎也屬水,所以在冬季令人體衛外的陽氣顯得不足,易為寒邪入侵。這時應多食黑色食物,如香菇、熟地等。此季維持身體足夠能量相當重要,故所需食物熱量較多,牛奶、豆漿、紅棗、龍眼、杜仲、肉鬆蓉、扁豆、白豆蔻等均是有益食材。
四性五味
了解葯材的性味,針對自己的體質來選購葯材養生,才能發輝葯材的最大功效。四性即:溫、熱、寒、涼四種葯性,寒熱偏向不明顯的為平性。寒涼葯材多具有清熱瀉火作用,適用於熱性病症;溫熱葯材一般具有溫里散寒的特性,適用於寒性病症。
1.溫,屬陽性;作用去寒補虛;代表葯材:紅棗、當歸、川芎、桂圓等。
2.熱,屬陽性;作用去寒、消除寒症;代表葯材:肉桂等。
3.寒,屬陰性;作用清熱解暑、消除熱症;代表葯材:金銀花、黃連、大黃、生地等。
4.涼,屬陰性;作用降火氣、減輕熱症;代表葯材:薏仁、菊花、西洋參、羅漢果等。
5.平,屬性不明顯;作用健胃開脾、強壯補虛;代表葯材:枸杞、茨實、甘草、白術耳等。
五味即:辛、酸、甘、苦、咸五種葯材滋味,另還有淡味。五味的作用特點在於「辛散、酸收、苦堅、咸軟」。
1.辛,作用:能行氣活血、發散風寒。對應器官:肺。代表葯材:薄荷、木香、川芎、大小回香、紫蘇、白芷、花椒、肉桂。注意事項:多辛散燥烈,食用過多易耗廢氣力、損傷津液,導至便秘、火氣大、痔瘡等。
2.酸,作用:能生津開胃、收斂止汗、幫助消化、改善腹瀉。對應器官:肝。代表葯材:烏梅、五倍子、五味子、山楂、山茱萸。注意事項:多食易損傷筋骨感冒者勿食。
3.甘,作用:補虛止痛、緩和葯性、調和脾胃系統。對應器官:脾。代表葯材:人參、甘草、紅棗、黃芪、山葯、意仁、熟地。注意事項目:多食易發胖、傷齒、上腹漲悶、糖尿病患者少食。
4.苦,作用:清熱瀉火、降火氣、解毒、除煩等。對應器官:心。代表葯材:黃連、白果、杏仁、大黃、枇杷葉、黃芩、厚朴、白芍。注薏事項:多食易導致消化不良、口乾舌燥、目紅耳鳴、便秘、乾咳、體熱者不宜多服。
5.咸,作用:瀉下通便、軟堅散結、消腫、用於大便干結、消除腫瘤、結核。對應器官:腎。代表中葯:芒硝、牡蠣、草決明、玉米須。注薏事項:多食易造成血壓升高、血液凝滯,心臟血管疾病、中風患者忌食。
6.淡,作用:利水滲濕、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代表中葯:薏仁、通草、豬苓。
老火湯的製作
1、煲肉湯前記得肉要先出水,因為這樣湯色才清;如不出水的話,把肉料洗凈便可,這樣煲出來的湯味道更鮮美。
2、火喉要求是先用猛火將水燒開,再將火力調至慢火,水不要沸騰得太利害,讓水面的沸騰程度像正在盛開的菊花一樣,保持慢火直至湯煲好。
3、肉要夠分量,湯才會鮮甜。
4、煲雞湯雞肉要去皮,湯才不會油。
5、煮肉湯記得放蜜棗3~4個,做出來的湯會潤些。
6、煲湯最好用砂煲,因為砂煲煲湯時會適放出很多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也能保留材料的味道。
7、個人建議煲3~4小時,湯才夠火候,也不宜煲過長時間,因為過長會導至蛋白質分解,湯的鮮味也減退。
8、凡是煲魚湯,魚要先煎一煎,這樣會將腥味去丟。
9、最後,煲湯時想著某人,為那人而煲,那麼這煲湯有愛哪會不美味呢?
在傳統養生觀念中,注重「五養」,即心、肝、脾、肺、腎五臟,但中醫所講的五臟,與內臟器官沒有直接對應關系,而是指「經脈」,也就是指人體的某項作用,如中醫所謂「脾」出了毛病,是泛指消化系統有問題。做到「五養」的方法很簡單中醫將所有食物分成青、紅、黃、白、黑五色組合,跟據自己的體質,選擇合適季節和葯材,去做適合自己的老火湯,就營養均衡,養好五臟,創造健康生活。
Ⅲ 火鍋店的鍋底都放什麼中葯材
以下是最新火鍋底料配方,如有不合適的地方,歡迎同行指出。
----火鍋技術聯盟:高鵬
一.香料可根據自己的經驗自行搭配
胡椒、花椒、辣椒(燈籠椒.朝天椒)、小茴香、大料、甘草、桂皮、丁香、、草蔻、肉扣.白扣、陳皮、孜然、蓽撥、白芷、三奈、香草、靈草.排草.紫草.香茅草.百里香、草果、香果、良姜、砂仁、肉桂、木香、沙仁、紫蘇、香葉、香砂.甘菘、
二. 油;色拉油 .牛油.菜籽油 .雞油.豬油.
三.輔料 豆瓣醬、豆豉、冰糖、姜、高度白酒、醪糟汁 .蔥.蒜
四.清湯.現在一般都有賣作好的原料.香精。大型火鍋店現在都用.小火鍋店用更劃算。
火鍋技術聯盟高鵬-無渣底料:
配方 牛油8斤、色拉油50斤.雞油5斤.豆瓣醬4斤、豆豉0.3斤、冰糖0.2斤、姜拍碎4斤、高度白酒1斤、醪糟汁2瓶 .蔥切段2斤.蒜拍碎1斤.泡椒4斤(用水煮好,剁碎).大料0.2斤.花椒(用水泡好)1斤.小米辣2包剁碎.小茴香0.15、甘草切碎0.05、肉桂0.1、丁香0.04、肉豆蔻0.1、桂皮0.15、草豆蔻0.1,蓽撥0.06、白芷0.1、三奈0.2、草果0.12、香果0.05、良姜0.08、砂仁0.05、木香0.08、甘菘0.06、香葉0.05,香砂0.1(香料全部拍碎後用開水燙一下漓干水)
1. 先將炒鍋置旺火上,下牛油燒熱後色拉油雞油加7成熱下豆瓣、小米辣.扁干後下泡椒加姜.蔥.蒜.花椒,煸出香味並呈紅色後,小火下香料.豆鼓。待把香味炒出後下醪糟汁、冰糖等熬制,待湯汁濃厚、香氣四溢、味道麻辣回甜時,便可舀入火鍋中使用。白酒用於降溫,以免把底料炒糊. 炒好後,漓出油,悶一夜,雜質加水燒開和老湯共用於加湯。 炒料還要注意中途嘗一下味道。若鹹味不夠,酌量加鹽;若麻辣味不濃,再加點花椒、辣椒;若發現太辣或太咸,可加冰糖或醪槽。經補充調味,使火鍋的味道更符合食者的要求,更突出正宗火鍋的風味。
清湯: 1)吊湯 原料(以配30鍋底為例): 雞6斤、豬大骨15斤、牛大骨15斤、老薑500克、蔥500克.當歸50克.黨參100克。1、將吊湯的原料用清水漂洗干凈,然後放入開水中「出一水」後,再用清水洗凈。 2.雞切成大塊.下鍋放色拉油放蔥姜當歸黨參 炒香。3、原料放入鍋中,摻水80斤,先用大火燒沸,打去浮沫後改用小火吊出鮮味即可。 配鍋:一.清湯:鹽.味精.雞精.雞粉.肉醬寶.豬肉香精.雞肉香精,蔥段,大棗.枸杞.香砂.薑片。 二.紅湯;鹽.味精.雞精.雞粉.仔然面.肉醬寶.豬肉香精.醪糟汁.雞肉香精,蔥段,薑片,白豆蔻.底料。(加底料雜質煮的湯)
火鍋技術聯盟高鵬-干香系列:
牛油20斤、菜子油60斤.豆瓣醬6斤、豆豉2斤、姜拍碎5斤、高度白酒1斤、蔥切段2斤.蒜拍碎1斤.泡椒2斤(煮好剁碎).大料0.5斤.花椒8斤(用色拉油炸香後剁碎).小茴香0.5、甘草切碎0.2、肉桂0.2、丁香0.2、肉豆蔻0.5、桂皮0.5、草豆蔻0.2、孜然粒0.2、蓽撥0.2、白芷0.5、三奈0.2、草果0.5、香果0.2、良姜0.2、砂仁0.2、木香0.2、甘菘0.1、香葉0.5(香料全部拍碎後用開水燙一下漓干水下色拉油炸香)朝天椒放空鍋炒香後打碎。
做法:先將炒鍋置旺火上,下牛油燒8成熱後,下菜籽油.七成熱下姜蔥蒜靠干後撈出.加熱後下豆瓣、燈籠椒扁干後加剁好的乾花椒面,打碎的朝天椒煸出香味並呈紅色後,小火下干泡椒扁干後下剁好的香料。待把香味炒出後下醪糟汁、冰糖等熬制,扁出香味便可。白酒用於降溫,以免把底聊炒糊.盡量少用,
配鍋:一.清湯:鹽.味精.雞精.雞粉.肉醬寶.豬肉香精.雞肉香精,蔥段,大棗.枸杞.香砂.薑片。 二.紅湯;鹽.味精.雞精.雞粉.仔然面.胡椒面.肉醬寶.豬肉香精.醪糟汁.香油.雞肉香精,蔥段,薑片,白豆蔻.炒好的底料。
火鍋技術聯盟高鵬-傳統鍋;
炒制配方 配料: 牛油10斤 色拉油40斤 郫縣豆瓣5斤 白酒500克 醪糟200克 滋粑海椒5斤 生薑1斤 大蒜1斤 花椒1.5斤 豆豉150克 冰糖1斤 大蔥1斤3寸段 香料配方: 白扣50克 草果50克 三奈30-50克 丁香30-50克 砂仁50克 香果50克 孜然50克 桂皮50克 甘草50克 枝子5克0 排草50克 老扣50克 甘松50克 陳皮50克 篳撥50克 香茅草50-80克 八角80克 香葉50克千里香50克 小茴香80克 香草50克
鍋內加入30斤牛油熬化,然後加入色拉油燒到7-8成熱,用勺子把油舀到滋粑海椒和勻邊淋油邊攪拌,以免炒焦.至到油淋完為止.小火慢炒。然後將另一鍋置火上下十斤色拉油7成熱下豆瓣.花椒炒出香味後下香料,扁出香味後和滋粑海椒和勻改用小火炒制,15分鍾後加入白酒250克左右,繼續炒制, 待把香味炒出後下醪糟汁、冰糖等熬制,扁出香味便可。
清湯;:鹽.味精.雞精.雞粉.西紅柿片,黃瓜片,海米,蝦皮,蔥段,大棗.枸杞.豆蔻.薑片。 紅湯: 一般推薦使用4:6鍋 即4分清湯6分油. 對鍋原料:姜2片.大蒜拍碎2個. 鹽15克 味精50克 雞精50克 胡椒粉5克 醪糟10克.干燈籠椒6個.花椒25克 .大料2個.
火鍋技術聯盟高鵬-滋補系列:
配方 牛油10斤、菜子油50斤.雞油3斤.豬油2斤.豆瓣醬6斤、冰糖0.5斤、姜拍碎5斤、高度白酒1斤、醪糟汁2瓶 .干燈籠椒1斤.蔥切段1斤.蒜拍碎1斤.泡椒10斤泡漲(用打料機磨成碎).大料1斤.花椒3斤.小茴香0.5、甘草切碎0.2、肉桂0.2、丁香0.2、肉豆蔻0.5、桂皮0.5、草豆蔻0.2、孜然粒0.2、蓽撥0.2、白芷0.5、三奈0.2、草果0.5、香果0.2、良姜0.2、砂仁0.2、木香0.2、甘菘0.1、香葉0.5(香料全部打磨成香料小顆粒)
調制方法是: 先將炒鍋置旺火上,下牛油.燒8成熱後,下雞油..豬油.色拉油加到7成熱後加姜.蔥.蒜煸出香味後漓出,小火下豆瓣醬。扁干後下碎泡椒.炒出香味後下香料顆粒.再加干燈籠椒在炒制過程中加醪糟汁、冰糖等熬制,待湯汁濃厚、香氣四溢、味道麻辣回甜時,便可舀入桶內悶起。 中途嘗一下味道。若鹹味不夠,酌量加鹽;若麻辣味不濃,再加點豆瓣、花椒、辣椒;若發現太辣或太咸,可加冰糖或醪糟。
清湯:1)吊湯 原料(以配30鍋底為例): 雞6斤、豬大骨15斤、老鴨2隻.牛大骨15斤、老薑500克、桂皮50克.大料20克.香葉20克.蔥500克.當歸50克.黨參100克.砂仁0.2.。1、將吊湯的原料用清水漂洗干凈,然後放入開水中「出一水」後,再用清水洗凈。2.雞切成大塊.下鍋放色拉油放蔥姜當歸黨參 炒香。3、原料放入鍋中,摻水80斤,先用大火燒沸,打去浮沫後改用小火吊出鮮味即可。
配鍋:一.清湯:鹽.味精.雞精.雞粉.肉醬寶.豬肉香精.雞肉香精,蔥段,大棗.枸杞.香砂.白扣.海米.百合.蓮子.薑片。二.紅湯;鹽.味精.雞精.雞粉.仔然面.香葉.肉醬寶.豬肉香精.醪糟汁.雞肉香精,蔥段,薑片,白豆蔻.底料。
火鍋技術聯盟高鵬-泡椒底料;
牛油20斤、菜子油50斤.雞油10斤.豆瓣醬8斤、豆豉2.5斤、冰糖2.5斤、姜拍碎5斤、高度白酒3斤、醪糟汁5瓶 .蔥切段5斤.蒜拍碎3斤.泡椒20斤(用水煮好.悶一夜,剁碎).大料0.5斤.花椒(用水泡好).小米辣2包剁碎.小茴香0.3、甘草切碎0.2、肉桂0.2、丁香0.2、肉豆蔻0.5、桂皮0.5、草豆蔻0.2、孜然粒0.2、蓽撥0.2、白芷0.5、三奈0.2、草果0.5、香果0.2、良姜0.2、砂仁0.2、木香0.2、甘菘0.1、香葉0.5,香草0.2(香料全部砸碎)
准備2口炒鍋,一口鍋內加入牛油熬化,燒到7-8成熱,後放1斤香菜.2斤洋蔥.除膻味。另一鍋加雞油,色拉油,加至七成熱放姜蔥蒜貶出香味後撈出。放豆掰醬,泡椒,貶干後加牛油,和香料,小火炒干即可。 配鍋:清湯:鹽.味精.雞精.雞粉.蔥段,大棗.枸杞.豆蔻.薑片.蟹足榜.魚丸.西紅柿片.黃瓜片.香菇。 紅湯;鹽.味精.雞精.雞粉.仔然面.胡椒面.辣椒面.干泡椒.大料.蒜米.蔥段,薑片,白豆蔻.老油.花椒.底料。
火鍋高鵬---海鮮系列:
這是屬於高檔消費的鍋底,主要適合涮海鮮。
做法是:色拉油 油40斤.海鮮醬5瓶.蚝油1斤.蒜容辣醬5瓶.小米辣5斤豆瓣醬(剁碎)8斤、姜沫15斤、高度白酒1斤、蔥沫10斤.蒜沫10斤.鮮花椒8斤(用色拉油炸香後剁碎).{大料0.6斤,小茴香0.4,肉桂0.2、丁香0.2、肉豆蔻0.5、桂皮0.5、草豆蔻0.2、孜然粒0.2、蓽撥0.2、白芷0.5、三奈0.2、草果0.5、香果0.2、良姜0.2、砂仁0.2、木香0.2、甘菘0.1拍碎}、香葉0.5(香料全部拍碎後用開水燙一下漓干水下色拉油炸香後撈出,留色拉油用)
具體調制方法是: 先將炒鍋上火,下色拉油加到7成熱後加蒜沫煸出香味後漓出,小火下豆瓣醬。扁干後下碎小米辣.鮮花椒熬出鮮味後在下炒制過程中加海鮮醬5瓶.蚝油1斤.蒜容辣醬5瓶.待湯汁濃厚、香氣四溢、味道麻辣回甜時,便可下蔥姜沫,靠干水後舀入桶內悶起代用。注意突出鮮花椒和小米辣的麻辣味和各種醬的鮮味。
清湯:1)吊湯 原料(以配30鍋底為例)草雞2隻.鯽魚8條,老薑500克.蔥500克.1、將吊湯的雞切塊用清水漂洗干凈,然後放入開水中「出一水」後,再用清水洗凈。下鍋加適量當歸.黨參炒香待用。2.魚洗凈下鍋放色拉油放蔥姜劃干後加水80斤,加入炒香的雞.先用大火燒沸,打去浮沫後改用小火吊出鮮味即可。
配鍋:一.清湯:鹽.味精.雞精.雞粉.雞汁肉醬寶.蔥段,大棗.枸杞.香砂.海米.百合.蓮子.薑片。二.紅湯;鹽.味精.雞精.雞粉.胡椒面.蔥段,薑片,底料。
特製沾料:1.用20斤水加適量的芹菜.胡蘿卜.香菜.洋蔥.姜.香蔥煮出鮮味,配以適量的味達美.鹽.味即可。
2.海鮮醬油2瓶.香辣醬1瓶.海鮮醬2瓶.鹽味雞精
Ⅳ 白豆蔻4克、枸杞4克、生芪12克、黨參12克、熟地5克、當歸4克、天麻10克、川芎10克、三副葯多
最多60元,天麻比較貴。
Ⅳ 火鍋店清湯鍋底配方
一、食材:高湯(即大骨湯)(一鍋) ,火腿腸(1根) ,色拉油(50ml),豬油適量,鯽魚(1條),大蔥(2根),薑片(5片),胡椒些許,平菇(5個),大棗(5個),雞精些許,西紅柿(2個)。
做法一
准備材料~
步驟 2
大蔥,紅棗,枸杞洗凈切好備用~
步驟 3
焯水(蔥姜切好、料酒備好):
鍋內倒適量清水,放入筒骨和雞架~
放入蔥姜和料酒~
大火燒開,焯水2分鍾(撇去浮末)~
撈出裝盆備用~
步驟 4
將焯好水的筒骨和雞架放入鍋內,加入清水~
步驟 5
蓋上鍋蓋,大火燒開轉中小火熬煮30分鍾–1個小時(時間越長越濃稠發白)~
步驟 6
熬好的高湯~
步驟 7
想要濃白的此時加入適量牛奶,混合攪拌均勻(我倒了一多半)~
步驟 8
攪拌好加入大蔥段,紅棗,枸杞~
步驟 9
在適量加些精鹽調味~
步驟 10
清湯鍋底就做好啦~
步驟 11
濃濃噠奶白色~
做法二
小蔥適量大蒜適量姜適量雞精適量辣椒適量花椒適量香葉適量白豆蔻適量枸杞適量大棗適量香菇適量白鬍椒適量
1/6最好你是有火鍋的清湯底料。當然如果沒有沒關系,你可以用雞湯一碗或者濃湯寶一小塊代替。准備好清淡的湯底。
2/6提前洗好、泡好香菇,放進去。3/6然後蒜5-8顆剝好但是別切,薑片4、5片,小蔥兩根,大蔥的話三小段,都放進去。
4/6三片香葉、3-5個白豆蔻(豆蔻很關鍵哈,綠的啊大豆蔻啊都不行)、白鬍椒適量、花椒十來個、辣椒兩三個、大棗兩個、枸杞10個左右。有條件還可以放山楂啊桂圓啊什麼的,依據個人喜好了。
5/6不夠鮮的話可以考慮雞精或者美極鮮提下味道。
6/6煮沸後等個十分鍾就可以開涮了~~~
Ⅵ 類似枸杞、石斛、砂仁這種的食材還有哪些有何作用家裡很多我不認識的,不知它們可以用來做啥菜
1、甘松:是一種提味香料之一,香味濃厚,有麻味,特別是針對牛羊肉除異解騷的必用原料,鹵鹽水鵝必須要有,控制在5克以內。
2、辛夷:芳香四溢,是鹵菜烤肉的必備材料。
3、陽春砂:增香的作用,是腌制鹵菜的佳品。
4、羅勒:芳香植物,味似茴香,芳香四溢。
5、蒔蘿:味道辛辣,有特異香氣,可以提升麻辣火鍋的香辣味。
6、荊芥:味辛、微苦,清香氣濃,多放於涼拌菜中。
7、薄荷:芳香調料,味辛,增加香味。
8、辣椒:增加辣味,去腥。
9、紫草:部用於川式的菜餚中,呈紅潤色,90%作用用於調色,增香去異作用微小。
10、丹皮:有濃烈的而特殊香味,味微甜,較為辛辣。
11、當歸:很足的葯香味,吃起來先有甜味,然後就是麻,可以當做花椒用。
12、黨參:味苦,去腥,增加口感。
13、丁香:在川味涼鹵菜中起著增香、去腥、增味等的作用,香味濃,有麻舌感。家用的量必須控制在2克以內。
14、甘草:去腥,味甜在鹵水中起回甜作用。
15、廣木香:味道辛廣木香、苦,增加香味。
16、桂丁:強烈芳香,味辛甘。
17、桂皮:性大熱,味辛甘,有小毒,增加香味。
18、白鬍椒:溫中散寒,下氣,增加鹵菜的辣味。
19、紅豆蔻:味辛,去腥。
20、黃梔子:有輕微甘草樣的味道,回口微苦,只能增色,增香去異作用微小。
21、積殼:味辛甘,酸,去腥,增香。
22、決明子:味苦、甘、咸,使完全鹵菜入味。
23、羅漢果:味甜,味食香料,去腥,增加菜的色相。
24、五加皮:味辛;去腥。
25、檸檬干:去腥,提味,增加菜香。
26、排草:增香,鹵料中一定要有的。
27、千里香:味微辛,苦而麻辣。
28、青花椒:增加菜的麻味和香味。
29、姜黃:根部作為調料,味道辛辣,有輕微橙味,有特殊香味,可以增加菜餚金黃色。
30、白扣(白豆蔻、白蔻仁):作為調味料,可去異味,增香辛。鹵菜中必備的。一般家裡燒雞燒鴨也必須要,香味十足!
31、白芷:氣味苦香,味道辛涼微苦,作調味料,可去異味,增香辛。
32、黃芪:表虛自汗,陰虛盜汗,急性腎炎水腫,氣虛衰弱,味道甘甜,去腥!
33、草豆蔻(草寇、草蔻仁、老蔻、老扣):香料植物,增加香味,去腥去膻。
34、草果(草果仁):味苦,調味香料;增加辛香。
35、沉香:調味香料;增加辛香。
36、陳皮:消火,祛濕,開胃,去腥。
37、肉蔻(玉果、肉豆蔻、肉豆蔻、香果仁):香氣濃烈,鹵料中必備的。
38、山黃皮:提香,增甜。
39、山奈(三奈、三奈子、砂姜、沙姜):味辛甘,開胃消食。
40、四川中江白芍:味苦、酸,去腥。
41、香菜籽:增加菜香,去腥去膻。
42、香果:香辛料,整粒品作為湯類、烹飪、腌制等用,粉狀品常用於水果蛋糕、香腸等。
43、香茅草:味道香,微甘,味食香料,通常是研成粉用之。主要用於燒烤類菜餚。也用於調制復合醬料。
44、香砂:氣味辛涼,增加香味。
45、香葉:香料,比較濃的香味,一般用桂葉。
46、八角:味道甘甜,內含有揮發油,有強烈而特殊的香氣,是鹵料的必需品。
47、小茴香:香料,增香,去腥,一般都會使用。
48、紫蘇:味道辛、香,炒田螺用的最多,味道非常香,也可以用於牛羊肉。
更多的可能還有,但是我只知道這么多了。
Ⅶ 鮮猴頭菇可加白豆蔻一起燉嗎
猴頭菇燉雞湯,鮮香美味護胃佳餚,土豆燉雞腿,家常美味製作簡單
猴頭菌個頭胖大,肉質肥厚,菌肉鮮嫩,氣味芳香,味道鮮美,香醇可口。猴頭菇與熊掌、海參、魚翅同列"四大名菜",與燕窩、魚翅一道並列為"中國三珍"。
今天要製作的就是猴頭菇雞湯,猴頭菇是對胃非常好的食材,雞肉是蛋白質非常高的食材。兩者相互結合,味道非常不錯呢,喜歡的朋友可以試試哦。
准備需要的食材:新鮮猴頭菇2朵、土雞半隻、蟲草花1小把、枸杞1小把、薑片4片、胡椒粉2克、鹽2g、清水適量。
步驟一:這里准備好食材,雞肉首選土雞或老母雞,清洗干凈後切小塊。蟲草花和枸杞放入清水裡浸泡10分鍾左右,這一步可以清洗干凈表面浮塵,還能讓它們在熬煮的時候迅速出味。
步驟二:接下來來處理猴頭菇,新鮮的猴頭菇是雪白色的大絨球,翻過來會看到它的根蒂,用剪刀徹底剪掉根蒂,然後把猴頭菇撕成小塊,很多人會喜歡煮大個頭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處理。
步驟三:撕成小塊的猴頭菇用淡鹽水浸泡10分鍾,然後抓起把水分擠出來,如此循環三遍。決計沒用一點兒苦味了,尤其是猴頭菇干,一定要記得抓干水分再浸泡,循環3次以上。
步驟四:將雞肉放入鍋內,放入猴頭菇和枸杞蟲草花,放入薑片和胡椒粉,這里沒放料酒,習慣放料酒的可以放一些。將鍋放上電陶爐,蓋上蓋子,大火煮沸。
步驟五:此時你會發現鍋里有很多浮沫,這時候別偷懶,用湯勺把浮沫全部撇掉。不然煮好的湯可不過順滑哦,全部撇出來之後,將電陶爐轉小火定時30分鍾。
30分鍾後,一鍋鮮美濃郁的猴頭菇燉雞湯就做好了,一開蓋子,香氣襲人,真的太美味。
這樣鮮香養胃的猴頭菇雞湯,就製作好啦,味道非常的好哦。不論是食材還是湯水,喝著都非常的美味呢。
土豆燉雞是一道非常下飯的家常菜,土豆和雞塊一起燉,土豆能吸滿雞汁的味道,讓本身味道簡單的土豆也有著濃郁的香味,吃這道菜的時候,平常只吃一碗米飯的女兒,配著湯汁都吃了兩碗米飯。
准備需要的食材:雞腿10個、土豆2個、胡蘿卜一根、啤酒250ml、八角3個、耗油一勺、冰糖5塊、鹽2g、蔥一顆、蒜5瓣、姜一塊
步驟一:先將雞腿洗凈然後改刀,土豆胡蘿卜切塊,蔥姜蒜切片切段。(不喜歡胡蘿卜可以不放哦)
步驟二:然後將雞腿焯水,再撈出來,鍋中放油炒冰糖加雞腿。加入蔥姜蒜,加入蚝油。
步驟三:將雞腿肉煎至金黃加入啤酒一罐,加入辣椒八角。然後加入土豆胡蘿卜,這樣就燉就好了。
美味鮮香的土豆燉雞腿,味道非常的香,喜歡吃辣可以放上適量的青椒哦。這是一道非常家常的菜餚,製作簡單又美味,吃著非常的下飯,營養又好吃,味道很是不錯呢。
Ⅷ 荷葉菊花山楂白豆蔻玫瑰苦蕎枸杞可以一起嗎
不要再一起吃,寒性太大,會拉肚子的。
Ⅸ 燉肉的調料和葯料
燉肉的材料可以分為調味品、輔料、和香料。
用到的調味品:鹽、糖、老抽、味精、料酒等,主要是上色和增加肉的基本味;
用到的輔料:蔥、姜、蒜,去腥增香。
用到的香料:八角、桂皮、香葉、花椒、豆蔻、砂仁、陳皮、黃芪、丁香、草果等,這些本身也是中葯材,除了增香,部分還有葯補的作用版。
(9)白豆蔻和枸杞可以煲湯嗎擴展閱讀:
調味品的正確使用方法
牛羊肉等膻氣重的肉類,烹調時別忘放花椒。像白水煮牛羊肉,花椒是一定要放的,能提鮮、去膻。
做魚要多放姜。魚,寒性大,需要姜這樣的熱性物質來調節一下。像清蒸魚,要有姜絲;吃螃蟹,要蘸醋和薑末。此外,貝類(如螺、蚌、蟹等)等寒性大的海鮮烹調時候也該放些姜。
蔥能壯陽、提香氣、去異味,在做一些寒性大的蔬菜的時候,可以多放蔥來烹調,能起到緩和脾胃的作用。如茭白、白蘿卜、綠豆芽等。
蒜能提味,而且有消毒、殺菌的作用,異味大的肉類如甲魚,一定要放蒜。烹調雞、鴨、鵝肉時宜多放蒜,有降低膽固醇、促進營養吸收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