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蜂蜜功效 » 蜂蜜可以治蜈蚣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蜂蜜可以治蜈蚣

發布時間: 2023-01-01 02:36:02

A. 蜈蚣養殖蟲害防治

1、螞蟻
防蟻可採取下列方法:
第一、一旦發現螞蟻,可把豬骨放入池內,誘殺螞蟻。如果螞蟻太多時,則立即把蜈蚣轉移,然後用開水泡殺池中的螞蟻。
第二、定期用生石灰或六六六粉或用萘(臭丸)50克,鋸木屑250克混合在一起拌勻,製成毒鉺,撒在池或室周圍,防止螞蟻進入。
第三、用25克蜂蜜、25克硼砂、25克甘油、250克溫水混合拌勻,放在飼養場的四周螞蟻經常出沒之處誘殺。
第四、養土要選用無螞蟻、螞蟻卵污染的泥土,製作方法是用熱開水泡過,然後放在陽光下暴曬,以殺滅混在泥土中的螞蟻或螞蟻卵。
2、粉蟎
防治方法是:首先處理好飼養土,用熱開水泡和曝曬的方法殺滅粉蟎和滿卵。其次,把豬骨頭放進池內,誘集粉蟎,每天清除2-3次,效果很好。
3、綠霉病
防治辦法:(1)清除霉變的食物,喂新鮮的活食,保持好養殖池內的衛生,並進行消毒滅菌。(2)調節養殖池內的溫濕度,保持通風散濕。(3)對發病的蜈蚣可用青黴素0.25克加水1千克噴霧消毒或加水飲用。(4)可用食母生0.6克、土黴素0.25克、氯黴素0.25克共研成粗末,同400克飼料拌勻喂得病的蜈蚣,直到病癒。
4、腹脹病
防治方法:(1)用食母生1克加水500克拌勻,讓期吸吮,並提高飼養溫度。(2)用磺胺片0.5克研細後加300克飼料抖勻,也可用氯黴素0.25克加300克飼料拌勻,隔日餵食,直至病癒。
5、脫殼病
防治方法:土黴素0.25克,食母生0.6克,鈣片1克,共研成細末加400克飼料拌勻,連喂多日,直至病癒。
6、流產
孕蜈蚣多因為受到干擾、翻動、嘈雜或異物的直接刺激所致,因此在孕期應保持安靜,更不能經常翻動。此外,還要防止老鼠吞食成蟲、幼體和卵而造成危害。
7、防治消化不良
平時切實加強飼養管理,減少不利因素的刺激,提高消化道的消化能力。在早春和晚秋的低溫季節,應做好保溫工作,池內溫度最好保持在25℃。如果蜈蚣已經得了消化不良症,以下兩種方法可以治療:①用酵母片1克,溶於100毫升溫水中投喂,每天一次,直至痊癒。②取山楂20克,白糖10克,水250克,拌合後煮20分鍾,每天一次,喂至痊癒。
8、防治胃腸炎
預防此病主要是加強管理。低溫期間在池內掛上燈泡,補充光照,每10平方米池內安裝20W燈泡一個。保持飼料新鮮和池水清潔,即使取出池內的病蜈蚣隔離治療。病情嚴重時,飼養池中要用3%的福爾馬林或0.2%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消毒。對已經染病的蜈蚣用以下方法治療:取青黴素片2片,酵母片2片碾成粉末,均勻拌進500克飼料中,每日投喂一次,直至痊癒。

我正在學習張崇洲蜈蚣養殖技術,上面說得很詳細的,希望對你有用

B. 蜈蚣能不能吃蜂蜜

我奶奶買的蜂蜜漏了,流到了地上,這只莫名貪吃的小蜈蚣,被蜂蜜黏住,小命就飛了、

C. 被蜈蚣咬了可以喝蜂蜜水嗎

被蜈蚣咬了可以喝蜂蜜水,
被蜈蚣咬了只需要忌諱那些影響葯效的食物,
注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不要吃海鮮,不要吃過多的蔥姜蒜,
然後就是不要抽煙喝酒。

D. 蜈蚣和蟑螂泡蜂蜜有什麼用途

根本就沒有聽說過蜈蚣和蟑螂泡蜂蜜有什麼用途的,不過蜈蚣和蜂蜜都是可以單獨作為中葯材來入葯的。

E. 蜂蜜治病十大偏方

蜂蜜治病十大偏方

蜂蜜治病十大偏方,蜂蜜是生活中常見的飲品,在西醫中,蜂蜜為良好的營養劑,食用蜂蜜有很多的好處,可以美容養顏,潤腸通便,提升抵抗力等,以下了解蜂蜜治病十大偏方。

蜂蜜治病十大偏方1

1、便秘:

將黑芝麻200克、核桃仁200克搗細,拌入蜂蜜 50克;裝瓶備用。每次3小匙內服,每日早晚各1次,治療津虧腸燥的便秘。

2、咳嗽:

蜂蜜300克,加入川貝末20克拌勻,裝瓶備用。每次1小匙含服,每日3--4次,治療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久咳不愈屬肺燥、肺虛者有良好療效。

3、感冒:

蜂蜜100克,1個檸檬榨汁,與蜂蜜混合服用,治療流行性與普通感冒均有效。

4、解毒:

對烏頭中毒或酒精中毒者,用蜂蜜100克,溫水沖服,嘔吐頻繁者可少量頻服,嘔吐停止後則頓服,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5、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以甘草50克、陳皮15克的濃煎液配入蜂蜜10克,日服2 次,每次2匙,治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消除炎症、促進潰瘍面癒合、緩解脘腹疼痛的作用。

6、肝臟病:

服蜂蜜50克,每日早晚各1次,具有保護肝臟細胞、增加肝糖元的儲備、改善肝臟功能的作用。對因肝臟病引起的食慾不佳、肝區疼痛、黃疸等病情可有明顯改善。

7、調節血壓、防止動脈硬化:

每天早晚用蜂蜜60克,溫開水沖服。可增強血管壁的彈性,調節血壓,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如與三七粉同用,效果更佳。

8、咽痛:

綠茶1杯,加蜂蜜1 匙,攪動使蜂蜜溶解,頻頻含服,可減輕咽喉紅腫疼痛。

9、皮膚外傷、燙傷、燒傷:

常規消毒清創後,用蜂蜜外塗患部,早期每日3次,結痂後改為每日1次,有減少滲出液、控制感染、減輕疼痛、促進創面癒合的綜合作用,對於皮膚外傷、燙傷、燒傷輕中度者,有較好的療效。

10、萎縮性鼻炎:

以溫開水清洗鼻腔後用蜂蜜塗擦鼻黏膜。每日早晚各1次,直至鼻黏膜功能恢復。

蜂蜜治病十大偏方2

蜂蜜治療高血壓的偏方

1、蜂蜜治療高血壓的偏方

治高血壓:用蜂蜜100克,黑芝麻75克,先將黑芝麻蒸熟搗如泥,放蜂蜜攪拌,用溫開水沖化,每日分2次服用。

治血壓不穩:每日早晚各飲1杯純蜂蜜水,會使血壓趨於正常,能給血壓不平衡的患者消除煩惱。

2、蜂蜜是什麼

蜂蜜是昆蟲蜜蜂從開花植物的花中採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釀制的蜜。

蜜蜂從植物的花中採取含水量約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個胃中,在體內轉化酶的作用下經過30分鍾的發酵,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內溫度經常保持在35℃左右,經過一段時間,水份蒸發,成為水分含量少於20%的蜂蜜,存貯到巢洞中,用蜂蠟密封。

3、蜂蜜的成分

蜂蜜一般只含微量維生素, 其中有 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K、尼克酸、泛酸、葉酸、生物素、膽鹼等。在含氮化合物中有蛋白質、腖、氨基酸等。尚含轉化酶、過氧化氫酶、澱粉酶、氧化酶、還原酶等酶類,並含乙醯膽鹼。

灰分中主要含鎂、鈣、鉀、鈉、硫、磷以及微量元素鐵、銅、錳、鎳等。有機酸中含有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乙酸、甲酸等。

新鮮成熟的蜂蜜,為粘稠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膠狀液體,有的蜂蜜在較低的溫度下放置,可以逐漸凝結成晶體。

蜂蜜的副作用

空腹喝蜂蜜,水容易使體內酸性增加,時間長了就會胃酸過多而得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建議在飯後小時後喝蜂蜜水。凡痰濕較盛,脘腹脹滿或腸弱泄瀉者,蜂蜜則當慎用。

注意:如果本身腸胃不好的人最好是用30度的水泡著喝,否則容易引起腹瀉、腸胃炎等

中醫有句話:「朝朝鹽水,晚晚蜜湯」。說的意思是:每天早起空腹喝淡鹽水,每天晚上睡前喝蜂蜜水。

這樣的理由是:早上喝淡鹽水可以稀釋一覺起來很粘稠的血液,而且有少許消炎作用,潤腸胃通大便;晚上喝蜂蜜水有助於美容養顏,並補充各種微量元素。所以,更科學的辦法是把蜂蜜水留在晚上喝,而早上起來喝淡鹽水。

當然,也有的人大便艱難,那麼早起喝蜂蜜水就有助於排便了,還是要分個人身體情況而定的。

蜂蜜的選購

1、看光澤及顏色:真蜜肉眼觀色淺白色質地為好,淡黃色或琥珀色,以淺淡色為佳;光澤不是很透亮。假蜂蜜色澤鮮艷,用白糖熬成的或用糖漿冒充的,所以看起來非常清澈透亮,一般呈淺黃色或深黃色。

2、含雜質鑒別:可以用燒紅的鐵絲插入蜜中,冒氣的是真蜜,冒煙的有假,如果是純蜜,鐵絲拔出後,十分光滑,不附雜質。用筷子挑起蜂蜜,能拉成長絲的,不斷流,絲斷會自動回縮且呈球狀者為上品。

3、含水鑒別:蜂蜜滴於白紙上,純正蜂蜜成珠狀,不會滲開,而摻水蜂蜜則會漸漸滲開,滲開速度越快,摻的水分越多。

4、含重金屬鑒別:取蜂蜜一湯匙,加入小半杯很濃的涼綠茶中,如蜂蜜已受重金屬污染,茶水中的單寧會與蜂蜜中的重金屬起化學作用,生成灰色或褐色、黑色鹽類。

5、含澱粉鑒別:將少量蜂蜜放入杯中,加適量水煮沸,待冷卻後滴入幾滴碘酒搖勻,如果溶液變成藍色或紅色、紫色,說明蜂蜜中摻有澱粉類物質。

蜂蜜治病十大偏方3

一、中醫巧用蜂蜜治多種皮膚病

在冬季養生中,蜂蜜作為一種極佳的保健品為大家所熟知。其實蜂蜜的作用遠遠不止保健,中醫甚至可以用蜂蜜來治療皮膚病。皮膚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一類疾病,同時也影響著人類的美觀,對於皮膚病的治療方案有很多,下面我為大家介紹的`是利用蜂蜜來治療6種皮膚病的中醫偏方。

1、蜂蜜治痤瘡、脂溢性皮炎

薏仁、綠豆各80克,蜂蜜10克。綠豆、薏仁洗凈,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用文火燉至熟,燜數分鍾,趁熱時調入蜂蜜飲用。清熱除濕,可治療痤瘡、脂溢性皮炎。

2、蜂蜜治皮膚瘙癢

綠豆100克,大棗20枚,豬油一匙,冰糖適量,加水共煮至綠豆開花即可服用,每天服1劑,分兩次服下,一般服葯3天即可減輕瘙癢感,10天為1個療程。

3、蜂蜜治瘢痕疙瘩

蜂蜜18毫升,食醋250毫升,五倍子78克,蜈蚣一條。用砂鍋作煎器,炭火熬成稠膏裝入陶瓷器皿備用。先用濃茶水洗凈患處,再用此葯膏少許外敷患部,每日換葯一次。一般連用兩周,病變組織逐漸軟化、萎縮。

4、蜂蜜治黃褐斑

蜂蜜一份,硃砂(水飛)4份,混合,加入雪花膏適量調勻,每晚睡前用溫水洗臉後擦葯一次,次日起床後拭去。一般用葯10~15天見效。

5、蜂蜜治乳頭皸裂

蜂蜜3份,硼砂2份(研碎),調勻後裝入耐熱容器,置於鍋內蒸15~20分鍾,冷卻後瓶裝貯存。先用淡鹽水洗患處,每日搽葯3~4次。一般用葯3~5天可愈。

6、蜂蜜治牛皮癬

將檳榔研磨成粉末狀,然後用開水煮15分鍾左右的時間,等到水溫冷卻沉澱之後,將檳榔汁倒入杯中,然後將粳米煮成粥狀,加入薑汁、檳榔汁、蜂蜜再煮沸,空腹服用。

治療皮膚病的方法很多,不過老祖宗留下的中醫偏方,利用蜂蜜就可以很好地幫助緩解皮膚病所帶來的困擾。

二、蜂蜜種類多各有啥妙用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蜂蜜甘平無毒,主益氣補中,久服輕身延年。」本草綱目記載:「蜂蜜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其入葯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

蜂蜜是人類最為熟悉的蜂產品,其由蜜蜂從植物花朵中採集花蜜回巢辛勤釀造而成。其色香味質因採集的花卉、季節以及地區不同而各具特色。主要含有60多種人體所需的無機物和有機物、葡萄糖、果糖、酶值、蛋白質以及18種氨基酸。

蜂蜜甜味可口營養豐富常服臉色紅潤、解除疲勞、滋陰壯陽、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內服可治療心、肝、脾、腎、肺、腸等器官疾病。外用可治療燙傷、凍傷以及滋潤皮膚。

系列產品有:梅花冬蜜、桂花冬蜜、荔枝蜜、龍眼蜜、百花蜜、山花蜜、黨參蜜、枸杞蜜、益母草蜜、野菊花蜜(排毒蜜)、苦丁花蜜等。

梅花冬蜜: 梅花冬蜜氣味芳香,對舒肝除煩,高血壓、和胃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口乾咽燥、潤膚養顏等有療效。

桂花冬蜜:《本草綱目》記載桂花蜜能「散冷氣,消瘀血,止腸風血病」。對調節血壓、心肌虛弱、胃十二指腸胃潰瘍、肝炎、月經不調有療效。

荔枝蜜:荔枝被譽為嶺南佳果「果中王後」,其蜜芳香可口,營養豐富,有蜂蜜之清潤無荔枝之燥熱,適用於氣虛血虧,小便頻繁、皮膚乾燥等症狀。

龍眼蜜: 具有龍眼特有的香味,可補心脾、益氣的作用,對心脾血虛引起的心悸不安,失眠和記憶力減退有一定的幫助。

黨參蜜:採用名貴中葯材——黨參花蜜釀造而成。味甘平,色澤呈琥珀色,其除有蜂蜜之特性外,更益於補中、益氣生津、對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婦女血崩、貧血有輔助療效,適於體虛,胃冷、慢性胃炎、貧血者的保健食用。

枸杞蜜:中葯蜜種。色澤略深,味甘甜,略有中葯香氣,具有解毒、止腹瀉、殺菌及收斂作用,對肺腎雙虛脾腎虛寒、氣促喘乏、痰火郁肺有良好輔療效果。特別適合虛法、肺虛、腎虛、久瀉久痢、痔血、便血等人士日常食療保健作用。

桉樹蜜:特有蜜種。蜜色為淺琥珀色,具有濃郁的香味,本品有養胃補虛、清熱、補中、解毒、潤燥的功效,還有一定的鎮定作用。較受歐洲人喜歡,是難得的森林蜜種。

益母草蜜:來自我國西南高原無污染葯用益母草產區。本品有去瘀生新、調經活血等作用,適合月經不調,經血過多產前後女性食用,充分體現出對女性的呵護。對於男性特別是高血壓、冠心病、腎病等人士來說,益母草蜜同樣是理想的保健和輔助治療的健康食品。

苦丁花蜜: 清熱散風、除煩解渴,對青春痘、祛油膩效果顯著。

野菊花蜜: (排毒蜜)排濃解毒、疏風清熱、利尿護肝、清肺化痰。

蜂蜜是蜜蜂釀造的蜂糖,其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約佔70%),還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活性酶及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物質。蜂蜜既可內服,又可外用,對於多種疾病具有治療和保健作用。本品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腸經。

《本草綱目》總結出蜂蜜功用有五:清熱、補中、解毒、潤燥、止痛,並加以分析:「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潤燥;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肉瘡瘍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調和百葯而與甘草同功。」

F. 蜈蚣能不能吃蜂蜜

吃不死,不果蜈蚣是溫性的,蜂蜜是涼性的,可能混合吃會造成急性腹瀉,建議不吃,DO you KNow

G. 蜈蚣甘草加蜂蜜一起用於什麼症狀

你好:蜈蚣在中葯里屬於平肝熄風葯,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甘草在中葯里屬於補氣葯,具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的功效;蜂蜜具有潤肺止咳、補中緩急、潤腸通便的功效;上葯主要可以用於肝風內動症狀。

H. 蜈蚣能和蜂蜜一起吃嗎

不能同吃
蜈蚣和蠍子屬於毒性中葯,炮製不好會引起中毒影響身體健康!
蜂蜜
別名:石蜜、石飴、食蜜、蜜、白蜜、白沙蜜、蜜糖、蜂糖、百花精、眾口芝
禁忌人群:糖尿病人、嬰兒忌食
適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蜂蜜的做法大全蜂蜜的功效與作用食物相剋表

相剋
蜂蜜+米飯:影響消化吸收

蜂蜜+韭菜:一起吃會阻礙血液循環
蜂蜜+菠菜:引起心痛
蜂蜜+茭白:引發痼疾
蜂蜜+豆腐干:有損聽力,腹瀉
蜂蜜+豆腐:易導致腹瀉
蜂蜜+萵筍:不利腸胃,易致腹瀉
蜂蜜+洋蔥:一起吃會傷眼睛,引起眼睛不適,嚴重會失明
蜂蜜+河蟹:一起吃會引起中毒,可以用地漿水治療
蜂蜜+北豆腐:有損聽力,腹瀉
蜂蜜+李子:有損五臟
蜂蜜+千張:有損聽力,腹瀉
蜂蜜+大米:一起吃會胃痛
蜂蜜+豆腐絲:有損聽力,腹瀉
蜂蜜+腐竹:有損聽力,腹瀉
蜂蜜+豆漿:豆漿中的蛋白質比牛奶高,兩者沖對,產生變性沉澱,不能被人體吸收
蜂蜜+油豆腐:有損聽力,腹瀉
蜂蜜+大蒜:性質相反
蜂蜜+開水:會改變蜂蜜甜美的味道,使其產生酸味
蜂蜜+豆腐花:一起吃會引起耳聾,吃綠豆可以治療
蜂蜜+蔥:一起吃傷眼睛,可以用綠豆治療
蜂蜜+熱水:一起吃會使蜂蜜中的營養成份受到破壞
蜂蜜+鯽魚:一起吃會中毒,用黑豆、甘草可以解毒
蜂蜜+螃蟹:中毒

I. 蜈蚣飼養

人工養殖蜈蚣時,就要據其生活習性,盡力創造它要求的生活條件。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蜈蚣飼養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蜈蚣飼養的方法

一、准確把握蜈蚣生活習性,創造蜈蚣養殖最佳環境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帶,平原地區只有少量分布。每年驚蟄後,氣溫轉暖,蜈蚣冬眠蘇醒,開始出土活動,善居於陰濕的雜草叢中或亂石溝里。從芒種到夏至,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它又漸漸移到陰涼的壕溝、墳地、田埂或土坎的縫隙之中,避過炎熱的白天。到了晚秋季節,則又多棲於背風向陽的鬆土斜坡之下或樹洞、樹根較暖的地方。總之,蜈蚣喜歡在陰暗、潮濕、溫暖、通風的洞穴中生活。

據此習性,要求我們為蜈蚣所創造的生活環境必須同時滿足陰暗、潮濕、溫暖、通風的要求,我們的經驗是:

室內蜈蚣養殖池一般以1m2左右為一個養殖單元,每個養殖單元內距四周防逃牆20cm用瓦片築起一個方形框體,瓦片一層正面朝上,另一層則反面朝上,正反交替擺放,使框體高30cm左右,內部填入專門配置的養土,瓦片與瓦片之間形成了大量小縫隙,蜈蚣通過縫隙進入內部養土,在裡面隨心所欲的打洞造穴,營造自己喜歡的小天地。

室外蜈蚣養殖池一般以10m2左右為一個養殖單元,每個養殖單元內距四周防逃牆40cm全部用瓦片擺放垛體,首先在地面鋪一層10cm厚的養土,其上以凸面朝上放置一層瓦片,瓦片上面再鋪一層10cm厚的養土,再在垛提上面四周各向內收縮10cm左右,以凸面朝上放置一層瓦片,瓦片上面繼續鋪一層10cm厚的養土,直至垛體升高至60cm以上,這樣的垛體形狀有點像金字塔。蜈蚣通過瓦片形成的縫隙進入垛體,初春時節與立秋以後,氣溫偏低,白天太陽照射下,垛體邊緣部分瓦片下面溫度偏高,蜈蚣自然向邊緣移動;夏季太陽照射下,垛體邊緣部分瓦片下面溫度太高,蜈蚣自然向多提內部移動,尋找陰涼地方;冬季氣溫驟降,垛體內部因有厚厚的養土與瓦片保溫,溫暖適宜,成為蜈蚣冬眠的極好場所。

二、准確把握蜈蚣活動特點,選擇最佳投喂時機

蜈蚣一般都在夜間出來活動,20~23時是它們活動的高峰期。其特點是夜間活動多,白天活動少;氣溫高於25℃時活動多,10~15℃活動少;雨後的夜晚活動多,雨天的晚上活動少;無風或微風的夜晚活動較多,大風(風力在六級以上)的夜晚活動少。由此可見,蜈蚣活動的頻率與氣溫、氣壓、相對濕度、降雨量和光照強弱等氣象因子都有密切的關系。

根據以上特點,對蜈蚣投喂飼料要遵循一定規律,而不是一成不變,必須遵循的規律是:一般在日落前夕定點投喂飼料,以便蜈蚣形成條件反射,培養進食的規律性,同時不能違背自然規律,雨後天氣悶熱的夜晚,蜈蚣活動加強,食慾較好,可適時增加投食量;大風或陰雨等不良天氣應減少投喂量甚至不投食。總之,應充分考慮氣象因子對蜈蚣活動的影響,合理投食。

三、合理控制養殖密度、預防蜈蚣自相殘殺

在蜈蚣生活密度過大或驚擾較多的情況下,易引起相互殘殺而死亡。但在飼養條件下,隨著生活環境和飼養條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夠的新鮮飼料和水源,不加大對它生活的驚擾,即使養殖密度較大,對其生活也無多大影響。尤其是同一母體所產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長大後就是幾十條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夠新鮮飼料和水源,保持安靜的環境,是人工養殖蜈蚣的必備條件。除非培育種苗需要,盡可能避免將產於不同養殖池的幼蜈蚣混合飼養。

四、掌握蜈蚣飲食規律,科學調配蜈蚣飼料

野生蜈蚣為典型的食肉性昆蟲,性較兇猛,憑著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顎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類小型動物。蜈蚣喜食的動物性飼料包括:蚯蚓、鼠婦、蜘蛛、蜻蜓、地鱉蟲、螳螂、蝗蟲、蟋蟀、油葫蘆、螻蛄、知了、倒退蟲、黃蜂、各種魚類、青蛙、壁虎、羊肉、牛肉、兔肉、雞蛋、雞肉、麻雀肉、蛇肉、大頭金蠅、蚰蜒、蠶蛹、羊奶、牛奶等,在動物性飼料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也食植物性飼料。為降低養殖成本,擴大飼料來源,喜旺葯用動物養殖場特別重視植物性飼料的開發利用,並研究出幾種蜈蚣十分歡迎的混合飼料配方,其中採用的植物性飼料包括:小麥粉、米粉、小米粉、玉米粉、高粱粉、麩皮、米糠、玉米皮、黑豆皮、豆餅、花生餅、菜籽餅(埋坑脫毒處理)、棉籽餅(用量不宜超過10%,葯物脫毒後再用)、槐葉粉、黃豆皮等。

蜈蚣的食源雖然廣雜,但對食物要求新鮮,不吃腐臭之食。所以人工養殖時,為了便於飼料管理和保證飼料的新鮮與清潔,不要將飼料直接撒入蜈蚣活動場地或棲息的垛體上,以免剩餘的飼料霉變,導致真菌性病蔓延,應該把飼料與飲用水放入專用的食盤或水盤里,食盤與水盤必須做到定時、定點投放,不要任意改變投放時間和地點。一般在下午日落前將食盤送入投放地點,翌日清晨取出清洗以備再用。

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飢力強。飢餓時,一次進食量可達自身體重的1/5~3/5。食飽後,十天半月不給食物也不會餓死,但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飲水。因此飼養場內必須放置盛水器皿,並要定時換水,以保持飲水的新鮮、清潔。

五、掌握蜈蚣產卵規律,創造最佳孵化環境

每年春末夏初,是蜈蚣的產卵期。每條雌性蜈蚣一般產卵量為20~60粒,大多為40~50粒,少數為10粒以下。產卵前蜈蚣腹部緊貼地面,自行挖掘淺的洞穴。產卵時,蜈蚣身體曲成“S”形,卵從生殖孔一粒一粒成串產在自行挖好的淺穴內。在無外界驚擾的情況下,產卵需2~3小時。產完後,隨即側轉身體,用步足把卵托聚成團,抱在“懷中”孵化。蜈蚣產出的卵呈橢圓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徑約3~3.5mm,米黃色,半透明,卵膜富有彈性。

蜈蚣孵卵時間較長,一般需43~50天。卵在孵化過程中,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都在隨胚胎不斷發育逐漸變化。一個月後,卵內初具幼蟲形態,體長約1.2cm,可見卵膜內幼蟲的蠕功;35~40天後,幼體體長約1.5Cm,已能上下爬行,但尚不能離開母體;43~45天後幼蟲體長約2.5cm,能離開母體自行尋食。

孵卵期間,母體不進食、不飲水、不出窩活動,因此在整個孵卵期間,應保證蜈蚣附近濕度相對穩定,過濕或過干都會影響蜈蚣的孵化,甚至造成母體吃掉卵或幼蜈蚣,影響孵出率和幼蟲成活率。對於養殖經驗不多的養殖戶,可以在蜈蚣做窩產卵前,在蜈蚣養殖垛體上面放上一盆或多盆喜濕性的花草,如吊蘭,每次給花草澆水的時候,水就通過花盆往下滲,只要花草始終茁壯成長,垛體的濕度就基本穩定,這樣母體蜈蚣一旦在垛體上找到合適的地方做窩,你就必須始終保持花草茁壯成長,發現花草的葉子有萎縮現象,就及時澆水,發現有爛根現象,說明濕度過大,必須停止澆水。

蜈蚣在產卵或孵卵期間,若受外界驚擾,就會停止產卵,並把已產出的卵或在孵化的卵全部吃掉,這就是所謂蜈蚣的“保護性”反應。蜈蚣食卵後,多能重新產卵和孵卵。但使蜈蚣的產卵期和孵化期大大推遲,且產卵少,孵出率不高,影響蜈蚣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在人工養殖蜈蚣時,在蜈蚣產卵和孵卵期間,應保持周圍環境的安靜,切忌驚擾,這是養殖管理中必須注意的事項。

六、蛻皮與生長發育

蜈蚣屬甲殼類的節肢動物,體表覆蓋有幾丁質的甲殼,限制了本身的進一步生長發育。為了擺脫甲殼對進一步生長發育的限制,所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蛻皮數次。每蛻一次皮,就明顯的長大一次。

蛻皮多在盛夏或產卵後進行。蛻皮前體色改變,行動遲緩,不吃食物,視力和觸角能力減弱。蛻皮時,由前向後逐節進行,最後蛻出尾足。蛻下的舊皮呈皺縮狀,拉直時是一具完整的蜈蚣軀殼。蛻皮需約2小時左右才能完成。蛻皮時切忌驚擾,否則會延長蛻皮時間。

人工養殖的蜈蚣蛻皮時容易受到成群螞蟻對它的攻擊,可以採用以下方法進行防蟻。①一旦發現螞蟻,可立即將新鮮的骨頭或者油條等投入飼養池內誘殺,如果螞蟻太多,則立即將蜈蚣轉移,然後用開水燙殺飼養池中的螞蟻。②將25克蜂蜜、25克硼砂、25克甘油、250克溫水混合拌勻,放在飼養池四周螞蟻經常出沒的地方誘殺。③把培養土用開水燙過,再放在陽光下暴曬,以殺滅混在培養土中的螞蟻或螞蟻卵。

七、縮短冬眠時間,提高養殖收益

蜈蚣屬變溫動物,外界氣溫升降的變化對其生活有極大的影響。為了縮短蜈蚣養殖時間,創造更好養殖效益,一般採用升溫保溫等措施延長蜈蚣生長期、縮短甚至取消冬眠時間。常用的方法有恆溫養殖和塑料大棚養殖。

1、恆溫養殖: 蜈蚣的恆溫養殖又稱無冬眠養殖,即採用人工控溫的方法打破蜈蚣的冬眠習性,使其一年四季都處於良好的生長發育狀態。

恆溫養殖最關鍵的設備是具有一定面積的可以加溫、控溫和有良好保溫條件的暖房。這些暖房可以新建,也可以利用現有的普通民房、塑料大棚改造,無論那種暖房都必須符合以下四項原則:第一,經濟實用;第二,具備加溫和保溫條件;第三,能保持較好的通風;第四,結構科學合理,便於管理。

2、塑料大棚養殖:白天充分利用太陽的照射提高塑料大棚內的溫度,傍晚時分及時用草衫覆蓋塑料大棚使之保溫,盡可能縮小晝夜溫差,顯著縮短甚至取消蜈蚣的冬眠期,延長蜈蚣的生長時間,提高養殖效益。

塑料大棚養殖由於依賴於太陽光的照射,所以必須注意天氣的變化:遇有雨雪天氣,要及時採取臨時的加溫措施,盡量避免蜈蚣冬眠,如果蜈蚣一旦冬眠,就不要輕易把它喚醒,如果蜈蚣一個冬季里反復冬眠,則會造成較大傷亡;春天來臨,氣溫升高,注意及時通風,一則補充新鮮空氣,二則防止棚內超溫;夏季需要及時揭開塑料布,換上遮陽布,或用草衫進行遮陽處理。

八、天敵與病害防治

1、螞蟻的防治: 螞蟻是蜈蚣蛻皮與孵化期的最大敵害,可採用以下方法防治螞蟻:

①一旦發現螞蟻,可立即將新鮮的骨頭或者油條等投入飼養池內誘殺,如果螞蟻太多,則立即將蜈蚣轉移,然後用開水燙殺飼養池中的螞蟻。

②將25克蜂蜜、25克硼砂、25克甘油、250克溫水混合拌勻,放在飼養池四周螞蟻經常出沒的地方誘殺。

③把培養土用開水燙過,再放在陽光下暴曬,以殺滅混在培養土中的螞蟻或螞蟻卵。

2、粉蟎的防治: 如果蜈蚣飼養池內濕度太大,在氣溫高的時候,蜈蚣就容易受粉蟎危害,被粉蟎寄生後,不但活動不便,而且蜈蚣會受粉蟎產生的毒素刺激不得安寧,更嚴重的事,粉蟎吸收蜈蚣體內大量的營養物質,致使蜈蚣身體瘦弱而死亡。防治方法如下:

①飼養池內一星期不要加水,降低養土的含水量。

②處理好養土,採用熱水泡、太陽下暴曬等方法殺滅其中的粉蟎。

③將新鮮的骨頭或者油條等投入飼養池內誘殺粉蟎,每天清除2~3次,效果很好。

3、消化不良的防治: 平時切實加強飼養管理,減少不利因素的刺激,提高消化道的消化能力。在早春和晚秋的低溫季節,應做好保溫工作,池內溫度最好保持在25℃。如果蜈蚣已經得了消化不良症,以下兩種方法可以治療:

①用酵母片1克,溶於100毫升溫水中投喂,每天一次,直至痊癒。

②取山楂20克,白糖10克,水250克,拌合後煮20分鍾,每天一次,喂至痊癒。

4、胃腸炎的防治: 預防此病主要是加強管理。低溫期間在池內掛上燈泡,補充光照,每10平方米池內安裝20W燈泡一個。保持飼料新鮮和池水清潔,即使取出池內的病蜈蚣隔離治療。病情嚴重時,飼養池中要用3%的福爾馬林或0.2%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消毒。對已經染病的蜈蚣用以下方法治療:取青黴素片2片,酵母片2片碾成粉末,均勻拌進500克飼料中,每日投喂一次,直至痊癒。

5、綠僵菌病的防治: 平時加強管理,經常刷洗食盤和水槽,改善通風條件,掌握好飼養池的溫度,一旦發現感染綠僵菌病的蜈蚣,應迅速捉出來另行飼養,同時將感染的飼養土全部清除,換進新飼養土,將池內的瓦片用3%福爾馬林溶液清洗,待其晾乾後,再放進池內,以殺滅瓦片上的綠僵菌。飼養池周圍用0.5%漂白粉溶液噴灑消毒,殺滅綠僵菌,確保環境的清潔,防治綠僵菌的孢子傳播擴散,引起再感染。用氯黴素0.25克溶於150毫升溫開水中,然後讓蜈蚣吸吮,每天一次,直至病癒為止。蜈蚣康復期間,同時喂些活性高蛋白飼料,如黃粉蟲、土元等,提高蜈蚣免疫力。

蜈蚣的特性

1、喜群居:蜈蚣有大小聚居在一起的習慣,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處,很少發生斗毆而自相殘殺的現象,如果棲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時,老的蜈蚣會自動走開,另尋棲息地。

2、蜈蚣膽小怕驚,稍微受到驚嚇,就會停止攝食,舍窩亡命逃走,或蜷縮不動,正在產卵的雌蜈蚣則會立即停止產卵,而孵卵的蜈蚣受驚後則一反常態會把卵吃掉。

3、喜歡陰暗潮濕。野生的蜈蚣大多棲息在山坡、田野、路旁、雜草叢生的地方,或棲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間,也常在廚房牆角邊等陰暗的角落裡棲息,在豬舍、雞舍周圍的磚瓦下面也常見到蜈蚣的足跡。

4、白天在窩內棲息,夜間出來活動。晚上8~12時是蜈蚣活動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時前陸續回窩休息,天亮以後就難以見到蜈蚣了。

白天蜈蚣的視力很差,稍微遠一點的東西就看不清楚,因此難於覓食及防禦敵害,它只*一對細長的伸向前方的觸角探路行動,晚上也要*觸角來搜捕獵物進行覓食。

5、具有舔舐的習性

蜈蚣用第1小顎末節及基節突起上的稠密絨毛、第2小顎末節背面上刷狀的剛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經常舔舐觸角、步足外,也會把自己窩穴舔舐得乾乾凈凈

6、溫度蜈蚣是變溫動物,它的一切活動常與溫度相關。蜈蚣生長發育最適溫度為25℃~32℃,當溫度為11℃~15℃時,蜈蚣的覓食減少,停止交配、產卵。溫度下降至10℃以下時,蜈蚣則停止一切活動,鑽入鬆土中(或窩土中),蜷縮一團,進入冬眠,可是當溫度升到33℃~35℃時,由於體內水分散失,它的一切活動都暫停下來。如果溫度升到36℃以上時,體內失水太多,則使身體乾枯而死亡。

7.濕度;飼養室內空氣相對濕度為60%~70%、窩土濕度為10%~20%時,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動最為活躍,也就是說這是蜈蚣生長發育最適合的濕度。

J. 蜈蚣防除天敵的方法

蜈蚣喜歡生活在丘陵地帶和多沙土地區,白天多潛伏在磚石縫隙、牆腳邊和成堆的樹葉、雜草、腐木陰暗角落裡,夜間出來活動,尋食青蟲、蜘蛛、蟑螂等。那麼蜈蚣有哪些天敵呢?蜈蚣天敵要怎麼防除呢?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蜈蚣的生活特性

1、棲息環境 蜈蚣性畏日光,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方要生活在多右少土的低山地帶。平原地區雖然有分布,但是數量較少。

蜈蚣鑽縫能力極強,它往往以靈敏的觸角和扁平的頭板對縫穴進行試探,岩石和土地的縫隙大多能通過或棲息。密度過大或驚擾過多時,可引起互相廝殺而死亡。但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餌料及飲水充足時也可以幾十條在一起共居。

2、活動與食性

蜈蚣為典型的肉食性動物,性兇猛,食物范圍廣泛,尤喜食小昆蟲類。它有能射出毒液的顎爪,甚至可殺死比自已大的動物。也有同種互相殘殺中毒而致死的現象。蜈蚣所食的昆蟲有蟋蟀、蝗蟲、金龜子、蟬、蚱蜢以及各種蠅類、蜂類,甚至可食蜘蛛、蚯蚓、蝸牛以及比其身體大得多的蛙、鼠、雀、蜥蜴及蛇類等。在早春食物缺乏時,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蘚的嫩芽。人工飼養時,有的喂給泥鰍、鮮魚、青蛙、蝦、蟹等,但要求食物新鮮,稍有腐敗即不進食

蜈蚣天敵防除

野生蜈蚣的天敵很多,有蟾蜍、蛙類、鼠類、夜行鳥類、某些爬行類、蟻類等,但在人工養殖尤其是室內養殖的情況下,只有鼠類、蟻類能構成直接威脅,而其他類在室外養殖時才會構成一定威脅。

(一)鼠類

在蜈蚣大量外出活動的夜間,如果有一隻老鼠竄入正在覓食的蜈蚣群中,則會發生一場“遭遇戰”,此時老鼠不一定能取勝,往往會落荒而逃或成為蜈蚣聚餐的佳餚。但是,如果蜈蚣處於蛻皮期或處於冬眠期,此時老鼠竄入養殖池鑽入飼養土中則會吃食大量蜈蚣,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鼠害是蜈蚣的第一大危害,防除鼠害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養殖舍的門窗,不得有破損,牆壁不得有與外界相通的磚洞,如發現門窗破損或有磚洞及根邊有地洞,應立即檢查室內是否已竄入老鼠,同時補好這些破損與洞口,門與牆壁、地面之間的縫隙要小,不得能容納老鼠拱入,人離開飼養舍時應隨手把門關嚴,窗戶應安裝防鼠網。

(2)飼養捨不得堆放家什、雜物、不給老鼠藏身之處,以便偶然老鼠闖入時能及時發現。

(3)有條件時,最好在每個飼養池上加蓋防鼠鐵絲網,以防從屋頂竄入的老鼠進入飼養池中。

(4)發現飼養舍內有老鼠應及時捕殺。

(二)螞蟻

少量的螞蟻與健壯的蜈蚣遭遇時,它們會避而遠之,但當蜈蚣蛻皮時或孵出的幼小蜈蚣,則常常成為大群螞蟻的攻擊對象,螞蟻攻擊蜈蚣時,先是少量的螞蟻用它們的上顎鉗住蜈蚣的步足,使其行動不方便,然後大群螞蟻群一起爬向蜈蚣身上較軟的皮膚處,將蜈蚣叮咬致死.蜈蚣卵更是螞蟻嚮往的美味佳餚,因此,處於孵化中的雌蜈蚣是螞蟻的主攻對象,而此時的雌蜈蚣又常常因體力衰竭而處於半冬眠狀態,這使螞蟻更易得逞.因此,孵化池更需防止螞蟻侵入.防止螞蟻危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飼養室周圍以及室內走廊要經常清掃,保持清潔衛生,攜帶飼料或其他物品進出時應仔細,不得在地上遺留螞蟻喜食的汁液或餌料動物屍體、飼料等,以免逗引螞蟻.

(2)在飼養池的池外四周或池內沿池壁牆腳四周建一圈水溝,溝內經常性灌滿水,這樣既可防止蜈蚣外逃,也可防止螞蟻爬入養殖池內。

(3)添加或更換飼養土時,新進入池中的飼養土不得有螞蟻或蟻卵存在,一是要選擇無螞蟻活動的區域的泥土製作飼養土地老天荒是如果懷疑飼養土被螞蟻或蟻卵污染,可將飼養土放於火中烤乾,再用清水調節含水量。

(4)平常要仔細檢查飼養舍或池內是否已有螞蟻侵入,一旦發現螞蟻侵入,則應立即消滅。消滅螞蟻可採用下述方法:

①對於飼養舍內、飼養池外螞蟻窩,可用3%的氯丹粉撒入蟻窩及其周圍,殺死螞蟻。

②對於飼養池內螞蟻可用食物誘殺,螞蟻特愛甜食、蒸煮過的骨頭等,可將這樣物品,白天堆放於飼養池內,並點投放,每2——3小時處理一次,往往可以大量誘殺螞蟻。

③蜂蜜、硼砂、甘水、水按1:1:1:10的比例攪拌均勻,用微火加熱熔化,放於紙上,投入飼養池內的活動場中,也可大量誘殺螞蟻。

④生石灰、植物油、鋸木屑,按1:1:5的比例攪拌均勻,圍繞飼養池周圍撒一圈,可以防止螞蟻進入池內。

除上述鼠類與螞蟻外,雞也會危害蜈蚣,雞若進入飼養池,會扒開飼養土啄食蜈蚣,因此也應防止它們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