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枯礬的功效與作用
枯礬的功效與作用
枯礬的功效與作用,生活中,很多中草葯對於人們的身體有很好的保健效果,枯礬就是其中一種,它既可以用來制備化學葯品,同時也是一種中葯。下面來看看枯礬的功效與作用。
枯礬的功效與作用1
1、枯礬具有消痰、燥濕、止瀉、止血、解毒、殺蟲的功效,可以治療癲癇,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等症狀,有效控制疾病。
2、還有能夠治療初中風失音不語,昏睡,痰多等症狀。如用白礬二兩(生用),生薑一兩。上二味,先細研白礬為末,入濃煎生薑湯研濾。分三服,旋旋灌,須臾吐出痰毒,眼開風退,方可救治。若氣衰力弱,不宜用猛性葯吐之,設吐得痰毒,別增疾。
3、枯礬還可以治療風痰癇病,用生白礬一兩,細茶五錢,為未,煉蜜丸如梧子大。一歲十丸,茶湯下。大人五十九,久服痰自大便中出。
4、枯礬可以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其方法是用枯礬二錢,冰片四分,五倍子五分。共研細末。將外耳道膿性分泌物用棉棒擦乾後,吹入上葯,一日三次。
枯礬的食用禁忌
1. 脾胃虛弱者不宜服用
雖然枯礬有著治療胃炎等胃部疾病的功效,但是如果患者本身脾胃比較虛弱的話是不宜服用的,因為枯礬本身就難以消化,特別是陰虛的患者。這一點是枯礬的禁忌事項中很重要的。如果有專業只是上面不是很清楚的,建議去問一下相關的`醫生和專家,相信可以得到更加專業的解答。
2. 體內無濕熱者和
枯礬本身有著祛濕和驅邪的功效,能夠增強人的免疫力。但是如果體內沒有過多濕氣或者根本沒有濕氣,反而容易上火的話,那麼就更加不適宜用枯礬來治療了。還有長期服用的話會讓患者出現頭暈目眩等神經方面的症狀,所以除了枯礬的禁忌事項,對於它的用量,我們大家也要嚴格控制。
枯礬的功效與作用2
消痰,燥濕,止瀉,止血,解毒,殺蟲。治癲癇,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
①《本經》:"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
②《別錄》:"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③《葯性論》:"治鼠漏,瘰癧,療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④《日華子本草》:"除風去勞,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風失音,疥癬。和桃人、蔥湯浴,可出汗。"
⑤《本草衍義》:"火枯為粉,貼嵌甲,牙縫中血出如衄者,貼之亦愈。"
⑥《本草蒙筌》:"禁便瀉,塞齒疼,洗脫肛澀腸。敷膿瘡收水。"
⑦《醫學入門》:"治耳卒腫出膿,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瘡,牙齒腫痛出血,歷久碎壞欲盡,急喉風痹,心肺煩熱,風涎壅盛,作渴泄痢。兼治蛇蠍、惡犬、壁鏡、驢涎,馬汗毒傷。"
⑧《綱目》:"吐下痰涎飲磷,燥濕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蝕惡肉,生好肉,治癰疽疔腫,惡瘡,癲癇,疸疾,通大小便,口齒眼目諸病,虎犬蛇蠍百蟲傷。"
⑨《醫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卻水。"
枯礬的功效與作用3
醫學典籍對於枯礬的作用記載:
1、枯礬治中風痰厥,四肢不收,氣閉膈塞者:白礬一兩,牙皂角五錢。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下,吐痰為度。(《綱目》)
2、枯礬治初中風失音不語,昏冒不知人,先宜吐風痰,令省覺:白礬二兩(生用),生薑一兩(連皮擦碎,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上二味,先細研白礬為末,入濃煎生薑湯研濾。分三服,旋旋灌,須臾吐出痰毒,眼開風退,方可救治。若氣衰力弱,不宜用猛性葯吐之,設吐得痰毒,別增疾。(《聖濟總錄》白礬散)
3、枯礬治癲狂因憂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絡心竅者:白礬三兩,川鬱金七兩。二葯共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溫湯下。(《本事方》白金丸)
4、枯礬治風痰癇病:生白礬一兩,細茶五錢,為未,煉蜜丸如梧子大。一歲十丸,茶湯下。大人五十九,久服痰自大便中出。(《衛生雜興》化痰丸)
5、枯礬治喉痹、乳蛾、喉風:明礬二兩,膽礬五錢。上研為極細,吹患處。(《普濟方》吹喉散)
6、枯礬治急喉閉:白礬三錢,巴豆三個(去殼,作六瓣)。上將礬於銚內,慢火熬化為水,置巴豆其內,候干去巴豆,取礬研為末,每用少許,吹入喉中。(《玉機微義》白礬散)
7、枯礬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明礬九份,澱粉一份。用冷水做丸,如黃豆粒大小。每日服三次,每次二至三錢。(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8、枯礬治肺壅熱,止喘嗽,化痰涎,利胸膈,定煩渴:白礬(枯)、熟乾地黃(焙)、玄參,知母(焙)、貝母(炒)、訶黎勒皮各一兩。上六味,搗羅為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煎生薑、棗湯下,食後臨卧時服。(《聖濟總錄》白礬丸)
9、枯礬治婦人遺尿不知:礬石(熬)、牡蠣(熬)各三兩,上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亦治丈夫。(《千金翼方》)
10、枯礬治腸炎:明礬研末,裝入膠囊。每天服二次,每次兩個膠囊,溫開水送下。(遼寧《中草葯新醫療法濟科選編》)
11、枯礬治黃腫水腫:明礬二兩,青礬一兩,白面半斤。三味同炒令赤色,醋煮米糊丸,棗湯下三十丸。(《急救仙方》推車丸)
12、枯礬治婦人經水閉不利,藏堅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礬石三分(燒),杏仁一分。上二味,末之,煉蜜和丸棗核大,內藏中,劇者再內之。(《金匱要略》礬石丸)
13、枯礬治休息痢久不止,日漸黃瘦:白礬四兩(燒令汁盡),硫黃二兩,消石一兩。上葯同研,於銚子內,火上溶成汁,侯冷,研令極細,用軟飯和丸如小豆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十丸。(《聖惠方》白礬丸)
14、枯礬治蛔蟲病、蟯蟲病:白礬五分,紅蔥三寸,花椒二十一粒。每日一劑,煎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5、枯礬治嬰孩小兒伏暑泄瀉:礬(凈瓦盆合定,用火煅過)八兩,為極細末,煮醋面和丸,如黍米大,用木瓜煎湯,食後服。(《補要袖珍小兒方論》玉華丹)
16、枯礬治老人久瀉不止:訶黎勒三分(煨,用皮),白礬一兩(燒灰)。上葯,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訶黎勒散)
17、枯礬治齒齗間津液、血出不止:礬石一兩(燒),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已後不用,朽人牙根。(《千金方》)
18、枯礬治小兒重舌舌強:白礬半兩,桂心一分。上葯,搗羅為末。每用少許,干敷舌下,日三上。(《聖惠方》)
19、枯礬治心氣疼痛:醋一盞,加生白礬一小塊,如皂子大,同煎至七分,溫服。(《儒門事親》)
20、枯礬治反胃嘔吐:枯白礬三兩,蒸餅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服十五丸。(《普濟方》)
21、枯礬治目翳及胬肉:礬石上上白者,納如黍米大於翳上及胬肉上,即令淚出,以綿拭之,令得惡汁盡,日一,其疾逐惡汁盡,日日漸自薄。好上上礬石,無過絳礬色明凈者,慎如療眼常法。(《千金翼方》礬石散)
22、枯礬治赤目風腫:甘草水磨明礬敷眼胞上效,或用枯礬頻擦眉心。(《瀕湖集簡方》)
23、枯礬治爛弦風眼:白礬(煅)一兩,銅青三錢,研末,湯泡澄清,點洗。(《永類鈐方》)
24、枯礬治小兒鵝口並噤:白礬-分(燒灰),硃砂末一分。上葯,和研極細。敷兒舌上,日三上,以亂發洗舌上垢,頻令凈,(《聖惠方》白礬散)
25、枯礬治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枯礬二錢,冰片四分,五倍子五分。共研細末。將外耳道膿性分泌物用棉棒擦乾後,吹入上葯,一日三次。(《全展選編·五官科》)
26、枯礬治瘰癧已取下:五倍子一兩,礬石半兩。上二味,為末。每用二錢匕,沸湯一碗,調勻令洗,湯溫即止,每淋洗了,用軟帛裹干,用生肌葯摻於瘡口上。(《聖濟總錄》)
27、枯礬治刀斧金瘡:白礬,黃丹等分。為末敷之。(《急救仙方》)
28、枯礬治小兒臍中汁出不止兼赤腫:白礬燒灰,細研敷之。(《聖惠方》)
29、枯礬治一切瘡癰惡毒(先服此丸護膜托里,使毒不攻心),或為毒蟲蛇犬所傷:黃蠟二兩,白礬一兩。先將蠟溶化,侯少冷,入礬和勻,為丸。酒下,每服十丸、二十丸,漸加至百丸則有力。瘡愈後服之亦佳。加雄黃名雄礬丸,治蛇、犬、蟲咬毒。(《醫方集解》蠟礬丸·一名黃礬丸)
30、枯礬治疔腫惡瘡:白礬(生用)、黃丹各等分。上各另研,臨用時各抄少許和勻,三棱針刺瘡見血,待血盡上葯,膏葯蓋之。(《衛生寶鑒》二仙散)
31、枯礬治黃水瘡:枯白礬、熟松香、黃丹。三味等分,研極細末,真芝麻油調塗患處。(《本草原始》)
32、枯礬治疥:白礬(燒灰)一兩,硫黃一兩(細研),胡粉一兩,黃連一兩,雌黃一兩(細研),蛇床子三分。上葯,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以豬膏和如稀麵糊,每以鹽漿水洗,拭乾塗之。(《聖惠方》白礬散)
33、枯礬治腋下胡臭:礬石絹袋盛之,常粉腋下。(《綱目》)
34、枯礬治婦人陰癢脫:礬石,熬,末之。每日空腹酒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翼方》)
35、枯礬治燒傷:明礬、五倍子等量,芝麻油適量。將明礬、五倍子研成細末,麻油調成糊狀。塗患處。(《新疆中草葯單方驗方選編》)
36、枯礬治鼻中患肉,不聞香臭:燒礬石末,以面脂和,綿裹著鼻中,數日息肉隨葯消落。(《千金方》)
37、枯礬治鼻痔臭不可近,痛不可搖:白礬(煅枯)二錢,硇砂五分。共為細末,每用少許點上。(《醫學心悟》白礬散)
38、枯礬《綱目》:礬石之用有四:吐利風熱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諸血痛,脫肛,陰挺,瘡瘍,取其酸澀而收也;治痰飲,泄痢,崩、帶,風眼,取其收而燥濕也;治喉痹癰疽,蛇蟲傷螫,取其解毒也。
② 白芨的臨床應用
白芨是一種比較廉價的中葯,這種中葯在我國比較多,白芨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治療各種疾病。下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白芨的臨床應用。
白芨的臨床應用
1、治肺、胃出血,白芨較常用。配枇杷葉、阿膠珠等治肺出血。例如白芨枇杷丸即為治療肺癆咯血的有名方劑,凡陰虛有熱的咳嗽咯血均可用。治胃潰瘍出血,常配烏賊骨,或配陳棕炭、當歸炭、阿膠、白芍等,方如潰瘍出血湯。
2、外用止血。以白芨紗布或用粉劑覆蓋創面,不僅對皮膚損傷的止血有效,且在手術時對肝、腎靜脈出血的止血也可靠,止血效能較明膠海綿或澱粉海綿更好。單純外傷出血,可用白芨末配五倍子末撒敷患處。
3、治肺結核。歷代醫家用白芨治療肺癆的不乏其人,有的還稱譽白芨有“補肺”作用,但實際上,白芨在肺結核病的治療上主要仍在合並有咯血時用。現代應用白芨治療浸潤型肺結核或空洞型肺結核雖不少,但多配其他葯用,有的配雷米封(效果比單用白芨或單用雷米封好),有的配大蒜粥(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較多).按中醫傳統經驗,則多配其他滋陰益氣葯,如龜板、牡蠣、山甲、阿膠、黨參、黃芪等,這樣的配伍起到滋養、強壯、補充鈣質和抑菌的作用,對促進結核病變消散或纖維化、鈣化有一定作用,這也許就是所謂“補肺”的原理所在,但白芨究竟在其中能起到多大作用,這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4、治支氣管擴張,有咳嗽和痰常帶血者,可以單用(白芨粉每次3g,每日3次),但最好配百合、麥冬、阿膠、三七等養陰葯和止血葯同用。
外用方面,白芨還可以治瘡瘍(與皂角共研細末,水調敷,或以蜂蜜調敷),治肛裂(以白芨和石膏粉治成軟膏局部塗敷),治皮膚皸裂(白芨粉用麻油調勻外擦),都有一定效果。
使用注意:習慣上本品忌與烏頭、附子配伍。
用量:粉劑3~9g,入煎劑6~18g,大劑可用至27~30g,外用適量。
白芨的生葯鑒定
性狀鑒別
根莖略呈不規則扁圓形或菱形,有2-3分歧似掌狀,長1.5-5cm,厚0.5-1.5cm。表麵灰白色或黃白色,有細皺紋,上面有凸起的莖痕,下面亦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以莖痕為中心,數個棕褐色同心環紋,環上殘留棕色點狀的須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半透明,角質樣,可見散在點狀維管束。粗粉遇水即膨脹,有顯著粘滑感,水浸液呈膠質樣。無臭,味苦,嚼之有粘性。以個大、飽滿、色白、半透明、質堅實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徵:黃白色。
①含糊化澱粉粒的薄壁細胞多呈不規則碎塊,遇碘液顯藍色。
②粘液細胞甚大,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至380μm,內含草酸鈣針晶束,針晶長18-88μm。
③表皮細胞表面觀形狀不規則,垂周壁深波狀彎曲,壁厚3-6μm,木化或微木化,孔溝明顯,平周壁具稀疏短縫狀紋孔;斷面觀類方形,被較厚的角質層。
④下皮細胞類多角形,壁稍彎曲,有的呈連珠狀增厚,木化。
⑤纖維長梭形,壁木化,具斜紋孔或相交成人字形;纖維束周圍細小類方形細胞含類圓形硅質塊。此外,有梯紋、具緣紋孔及螺紋導管。
③ 4歲鞘膜積液.已用五倍子.枯礬外敷10天.請問.繼續用的話:對孩子副作用大嗎.用停一斷時間嗎..
問題分析:
這種情況如果是睾丸鞘膜積液已經超過兩歲以上了,一般很難完全恢復的。局部用葯物外敷也很難完全促使積液的吸收的。局部用葯物副作用不大。
意見建議:
建議復查睾丸的超聲檢查,如果是積液很多。沒有吸收的表現,應該考慮手術程度根治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