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刀马旦的演员评价
札记——小四喜,七姐妹
重看《刀马旦》,看小四喜在动荡的岁月中泪染行头,看七姐妹在戏梦的人生中魂牵舞台。五六年前初看《刀马旦》,尽管不完整,却烙下一段字正腔圆的美丽记忆,2013年年初将遗憾补全,更加唏嘘故事中她们的失落与荣光。
沈菊仙 风吹仙袂飘飘举
周慧敏可谓是陪伴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期的名字,若干年前那一支诗芬洗发水广告在脑海中永葆鲜亮。看她的戏听她的歌不算多,从《大时代》到《刀马旦》,要印证当之无愧的玉女赞誉,绝对绰绰有余。菊仙的婉顺温和贤惠,对周慧敏并无演技上的考验,如此一个集合诸多美德的角色,需要一张观众心服口服的脸庞,于是她成了当仁不让的人选。大帅府贺寿的堂会,菊仙扮演何仙姑从天而降,浩光简易的飞机里,她随手拨弄缭绕在身边那一团团的似云似雾,好一个“风吹仙袂飘飘举”般的玉洁形象。
尚菊笙小楼吹彻玉笙寒
认识梁佩玲由《刀马旦》开始,喜欢她也由此开始,然后陆续听闻她当红时不可方物的古装倩影。她真是一个很会演戏的演员,扬眉淡笑眼波流转,将万种的刚与千般的柔聚敛在一起,再于传神的细微之处一一释放。曾经满心惋惜怜悯地写过菊笙争强好胜的悲哀,争爱情争事业是她半生的夙求,随着情节的深化而残酷破灭,徒留一串串硬邦邦的话语隐入余音袅袅。站立于人群外,菊笙无言地聆听注视心上人与别人无限缠绵,响彻笙歌的荣华背后,她在更衣卸妆的帘幕里弹落泪水,寂寞地唱出一曲“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咏叹。
张菊秋枫叶荻花秋瑟瑟
我是个易于爱屋及乌的人,喜欢,因此对许秋怡投以青睐,她本人也没有令我失望。直到看《刀马旦》,在一群女配角中苦苦寻找,我才将名字与脸对上号。许秋怡摆脱不了与秋的干系,她的英文名Maple即枫叶,成名曲《片片枫叶情》,是秋日深入人心的意象,在此剧中又碰巧名叫菊秋。开篇几集,菊秋的恶作剧,她慧黠的双眼溜溜转,原以为她就仅此而已做一个合格的配角。吴优家败之后,她哭泣与责骂,她做苦力赚钱,盼到千金不换的浪子回头,在街口以目光鼓励拉黄包车的丈夫,较之“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琵琶歌女,菊秋幸福幸运几分。 阮菊玲环佩空归月夜魂
不太记得因何初识何美钿了,肯定不在《刀马旦》中,可是这里边的她具有不容淡忘的因素。阮菊玲的名字,以及留书“人言可畏”而轻生的遭遇,编剧的灵感无疑是来自阮玲玉。何美钿娇俏的模样,澄澈无邪惹人怜,驾驭不起太纷扰太世俗的纠葛,即使同是自杀,菊玲的痛楚相比阮玲玉,显得简单明了许多。菊玲与曹少爷的爱情很两小无猜,颇有旧时戏文中才子佳人的意味,相互间言语不多,手帕、耳环、玉佩、兰花是芳心可可的信物。菊玲红颜早逝,胸口放着断作半截的木梳入土为安,不知可曾会有“环佩空归月夜魂”的玲珑声惊碎三更的清梦。
王菊燕燕辞归客尚淹留
康华各种各样的角色匆匆过眼,一直未有特别的难以磨灭,《刀马旦》作为几十分之一,概莫能外。菊燕出场的那段戏中与菊仙抢东西吃,第一眼直觉她应非善类。从杂耍团到被贩卖,从投师结拜到满腹牢骚,她与同伴们俨然走了一条 “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的道路。菊燕视唱戏为谋生手段,捱不住贫苦,本也无可厚非,但她时常流露出虎视眈眈的挑衅好斗神色,不协调于细眉秀眼的面孔,对康华的这般观感贯穿她多数的角色。“燕辞归客尚淹留”的困顿旅程中,菊燕走了,留下的是真正值得前方风景的人。
洛菊叶一叶随风忽报秋
这是一片大绿叶,无论在剧里剧外,菊叶不引人注目,演员刘美姗同样默默无闻。看刘美姗多是问题少女、不良太妹、舞厅公关之类不讨好的角色,至于菊叶,好吃并不懒做,此外也不见突出的缺点。看不惯刘美姗动辄就杏眼圆睁说话咋呼的神情,委实太不淑女,菊叶被她演的与其他角色大同小异,这个演员看来是缺乏熬出头的资本。菊叶连男女之情的边都没沾上,似乎只为通风报信一类的琐事而存在,唯有“一叶随风忽报秋”的价值。
梅菊花花自飘零水自流
李桂英也是个没有出头之日的小演员,常演一些诸如妓女的庸脂俗粉,《天龙八部》九七版里的甘宝宝不够嗲不够靓,在《刀马旦》中这么一个戏份不轻的正面角色,甚是来之不易。大师姐菊花要识大体,要照应众师妹,要帮师父分担,这些难不倒她;师父不在的时候,戏班的重担全落在她的肩上,这些难不倒她。菊燕离班,菊玲悬梁,菊笙唱对台戏,一切不再从人愿,菊花越来越累,世事充满“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奈。
小四喜,七姐妹,唱一出好戏的心愿,架起《刀马旦》的故事脉络。她们是七个独立的人,她们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同门学艺的情份,义结金兰的誓言,英姿秀色回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