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做法 » 潮汕油浸鱼哪个牌子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潮汕油浸鱼哪个牌子好吃

发布时间: 2022-05-18 15:15:44

1. 南方有什么好吃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具体哪里??
福建:梅菜扣肉,佛跳墙,醉糟鸡,芙蓉干贝,白烧鱼翅,什锦海参,虾仁汤河粉,·
清炒海蚌
浙江:绍兴酒烧肉,五香狗肉,辣油里脊丝,星州炒米粉,咖喱炒干丝,五谷蛋包饭,炒面包虾仁,油吃麻辣茭白 · 香菇茭白汤 · 蚝油茭白
· 茭白烧腊肉 · 干煸茭白 · 炒桂花翅
· 抓炒里脊 · 腰果鸡丁 · 樱桃糖酒汁
· 葡萄干焖鸡块 · 烤鸡肉串 · 拌鸭掌
· 玻璃明虾 · 鸡汁燕窝 · 西兰花
· 砂锅鱼头豆腐 · 酸辣凤爪 · 麻茸鸡目鱼
· 豆腐园子汤 · 焖烧风螺 · 琥珀莲心
· 香辣咖哩面包 · 酱爆肉酥饼 · 珊瑚鱼丁
· 西洋烩鸡 · 酱烧冬瓜条 · 海米冬瓜1
· 番茄腰柳 · 竹荪鸽蛋汤 · 白羊肾羹
· 杨梅肉丸 · 枸杞肉丝 · 子鱼勒丸子汤
· 糟鸡 · 拌茄泥 · 黄鱼 羹
· 鱼香全茄 · 朝阳鸡蛋豆腐 · 火腿土司
· 三虾豆腐 · 云耳西芹炒肉片 · 煨烤桂鱼
· 高丽鱼条 · 烧茄子 · 金华四宝蔬
· 宁式蟮丝 · 白汁全鱼 · 桂花肉
· 花香藕 · 洋葱炒蛋 · 杭州皇饭儿夹豆腐
· 炉鸭丝炒冬笋丝 · 香茹炒青菜 · 茄汤焗香鸡
· 蒜泥黄瓜 · 莲香脱骨鸡 · 春笋炒步鱼
· 红烧素什锦 · 本土炸酱鸡 · 五香苦瓜
· 酱烧整步鱼 · 海米拌黄瓜 · 韭黄带丝汤
· 海米冬瓜 · 糟烩鞭笋 · 粉蒸牛肉
· 五味白肉 · 干炸黄雀 · 炒山药泥
· 桂花鱼条 · 鱼香肉片 · 鲜果银耳
· 红枣烧肉 · 虾子面筋 · 兰花春笋
· 糟油青 · 炸鱼卷 · 炸鳝段
南瓜汤 · 斩鱼圆 · 豌豆黄
· 山楂肉干 · 吉列生蚝 · 麒麟桂鱼
· 龙井虾仁 · 鱼香菜心 · 玉兔五彩丝
· 白字焖肉 · 盐水鸭亲 · 鸡丁米汤
· 炸鸡肉串 · 五香肥鸭 · 炝青瓜条
· 薯丁培根蛋 · 黑豆焖猪蹄 · 菠萝三文鱼
· 果酱三明治 · 炝辣黄瓜条 · 龙珠芋香饭
· 肉片焖扁豆 · 萝卜氽鲫鱼 · 麻辣萝卜丝
· 鱼香荷包蛋 · 西湖莼菜汤 · 冰镇芦笋汁
· 罐焖核桃鸡块 · 咸菜肉丝毛豆 · 八味酿笋
· 孜然羊肉 · 虾茸酿面包 · 丝瓜汪豆腐
· 三丝清炒蟹 · 银芽韭菜花 · 肉片烧茄子
· 酱瓜炒肉丝 · 油焖白菜 · 玉兰明虾
· 酥小鲫鱼 · 辣子肉丁 · 糟熘鱼片
· 钱江鲈鱼 · 状元卤味 · 清蒸鳊鱼
· 葱油黄鱼 · 三丝鱼卷 · 麻辣冬瓜
· 鸡汁菜卷 · 五色鱼丁 · 猴头四宝
· 四喜丸子 · 辣汁茄丝 · 酥鱼
· 炸鸡椒 · 素脆鳝 · 冬瓜盅
· 三鲜砂锅 · 蟹镶橙 · 粟米粥
· 酿青椒 · 回锅鱼 · 蟾宫折桂
· 酱烧茄子 · 韭黄肉丝 · 凉拌海蜇
· 肉茸菠菜 · 熘薯仔丝 · 芪烧活鱼
· 红焖麻雀 · 烤兔肉 · 榨菜炒鸡柳
· 米苋黄鱼羹 · 卤瓜氽黄鱼 · 蚝油扒冬瓜
· 油煎茄片 · 鱼香苦瓜 · 三鲜蘑菇
广东:荷叶米粉鸭 · 霸王花猪肚汤 · 海蜇马蹄汤
· 何首乌鸡蛋汤 · 莲藕元肉汤 · 苋菜鲜笋汤
· 空心菜和蓑衣黄瓜 · 豉汁鱼云 · 炖豆腐猪蹄香菇
· 松果香肠炒饭 · 葡汁杂菜 · 煎素猪排
· 地中海蔬菜汤 · 炖橄榄螺头汤 · 清燥润肺老鸽汤
· 油淋鸡 · 金华玉树鸡 · 红烧猪手
· 罗汉冬瓜羹 · 参芪鸡丝冬瓜汤 · 荷叶冬瓜汤
· 冬瓜绿豆保健汤 · 萝卜丝蛤蜊汤 · 鲜美的田螺塞肉
· 香煎牛小排 · 凉瓜排骨 · 客家封鸡
· 香煎茄片 · 波菜鸡煲 · 家常豆腐汤
· 果汁山药 · 软炸蒜薹 · 芙蓉虾丸
· 酥香墨鱼丝 · 榄菜炒银鱼 · 香煎野生鲑鱼
· 综合生鱼片 · 三文鱼饺子 · 黄金三文鱼
· 两吃三文鱼 · 沙拉酱炒鱿鱼 · 生鱼片沙拉
· 糖醋 黄鱼 · 砂锅鱼头 · 清蒸大鲩鱼
· 莲米鱼丁 · 蛟龙卧雪 · 红斑二吃
· 豆腐鲤鱼块 · 油浸鱼 · 凤冠鲍脯
· 炒生鱼片 · 鲍鱼鸡翼球 · 玉树乌参
· 西芹鸡肫 · 油浸鸡 · 香茅浸鸡
· 露酒盐鸡 · 孔雀开屏鸡 · 江南百花鸡
· 荷花荔枝鸡 · 脆皮纸包鸡 · 叉烧金钱鸡
· 香煎萍果薯饼 · 马铃薯笋焖鸡 · 姜葱头腩
· 栗子焖羊肉 · 椰子水晶鸡 · 白果鸭煲
· 炒鹌鹑松 · 虾仁蒸饺 · 虾仁面
· 咕噜牛肉 · 铁板牛肉 · 网油凤肝卷
· 鱼肠蒸蛋 · 冬瓜羹 · 鲜茄肉茸脆锅巴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2. 油浸鱼该怎么做才好吃

油浸鱼的特色:
鱼肉洁白,嫩滑鲜香,原汁原味,清淡可口。
油浸鱼的制作材料:
主料:草鱼750克
调料:料酒3克,小葱10克,香油2克,姜5克,白砂糖30克,香菜1克,胡椒粉1克,酱油5克,花生油40克,味精3克
油浸鱼的做法:
1.
姜一半切片,一半切丝;
2.
葱的一部分切段,一部分切丝;
3.
锅内放入清水烧沸,放入盐、料酒、葱段、姜片,后放入整理好的鱼,加盖用小火煨20
分钟;
4.
使鱼浸熟捞出,控净水装盘;
5.
葱、姜丝撒在鱼上;
6.
锅上旺火倒回原汤,放入酱油、味精、白糖,烧开后浇在鱼上;
7.
用香菜围边即成。
油浸鱼的制作要诀:
用汤浸鱼,需用小火,否则使鱼脱皮或煮烂。

3. 油浸鱼怎么做如何做好吃

油浸鱼的制作材料:
主料:草鱼750克
调料:料酒3克,小葱10克,香油2克,姜5克,白砂糖30克,香菜1克,胡椒粉1克,酱油5克,花生油40克,味精3克
油浸鱼的特色:
鱼肉洁白,嫩滑鲜香,原汁原味,清淡可口。
油浸鱼的做法:
1. 姜一半切片,一半切丝;
2. 葱的一部分切段,一部分切丝;
3. 锅内放入清水烧沸,放入盐、料酒、葱段、姜片,后放入整理好的鱼,加盖用小火煨20 分钟;
4. 使鱼浸熟捞出,控净水装盘;
5. 葱、姜丝撒在鱼上;
6. 锅上旺火倒回原汤,放入酱油、味精、白糖,烧开后浇在鱼上;
7. 用香菜围边即成。
油浸鱼的制作要诀:
用汤浸鱼,需用小火,否则使鱼脱皮或煮烂。

4. 潮汕地区有哪些美食

胡荣泉的“鸭母捻”
说甜汤,许多人会想起潮城大街(太平路)胡荣泉的“鸭母捻”。
胡荣泉的“鸭母捻”,就是广州,客属的大(米志)耙<潮称落汤(米志)>包上甜馅。昔时胡荣泉店中有一姓郑名手,他做的“鸭母捻”,洁白柔韧甜滑。王雯墨以上等糯米浸透,用石磨磨成粉浆,再把粉浆倒进一个质地较疏的布袋中,让它把水分一滴滴的滴出来,到一定时间,使浆粉保存适当水分,然后倒出来用力揉压,直至它又柔又韧,再做成小酒杯般的(米志)耙皮,包上精制的黑、绿豆沙、芋泥或水晶(冬瓜册、香黄片制的)甜馅,捏成一粒粒较荔枝果大些的“鸦母捻”,放进白糖汤中煮熟,每碗四粒,配上甜汤;冬夜夏日进店去,来它一碗,不太甜,也不过饱。潮州人多喜欢它。
由于时间的推移,胡荣泉前日名手已年老离去,店也改营饼食,但潮城还有几档卖甜汤,“鸭母念”的,目前以下市的一档,顾客们认为较有昔时风味。

“右营前”周伯的虾丸鱼饺
在西马路上,距名胜境百米地方,前称“右营前”。解放前有一间果条铺“周顺兴”,主人周海清伯,身材高壮,满头白发,圆圆的脸。这周伯目卖果条面汤,可是出名的是虾丸鱼饺汤。他的虾丸鲜红甜脆,鱼饺更是皮脆馅香。这主要是制鱼饺皮的鱼,坚持用池鱼,不杂海鱼腥味。虾丸全用较大条鲜虾,捶制够工,料真物美。白天,入夜,路经右营前,来一碗虾丸鱼饺汤,真是令人腹饱口香,久久不忘。今日“右营前”已不复见这果条铺,笔者了解,周伯也已逝世,有女儿于西马路十八曲巷口售卖“鱼饺”,甚得好平。现在义安路新街头市场中,也有几挡卖虾丸鱼饺的,多已不及周伯所制风味,惟一姓辛的夫妇所售的鱼饺,肉香皮爽,日日生意兴隆,如遇节日更有应接不暇之慨。

“吉成”的卤猪母肉
在今日太平路的卫星一路口北面,昔时有一较大间的出名饭莱店——吉成号。进店正中就是楼梯,上面大木楼,安置好几套桌椅,当日就以售卖卤猪母肉出名。
“吉成”的卤猪母肉,尤以乳渣肉最佳。他们把猪母肉{及乳渣肉)装进一大鉎锅,这鉎锅是另加工特制的,上圈加锤下底缶的,慢火精炖,配以上等鼓油,甜鼓油,因时间久,火候够,故肉糜又香又够味,色泽棕红,用筷轻轻一挟,如挟豆腐。这猪母肉下酒、送饭、配粥皆宜,老年人和牙力差者更感妙不可言,故亦名扬遐迩。
“吉成”出名卤猪母肉外,如卤鲫鱼,也以火候够,鱼腥尽消,肉实味美受人赞赏,另有鸡鸭、肉芽炒盘。残冬寒夜,三五良朋,到吉成楼上,先来几两烧酒,夥计送过小边炉来,温酒,炖菜,猪母肉,卤鲫鱼,或许多一小碟杂菜,三杯下肚,再加一小碗白粥,酒美、菜香、肚饱,寒气全消,然后慢步回家,真是不亦乐乎!
听说吉成号开创早在一百多年前,解放初才停歇,有说“吉成”当日赠猪母肉的大鉎锅,天为炖煮猪肉,从不间歇,二三十年来日日如是,使锅里满布猪朥肉味,甚为香美,是巨富人家与远近菜饭店所望尘莫及的,曾闻有人愿以高价,要求买此卤钵,吉成号东家还不肯出让哩!
今天,旅外老一辈乡亲一谈起潮州卤味,吉成的卤猪母肉,尤为大家所乐道的。

“城守头”妹仔兄“粿汁”
多点年纪的潮城人,终会记着:“城守头”妹仔兄的“粿汁”是一件令人喜爱的小食,价低物美,老少不分,贫富能尝。
‘城守头”,干隆《潮州府志·卷七·署廨》:“城守营都司暑在城西石人桥,康熙十六年丁已建”。在今日中山路打银街头(同仁里对面),现路牌还写着“城守头”。
妹仔兄原名郑贤业,昔年他家就在城守头,且在家的左衅设店出卖“粿汁”着名。“粿汁”得先用上白米浸后磨成米浆,然后一瓢瓢的倒到平面煎鼎上,烤成一圆张一圆张的“棵汁皮”,但又不能烤得太乾太熟,就这样一张张挂到竹竿上凉乾,拿下来切成三角形一片片的,放进锅里,用刚开的水一冲,再配上些适度盐水,米浆水,然后再放到炉上一滚,拿起来,倒到备好的另一大钵,这样,便一碗碗的盛起来,再配上一些香味熏人的“葱珠膀”——用鲜葱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慢火厚膀(或油)煮起来,到葱块赤熟,但不烧焦又饱吸油席香味———这样香熟可口小配料供应,每碗过去三五个铜板 (几分钱,今卖一角),这样,妹仔兄的“粿汁”,每一小片既熟透又不太糜,且有韧、爽、加上葱珠膀,真是一想起令人馋涎欲滴,何况妹仔兄还经常备有煮得很够味的“甜豆干”,卤肉,带甜味的腊肠,冬来又有“熟冻肉”。冷天晨早,北风袭人,到妹仔店,来一二碗“粿汁”,加些小杂咸,其妙处,阁下当可理解。他如每近中午,下午三四时,在他店前特备的长凳上,坐的,蹲的满是顾客,不论大户人家,或挑担路过,各来一碗,耗费不多,大家都吃得开,大家都齐声叫好。妹仔兄的“粿汁”,就这样,扬名遐迩。在今日,就是海外归来的老乡亲,提起吃粿汁,大家都会忆起妹仔兄的。妹仔兄的粿汁店,一直供应至抗日战争,潮州沦陷。
潮城陷敌,妹仔兄举家避难归湖葫芦市,初时卖粿汁,仍甚畅旺,后来增加妙卖,作为饭店。不久,日机疯狂轰炸葫芦市——当日葫芦市为一村埔临时集市,铺店均系以竹篷搭建——妹仔兄的店铺,与其他商店一样,均遭焚毁,损失颇重。妹仔兄,一售杂食小贩,随大家守义在外,刻苦六年,更值得赞许,直至抗战胜利,才与大家一起回城。
现在妹仔兄已逝世,但城守头仍有一摊卖粿汁的,主人正是妹仔兄的小儿子,每天上午可能备料,未得供应;下午出售,潮人过此仍乐意来一碗粿汁,一二块甜豆干,有的忆及妹仔兄的,故也特往尝味,还是不错。看今日“城守头”,忆及妹仔兄,令人深有流光电逝之感。
这摊粿汁,也很热闹,祝愿小食摊兴隆昌盛!

刘察巷头“禧盛”笋粿
多点年纪的人,大都还记着过去城内刘察巷头“禧盛”的笋粿很有名。说准些,“禧盛”粿铺地点是靠宰辅巷尾那一畔,距今已有八九十年了,主人黄锦锐,个子较高,清瘦,为人老实诚挚,二十多岁便创这“禧盛”号,他老人家住在铺对面,人称:“黄厝内”。初时铺面并不宽敞,只雇一、二个帮手而已。经营“红桃酵粿”雇卖,兼做笋粿。笋粿先以上白米磨粉,以开水冲熟,揉压拌成柔韧粿皮,再包上笋馅。
潮州竹笋,早巳远近知名,新宫、凤山笋,上埔红涂笋,农历五月上市,真是嫩且甜。不论煮汤炒盘,尝者大呼:“甜过鸡肉”!老年人写信海外儿孙,还有“四月杨梅五月笋,你身缘何来归来”句子。忆起旅外亲人,在乡时喜食竹笋,今五月竹笋上市,还不归来;古代诗人也为竹笋写了不少诗,唐代白居易有“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为竹”诗句,大叫好笋快吃,迟些时作竹了。宋时僧人赞予还撰写了《笋谱》,说宋时竹笋已有一百多种,产地及如何加工都有记述。
笋,潮州竹笋,做起笋粿,更不简单,“禧盛”笋粿,先选鲜嫩好笋去掉粗老笋头,切成碎粒,使之煮熟后吃起来不碍嘴,再配上猪肉,香菇虾米,名豉油,合成粿馅,包作一个个像饺形的笋粿,蒸熟起来,香味四溢,今日想起,还令人馋涎欲滴。有人再于鼎上一煎,沾上浙醋吃。每天上午九点多种“禧盛”铺前已有不少购买笋粿的人。就这样,这刘察巷头笋粿,称誉数十年直至解放后黄锦锐本人年岁多,儿子赴港营商才停业。当日他做的红桃<潮人称红色糯米桃)酵粿,甜糯米粿也极出名,昔时每年正月安济圣王出游,民间,尤其是那时设于西平路头赵森记、森茂等几间打锡薄工场,大量订购,真是供不应求。由是再扩展铺面,左边原裱画店及右边轿铺,均给他收并起来,同时也增加伙计,生意畅旺。
潮州笋粿,今日已有好多摊店出售,蒸后还加撒上油蒜花。然多未及昔日“禧盛”笋粿风味。大家谈今日西平路近黉门亭巷口有一叫李阿才的兄弟在家制笋粿出售,笋粒切得好细小,配料也佳,每个一角五分,物好价平,颇获好评。另潮州名甜汤店胡荣泉也卖笋粿,每天上午九时至十时做好出售购者甚众,常于过午即已售卖一空,价售二角,一并志之。

太平路宫仔巷头鹭叙“蚝煎”
昔日大街(太平路)宫仔巷头有一名叫鹭叙的,卖“蚝煎”十分出名。他姓黄,家在石碑巷内。潮州人叫“鹭叙”的意思是身材较为肥满而带点笨相,然宫仔巷头的鹭叙,却非如此,人既不肥,且是机警灵活,这名儿可能是童年时得来的,长大来相貌变了。
每年初秋,气候渐凉,鹭叙便开始卖蚝煎,直至翌年盛夏天热,他才改炒“糕粿”,亦甚得好评,生意一样兴旺。
潮州人向来多喜吃蚝,有一些人喜吃生蚝,但煎蚝煎,更可说普遍爱好蚝,屈大钧的《广东新语·卷二十二·介语》中说:“蚝,卤水所结,其生附石,鬼垒相连如房,故一名蚝房,房房相生,蔓延至数十百丈。潮长即房开,消则房阖,开所以取食,阖所以自固也。凿之,一房一肉,肉之大小随其房,色白而含绿粉”。他又说蚝本寒,得火气其味益甘。滨海养蚝地方。妇女多能打蚝,且有《打蚝歌》时时唱和。
鹭叙卖蚝煎,蚝选鲜美,不过大也不太小,适中易熟。煎蚝以雪白佳质茨粉,加水拌匀后,再加一些小段生葱,助辟腥味,用平面煎鼎,猛火厚朥(猪油),当蚝与粉浆煎至适当程度,即加上鸡(或鸭)旦,抑再加一些小片腊肠,加旦时得先将蚝与粉摊开,腾出中间多油朥而火力强猛鼎面,使旦易熟而香,一会,即以鼎匙全部过来,使整鼎蚝煎熟得均匀,香透。鹭叙卖蚝煎,名固叫鹭叙,但却终日嘻皮笑脸,一边煎蚝煎,边是小动作,瞬息不停,潮州人所谓“促促跳”,有时还哼小调:“锣鼓诗”,煞是有趣;每当蚝煎至加旦后,要翻过来时,这一着,正是鹭叙大展功夫之时,只见他一手拿着鼎匙,一手紧抓银筷,当火热朥跳,他即摆好架势,说时迟,那时快,双手齐举,只一翻,就把满鼎蚝煎翻了过来。蚝粉熟,旦又香,鹭叙煎蚝煎,由此出名。
大家见到这一盘热腾腾,香喷喷的蚝煎,再加上一小碟顶上“鱼露”和辣椒酱(沙茶),于秋风凉爽,抑残冬寒夜,三二良朋,靠摊旁椅上一坐,叫鹭叙来一盘蚝煎,既富营养,价又不昂,这虽是潮州小食,却予人深刻印象。旅外亲人,偶谈起家乡蚝煎,更感意味无穷。
今日潮州蚝煎,由于交通方便,客旅繁荣,来往人盛,饮食业随之发展,食店、路摊,煎卖蚝煎的更多,知名饮食店胡荣泉,潮州餐室,东门饭店等,常有出售,且因用料多种,煎炒上亦力求改进,较之昔日鹭叙蚝煎,已更胜一筹矣。

“兵马司林”宅北侧凤阳春饼
潮州人一提起春饼,大都有较美好印象。但潮州何时就有春饼,大家多不清楚,听父老说已有三二百年了。至于全国何时有春饼,这在《清稗类钞·卷十三·饮食类》就有说:“春饼,唐已有之,槌面使极薄,煤热即置炒肉丝于中,卷而食之;亦有置于油中煎之者,初为春盘所置,故曰春饼,后则至冬即有之”。唐代最末时间为907年,距今亦一千零八十多年。所以我国之有春饼,当在千年前之事。书中言用面槌之使其极薄,煤熟,包上肉丝食之,这便是潮州的“薄饼”,惟我们一向先制好饼皮而包的多是“糖葱”或“炸虾仔”加浆吃,这一点不同而已。至书中说“亦有置于油中煎之者”这就是春饼了。虽叫“春饼”,后来“至冬”天也有了。而在潮州,一年中好几个月有春饼供应,说春饼,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中的《常熟从食店》,清朝潘荣升之《东京岁时纪胜》中的《春盘》,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纪》的《打春》等都有述及。
今日在潮州谈春饼,大家都是说:“太平路胡荣泉的春饼好”!这固然是事实。但在过去——抗日战争时,潮州沦陷,至复员后一段时间,大家即以为南门“兵马司林”宅北侧、凤阳的春饼为佳。
凤阳姓黄,个子不大,但头却好大,初于宫仔巷头摆小摊,卖小杂食,至中年才卖春饼。由于他聪明,选好麦粉拌为干浆,制饼皮时,用火适度,手势快,烤起来饼皮薄,炸起来香脆。饼馅用好豆,大蒜白,加上小块鲜肉丝,有时也加点香菇,包起来,一炸,皮脆馅香,甚得好评。另一点由于当日家乡陷敌六年,这段时间,食物供应少,他坚持于城内搞小食,又能多方面找配料,在那个岁月,大家也要求不高,所以当日凤阳春饼,确也是众口同声赞赏的。
随着岁月推移,社会发展,物资充裕,大家生活提高,对食物要求也随之迥异,所以潮州小食,当然也随之精中求精,美上加美,一方面黄凤阳已不存在,而今日潮州春饼,胡荣泉当屈第一。
胡荣泉春饼,一是制饼皮时,师傅用火准,手势快,一手抓鼎,一手抓那面糊浆(含水很少的面糊),动作迅速,焙煤饼皮,薄而匀,这样一经油炸,饼皮脆而香,入口快化。饼馅上他们用好绿豆,蒸透而香,特别是选用蒜白——大蒜近头部的白茎(蒜青茎不用)洗净,以尖刀割用四瓣,切细,再配以香菇,好豉油香料作馅,炸起来皮脆入咀即化,馅又香美。所以今日胡荣泉春饼便惟他独尊了。
潮州小食,当日有它的特色,亦多随时代的演进而改良。

开元寺前阿宋鱼生
大家都知道,解放前潮汕人很盛行吃“鱼生”。事实不止潮汕,吃“鱼生”粤人多喜爱。清番禺屈大钧的《广东新语·卷二十二·鳞语》说:“粤俗嗜鱼生”。他又说“鱼生”以鲩鱼最好(《辞源·四册·部首·“鱼”》释鲩鱼即草鱼。《潮汕新字典》651页则说:“鲭鱼,潮属叫草鱼。),“鲩鱼以初出水泼刺者,去其皮剑,洗其血腥,细刽以为片,红肌白理,轻可吹起,薄如蝉翼,两两相比。沃以老醪,和以椒芷。入口冰融,至甘旨矣”。屈大钧又擅诗,且为“鱼生”赋诗。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第十三册》饮食类中也修《粤人食鱼生》一则,内容与屈相同,故不赘述。
“鱼生”是一种很多人喜爱小食,多以草鱼为主,杀后去鳞和皮,切成薄片,其余鱼皮、胁骨肉、鱼朥等合称“腹内”,另置一盘出卖;即加汤于“边炉”,或煮香芋都极可口。
潮州人吃鱼生,把鱼片沾“梅酱”或“酱油”吃,鱼生沾上酸、甜或咸、辣、香的酱料,辟去腥味,更香甜适口。如依屈大钧说,“沃以老醪”,那真言之甘旨而无愧矣。盛夏深夜,天气渐凉。抑残冬腊月,霜风刺人。邀三、二良朋,来两盘鱼生,加点白酒,抑再来一个热腾腾的鱼头边炉,大快朵颐,真乐也无穷。
潮州“鱼生”,昔日以开元寺偏门前(今太平路三家巷头对面)阿宋(黄孝先)“合裕”号最负盛名,他每天早选买了草鱼,装于筐内养于东门外韩江边,入夜出卖时才用,且把鱼肉一大片一大片挂于钩上凉风,故鱼肉实而鲜美。阿宋鱼生切得够薄,酱料均上乘,所以名响一时。至他的“鱼头芋”,亦称佳品。
解放后,由于人民增进卫生知识,有认为吃“鱼生”有伤肠胃,且易生蛔虫,食者极少,或改吃鱼粥。然有说吃鱼生时,所用之酱油已具灭虫菌作用;且今日科学文明进步如日本,其人民吃“鱼生”如旧,笔者对此,殊乏专长学识,言之以存事实已耳。

培基伯油炸果肉
每天早上九时左右,潮州摊中新街头,十字路口、偏西侧,一间卖油炸果肉,大包的店前,常站着许多人在购买。店主人培基伯已七十六岁了,老家住上西平路胶柏街东畔;他姓郑,俗名冬瓜弟,因哥哥名冬瓜,小时很肥胖,圆溜溜像个冬瓜,故名;现年老已消瘦些。冬瓜弟倒肥壮丰满,人们说冬瓜弟大过冬瓜兄了。培基伯为人慈祥和气,勤奋老实,从壮年便学得一手擅摘小食的好技艺,不止油炸果内,名响遐迩,就是大包,咸酥饼,都十分宜人。
培基伯原于上西平路开店,教后代人做油炸果肉,大包,咸酥饼,他们学会了,他便到新街头店来,向女儿们传艺。所谓油炸果肉,北方作油炸肉徐珂《清稗类钞·第十三册·饮食类·油灼肉》:“油灼肉者,以猪肉之俗谓短勤者,切方块,去筋,酱油浸之,入滚油炮炙,将起锅,微喷以醋”。这是一种制法;培基伯的油炸果肉,不像书中所说,他另有一种制法,是个余年来经验总结出来的,以鲜瘦肉捣碎,用豉油、香料腐乳汁和少许糖盐每依比例配准。然后揉成一粒粒像小粒荔枝那么大,再另调配好面浆,继着每整粒沾满一层簿簿面浆,于滚油中炮炸,约一会,一粒粒黄澄澄的果肉,涌将上来。皮酥肉香,吃时再沾一下甜浆,爽口宜人,既可助酒,也可送饭配粥。培基伯每天一早开店,八时多果肉炸好,约九时店前已站满顾客。纷纷购买,只两个多钟头,三几大筐盘,已瞥卖一空,店内还在炸着赴卖。
再说说培基伯的大包。大包在解放前是林权记的着名,近这些年来,城中虽有不少间卖包的,但大家评论,还是培基伯的好。用上等面粉,发酵好蒸起来,雪白松若海绵;包馅以鲜猪肉,不多用白肥肉,瘦多肥少,加腐乳汁、葱粒等配料,味咸淡适中,香咸可口,虽是点心小食,也予人美好印象,故并志之。

河头陈家粽球
说起吃粽,使人想起端午节,潮州人于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球。何谓端午节?古来何时有端午节?有一说:“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午是五的顺号,五与午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就是初五,故原采“端五”,而作为“端午”(参看《中国文化知识精华》)。又一说,五月五因重五,月日均是逢五,故又有称“重五”。此外还有天中节,端阳节,蒲节等名称。我国古来何时有端午节,一说是为纪念战国时楚爱国诗人屈原于五月五日自投汩罗江而死,以此日为节日,又一说古时端午节是龙的生日,来源是吴越人民昔日举图腾祀祭的节日。三是认为起源于夏、商、周的夏至节。四是说唐时为庆祝玄宗李隆基的生日定为节日。五说始于南北朝等等,今日固然许多人认为是为纪念屈原而起,但学术分析,古代吴越人民以五月五日为龙的生日与原来的图腾祀祭这一说,更为人信服。
端午节吃粽及祀屈原,、南朝吴均撰《续齐谐记》说:“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楚人哀之以彩色系菰谓之角黍,投江以祭”。可见早在南北朝民间已用角黍(早期的粽)祭屈原。
南北朝时有以粽祭屈原并食粽之事,据记载吃粽不一定在五月五日,夏至日也多吃粽。如西晋周处《风土记》说,粽子“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日啖之”。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则说“夏至日食粽”。夏至日不一定在五月五日。到后来才盛行五月五日吃粽。到唐时,粽子已成节日佳品,唐明皇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诗句。有九子粽,同时有扎成锥粽、菱粽、角粽、秤锤粽,逐渐为民间食物。如当日诗人姚合有“闹渚渔歌响,凡和角粽香”句,近代来,清徐珂《清稗类炒·第十三册·饮食类》载:“粽,食品,大率以为点心,以若叶裹糯米,煮熟之,形如三角,古用黏黍,故谓之角黍;其中所实之物,火腿、鲜猪肉者味咸;莲只豆沙味甜”。这大祗与今日所食相同,惟今日粽球配料多种,并喜咸甜合絷,成为“双烹粽球”。
潮州人吃粽,昔日均于斓午节作为果品食之,民国初年,已有摊贩制成点心供应,抗日战争前渐盛,以开元寺前阿宋最知名,他白天卖粽,傍晚至夜呼卖鱼生。近年卖粽更盛,据尝过人称:城中许多摊粽球中,做得最好要推西湖河头——昔日敌山台,也可说国王宫巷尾——姓陈的一摊。他们每天清早卖一道白粥小菜,供应赶车趁早的人之后,约九时粽球便煮好发卖。据说经营的是一个中年人,发卖的一个青年妇人,态度温和,热心经营。此摊口地点适中,过河头,赴车站,出国王宫巷者,都必经过,人物熙攘,故食点心的人也多,陈家制粽选用上等糯米,大小均匀,粒粒饱满;配料有猪肉、香菇、虾米、鹌鹑卵,莲只及味精咸料及甜豆沙等作馅。制作精细,先以竹叶扭成三角粽形,包进豆沙甜料,然后再装上糯米与各种咸馅,絷成双烹粽球,蒸煮熟后,再送摊前发卖;每个1元,较小的,不配鹌鹑卵的5角.当你在摊侧小凳坐下,旁边小桌上早已有甜浆、烧茶,来一二个粽球,把粽上面竹叶打开,又热又香,有咸有甜,再沾点甜浆,鲜、美、香、滑,真是爽口宜人,每天买回家的之外,过路的人,已知陈家粽球香味者,行经河头,都乐意尝尝一二个粽球再走,据说他们每天销售粽球几百个。

胶柏街才叔笋粿
说潮州小食,老年人都会忆起了抗日战争前,刘察巷头“禧盛”笋粿十分知名;时序沿变,“禧盛”粿铺已停歇数十年,昔日店址已改建为洋楼。所喜相继有人,在上西平路胶柏街,靠黉门亭巷一侧,近年来有一处张着一扇小门,不设铺面,在门前安置一张桌子卖粿的,人称才叔粿店。每天八点多钟粿熟,便有许多顾客买粿,直到傍晚不断,更要点还有人来订购,约明天取货。
店主人才叔,已有七十多岁了,戴着深花眼镜,中等个头,沉静干练,诚挚待人,抗日战争前就从事粿业,学得一手技术经验。尤擅做笋粿笋粿之类,今日年老退休,带着家人做粿出卖,也为传艺后代。潮州竹笋,名闻遐迩,今日虽无新宫名笋,但凤山、上端口及新发展园地,好笋也已源源应市。竹笋盛产于我国南方,自古以来,为绝大多数人所喜爱,诗人文士多所赞颂如唐代待人杜甫有“色如玉版猫文笋,味抵驼峰牛尾狸”句。宋大文豪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南方友人托人带竹笋给他,他即赋诗:“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可见他不仅爱竹,也极爱“笋”。清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写竹笋诗有“江南新笋趁鲋鱼,烂煮春风上已初”句,抒发了他的尝新情趣,这种爽甜鲜美的竹笋,做了笋粿,更为令人喜悦。
胶柏街才叔的笋粿,实在不简单,日间买来几满大筐竹笋,经一个个砍去老笋头,剥去外壳,切成砰粒,再配上猪肉、香菇、虾米,好鼓油,煎熟作馅。另用上等白米辗粉,用开水冲熟,揉压成为粿皮,做成一个个饺形般的笋粿,蒸熟来,鲜艳宜人,香气四溢。如果再于油鼎一煎,沽上浙醋,更美妙无比。才叔家同时还做韭菜粿,菜头粿,红、白桃粿及发粿出售。他所制韭菜粿,也甚闻名,韭菜四季生长,菜又脆香。才叔的韭菜粿,先将韭菜切小碎头,煎上厚朥,时或配上一片猪油渣作馅,同样喷香可口,且价格低廉,每个1角,尤为人们所欢迎。
才叔搞这项生意,件件必须用心经手去做,今日子女皆已成长,且各有工作,能帮他老人家的人手不多,只在下班工余,就来帮做帮卖。大家称赞他粿美,生意畅旺,他曾向人表示:“靠全家人手脚操劳来换取温饱,以薄利多销来做好生意”。对照他一家数口终日辛劳,俭朴度日,正是如此。

牛肉圆和燃豆腐
牛肉圆是一种极普通的小食,抗日战争前,来潮制作贩卖牛肉圆的多数是客籍人,当日最出名的是大埔人邹伯,年约五六十岁,他的牛肉圆,精工槌炼,清脆爽口,每天傍晚至夜间,点一盏小汽灯,歇于太平路头,现第一招待所门前,生意兴旺,至晚十时许才收档,老点的潮州人可能追忆得起。
牛肉圆在制作上,首先得选用新鲜的牛腿肉,把牛筋剐得干干净净,再放于厚砧上,用厚刀板(现多改用小棒槌)猛力反复匀称地槌打,直打至牛肉烂碎像稠糊酱一样,加上鱼露及一些粉精,再和上少量的细小白猪肉丁,而后用手抓挤成一圆粒,以匙尖刮下来成丸。煮牛肉圆更应注意:不能一意猛火,火太猛时常会造成牛肉圆夹生;但也不能火力太缓,缓火会使它的表皮不够光鲜质不爽脆;所以火力猛缓要调节得宜。
潮州卖牛肉圆担子不很多,目前西门古于每天下午至夜间,有一担歇于西药房门前售卖,主人宏才伯的牛肉圆甚为讲究,光滑香脆,富有弹性,十分爽口,每天入夜,过路的人都乐意到他担边来一碗牛肉圆,沾沾辣椒酱,口味甚佳,人人赞赏。
说到燃豆腐(潮州人叫咽豆腐),是把豆腐(即豆干)切成一小块一小决,在上面挖一小涡,放进切碎的猪肉酱,并把这一面于镬中煎赤,使猪肉香味渗透于豆腐上,然后放进牛肉圆汤或猪骨汤中滚煮,香软可口,作点心。抗日战争前卖的人不多,多在竹木门、东门街一带贩卖。经营这种档口的也多为客藉人。解放后经营燃豆腐的渐多,西门真君宫巷头,进巷约十米处,每天下午三时至晚间即有一摊出卖燃豆腐的,叫袁如强伯,看来有六十多岁,身体壮健,态度温和,他卖燃豆腐已有三十多年经验;他的燃豆腐,精工巧间,热腾腾,香喷喷,满锅香味,引人驻足。每天下午,在他这一摊前的小桌凳,经常顾客满座,所费不多即可饱尝适口点心,自然显得十分热销啊。

5. 江西美食油浸鱼好吃到停不下来,做法是什么呢

在保鲜技术还没出现之前,为了延长食物的食用周期人们想出了许多法子,有放地窖的,有做冰鉴的,但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走向一种方式——用盐腌制。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在腊月腌制食物成了全国人民达成普遍的共识。

一是冬季气温低食物不易腐烂;二是冬主藏,储备好鱼肉过个丰收年。腌制过的咸鱼在今天看来没有时鲜性,但它独特的风味依然吸引着一波重口星人,成为下饭神器。

浸鱼的油最好使用菜油,将姜蒜剁碎放入辣椒(最好是干辣椒)、盐、醋等调料在锅中爆炒使其香。最后将鱼放进做好的热油中,等待冷却后装罐封口,等待时间将其入味。

6. 油浸咸鱼的做法,油浸咸鱼怎么做好吃,油浸咸鱼的家常

食材明细
𩾃鱼1500g
海盐75g
南姜末30g
蒜头90g
芫荽60g
辣椒6个
咸鲜口味
腌工艺
数天耗时
高级难度
潮汕传统美食之油浸咸鱼的做法步骤

1
𩾃鱼切成方块。

2
加入海盐,揉搓均匀腌制4小时。

3
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

4
准备好南姜末。

5
蒜头拍碎去皮。

6
芫荽洗净切碎

7
辣椒洗净切碎。

8
将咸鱼放入盆中,加入南姜末。

9
加入蒜头与辣椒。

10
加入芫荽。

11
,充分拌匀。

12
密封放入冰箱冷藏腌制24个小时。

13
取出鱼块用油炸至金黄。

14
沥干油。

15
,装入瓶中。

16
加入干净热过的油密封保存。

7. 潮汕油浸咸带鱼的做法

食材
主料
咸菜鱼1000g
辅料
油适量
香菜适量
步骤

1.备咸带鱼一份。

2.煎锅加入适量油。

3.转小火将咸带鱼的切片铺在锅底。

4.再转大火煎至双面干香。

5.再转小火煎至出味熟透。

6.再将炸好的带鱼出锅沥油。

7.烤盘铺上香菜。

8.将炸好的带鱼铺在香菜上面。

9.烤箱调温150度,调时45分钟烤制即可。

10.一份干香的咸带鱼完成

8. 油浸鱼怎么做好吃,油浸鱼的家常做法

食材
主料
龙利鱼
300g

辅料

适量

适量
鸡蛋清
适量
淀粉
适量
小麦粉
适量
番茄酱
适量
白糖
适量
黄瓜
适量
圣女果
适量

步骤

1.龙利鱼、黄瓜、圣女果洗干净。

2.龙利鱼切成片,加盐、料酒抓均匀腌制10分钟。

3.将鸡蛋清打发,再加干淀粉、小麦粉调成蛋泡糊。

4.黄瓜切成片,加盐、味精腌制几分钟。

5.鱼片拍上干淀粉。

6.
再沾上蛋泡糊。

7.入3、4成热的油锅炸至金黄捞出备用。

8.圣女果一切为二,与黄瓜片间接摆盘待用。

9.
起油锅,番茄酱入锅炒。

10.加白糖,水淀粉炒。

11.汁稠后鱼片入锅炒,关火。

12.
炒均匀出锅盛入盘中即可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