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涮羊肉用羊身上哪个部分的肉最好吃
每个人爱吃的不一样。给你个介绍羊全身吃法的,你可以借鉴一下。
1)头:肉少皮多,可用于酱、扒、煮等;
2)尾:绵羊尾多油,用于爆、炒、汆等;山羊尾尽是皮,可用于红烧、煮、酱等;
3)前腿:包括前胸和前腱子的上部;羊胸肉脆,宜烧扒;其它的肉多筋,宜烧、酱、炖、煮等;
4)颈肉:质老夹有细筋,可用于红烧、煮、酱、炖及制馅等;
5)前腱子:纤维很短,肉中加筋适宜酱、炖等;
6)脊背:包括里外脊肉;外脊肉位于背脊外面,肉形长条,外面一边有筋,纤维斜长细嫩,用途较广用于涮、烤、溜、爆、炒、烹、煎等;里脊肉位于脊骨两边,形如竹笋,纤维长细,是最嫩的精肉,外有少许筋膜包住,用途与外脊相同;
7)肋条:位于肋骨的内部,方形,无筋,外附一层云膜,肥瘦兼有,越肥越嫩,适于涮、烤、炒、爆、烧、焖、扒等;
8)胸脯腰窝:胸脯肉形似海带,肥多瘦少肉中无筋膜性脆,用于烤爆炒烧焖等;腰窝位于腹部肋骨后近腰处,纤维长短纵横不一,肉内夹有三层筋膜,肉质老,质较差宜于酱、烧、炖等,有腰窝油。
9)后腿:较前腿肉多而嫩,用途较广,其中臀尖肉又称大三叉,肉质肥瘦参半,可代里脊肉用;下部的磨档肉,形如碗纤维纵横不一,质老而松肥多瘦少,宜于烤、炸、爆、炒。与磨档肉相连处是的黄瓜条,色淡红,肉质细嫩;在腿前端与腰窝肉相连处是元宝肉质瘦而嫩,均可代里脊肉用。
10)后腱子:质用途与前腱子同。
此外,尚有脊髓青白色嫩如豆腐,用于烩、烧、汆等。
羊鞭条:即肾鞭,质地坚韧,经洗净和热处理,用于炖、焖等。
羊肾蛋:雄羊的睾丸,形如鸭蛋,嫩如豆渣用于爆、烹、酱等。
奶脯:质软而脆,可酱、爆、烹,与肥羊肉口味相似。
⑵ 涮羊肉吃哪个部位的肉好
重点为“上脑、大三叉、小三叉、黄瓜条、磨裆”5个部位。
“羊肉分档”
头尾部分:
1、头 皮少肉多,可用来酱、扒、煮
2、尾 绵羊尾多游,用来爆、炒、氽等;山羊尾基本是皮,一般不用。
前腿部位:
3、前腿 胸部肉适宜烧、扒;其他的肉多筋,只适宜烧、炖、酱、煮等。
4、颈肉 肉质较老,夹有细筋,可用于红烧、煮、酱、炖及制馅。
5、前腱子 肉老而脆,肉中夹筋,适宜酱、炖、烧等。
腹背部位:
6、脊背 外脊肉可用来涮、烤、熘、爆、炒、煎等;里脊肉是羊身上最嫩的两条肉,外有少许的筋膜包住,去掉膜筋后用途与外脊相同。
7、肋条 无筋,肥瘦兼有,适宜涮、烤、炒、爆、烧、焖、扒等。
8、胸脯、腰窝 胸脯肉质肥多瘦少,用于烤、爆、炒、烧、焖等;腰窝肉质老,质量较差,适宜酱、烧、炖等。
后腿部位:
9、后腿 比前腿肉多而嫩,用途很广。
1、脖颈即脖颈肉。质地老,筋多,韧性大。适于烧、炖及制馅。
2、上脑位于脖颈后、脊骨两侧、肋条前。质地较嫩,适于熘、炒、氽等。
3、肋条即连着肋骨的肉。外覆一层层薄膜,肥瘦很合,质地松软。适于扒、烧、焖和制馅等。
4、哈利巴包着前腿上端棒子骨的肉。筋肉相连,质地较老,适于炖、焖、烧 等。
5、外脊脊骨两侧的肉。纤维细短,质地软嫩。适于熘、炒、煎、爆等。
6、胸口脖颈下、两前腿间。肥多瘦少,无筋。适于烧、焖、扒等。
7、里脊紧靠脊骨后侧的小长条肉。纤维细长,质地软嫩。适于熘、炒、炸、煎等。
8、三岔脊椎骨后端,羊尾前端。有一层夹筋,肥瘦各半。适于炒、爆等。
9、磨档即尾下臀部上的肉。质地松软,适于爆、炒、炸、烤等。
10、黄瓜条(包括底板)磨档前端,三岔下端。质地较老,适于炸、爆等。
11、腰窝后腹部,后腿前。肥瘦夹杂,有筋膜。适于炖、扒等。
12、腱子前后腿上的肉胡,前腿上的称前锤子,后腿上的称腱子。肉中夹筋 ,筋肉相连,适于酱制。
13、羊尾绵羊尾全是脂肪,肥嫩浓香,膻味较重,适于炸和拔丝。
⑶ 涮火锅羊肉哪个部位好
一般宜选羊肉中比较嫩又爽口的部位。涮羊肉用的是经典的8大部位,
包括:黄瓜条、羊里脊、羊上脑、羊筋肉、羊磨裆、羊三叉、一头沉、羊腱子。
1、黄瓜条 黄瓜条是羊后腿的大腿内侧部分,一片肉两种颜色。
与磨裆肉相连,形如两条相连的黄瓜。肉色淡红,肉质细嫩,肥瘦适中,口感嫩滑,
是很多老北京的最爱。
2、羊里脊 羊脊椎的两侧,紧靠脊骨后侧的小长条肉,纤维细长,这个部位肉质较瘦,久涮易柴。纯瘦,口感嫩。
3、羊上脑 羊上脑因为接近羊头,所以称为“上脑”。
这一部分的肉质中脂肪交杂均匀,分布似大理石花斑,质地较嫩。
4、羊筋肉 和猪蹄筋是一样的,羊筋是羊蹄的韧带。羊筋肉腰窝,五成肥、口感脆香。
剔除了肋骨的腰窝肉,俗话说“顶香贴骨肉”,所以这个部位的肉最香。
白色部分是由肉筋、筋膜、脂肪和肉共同组成,口感和味道都很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羊肉里仅有的两块脆口的肉,口感很特别。
5、羊磨裆 羊磨裆就是臀尖肉,质地松软,因为靠羊尾的部分,所以最鲜也最易膻。二成肥,口感肥嫩。
6、羊三叉 羊三叉其实是后腿上部,整块肉形成一个“Y”字形,所以称为三叉。
有些更细分的店里会有“大三叉”和“小三叉”,小三叉就是羊前腿的部位,
大三叉则是羊后腿部分,比小三叉再肥一些。
7、一头沉 一头沉是指羊大腿外侧的一块肉,很多人会与“大三叉”混淆,
相比大三叉,一头沉瘦肉占比更高,肉质更嫩。大三叉后腿上部五成肥、口感肥嫩。
8、羊腱子 腱子肉是大腿上的肌肉,有肉膜包裹的,内藏筋,硬度适中,纹路规则。
能用来涮锅的羊腱子肉很少,一只羊身上不超过三两,这个部位的肉口味最为脆嫩弹牙。
纯瘦,口感脆嫩。
⑷ 涮羊肉哪个部位好吃
重点为“上脑、大三叉、小三叉、黄瓜条、磨裆”5个部位.
“羊肉分档”
头尾部分:
1、头 皮少肉多,可用来酱、扒、煮
2、尾 绵羊尾多游,用来爆、炒、氽等;山羊尾基本是皮,一般不用。
前腿部位:
3、前腿 胸部肉适宜烧、扒;其他的肉多筋,只适宜烧、炖、酱、煮等。
4、颈肉 肉质较老,夹有细筋,可用于红烧、煮、酱、炖及制馅。
5、前腱子 肉老而脆,肉中夹筋,适宜酱、炖、烧等。
腹背部位:
6、脊背 外脊肉可用来涮、烤、熘、爆、炒、煎等;里脊肉是羊身上最嫩的两条肉,外有少许的筋膜包住,去掉膜筋后用途与外脊相同。
7、肋条 无筋,肥瘦兼有,适宜涮、烤、炒、爆、烧、焖、扒等。
8、胸脯、腰窝 胸脯肉质肥多瘦少,用于烤、爆、炒、烧、焖等;腰窝肉质老,质量较差,适宜酱、烧、炖等。
后腿部位:
9、后腿 比前腿肉多而嫩,用途很广。(小百货语:差不多什么都行。)
10、后腱子 肉质和用途与前腱子(5)相同。
1、脖颈即脖颈肉。质地老,筋多,韧性大。适于烧、炖及制馅。
2、上脑位于脖颈后、脊骨两侧、肋条前。质地较嫩,适于熘、炒、氽等。
3、肋条即连着肋骨的肉。外覆一层层薄膜,肥瘦很合,质地松软。适于扒、烧、焖和制馅等。
4、哈利巴包着前腿上端棒子骨的肉。筋肉相连,质地较老,适于炖、焖、烧 等。
5、外脊脊骨两侧的肉。纤维细短,质地软嫩。适于熘、炒、煎、爆等。
6、胸口脖颈下、两前腿间。肥多瘦少,无筋。适于烧、焖、扒等。
7、里脊紧靠脊骨后侧的小长条肉。纤维细长,质地软嫩。适于熘、炒、炸、煎等。
8、三岔脊椎骨后端,羊尾前端。有一层夹筋,肥瘦各半。适于炒、爆等。
9、磨档即尾下臀部上的肉。质地松软,适于爆、炒、炸、烤等。
10、黄瓜条(包括底板)磨档前端,三岔下端。质地较老,适于炸、爆等。
11、腰窝后腹部,后腿前。肥瘦夹杂,有筋膜。适于炖、扒等。
12、腱子前后腿上的肉胡,前腿上的称前锤子,后腿上的称腱子。肉中夹筋 ,筋肉相连,适于酱制。
13、羊尾绵羊尾全是脂肪,肥嫩浓香,膻味较重,适于炸和拔丝。
⑸ 哪个部位的羊肉适合火锅怎样最好吃
涮 羊 肉 用 羊 的 哪 个 部 位 ?
并不是羊身上的任何部位涮着都好吃,一般宜选羊肉中比较嫩又爽口的部位。涮羊肉用的是经典的8大部位,包括:黄瓜条、羊里脊、羊上脑、羊筋肉、羊磨裆、羊三叉、一头沉、羊腱子。
许多人都喜欢吃火锅,涮羊肉、羊羯子等火锅都受到人们的推崇,很多人都喜欢在吃火锅的时候喝些汤,认为涮了这么多,汤里面都是精华,其实专家已经指出:涮羊肉的汤不能喝。
很多人认为涮羊肉锅里集中了涮料、羊肉、蔬菜的精华,味道非常鲜美也很有营养。其实恰恰相反。同一锅汤经过高温反复煮沸,有的营养物质不仅已经被破坏了,而且还能形成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经过多次沸腾的汤实际如同蒸馒头的蒸锅水一样,而不喝蒸锅水这是大家早就知道的常识。
⑹ 火锅羊肉哪个部位好
做羊肉时,我们要注意制作方法,不同的制作方式,使得它的营养保留有着很大不同。火锅是很多人最爱,而且所保留羊肉的营养元素也很多。
香辣羊肉火锅
原料:羊肉、料酒、冰糖、老干妈香辣酱、生姜、葱白、干辣椒、陈皮、莲藕干、无花果干、红枣、大蒜、花椒、香叶、桂皮、八角、草果、小茴香、老抽、蚝油、生抽、盐。
做法:
1、水烧开加入葱白、生姜、料酒,放入羊肉块,汆烫几分钟,捞出羊肉洗净血水。
2、锅里加入适量油,放入冰糖、老干妈香辣酱、生姜、葱白、干辣椒、陈皮、大蒜、花椒、香叶、桂皮、八角、草果、小茴香小火炒香,放入汆烫好的羊肉爆炒几分钟,喷入料酒。
3、加入适量老抽,炒匀上色,再加入适量生抽、蚝油、莲藕干、无花果干、红枣继续翻炒均匀。
4、一次性加入漫过所有材料的开水。
5、大火煮开,转中小火慢炖1-2个小时,炖至肉烂汤香,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人参羊肉火锅
原 料:羊肉1000克,水发腐竹150克,水发木耳75克,羊白菜150克,香菜20克,人参20克,料酒35克,精盐4克,味精3克,白糖3克,葱、姜各 30克,高汤1000克,辣椒油30克,调料包(内装花椒、八角、陈皮各4克,桂皮5克,香叶、丁香各1克),香油10克,卤虾油50克。
做法:
1、羊肉入沸水锅内焯透捞出。
2、羊肉放入锅内,加足水,放入料酒20克、调料包、葱段、姜片煮至熟烂捞出。
3、羊肉切小块。腐竹、香菜切段。白菜切小片。
4、高汤入锅内,放入人参用小火煮10分钟倒入火锅中,下入羊肉块。
5、下腐竹、木耳、白菜,加料酒、精盐、白糖、葱、姜汁、味精、香油烧开,放入香菜,配辣椒油、卤虾油等均可。
经典羊肉火锅
原料:当归30克,羊肉1500克,精制油100克,姜5克,蒜5克,葱5克,味精20克,鸡精20克,料酒20克,胡椒粉5克,白汤3000克,盐适量。
做法:
1、姜蒜切片,葱切成“马耳朵”形,当归切成4毫米厚的片。
2、羊肉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入汤锅汆水捞起。
3、炒锅置火上,下油加热,放姜蒜片,葱,炒香,掺白汤,放羊肉,味精,鸡精,胡椒粉,料酒,当归,烧沸,放盐,除尽浮沫,倒入高压锅,压10分钟后起锅入盆,上台即可。
美鲜羊肉火锅
原料:羊肉800克,白菜头(洗净切成块)280克,水细粉丝260克,虾仁10克,羊骨,猪骨,鱼。
调料:香菜(洗净切成末)60克,腌韭菜花60克,麻酱120克,料酒50克,腐乳1块,卤虾油50克(有最好),辣椒油60克,酱油150克,香油25克,醋50克,葱花60克,姜一块。(以上调料仅是理论上的,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口味爱好和实际情况变化)
作法:
(1) 羊骨,猪骨,鱼和姜加水做汤。
(2) 羊肉冻硬,把冻肉进一步剥除肉头、边角、脆骨、云皮、筋膜等,然后切成15~20厘米长、3~5厘米的宽的极薄片,码在盘中待用。
(3) 把虾仁加入汤内。
(4) 火锅加木炭,把水烧开后,先下入少量肉片在汤中拨散,使其涮成灰白色时,随即可夹出蘸着配好的调料吃,然后肉片下随涮随吃,切忌下得过多容易老化影响鲜嫩。
(5) 肉片涮完后,再加入白菜头、细粉丝(也可用冻豆腐、白豆腐、酸菜、菠菜等),作汤菜食用
⑺ 涮羊肉吃羊的哪部位肉
涮羊肉用的是经典的8大部位,包括黄瓜条、羊里脊、羊上脑、羊筋肉、羊磨裆、羊三叉、一头沉、羊腱子。
黄瓜条是羊后腿的大腿内侧部分,一片肉两种颜色。与磨裆肉相连,形如两条相连的黄瓜。肉色淡红,肉质细嫩,肥瘦适中,口感嫩滑,是很多老北京的最爱。羊脊椎的两侧,紧靠脊骨后侧的小长条肉,纤维细长,这个部位肉质较瘦,久涮易柴。纯瘦,口感嫩。
(7)涮羊肉羊身上哪个部位好吃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肝病患者尽量不要吃火锅涮羊肉:羊肉属于热性食物,如果过多食用会加重病情。羊肉中还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肝病患者使用后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得不偿失。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要注意饮食方法: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吃涮羊肉时,不要过热饮食,从火锅里捞出后,稍微冷一下再进食,过热饮食会不利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保养。
⑻ 羊身上的肉哪个部位最好吃
羊肉浑身是宝,不同部位所含营养素也不相同。而且对于羊肉,人们常用的烹饪方法,不外乎炖、涮、爆、烤这几种,每种做法都各有其风味和特点。每种做法适合使用的羊肉部位不同,蕴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尽相同。下面就介绍羊肉哪个部位最好吃,羊肉各部位该怎么吃。
一、羊肉哪个部位最好吃
1、涮火锅羊肉涮火锅食用最好选择上脑、大三叉、小三叉、黄瓜条、磨裆等部位,这些部位的肉质比较柔软,容易切片,而且热烫容易熟,适合用来涮火锅食用。上脑:位于羊肉颈部后面、肋部前上端,肉质偏肥。
大三叉:位于羊后腿上方,肉质较嫩,瘦肉较多,肥肉较少。
小三叉:位于羊前腿上方,肥瘦肉相间。
黄瓜条:位于大三叉下方,呈条状贴着股骨,质地脆嫩。
磨裆:与黄瓜条相连,瘦肉较多。
2、炖、蒸熟采用炖、蒸的方式加工羊肉,那么应该选择前腿、肩肉、肋条、羊腩、腱子肉等部位的羊肉。
前腿:前腿肉质脆嫩,适合炖、蒸。
肩肉:肩肉部位的肉质纤维较细、嫩滑。
肋条:肋条肉,肥瘦肉相间,外面带有一层薄膜,质地松软、鲜嫩多汁。
羊腩:羊腩部位的肉质肥美、口感香醇。
腱子肉:腱子肉位于羊大腿上,肉筋相连,硬度适中,有嚼劲。
3、炒制将羊肉炒制食用,应该选择后腿肉、脊背肉、胸脯肉等肉质丰富的部位食用。
后腿肉:后腿肉的纤维纵横,瘦肉多,肥肉少,用来爆炒食用的口感极佳。
脊背肉:脊背肉的肉质细嫩,直接炒制的食用口感较好。
胸脯肉:羊肉胸脯部位的肉质柔嫩,食用口感娇嫩,所以适合炒制食用。
4、烤烤羊肉需要有一定的油,食用才比较好,所以应该选择“三分肥,七分瘦”的羊肉,一般剔骨的后腿肉、肩肉、肋条、背部等部位的肉,都是可以的用来烤制食用的。
5、羊肉馅将羊肉做肉馅食用,应选择筋少、肉质松软、柔嫩的部位,一般是选择肋条、颈部肉,但是这两个部位的肉质又有所不同。
肋条:肋条肉又叫方肉,肥瘦相间,没有肉筋,肉质肥美鲜嫩,质地松软,容易切碎,肥美多汁。
颈肉:颈部肉的结缔组织较多,而且质地老,所以食用口感较有嚼劲。
二、羊肉各部位的吃法
1、头尾部位头:肉少皮多,可用来酱、扒、煮等,如酱羊头肉。
尾:羊尾以绵羊为佳,绵羊尾脂肪丰富,质嫩味鲜,用于爆、炒、氽等,在涮羊肉中有羊尾,配合羊肉一起食用,肥嫩鲜美;山羊尾基本是皮,一般不用。
2、前腿部位前腿:位于颈肉后部,包括前胸和前腱子的上部。羊胸肉嫩,宜用于烧、扒;
其他的肉质性脆,筋较多,宜用于烧、炖、酱、煮等。颈肉:肉质较老,夹有细筋。可用于红烧、煮、酱、烧、炖以及制馅等。
前腱子:肉质老而脆,纤维很短,肉中夹筋,适于酱、烧、炖、卤等。
3、腹背部位脊背:包括里肌和内外脊肉,俗称扁担肉。
外脊肉位于脊骨外面,呈长条形,外面有一层皮带筋,纤维呈斜形,肉质细嫩,专用于较嫩菜肴的主料,用途较广,用于涮、烤、爆、炒、煎等,如煎羊排、烤羊排;
里肌位于脊骨两边,肉形似竹笋,纤维细长,是全羊身上最鲜嫩的两条瘦肉,外有少许的筋膜包住,去膜后用途与外脊相同。
肋条:俗称方肉,位于肋骨里面,肥瘦互夹而无筋,越肥越嫩,质地松软,适于涮、焖、扒、烧、制馅等。
胸脯:位于前胸,形似海带,肉质肥多瘦少,肉中无皮筋,性脆,用于烤、爆、炒、烧、焖等。腰窝:俗称五花,位于肚部肋骨后近腰处,肥瘦互夹,纤维长短纵横不一,肉内夹有三层筋膜,肉质老,质量较差,宜于酱、烧、炖等,如红烧羊肉。腰窝中的板油叫腰窝油。
4、后腿部位后腿:比前腿肉多而嫩,用途较广。其中位于羊的臀尖的肉,亦称“大三叉”(又名“一头沉”),肉质肥瘦各半,上部有一层夹筋,去筋后都是嫩肉,可代替里脊肉用。
臀尖下面位于两腿裆相磨处,叫“磨裆肉”。形如碗,纤维纵横不一,肉质粗而松,肥多瘦少,边上稍有薄筋,宜于烤、炸、爆、炒等。
与磨裆肉相连处是“黄瓜肉”。肉色淡红,形如两条相连的黄瓜,一条斜纤维,一条直纤维,肉质细嫩,一头稍有肥肉,其余都是瘦肉。
在腿前端与腰窝肉相近处,有一块凹形的肉,纤维细紧,肉外有三层夹筋,肉质瘦而嫩,叫“元宝肉”、“后鸡心”。以上部位的肉,均可代替里脊肉使用,我们通常炒羊肉用这部分的肉比较多。后腱子:肉质和用途与前腱子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