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柳公权是什么朝代
现在我们所流传的四体,都是唐宋时期的呀,颜柳体是唐朝的。我小时候临摹的就是他的玄秘塔。他的字如青松一般,刚劲有力,却又不臃肿华丽。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大书法家。柳公权封河东郡公,后亦称“柳河东”。公权是颜真卿的后继者,但惟悬瘦笔法,自成一格;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法楷模,有“颜筋柳骨”之说。
㈡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人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着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㈢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谁
是唐朝大书法家
㈣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
唐朝的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㈤ 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各是哪个朝代的
1、王羲之,东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5)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扩展阅读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㈥ 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自唐代元和年间以后,柳公权声誉日高。唐宣宗尤为珍爱柳公权的墨宝,曾召柳公权到殿前,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着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拿着笔,柳公权用真书在一张纸上写了“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字;用行书在一张纸上写了“永禅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书在一张纸上写了“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字。宣宗赏给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又让他自写谢状,不拘真书、草书。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时,都专门准备钱财来购买柳公权的书法。唐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连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
㈦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
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着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着称,与颜真卿齐名
㈧ 柳公权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
公元778年,唐代宗大历十三年,柳公权诞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字诚悬。其祖柳正礼,唐邠州士曹参军,其父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其兄为唐名臣柳公绰。
㈨ 柳公权是什么朝代的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历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我国古代着名书法家。工楷、行书。初学二王,又融汇近代诸家,遂成一格。唐穆宗尝问笔法,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其书瘦劲清健,沉着痛快。 米芾 赞曰:"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 颜真卿 楷书结体的纵势, 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 柳公权12岁能辞赋,于宪宗元和初年成进士。穆宗即位,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文宗朝,迁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为谏议大夫。文宗喜爱公权的文才,常召入谈论,延至深更,“语犹未尽”。 一次,文宗召六学士于便殿谈论,言及汉文帝生活俭朴之美德,其他学士皆称赞文宗俭德,恭维皇帝,唯柳公权不言。文宗不解,留而问之,他趁机进谏说:“皇上应当重用贤良之才,退不肖奸佞,纳诤谏,明赏罚,至于衣着乃为小节。”文宗当面夸他有诤臣风采,翌日降制,命以谏议知大夫制诰。后累迁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咸通六年(865)卒,时年88岁。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初学书法师 http://www.zhshw.com/lidai/jin/wangxi/"> color=#000000 size=4>王羲之 父子书体,同时对唐初 欧阳询 、 褚遂良 等人的书法作了认真研究,尤对 颜真卿 的笔法甚为重视,下功夫学习,收欧体之方正,颜体之圆润,经过长期的锤炼,创造了笔划清劲峻拔,骨力遒健的“柳体”书法,自成一派,被世人称赞为“颜筋柳骨”。 柳公权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书法真迹碑石,最着名的有《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该碑现存西安碑林。《金刚经碑》兼有钟、王、欧、虞、褚、陆等名家的笔法,他自己认为是得意之作。该碑的拓片流失法国,现存巴黎博物院。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记得采纳啊
㈩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作品特色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着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着名作品
《李晟碑》
《玄秘塔碑》
《苻嶙碑》
《金刚经》
《神策军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