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都必吃特色美食
成都必吃特色美食
成都必吃特色美食,四川成都的历史十分的悠久,发展到目前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文化体现在当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成都的灵魂所在,接下来一起来看看成都必吃特色美食都有哪些。
成都必吃特色美食1
一:三合泥
三合泥是四川成都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前在成都很多地方都能买到,但是如今已经渐渐绝迹于都市生活了。三合泥是用大米、糯米和黄豆为主料精心制作而成的甜点,虽然看起来不好看,但是口感柔滑软糯、酥香油润,别具特色。在锦里还能见到这种手艺,还能买到地道的老味道。
二:糖油果子
糖油果子是四川成都的传统小吃,是用糯米、红糖和芝麻为主料,先油炸,再裹上白芝麻,最后用竹签串起来即可。看起来色泽黄亮,吃起来外酥里糯、香甜可口。
三:三大炮
三大炮在成都美食里算是名气很响亮的一个,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发出“当、当、当”的声音,所以取名三大炮。吃起来香甜可口、不腻不粘。不过由于成都的高速发展,制作三大炮的这门手艺日渐衰落,现在能买到正宗三大炮的只有文殊坊和锦里这两个地方了,其他很多地方只有在每年举行一些大型活动时才能买到。
四:油茶
四川的这个油茶和北方人喝的油茶可不是一个东西,四川油茶是用黄豆和大米为原料制作出来的可以当早餐的小吃,麻辣鲜香。
五:钵钵鸡
钵钵鸡是成都的传统名小吃,是把煮好的鸡肉用竹签串起来,然后放进调好料汁的“钵钵”里,吃起来皮脆肉嫩,麻辣鲜香,被成都人命名为优质名小吃。钵钵鸡是每一位来到成都的外地游客都忍不住要品尝的美食。
六:冰粉
冰粉是四川农村人夏天最喜欢吃的小吃,是用一种植物的种子经过反复搓揉出的汁液凝固而成的美食。吃的时候加上一点红糖,清凉、冰爽,大人小孩都很爱吃。
七:冒菜
冒菜是成都的特色美食之一,是把各类食材放在调好的汤里煮熟,然后配上调料一起吃。也有人说冒菜是一个人的火锅,火锅是一群人的冒菜,但是其实冒菜和火锅还是有区别的,冒菜的汤是可以直接喝的,而火锅的锅底一般是不会有人直接喝的。
八:张飞牛肉
张飞牛肉是四川阆中的特产,因为这种牛肉表面墨黑内心红亮,很像张飞的形象,所以就称为张飞牛肉。吃起来不干、不软、不硬、越嚼越香,是四川省级天府旅游美食。正宗的张飞牛肉还真不是什么地方都能买到的,而锦里美食街里吃到的张飞牛肉味道实属地道。
成都必吃特色美食2
1、担担面
担担面是四川成都和自贡着名的地方传统面食小吃,据说源于挑夫们在街头挑着担担卖面,因而得名。担担面是将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肉末而成,具有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的特点,吃时香气扑鼻,十分入味。
担担面是四川小吃中的代表性食物,人们必品尝的四川小吃之一,2013年,担担面入选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评选的“中国十大名面条”,更是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四川榜名单,还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四川金牌旅游小吃”称号等。
2、钟水饺
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中国金牌旅游小吃中华名小吃作为四川的一道有名的小吃,钟水饺也称“荔枝巷水饺”,也是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小吃之一,有“中华名小吃之称”。钟水饺有皮薄、馅嫩、味美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钟水饺获得“中华名小吃”荣誉,还获得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成都市名小吃”称号。
钟水饺更是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四川榜名单,还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四川金牌旅游小吃”称号。
3、抄手
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中国金牌旅游小吃抄手是四川着名的小吃,四川人把“馄饨”叫作“抄手”,据说是因为它皮薄易熟,抄手之间,就已煮熟上桌。抄手皮薄馅嫩,爽滑鲜香,汤浓色白,按口味不同,又有红油抄手、老麻抄手、清汤抄手。
其中,龙抄手是四川抄手的代表,是成都市着名的传统小吃,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了。龙抄手获得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成都市名小吃”的称号,更是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四川榜名单,还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四川金牌旅游小吃”称号等。
4、钵钵鸡
钵钵鸡起源于乐山,广泛流传于成都、乐山等地,是成都及四川着名的传统特色小吃,属于川菜系,从清代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钵钵鸡是以陶器钵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加上多种调料的去骨鸡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鲜香,甜咸适中的特色。钵钵鸡于1990年获成都市个体名小吃优质奖,1991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优质名小吃。我推荐比较出名的钵钵鸡,如钵客藤椒钵钵鸡、祥和祥钵钵鸡。
5、赵小熙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作为中国传统小吃,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也寄托着许多人酸甜的童年回忆,喜识致力于实现传统与潮流的碰撞,探索冰糖葫芦的更多可能,让更多人重拾童年的甜蜜,也让冰糖葫芦这一传统小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6、赖汤圆
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中国金牌旅游小吃赖汤圆,即汤圆,是四川省成都市传统名小吃,创始于1894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一直保持了老字号名优小吃的质量,其色滑洁白,皮粑绵糯,甜香油重,营养丰富。
赖汤圆以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的特点,滋润香甜,爽滑软糯,成为成都最负盛名的特色小吃。赖汤圆获得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成都市名小吃”的称号,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四川榜名单,还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四川金牌旅游小吃”等称号。
7、串串香
串串香,起源于四川成都,不仅是四川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之一,也是草根美食最大众化的体现,串串香实际上是火锅的另一种形式,所以人们又往往称其为小火锅。“串串香”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是一种以竹签串上各种菜,将其放进滚烫的火锅中涮着吃的小吃
风味浓郁、菜品丰富,深受食客喜爱。串串香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鲜明的特色遍布于全国众多城市,已成为四川味道的代表之一。据我了解,成都串串香以钢管厂五区小郡肝串串香、玉林串串香比较着名。
8、甜水面
成都市名小吃甜水面又叫棒棒面或棍棍面,是四川省成都市很有名的一道地方特色小吃,因为重用复制酱油、口味回甜而得名。甜水面的面条如筷子头一般粗,入口很有嚼劲,浇上花椒油红油
调入复制酱油,入口微甜,最后撒上芝麻和花生碎,色泽红润,充满食欲。劲道的面条配上脆脆的花生碎,咸香略甜,香辣并重,滑爽绵韧,吃起来感觉爽快,吃完后感觉痛快。甜水面更是被成都市政府评为“成都市名小吃”。
9、蛋烘糕
成都市名小吃蛋烘糕始于清代清道光廿三年,源于四川省成都市,因吃起来酥嫩爽口,口感特别好,而成为四川成都着名特色小吃。蛋烘糕做法十分简单,把鸡蛋、发酵过的面粉加红糖调匀,在平锅上烘煎成型
再加入各种不同的馅料,一个松松软软、香甜可口的蛋烘糕就完成了。做成后的蛋烘糕香喷喷、金灿灿,绵软滋润,外皮酥脆,营养丰富。蛋烘糕常见的馅心有白糖芝麻、仁锦、八宝、水晶、蜜枣、泡豇豆、火腿等,在成都大街小巷和许多名小吃店比较常见。蛋烘糕和三大炮、钟水饺等一起被成都市政府评为“成都市名小吃”。
10、鸡丝凉面
成都市名小吃鸡丝凉面是四川成都着名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成都等四川等地,在四川全省有很大影响,被成都市政府评为“成都市名小吃”。其特点是多味调合,清爽利口,面条有筋力,为夏季佳品。传统鸡丝凉面的做法很简单,将机制的面条入沸水中煮熟
煮时不能煮得太软,捞出放案板上趁热洒熟菜油少许,抖散快速降温,到互不粘连且已冷却为止,成为凉面。然后放在大盘子上,加色拉油和麻油拌匀,盘底放入开水烫熟的绿豆芽。再将鸡丝铺放在面条上(鸡胸肉煮熟,放冷后切丝),加上芝麻酱等各种调味料调匀,浇到面上再撒下葱花和碎花生米即可。
成都必吃特色美食3
1、夫妻肺片
成都还有富有麻辣“怪味”的小吃,如怪味鸡块、怪味兔肉、凉拌肚条、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怪味用红油、花椒粉、窝油、麻酱、白糖、香油等十几种调料配制而成,香味浓烈,味中有味。
在用料上更为讲究,以牛肉、心、舌、肚、头皮等取代最初单一的肺。
2、酸辣豆花
酸辣豆花多以摊担形式经营,普遍流行于城市和农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小吃。用酱油、醋、辣椒面、味精调成味汁,放入事先熬烫的豆花,撒上芽菜末、油酥黄豆、大头菜末和葱花即成。酸辣豆花口味酸辣咸鲜,豆花细嫩,配料酥香,味浓滚烫,别有风味。
3、龙抄手
“中华名小吃”。抄手有红油、清汤、鸡汁之分,红油的“麻辣鲜香”,清汤的“皮薄肉香”,鸡汁的“浓郁回味”,味道都不错。
4、陈麻花
陈昌银麻花俗称陈麻花,味道酥软,口味独特,如今几乎成为了重庆磁器口古镇的代名词,也成了重庆特色小吃的典范代表,成为了重庆的一张名片。
5、毛血旺
川菜早在千余年前就颇负盛名,以其色、香、味俱全角成了“百菜百昧,一菜一格”的独有特色。成都真可谓老饕们的天堂,从本地的小吃、凉菜炒菜、蒸菜、汤菜到北京烤鸭,兰州拉面再到日本料理、韩国烧烤都能吃到。当然,如果到了成都不品尝一下成都本地美食,我不知道你回去以后怎么向朋友们炫耀你来过成都。
6、肥肠鸡
肥肠鸡,可谓是成都最有特色的美食之一。肥肠鸡好吃的秘诀在于店家用鸡汤煮肥肠,放入秘制酱料爆炒出来的肥肠鸡,肥肠绵软耙糯,鸡肉爽口细嫩,蘸上加入了高汤的秘制作料碟,味道一个爽字,麻辣入味,看着就有食欲。
7、南充锅盔灌凉粉
南充锅盔灌凉粉,是四川省南充市的着名特色小吃,该品既有新鲜出炉锅盔的香脆,热气腾腾,又有川北凉粉的晶莹剔透,麻辣绵软。芳香可口,独具特色。另广安市武胜县也有一道类似小吃,叫做武胜凉粉锅盔。
8、芋儿鸡
芋儿鸡,可谓是四川美食里的另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将精选的鸡肉、芋头放在一起炖,配上花椒、葱、生姜等作料,当然,最重要的是少不红油。鸡肉滑润可口,芋头酥而不烂,入口即化的感觉实在让人难以忘记。
9、兔头、兔丁
在四川话里,把“吃兔头”叫成是“啃兔头”。在成都,吃兔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当初的`兔头就像当初的夫妻肺片一样,是边角废料,常常用小锅煮着,沿街叫卖。兔头上的肉比兔子其他部位的肉都要细嫩,而五香兔头,味道鲜香,色泽红润,是一种角色美味。
10、川北凉粉
在四川,最有名的凉粉莫过于川北凉粉。川北凉粉发源于南充市,问世于清朝末年,以其独具红辣味醇、鲜香爽口的川味风格饮誉巴蜀,流传至今。
② 四川人早餐吃什么 看了保证让你大吃一惊
1、红油抄手。红油抄手是川渝地区的特色小吃,属于川菜系 。抄手类似于馄饨,皮薄而润滑,但是它比馄饨还要小一点 。它的做法也不复杂,猪肉碎末放入盆中后加清汤、鸡蛋液、味精等搅拌均匀,形成馅心,然后用抄手皮包起馅心,让它呈现菱角的形状。这道美食在四川很受欢迎,爱吃的四川人一天三餐都离不开它。
2、南充米粉。南充米粉是四川南充的一道非常有名气的小吃。据说,南充人一直有早餐吃米粉的习惯,而南充米粉都是他们最爱的一道早餐美食 。南充米粉汤鲜味美、营养丰富,几乎可以说是老少皆宜 。每当早餐的时候,吃上一碗真的非常过瘾。
3、四川油茶。四川油茶是四川本土特有的一道风味美食。虽说是“茶”,其实确是一道美食。它不像北方的油茶,做法是先用米粉调和成米浆,再放上榨菜、黄豆、花生等等配菜,最后泼上辣椒面。传统的制作四川油茶的米浆需要先磨米粉,再用水调开,最后放在开水里煮成稀稠合适的米浆。正宗的四川油茶香浓可口,鲜爽开胃。
4、叶儿粑。叶儿粑也可称为艾馍,是四川非常传统的一道美食。每逢佳节,四川人都会制作或购买叶儿粑。叶儿粑的做法不是特别容易,制作过程选料考究, 需要精细的工艺,制作完成的叶儿粑色绿形美、细软爽口 。把它当成早餐的多半是四川的老一辈人,现代人多数不选择它作为早餐。但是,作为早餐,它的适用范围更大一点,清香爽口,适宜吃辣或不吃辣的人群。如果你去四川旅游却又吃不惯辛辣的早餐,你就可以选择叶儿粑。
5、绵阳米粉。绵阳米粉在四川也很受欢迎。可能会有人问它跟南充米粉有什么区别。二者不同之处在于绵阳的米粉要细一些,它很像米线却是米粉,它的口感比南充米粉更有弹性。可能去四川旅游或者出差的外地人品不出二者的区别,但是 很多四川的本地人一闻就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米粉了。
6、峨眉豆腐脑。峨眉豆腐脑不同于我们日常见到的清凉解暑的豆腐脑。在制作方法和传统意义上也和一般豆腐脑有很大区别。一般的豆腐脑以豆花为主,而峨眉豆腐脑却不是。早餐吃上一碗,既补充了能量又不会有让人难受的饱腹感。
③ 四川特色美食小吃排名榜
四川着名小吃排行榜!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四川,实在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这里不仅有让人流连忘返的优美景色,更诱人的是那一年365天都吃不完的美食,且不说早已名扬天下的川菜,四川的各种小吃已经足够使人口水长流了!
来源:厨影美食
龙抄手
抄手是四川人对馄饨的特殊叫法。龙抄手创始于上世纪40年代左右,当时春熙路"浓花茶社"的张光武等几位伙计商量合资开一个抄手店,取店名时就谐"浓"字音,也取"龙凤呈祥"、“龙腾虎跃”之意,定名为"龙抄手"。
当时,抄手在成都多有店铺销售,要想生意做得活,做得好,首先要讲究质量和特色。据说,张光武等股东很注意汲取前人的经验。当时,曾有人向他们介绍:古时候做抄手要讲究两点,一是汤要清。
二是馅要细。元代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记有一煮馄饨法:“细切肉臊子,入笋米或茭白、韭菜、藤花皆可,以川椒杏仁酱少许和匀裹之,皮子略厚小,切方,再以真粉末擀薄用。”
龙抄手汲取了这两点经验,讲究汤清馅细,除此以外还特别注意制皮薄,用的是特级面粉加少许配料,细搓慢揉,擀制成"薄如纸、细如绸"的半透明状。为了使馅心细嫩,采用纯猪肉,加水制成水打馅。另据四川的特点,配以清汤,红油、海味、炖鸡、酸辣、原汤等多种味别。
钟水饺
钟水饺是成都着名的汉族传统小吃,相传钟水饺创制于1893年,由名叫钟燮森的小贩经营,后设店于荔枝巷,又称为“荔枝巷钟水饺”。钟水饺绝在选料,妙在调味。
在用材上,钟水饺与北方水饺的主要区别是全用猪肉馅,不加其它鲜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微甜带咸,兼有辛辣,风味独特;钟水饺在1990年被成都市政府授予了“成都市名小吃”的称号。
赖汤圆
赖汤圆是成都十大名小吃之一,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从1894年起,老板赖源鑫就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他制作的汤圆选料精、做工细、质优价廉,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细腻柔和、皮薄馅丰、软糯香甜。
从最开始的黑芝麻、洗沙心积累下一定人气之后,赖老板又增加了玫瑰、冰桔、枣泥、桂花、樱桃等十多个品种。有趣的是,各种馅心的汤圆,形状不同,有圆的、椭圆的、锥形的、枕头形的。上桌时,一碗四个,四种馅心,四种形状,号称“鸡油四味汤圆”,真是美味又赏心。
韩包子
全国着名书法家徐无闻先生生前撰写对联一副赞韩包子:“韩包子无人不喜,非一般馅美汤鲜,知他怎做?成都味有此方全,真落得香回口畅,赚我频来。”形象地描绘出韩包子的特色和它在成都名小吃中的地位,以及食客在品尝时的欢悦心情。
由于用料考究,精心制作,所 以韩包子具有皮薄色白、花纹清晰、馅心细嫩、松软化渣鲜香可口等特点,其色香味形俱佳。
豆花
豆花是四川常见的家常美味菜肴,比豆腐脑要老一点。小小的一个豆花,四川人也吃出了名堂,发展出了泉水豆花、谭豆花、牛肉豆花、馓子豆花、冰醉豆花、酸辣豆花等一系列令人垂涎的美食。喜咸辣口味可选馓子豆花或麻辣豆花,大热天或吃辣食时可来一碗冰醉豆花,口感清凉爽滑又稍带甜味,那解暑消辣的效果绝不比冰淇淋差。
串串
成都,是串串的发祥地。串串的种类很多,从各种口味的特色牛肉到品种丰富的素菜,当然也还少不了四川人爱吃的毛肚鸭肠郡肝黄喉这些经典菜系了。各色荤素被串在竹签上,抓上一大把签子,在红汤里涮过之后,蘸上碟料,过瘾得很。吃完之后,数着签子算钱,一分不差。不论是热锅串串、还是冷锅串串、砂锅串串等,每个成都人心里,都有一个常去不厌的串串摊。
如今,走在川渝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串串店铺,红漆的矮方桌、小凳子和热气腾腾的一锅红汤以及那一大把的竹签,把荤的、素的往竹签上一穿,就构成了特别的一景。朋友家人三三两两围着小桌,轻松的环境,热闹的氛围,各拿一大把自己爱吃的串串煮进锅里,再加上冰镇啤酒,摆摆龙门阵,聊聊八卦,俨然一幅享受生活的景象。
担担面
街巷的美味,担担上的传说。按现在普遍的记载,担担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41年,由自贡一位叫陈包包的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
正宗的担担面重在两个精髓。一是煮面,不能煮太软,煮的过程中一般需加凉水一次,熟了立马挑入碗里。看似简单,其实大考功力,挑早了口感生硬,挑晚了就劲道不够且不爽滑。
二是制臊,肉须是猪后腿肉,剁成末,入滚油炒制吐油,加姜米、小葱、老抽等佐料翻炒上色。最后和炒香的芽菜拌在一起臊子就制成了。一碗好的担担面是面条滑爽,根根劲道,面臊酥香,加上细嫩的芽菜和花生碎,香味浓郁扑鼻。
怪味面
成都的怪味面是当地一绝,说它“怪”,是指面入嘴里,似乎都能感觉到很多种味道,麻、辣、鲜、香、甜、酸。吃起来百味交陈。怪味面重点全在调料上,它分为底碗调料和汤汁调料,底碗是用香油、花椒粉、味精、糖、盐、醋、红油等制作的怪味底料,汤汁是用猪骨、海米和墨鱼等海鲜放鸡汤里炖好的,面条出锅,盛进底料碗中,再浇上汤汁。一碗面,海鲜的清香加上麻辣酸甜融合而成了怪味。
宜宾燃面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自古便是繁华水码头。尤其是清后期至民国中期,更因“水陆交会,贸易四达”,成为西南着名的商贸重镇和最大的转口市场之一,开创了“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之物流神话。当时宜宾码头工人众多,于是在清代光绪年间,燃面雏形——“油条面”应运而生。
当时水码头上的挑夫们将水叶子面(也称“水面”)甩干后,拌上猪油与辣椒油(红油),便可大快朵颐。这碗面,富含热量且香辣爽韧,不求精致,但能满足劳动者的热能需求与口腹之欲,吃上一大碗,就能扛住艰苦体力劳作。而且,宜宾水码头容纳百川,又塑造了宜宾人兼容并蓄的精神气质。燃面虽不求登大雅之堂,却仍是调和多种作料,口味复合,有麻、辣、鲜、香、脆、韧等重叠丰富的香味与口感,在味蕾上滑行流连。
燃面是否真会“燃”?燃面之“燃”有两层含义,一指燃面中红油多板油多,色泽红亮,像火焰欲燃一般;二是燃面需要煮得干、甩得干,又富含油脂,所谓“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故名燃面。
据了解,燃面需要宜宾粮食做成的水叶子面,久煮不混汤,其作料更需本土出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宜宾芽菜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小磨麻油有八十余年制作历史,辣椒最好是高县特有的辣椒,花生是本地的瘦地花生,口味芳香;连葱,最好都是宜宾小香葱……小小一碗燃面,融会着的是宜宾本地物产之精髓。
甜水面
甜水面是四川的传统小吃,因为重用复制酱油(四川特有酱油,用红糖香料等与酱油熬制而成),口味回甜而得名。面条大概有筷子头那么粗,所以这个面入口有嚼劲,加之红油辣椒、复制酱油、芝麻酱、蒜泥调味,够刺激,吃起来感觉爽快,吃完后感觉痛快。
三大炮
三大炮是着名的四川地区传统特色小吃,也是旧时“赶花会”时才有的一种“糍粑”的特殊售卖形式。主要由糯米制成,由于在抛扔糯米团时,三大炮如“弹丸”一样,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分为“铁炮”,“火炮”,“枪炮”,故名总称“三大炮”。
你看那一张木板上,摆着12个铜盘,两两相叠,分排行。木板下面放着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铁锅,里面装着煮好,又用木槌舂茸的糯米饭。旁边是一个大大的圆形竹簸,里面还有已经铺上了一层炒得甘香的黄豆粉。
当有人点餐,师傅就会先从铁锅中扯出一把糯糍粑,分截三坨,有节奏地打到隔壁的铜板上,发成三声清脆响亮的“砰砰砰”,如炮声然。神奇的是三坨糍粑会利用自身弹性而弹入隔壁的竹簸中,然后自动滚上一层黄豆粉。然后从竹簸中拿出,浇上红糖,撒上芝麻,三大炮就做好了。
甘香软糯,微微的温度加上薄薄的红糖汁,一大口下去都不会烫到。黄豆粉整好完全包裹着满满的糯米香,一口一个香,怎么吃都不腻。吃完“三大炮”,再喝一口清香醇厚的“老鹰茶”,真是舒心惬意,回味绵长。
老妈兔头
在成都,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成都一大怪,兔头炒来卖”。说的就是双流老妈兔头,以其麻、辣、鲜、香的特点风靡大江南北。辣味十足的二荆条,色泽丹红、醇麻爽口的汉源花椒,在醇香浓厚的菜子油混合下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再加上独具四川特色的豆瓣、豆豉和姜末,让兔头的色香味层次更加多元。每一个兔头都要求品相整齐、肉质细嫩。对食材的严格挑选体现了“老妈”的品牌信念——质量过硬,才能做出真正好吃的兔头。精选的原料,独特的配方,再以陈年卤汤数小时细火慢炖出来的兔头,麻辣鲜香、肉质细腻,让众多美食饕餮者趋之若鹜。
肥肠粉
肥肠粉+锅盔,是四川人最爱的早餐种类之一。肥肠粉必须肠白嫩、粉劲道。肠要洗得干干净净没异味,小火慢炖得柔中带一点嚼劲,红油滑过,沾染少许,弯弯里还要勾住些汤汁,才让人吞得尽兴。
粉要选优质红薯粉,最好是手工做出来的,口感才有劲道。调料要下足,酱料没得含糊,必须得是陈酿郫县豆瓣酱,香味才有层次,再加上鲜蔬,红油飘香,梅干菜、榨菜末星星点点,炒黄豆焦黄浑圆。如此一碗下肚,方觉十分安逸。
钵钵鸡
钵钵鸡在成都的名气不比串串低,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讲,钵钵鸡因其简单,美味又低廉的价格更受大家追捧。实际上钵钵鸡起源于乐山,从清代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钵钵"指瓦罐,钵外面是画着红黄相间的瓷质龙纹,钵内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后用签串制,晾冷浸于各种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时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长外更添情趣盎然。
钵钵鸡烹制简单,关键是选原材料。鸡要选“跑跑鸡”。乐山本地的土鸡种,敞放于乡下山腰,稻田偷谷、林下啄虫,一身跑跑肉,嫩香无比,就是骨头渣渣都是极耐咀嚼的。关于钵钵鸡的香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调料———藤椒油的运用。藤椒油几乎就是为烹调钵钵鸡而天生的。
四月的藤椒果,由青而紫,玲珑剔透,挂在树上都是诱人的。摘来鲜果,盛于陶钵,将热菜油浸淋,辅以鲜芋荷叶、芭蕉叶遮蔽香气。这个程序叫“闭藤椒油”。以藤椒油拌和的鸡肉,紧跟在奇香后面的,是一股山野的浸人清凉。要是换成花椒油、辣椒油,上火不说,色香味就大不如,而且满盆都是喧宾夺主的椒末,就根本不能叫“钵钵鸡”了。
钵钵鸡,还是可以观赏的。将肉煮熟,不能煮烂,八分火候就行。尔后晾干,切成片,用竹签分门别类串成串。肉片是肉片,脏腑是脏腑,鸡腿是鸡腿,翅膀是翅膀。放进藤椒油汤里一捞,再举至嘴边,油艳欲滴。粉红的肉,青绿的汤,翠蓝的钵,层次分明,赏心悦目。钵钵鸡发展到今天,除了可以吃到皮脆肉嫩的鸡肉以外,还加溶入更多的饮食元素,荤素菜品皆可,麻辣清淡皆有。
冒菜
“冒菜”是成都的特色菜,“冒”字在这里是动词,是一种在高汤沸水里煮烫的动作展现。准备一锅麻辣鲜香的汤汁,把菜用一个竹勺装好,一般一勺就是一份。在锅里煮熟,然后盛到碗里,顺便再舀一勺汤汁,加入老板调制的各种调料。冒菜原料不限,和串串香、火锅类似,什么都可以冒,什么都可上桌。
蛋烘糕
味道是有情怀的,也是有历史的。蛋烘糕在成都人心目中的地位,非一年半载所能铸就。它固有其自己漫长的发展与流传历史,以至于今日,蛋烘糕成为了一代又一代成都人心中的记忆共鸣。
蛋烘糕据说起源于清朝,成都文庙街石室书院旁,是一位姓师的老汉儿从小孩子玩的“姑姑筵”得到启发,首创了用鸡蛋、发酵的面粉、红糖等调成面糊,在平底锅上烘煎而成一种外焦里嫩的糕点。因其吃起来酥嫩爽口,口感特别好,遂成成都名小吃。可添加芝麻或辣椒、三鲜、芝麻酱、椒盐、肉末绍子等等几种馅料,口味非常丰富,深得男女老少的青睐。
锅盔
锅盔,也写作“锅魁”,一个成都人生活中再稀松平常不过的小吃。制作锅盔,也唤作“打锅魁”。而“打”这个字,可能来源于制作锅魁的过程中发出的声响。锅盔以来自彭州的军屯锅魁最出名,以香,酥、脆、细嫩化渣而名扬川西,打锅魁的只要标明“军屯”二字,就可吸引买主。
冰粉
“在成都,没有吃冰粉,就不算过夏天”,冰粉原本是四川历史悠久的消暑小吃,制作的原料简单,成本低廉,状如无色果冻,佐以浓淡合适的糖水和山楂葡萄干花生碎等,不过分的甜;一大勺碎冰给它注入内力,不刺激的凉。
一碗本地人眼里的合格冰粉,一定会有高贵的气泡,还有一些非常轻微的絮状悬浮物。你会发现它竟然是略酸的,口感绵厚,带着友好的顿感,像年幼的果冻——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成都人总说,“手搓”对于冰粉的无可取代。
这个“手搓”,指的是用干净手帕或纱布把冰粉原料“冰粉籽籽”包住,放到适量的凉白开里反复揉搓,等滑溜溜的液体充盈于其中。取出手帕包后,再加一点石灰水之类。待它凝固,原料天然、手工精制,出身高贵、隔夜即化的冰粉就可以出街了。
这个过程充满了慢的哲学和快的韵味,配料更是不明觉厉的简约又考究——花生瓜子要酥要酥脆不能受潮,山楂片葡萄干橙皮糖醪糟放入后,糖水还在舒适的甜度里。
棒棒鸡
棒棒鸡原本是乐山地区的传统小吃,特点是鸡丝不是用刀切成,而是先棒打松后再以手撕而成的。将早已制好的调料浇上后还要再加入花生米,芹菜节等,吃起来麻辣香甜,是佐酒的好菜。
叶儿粑
又名猪儿粑、鸭儿粑,是遍及四川的风味名小吃,因其制作时用良姜叶等包裹蒸食而得名,具有色泽淡绿、皮面滋糯、咸甜兼备、清香可口的特色。最正宗的宜宾叶儿粑在当地制作时,是用糯米粉做皮,内部加入芽菜和鲜猪肉炒制的馅,外面用裁切好的良姜叶包上即可。
三合泥
三合泥真称的上是成都小吃中的元老了,现今已经几乎绝迹于都市生活,只有老成都才能回忆起老春熙路口那老字号三合泥的味道。三合泥之所以叫“三”合泥,是因为它由三种主要材料炒制而成。其实配料加起来有十八种左右。
糯米、芝麻和核桃构成了三合泥的主体,先将这三种主材用慢火炒熟——糯米要事先泡24小时以上,随后磨成粉末,把粉末加少量水煮熟,形成“泥状”。煮的时候水一定要少,并且要边煮边搅动,否则容易结块。
主要材料准备好以后,就可以根据各店家的风格加入炒熟的碎花生、黑豆、黑米面等等来增加香味。将这黑灰的”泥”放到大炒锅里,用猪油慢慢炒,炒时加入白糖或红糖,以及炒好的花生碎粒等配料。炒熟以后一般一直用小火煨着,保持不糊锅就可以了。
三合泥的特点是观之颜色黑亮,口感柔滑糯软,闻之香味浓郁。芝麻、核桃、花生、糯米等都是香味突出的原料,经过长时间翻炒,这些原料的香味已经淋漓的散发出来,并且糅合在一起,再加上猪油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真是让清寡的肠胃得到无比的犒赏。
伤心凉粉
伤心凉粉是四川名小吃,其主料为豌豆,经手工精制而成。伤心凉粉一说有二解:一为居住在洛带镇的当年湖广填四川来的广东客家人思念家乡时做的凉粉,因为思念而伤心,故得名;二则指该凉粉秃辣,吃了凉粉的人都会被辣出眼泪,个个泪汪汪,别人还以为遇到了什么伤心事。
伤心凉粉,物如其名,一吃就会流泪。凉粉有两种,主料是豌豆做的米黄色的凉粉,还有一种是薯仔粉或者大米粉做的白色的凉粉。白凉粉口感爽滑,黄色豌豆凉粉更多了绵绵的味道。
凉粉佐料有醋、味精、葱花、老抽、蒜泥、白酱油、花椒粉、五香粉、郫县豆瓣、芹菜、豆鼓卤、红油辣椒、芽菜粒、花椒粉等,平均一碗凉粉大概13种以上的调料。道地的伤心凉粉上餐时是用大竹编簸箕端上桌的,十分特别。
蒸蒸糕
蒸蒸糕由大米、糯米、豆沙、红糖和熟猪油混合制成,蒸糕时,用清水洒湿米粉,用蚌壳作勺撮入木做的蒸盒内,然后轻轻地把米粉填满压平,上面再加上点白糖、红糖、洗沙或汤圆心子,还得放一小坨猪油,再盖上木制的笼盖,放在锅里蒸,仅几分钟就可蒸好。
蒸蒸糕如同马蹄状,但比马蹄袖珍些,它色泽油亮洁白或白里透红、透黄,松泡软糯,香甜不腻口,滋润又不沾牙。掺杂其中的红糖、豆沙,更平添出几分乡土味。旅居海外的一位成都老人说:“我在海外吃过的美食无数,都无法淡化对蒸蒸糕的记忆。我试过,不管什么现代化的炊具,精美的原料,都做不出那种滋味,那种风情。蒸蒸糕,今生只有了回忆。”
油茶
油茶是川渝地区特有的名小吃,由米糊糊、馓子、酥黄豆或花生、大头菜碎,加上盐、花椒面、辣椒油、味精、葱花,和匀而食,麻辣香香的,非常好吃。在南充阆中,当地人习惯一大早到油茶馆吃碗油茶馓子,俗称油茶馓子“赶早台”。
冷吃兔
冷吃兔又名香辣兔,是四川自贡地区一种民间传统美食,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自贡人常说,冷吃兔是“出川必备,入川必吃”的特产,当地几乎家家都会做,人人都爱吃,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做的自贡冷吃兔最正宗。自贡冷吃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骨冷吃兔,传说吃起来更香,更有嚼头;一类是无骨冷吃兔,更加入味,吃起来更方便,放心。
做冷吃兔,一般选用两斤左右的仔兔,肉质更加饱满紧实,经过清洗、腌制、爆炒,在葱、姜、蒜、肉蔻、八角、小茴香等十几种辅料的烘托下,麻辣鲜香、味美柔嫩,既可空口白食又能作为主菜食用,口感极佳。并且冷吃兔有一大特点,越冷越好吃。因为越冷肉质越干,越有嚼劲,而且此时汤汁已全部浸入肉中,吃起来更是入味。
④ 去四川巴中必吃美食有哪些可以帮推荐一下么
巴中是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之一,巴中自然风光优美,北方的雄伟壮观与南方的秀美温婉在这里完美的融合,素有 “川东北氧吧”之称。今天我们不探究美景,只探究美食,那么巴中有哪些好吃的东西了!
刨汤
烤全羊选用不满一岁的公山羊,用啤酒白酒与食盐混合,加入拍散的葱段制成的调料汁!去除羊肉的膻味并提鲜,烤制两小时不离人!
有这么多美食的巴中,你想去么?
⑤ 四川这18种特色小吃,你吃过几种
叶儿粑。 叶儿粑又叫艾馍,是四川地区特色传统小吃。用糯米粉面包馅心,外裹新鲜绿色粑叶,置旺火蒸制。其色洁似乳,味道香醇可口,不沾盘、不沾筷、不沾牙,被称作三不沾叶儿粑。分甜的和咸的两种,甜的馅是豆沙加上核桃等果仁,大多在表面加了红糖,这样更好吃;咸的则是肉末加芽菜。叶儿粑携带方便,老少适宜,保存时间长,加热几分钟就可以吃,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美味绿色食品,为四川名小吃之一。
油茶。四川油茶是川渝地区特有的汉族名小吃,属于川菜系。当做早餐,由米糊糊、馓子、酥黄豆或花生、大头菜碎,加上盐、花椒面、辣椒油、味精、葱花,和匀而食,和北方的油茶不是一个东西,麻辣香香的,非常好吃。 传统的米糊糊需要先磨米粉,普通的大米就可以,然后用水调开,放开水里煮成稀稠合适的米浆。
冰粉。冰粉是一道着名的传统小吃。冰凉香甜,嫩滑爽口,生津解暑,清凉降火。作为夏天的一道 美食 ,因其爽滑、透明、冰爽、美味、价廉而倍受人们青睐。
白糕。白糕又称泡粑是人们喜爱的早点之一,它是用糯米或者大米泡涨后,再用石磨推出成细面,并采用自然发酵的方式发酵,最后用蒸笼蒸熟食用,其味是天然的糯米清香,甜中有回味,老少皆宜。
方锅盔。南充方酥锅盔起源于明清年间,朱德老家南充仪陇的一个小镇。盛行南充、广安、阆中一带,随着改革深入,方酥以独特的明间配方,融合现代烹饪工艺,从而形成酥脆化渣的特有口感,再套入中华名小吃"川北凉粉"吃后令人叫绝,直呼安逸。
姜糕。姜糕是蓬溪地区传统糕类特产。创始于清代同治年间,以糯米、蜜糖、麻油、姜汁四物合制而成。曾作为贡品进贡,慈禧太后品尝后评其为玉糕,曰“有油不腻,有糖不伤,洁如脂玉,软似秋云”。从此蓬溪姜糕名扬天下。
夹丝豆腐干。在酥脆的豆腐干中夹入脆爽的萝卜丝,花生粉与黄豆粉的浓香配上四川特有的麻辣味道,在蘸上甜酸味的汁水。一道简单、营养、 健康 的嘉州 美食 就呈现在您的面前了。在尽情享受酥脆浓香的同时,麻辣酸甜也在一起挑逗着您的舌尖,堪称嘉州一绝。
薄饼。薄饼是犍为的一道名小吃。是用一张半个巴掌大的很薄几乎透明的饼,将拌好的萝卜丝+抄黄豆米+白糖+芝麻面,全部包裹好,为一个薄饼,10个薄饼为一份。配上调好的甜醋。 整个薄饼放入醋里浸泡一小会,捞起来一口吃掉,酸酸甜甜的,又带点辣味,萝卜丝又是脆脆的,又有几颗小黄豆,咬起来噶甭噶甭的。这就是乐山小吃的精致之处。记的蘸醋的时候一定要把薄饼夹好了,要不它一不小心就散掉的。
罗江豆鸡。罗江豆鸡是四川传统名小吃,在川菜菜谱和众多食品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该产品1991年荣获"四川省优质产品"称号;1994年荣获"四川省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银质奖,2010年罗江,被商务部被评为中华老字号。还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烧麦。烧麦又称烧卖,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在中国土生土长, 历史 相当悠久。明末清初起源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后流传至京、津称为烧麦,而后至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 ;南北方的烧麦在制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蒸凉面。蒸凉面,四川省广元市的一道特色小吃。采用广元当地优质的凉面米,经多道工序制成。凉面口感劲道,具有麻、辣、香的特点。传说,当年女皇武则天最喜爱蒸凉面,因此,蒸凉面出名。
肉汤圆。肉汤圆是用糯米粉和猪肉馅做成的圆形食品,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点,属于传统节日食品。肉汤圆作为汤圆的一种,即里面的馅为肉制作的一种汤圆。
兔子面。兔子面这独具特色的地方 美食 ,如今也随着资中儿女的身影传到了全国各地。2015年”资州仔“推出了方便装的兔子面,让资中兔子面成为了资中最具特色、能够带走的城市名片,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资中的美味、资中的兔子面。
狮子糕。狮子糕狮子糕的产地是四川西充县,西充狮子糕 历史 悠久,采用西充独有的“白沙糯米”,辅以鲜花醇蜜、米质甜饴、川蔗绵糖、脱皮芝麻、小磨香油、鲜鸡蛋蛋青等为原料,集历代名师之传统工艺,屡经改良,精工制作而成。味道甜美,集香、甜、酥、脆于一体,油而不腻,嚼蜜不粘,其味可与被称为“西湖佳点”的西湖狮子糕媲美。曾多次获奖,远销日本、香港、东南亚。
糟蛋。宜宾“叙府陈年糟蛋”是把鲜鸭蛋采取糟腌制而成的。糟蛋腌制过程中,要历经三期 规程,十几道工序,其中尤以敲蛋工序最为严格。须用小指粗的竹棍轻轻敲击蛋壳, 以蛋壳轻微破裂,蛋膜完整无损为合格。从生产到翻坛储存一年方能出厂,三年以上 者味道更佳。
钵钵鸡。钵钵鸡是四川成都的当地传统名小吃,属于川菜系。从清代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 历史 。是以陶器钵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加上多种调料的去骨鸡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鲜香,甜咸适中的特色。吃奶汤面时配以钵钵鸡,别具风格。1990年获成都市个体名小吃优质奖,1991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优质名小吃。
肥肠粉。肥肠粉是四川省成都市众多地方传统名小吃中最有特色的品种之一,其麻辣鲜爽,色红味美,配上特色的拌肥肠既可作为小吃品味,也可权作特色一餐。肥肠粉完全具备“快餐”的特点。
三大炮。三大炮是着名的四川地区传统特色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由于在抛扔糯米团时,三大炮如“弹丸”一样,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分为“铁炮”,“火炮”,“枪炮”,故名总称“三大炮”。吃时配以“老鹰茶”,别有风味。三大炮有香甜可口、不腻不粘又化渣的特点,且价廉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