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做法 » 清明草和糍粑哪个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清明草和糍粑哪个好吃

发布时间: 2022-06-17 14:11:18

A. 清明草怎么做好吃,清明草的吃法

1.清明草焯水捣烂,野蒜切碎。

2.用热水和面:糯米粉:粘米粉约6:4,把焯水捣烂的清明草与切碎的野蒜拌到面里,加点盐。

3.做馅:野蒜切碎 腊肉碎。

4.基本不放盐,因为腊肉很咸,加点鸡精。

5.包馅:像包汤圆一样,把一团面捏成碗状,加馅,捏合,压扁。

6.锅底抹油,把饼两面烙黄(本想蒸的,但是家里没有粽子叶,怕糯米太黏了)。

7.味道很香,有点像藠头的味(清明草本身没有什么香味)。

B. 清明菜怎么吃

清明菜做法有很多,下面详细介绍好吃的清明团做法:

食材:糯米粉200克、清明菜100克。

辅料:猪肉馅200克、鸡蛋1个、五香粉适量、白糖适量。

具体步骤:

1、提前将原料准备好。

C. 如何在家做清明草粑粑好吃

清明草洗净后下沸水中煮熟,将煮好的清明草捞出挤干水分后剁碎(最好是捣成茸);野苦藠择洗净后切碎;腊肉切成细粒。

将糯米粉和大米粉按8:2的比例拌匀,加入适量盐、清明草、少量野苦藠,加水揉成面团。将野苦藠、腊肉拌匀成馅。取适量粉团,包入馅料。

搓成椭圆形,顺长放入船船叶中,将叶子两端像叠被子一样往中包抄,把粑粑包裹起来。也可以包成半裸的,放沸水蒸锅中用大火蒸约十分钟,取出装盘即可上桌。

在宜宾的东、南片区,清明草粑粑的做法大同小异,但所用清明草的部位却大不相同。宜宾市区是分界线,以东用的是清明草的嫩叶,做出来的粑粑是绿色的。

D. 筠连清明草粑粑怎么做

九米饭米各半,打成粗粉,加水和清明草,拌合适,不要太湿,稍微干些。放在蒸饭器,蒸熟。倒出来,用一个酒瓶子打融,手打湿后拧成粑粑。

E. 清明草的吃法是什么

清明花糍粑做法:

食材:清明菜300克、糯米饭400克。

辅料:梅菜200克、瘦肉100克。

具体步骤:

1、先将清明菜洗净,放进料理机打碎。

(5)清明草和糍粑哪个好吃扩展阅读

清明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基部发出的枝下部斜升,高10-40厘米或更高,基部径约3毫米,上部不分枝,有沟纹,被白色厚棉毛,节间长8-20毫米,上部节间罕有达5厘米。

叶无柄,匙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匙形互生,长5-7厘米,宽11-14毫米,上部叶长15-20毫米,宽2-5毫米,基部渐狭,稍下延,顶端圆,具刺尖头,两面被白色棉毛,上面常较薄,叶脉1条,在下面不明显。

F. 安顺小吃的两大灵魂是什么

安顺小吃有两大灵魂——辣椒与米。
在外地无法复制安顺小吃的原味,有一大原因是辣椒的新鲜度受损。在安顺,若是辣椒做不好,小吃牌子也立不牢。
以辣椒为食材衍生的各种佐餐调料,是安顺小吃的灵魂所在。可以说,每一家老字号的辣椒酱都是独家秘方,味道各有千秋。自酿辣椒,对于安顺人来说并不是难事。每年八九月份,赶上朝天椒、野青椒上市,城内家家户户就开始用最传统的方法制作“糟辣椒”。
“糟辣椒”,是贵州“剁椒”的叫法,取来新鲜辣椒,加生姜、蒜瓣、生花椒等辅料手工剁碎,再放入盐、糖、白酒调味,放入坛子里腌制。经过半年的静置发酵,到了年底,坛子内的糟辣椒释放出了一丝酸辣的香气,就算是成功了。
安顺人对面食的兴趣总是差了几分,研究各种米食倒是兴致勃勃。无论是米浆,还是米粉,讲求的都是一个新鲜,当地历来发达的食品轻工业,昼夜不息地运转,为城内每一张挑剔的嘴源源不断地供应食材。安顺有碾米业、米粉业、豆粉业、豆腐业等数十种,碾米业使用礌石把稻谷碾制成米,或借助水力碾米,养活了全城千余米工。米粉业以米磨制成米粉,所制的粉条细匀精洁,最适应小食。
糍粑是贵州最常见的食物,原料都是糯米,大致可以分为现吃、火烤、油炸三类,现吃,就是把糯米饭舂成糍粑后,放在带温度的铁锅里,揪成小团,包上甜咸馅,一边揪一边吃。火烤的有白片糍粑,不包馅,切片后烤熟,敷上黄豆面即可食用;豆沙粑,顾名思义,内包豆沙馅儿,呈扁圆形;油炸的糍粑,有片糍粑、片糕粑、豆炒粑。
清明粑是当地人对清明草和米面的高级发挥,师傅取来糯米面和粳稻米面,加上清明草、水开始和面,两种米的结合,中和了过度糯粘,又带着一丝女子的温柔。我吃的清明粑是豆沙馅,咬下去半口,豆沙的气味飘出来,吃得急了,香气蔓延到鼻腔,直直地甜到人心底,是一种平实又带着点活泼的甜味。西南人更喜咸馅,用糟辣椒搭配肉末豆腐干。
还有一道富有创意的晨间小吃,叫做“油炸粑稀饭”,将米和油艺术性地混煮,再加上一勺黔中特产“引子”,粘稠浓郁的稀饭与掺了米香味的热油,安慰了一大早空虚的肠胃,油炸粑则保持了它的酥脆香浓。

G. 在家自制青团,究竟是用清明草还是艾青好呢


松花粉用适量的温水泡开,然后加入白糖调味,最后把它裹入青团皮里,蒸熟后趁热吃一口,软糯的皮子夹带着艾青的香味,里面黄灿灿的松花馅也裸露了出来,尝一口是淡淡的甜味。松花粉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因此广受女性的喜爱。由于花粉收集过程很繁琐,全部需要人工操作,因此价格成本也比较高,目前很少看到用它做青团馅的。而美食君所吃到的松花粉青团,从采摘花粉到制作青团,也都是长辈们一手完成的。

H. 湖南省新化一种作糍粑吃的草叫什么

鼠曲草,俗称清明草,又名念子花、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 绵菜、香芹娘。全株有白色绵毛,叶如菊叶而小,开絮状小黄花,一年生绿色开花草本植物。
【学名不存在鼠鞠(jū)草,依据各地叫法将鼠麴(qū)草叫做鼠鞠草。可参见鼠曲草、鼠曲草、清明草相关介绍】
中文学名鼠曲草
拉丁学名Gnaphalium affine D. Don
别 称清明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合瓣花亚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亚 科管状花亚科
族旋覆花族
属鼠曲草属
种鼠曲草
分布区域我国台湾、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
目录
1形态
2分布
3药用功效
4出处
5作用
1形态
编辑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基部发出的枝下部斜升,高10-40厘米或更高,基部径约3毫米,上部不分枝,有沟纹,被白色厚棉毛,节间长8-20毫米,上部节间罕有达5厘米。叶无柄,匙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匙形,长5-7厘米,宽11-14毫米,上部叶长15-20毫米,宽2-5毫米,基部渐狭,稍下延,顶端圆,具刺尖头,两面被白色棉毛,上面常较薄,叶脉1条,在下面不明显。头状花序较多或较少数,径2-3毫米,近无柄,在枝顶密集成伞房花序,花黄色至淡黄色;总苞钟形,径约2-3毫米;总苞片2-3层,金黄色或柠檬黄色,膜质,有光泽,外层倒卵形或匙状倒卵形,背面基部被棉毛,顶端圆,基部渐狭,长约2毫米,内层长匙形,背面通常无毛,顶端钝,长2.5-3毫米;花托中央稍凹入,无毛。雌花多数,花冠细管状,长约2毫米,花冠顶端扩大,3齿裂,裂片无毛。两性花较少,管状,长约3毫米,向上渐扩大,檐部5浅裂,裂片三角状渐尖,无毛。瘦果倒卵形或倒卵状圆柱形,长约0.5毫米,有乳头状突起。冠毛粗糙,污白色,易脱落,长约1.5毫米,基部联合成2束。花期1-4月,8-11月[1] 。
2分布
编辑

产我国台湾、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生于低海拔干地或湿润草地上,尤以稻田最常见。也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及印度[1] 。
3药用功效
编辑

茎叶入药,为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寻常用药,内服还有降血压疗效。[1]
4出处
编辑

鼠曲草、鼠曲草的,音都相同,只是“鞠”字写法各异,而在安徽安庆地区又被称为:水萩、水球等。鼠鞠草,俗称清明草,又名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 绵菜、米菜、地菜、香芹娘。全株有白色绵毛,叶如菊叶而小,开絮状小黄花,一年生草木,清明时节,萌生绵绵白毛细叶。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压、去风功效。
清明时节,萌生绵绵白毛细叶。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压、去风功效。《本草纲目》中有段记载的文字:“麴,言其花黄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型如鼠身,又有白毛蒙茸似玉……。”该草遍布我国各地,先人历来有摘其嫩苗食用或加入米粉做糕团的记录。
5作用
编辑

在三明,人们把清明果又叫成青青果,选取的野草主要也是鼠鞠草和艾草两种。用鼠鞠草做的为淡绿色,隐隐有股子清香气,用艾草做的清明果为深绿色,有股浓郁的艾香味。艾草同样是我国广泛用于制作清明果的原料。
鼠鞠草
鼠鞠草(5张)
在四川用这个草和糯米等做的叫清明粑,在清明节当天给祖先上坟时,除了带鞭炮,香,纸钱

,烛,肉,酒外,还得带这个粑粑。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鼠鞠草(5张)

词条图片(2张)

I. 贵州安顺,如何在小吃摊上打出了一片“美食天地”

贵州是什么味道?
如何定义“贵州味道”,是个难题,因为它远不止大家熟知的“酸”和“辣”。
从地理上看,贵州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是与中央政权遥遥相对的“化外之地”,这里世居的也多是非汉族群,所以把黔味道的底色说成是少数民族风味,并不为过。 贵州味道丰富又独特,却并未以“黔菜”之名扬名,除了它的菜色深受周边省份的影响,更是因为贵州菜没有发展出独一无二的烹饪技艺。“菜系”的核心和灵魂,是处理食材的烹饪方式。
位于西南边陲之地的贵州,虽然本是烹调之技贫乏的地方,却恰被几个菜系大省环绕,川菜的麻辣鲜香、湘菜的烧腊劲爽、粤菜的清烹淡调,随着阡陌交通在黔地形成了口味的交汇。同时,贵州作为移民大省,不同时期的移民潮相互作用从根本上造就了“黔菜”的特质——融合,这是一种美味不问出处,口味海纳百川的特质。
如果想体验“黔之味”这种生于阡陌交通的特质,那么位于黔中的安顺,或许是你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1.自带商业光环的安顺小吃
安顺商贸发达,当地的小吃因此繁复多样。安顺建城于明朝,地理位置处于“扼锁滇黔”,是滇黔主要通道的要塞之地,安顺逐渐成为贵州全省的重要商端口,被称为“贸易之冠”。清人吴其濬在《滇行纪程》描绘了当年的图景——“安顺府城围九里……贾人远集,远胜贵阳”。
等到民国,贵州开放烟禁,倡种鸦片,为此,川、湘、粤、桂等贩烟大商云集安顺,安顺一跃成为了大型物资集散地,据《续修安顺府志》记载,“四通八达,商贾辐辏,纱罗绸缎,光怪陆离;洋货足头,争奇斗艳;商业之盛,甲于全省。”
商业的活跃推动了安顺商圈格局的形成,“自城门至大十字钟鼓楼,街长里余,宽三丈余”,往北三处,“一通蒋衙街,二通望春台,三通儒林路”,往南四口,“一通曹家街,二通碧漾湾、三通顾府街,四通同知巷”,安顺小吃就在商圈内生发、兴盛和传播,这些小吃点心,其实是食客无数张挑剔的嘴试验出来的。
2.“贵阳的穿着,安顺的吃喝”
安顺小吃之密集,连省会贵阳都要礼让三分。顾府街头看似低调的几家粉面摊,说起来个个都有几代人的传承,每一家都算得老字号。
走遍安顺城的最好方式就是:吃过去。当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每个来到安顺旧城的游人,都想试试“过街调”,从街这头吃到街那头,从这条街吃到那条街,逍遥又自由。
裹卷是安顺的经典冷食小吃,食客可自选四种秘制辣椒酱。番茄肉沫酱入口时,先是粉皮爽口的凉,继而是馅,被裹起来的酸萝卜、绿豆芽、酥黄豆都是极为爽脆的食材,甜辣里还有一点酸,唇齿之间都觉得轻松爽快。更辣几分的泡椒风味裹卷,整体口味延续了清爽的味道,辣椒酱浓郁的香辣略带霸道地转悠了一圈,让人必须接连吃好几个,才能罢手。
裹卷以一口就能吃进嘴里的大小为宜,但也随着市场需求,出现更能饱腹的大尺寸裹卷,也可以自己搭配米皮的配菜和酱料。
在路边不起眼的角落里,总有一汪油锅烧得正沸腾。鸡蛋糕被炸得个个金黄酥脆,让人忍不住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糕,就想直接往嘴里送。但是这鸡蛋糕,需淋上辣酱和折耳根食用,才算是吃对了。
油炸鸡蛋糕原产于镇宁,制作起来像是“三明治”:先是用大米、黄豆涨发后掺入米饭、粉丝末,然后捣磨成浆,装入金属六边形模具,填入馅,再装浆后,炸至金黄后取出,脆壳金黄,内瓤雪白。
安顺小吃走的一贯是富油重辣的路数,却毫无上火、粘牙之气。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即便是最冷的一月,安顺最低温也维持在4摄氏度。冬无严冬,夏无酷夏的环境,塑造了安顺小吃冷、热兼具的格局,热食聚而食之,大汗淋漓,冷食鲜腴爽口,痛快至极。
3.米和辣的花样结合
安顺小吃有两大灵魂——辣椒与米。
在外地无法复制安顺小吃的原味,有一大原因是辣椒的新鲜度受损。在安顺,若是辣椒做不好,小吃牌子也立不牢。
以辣椒为食材衍生的各种佐餐调料,是安顺小吃的灵魂所在。可以说,每一家老字号的辣椒酱都是独家秘方,味道各有千秋。自酿辣椒,对于安顺人来说并不是难事。每年八九月份,赶上朝天椒、野青椒上市,城内家家户户就开始用最传统的方法制作“糟辣椒”。
“糟辣椒”,是贵州“剁椒”的叫法,取来新鲜辣椒,加生姜、蒜瓣、生花椒等辅料手工剁碎,再放入盐、糖、白酒调味,放入坛子里腌制。经过半年的静置发酵,到了年底,坛子内的糟辣椒释放出了一丝酸辣的香气,就算是成功了。
安顺人对面食的兴趣总是差了几分,研究各种米食倒是兴致勃勃。无论是米浆,还是米粉,讲求的都是一个新鲜,当地历来发达的食品轻工业,昼夜不息地运转,为城内每一张挑剔的嘴源源不断地供应食材。安顺有碾米业、米粉业、豆粉业、豆腐业等数十种,碾米业使用礌石把稻谷碾制成米,或借助水力碾米,养活了全城千余米工。米粉业以米磨制成米粉,所制的粉条细匀精洁,最适应小食。
糍粑是贵州最常见的食物,原料都是糯米,大致可以分为现吃、火烤、油炸三类,现吃,就是把糯米饭舂成糍粑后,放在带温度的铁锅里,揪成小团,包上甜咸馅,一边揪一边吃。火烤的有白片糍粑,不包馅,切片后烤熟,敷上黄豆面即可食用;豆沙粑,顾名思义,内包豆沙馅儿,呈扁圆形;油炸的糍粑,有片糍粑、片糕粑、豆炒粑。
清明粑是当地人对清明草和米面的高级发挥,师傅取来糯米面和粳稻米面,加上清明草、水开始和面,两种米的结合,中和了过度糯粘,又带着一丝女子的温柔。我吃的清明粑是豆沙馅,咬下去半口,豆沙的气味飘出来,吃得急了,香气蔓延到鼻腔,直直地甜到人心底,是一种平实又带着点活泼的甜味。西南人更喜咸馅,用糟辣椒搭配肉末豆腐干。
还有一道富有创意的晨间小吃,叫做“油炸粑稀饭”,将米和油艺术性地混煮,再加上一勺黔中特产“引子”,粘稠浓郁的稀饭与掺了米香味的热油,安慰了一大早空虚的肠胃,油炸粑则保持了它的酥脆香浓。
4.安顺人的生活,从餐桌上开始
消费生活让安顺的食物一点一点金贵起来,也养出了安顺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生活热情。清末民初时,安顺的餐饮业开始飞速发展,《续修安顺府志》载:“市场繁荣,大异往昔。商人获利颇丰,生活日趋奢靡;以筵席论,过去不过盘盘菜、八大碗、蹄筋头,今则为海参席、鱼翅席、烧烤席。”
不论哪个阶层,但凡愿意讲究的人家,女主人都有一身好厨艺。一年四季,皆制应节小食,三月三做清明粑,四月八吃糯米饭,九月重阳打糍粑,腊月初八又该熬腊八粥,食之有味,清欢无限。
戴明贤曾在《一个人的安顺》中提到安顺小城的市井之声,“三更前后,市声俱寂,独有‘炒米糖开——’的叫卖声”,此外也有零星的几家面馆营业,在长夜中安静地吐露出白汽,等到天稍亮一些,“卖甜酒——”,“印拓粑混糖粑!”,“热——糕粑——啦!”伴随着一声声叫卖,天际变成青白色,日光逐渐晃眼,安顺旧城越发热闹起来,溜达到东大街一带,寻着声和味,便可找到绝好的早餐馆子。
安顺人还有一套逗趣儿的早餐“行话”,多放食油称“漫子足”,不要辣、葱叫“免红”、“免青”,汤多叫“汤宽”,连汤匙和筷子都有别称——“鸭子”和“蒿杆”。
安顺的早餐也有明显的融合特质。破酥包是云南点心,但在安顺也遍地开花。只有赶早才能买到刚出炉的包子,趁着热乎劲儿咬开一口,能看到一层层酥皮,配合猪肉咸馅,入口即化,口齿生香。裹卷也是在安顺街头最常见的小吃,一般论盒卖,回家路上随手买上一盒,带回家老少咸宜。
每天清晨,到儒林路吃早饭总是不错的选择。老街上的青石路面,被时间磨得圆滑可鉴。只要有琳琅小吃的日子,小城就永远保持着气定神闲,古朴平和的姿态,一如岁月本身。
原文取自《地道风物·贵州》有增减、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