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攻略 » 长沙哪里的大米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长沙哪里的大米好吃

发布时间: 2022-06-09 17:06:11

① 中国大米最好是哪里的

最好的产地那就是当属五常了,五常大米在国内那可是享有盛名,吃过五常大米的人就没有说不好吃的,另外依兰、牡丹江也是两个着名的大米产地,生产的大米也是十分不错的,我家里现在吃的就是这三个产地的大米,下面为你们详细介绍一下吧,真的很好吃▪

② 想了解下长沙有没有好玩的地方或者美食打卡地

长沙很多好玩好吃的地方的。

长沙旅游景点比较集中,相聚都不远。住宿的话,住的比较多的地段是五一广场商圈,包括黄兴广场,解放西,五一路那块。还有像北辰,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这些地方。选择最多的无疑是五一广场。因为五一广场本身就有太平街,坡子街,IFS,步行街等景点,橘子洲,岳麓山,省博,天心阁,杜甫江阁就在附近。



交通:提前在公众号上注册好自己的健康码,会在出站的时候节省很多时间,其次下载“长沙地铁”app 信用金10元(可退 )公交地铁都可以用。



景点:


ifs拍照攻略:kaws在7楼,建议坐扶梯上去,人多的时候会比直达电梯快!如果想拍无人正面照,就需要去排队,不过我们懒得浪费时间,就直接选择一个侧面直接拍了(效果也还)。



“三条街的游览顺序是:太平街、坡子街、黄兴路步行街 ” 本身这三条街离得很近,而且是一个圈,美食大同小异。


“岳麓山旅游须知”敲重点!想上索道下滑道、一定要东门进、很多攻略姐妹们都说了、一定要早起,早起是对的,建议越早越到好。



岳麓山和橘子洲需要提前去公众号预约


下面是重点:到达园区门口!记住!不要先排队去买票!先扫码入园!接着就去索道队伍排队!派一个人去窗口买票!(里面的索道乘坐隔壁就有卖票的!不要在门口耽误时间)我和姐妹大概排了1小时左右就坐了索道(过程约20分钟)!景色超级好! 然后到了山顶!往山顶厕所的方向过去会有卖滑道票的(滑道雨天不开)下面又要敲重点了!记住!滑道是半山腰的位置!如果在山顶买滑道票!是需要自己走到滑道乘坐距离(有一点远)如果是走到电视塔的位置买滑道票,会有免费的滑道接送车送你过去乘坐!!滑道真的超级刺激!建议大家一定要玩!!“我和姐妹大概周日9点入园,玩完结束是11:30 全程2个半小时”!



“橘子洲头”小程序购买小火车往返票(20)直达雕塑拍照地点。人真的非常多非常多!大家真的要找对位置立马插进去拍拍拍 (听说小火车6点就没有了!但我是6点之前出的园!所以大家在进入园区的时候一定要问一下‼️)



“湖南广电”特别提醒!那边没有公共厕所!!大家一定要排空自己!不然找厕所找到崩溃!



“费大厨”遍布长沙的正宗湘菜连锁餐厅,位置好找,基本都在商场。我和姐妹在这里吃饭,不用等很久(来得早,开吃后发现坐满了),主打菜辣椒炒肉确实可以,而且上菜仪式感满满,辣度还行,不是很辣,汤汁淋到米饭上,非常下饭。猪肝很嫩,还不错。香芋排骨,软糯可口,非常的鲜美。香煎鲫鱼,外焦里嫩。米饭很好吃,东北优质大米,很香。姐妹说整体来讲还不错,最后还有老冰棍解辣,这个很不错,姐妹和我每人吃了一个。推荐。



“茶颜悦色”生日券的攻略不用细说了,我和姐妹三天喝了14杯真的是要喝吐了 不过是真的好喝!

③ 金健玉田香米好不好吃

金健玉田香米好吃,做的饭香软,口感好,有嚼劲,我们全家人都喜欢的。
香米,又名香禾米、香稻,是一种长粒型大米,西汉时已有种植。三国曹丕曾誉“长沙有好米,...上风吹之,五里闻香”,即指江永源口香米。唐代武则天始列为贡米。其“浓香”之谜,经湖南省土肥研究所、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五年研究揭晓,除品种原因外,系产地土壤及地下水含锌、锰、镧、钛、钒、钴、锶等微量元素所致,异地则不得。
香米的种类有很多,包括香籼、香粳和香糯,颗粒晶莹,透明如玉,米香飘溢,营养丰富。

④ 什么米最好吃

大米作为东方人的主食,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而且一些优质大米还能补充皮肤中所需的水分,是皮肤光滑细腻,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挑选大米呢?下面为您整理出了几种高品质大米,为您详细介绍,供您参考。

⑤ 在“一地一粉”的湖南,哪里的米粉才最好吃

米粉的江湖里面,永远有弗兰人的一席之地。
湖南人好像有无数种方法,把平淡的米粉,料理得有滋有味。吃过的第一碗湖南米粉是什么味道,早就记不清了只记得我擦了擦额头的汗,红着脸,对着那碗米粉,默默说了一句:“余生,请多指教”。
忍住口水,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湖南米粉到底有多诱人。
01 弗兰人嗦粉简史
湖南是无可争议的鱼米之乡,物产丰饶,好吃的东西也就特别多。“湖南人怕不辣”,但辣不是湖南人唯一的追求,只不过辣味恰好契合了湖南人泼辣直爽的性格。
如果问一个湖南人,“你的家乡有什么非吃不可的美食?”米粉绝对会是答案之一。
我不只一次遇到过湖南朋友跟我说,“想回家嗦一碗粉”。好像他们对于家乡的全部思念,都在一碗米粉里面。在我为其他湖南美食打抱不平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这世上真是没有一个词,比“嗦”更适合形容吃米粉的动作。
米粉好就好在顺滑。嘬住米粉的一头,轻轻吸气,筷子顺手一递,“嗦”的一声,米粉自己就会钻进嘴里。这已经是米粉控的必备技能,也是湖南清晨最悦耳的背景音。米粉是南北文化碰撞的产物。不管是移居南方的北方人,还是南征的军队。米粉的创造者把南方常见的大米,做成北方面条的形状,那一刻,乡情就凝结在这一碗米粉里。
一碗米粉分扁圆。扁粉以长沙为代表,圆粉是常德的最有名。汤粉、炒粉、拌粉,不同做法又带来不同滋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米粉的世界太大了,对于一碗米粉的出色与否,每个湖南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把尺子。
02 湖南哪里的米粉最好吃?
湖南米粉的丰富程度,不是一两篇文章能够说清楚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味道和做法,也是米粉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只要涉及到吃,中国人向来是寸步不让的。如果我说某某地方的米粉最好吃,其他地方的人一定会不服。“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让你吃得最开心的那一碗,就是最好吃的那一碗。
(1)长沙米粉丨质朴清澈的肉丝粉
与人们对湖南人口味的印象相反,长沙米粉的一切,都必须从一碗清汤肉丝粉说起。
一碗典型的长沙肉丝粉,在上桌前是不带丝毫辣味的。每个粉店老板都宽容地把决定权交给食客。一盆一盆的剁辣椒、榨菜、酸豆角,静静地等在柜台上,任人自取。
对人来说,只要米粉味道对了,环境什么的都无所谓。苍蝇馆子里面,不论男女老少,都埋头专注于自己面前那碗粉,有种世界与我无关的泰然。这时,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或许只有在轻挑、重挑(粉的多少)和轻盖、重盖(浇头的多少)之间有所区别。
长沙米粉从内到外都透着一种洒脱。
敞口锅,滚水下粉,翻腾几下即成。一勺红亮的肉汤,透着鸡汤的鲜甜,也带着骨汤的厚重,只有易入味的扁粉才能提炼出个中滋味。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小火慢煨的肉丝,没有肉丝还叫什么肉丝粉呢?
如今,米粉码子的丰富程度,可以说是对选择恐惧症患者最大的恶意,倒不如就来一碗简单直白的肉丝粉。匆忙的清晨,只有这一碗快手的米粉才能赶走瞌睡。
(2)常德米粉丨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如今的常德米粉,早已不再是常德人的专利,而是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在常德米粉派系内,津市牛肉粉怕是实力最强劲的了。常德人不像长沙人独独偏爱扁粉,这里扁圆皆有。只不过,常德人默认粉就该是圆的,扁粉只能叫做米面。
粉店老板倒是全无门第之见,在我小心翼翼地提出要扁粉的时候,他们反倒会大度地说一句,扁粉入味。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常德米粉的味道,我想应该是“凌厉”。招招都是杀招,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牛肉软烂中带着嚼劲,香料没有掩盖肉香,反而使得肉隐隐带着一丝回甘。劲道的米粉,把汤汁的醇厚分毫不差地送入口中。偶尔裹挟上来的葱花,为本就丰富的口感又增加了一个层次。这是在唇齿间进行的一场深入交流,每一口咬下去,都能得到积极的反馈。在此期间,筷子是绝对停不住的。直到一碗米粉见底,方才回过神来,身边的食客早已换了一茬。
(3)湘西米粉丨炖码为王
一提起湘西,总觉得那地方悠远神秘。湘西多民族杂居,文化多元,口味自然也就丰富。光是米粉的浇头,就比长沙、常德要多出不少。酸辣是湘西饮食的灵魂,湘西人号称“辣椒当盐,酸菜当饭”。酸辣肚片、酸菜肉片、木耳肉丝、猪脚、红烧牛肉、肥肠,这些浇头一股脑儿地都放在大锅里慢炖,所有食材的香味便瞬时都融合在了一起。
同样是Q弹的圆粉,湘西人会配上酸辣椒、酸豆角和酸萝卜来吃,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有一种“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亲切与厚道。
(4)株洲米粉丨一盘镬气十足的炒粉
株洲人能在炒粉圈技压群雄,靠的就是醴陵炒粉。
想做好一盘醴陵炒粉,重点就在一个“快”字。与湖南其他地方不同,醴陵炒粉用的是干粉。炒粉的时候,幼细的米粉必须要提前泡软,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打头阵的是一颗鸡蛋。旺火冷油,鸡蛋在锅里抖动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鸡蛋炒散后放入豆芽菜,紧接着锅内又是一阵喧闹。豆芽要炒到半熟才能下米粉,用辣椒粉、盐、酱油调味,颠勺爆炒,起锅前撒上一把葱花,这一份炒粉才算是形神具备。
(5)郴州鱼粉丨一碗让人辣到昏迷的鱼粉
在郴州鱼粉届坐第一把交椅的,该是栖凤渡鱼粉无疑。据说,三国时的凤雏庞统被刘备任命为耒阳县令,上任路上在此投宿,店家拿来招待他的就是一碗鱼粉。
本来因为刘备轻视自己而闷闷不乐的庞统,吃完鱼粉,一扫颓气。又是一个名人吃后赞不绝口的故事,且不论故事的真假,栖凤渡鱼粉倒是真能扫除一切不愉快。
拿到一碗鱼粉,红彤彤的汤已经让人看得直冒汗。现杀的鲢鱼炖汤,加上用当地的五爪朝天红椒粉炸成的辣椒油,再来上两勺茶油,就是鱼粉的汤底了。
怕辣的人看到这儿已经望而却步,而郴州人却是越辣越要吃、越辣越想吃。火辣的鱼粉强行打开周身的毛孔,让人倒吸凉气的同时,却大呼过瘾。这种爽快感,能抵挡住所有的不顺心。
(6)衡阳鱼粉丨鱼之鲜,粉之弹
如果说郴州人痴迷用鱼汤来衬托火红的辣油,那么衡阳人就是执着于汤头的鲜美了。
衡阳鱼粉的汤,要用敲开的猪筒子骨熬一整夜,有这骨汤做底,汤头才不会单薄。鱼块在炖汤前一定要经过油煎,既是为了定型,也是为了让汤能够更白。
衡阳人吃鱼粉也少不了辣椒。只不过,他们用的不是一勺一勺的剁椒,而是切成段的小米辣,提味的同时,也增添了一抹亮色。吃鱼粉讲究得是先吃肉,再吃粉,最后喝汤。等到吃完鱼肉,浓缩了猪骨和鱼肉的精华的汤汁,带着满满的胶原蛋白,已浸透每一根米粉。
(7)永州卤粉丨卤香四溢
比起汤粉和炒粉,永州人最爱的还是拌着吃的卤粉。
卤粉,顾名思义,要有卤水。米粉本身除了米香,是没有其他味道的。所以,卤粉味道的好坏,全在卤水上。炖着猪骨或牛肉的汤锅里,翻腾着各式香料和中草药扎成的料包,至少要熬煮两个小时,才算是合格的卤水。
清爽透亮的米粉,吸满卤水,配着原汤卤出来的牛肉或鸡蛋,满嘴馥郁的香味,也难怪永州人对此欲罢不能。
(8)邵阳米粉丨湖南人的“乌冬面”
如果你是第一次见邵阳米粉,八成会说,“这不是乌冬面吗?!”
据说,因为做米粉的是黏性稍差的早稻米,邵阳人就把米粉做得比一般的粉更粗,让它能够保持不输给别处米粉的韧性。
邵阳人喜欢用牛肉或者豆腐木耳盖码来配这种胖胖的米粉,再舀上一勺红油,用筷子熟练地搅拌开。而目光,更是始终随着筷子游走,生怕洒出一星半点。直到嗦进第一口粉,这一天才算是真正地开始了。

⑥ 长沙米吉星大米多少钱一斤

你好,长沙米吉星大米只需要三元一斤,非常好吃。

⑦ 长沙好吃的

长沙小吃 长沙风味小吃
糯米粽子 是民间的风味小吃,糯米1000克,纯碱3克,鲜蓼叶500克,白糖适量,先将糯米淘洗干净,浸泡半小时,取出拌碱。然后将鲜蓼叶用开水煮十分钟,剪去蒂,将大小叶搭配好叠成"十"字架,用绳捆成把,放在清水中泡四、五小时,去除涩味。然后将蓼叶摺成三角形斗状,灌入糯米,包成菱角形,用细麻绳扎紧,入锅煮两小时左右,熟透后拌白糖食用,其味清香可口。现在还有加入绿豆、红豆、莲仁、火腿肉等多个品种。粽子在长沙是五月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吃棕子也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习俗,表示对屈原的祭奠。
麻仁奶糖 主要以白砂糖、葡萄糖浆、奶油、奶粉、芝麻,可可白脱油、味精、食盐、香草粉等为原料,经过溶糖,熬糖、冷却、成型等主要工序制成。糖体表面白色,中间黄色,质地松泡略带韧性,包装讲究,色彩鲜艳。
浏阳茴饼 是浏阳着名的传统产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采用糖皮包酥、缸隔炉烤的独特制作方法,以面粉、茶油、白糖、饴糖作主料,金桔花、小茵香、熟芝麻、桂子油、碎冰糖等为辅料,经过和皮子、和蕊子、擦油酥、扯脐包酥、开皮灌蕊、成型烘烤等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外表美观,面圆微凸,火色金黄光亮,表面起酥,里皮燥脆,内馅丰满,松泡爽口,油甜不腻。具有小茴、桂子、芝麻等天然芳香。
浏阳豆豉 浏阳县生产的"天马"牌豆豉,味道鲜美,气味芳香,无硬心、无杂质、无异味、无灰末,是调味佳品。且营养丰富,含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酶、烟酸、维生素B1B2等。
浏阳豆豉,历史悠久,马王堆汉墓出土物中的豆豉姜与浏阳豆豉相似,距今已2000年。到了唐朝,浏阳的道吾山、石霜寺等大刹香火旺盛,八方僧人来朝,他们在斋菜中尝到豆豉的鲜美芳香,袋之云游,于是浏阳豆豉名扬天下,至今不衰。
白沙液 是长沙酒厂用白沙井水酿成前酱香型名酒。由于味香质好,畅销全国各地,是湖南的名酒。其特点是:无色透明,曲香浓郁,酱香突出,集茅台、沪州二类香型之长,风格独特,醇正柔和,后味回甜。
浏阳河小曲 浏阳县酒厂承袭传统工艺,结合采用科学方法,选用上等原料,精工酿制而成。酒质无色透明,酒香浓郁,味满醇和,回味绵长,畅销城乡市场。1984年获国家银质奖。
芙蓉三鲜火锅 火锅是湖南的一种传统饮食。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火锅有两种材质的,一种是铜做的,用来涮羊、鸡、猪等肉食;一种是用小火炉,里面装上炭火,上面放上陶制的砂锅,百鲜俱陈,任客烹煮,暖意融融,助人食兴,故名"暖锅"。
芙蓉宾馆的三鲜火锅其原料是瘦肉末、鸡蛋、白菜,粉丝、青菜心、鳗鱼(500克)、火腿(熟的50克)。
制法:火腿切成薄片,鸡蛋打匀,摊成蛋皮,鳗鱼去皮骨剁成肉泥,加水、盐、姜末,搅拌成糊状,做成鱼刃,放人冷水锅中煮熟捞出待用。肉末加水100克,盐适量,葱姜末少许,拌均匀,一半做成肉丸放入火锅氽熟,一半放在蛋皮上,搓成蛋卷,上锅蒸熟取出待用。这时,往火锅内放人肉汤、盐、味精、白菜、烧开后,汤面上整齐地放上鱼丸肉丸子、蛋卷,生菜心和火腿片,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别有风味。为了满足广大顾客需要芙蓉宾馆新近,新辟了一个"火锅城",一次可容纳近100名顾客光临。
湘宾春卷 春卷,是长沙民间的一种传统食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春卷的特点是香脆、绵软、多汁、鲜嫩。其馅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更换,具体制法是,先在盆内将面粉用清水拌匀,反复搓揉,成水面团。然后用微火将平锅烧热,右手抓住水面团,不断地摔动,然后在平锅内轻轻烙成一张直径12厘米的圆薄面饼,左手揭皮翻面略烙后取出,右手继续摔动水面团,再烙下一张。烙好的面皮要整齐堆放,用净湿布盖好,防皮干枯。
春卷的馅是用500克肥瘦猪肉丝煸炒,加酒、酱油、盐、味精,加汤,勾薄芡后成馅。将荠菜(又名地白菜)或大白菜、韭黄,去掉根及老叶,洗净切碎,与肉丝拌匀。
包春卷时,先逐张揭开面皮,放在案板上,每张放人15克左右肉馅,两端包折,卷成6厘米左右的扁筒形,用稀面糊封口。然后逐个投入五成熟的油锅内,氽炸成微黄色即成。湘江宾馆制作的春卷,用料考究,技术先进,可谓湖南的佼佼者。
长沙市最好的烧烤:不用说,肯定是沙子塘的烧烤,干锅一条街~~ 又便宜,又够味
长沙市最好的二号烧烤店:在省体委那边! 很多人印象说那里已经拆了,其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还是有很多,甚至又有新开的店子,味道也是不错的。然后本人推荐烤鸡肉几好恰的~~但是本人还是主推沙子塘的,呵呵~
长沙最好的烧烤那当然是四方平金帆小区里,那里才是真正的烧烤一条街,有差不多二十家烧烤店,个个店的生意都好,那里的烧烤每家都很有特色,本人主推常聚阁烧烤粥吧!这店子虽开张没多久,但东西很好吃,服务态度也很好,喜欢吃烧烤的朋友可以去那里看看。
长沙小吃
油炸臭豆腐
长沙风味小吃。鲜、香、辣,外焦内嫩,具有“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独特风味,有“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软如绒”之说。原料:优质黄豆、冬菇、冬笋头、曲酒、豆豉、青矾(硫酸亚铁)、植物油。制法:黄豆经浸泡、磨浆、滤浆、煮浆、加石膏制成豆腐后,压榨成胚。将豆腐胚放入以冬菇、冬笋头、曲酒、浏阳豆豉、青矾等原料配制的发酵水中浸泡(春、秋季浸泡3~5小时,夏季1~2小时,冬季6~10小时)。将浸泡发酵好的豆腐胚入热油锅中中火炸熟。用辣椒油、酱油、香油、味精和鸡汤兑成汁,装盘后淋到臭豆腐上即可食用。(刘蒲生)
元宵
岁时节令食点。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民间有煮食“汤圆”的习俗,故汤圆又称“元宵”。近代长沙元宵以清代三吉斋南货作坊的出产最为有名,白嫩细腻,糯软香甜,别有风味。原料:优质糯米、与糯米约为5:1份量的优质大米,用白糖、面粉、玫瑰糖、香元条、熟芝麻分别粉粹后搅拌均匀的甜馅料。制法:糯米和大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天,冲洗一遍,沥干,用粉碎机或石碓舂成细粉。将甜、咸馅芯分别用长方形木范筑紧成砖形,稍加放置后按规格分切成片、片切成条、条切成丁。馅芯撒清水使之湿润,入盛有糯米粉的网滚机内,起动开关,使馅丁迅速滚动,裹上米粉,视情况不断加入新粉,至元宵大小达到一定规格即成。(何秋津)
年糕
长沙特有的岁时节令食点。软润糍糯,芳香甜美,油炸、汤煮皆宜。过去每至年下,家家置办,用来馈赠亲友,或充作春节期间的早点、消夜。依配料不同有八宝、莲蓉、猪油、桂花、玫瑰、枣泥等10多个花色品种。以桂花年糕为例,原料:75千克桂花年糕所需原料为糯米50千克、白砂糖18千克、桂花1千克、茶油1千克。制法:将糯米淘净,清水浸泡一夜,经磨浆、吊浆、干燥、过筛,使成质地细腻的糯米粉。糯米粉中拌入白糖,用开水和拢,抓揉成团,摆在洁净白布上入蒸笼内蒸熟。将熟米它放入擦好茶油的条盘内压平,用湿布揩抹表面,使其光滑,趁热撒上桂花(其他品种亦在此时将所需配料及时按入,压平),冷却后切块即成。(刘浦生)
馓子
长沙特色地方小吃。经油炸而成的面制丝条粗细均匀,质地焦脆酥嫩,口味有甜有咸,色美味鲜。既是点心,又可作菜食,以20世纪40年代火宫殿内张桂生所制最为着名。有炸馓与煮馓两种,炸馓酥脆香浓,油炸后即食;煮馓则为炸好的馓子放入原汤(用纱布包黑豆鼓与猪骨头、食盐、整干椒一起熬制而成)中煮至软硬适度后盛入碗中,撒葱花、麻油就食。原料:每40只馓子需优质面粉500克、精盐10克、植物油1500克(实耗150克)。制法:用溶解有盐的凉水将面粉和匀揉透成团,在面团上薄刷一层植物油,搓成拇指粗的圆条,分层盘叠在盆中(盘一层需刷一层油,以免粘在一起)。盘完后,倒在案面上,复搓成筷子粗的圆条,同样盘叠在盆中,盖上湿布饧20分钟。锅置旺火上,倒入植物油。左手四指并拢,掌心朝内,将饧好的圆条二端置左手食指上侧,用拇指压住,右手将圆条在左手四指上由内向外绕七个圈掐断,将断头同样用左手拇指压住。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整个面圈,松出另外三指,右手四指再伸入圈内,两手自然放松,上下一紧一松将面圈绷至约20厘米长,然后改由另一人双手各执一根竹筷绷住面圈,待油温烧至八成熟后,下锅(此时筷子仍绷住面圈)炸至面圈稍硬,左手筷子挑住面圈轻轻朝外一扭,使面圈扭成一个∞形,抽出筷子,迅速拨动翻炸至金黄色,捞出沥去油即成。(刘蒲生)
结麻花
旧日长沙一道价廉物美的食点。以焦黄香结、耐久嚼、回味悠长而收到欢迎。为清末城防营丁勇周福友发明,周氏四代秘制家传,后终为有心人窥知其技,流传于外。原料:面粉650克、白糖250克、芝麻30克、小茴香(焙焦碾碎)5克、植物油1500克(实耗150克)。制法:将白糖、小茴香放入钵内,倒入清水300克,加入面粉拌匀、揉光,取出置案面上稍饧,然后揉成条,檊成7.5厘米宽、6.6毫米厚的条块,用排刷蘸上凉水把条块表面刷湿润,均匀地撤上芝麻,然后用走槌稍压,然后切成10毫米宽的小条。锅置中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七成熟时将锅离火,把切好的小条顺锅边放入锅内,双手握住锅耳轻轻摇晃,待锅内小条半浮起时,复置火上用竹筷翻炸,至色泽呈深黄色后用漏勺捞出即成。(朱运鸿)
姊妹团子
火宫殿传统风味小吃。用糯米和大米为主要原料相配而成。形如荸荠,色若玉塔,糍糯柔软,鲜甜可口,糖、肉双馅、甜、咸双味。20年代初,以姜立仁和他的两个女儿手艺最好。姜氏姐妹心灵手巧,做起团子来宛如杂耍,吸引观众驻足观看,忍不住买几个尝尝,姊妹团子由此得名。原料:(制80个)大米400克,糯米600克,猪五花肉350克,北流糖100克,桂花糖10克,红枣150克,水发香菇15克,酱油20克,精盐5克,味精3克,熟猪油30克。工艺:将糯米、大米一起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4小时(冬季7小时),捞出用水冲洗干净,盛入筲箕内沥去水,再加冷水1250克磨浆。将浆灌入布袋,榨干水份,取出倒入盆内。将米粉150克搓成扁园饼,入笼蒸熟,取出与其他生粉掺合揉匀揉光。红枣洗净去核,剁成枣泥,盛入钵内,上笼用旺火蒸l小时,取出。炒锅置小火上烧热,放入熟猪油,先倒入北流糖拌炒溶化,再倒入枣泥和桂花糖,拌炒均匀后,出锅盛入钵内成糖馅。将猪五花肉洗净,剁成肉茸,盛碗里;香菇去蒂,剁碎后与精盐、味精一起倒入碗内,先拌两遍,然后将酱油与适量清水分数次倒入(加水量视肉馅干稀而定),顺一个方向搅拌,水份被肉充分吸收后即成肉馅。将和好的粉团搓成条,揪成剂子(每个重15克),逐个搓圆,用手指在中间掐成窝子,分别放入糖馅和肉馅,掐拢口后,糖馅的掐成园形,肉馅的掐成尖角形或其他形状,以示区别。上笼用旺火蒸10分钟即成。(刘蒲生)
龙脂猪血
长沙市风味小吃。猪血细嫩,犹似龙肝凤脂,故名。至今仍是火宫殿八大小吃之一。原料(制20份):鲜猪血500克,排冬菜25克,榨菜25克,熟猪油25克,精盐50克,味精5克,葱花25克,酱油50克,胡椒粉0.5克,猪骨清汤1800克,香油15克。制作:1.备方形平底木盘1个,放温水1500克,加精盐25克,溶解后,将鲜猪血放入盘内搅匀,待凝固后,用篾片划成1.6厘米宽、0.5厘米厚、2.5厘米长的片,放入沸水锅内煮1-2分钟,待猪血熟后即捞出,放入缸内,用清水浸泡(夏天宜用沸水浸泡)。2.炒锅置旺火上,倒入猪骨清汤,烧沸后将熟猪血片捞出倒入,煮沸待用。3.将排冬菜、榨菜洗净,切细末,与精盐、酱油、熟猪油、味精一起,均匀地放入2O只碗内。再将猪血片连汤舀入碗中,淋香油,撒葱花和胡椒粉即成。(杨张猷 林世德)
绿豆沙
湖南暑季以燠溽着称,而绿豆能清热败毒,消暑利水,故为民间盛行的夏令食品之一,所制绿豆沙尤其流行,不仅为居家所备,街头亦多小贩沿途叫卖或设点出售。将绿豆淘净,加清水置旺火上煮至六成熟,离火稍晾,倒入篾筛内擦尽表皮,复倒入锅中,加水用小火煮至融烂,再用纱布袋滤出豆汁,烧沸,加入绵白糖即成。其色泽浅绿悦目,上口柔润甘甜,意致清凉,十分喜人,尤以冷饮为佳。(赵 幸)
汤面
传统大众面食。以甘长顺面馆为代表,汤鲜味美,油码鲜嫩,面香馥郁。历史上形成 “落锅起”、“带迅干”、“溶排”、“轻挑”、“重挑轻盖”、“双油”、“免码来原”、“码子过桥”、“免青”、“免红”等牌目,致使面馆成为长沙的一道民俗风景线,吃者兴致勃勃,观者兴致盎然。原料:富强粉50公斤,鲜鸡蛋2.5公斤,碱,水适量。工艺:将富强粉、鲜鸡蛋、碱水相拌,放入和面机内拌匀和熟,然后经揉面、压面、切条等工序精制成长短粗细一致、厚薄均匀的新鲜鸡蛋湿面条,根据顾客要求,将猪油、酱油、味精、葱花香料等佐料放入碗内,加上鲜骨或鸡肉原汤,水开下面,面熟装碗,盖上不同油码即成。(朱运鸿)
米粉
传统米制类小吃。20世纪30年代,以和记米粉最为有名。粉条洁白柔软、厚薄一致、切条均匀、有拉力,油码煨靠讲究,汤汁鲜美,粉馆生意兴盛不衰。原料:上等早稻米。工艺:将米淘洗干净,掺芡适当,手工(机磨,磨浆稠细,浓稀适宜,旺火一气蒸熟,厚薄一致,切条要求均匀呈韭叶条状。油码煨靠(以牛肉为例),选用上等黄牛肉,顺纹里切条,冷水浸泡去血渍后,改成小砣,煮熟后再改成小块,原汤滤去杂质后,旺火烧开,小火煨,汤开撇泡,加入八角茴、绍酒、桂皮、冰糖、红干椒等佐料,食用时将米粉烫熟,加上油码、原汁酱油、味精等即成。(刘蒲生)
乾煎鸡油八宝饭
传统清真食品,旧时为长沙徐长兴烤鸭店独家生产。八宝果饭原是湖南一道大众甜品,既可上筵席,又可当小吃。火宫殿有“八宝糯米果饭”供应,很受欢迎。徐长兴烤鸭店迎合长沙人这一嗜好,改制了乾煎鸡油八宝饭,外焦脆、内柔软、红润透亮、糍糯香甜,一经推出便名噪一时。原料:糯米300克,红枣250克,白莲、核桃仁、花生米、白果各50克,葡萄干、桂元肉各25克,乔饼50克,红瓜、青梅适量,玫瑰糖15克,红樱桃25克,冰糖100克,白糖250克,鸡油100克,植物油100一150克。工艺:将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泡4一8小时,冲净、沥干、上甑用旺火蒸40分钟左右,红枣洗净,上笼蒸约15分钟取出,撕皮、去核。莲子、核桃仁、花生米用开水泡发,去皮后上笼蒸发,乔饼去籽切小颗,冰糖砍成小颗,桂元肉、葡萄干用温水泡发洗净,红瓜、青梅切颗;将上列各种配料,加入糯米饭内拌匀,调以玫瑰糖、鸡油、上笼蒸约一小时左右;锅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烧沸,将蒸熟的八宝糯米饭倒入锅内煎炸至两面皆成黄色饼状时,出锅放入盘中,撒樱桃、白糖即成。(黄曾甫)
馄饨
馄饨又名饺饵,历史悠久,南北皆有。长沙人食用馄饨亦十分普及,历代盛行。清《湖南商事习惯报告书》云:“省城有饺饵担兼卖切面、汤圆,夜行摇铜盘、敲小木梆为号,至四五更不已。”20世纪20年代,长沙以“双燕馄饨店”最为着名。原料:面粉100克,鲜猪肉(肥3瘦7)340克,红茹粉50克(实耗15克),纯碱2克,酱油40克,食盐10克,味精3克,排冬菜40克,葱花10克,白胡椒粉l克,鸡(或猪骨)清汤500克,熟猪油40克。制作:面粉加碱揉团,盖上湿布饧5分钟。把红茹粉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作扑粉。面饧好后,栽成8厘米见方的馄饨皮60张,盖上湿布待用。在制皮过程中为防止粘连,应适时用扑粉袋扑匀。猪肉剁成肉茸,放食盐6克拌匀后倒入清水约200克,边倒边用力搅拌,即成肉馅。用小竹片挑刮肉馅少许,放在皮子中央向内一转,一张皮子即被肉馅粘起,另一只手接住,将皮子掐陇,包住竹挑。抽出竹挑,掐成剪尾形状。将鸡(或猪骨)清汤置小火上烧开,排冬菜洗净切碎,煮锅置旺火上,放入清水1000克烧沸,将馄饨下锅。备碗4只,碗内分别放入熟猪油、酱油、食盐、葱花、味精、排冬菜,舀入鸡(或猪骨)清汤。馄饨煮至浮起后,往锅内舀入少量凉水,待水再开馄饨熟后舀入碗内(每碗15只),撒上白胡椒粉即成。(王平)
萝卜丝饼
长沙时令点心。最初为茶馆中所制茶点。外酥脆内鲜软,层次分明,具萝卜特有的清香。20世纪初以大华斋和福芝春两家茶馆质量最佳,后来小吃摊贩也有供应。50年代以后,以老点心师陈凯传所制最享盛名,80年代则以其弟子、特级点心师谢功臣公推为第一。1986年谢功臣援外,招待卢旺达总统时特意制作了萝卜饼。总统品尝后非常满意,说:“我吃了几十个国家的名点,唯独中国的萝卜饼味道最美。”原料:每20个萝卜丝饼需水调面300克、油酥面200克、白萝卜750克、熟火腿100克、金钩50克、鲜猪肉100克,味精、食盐、葱白、青蒜梗、酱油、麻油、胡椒粉各适量,植物油1000克(实耗100克)。制法:白萝卜洗净去皮,切成丝,用盐腌一下,挤干水份;鲜猪肉洗净剁成肉泥,金钩浸发剁末,熟火腿切末,葱白切花,青蒜梗切丝。以上各料与箩卜丝合在一起,再加入味精、酱油、麻油、胡椒粉等拌匀成馅,分成若干份;将水调面和油酥面各分成20个剂子,先将水调面剂子按扁,包入油酥面剂子,再按扁,用檊面棍檊成长皮,由一头卷成筒,再檊成长皮,再由一头卷成筒,然后竖着檊成园皮,放入一份萝卜馅,先包成球形,再按成鼓形,入沸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时出锅即成。(刘蒲生)
薯丁粑粑
湖南耕地少而多丘陵,宜种植红薯充作主食,故旧时有谚:“红薯半年粮”。因而花样翻新,创制出各色红薯食品,红薯粑粑即为其一。外焦脆而内柔软,香浓味甜,于街头摊点买上一两枚边走边吃,颇惬意。制作:1、红薯洗净去皮,切成小丁,放入盆内;另取一盆,放入面粉、生粉、精盐,倒下清水搅拌成面糊,再放下红薯丁拌匀,醒置30分钟。2、铁锅中火,倒入茶油半锅烧至170℃,用勺舀入红薯粉浆于平底铁锅内,拨匀,放热油内炸至薯浆凝固,至两边呈金黄色即可。(赵 幸)
糖油粑粑
长沙传统糯米油炸食点。香甜糯软,外脆内嫩,长期以来是长沙居民的解馋之食,大街小巷均有小摊点制作出售,制作方法也各有千秋。原料:糯米粉750克,黏米粉250克,茶油1000克,北流糖175克。制作:1、将糯米粉与黏米粉倒入盆内,加清水550克拌匀擦揉成粉团,取一块约150克放入一个小碟内,压扁入蒸笼内蒸熟,取出加入粉团,擦揉成洁白光润的粉团。2、将粉团出剂子40个,逐个搓成球团,放入一个垫湿布的木板上摆好。3、将铁锅上中火,倒入茶油先烧去气味,放入北流糖,用小铲子将糖与油溶成棕色糖油;拿起球团,轻压成圆饼形,放入糖油锅内;用小铁铲轻轻推动粑坯,边推边压,并将糖汁不断往粑坯上泼浇,待粑坯浮出糖油面上后,再炸一会,用小铲铲起,放入漏架,沥去糖油,再铲入碟内。(张力行)
油条
常见的大众食点。粗壮金黄,松泡焦脆,鲜咸爽口。明矾碾成粉,溶于水,再放纯碱,即见清水里出现白色水花,待水花消失再放盐。见水质浓白色,即可加入面粉迅速拌匀,撑压成面团,静置20分钟后放在案板上,分成均匀三份,提压两三次,搓成粗条放入一个已扫油的大条盆内。在条边刷一层油,三条长条紧靠摆好,盖湿布饧置6~10小时(夏~冬),使面条完全松劲柔韧。将油条面条取一条,放下,在上面轻轻扑一点面粉,再轻轻带长,用走槌将面条推擀成一条厚0.5厘米,宽8厘米的长面带,油锅内油温烧至210℃左右,用一把专用切油条刀先切两条(宽1.5厘米),将前一条拿起,叠在第二条上面,用刀背从中压一道槽印,放下刀,两手抓住条两端,轻轻拉长约30厘米,左手松开,右手顺势向内甩扭一下,使面条滚扭成一条麻花扭,左手再抓住左端,双手提起放下油锅内。用长竹筷夹着滚几滚,即可见油条膨胀。炸至金黄色即可。
嗦螺
风味小吃,流行于长沙及周边地区。盛夏时节的夜晚,市民成群结队到街边吃嗦螺,喝啤酒。制作:螺丝带壳取回,水中清养1~2天,用专用铡刀铡去螺尖,洗干净,锅入油烧热,下入带壳螺丝,煸炒,然后加入香料、酒、葱、姜、蒜。干辣椒粉、酸干菜煸后加入少许骨汤调好味,到快干后加入紫苏叶、葱末出锅装盘点入香油、上桌。味香辣,紫苏香味浓郁,不含泥腥味,嗦之肉出,欲罢不能。(陈学冬)
口味虾
风味小吃。流行于长沙及周边地区。以其香辣鲜美而备受欢迎,更是夏夜喝啤酒时必不可少的下酒食物。满街食摊各有秘诀,风味各异,但都离不开一个辣字。食客吃得汗流浃背,满嘴辛辣,仍大呼过瘾。制作:1、取湖区所产龙虾,去头壳,去腮,特别是肚下眼间,斩去中尾,按出泥线(即沙肠),开壳背,敲裂大钳腿,备用。2、用熟油,热锅下入虾,炒至红色,加生姜米、大蒜米、米酒、十三香粉或八角桂皮少许,加大蒜子米、生姜米、精鸡粉及少许豆板,翻炒,加入骨汤煮20分钟左右,加入紫苏即成。(陈学冬)
红烧猪脚
长沙传统风味食物。既可做小吃,亦可作为菜肴上桌。原料:净猪脚,色拉油,盐,味精,料酒,酱油,糖色,白糖,葱花,姜块,葱把,桂皮,八角,整干椒。 制法:猪脚斩成块,焯水;把姜,葱把,桂皮,八角,整干椒炒香,放猪脚煸干水份,烹料酒,糖色,酱油,炒上色加水,调正味,小火烧至酥烂,进味。 食用时,拣出姜,葱及香料,盛碗中,撒葱花。
麻辣烫
长沙风味小吃。主料是红薯粉(也有用圆形米粉或粉丝来代替的)。味厚、香辣。一碗热腾腾的红薯粉端上来,撒着葱花、干椒,浮着一层金红色的油。还可以加料,如豆皮裹芫荽、黄螺、薯仔片、海带片、蘑菇、藕片,共二三十种,此外还有鸡肉牛肉猪肉等荤菜。点好菜,店主煮好,放在辣辣香香的汤里一块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