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安都有哪些好吃的美食
西安是美食之都,吃货的天堂,汇聚了太多的特色美食小吃,下面就先推荐一部分西安的特色美食小吃给大家。
牛羊肉泡馍
肉丸糊辣汤可以说是蔬菜牛肉丸子汤,或者说是牛肉丸烩菜,但是区别于外地的是汤要勾芡。汤里有浑圆的牛肉丸子,切成块状的薯仔,莲花白,胡箩卜,菜花、芹菜等。先用牛羊骨熬汤,下牛肉丸,烩菜,最后勾芡而成。说起容易,但是要做到菜不煮烂,适合可口可是有功夫的。吃前浇一勺店家精心熬制的红艳艳的辣椒油,吃罢舌尖发麻(花椒惹得祸),微微冒汗,浑身舒坦。
2. 西安特色小吃,地址和价位 急用!!!
因为近期我也要去西安。所以上网查了一下特色小吃。希望能帮助你。呵呵
1、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独具西安方邦特色的着名小吃,西安老孙家饭庄从一八九八年开始经营,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2、黄桂稠酒
陕西的风味菜点以其所包含的丰富历史典故和文化情趣为越来越多的游人所了解和喜爱。酒席宴上吃喝是不分家的,于是陕西最有名的饮品黄桂稠酒就开始大行其道了。到如今,从大酒店到街坊小吃铺,到处都在卖热气腾腾的稠酒,以至很多西安的老人和小孩也都能给外地客说出几句有关杨贵妃与稠酒的传说来.
3、荞面饸饹
西安城墙内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地方名叫教场门,顾名思义,大概是当年八旗兵、绿营兵操演武功的地方。"门"没有看到过,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教场门"三个字出现在西安人的口中,常常是后面还挂着另两个字"饸饹"。
4、灌汤包子
贾三是西安城的名人。来到西安,你是无论如何该去品味贾三先生透彻人心的清真和美伦美焕的技艺。找到贾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贾三灌汤包子"是名头最大、字号最为响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5、陕西凉皮
6、泡泡油糕
7、岐山面 (赵老大歧山面庄,歧山臊子面馆在西安随处可见,其中较地道正宗的是赵老大歧山面庄,食者络绎不绝。 地址:南关正街109号)
陕西的臊子面历史悠久,清代已经很驰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闻名,用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其基本制作工艺是:面条要用手擀成,并达到面薄条细、筋韧光滑、软硬适度的标准。做臊子是先将猪肉切成薄片,入热油锅烹炒,同时加入生姜、食盐、调料面、辣面和陈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黄花菜、木耳炒好为底菜,鸡蛋摊成蛋皮,切成棱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做漂菜。吃时先将面条煮熟捞入碗内,打入底菜,再浇汤,放臊子和漂菜。
岐山面要求宽汤,即汤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所谓煎、汪即面条要热的烫嘴、油要多,才能体现此面的特色。岐山面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高饱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面食。
在古城西安乃至三秦大地享有盛誉的西安永明岐山面馆是西安市规模最大的一家岐山面馆,永明岐山面继承三千年西岐故里遗风,并运用现代科技进行了工艺创新,使永明岐山面具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不喝汤,回味长"的15字特色,以极富营养价值的天然植物的五端(根,茎,叶,花,藻)和五色(红,黄,白,绿,黑)再配以数十种名贵调料烹制而成,营养成分平衡,营养价值极高,实属价格低廉的大众营养快餐。
8、葫芦头
葫芦头原于宋代的"煎白肠",相传至今。其主料由猪大肠头、猪肚头、肥肠去腥臊后加佐料煮成汤,再用汤煮馍而成。其汤酽味浓、鲜香适口,是一种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食品。具有浓郁味醇,鲜香滑嫩,肥而不腻,老幼皆宜的特点。春发生泡馍馆
9、肉 加 馍
在西安,老樊家几乎成了腊汁肉的代名词。
10、饺子宴
11.锅盔
•••••••••
晚上西安热闹的地方钟鼓楼地方比较适合外地人,而且鼓楼里也是西安最大的回访(穆斯林)小吃 陕西特产一条街,你问的是”贾三包子店”吗?也在鼓楼里,招牌很大,很好找。小吃街一般下午开始所有店铺出滩营业,到次日清晨左右打烊(早上也有,但是多数关门)西安着名小吃很多,比如羊肉泡馍,葫芦头,肉加馍,凉皮等等,泡馍要吃老孙家或者同盛祥的,葫芦头要吃春发生的,肉加馍要吃樊记,凉皮都基本一样,另外钟楼西边鼓楼巷子里,是西安回民小吃一条街24小时营业,最着名的有贾三灌汤包子和红红酸菜肉丝炒米饭,还有马永信的黄桂柿子饼和其他烤肉等民族小吃应有尽有,进去转一圈就已经回味无穷了
推荐:老孙家羊肉泡(东大街和东门外都有店面)老黄家羊肉泡(西门外),同盛祥羊肉泡(钟鼓楼广场),春发生的葫芦头(粉巷旁)土门第一碗的葫芦头(土门),樊记肉夹馍(竹岜市)秦豫肉夹馍,王魁,王恒这二家的肉夹馍也不错,永明岐山面(南稍门和劳动南路),)德发长饺子(钟鼓楼广场,解放路的饺子(解放路),薛家米皮(分店很多)。这都是特色小吃,其实西安的特色还有很多,只要是在市区不妨多尝试一些小吃,西安高档饭馆多集中在东大街、长安南路和南二环一带。
你就去回民街吧 钟楼下一站鼓楼下车 进鼓楼的门洞里 西安所有好吃的都在那了(鼓 楼 15 钟鼓楼广场 火车站乘611、603、610路)
在这次出发去西安以前,我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从网上找了一堆关于西安好吃的东东的文章,准备开始去一路尝试。本来以为在西安只有半天多的自由活动时间,谁知道由于去延安的路上堵车,在快到洛川的时候堵了大概3个小时以后,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延安,这样就多出了一天,我也就有很充裕的时间了。根据文章的介绍,我的主要活动定在了回民街,在那里我吃到了不少西安的小吃,也就以我的体会来说说吧。
肉夹馍:一天早上导游把我们带到了西大街鼓楼对面的一个小街里的“樊记”,不过在去的路上看到了“王恒”的招牌。记得在文章里看到过说“王恒”比“樊记”好吃,在同伴们全开始在“樊记”里面吃的时候,我和一MM到“王恒”也买了一个精选,4.5元一个。和“樊记”的相比,果然好吃很多,主要是由于“樊记”里的馍好象捂过了,没有那边的那么脆。不过“王恒”的普遍比“樊记”贵5毛,看来还是很有道理的。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又有两天的早饭是在那里解决的,不过一般一个人吃不下一个,基本是吃一半浪费一半,现在想起来真后悔啊。
酸梅汤:这个说成是西安的小吃应该是有点牵强,不过我在回民街里面看到很多家都有卖的,1块钱1杯,而我那几天也喝上了瘾,根据我吃的顺序,也就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吧。第一次喝也就是在吃“王恒”的肉夹馍的时候,喝起来冰冰凉凉的,很爽口。后来晚上去回民街的时候,发现有好多家买酸梅粉的,估计这个酸梅汤也就是勾兑出来的,有的浓有的淡,用塑料杯装着,在“红红炒米”里面盛酸梅汤的杯子居然上面还有吸管,一开始觉得很新奇,后来想想,觉得挺不卫生的。不过酸梅汤好象倒真是比可乐什么的更容易在回民街被接受。
钟楼小奶糕和滚雪球:这两种冰棍全是5毛一根。钟楼小奶糕在咱们坛子上好象去年就有人提起过,在路上和当地的导游说起,她告诉我其实当地人更喜欢吃滚雪球。从乾陵和法门寺回来回来的那天比较早,我就和2个MM一起杀到回民街去了。本来看介绍上说开元下面卖的那个小奶糕是正宗的,本来想走过去买,后来在鼓楼对面的一个小摊子上发现了,一人买了一根奶油味的,果然好吃,用MM的话说“比小牛奶强多了”,一根还没吃完,就到了马路对面,在鼓楼下面的摊子上发现了有滚雪球的,我嘴里还咬着小奶糕呢,又张罗着买滚雪球,结果卖的那个小姑娘看着我都乐了,滚雪球一吃还不打紧,后来几天我们就吃它了,尤其是可可味的。最后我们已经简称为“我们再滚一下吧”,最后一天一MM居然提议,要不我们吃两个东西之间就滚一下,我害怕拉肚子,没敢赞成。
镜糕:还没进回民街,在鼓楼的下面就有很多卖镜糕的小车,镜糕放在很小的笼屉里,很小,上面有红红绿绿的调料,要吃的时候会再给蘸上芝麻和糖,很便宜,5毛钱一个,味道还不错。不过我们走到回民街里面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卖1块钱一个的,上面放了不少葡萄干,决定也买一个尝尝,结果发现没有5毛的好吃:(
凉皮:在西安吃了两种凉皮:秦镇凉皮和麻酱凉皮。秦镇凉皮名字的由来不知道,估计是和某个地名有关系吧,而麻酱凉皮顾名思义是放了麻酱的。那个凉皮和在北京吃的很不一样,比北京的好吃多了,吃到嘴里有一种精到的感觉,鲜百味馄饨店里和老陕面馆里的觉得也没这个好吃。个人觉得秦镇的比麻酱的好吃,不过也许是因为我不爱吃麻酱的缘故,我在西安的朋友说她每次去回民街总忍不住要吃一碗麻酱的。
炒米:其实就是炒饭,但西安好象没有这么个叫法。我在介绍西安小吃和小兔子的文章里全看到过介绍“红红炒米”,到了那里,当然要尝一尝。晚上有很多桌子摆在路边,我们也找了一张空的坐下,会有服务员过来问你吃什么,点完以后,没过两分钟就上来了。观察了一下,好象这个就是直接炒出来,然后看哪桌要就给端过来,虽然后来又去了一次,不过我也没搞清楚那里是不是就做这一种炒米。那炒米是用酸菜和牛肉末一起炒的,味道很好,考虑回来以后可以自己实践一把,看能不能做出这种味道。我们因为是吃完晚饭再过去的,没吃太多,三个人就要了一碗,不过那可是那天晚上我们唯一全部吃光的东西。
肉串:在很多小吃店的旁边总会有烤羊肉串和牛肉串的炉子,很便宜,2毛一串,同样也是烤好了端到每个桌上来问你要不要,一般十串起卖,由于很小,不用担心吃不下去。结帐的时候就数铁钎子,很方便。不过由于上面的肉很少,吃起来没太多感觉,觉得还是北京的羊肉串好吃。后来看见有一家,有整只的羊挂在外面,好象可以现穿羊肉串,可惜眼大肚子小,就没有再吃了。同时那里还有卖涮牛肚的,3毛一串,红红的,上来的时候刷了麻酱,总觉得味道有点淡。
羊肉泡馍:这次吃的羊肉泡馍是在据说最正宗的老孙家吃的,为了品尝当地小吃,集体定了老孙家的风味餐,10个热菜10种小吃。其中就有羊肉泡馍,上来的时候是机器弄好的,没有体会到自己掰馍的过程,由于那时候已经吃的比较饱了,也就是尝了两口,没留下太深的印象。不过后来有一天去大皮院,看到了小兔子介绍的小炒馍,来了一份优质,一块馍我掰了大概10分钟,再送去给厨房炒,大概等了10分钟。本来以为炒馍出来会是干干的,谁知道也是有汤的,里面有蘑菇,西红柿,羊肉,粉丝.....好吃。
凉糕和凉粽:基本上来说我还是喜欢吃那种又甜有粘的东西,而这两个刚好符合我的胃口。唯一可惜的是拿出来的时候放了太多的蜂蜜和桂花糖,弄的味道反而有点苦,建议去吃的时候稍微加一点白糖就好。
糊辣汤和麻花油茶:据说是西安人喜欢的早点,我们当然也尝试了一下。不过说实话,很不习惯。麻花油茶一股怪怪的味道,我们一人尝了一口就没再吃,MM试了一下里面的麻花,说和油条差不多。糊辣汤里面有圆白菜、薯仔、菜瓜、牛肉丸什么的,当地人会在里面泡上一个“坨坨馍”据说就是很好的早餐,不过我们本来就抱着尝尝的思想,当然馍就没要,吃起来有点辣,感觉比麻花油茶好点。不过看起来当地人真的很喜欢吃,我们进去时候满满的一大盆,没5分钟出来已经少了很多。
酸汤水饺:同去的两个MM巨喜欢吃,由于我对面食一般,同时对酸的东西也不是太喜欢,因此是她们两主攻。其实第一次吃是在老孙家,一MM本来说不吃,后来尝了一个就连汤带饺子吃了一堆。后来有时间我们自由活动,还想到老孙家吃去,被我及时打住,给小兔子打了个电话,才知道大皮院那里就有好几家,我吃的凉糕和凉粽,不过从她们连汤也喝的比较干净看来,应该还是很好吃的。
灌汤包:贾三灌汤包也是鼎鼎有名的,离红红炒米很近,第一天晚上本来想进去,看里面那么多人还要等位,同时我们肚子也不是很饿,就没有坚持。不过后来有一天早上去了,要了一笼羊肉馅的,10个才4块钱,咬到嘴里满嘴的汁,果然很鲜美,再蘸上点醋,刚好解腻。不过由于事先有大半个肉夹馍垫底,我就吃了一个,剩下的全让MM吃光了。
在西安我主要就吃了这些东西,总结一下,西安的小吃还是很便宜的,我们吃的这些东西最贵的也就是小炒馍,6.5一份。而且有一个比较集中的地点,很便于象我们这种去旅游的外地人,不象别人问我北京有什么吃小吃的地方我都回答不上来,王府井小吃街和东华门的夜市里卖的小吃有多少是正宗的北京小吃我也不敢肯定。
3. 西安有哪些好吃的
西安有哪些好吃的?
提供参考回答。举例。
10大美食。胡辣汤、臊子面、烤肉、biangbiang面、葫芦头泡馍、小炒泡馍、臊子面、烤肉、柿子饼等等。如果你也是面食爱好者一定要去西安吃,不会让你失望的。
1.凉皮
陕西凉皮是陕西的特色小吃之一,主要食材是小麦面粉,凉皮是用来凉拌食用的。通常加上时令蔬菜如黄瓜丝、白菜丝丝、胡萝卜丝、黄豆芽等。调料有盐、醋、生抽、蒜、辣椒油,但陕西凉皮最独特的是专门熬制的调料汁。做好的凉皮白里透明、面筋微微有点黄、配上各种颜色的蔬菜,好吃又好看。是很不错的夏季消暑小吃。凉皮的种类也有很多种,面筋凉皮、麻酱凉皮、秦镇米皮。虽然它们种类不一样,但是总体味道还是差不多的,就看自己喜欢更喜欢那种口味了。
2.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时期,历史悠久。它料重味重,肉多汤浓,镆筋光滑,香气扑鼻,食用后回味无穷,而且牛羊肉又有暖胃功能。牛羊肉泡馍很有陕西地方的风土人情。因为陕西农民淳朴,出去干活之后,只要拿出一块馍掰好后,加羊肉汤大火煮熟,加入葱花、蒜苗、香菜,即可端上来吃了。
3.肉夹馍
肉夹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名陕西小吃。肉夹馍是两种食物的绝妙组合,腊汁肉加上白吉馍,馍脆肉香,肥而不腻,有着中式汉堡的称呼。肉夹馍在西安随处可见。
4.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因为中文汉字无法输入,所以用谐音代替,食材主要是长宽厚的面条。因此又称为“裤带面”然后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调料倒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热油的植即可。
5.葫芦头泡馍
泡馍吃法简单,把馍掰成小块儿,再把猪肠肚和其他肉类等排放在碎馍块儿上,用骨头汤泡三四次,然后加入青菜等。吃时拌上辣酱等,鲜香爽口。
6.锅盔
因为饼大直径二尺多,又圆又厚像个锅盖,所以被称作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又干又硬,内酥外脆,香醇味美,吃回来还是蛮美味的。
7.肉丸胡辣汤
8.臊子面
9.柿子饼
10.米面皮
4. 西安有什么小吃呀可以提供地点最好
西安的小吃太多了,下面我简单的介绍几个:
1、老童家腊羊肉
陕西省西安市着名小吃。相传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难来西安,品尝了老曹家腊羊肉后大加赞赏。 并由兵部尚书赵福桥之师邢庭维手书“辇止坡’三字,制成匾额悬挂门口,从此老童家腊羊肉名闻遐迩。近百年来长盛不衰。 腊羊肉选料精细,工艺讲究,辅料齐全,火功得当。卤煮出的肉,色泽红润,质地酥烂,香醇可口,是佐餐下酒良菜,也是馈赠亲友佳品。
选用新鲜肥羊,宰杀后配以青盐、芒硝、 八角、桂皮、草果、花椒、小茴等调料,经制坯配料,卤制和上色等工序制成。腌肉时将羊肉皮面相对折叠排放在大缸内,添入井 水,撒进青盐、芒硝,腌2-5天。腌透。煮肉时先将老卤汤倒入锅内,加入等量清水,放人调料包,用旺火烧开后再酌加青盐,放在肉板匕用重物压紧,改用小火们煮3-4小时,至肉酥骨离时捞入盘内,再用原汁汤冲洗肉面,去原汁,用净布沥干即成。
羊肉除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外,还有味甘苦、性火热、开胃、 增进食欲、补肾助阳的作用,是一种强壮食品。
2、太后饼
陕西省富平县着名小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创制于汉代,系汉文帝之母薄太后脚厨所擅长,太后喜食,故而得名。由面粉和猪油等制成。
将板油撕去皮膜,切成小丁,刀 背砸成油茸。加入用栓皮、花椒熬成的调料水和适量精盐 搅拌均匀。取面粉加水和成面团,揪成面剂,用手按平后擀成长形面片,抹上一层油茸,卷成圆柱形,搓成长条,反复行叠后再揪成小剂,制成饼坯。在饼坯上刷一层鸡蛋液或蜂蜜水,放人铁炉中烘烙,待外皮呈金黄即成。
外皮金黄,油润酥脆,内层绵软,咸香适口。富含碳水化合物、动物脂肪酸等营养素。
3、春发生葫芦头
陕西省西安市着名风味小吃。葫芦头源于宋代市食的“煎白肠”。1929年以秒年何乐义经营的猪大肠最驰名。因猪大肠脂厚形似葫芦,故名“葫芦头”。现已由大肠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
将猪大肠、猪肚用盐、醋分别翻转、搓揉去油腻和腥味,清水漂洗至肠、肚色白发亮,无腥臊味为止,再在热锅上焙烤,在距大肠30厘米处切断,即为葫卢头,放人清水锅中煮4 小时后加精盐,10分钟后捞出肠、肚放筛内景晾干待用。肉汤由猪骨、猪方肉、调料包(花椒、八角、桂皮、草果)熬成。取肉汤2份和清水1份旺火烧开,将掰成的白果大的托托馍放在碗中,再将大肠、熟肚各3片,熟肉、鸡肉各2片(鱿鱼、海参2片)整齐地排放在馍块上,用锅内滚开的汤浇3-4次,使碗内馍块浸透汤汁,然后放人料酒、调料水(花椒、八角、桂皮熬成)、味精、香菜末和蒜苗丝,浇上熟猪油,最后再浇上滚开汤汁,配以精蒜、泡菜、辣子酱即成。
汤味醇,鲜香适口。是一种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加人海味,可增加蛋白质的含量。
4、黄桂稠酒
黄桂稠酒源于唐代,是以优质糯米特酿而成,纯天然发酵,色泽如玉,,酒味醇香,酸甜可口,具有止喝、生津、活血、健脾、开胃、润肤、滋肺、营养等功效,含有葡萄糖、乳酸和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冷热均可饮用,是老幼皆宜的上等饮品。杜甫诗中“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百家眠”所言之酒即指此酒。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此酒将会象“可口可乐”一样风靡世界。今以永康、西安饭庄和徐家黄桂稠酒最为着名。
5、樊记腊汁肉
陕西省西安市着名小吃。由樊凤祥父子俩创于1925年。已有70年历史。于1989年参加商业部“金鼎奖”评选活动,被评为部优产品。腊汁肉是一种用着锅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 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
将肥瘦适度的鲜猪肉,用凉水洗于净,切成 1-2公斤的长条,放入陈年老汤锅内,加入适量的凉水、食盐、料洒、糖色,以及八角、桂皮、花椒、丁香等10余种调味品(用粗布袋装),压上铁算子,先用大火烧开,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炯煮, 保持汤锅小开,煮约2小时后改用微火焖3-4小时,此时肉已完全酥烂,即可捞出拆去骨头,放在大瓷盘内。吃时切腊汁向少量,夹人刚出炉的白剂馍中,此时馍香肉酥,回味无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白剂馍一起食用还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6、蜂蜜凉棕子
棕子以优质糯米制作,吃时用丝线拉成薄片,盛在小碟之中,佐以白糖、玫瑰、蜂蜜、盛夏食用,入口既冰凉又香甜可口,是夏令最佳食品,西安饭庄及各甜品店有售。
7、歧山面
歧山是一个县,盛产麦,善吃面条。有九字令:韧柔光,酸辣汪,煎稀香。韧柔光是指面条之质,酸辣汪是指调料之质,煎稀香是指汤水之质。 歧山面看似容易,而达到真味却非一般人所能,市面上多有挂假招牌的,俗辨其真伪,一观臊子[左火右览]法和面条擀法便知。 臊子,猪肉,必带皮切块,碎而不粥。起锅加油烧热,投之,下姜末、调料面煸炒。待水分干后,将醋顺锅过烹入,冲冒白烟。以后酱油杀之,加水,煮。肉皮能掐时,放盐,文火至肉烂舀出。擀面,碱合水,水合面,揉搓成絮,成团,盘起回性。后再揉,后再搓,反复不已。而后擀薄如纸,细切如线,滚水下锅莲花般转,捞到碗里一窝丝,浇臊子,只吃面而不喝汤。 在歧山,以能擀长面者为女人本事,否则视之家耻。娶媳妇的第二天上午,专门有一个擀面的隆重仪式:客人上席后,新媳妇亲自上案擀面,以显能耐。故女儿七岁起,娘便授其技艺,搭凳子在案前使擀杖。
8、乾县锅盔
关中八怪之一:烙馍像锅盖。盖为平面,盔为凸形,且硬,敲之嘭嘭,如石如铁。一年,有少年从外婆家携锅盔回,中途下冰雹,皆蛋大,砸死许多鸡羊,少年头顶锅盔,有安全帽之功能,行十里路,身无伤损,馍无破裂。 坚硬,食之却酥,没牙的老人尤其喜爱,窝窝嘴嚅嚅而动,愈嚼愈出味。 用料简单,若面粉十斤,水便四斤,碱面七钱,酵面可夏七两,冬斤半,春秋一斤。制法也简单,却必须下苦力,按季节掌握水温,先和成死面块,放在案下用木杠压,使劲压,边折边压,压匀盘倒,然后切成两块,分别加入酵面和碱水再压,再使劲压,直到人大汗淋淋,面皮光色润,用湿布盖严盘性。性起,面块分成每块一斤多重的面剂,推擀成直径七寸,厚约八分的圆饼,上鏊,三翻二转,表皮微鼓即熟。锅盔铺里,卖主称馍不用手折,而以刀割,刀是长叶马刀,割是斜面削割,大显大家风度。历来卖锅盔的未遭他人抢窃,刀具使一切歹人生畏,锅盔也随时能够当盾。 据乡里传,锅盔为古军人所创。极是。
9、石子馍
七十年代,关中一农民有冤,地方不能伸,携此饼一袋,步行赴京告状。正值暑天,行路人干粮皆坏,见其饼不馊不腐,以为奇。至京,坐街吃之,市民不识何物,农民便售饼雇人写状,终于冤案大白。农民感激涕零,送一饼为其明冤者存念。问:何饼?说:石子饼。其饼存之一年,完好无异样,遂京城哗然。 此饼制作:上等白面,搓调料、油、盐,饼胚为铜钱厚薄。洗净的小鹅卵石在锅里加热,饼胚置石上,上再盖一层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云,油酥咸香。 同州人尤擅长此道,家家都有专石子,长年使用,石子油黑铮亮。据传,一家有二十多年的油石子,到六十年代,遭灾,无面作饼,无油炒菜,每次熬萝卜,将石子先煮水中便有油花,以此煮过两年。
10、牛、羊肉泡馍
陕西省西安市着名小吃。历史悠久。早在崇帧年间,西安就有了专营羊肉泡馍的“天锡楼”,在西北地区颇有影响。
羊肉以肉质松酥,色泽红润,咸烂可口,气味香醇而久负盛名。清末慈喜太后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逃往西安,一天当行到北广济街时闻到一阵浓香,立即停辇,派太监探问,方知是老童家烹制腊羊肉而飘出来的香味,品尝之后,赞不绝口,随赠亲书“辇止坡老童家”条幅。老童家腊羊肉即变成贡品,风靡京华。今辇止坡老童家的腊羊肉,已拥有现代化的真空包装,批量生产,销往国内外,使这一宫廷贡品变成广大群众的美食。
用优质牛(羊)肉、牛(羊)骨,配以花椒、大茴、草果、桂皮等调料,入锅内煮至内酥烂、汤汁浓备用。用优质水调面团烙成“唬背菊 花心”托托馍,掰成着头大碎块。炒锅置人上加浓汁汤,再添适量水 煮开,放切好的熟牛(羊)肉和适量湿粉丝稍滚,再将掰好的馍块倒入,加调味品煮1—2分钟,淋熟羊油盛人碗中。食用时佐以糖蒜、 辣子酱、芝麻油、香菜等。传统作法有三,一曰“干泡”,通过煮制,汤329汁完全入馍内。此馍筋而韧、粘而滑;二曰“口汤”,煮的馍酥绵光滑,吃完碗内留汤一口;三曰“水围城”。宽汤煮馍,碗四周是汤,中点是馍,汤多馍散、清香绵滑。
11、辣子蒜羊血
将羊扳倒,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热血接入盆中。用马尾箩滤去杂质,倒进同量的食盐水,细棍搅之,匀,凝结成块后改切成较小的块,投开水锅煮,小火血固如嫩豆腐,捞出,呈褐红色,舌舔之略咸。 至此羊血制成,可泡在清水盆里备用。 清晨,或是傍晚,食摊安在小巷街头,摆设十分简单,一个木架,架子上是各类碗盏,分别放在盐、酱、醋、蒜水、油泼辣子、香油。木架旁是一火炉,炉上有锅,水开而不翻滚,锅里煮的是切成小方块的羊血。羊血捞在碗里,并无许多汤,加各类调料便可下口了:羊血鲜嫩汤味辣、呛、咸,花椒、小茴香味窜扑鼻。 咸阳有一人,可以说什么的都不缺,只是缺钱;也可以说什么的都没有,只是有病。病不是大病,体弱时常感冒。中医告之:每日喝人参汤半碗,喝过半月即根除感冒。此人拍拍钱包,一笑了之。卖辣子蒜羊血的说:买羊骨砸碎熬汤每早喝一碗;再每晚吃羊血一碗吧。如此早晚不断,一月后病断。
12、贾三灌汤包
灌汤包是一种什么产的食品呢?顾名思义,它就是一种包子,但里面却是有汤的。这又是何故?其实只是一层窗户纸,不捅不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用某种工具把汤灌进包子里去的,不然,这汤本已在馅里面,只不过是在包之前把肉冻放在馅中,包好以后经笼屉上火一蒸,肉 冻化开而不漏。灌汤包讲究汤不能漏,包子又要不粘笼屉,这全看大师傅的手艺了。地道的灌汤包为清真食品,一般为牛、羊肉馅。京城的灌汤包虽然仍为贾家所开,但也许为了适合更多人的口味,又增加了三鲜馅、素馅等品种,味道自然不及牛、羊肉来的地道。包子上来以后,要蘸着佐料吃。佐料为店里特别加工过的醋加辣椒末,另备小盘糖蒜与香菜(北京店则未见准备)。包子热腾腾的,但千万不能迫不及待地去吃,万一您一不留神,一口下去,包子里的热油汤不是烫着了您的嫩舌头,就是溅您个满脸花。不必不好意思,灌汤包吃的就是这口,乐在其中,若不身临其境,难解个中三味。临了,您千万别忘了要一碗香甜爽口的八宝 粥。
贾三是西安城的名人。来到西安,你是无论如何该去拜望贾三先生的,该去品味贾三先生透彻人心的清真和美伦美焕的技艺。找到贾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贾三灌汤包子”是名头最大、字号最为响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贾三是回民,西安的回民差不多都是经商理财、运营资本的天才;同时,西安的回民有着悠久的吃苦敬业、爱国爱教的传统。贾三依靠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和祖祖辈辈传下的敬业精神,历经三年初创,五年立基,十年的潜心发现,二十年的不断出新,创制出了“灌汤”形式的、以“贾三”冠名的系列美食。“贾三灌汤包子”的价值和意义,不只是拘囿于为西安食苑填空补缺的层面,他的“灌汤包子”蕴籍着许许多多令人思考的东西。
传统的小吃多大以“顶盘挑架”“沿街呼号”形式买卖,进一步发展也就出现了“明锅亮灶”“前店后家”的店铺和街市格局,而贾三灌汤包子是以“集团化”的营销思路进入市场的。贾三名下有自己的专业研究队伍、营销策划队伍和产业开发队伍。可以说,贾三以“灌汤包子”响名享誉,同时,赋予“灌汤包子”无限的价值和意义。贾三本着中国文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传统理论,用小小汤包做出了无限大的事业。贾三是西安小吃苑的一朵奇葩,够得上货真价实,也够得上独道独行;他在展示西安小吃区域特色的同时,更多展示了西安穆斯林饮食文化的特色。
13、陕西凉皮
陕西凉皮种类繁多,做法各异,调拌时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这里,仅举出以下五种:
一、 麻酱凉皮:一种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较简单,把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箩里,摇晃凉皮箩使面精平平的铺在箩底,然后放入开水锅内蒸制成熟。吃时,把凉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一般加辅料为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二、 秦镇凉皮: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节为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是,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位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香。
三、 汉中凉皮:因产于汉中地区而得名。由于加工时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又叫水磨凉皮。制作时,将磨好的米粉浆平铺于竹蒸笼上蒸制。加入调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位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四、 岐山擀面皮:岐山县制作的最佳。制作时,将小麦粉洗出面筋,把淀粉擀成薄饼,上蒸笼蒸制。制成凉皮既软又粘。调料以岐山当地酿制的粮食醋和辣椒油为主,辅以洗出的面筋丝,在一小铁锅内拌合均匀,盛盘而飨客,其口位主要特点是酸、辣、香。
五、 面筋凉皮:主产于关中地区,加工时,要先洗出面筋,淀粉调成糊,盛入金属凉皮箩上锅蒸制。调制时,加入蒸烹面筋块、时令蔬菜,调味品有醋、酱、蒜、汁、味精、盐、辣椒油、香油等,吃时别有风味。
除以上几种外,陕西还有扶风的烙面皮,汉中的魔芋凉皮、黑米凉皮,陕北的绿豆凉皮等等。不论哪一种,游客不妨都尝尝,一定会使你满口留香。
14、金线油塔
金线油塔是古城西安的一种传统名贵小吃。它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其形状“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相传始于唐代,原名“油塌”,清代时有了改进,选用上等面粉、猪板油等原料,增加油饼层次,把饼状改为塔形,将烙制改为蒸制,名称也由“油塌”改为“金线油塔”,成为上乘美点。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葱节、甜面酱等,别有风味。
14、柿子饼
相传300多年前,李自成称王西安后,临潼老百姓用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柿子面饼慰劳义军,很受义军将士称道。后来,为了纪念李自成及义军,每年柿子熟了,临潼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烙些柿面饼吃。天长日久,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黄桂柿子饼。
主要原料:火晶柿子、面粉、白糖、桂花、核桃仁、青红丝、桔饼、冰糖、油。
特点:用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的柿子面饼,金黄软绵、甜而不腻、芳香扑鼻。
5. 在西安有什么本地和异地的特色小吃吗在哪里啊…谢谢
泡馍---老刘家泡馍(北广济街内)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杂羔汤----(建设西路旅馆村内)
烤肉----里木烤肉(麻家十子西50米)
肉夹馍----秦豫肉夹馍(柏树林南口)
孜然炒肉夹馍----(洒金桥十子东南角)
腊牛肉夹馍---- 北梢门红码头老旦隔壁“李老四夹馍”,他家的杂肝汤也不错
水盆大肉----老宋家(柏树林十子西南角)
葫芦头----铁蛋葫芦头(柏树林十子西北角)
蒸碗----(建西街东口向西100米路南)
煎饼----顶顶香煎饼屋(龙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
酱大骨头---骨头庄(吉祥村十子向东100米路北)
麻辣粉----牵人(粉巷)
火锅----竹园 (和平路)
蒜蘸面----绿蚂蚁对面
牛肉面----马虎面(西七路)
腊汁肉揪面片----建设西路西头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设西路西头路南“陕北老二面庄”
高新的老王面
小雁塔门口的羊肉面
建国路的梆梆面
尚勤路的歧山面
长乐路的牛肉拉面
高新路北段“一诺面庄”的秦香面
麻辣鱼----建国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鱼”
麻辣烫-----七星椒(周家围墙)
火锅-----小天鹅(南二环)
牛肉面----一分利(鼓楼)
沙锅----穆萨 (大皮院 )
烤肉----(桥子口往西400米)
炒海瓜子————胖嫂(东新街夜市,最近检查12点以后出摊)
米线----玄风桥“红油米线”
马厂子的〔大盘鸡〕
兴庆路东隆的楼下〔今日平价酒楼〕的炒菜不错,
西大街桥梓口车站路南小巷里有一家〔卤汁凉粉〕
大雁塔正面的路东有一家〔肉夹馍〕和〔丸子汤〕
长乐西路轻工东半公里〔秦百年〕火锅--要吃蹄花的
交大北沙坡里有一个,〔九龙海天大酒楼〕(刚开的分店在纬十街西北角),夜 市上有一个〔重庆嫩江鱼〕,小巷里有一家四种麻辣
南二环“川渝人家”的菜也不错。
粉带(2块)。黄甫庄口有一家〔卤汁鸡〕(5角)
西五路西段路南第一个小巷进去有一个〔塘坝鱼大排档〕(20元)
建设路东口路南(三二三医院东邻)〔塘坝鱼〕
东门里南〔渭南时晨包子〕
南稍门永宁村里有一家〔烤羊肉〕,现割现秤现穿现卖现烤现吃
北郊自强路有一家烤羊排
原东郊三厂旁边有一家“囊坑肉”,也属羊排一种(此店已搬家,待我侦察后
再通 知)
东新街————牛肉丸子烩菜,好吃量也足,只出夜市,隔个几天就要去吃
一回, 味道地道
北郊龙首南路里“东利沙锅 ”
而且最好吃的是最便宜的三鲜沙锅
柳巷口的牛肉面,最近已经般到端履门
劳动南路啊,老机场里面有一家跳水鱼,非常好吃的
西北大学北门,西侧的红焖王(红焖羊肉非常棒)
北广济街的泡馍是老米家。
东郊韩森寨经二路北口李老四牛肉夹馍,
南郊吉祥村十字社科院对面老蒲城风味小吃,里面的八宝辣子和老豆腐很好。
小肥羊的火锅羊肉鲜美(最近听说他们为了保鲜在肉里放了对人体有害的防腐 剂) 可以缓缓再吃
海底捞服务态度一流
南二环添一顺味道不错,价格相对有点高
老成都 喜欢吃辣的朋友可以常去坐坐
东来顺也不错
文豪杂粮食府去一次,感受感受看看就行了,自己吃饭千万不要去
西厢子庙街有一个“大清花”饺子馆,饺子不错,菜也不错,满族人开的,老
板很会做生意,去吃过几次,真的很不错。
最便宜、好吃的海鲜在边家村十子南100米---大通渔港
凉皮---分米皮和面皮,我上高中的时候疯狂迷恋擀面皮。
凉粉---有凉拌的和炒的,是不同的东西
泡馍---我经常在我家楼下吃
水盆羊肉
水盆大肉---互助路,坐401可到。老宋家(柏树林十子西南角),不知道怎么样,有人
去吃过,说不错。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杂羔汤
蜂蜜凉粽子
甑糕---西安长大的是不是都有用它作早饭的经历啊,不过我小时候很喜欢吃。
镜糕
糊辣汤---常见的有西安的肉丸糊辣汤和来自河南的糊辣汤,不一样的哦。一般吃的时候西安的配托托馍,河南的配葱油饼。
烤肉----我就不说了,我老婆说她对文艺路的一家印象很好
豆腐脑---有一段时间,在交大也常吃的
肉夹馍----樊记是老字号了,最近王恒的势头很猛。我家的猫晶晶就是从楼下的王魁肉 夹馍店里跑出来的。
孜然炒肉夹馍---老道,记得八十年代的土门夜市吧,那时候一个籽然炒肉夹馍可是很
贵的,两块五啊。
金线油塔---三原小吃。
biangbiang面---在建国路上
柳巷面---在端履门
腊牛羊肉---历史上最有名的是辇止坡的老童家,不过这家我小的时候已经不行了,现 在房子拆迁,很难讲怎么样了。我们一般在麻家什子买,不过我搞不清楚哪一家好。
臊子肉夹馍
臊子面
葫芦头----南院门春发生是老字号
蒸碗----有夜市的地方基本都有,我觉得油腻腻的,不知道哪家的好
粉蒸肉---洒金桥的
煎饼----顶顶香煎饼屋
酱大骨头---骨头庄(吉祥村十子向东100米路北)
麻辣粉----牵人(粉巷)的生意很火爆,不过个人认为不如德福巷口的一家好
火锅----竹园去了N回,还有去过N+1回的,我就不说了
蒜蘸面
锅贴---我和我老婆喜欢西羊市的一家锅贴,好像叫“第一家锅贴”,我们每次必要一
碗酸辣肚丝汤。这家的生意似乎老是不死不活的,经常还关门歇歇业。
马虎面(西七路)---详细情况请向马粪咨询
腊汁肉揪面片----建设西路西头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设西路西头路南“陕北老二面庄”
小雁塔门口的羊肉面
麻辣鱼----建国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鱼”
麻辣烫-----七星椒(周家围墙)
砂锅---三鲜的,麻辣的,排骨的,鸡块的,...
包子---东新街郑家包子
蒸饺---鸡市拐的铁家蒸饺,也有灌汤包子,味道还可以
灌汤包子---贾三的名气最大,我感觉一般般。
米线----我丈母娘家院门口的最好
大盘鸡---沙湾。
九龙的炒菜一定要写上
烤鸭---西安烤鸭店,321的人都记得解放路的吧。我和老婆去的基本上是东大街的总
店。
卤汁凉粉---西羊市东口。我估计很多人不知道这种东西。把和吃水盆差不多的饼掰成
块,上面放上凉粉,加上作料,浇上卤汁。
粉带
塘坝鱼---建设路口路南(三二三医院东邻)
烤羊排
生汆丸子---西一路东口路南
元宵
鸡蛋醪糟---有么有小时候喝醪糟喝醉的?
饺子宴---高档货色,各色饺子,一样一个,花色及其繁多,是西安特有的。不过我没
吃过,谁请我去吧!顺便说一句,德发长的普通水饺很不怎么样,建议去解放路饺子
馆。
过桥米线---云南过桥米线,在解放路和咸宁路上有店。不过我喜欢吃五年前在公路交
大校们对面,二环路边上的小摊两块钱一碗的。
友谊东路离交大南门不太远的照壁背后,卖宝鸡的小吃
湘子庙街有一个“大清花”饺子馆,饺子不错,满族人开的,东北风味,我老婆爱吃那里的酸菜。这个店在上海也有分店,离火车站不太远。
6. 西安哪里好吃的最多
红杏酒家精品川菜代表,推存红杏鸡、跳水兔、橛根粉、盐菜回锅肉,餐厅环境幽雅有特色,出菜水平稳定。注意晚七点后无位,11点后加收服务费。地址:紫荆路店—高新区紫荆东路137号,交通:503号盐府人家自贡风味,成都最有特色及最值得推荐的餐厅之一。推存:鸡汁豆花、泡菜、拌木耳、泡凤爪、南瓜饭、盐船号子鱼、酥骨鸭。有浓郁的川菜特色,区别于普通成都菜。地址:科华店—武侯区科华北路63号,注意早到才有车位私房菜川菜老字号,推荐番茄鱼、一品骨、炝锅鱼、大刀腰片。装修有档次,菜品家常,份量足。最大特色是服务员都是下岗的中年男子。注意:门面不显眼,不太好找,要问路人。地址:武侯区大石西路科联街3号 大蓉和川菜新做代表,推荐:天下第一骨、开门红鱼头、鲢连有鱼、干锅鹅肠、羊肚菌捞饭、牛骨髓。地址:羊西店—金牛区蜀汉东路锦城苑D座 交通:305、83、82、54、511路外婆乡村菜传统与时尚结合。推荐:小锅魁回锅肉、番茄牛柳、芥末海蛰皮、冬瓜文哈汤、外婆排骨。店堂高雅精美,菜品味好价廉,分量足。注意:晚上需提前订位。地址:玉双路店—成华区玉双路7号 交通:20、60、106、341路。火锅类川江号子成都西大街金色夏威夷A座二楼三只耳玉双店:玉双路25号 玉林店:芳草街26号皇城老妈东城根上街55号、琴台路20号玉龙火锅肖家河沿街192号味道江湖羊西线蜀汉咱216号重庆孔亮鳝鱼火锅锦江区红星路龙王庙正街116号小吃老妈蹄花优质猪前蹄和雪豆,24小时营业。地址:东城根南街与西御街交口处朱林冒菜地址:青羊北路
7. 西安的小吃一条街。在哪里
西安回民街
这家店不要去
先付款后给的数量不够
然后就是肉坏的
本人吃烤羊肉无数,最起码的一点能确定肉是好是馊.
提供一点经验鲜肉做出来的东西坏的,一定放很多的盐.只有盐才能掩盖坏肉的味道.
最后店老板给句话.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自找的
希望让更多的人不要在吃到坏肉
8. 西安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小吃呀,关于排骨的小吃有没有什么
一、肉夹馍
听到西安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肉夹馍了。肉夹馍的馍外表略微焦黄,口感酥脆,外焦里嫩,里面的肉更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配上蒜末和青椒,爽而不腻。竹芭市阿房宫旁边的“王恒肉夹馍”,和柏树林南口的的“秦豫肉夹馍”,是西安比较好吃的两个店之一了。
二、凉皮
要说肉夹馍的标配,那就是凉皮了,炎热的夏天吃上一碗凉皮,再加一个肉夹馍,真真是再好不过的了。凉皮分为米皮和面皮两种,米皮更加筋道,面皮搭配松软有劲道的面筋,浇上红油,味道好的没话说。金康路的“云老四”凉皮,是比较正宗的店铺了。
三、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简称羊肉泡、煮馍,制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葱末、粉丝、糖蒜等,古称"羊羹",陕西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羊肉泡馍好吃的是北广济街的“老米家牛羊肉泡馍”。
四、肉丸糊辣汤
肉丸胡辣汤是西安回民清真小吃。主料有牛肉、圆白菜、胡萝卜、豆角、薯仔,辅料有淀粉、花椒粉、五香粉、盐、料酒、鸡精、牛肉浓汤煲、葱姜等。其特点是汤汁粘稠,香辣可口,大皮院的老刘家胡辣汤一般。好的是韩森寨康乐路上的“马奎肉丸胡辣汤”。
9. 西安有什么好玩好吃的地方
西安好吃的有:西安凉皮、甑糕、肉丸胡辣汤。
1、西安凉皮
肉丸胡辣汤源自西安,可以说是蔬菜牛肉丸子汤,或者说是牛肉丸烩菜,但是区别于外地的是汤要勾芡。汤里有浑圆的牛肉丸子,切成块状的薯仔,莲花白,胡箩卜,菜花、芹菜等。先用牛羊骨熬汤,下牛肉丸,烩菜,最后勾芡而成。说起容易,但是要做到菜不煮烂,适合可口可是有功夫的。吃前浇一勺店家精心熬制的红艳艳的辣椒油,吃罢舌尖发麻,微微冒汗,浑身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