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谁能推荐户县一个环境好点的适合吃饭约会的地方
大十字朝南有一家火锅比较好吃
❷ 户县啥最好吃
一、大肉辣子疙瘩 色香味具全,油而不腻 可称之为"关中一奇" 在陕西户县有一个很特别的泡馍(但它不同于牛羊肉泡馍,所用的馍是熟的,牛羊肉泡馍的馍一般是半熟。它用的是陕西有名的锅盔馍)。一般只用猪肉来做,名叫大肉辣子疙瘩,是一种非常辣的小吃。将大肉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的,放在锅里炖,炖的烂烂的,加入辣椒、调料等多种辅助品,还可以放一点儿饺子,煮成一大锅肉汤,汤特别的辣!然后根据自己的饭量可以拿一个饼或者两个、三个,吃的时候,自己根据爱好将锅盔馍掰成一块一块的,放在一个大碗里(陕西的老碗,瓷的)交给厨师,厨师就会先用肉汤将那碗馍一遍一遍的浸透,直到汤味完全浸透到馍里,然后在盛汤,还有肉块,饺子什么的一起盛到碗里上面撒一点儿葱花或者蒜苗切成的调味品(类似葱花点色用)。特别的香辣,好吃。 地址:户县中楼古槐广场的那家老店。 二、秦镇凉皮 凉皮在陕西分为三大派:户县秦镇米皮,汉中米皮,宝鸡擀面皮。都是凉拌着吃的,但是在凉皮界大名鼎鼎还得算咱么户县的秦镇米皮。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关中大旱,沣河缺水,户县秦镇一带稻子干枯,百姓心急似火,官府还催逼纳贡大米,坑得大家无法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长出了稻穗。可收割后碾成大米又小又干巴,根本没法向皇帝纳贡,大家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一个叫李十二的,用这种米碾成米面,蒸出了面皮,大家吃后个个称奇。于是,李十二带着面皮,和纳贡的大米到咸阳。秦始皇见贡米又少又差,传旨问罪。李十二急忙跪奏道:“此米虽差,却能酿出佳食,今奉上面皮,望万岁试尝。”秦始皇吃了面皮。其味道甚美,颇感稀奇,这才赦了众人之罪,并让李十二天天蒸上 几张面皮供他食用。后来,李十二在一年的正月二十三去世,秦镇一带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这天总要蒸上些面皮。这个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成了户县秦镇驰名的小吃。 推荐地址:秦镇渡桥一条街,户县城的饮食街和体育场交汇的街道两边。 三、机场烤肉 “机场烤肉”这四个字不知什么时候也来到西安街道的店铺招牌上,但在西安能吃到最纯正的“机场烤肉”吗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不妨还是选择驱车40公里到户县机场去吃烤肉吧。不只是因为那里的羊肉鲜嫩,有味美的羊羔汤可喝,烤肉味儿最地道最正宗,其实机场一带的环境也是很有特色的。“老马家”和“小马家”的烤肉招牌就立在西 北地区最大的军用飞机场西北端,一边吃烤肉一边还可以看飞机的起降,夏季飞机夜航的景致更美,沿着在林中蜿蜒曲折二里多长的军用公路走,还可以看到成片的营房,照搬苏联模式“机窝”的遗存,战机群以及雷达,靶场等众多的军事设施。机场许多地方还是张艺谋早期导演的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的主要拍摄地。巩丽未成名前拍片时取过景的核桃林,现在依然是那么繁密,不时会有羊群经过。如果你要到机场吃烤肉,行前不妨看看这部电影穿行在纵横的几近废弃的简易路上,相信你同样也能获得象参观宁夏西部影视城的效果,有所发现,有所欣喜。(正宗烤肉价稍贵,可要求羊现杀,军事区有些是不能参观的,注意标识和哨兵的警示,机场跑道周围可露营,住宿可到县城或东韩新村住农家院。 地址:户县城北户县机场旁。 四、户县摆汤面 摆汤面乃户县传统名吃,与一般面吃法不同,一碗上好的臊子汤,汤中配有黄花、木耳、油豆腐丁、西红柿、蒜苗、韭菜、葱花、肉丁(用酱油、醋、盐、大料、葱姜、肥瘦肉盘好的臊子肉),一碗温汤西面条,吃时挑一筷头面条放入臊子汤中,来回摆动,让其充分沾上调味汁子。其特点:面薄筋光,油汪汤煎,酸香适口,素有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象条线,吃到嘴里光又绵。 地址:户县中楼古槐广场老店。 五、凉鱼 一般的做法就是把米,小麦或者玉米等的面粉熬制成糊状,熟后,将其用有网眼的筛子筛在凉开水里,筛的时候如果不动,舀一勺直接到里面则成长条状;如果一点一点地筛,则成类似的蝌蚪状,在水里面非常好看,故其名曰“凉鱼”。米面的凉鱼非常晶莹剔透,口感很好;小麦凉鱼也不错,不过颜色稍微暗淡,赶不上米面的;玉米面的凉鱼非常好看,是金黄色的,如同金鱼,一般情况下要将玉米面磨得非常细才行。 通常的吃法都是放在调治好的“浆水”里面,放些炒好的韭菜,或者蒜苗沫,再加上红彤彤的辣椒油,就色香味俱全了。 这里就得说一下“浆水”了。一般用野菜或者家里的硬质蔬菜研制成的汁,常用的是芹菜;现将芹菜洗净,切好后再煮熟,将菜和汤一并放入干净的坛子里,再放入半碗引子(就是原来的浆水汤),发酵几天就可以了,平日里将干净的面汤倒里面以增加汤。 推荐地址:户县的街道边都有卖的,非常地道,比饭店的好吃,但是要注意卫生。
❸ 户县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内容如下:
高冠瀑布。
太平森林公园。
秦岭峡谷漂流。
西安草堂寺。
龙峡。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❹ 户县有哪些名小吃
陕西户县小吃
1、辣子疙瘩:
为陕西户县县城人姬常娃之父创于清朝末年,在姬常娃经营期间出名,已有百年历史。
用料为大肉、桂圆、八角、花椒、小香、生姜等。疙瘩,是由“形如偃月,天下通食”的扁食演变而来,肉块均匀,肉色鲜红,酥而不脓,肥而不腻;汤汁浓郁喷香,酸辣适口,开胃生津,御寒发汗,食之使人轻松愉快。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辣子疙瘩出了巷,街头街尾到处香,争先恐后去排坐,只怕迟了不见汤”反映了群众争先恐后品尝的场面。没吃过大肉辣子疙瘩的人,会对这名字觉得费解,其实大肉、辣子、疙瘩,是并列关系,突出的就是这三样东西。
2、摆汤面:
距今70年历史,由陕西户县县城人单吉庆以农村臊子面为基础改进而成。工艺独特,调料精良,为县域群众所喜食。摆汤面乃户县传统名吃,获中华名小吃誉称,摆汤面的面条与一般面不同,讲究一些的都用手擀的碱面(既和面时水里加盐和碱面),擀出的面条薄、筋、光不易煮断;吃法也与一般面吃法不同,一碗上好的臊子汤,汤中配有黄花、木耳、油豆腐丁、西红柿、蒜苗、韭菜、葱花、肉丁(用酱油、醋、盐、大料、葱姜、肥瘦肉盘好的臊子肉),一碗温汤面条,吃时挑一筷头面条放入臊子汤中,来回摆动,让其充分沾上调味汁子,喜庆宴席、团体用餐,节日待客中间搁一盛有温水的面盆,每人面前一碗臊子汤,将面条挑入汤碗中,如此往复,席间香气四溢,主宾谦让,亲亲热热、和和美美、温馨融融,别有一番情趣。其特点:面薄筋光,油汪汤煎,酸香适口,素有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象条线,吃到嘴里光又绵。户地民间有朴素而又形象的歌谣形容摆汤面:“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叠丝线,吃到口里嚼不断,咽到肚里香半年”
3、秦渡镇米面皮:
秦镇米面皮是陕西户县秦镇着名特色小吃之一。秦镇凉皮闻名遐迩,吃出了秦镇人的灵气,关中地区有句俗话,“乾州锅盔,岐山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一过沣河大桥,号称“百年老字号”的秦镇凉皮店沿着马路两侧一家挨一家,即便是冬季也不时有食客光顾,秦镇大米面皮的特点是四个字:筋、薄、细、软 。
面皮本身,色白如雪,光润如脂,页薄如纸。喷香的油泼辣子,五香料醋,观其状:条条米皮白生生,朵朵菠菜绿盈盈,个个豆芽黄愣愣 。而秦镇米皮的由来也有着美丽的传说,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大旱,秦镇稻田多出稗秕,农人无法完成粮食进贡任务。当地一位叫李十二的农民,将打下的稻米用水拌湿,碾成米粉,和成糊状蒸熟,切成条状,制成了最早的米皮上贡,始皇帝大喜,钦定秦镇米皮为朝廷贡品。后来,每年正月二十三,秦镇家家户户蒸米皮,纪念李十二。秦镇米皮制作的习俗与技艺由此世代相传,成了陕西地方一道历史知名小吃。以大米粉加水成糊状,摊于甑篦蒸熟,切条加佐料而食。用料讲究,制作精细,皮条晶莹如玉,光滑如脂;调上辣子油,红似玛瑙。口感柔而筋,辣味浓而香,色味俱佳。建国前后,秦渡镇南街尚家、单家,西街杨家,北街薛家为有名。80年代以后,发展至200余家,遍布县域城乡,进而扩展至省内外大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