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陕西韩城有什么土特产
1、韩城大红袍花椒
陕西省韩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起源原始发展时起,韩城大红袍花椒就作为商品远发江淮,荣膺“中华名椒”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每年有1万千克的“大红袍”出口海外。
2、韩城十三花
韩城川原户户养猪,逢事请客,必杀猪招待,既经济,又盛情。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实践,终于创造出了不同形色的猪肉系列菜肴,典型者,当推“十三花”。
3、羊肉__
又称荞面__,是独具陕西韩城地区美味特色的小吃,是北方面食三绝之一,与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齐名。__,古称"河漏"。
4、韩城羊肉臊子__
韩城羊肉臊子__是陕西韩城地区的传统名吃之一,作为韩城人一个骄傲。几乎所有到韩城的客人,必定会受到这样一种美食的款待。可凉吃,放少许凉粉,再加入油辣、蒜泥、芥茉等调味,成为凉粉__,食时不仅带有特异的香味,且对身体大有补益。
5、苹果
陕西苹果,陕西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陕西苹果是全球知名品牌,被誉为国礼,产量品质居中国第一。陕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是全球集中连片种植苹果最大区域。
② 陕西韩城有什么土特产
1、韩城“大红袍”花椒
韩城是司马迁的故里。早在六七百年前就开始栽植花椒.1985年,市委、市0决定,抓住达一林特产品优势,充分利用山区和梯田地硬,因地制宜,见缝插椒,建设“百里双千方株花椒基地”。
2、韩城十三花
“十三花”就是十三道菜。分别为“五大、五小、一糕、一汤、一丸子”。“五大”即红肉、白肉、酥肉、杂烩(雅称“全家福”)、蛋卷;“五小”即烧肚丝、烧腰花、烧肥肠、烧蹄筋、海带粉;“一糕”为甜糕,“一汤”为勾芡甜汁;“一丸子”为瘦肉丸子汤。
3、韩城羊肉饸饹
古称“河漏”。羊肉臊子饸饹起源于唐代,韩城山区除了产羊,还产荞麦。通过羊肉和荞麦,羊肉饸饹发展成为当地的名小吃。
4、油酥角
油酥角也称“酥角馍”,是韩城饮食市场上一种特色面点。油酥角之所以酥,之所以油,就是因为它含油量较多。它的主料为小麦面粉和食油,辅料有芝麻、食盐、十全大料面、酵面和碱面。
5、韩城风味芝麻烧饼
韩城风味芝麻烧饼,美味可口,闻名关中。饼呈圆形,主要用料是白面、食油、芝麻、调料。
③ 韩城有什么特色好吃的
羊肉糊卜
羊肉糊卜,陕西韩城的地方特色小吃。起源于元代,以油旺、味美、价廉被誉为陕西关中四大名吃之一。
2、韩城十三花
韩城川原户户养猪,逢事请客,必杀猪招待,既经济,又盛情。
“十三花”就是十三道菜。分别为“五大、五小、一糕、一汤、一丸子”。“五大”即红肉、白肉、酥肉、杂烩(雅称“全家福”)、蛋卷;“五小”即烧肚丝、烧腰花、烧肥肠、烧蹄筋、海带粉;“一糕”为甜糕,“一汤”为勾芡甜汁;“一丸子”为瘦肉丸子汤。
3、韩城羊肉臊子饸饹
韩城羊肉臊子饸饹是陕西韩城地区的传统名吃之一,可凉吃,放少许凉粉,再加入油辣、蒜泥、芥茉等调味,成为凉粉饸饹,食时带有特异的香味。
搜狗问问
4、臊子馄饨
臊子馄饨是陕西韩城的特色面食,馄饨含有团圆美满之意。是韩城人过年过节、男婚女嫁、老人祝寿、孩子满月等场合招待亲朋厚友和贵宾的待客饭。
5、韩城风味芝麻烧饼
韩城风味芝麻烧饼,美味可口,闻名关中。饼呈圆形,主要用料是白面、食油、芝麻、调料。
6、韩城裤袋面
韩城裤袋面这种像腰带一样的面条,指的是关中地区民间传统风味吃“奤奤面”。这种面是用上等白粉、鸡蛋、菠菜、红萝卜及调味品精制而成的,因为面条有一寸宽,一尺长,所以有“面条像腰带”之说。
④ 最后的美食----韩城羊肉泡
韩城,地处关中东北边缘,自古山路阻塞,语言饮食文化,自成风格。韩城人,也跟陕西大多地方一样,以羊肉为肉食中的最上品,羊肉泡馍当然是最叫人迷恋的美事了,韩城羊肉泡馍独特的风格,不光是制作的风格,更重要更特色的是韩城人认可的食风格,简直就是一种民间文化,叫我这个地道的韩城人,为之自豪。
羊肉泡馍,可能是陕西最有特色的吃食了。彪悍的三秦住民,自古守在自家门口,不出门不远离,谁来袭扰,就跟谁弄,弄出了名气,在外被叫做可怕的愣娃。太平年月,愣娃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余,精神上离不开吼破嗓子的秦腔戏,更少不了,一碗羊肉泡馍的享受!
在韩城,去乡村,在大路边,羊肉泡馍门店口,总有一只五尺口沿的大锅,热气腾腾,大锅上,横担一根四寸宽的木条,上边打眼,插着的木棍上,有煮熟的羊头顶在上边,几颗羊头,就表示今天杀了几只羊;那根木条,一定跟这家羊肉馆历史一样久,从这口大锅第一次煮着羊肉冒着热气开始,就一直担在锅上,。锅里是翻滚着的雪白雪白的羊肉汤,那是羊肉羊骨头熬了一晚上的汤,羊肉的鲜香味道,飘出很远,不用喊叫,食客自会闻香而来。
韩城的羊肉汤,叫甜汤,就是羊肉汤里边,绝不许放任何调料,包括咸盐。羊,不能是现在圈养的饲料羊,必须是沟崖上或者黄河滩野放的羊,那是祖祖辈辈吃惯了口味的羊肉,换了饲料羊,立马就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老顾客扭头就走。
你看,有食客进店,先是跟老板或者掌勺的闲谝,说些嘻嘻哈哈的话,也不用看着,一只手指头就伸出来,在滚烫的汤锅沿沿上,指尖蘸一点肉汤,然后用大拇指搓捻,待感觉手指上的汤水搓捻干了,就用两根手指互相粘连,肉汤的胶质,粘连的劲道越大,说明这家羊肉汤就是熬了一夜的原汁汤,没有兑水;这时候,食客才会认真看一眼汤锅,一定要汤色雪白,汤锅边沿,要有被滚汤驱赶在一起的一圈带黑沫的羊油疙瘩,颜色很不好看,但那是羊肉上边翻滚时候被汤搅动脱落的肥肉,香极了,肉汤碗里能撇上一点那种肥肉沫,汤味会更香。
摸完看完,再看看汤锅的木条上,插着几颗羊头,就知道这家生意好不好,羊头数就是这家每天营业卖出去的羊数,当然,味道好肉量足,生意就好,卖的羊就多。
下一步就是决定在这家吃羊肉了。
食客这时候会高声喊,一碗羊肉!汤宽宽的!
那样子,就仿佛是要为一道美食举行仪式,也似乎是要告诉周围的人,我今天要吃羊肉了。本来是不必那么大声的,但是,不大声,怎样能让大家知道,我来吃羊肉了!那种因为吃羊肉而宣示的很多信息,才是吃羊肉的更高级别的享受,那是告诉别人,我的日子比人强,似乎天天都能来吃一碗羊肉,脸上有光啊,来吃羊肉,炫耀的成分高过了吃喝的口腹之美。
吃泡馍以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先叫老婆蒸一锅杠子馍,横截面掰成一寸五厚,用蒸馍的大铁篦子,在灶火上,暗火烤干,边沿上带点焦黄,闻着都香。要是烤糊了,说明婆娘不认真,拿出去叫人笑话,丢男人面子,男人往往就把烤糊了的干馍,飙到女人胸前,骂一声:哎·····你能做(声:揍)了球!女人自知事情没做漂亮,自是不敢做声,给男人从铁篦子上挑出来烤的成色好的馍片,用布袋子装了,男人吊在腰间裤袋上,一走一晃,见人就打招呼,我吃羊肉呀!村里转完一遍,大家都知道了男人去吃羊肉呀,这才踱向羊肉馆。
雪白鲜香的大老碗羊肉汤,需要食客自己去过从掌勺的手上端来,顺便跟掌勺的说上几句套近乎的话,以便掌勺的能给自己多放一半片羊肉,从锅里撇一点羊油沫沫。
汤里没有放任何调料,就是韩城人最喜欢的甜汤,哪家羊肉馆的汤,要是放了调料煮肉,那一定会失去很多食客。韩城人要得就是这口喝了千百年的甜汤。
甜汤上桌,四顾看看,有熟悉的人,自然免不了打声招呼,以示自己来吃羊肉的壮举。等没有熟人可以来打招呼炫耀的时候,就从胯上吊着的布袋里,拿出干馍片,一片,往汤里一放,瞬间,一碗汤,被干馍吸干,干馍顿时变得膨胀水鼓,先不急着吃,把碗端上,踅到老板或者掌勺的跟前,高声叫道:涩皮!汤都舍不得!添汤!
掌柜的一看,确实是没汤了,顿时羞愧难当,连忙招呼,添汤添汤,吃好吃好,汤不宽展了只管添!
于是,一片干馍一碗汤,四碗汤下肚,这时,真正的吃羊肉开始:案子上的羊肉,横刀切片,放在碗底,食客往往眼巴巴盯着掌勺的切肉刀,眼睛挣扎着希望切厚一点,再多切一刀!
肉放上,滚汤浇上,放入切碎的葱白、鲜绿香菜半寸段,食客自己端上桌,桌子上,放着大颗粒的粗盐,一碗凝固了的鲜红羊油辣子,一碗独瓣蒜,现在为了迎合一些吃惯了化学味精的人的口味,也会放一小盘味精在桌上,但是真正的当地食客,绝不会看一眼那种化学味素。
捏几颗粗盐、重重地放上羊油辣子,汤上边顿时色香诱人:厚厚一层红油辣子,看了都叫人鼻头冒汗,白白的香葱,绿生生的寸段香菜,漂浮起来的肥肉,还有焦黄的干馍片,食客这时候,半眯着眼睛,全然无视身外红尘,全身心地沉浸在美食带来的精神和生理愉悦中,筷子从汤底抄起,让碗里的羊肉片,都舒展地翻滚一下,美味无形肉片有形,看着都是美的舌尖生津啊。抖抖筷子,捞起一片羊肉,深情对视,款款地伸出粘着红油和馍渣的舌头,然后舌头一卷,安放在舌头上的羊肉翩然入口,幸福感溢遍全身,忍不住一声呻吟:额日他妈,真香!
一口肉,一口馍,一口蒜,一口汤,一声呻吟,羊肉吃到精神和生理都高潮连连的时候,大老碗见底,嘴上的鲜红羊油辣子,沾了厚厚一层,鲜艳醒目。这道羊油,绝不能伸出舌头舔掉,一定要完美地在嘴唇上保持。
打一声很响的饱嗝,挤出几枚恹恹屁,款款地站起来,把空了的布袋别在腰上的裤袋上,很神气地跟掌柜的招呼:走呀!
仿佛是还要经常来似地。
掌柜的也笑脸高声道别:吃好啦?再来!
也不理掌柜的,上下唇碰碰,感觉唇上粘着的厚厚一层羊油辣子完好,就微微张开点嘴唇,不敢弄坏了那道招牌,走往街道,遇会赶集,东头走到西头,见熟人就高声招呼:上会!表情夸张,主要是要让人看见那张鲜红的涂着羊油的嘴,那是在告诉大家,我吃了羊肉了!
等会上没有了熟人可以满足自己的炫耀愿望了,就一步步挪回村里,自然又是全村转遍,把嘴唇上的羊油引申的吃了羊肉的信息最大程度地散播以后,才慢慢地走进家门,去完成吃羊肉的最后一个程序。
老婆迎上来,看着自己心爱的汉子,在人前风光一回,自己也觉得男人仿佛比人都能行。
男人心情极好,斜眼看为自己激动的满面通红鲜艳许多的女人,豪气地叫女人到怀里,撅起嘴唇,示意女人,女人便仰起头,幸福地舔向男人嘴唇上的红油,仿佛也跟男人很风光地吃了羊肉。至此,韩城人吃羊肉,圆满结束。
这是多么的深厚美妙的食文化,是我们韩城最具特色的美食文明,她在坚守原汁原味,拒绝味精味素。去吃韩城的羊肉泡馍,一定是要酵面蒸的杠子馍,烤干,羊肉汤一定是甜汤,骨头熬一夜,要粗盐,要羊油辣子,要青花椒煮水,要大咕嘟独蒜!
我是韩城人,我吃遍西北五省羊肉泡,我还是最钟情我们韩城羊肉泡馍!尽管,我婆娘没有舔过红油辣子,而且让我:闪远!但我还是觉得我们羊肉泡馍最好。
2015年6月6日
>
⑤ 请问河南的哪个地方的羊肉汤和牛肉汤最正宗呀 是不是有个叫韩城的地方啊韩城是属于哪的啊
韩城属于陕西省渭南地区的 羊肉饸络是祖祖辈辈都喜欢的小吃。汤是祖传的~
⑥ 奔向韩城去喝汤(赵树辉文)
奔向韩城去喝汤
文/赵树辉(伊川作协副主席)
洛阳境内的羊肉汤,领军的有三地:伊川的白沙,孟津的铁谢,宜阳的韩城。
白沙的汤粗犷,融汇降河水的灵性和摩天岭的气魄,像是一个仗剑前行的少年,意气风发,适合就着老手艺烤出来的火烧馍,狼吞虎咽;铁谢的清淡,迎大河日出日落,见王朝更迭,如一执卷浅思的素衣书生,雅致又不失庄重,饼丝或是锅盔,适合小口细品。韩城的汤到底是个什么味儿,没喝过,不敢妄加评论。
心里便生出一道梗,没喝过韩城的羊肉汤,就不算是喝全了洛阳的羊肉汤,这缺憾一直困扰着我。直到这次到了李贺故里三乡驿。
三乡这个地方算不上繁华,但名气确实不小,诗人李贺自不必说,就连武则天、张九龄、岑参、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也都曾在这里吟诗作文。“宜阳文化半三乡”这句话着实道出了三乡在宜阳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三乡驿是唐代两京故道上的最大驿站,玄宗东巡洛阳时曾多次住在这里。有一次玄宗在光武庙山门前,眺望山峦起伏、烟云缭绕的女几山,浮想联翩,当晚做了个梦,梦中仙乐绕耳,醒来便仙乐用谱子记录下来,这便是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霓裳羽衣曲》。唐基宋塔的五花寺塔,是一处国宝级文物,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该塔为黄河流域现存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砖式古塔。还有光武殿、子陵殿,连昌宫,石经幢,小小的三乡驿像是个聚宝盆,每一件都是绝世珍品。
了解了这些,便理解了市文联和文学院领导们的良苦用心,把培训班设在这里,一是听课,二是浸泡。三乡这个地儿,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脑袋充实了,肚子不能空着。三乡离韩城不远,十几分钟的车程。约上几个同学,喝汤去。其实,三乡也有羊肉汤馆,也挂着韩城的招牌。我知道,绝没有韩城的地道。正如白沙羊肉汤,县城有,洛阳也有,可真正好喝的还是白沙老街口老马家的。门面不算阔绰,里子货真价实。只有在那里,你才能喝出白沙羊肉汤的原味儿来。
铁谢的汤临着黄河,白沙的汤临着降河,宜阳的汤临着洛河。看来,好汤还是需要大河的,河里有文化,熬出来的汤才会有味道。
带我们去韩城的是宜阳的本土作家,丫头,她对韩城熟,尤其是汤食,能精确地把风味儿和店名连到一起。韩城的汤馆真多,一家挨着一家,我开车,她引路,她说停,我便停。离开主路拐个弯,乔记牛羊肉的招牌挂在院内,门面不大,车很多。排队取汤的,埋头喝汤的,起身离去的,像是在赶集。找个地儿,凑合着坐下,等馍,等汤。馍是锅盔,但不同于铁谢的,铁谢的还是传统的做法,一边焦硬,一边松软。这里的锅盔通身焦,里面包裹的面食也是,分着层,像是加宽了的馓子,脆香。我自然是不舍得把它们泡到汤里去的,咬一口细品,没有白沙火烧馍那种外焦里嫩的松软,却有一种煎饼果子的酥脆。
汤终于上来了,依然是葱花和香菜点缀,白沫不及铁谢的丰富,但味道浓,更接近白沙。我在想,是不是我的心理在作怪,宜阳伊川搭界,饮食文化更接近?但我喝铁谢羊肉汤确实有种违和感,喝韩城的汤就没有。感觉就像是坐在楼下的汤馆里在喝汤,没有一丁点的拘谨。或许是开放的韩城松解了我内心的羁绊,或许是丫头的热情好客,让我喝出了家的味道。
清淡的铁谢,浓烈的白沙,热情的韩城,组成了洛阳境内羊肉汤的铁三角,滋养着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的人们,在各自的地域留下独特的饮食文化印记,三河交融,成就了洛阳地区羊肉汤文化的多彩和繁荣。
奔向韩城去喝汤,迎着秋风吹不散的热情。
⑦ 中国哪里产的羊肉最好吃
现在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除了猪肉是主要的消费肉类之一,现在很多人为了营养健康也越来越偏向于羊肉牛肉之类的了。特别是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吃火锅自然是少不了羊肉的存在了。而且羊肉所存在的营养物质也是非常丰富的,不仅能够补体虚、补气血,同时也能够达到祛寒冷、健胃开胃、滋阴补肾的效果。
甘肃因为地域跨度非常大,所以从东到西都有品质极佳的羊肉。就比如临夏的藏系羊,这种羊天生肉制就是非常鲜嫩的,而且膻味儿也特别小,咬上一口汤汁都能够从肉里面渗出来。所以如果大家想要吃最好吃的羊肉,还应该要去中国的这几个地方。不仅仅是为了享受美食,同时也领略一下不同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