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西有什么好吃的,准备去玩
1、刀削面
太原至今还流传着“海子边醪糟王,美酒不如醪糟强”。所以虽然全国都有鸡蛋醪糟,但是糖心觉得太原的鸡蛋醪糟别具特色,因为纯正的太原醪糟是用晋祠江米制作,所以说是太原的招牌美食绝对不夸张
② 山西有什么好吃的
1、猫耳朵。首先,山西有猫耳朵这个特色美食,非常的好吃,基本上去山西玩的话,这个美食是不容错过的,我们在外面吃的猫耳朵和山西本地的猫耳朵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那边的比较正宗。
2、太谷饼。其次,山西的太谷饼也是非常有名的,是当地的特色美食之一,这个太谷饼吃起来比较香脆,口感到位,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如果大家去山西的话,还是可以尝尝这个太谷饼的。
3、剔尖面。山西的剔尖面也是非常不错的。口感非常的棒,价格也不贵,不过有些微辣,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吃不辣的,不过那样口感就会差一些了,还是很不错的一个特色美食的。
4、黄米油糕
黄米油糕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黄米磨成粉做的,黄米粉做皮,里面夹上豆沙馅,和我们平时庙会时常见的豆沙馅的糕其实差不多,只是那个是用豆沙和糯米粉做的蒸或者煎熟,这种黄米糕是炸的。
5、牛肉丸子面
牛肉丸子面是临汾独有的特产,由地道的牛肉,回民风味的特质丸子以及特质面条为剂,混和特有的香料、中草药,再配以独特秘制的牛大骨熬成的高汤。
6、牛腰腰
如果是去平遥,一般可以吃到这个,但是其实就是做的像牛腰子,没有牛肉,也没有牛的味道,是用面做的,过油后,外面裹上一层白砂糖。
③ 山西面食名称
山西面食名称大全
山西面食名称大全,俗话说得好,世界的面食在中国,中国的面食在山西。山西省是面食大省,据说拥有108种面食,说到山西的特色面,种类是非常多的。下面来看看山西面食名称大全吧。
山西面食名称1
1、山西刀削面。
山西刀削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初次品尝山西刀削面是我在秦皇岛上中专的时候,校门口有一家山西刀削面馆,第一次吃到饭馆里做的面,鲜香味美的肉臊子、浓郁的汤汁、筋道的面条至今难以忘怀,此后在其他地方再也没有吃到那样美味的刀削面,也许是先入为主吧。
如果说热干面是武汉的美食名片、炸酱面是北京的美食名片,那么刀削面就是山西省的美食名片,是不是比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还高一个级别呢?
刀削面之所以出名,全在“飞刀削面”上。技术高超的师傅可以在头顶上嗖嗖地飞刀削面,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太原全晋会馆的师傅表演的飞刀削面每分钟能削出200根以上,令人眼花缭乱;1、5米外放个玉盘,削面根根入内。
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
削面一般选用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
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品尝美味的同时,哪位亲能回答我的问题:“山西刀削面起源于山西省哪里?作为商业化快餐山西刀削面的口味为何不统一标准,味道也参差不齐?”
2、山西一根面。
山西一根面,起源于山西平定、太原一带,是当地常见的面食品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它又被称为“油拉面”或“水拉面”,是因为按照和面方法
揣匀、揉光、饧好后,晃(或搓)成指头粗的长条,刷匀油后一圈一圈地整齐盘列在冷水(或油盆)里。一根面的特色在于“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锅也是一根面。一根面要多长有多长”面条滑爽、柔韧弹牙、越嚼越有越有嚼头。一根面的精髓在于吃的是面条本身的味道而不是调料的味道。
即使不加臊子(面卤),味道也是鲜美无比。一根面的吃法也很讲究:必须夹住一根长面从头吃到尾,如果大夹大夹的往嘴里塞,是绝对品不出味道的。
3、刀拨面。
刀拨面是山西一绝。是当地的传统特色小吃。拨面用的刀是特制的,长约60厘米,两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线,不能带“鼓肚”。每把刀约2、5公斤左右重。
用这种刀拨出的面十分整齐,粗细一致,断面成小三棱形,每根长半米有余。刀拨面2009年由太原市新开源酒店餐饮有限公司申报、同年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的。
4、剔尖。
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是发源于山西运城、晋中等地,流行于晋、蒙、陕、冀等地的一种传统面食。剔尖的制作方便快捷,口感香滑筋道,又容易消化,因而广受大众青睐,是山西面食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
剔尖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稍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
一般来说,白面、高粱面(一般要加榆皮面)、杂粮面、红面等都可以用来制作剔尖。一名高手,利用特制拨板、铁筷剔出的红面剔拨股,粗细只有0.5厘米左右,半个小时即可供十几个年轻后生同时进餐。
剔尖技艺之高,速度之快,令人咂舌。白面剔尖,更是中部家庭妇女的拿手好戏,较红面剔尖速度更快,变化更大。
5、擦尖。
擦尖又叫抿尖、擦圪蚪,是以制作工艺和外形形状命名的。把和好的比较硬的面团以手掌根部在铁质带网眼的擦床上向前推行、漏入沸水中的一段一段面条,煮熟,浇上卤或者汤。
红面擦尖实际上是高粱面和白面的混合,大概1:1,高粱面没有黏性需要调入白面,但只能形成一小段一小段的,不可能形成长长的面条。拌匀咯要用勺子吃,还可以炒食。
6、揪片。
揪片是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之一,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面片口感爽滑,劲道。在山西无论城市与农村,揪片是一种家常便饭。
7、碗托。
碗团是流传千年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的传统面食小吃,在方言里又叫做“碗凸、碗托、碗坨、碗脱、碗团、碗托子”。碗团是用荞面同水揉到一块儿,加热熬成粥糊状,晾凉以后即成。
食用时,浇上醋、蒜、秘制辣椒油,再将它用小刀划开,即可食用。碗团在柳林县一带非常有名气的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卖碗团的商贩的身影,许多游客在柳林县游玩时都会吃上一碗。荞面碗团在诸多的荞面食品中,有着鲜明的特色,筋软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厌,常吃常新。
8、不烂子。
不烂子(本名拌子)也称拨烂子,是一种山西省、河北省南部部分城市的传统面食。在山西方言里把“拌”这个字拆成bú和làn两个音来读,谐音就成了“不烂子”。
晋南以及部分其他城市叫做“馈垒”,如大同市灵丘县也叫“奎lui或奎lv”。有些地方也叫丸子,因为不烂子在蒸熟的时候会团成团子状。不烂子有一个重要的别称,亦是分支——“苦累”。
起名为苦累就是为了说明这是一道忆苦饭。在山西省苦累通指各类不烂子,而于河北省更偏向于指豆角不烂子或是野菜不烂子。苦累多叫于山西临汾市、忻州市保德县等地,河北南部邢台、巨鹿、广宗、平乡南宫、清河、威县、邯郸、武安、等地。
不烂子是将蔬菜(如薯仔、茄子、豆角等)拌入面粉或棒子面,搅拌均匀后上笼蒸熟。春末榆树槐树开花时也可以用榆钱、槐花做食材。另外,白菜叶子也可以用来做不烂子,但是不需要蒸煮,直接翻炒即可。
还可以添加熟的.大米,小米,芹菜、韭菜的菜叶,或是槐花、榆钱、扫帚菜、红薯叶、棒子面等,芹菜根切成小块与薯仔丝面粉一块放到锅里蒸熟,味道筋道而有嚼劲。
9、栲栳栳。
(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高寒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像“笆斗”,民间叫“栳栳”。
在河北省张家口的张北县、赤城县、尚义县、沽源县、康保县、崇礼县、承德丰宁县、围场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卓资县、丰镇市及察哈尔右翼中旗、锡林郭勒盟南部、山西大同市的左云县、天镇县、阳高县也比较被大家所欢迎。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其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完美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
10、汾城臊子面。
臊子面是山西晋南临汾、运城一带的面食,各地面食制法不一样,各有特色。臊子面在山西尤以襄汾县河西地区(原汾城县一带)最为着名,故称“汾城臊子面”。臊子面选料用料考究,烹调讲究技术,且工序繁杂、工艺细腻。
在民间夸闺女和媳妇臊子面做得好,形成这样的民谣:“和下面,铁蛋蛋,擀下面,圆旋旋,下到锅里莲花转,舀到碗里飘牡丹,吃到嘴里拉丝线。”这首民谣形象地描述了臊子面面条的制作工艺。
山西面食名称2
1、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名的面食之一,在全国都非常出名。山西刀削面是用中筋面粉加入清水揉成长形面团再醒后,用特制的刀具削出宽窄和厚薄适中的刀削面放入沸水里,煮熟后捞出装碗,淋上肉汤,加入熟猪肉或是牛肉,葱和香菜,陈醋等调味料,就可以食用了。刀削面的口感:软糯有嚼劲,香咸可口,非常好吃。
2、剪刀面
剪刀面是山西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剪刀面是用中筋面粉加入清水揉成长形面团,再醒个半小时后,用剪刀剪成长形的面条,放入沸水里煮熟,加入调味料和配菜煮熟装入碗,配调味料就可以食用了。剪刀面是用剪刀剪成面条,所以得名为剪刀面。
3、一根面
一根面也是山西的特色面食。一根面是用面粉和清水,食盐做成面团后醒面后,再做成粗面卷起来装盘,加入食用油,醒面1个小时,然后拿起来面条,拉的细长后放入沸水里煮熟,加入调味料和肉菜就可以食用了。一根面是很多人过生日,爱吃的长寿面。
4、刀拨面
刀拨面是山西的特色传统有名的面食。刀拨面是一种用特制的刀具做成的面条。刀拨面的面条厚薄适中,颜色米白色,是一种非常好吃的面条。刀拨面也是一种手工面条,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配上西红柿鸡蛋,卤肉,炒菜等和高汤,调料就可以食用。
5、剔尖面
剔尖面是山西运城,晋中等地的特色传统面食。剔尖面又叫拨鱼、剔拨股等多种名字。剔尖面有用白面粉,高粱米等食材做成面食。剔尖面的面条金银剔透,颜色米白,吃起来口感:软糯有嚼劲,非常不错。剔尖面是山西运作,晋中等地爱吃的面食。剔尖面可以煮成汤面,也可以加入配菜炒熟食用。
6、猫耳朵
猫耳朵是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猫耳朵是用面粉加入清水等食材做成面团后,揉搓成细长条后,切成小剂子后,用手拿一个小剂子,再用手按压成卷形,放入沸水煮熟,加入配菜就可以食用了。猫耳朵可以用来煮成汤面,或是加入配菜后炒熟食用。猫耳朵因外形像猫的耳朵一样,因此得名为猫耳朵。
7、不烂子
不烂子是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不烂子是将薯仔或是茄子,豆角等蔬菜,拌入面粉里放入锅中,再放入蒸笼里隔水大火蒸熟,再加入调味料就可以食用了。不烂子所用的蔬菜根据当时的季节来选择,春天用槐花,榆钱,夏天用豆角,冬天用白菜也都可以。
山西面食名称3
一、【山西刀削面】
说起山西的面食,首先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山西刀削面。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最早接触的也是山西刀削面。在山西,绝大多数面馆中的师傅做刀削面的水平都非常高,不仅做出来软而不粘,而且越嚼越香~
二、【山西临汾牛肉丸子面】
在山西临汾的大街小巷当中,随处可见的就是牛肉丸子面。Q弹的牛肉,不仅吃起来口感很好,而且很鲜。同时配上不同小店中秘制的汤汁,吃起来可谓酣畅淋漓!
三、【山西平陆油泼面】
油泼面是山西和山西的特色美食。这其中,平陆油泼面在山西可谓是家喻户晓。在平陆县的大街小巷之中随处可见的就是油泼面,在当地的知名度非常高,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刁记油泼面,如果大家去山西,一定不要忘记去品尝一下哦!
四、【山西剪刀面】
说起剪刀面,乍一听上去有一些“害怕”。但是这可是山西的一道特色美食。因为其制作方法是用剪刀剪出来的,所以得名“剪刀面”。这种面的形状比较小巧,比平时我们吃的面更容易熟。至于具体做成什么口味的面,就要看大家自己的喜好啦!
五、【山西拨烂子】
山西拨烂子也可以称不烂子,是一种山西省的传统美食。这道面食可以选择的食材非常丰富,有薯仔、豆角、槐花等等。拨烂子吃起来味道非常好,就是稍微有点干。所以建议想吃的小伙伴吃的时候配合一些稀饭或者水来吃,感觉会更好。
六、【山西猫耳朵】
相信许多人小时候都吃过猫耳朵。在山西吃猫耳朵是非常普遍的,这道面食名字的来源也是因为切出来的面团形状非常像猫耳朵,非常的小巧。直到现在,我都会偶尔做一顿猫耳朵吃,怀念当初的家里的味道。
七、【山西剔秸面】
山西剔秸面又可以称之为拨鱼,因为其形状像麦秸,在山西话中,“尖”和“秸”的发音非常相似,所以大部分外地人都会称其为山西剔尖面。这道面食的特点就是用筷子拨出来,而不是用刀切出来的。我小时候,家中奶奶经常给我做拨鱼,拌上卤肉酱,甭提多香了~
④ 山西有什么好吃的
山西运城名吃
福同惠糕点 绛县山楂 临晋玉瓜 王过酥梨 芮城麻片 临猗苹果
垣曲菖蒲酒 闻喜煮饼 垣曲木耳 垣曲猴头 万荣柿饼 稷山板枣
临猗江石榴 平陆百合 新绛莲菜 万荣蜜饯 菖蒲酒 绛县山芋蛋
芮城芝麻酱 稷山麻花 夏县板栗 蒲州柿饼 桑落酒 平陆猕猴桃
山西运城特产
北相羊肉胡卜,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久负盛名,制作方法是:把烙熟的白面薄饼切成丝条,加鲜羊肉汤煮成,再加香油、葱花、红辣椒面等调料。味道清爽,油而不腻,滋补身体,为当地群众性的名吃佳品。运城市北相镇人做的最好,故名。
闻喜煮饼是闻喜县生产的着名糕点类食品,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煮饼外裹一层芝麻,滚圆状。将芝麻团掰开,便露出外深内浅的栗色皮层和绛白两色分明的饼馅,可拉出几厘米长的细丝。营养丰富,酥沙不皮,甜而不腻,久不变质,越嚼越香。
芮城麻片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产于黄河北岸的芮城县。是用芝麻、小米汤、熟面粉、大豆油、柠檬酸、广东榴花白糖等十余种原料和质软甘甜的芮城井水精制而成。片薄如纸,晶莹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后有余香。经盛夏而不粘连,存放久而不变味。长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补充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老幼咸宜。在市场上享有声誉。
芮城酱莱,制作考究,花样30多种。酱笋、酱苴兰、酱包瓜、豆瓣酱被评为省优质食品。其特点是香甜酥脆,色泽金红,透明发光,色、香、味俱佳。
运城池盐,因运城曾古名潞村,又名“潞盐”;又因盐运使曾驻解州,也叫“解盐”;还因盐呈颗粒状,人们也称“颗盐”。池盐颗粒大,色洁白,质地纯净,含芒硝和镁元素较多,不但可供人食用,且是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用池盐腌制的酱菜,色正味美,久存不腐。
稷山板枣,主要产区在稷山县陶村、姚村、南阳、辛庄、吴村等地,是当地的传统特产,早已闻名国内外,板枣呈长圆形,体大肥硕,红光闪闪,肉厚核小,质地细密,含糖分多,干制后含糖率达74%。板枣味道甘美,富有弹性,久储不干。板枣还有不易裂缝腐烂、大枣核小、小枣无核等特点。目前,已开办工厂加工成金丝蜜枣,大量出口外销。
运城席张白水密杏,主要产于席张五马、李家坟一带,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这种杏个大形圆,淡黄透白,略缀红色,皮薄肉厚,质细汁多,含纤维少,味甜醇香,并含有果酸、果糖、蛋白质、钙、磷、镁、铁、抗坏血酸等。
蒲州青柿,古蒲州一带产的柿子,以果皮薄、肉细浆多、味甜无籽和最容易脱涩的特点而诱人。品种颇多,有猪头柿、珠柿、木柿、板柿和青柿等,其中青柿更属上品。用青柿加工成的柿饼,无核、绵软、香甜、饼霜厚。把青柿饼掰开,能拉出一尺多长的油丝。把这种柿饼放在碗里,用浓茶一冲,便可溶化为汤汁。青柿饼个头特别大,经过加工,可以在柿饼上面雕成各种图案。所以,在明清两代,是地方官向皇宫进贡之品。
平陆百合,地处中条山下的平陆县,盛产百合。由于质量好,营养价值高,有“中条参”的美称。它是由野生百合移植培育来的。个头大,肉厚,后味不苦,瓣内无柴。最大的重三两以上,一般的也在二两左右。鲜嫩时,鳞茎如一朵白莲。收获后的鲜百合,放置起来干而不烂,埋入湿土可终年保持鲜嫩。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并含有少量钙、磷、铁等。药用价值高,具有补中益气,温肺止咳,安神、清心之功效。白花鲜百合,成为当地治疗支气管炎,失眠症的佳品。平陆罐头厂已制成百合罐头,颇受顾客欢迎。
晋南泡泡糕,晋南的侯马、临汾、芮城等地,有一种独特的风味食品,当地人称之为“泡泡糕”,即泡泡油炸糕。泡泡糕,是在油炸过的糕表面起了许多鼓起来的泡泡,人们便按它的外观起名为泡泡糕。泡泡糕用料简单,用白面、猪油、糖、陈皮、香料等做原料,做起来工艺较为复杂。要经过烫面、制馅、油炸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程序。油糕从油锅捞上来后,看上去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牡丹花,泡似银絮、白中微黄,吃起来香甜、酥、脆。侯马市一位老师傅屈志明,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这种原来专供清代末年慈禧太后享用的食品,是用人参、党参、黄芪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泡汁和面,以白糖、玫瑰、樱桃、核桃仁等为馅,油煎而成,不但香甜可口,而且有滋阴补肾延年益寿的功效。
晋南无碱馍,山西南部的老百姓把馒头叫馍,把无碱馒头叫做“无碱馍”。山西南部地区的老百姓制作发酵后的蒸馍时有不在面里放碱的传统做法。这种做法已延传了数千年,发酵后的面虽然不放碱,但蒸出来却甜香可口,个头大,吃着比放过碱的味道还要好。在白面发酵时,首先要掌握发酵的程度。把发酵的“叫子”,即含有酵母菌的面团和到新面中去,在夏天也只要发酵三到四个钟头,面已经充分膨胀时,即停止发酵。把生面加入到发酵的面中,最大量的生面也须控制在发酵过的面的三分之一内。把这三分之一以内的面掺到发酵过的面中,连续揉搓,反复加工,使生面与发酵面完全和匀后,稍稍停放几十分钟到个把钟头可做成馍的形状上笼蒸制,蒸出来的馍即是无铁馍。把馍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动物形状,那就是着名的“晋南面塑”了。
新绛云雕、螺钿,云雕产品,是一种雕漆工艺品,是山西民间家庭摆设品,旧称剔犀。这种产品在元代至明代时曾盛极一时。制作云雕产品,在做好的胎型上,以不同的颜色漆层层堆起,然后剔刻出图案花纹,不同的颜色的漆层就从刀口暴露出来,花纹最常见的是云纹,统称之为“云雕”。新绛云雕、螺钿产品,线纹圆润、漆光莹亮照人,趣味古朴醇厚,而且设计制作出了许多造型优美、图案新颖、品种齐全、生动别致的云雕、螺钿产品,为传统工艺品生产的发展增添了异彩。
⑤ 平陆圣人涧镇那里苹果好吃
八政村。平陆县圣人涧镇八政村,村民在果园里采摘“中秋王”苹果,“中秋王”苹果属于中熟品种,成熟期恰逢中秋佳节,很受节日市场青睐。圣人涧镇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圣人涧镇是2001年4月在撤乡并镇中由原城关镇、南村乡、晴岚乡三个乡镇合并而成的平陆第一大镇。
⑥ 平陆县人吃驴肉吗
吃。
平陆县是有驴肉火烧、驴肉汤等店的,所以是吃驴肉的。
平陆县隶属于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面积约1173.5平方公里。
⑦ 平陆县什么饭店差不多点,订餐电话电话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烩面好吃!哈哈249686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