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攻略 » 溧阳金瓜子哪里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溧阳金瓜子哪里好吃

发布时间: 2023-01-14 04:29:43

① 江苏溧阳哪里可以买到国家发行的金币

伍子胥由楚奔吴,一路上前有山水阻挡,后有追兵紧随,东躲西藏,疲于奔命。 当他来到濑河旁,已是七天七夜没吃东西,饿得头昏眼花,走不动路了。 太阳西斜,清清的濑河边有位姑娘正在浣纱。这姑娘姓史,是河边黄山里上吴村人氏,为照顾年老体弱的母亲,她三十岁尚未出嫁。史姑娘勤劳朴实,以纺纱织布谋生,虽然辛苦劳作,但一双柔软白嫩的手象出水莲藕,从不开裂。喝濑江水长大的女子,个个透着江南的水灵。 伍子胥看到河边有一浣纱女子,上前说:“姑娘,我饥渴难忍,几天没吃东西了,能给点吃的吗?”史姑娘抬头一看是一位过路男子求食,他虽一脸疲惫,眉宇间却透出一股英气,便答:“我筲箕里还有口剩饭,你吃了吧!”伍子胥一听,三口两口把饭吃光了,但只是填点饥而已,哪里得饱?于是又说:“姑娘,谢谢你的饭!但我饿坏了,你那半壶浆纱的糊能给我吃掉吗?”史姑娘答:“你要不嫌弃尽管吃吧!”伍子胥不管三七廿一,捧起壶咕咚咕咚把浆糊一口气喝光了。史姑娘望了一眼这饿煞的壮士,只见他肚子是透明的,吃下去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知道此人不是一般人。 伍子胥吃过饭浆,谢过姑娘,匆匆上路。但走了一段又不放心,便策马回头嘱咐起浣纱女:“姑娘,我是逃命之人。如果后面有追兵来到,千万不要说出我的行踪!”史姑娘说:“壮士放心,你赶紧上路吧!”伍子胥心里还是放心不下,走了一段路又返身叮嘱姑娘一遍,要她保密守口,浣纱女正色道:“壮士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子胥迟疑间,几步一回头,突然,他看到那浣纱女抱起一块石头,纵身跳入濑江……等他赶到击绵石边,姑娘早已随江水沉没,只剩下一截洁白的绵纱,在水中飘游。 伍子胥没有想到,这濑江岸边的女子是如此的贞义刚烈!他一句多余的吩咐,断送掉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的性命!他恼恨不已! 伍子胥咬破手指,在击绵石上写下了几行字:“尔浣纱,我乞食。我裹腹,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十年后,伍了胥率吴兵伐楚,攻破郢都,将楚平王掘坟鞭尸,又重葬父兄,报仇申冤。在班师回吴的途中,他没忘记史贞女,于是来到当年贞女浣纱之地,向濑河中投下了三斗三升金瓜子,以表达对这位寒门贞女的悼念祭祀。他还在岸边盖了一座贞女祠,三面临水,飞檐翘角,中立史贞女塑像,以供后人祭拜。 时至唐朝,诗仙李白来到溧阳,应县令郑晏恳请,他为史贞女专门写了碑铭:“子胥东奔,乞食于此,女分壶浆,灭口而死。声动列国,义形壮士,入郢鞭尸,还吴雪耻。投金濑江,报德称美,明明千秋,如月在水。”李白在铭文中还说,每当风吹吴地、月照濑江之时,仿佛还能听到贞女的声音,看到她的形象。 伍子胥在濑河里撒下的金瓜子,历代有农民罱河泥时捡到。它的价值,古时刚好换钱买一股香,一只猪头,一只公鸡,还有一壶酒。拾得者先将祭品到庙里供过,再回家过一顿酒瘾,因此贞女庙香火一直不断。 其实伍子胥撒下河的金瓜子叫郢爰,是楚国的金币,也是我国最早的黄金货币。近几十年来,仍不断有人拾得。在江苏省和镇江市博物馆各保存有一粒“金瓜子”,现溧阳文物管理委员会尚保存着当年的半粒“金瓜子”。

② 老农2次捡到“金瓜子”,惹专家眼红:源于春秋时一段感人传说!

1960年冬,江苏溧阳,一老农在水塘挖藕。突然,他感觉眼睛好像被什么刺了一下,定睛一看,却是一粒“金色瓜子”安然躺在黝黑的泥块之上。趁四下无人,老农咧着嘴偷偷将其纳入囊中……

到家后,老农赶紧掏出那粒金瓜子仔细欣赏了起来。明媚的阳光下,夹杂着些许泥渍的金瓜子时不时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老农咧着嘴憨笑着,觉得自己这是交了好运,可是下一秒,他的笑容却慢慢变得僵硬起来……

他先是舀来了一大盆凉水,将瓜子放在里面仔细清洗了一番,随后将其递到嘴边,用牙咬了一下,看着微凹的牙印,他还是不放心,又使劲儿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直到感觉有刺痛感,他脸上憨厚的笑容再次浮现。

在那个年代,流行将金子打成首饰,无论是佩戴还是当传家宝都是不二之选。可老农比较现实,他知道首饰又不能当饭吃,将它卖成钱不香吗?他决定将金瓜子卖个好价钱。

几经周折后,老农找到了一小贩,经称量,这粒金瓜子足有3钱3分重。一番讨价还价后,老农最终以120元的价格将瓜子卖给了小贩。

在那个年代,120元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所以,老农对这个价格还是比较满意的。在回家的路上,老农意犹未尽地哼哼道:“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再捡一粒,我可就不止卖这个价了!”

机会就跟曹操一样,说来它还真就来了!

1965年4月的一天,老农还是在原先的藕塘给藕施肥,在这过程中,他再次捡到了一粒金瓜子,只不过这粒的个头明显比5年前捡到的那粒小很多。

可是这个时候管严了,已经没有私人收购金子了,老农很清楚,如果想将金瓜子变现,只能去银行兑了。

到了银行,经工作人员称量发现这粒金瓜子的重量都不足3钱,尽管如此,老农还是憨笑以对,他觉得,再怎么小,金的就是金的,应该也能卖不少。

“6元。”当窗口的工作人员毫无表情地说出这粒金瓜子可以兑换的价值后,一开始,老农是不太愿意接受这个价格的,但是他发现工作人员丝毫没有将金瓜子递还给他的意思,并且还边看老农边在本子上记着什么时,老农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一咬牙还是将其卖掉了。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就有一组考古人员全副武装地来到了老农捡到金瓜子的藕塘边。一番勘探后,带队的两个专家变得异常兴奋起来,因为,经过他们一下午的勘挖工作,共有13粒金瓜子被发现!

在放大镜下,专家们发现,这些金瓜子虽然个头有所差异,但是它们的背面均刻有一些古老的文字和花纹。在进一步研究后,专家们大吃一惊,因为这些“瓜子”很可能跟春秋的一个传说有关!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枉信佞臣费无极谗言,怀疑太子建与太子太傅伍奢勾结意欲提前夺位,遂先发制人,将太子建与伍奢残忍杀害。当时,伍奢的儿子伍子胥担心父亲的事情会牵连到自己,因此,他准备逃往吴国避难。

在逃亡的路上,伍子胥不禁又想起了父亲的枉死,情绪忧愤加上舟车劳顿,致使伍子胥饥肠辘辘。恰巧此时,他经过濑水边,一位年轻姑娘正蹲在河边浣衣。

伍子胥匆忙上前,当然,他并不是看上了人家姑娘,而是看上了姑娘脚旁的一盘面糊,他实在是太饿了!

姑娘仿佛洞穿了伍子胥的心思,毫不犹豫地将面糊递给了他。伍子胥倒也不客气,捧起面糊,三两口就吃完了,抹抹嘴又拿装面糊的盘子在河里舀了一大盘水喝下,饥饿感这才消减了许多。

伍子胥赶紧向姑娘作揖道谢,并对她说,日后一定会回来报这一食之恩。临走时,伍子胥慎重地嘱咐姑娘:“我走后,倘若有人向你问起我的行踪,请千万不要告诉他我来过,否则我难逃一死!”

姑娘见伍子胥言辞恳切,又深知这事关乎这位少年的生死,于是一咬牙抱起河边的一块大石头,自投濑水而亡……

伍子胥见此,捶胸顿足地对着姑娘投河的方向泣拜道:“姑娘的一饭之恩我尚未报答,现在又用这种方式护我周全,大义也!你的恩德,我永世难忘,他日定当以千金报德!”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助吴国灭楚国,终报大仇,并在吴国拜相。此时的伍子胥立即想起了当年溧阳濑水边那位为自己投河而死的浣衣女。于是,他当即奔赴溧阳祭拜浣衣女,一边祭拜一边将事先准备好的三斗三升金瓜子撒在了浣衣女之前投河的地方。

这就是伍子胥“千金报德”的故事,据说,“千金小姐”一词也由此而来!

这或许就是溧阳金瓜子的由来,值得一提的是,老农并不是溧阳当地捡到金瓜子的第一人。据《溧阳县志》记载,早在1925年的时候,隔壁村就有一妇女在刚下过暴雨的河岸边捡到了一粒金瓜子……

金瓜子,也叫瓜子金,它是古代的一种碎金,多是帝王的赏赐用品。瓜子金的得名并不是因为它本身的形状像瓜子才叫瓜子金,只因它的个头接近瓜子,有的瓜子金更像黄豆,有的甚至是小方块。

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一粒小小的瓜子金,一段感人的旧人旧事,告诉我们:知恩图报、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犹如瓜子金上闪烁着的光芒一样,煜煜永辉。

如果你是老农,你会怎么做?

③ 史贞女的历史摘要

周景王二十三年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杀死大臣伍奢及其长子伍尚,次子伍员(子胥)逃往吴国,经过濑水,遇见在水边浣纱的史贞女,向她讨食。她把浆纱的半桶面糊给他吃了。伍子胥临走时再三叮嘱史贞女不要讲出他到过这里,以免追兵知道他的处向。史贞女为了使伍子胥放心并保全自己的贞节,立即抱起一块大石头,投水身亡。她的尸体浮至上游三里的木杓兜村(今溧阳南渡镇庆丰),由村民捞起安葬。后来伍子胥率领吴国兵马打败楚国,报了大仇。在返吴途中,到濑水边凭吊史贞女,在她投水处(今溧阳旧县中桥村)和上吴村建祠,在木杓兜村修墓 (墓后亦有祠)。
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当年落难逃出昭关来到溧阳黄山里,因有追兵,匍匐七日,未能得食。见溪畔有女浣纱,上前乞食,浣纱女姓史授以壶浆。食毕,体力迅速得以恢复的伍子胥除向史氏女再三感谢,还求史氏女定要为他的行踪保密,浣纱女知其意,即抱石纵身跳入濑水,自沉灭口。伍子胥悲痛欲绝,咬破手,在路边石头上写下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几年后,伍子胥伐楚大胜,吴国拜相,专程到溧阳,携千金来谢,浣纱女家已无一人。伍员遂命人在史姑娘投水之处撒下三斗三升金瓜子。
投金濑在溧阳大溪西边,与庆丰隔河相对,春秋时河面较宽,后因污泥阻塞变狭,新中国成立后已拓宽拉直。历代来不乏捞得金瓜子者。当地农民在河中罱河泥也曾发现金瓜子,现有半粒收藏于溧阳文物保管委员会,系溧阳南渡中河边乡民拾得。
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李白游溧阳,应县令郑晏等的请求,撰写《溧阳濑水贞女碑铭 并序》,由李白的族叔、着名书法家、当涂县令李阳冰书写。

④ 溧阳的民风民俗,kkkkkkkk急!!!!!!!!!!!!

溧阳民俗文化

方言:吴语太湖片毗邻小片

感恩之城,大爱之乡

唐代苦吟诗人孟郊,年届半百及第进士后任职溧阳县尉。孟郊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迎奉母亲到溧阳,以尽孝心。孟郊有感于其母裴氏平时辛勤劳作,并三次亲送赴京赶考的慈母情怀,在溧阳写下了千古绝唱《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亲切感人,催人泪下,能唤起普天下儿女的亲切联想和真挚思念。在1992年香港举办“最受欢迎的唐诗评选”中,《游子吟》名列榜首。随着该诗的广泛传唱,感恩之心也深深地植根于溧阳人民的心灵深处。溧阳的感恩是一种大爱,在于对自然、对社会、对家庭的一种深刻的感恩文化,感恩已经嬗变升华为溧阳各级政府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大爱的溧阳是开放的、包容的、谦让的,大爱的溧阳是对大地母亲的挚爱,对生态家园的呵护,对溧阳78万人民的关爱、关心与关怀。

历史名片

人类发祥地 溧阳中华曙猿——距今450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
在溧阳市上黄镇夏林村水母山上发现的距今大约4500万年的大量古动物化石,是新生代中始新世中期动物遗骸,目前已经发现63种、分11个目的哺乳动物。其中有在我国首次发现的高级灵长类动物的祖先——中华曙猿,这种重量仅约130克、似猴似猫的小东西,正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高级灵长类的共同祖先,生长年代比北非的发现要早800到1000万年。这一举世震惊的划时代发现证明:高级灵长类的祖先起源于亚洲而不是非洲。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先生评价这一发现时说:“上黄动物群,特别是高级灵长类(化石)祖先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周口店北京人的发现媲美。是我国20世纪古生物学上又一极为重要的发现。”目前,中华曙猿的发现地上黄水母山已被列为重点保护遗迹,一个以人类起源为主题的地质公园规划业已出台,届时将生动再现远古人类在这里的生命景象。

跳幡神

溧阳社渚镇的傩文化是溧阳最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是苏南地区为数不多的活态傩文化遗存,在长三角地区也相当罕见。傩(nuo,音同挪),即假面跳神,是原始狩猎、图腾崇拜、部落战争和原始宗教祭祀的产物,有着约3000年的历史,广泛流传于我国黄河以南的农村。傩文化主要包含傩坛、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和傩俗等内容,是古代人与神灵的对话方式,后来逐渐成为人们表达美好愿望、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跳幡神,在溧阳以嵩里村幡神声势最盛、最为有名,整个舞蹈节奏欢腾红火、引人入胜,内容驱邪避魔、降福纳祥,舞姿兼有巫舞和中国汉族古典舞的韵味,充满着浓厚的原始民俗风情,是溧阳民间文化的瑰宝。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人物名片

史贞女与伍子胥

春秋年间,楚平王冤杀了伍子胥的父兄,伍子胥出逃过昭关,奔吴国,于溧阳境内濑水边,向浣纱的史贞女乞食。史贞女倾其所有“壶浆”予他充饥。子胥临别时,再三告诫如有追兵赶来,务必严守秘密。史贞女为明其志,抱石自沉河中。伍子胥灭楚复仇后途经溧阳境内,将三斗三升金瓜子撒入濑江之中,实现其“千金报德”之诺,并于史贞女溺水处造庙,以祭义女亡魂。这段动人史实,为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袁康《越绝书》、赵晔《吴越春秋》所载。唐代又有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并序》传世,称颂史贞女义举“卓绝千古,声凌浮云”。史贞女与伍子胥的诚信之约赋予了溧阳深厚的诚信文化底蕴,折射出了千百年来溧阳地方的诚信之风。古老的信、义、礼文化为当代溧阳城市精神注入了核心的价值内涵。
古村沙涨。

沙涨村坐落在溧阳市溧城镇北郊。村子不大,方圆约一公里,村里住着170多户、600多人口。绝大多数人家依然住在几十年的老屋里,新造楼房屈指可数。成片的老屋,斑驳低矮,沉淀着岁月的痕迹。

村里有很多古树、石刻石碑、壁画。一块元代墓志铭,是一个重要的文物遗存,墓主人名“合剌普华”,随着这块墓志铭的被解读,文物工作者锲而不舍,追根求源,终于解开了关于村落、关于偰姓、关于偰氏家族的一连串千古之谜。原来,他们的祖先有许多是为国征战沙场、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远在唐以前,他们祖先的身份就是“皇亲国戚”,他们的祖上曾经代为国相,一门八进士、两尚书。

1998年,沙涨村被列入“溧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沙涨村升级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