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攻略 » 安徽定远县哪里的小吃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安徽定远县哪里的小吃好吃

发布时间: 2023-01-12 05:26:02

‘壹’ 定远县美食

定远县美食有炉桥鸡丝面、三和千张、池河雪片糕、板栗炖土鸡、定远卤鹅、定远狮子头等。
1、炉桥鸡丝面:炉桥鸡丝面是北方面食,南方吃法。鸡胸肉撕成细丝,搭配各类配菜和调味料炒熟。盖在煮好的面条上,最后淋上灵魂鸡汤即可。
2、三和千张:三和千张是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三和集镇的特产。三和千张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其特点是:单页薄如纸,色泽微淡黄,质细如豆腐,咀嚼筋而香,物美价廉。
3、池河雪片糕:定远县池河雪片糕历史久远,相传最早是由古太平桥头张姓人家最早制作,到清朝干隆帝下江南,此品作为贡品迎驾而名声日隆。因糕片透明,又名“云片”,又因入口即化而称“雪片”。此糕乃传统手工做法,选用上等糕糯米,优质庶粮,小磨麻油精制而成。
4、板栗炖土鸡:将土鸡宰杀洗净剁成块,入沸水中焯过,捞出洗净。将栗子去掉外壳,大枣用水洗净。把焯好的鸡块、栗子、大枣放入沙锅内,加入适量水,烧开,撇去浮沫,小火炖2小时左右。至鸡块熟烂时,放入精盐、味精调即成。土鸡炖制时间要长,去栗子外皮膜前可先炸一下。
5、定远卤鹅:定远卤鹅肉质肥美、肥而不腻,是定远家庭餐桌上最常见的菜式。
6、定远狮子头:定远狮子头狮子头食之酥脆、味香,经济实惠,为大众化早点。先将面粉发酵好,将发酵的面下碱,比馒头碱要多些,揉搓好分成20个,每个下点姜、葱、盐,做好狮子头形。第一天下午做好,第二天早晨油炸,妙就妙在要炸两次,第一次文火炸成金黄色,捞出沥油后再进旺火油锅炸酥,捞出沥油即成。

‘贰’ 风靡安徽的滁州美食

1、天长甘露饼

全椒马厂酥笏牌在滁州制作酥笏牌美食的有很多,但最正宗的还是全椒马厂酥笏牌的,因为这里的美食口感最佳深受大家的喜爱。

‘叁’ 安徽最具特色的美食“”

安徽最具特色的美食“汇总”

安徽各城市特色美食,你吃过几个呢?以下为您汇总安徽最具特色的美食,欢迎浏览!

宿州

萧县面皮

面皮,是萧县一大特色小吃,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成米浆,加水稀调相宜,上特制的笼蒸熟,待冷却后切成细条。面皮吃法很多,除凉食外,还可晾干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可与虾片媲美。还有炒、烩等吃法。

六安

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制作大救驾的主要材料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这种点心形状独特,其形扁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多层花酥叠起,犹如金丝盘绕,清晰不乱,色泽乳白滋润。品尝起来,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腻,而且含多种果香味,深受群众喜爱。

亳州

涡阳干扣面

涡阳干扣面,是涡阳的一种独具风味的面食,以煮熟的黄豆芽作铺垫,配以蒜汁、葱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酱油等为底料,煮熟的面条如雀巢一样覆盖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搅伴以后即可。干扣面成为涡阳街面上的一道迷人的风景,有过往商贾来涡必吃干扣面、“不吃干扣面枉来老子故里”之说。

池州

九华素饼

九华素饼,是安徽九华山着名的汉族小吃,当地知名特产,是用九华山上的素食、黄精、绿豆粉制作。九华素饼外皮酥脆不油腻,加入九华山的野生黄精,不是调味剂,而是生长在九华山上的一种百合科草本植物,肉质肥大。黄精加工后加入素饼当中,可以使饼更加油润,而且气味芳香,味道清甜。

滁州

管坝牛肉

管坝牛肉,是全椒传统清真菜肴。管坝是全椒县西部的一山乡,回民聚居地,这里的回民宰杀、加工牛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自清朝干隆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

秦栏卤鹅

秦栏卤鹅,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特产,传有百年历史。其肉酥嫩,清香扑鼻,老少咸宜,别具风味。

雷官板鸭

雷官板鸭,是安徽省来安县水乡小镇雷官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名菜,因其产地来安县雷官集而得名。起源于清同治年间,板鸭制作采用宰、卤、晾、煮四道工序。板鸭外表色泽光洁,呈乳白色,食之肥而不腻,松嫩可口,咸淡适中,味鲜醇香,诱人进食。

定远桥尾

“桥尾”是定远县一种特产,腊肉中的佼佼者。因选用猪臀(尾)部的肥瘦肉,产于炉桥镇,故名“定远桥尾”,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小鱼贴饼

小鱼贴饼是来安县的一道名菜。选用水库边刚钓上来的新鲜小鱼,烧制完成后,在锅边贴上一圈面饼,将汤汁浇在面饼上,别具风味。

合肥

送灶粑粑

送灶粑粑,是合肥着名的传统小吃,民间节日祭品。每年农历.为送灶节,当天晚上居民用米粉做成饼,用豆干,肉,蔬菜或咸菜等为馅,用素油煎出举家共食,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白切

白切,是合肥四大名点之一,白切片薄甜脆、质白透明,口感酥脆,甜而不腻,因拌有芝麻,故香、甜、脆三味俱佳,而成为优质名点,后也有用黑芝麻制作,墨黑如漆,滋补养身,故又叫黑切,个统称白(黑)切。

曹操鸡(逍遥鸡)

曹操鸡,是始创于三国时期安徽合肥地区的汉族传统名菜。此菜系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再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烂,滋味特美,且食后余香满口。因而,以其独具一格风味,受到来合肥旅游的中外食客好评,曾留言赞美:“名不虚传,堪称一绝”。

包公鱼

包公鱼,是安徽的一道汉族名菜,属于冷菜类,此菜色泽酱红,骨酥肉烂,入口即化,酥香两味,俱在其中。包公鱼是合肥的特色美食,主要取材是生长在合肥包河的一种鲫鱼,只因鱼背是黑色的,人们看到它,便联想了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公大人,于是又送它一个“包公鱼”的美名。

李鸿章大杂烩

李鸿章大杂烩,是合肥名菜,此菜风靡全国,是采用多种食材一起烹饪而成的。相传李鸿章去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并顺访欧美,每日三顿吃西餐,很不习惯。在到欧美后,便吩咐随行厨师将在当地购来的蔬菜、肉食等,按照中国菜肴的烹制方法“一锅煮”。因此故名为李鸿章大杂烩。

芜湖

耿福兴酥烧饼

耿福兴酥烧饼,是芜湖着名小吃,以香、酥、脆的风味特色远近驰名,誉满长江沿岸,已经近年历史。成品的酥烧饼两面如蟹壳黄,里外酥,型美味香,酥脆爽口。咸的腰型边呈椭圆、油葱香浓,油而不腻,甜的圆而饱满,甜润爽口,是早点及茶余饭后老少咸宜的小吃佳品。

丫山藕塘

藕糖,是一种高雅精细的传统食品,外形成圆柱状,长短同香烟,粗细同手指,因其内有细孔,形似藕节而得名。丫山藕糖,脆嫩松酥,香甜可口。在吃法上,丫山藕糖也特有讲究,吃时需要把藕糖含在嘴里,慢慢吹出三口热气,然后再轻轻咬嚼。如若不然,贪吃心切,则会弄得满嘴都是糖屑,很是尴尬。

无为板鸭

无为板鸭,又称无为熏鸭,是无为县传统清真名食,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有年历史。板鸭是无为的“名片”,在无为,做板鸭的不计其数,其中的城南马家、城东燕家,开城镇的何家,可谓妇孺皆知的老字号,卤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传,从不示人。

蚌端口

金涂山烧全鸡

蚌端口“金涂山烧全鸡“是发明专利产品,风味独特。原料精选皖北,豫东,鲁南等地农家散养的一年以上的健壮雄草鸡,配一三十多种名贵香料,精盐,植物油,调料等。经二十一道工序,以文武火精久耗时烧制而成。

淮南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此菜实为素菜之珍品。豆腐起源于淮南王刘安时期八公山一带,即淮南市八公山区与寿县的交界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八公山和寿县一带,叫做“八公山豆腐”。这种豆腐采用纯黄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当地农民制作豆腐的技艺世代相传,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艺,做出的豆腐细、白、鲜、嫩,深受群众欢迎。

淮南牛肉汤

安徽名吃、淮南一绝——淮南牛肉汤是苏豫鲁皖沪一带家喻户晓的名小吃,据传源自清宫御膳秘方,融入“以食养身”的现代食补理念创制而成。淮南地处淮河南岸,毗邻淮南岸边,盛养牛羊,当地古沟一带又是回民居住地,对牛肉酷爱。对牛肉的加工也有独到之处,牛肉汤更是淮上人家美味佳肴,早餐的最主要食品,风靡江淮大地,形成独具风味的地方小吃。

马鞍山

当涂大肉面

当涂大肉面,是当涂县当地的特色小吃,历史悠久,又称大肉面,于上世纪年代中期落户于国道当涂段,客人主要是路上跑车人,大肉面汁浓味醇、肥而不腻,名声渐渐传开,也因而得名“大肉面”、“当涂大肉面”。如今,当涂大肉面已经是马鞍山众多小吃中备受市民青睐的佳品之一。

和县炸牛肉

炸牛肉,是和县传统特产名肴,有多年历史。元末明初,回民从西北和沿海移居和州,引入“炸牛肉”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即将肉按其纹路横切成半寸长、半分宽、二分厚的肉片,再入水煮肉待滚后晾干,经油炸并加佐料红烧即成。入盘时肉色金黄、鲜嫩味美。

采石矶茶干

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源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清朝贡品之一。茶干选用优质大豆、甘草等十几种天然材料精制而成。且色泽酱红、细嚼味长、回味持久、有韧性、对折不断等特色。

淮北

百善硬面大卷

百善硬面大卷,是濉溪县传统小吃,有数百年历史,硬面大卷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以其“大、硬、形状美观、口感筋道”而远近闻名。这种面食的起源,与百善处于古隋堤故道的历史密不可分。古镇过往客商多,美食自不可少,且为了携带、保存方便,就催生了硬面大卷。百善硬面大卷的创始人已无法考证,只知近代百善镇上制作硬面大卷的师傅们,以谢、刘二姓居多。

濉溪烙馍

烙馍,是皖北的一种食品,类似煎饼又和煎饼不同。烙馍是用未发酵的面粉和成柔软的面团,用擀面杖擀成厚度约.厘米,直径约厘米左右的圆形。在一块圆形中间稍微突起的`铁板上烙熟的,一般管这种铁板叫做“鏊”。烙馍吃起来柔韧、筋软、有嚼头,既压饿,也有健齿作用。

双堆鱼面

濉溪双堆面鱼是民间的传统主食之一,面鱼并不是鱼,是淮北地区的一种面食。因为拨到锅里的一个个面鱼儿十分均匀,样子都是一头尖,确有几分像小鱼儿,所以人们以其形似,便把这种面食称作“面鱼”。

铜陵

铜陵大肠面

铜陵大肠面,是铜陵当地非常有名的一道特色小吃,制作简单,味道鲜美。

大通茶干

通茶干是安徽铜陵大通镇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它形方如牌、体薄如纸,色艳味浓,鲜美耐嚼,饮茶待客馈亲赠友皆宜。 大通茶干,明朝就开始生产,已有多年的历史。由于大通镇系通往佛教圣地九华山的必经之路,全国各地以及韩国、印度等国朝圣拜佛的香客,因解吃素食之需,都要购买一些大通茶干。传说干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过大通茶干,从此,大通茶干的身价更是扶摇直上了。

安庆

顶雪贡糕

顶雪贡糕,是怀宁县传统名产,因其色如高山之巅白雪,故名“顶雪糕”,清朝光绪年间作为贡品进京,遂称“顶雪贡糕”。

黄山

屯溪醉蟹

屯溪醉蟹,是安徽省汉族名菜,属沿江菜系,已有多年的历史。屯溪醉蟹个体完整,色泽青中泛黄,肉质细嫩,味极鲜美,酒香浓郁,回味甘甜,为宴上珍品。密封好的醉蟹,可保存两个月而不变质。

黄山臭鳜鱼

黄山臭鳜鱼,又名腌鲜鳜鱼,所谓“腌鲜”,在徽州土话中就是臭的意思,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入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

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救驾烧饼”,“皇印烧饼”,是安徽徽州汉族传统名吃,盛行于古徽州地区及周边部分地区。用上等白面粉与素油搅拌作皮,选嫩干菜和肥膘肉为馅,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贴于炉壁,烤熟取出,故又名“火炉饼”。因饼形小巧饱满,呈黄色,似蟹壳,故俗称“小烧饼”和“蟹壳黄”。

阜阳

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面食的一面旗帜。由于它起源于太和县,加之又是在铁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这个名字。

格拉条

格拉条,大概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ela),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

枕头馍

枕头馍,是阜阳特产之一,又称阜阳大馍。每个长约-.市尺,宽约.-.市尺,厚约.-.市尺,重约-斤,堪称馍中之王。阜阳枕头馍系选用精细面粉,精工蒸制而成。馍焦呈金黄色,似油炸一般,厚约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馍瓣洁白,层层相包,湿润柔筋,干而不燥,松软而又耐嚼。



;

‘肆’ 定远特色小吃有哪些(要小有名气的)

1.人民路保险公司巷子里,那一对做“点点糕”的老夫妻,从上幼儿园时开始吃,上中学时老夫妻出来就少了,随着粮食涨价,“点点糕”也是每见一次,价格就涨一次。最后一次吃,是五毛钱一个,好像是去年过年,听老妈说,前一阵子,她又看见了一次那个老奶奶出来摆摊子了,年纪确实大了。话说回来,她家的点点糕还真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在芜湖也见过类似的糕点,小木罐,糯米,黑芝麻或者是白糖,就是没有他家夹红糖的好吃,做得又大又结实。就像每到中秋节,外婆总会自己为我们做小饼,用红糖芝麻做馅料,就是比用白糖芝麻做馅料要香得多。

2 馄饨。(1)茆家馄饨,老爸好吃,上幼儿园的时候总会骑着自行车带我到老邮电局楼下吃他家的馄饨,边吃还边要两块夹鸡蛋的油酥馍。东大街的水泥路还没有修时,那一块的小吃是很繁荣的。后来,修路了,他家的馄饨只能在百货大楼前卖手工饺子,馄饨的地方看见了。上中学时,在太平洋后面的大排档看见了茆家馄饨,这时已经改成了茆家饭店,再要单独买馄饨,就很不乐意了,他家的馄饨好像也是第一个涨到一块五的。(2)保险公司,兄弟馄饨,这家的馄饨也不错,以前是两个兄弟一起开的,老二特别会说,后来兄弟分家,老大就跑到紫竹巷口卖馄饨了,老二还继续在蝴蝶巷里做。这家貌似也是我吃的最多的一家。(3)华丽饭店馄饨,说到华丽饭店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在哪,其实就是**大队对面,现在搞成了卡拉OK。上中学时,华丽饭店和水利局的一帮阿姨在那儿开了个馄饨摊子,用的是大骨头熬的馄饨汤,因为有一位和我爸是同学,每次我去吃的时候,还能有幸盛到一些带肉的小骨头,那个感觉,真是实惠啊。不过,阿姨们就干了很短时间。以后我也出外上学了。

3 烧饼。定远最地道的烧饼,应该是那种好长条的咸烧饼,两头尖尖的,中间还拧了几股大麻花,可惜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烧饼是越做越薄,像大纸一样。比较喜欢吃的是紫竹巷口老杨家的烧饼,做得比较厚实,葱花,芝麻也比较足,一开始是3毛,后来涨到了5毛,中间消失了几年,不过上回回家时,他们家又出摊了,摊子挪到了马路对面,味道还是很正宗。这两年,在东大街甜食店附近也开了个烧饼店,可能是因为家里的烧饼店越来越少了,这家摊子的生意可以说是爆好,可惜他家做烧饼的时间太长,有时一炉要等半个小时,十分考验尔等的耐心,买起来总觉得不爽。

附加:说到烧饼,和其类似的小吃,定远也不间断地出现过几个热门食品,比较长寿的就是定远的油酥馍啦。味道还真不错,东大街和北门邮电局都有卖,个人觉得是配馄饨的最好食品,哈哈。再有就是油馍,上中学时最热门,一时间开了好多家,小的五毛钱两块,大的五毛钱一块,一中南门那还有一家是配着牛肉汤卖的,那会子生意一等一的兴隆,虽然很不干净,吼吼。现在卖油馍的就不多了,蝴蝶巷口,彩蝶轩旁边有一家,一直卖了不少年,生意还不错,北门邮政局门口好像还有一家。还有就是千层饼,配上葱花很稣,现在蝴蝶巷口还有一家再做,其他地方应该也有,这个比较常见,和馒头差不多。定远比较有特色是吊炉饼,现年好像都看不见了,小时候不喜欢吃,觉得和大馍一样,没有味道,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泡泡的,没有油,配点卤菜,还是很香的。前年好像满国风行土家烧饼,定远也不例外,不过这玩意寿命太短,只能是吃个新鲜,现在只有太平洋东门有卖的了。说到包子,不能不提华丽饭店下面那家包子店,许多家住北门的同学应该都吃过他家的早点,老板很勤快,有生意头脑,包子各色馅子都有,口感不错,沙汤,豆浆,稀饭也是种类繁多,现在不知道个开了。

4 拉糊汤。原料有什么?千张,海带,面筋。。。很糊,很糊,哈哈。现在貌似是没有了。以前最正宗的是公安局对面的一家,那种大大的铜的盛拉糊汤的容器,怎么形容呢,我也说不好,是大壶吧,壶嘴长长的,把壶嘴一倾,一碗冒着呼呼热气的拉糊汤就倾泻而出,特别适合冬天吃,再配上几块糯米做的糍糕或是炸的油条,很怀念呀。老爸也在家做过,比较稀,材料不足,没有感觉。

5 大救驾。来源于明帝朱元璋的一个传说。炉桥的特产,圆圆的,很多层,里面还有红绿丝,很有质感的千层饼。这个在街上卖得很少,以前炉桥的亲戚逢年过节总会带些来。爷爷家有小煤炉,再搞个锅,里面放上油,他就一个人搬个板凳坐在那慢慢的炸,因为是很多层嘛,所以要慢慢炸透,这玩意是甜的,和月饼一样,不能吃过,吃两个就会觉得腻人。说到炉桥特色,迎宾路上卖炉桥小吃的小饭店比较多,有特色的就是小刀面和鸡丝面,吃的时候再配上一个小葱拌豆腐,很优哉哦,我和我爷爷都有同感。

6 糖稀。芋头糖稀,小时候的最爱,我是甜食一族,55555~以前一中后巷子里有个通往实小的捷径,要经过一户卖小食品的人家。在那旁边有一个卖糖稀的老头,一个小椅子,上面摆着一些小孩子吃的玩意,还有小卡片,再有就是那罐子让我垂涎三尺的糖稀了,给五分钱,他就会用木头小棒搅一团给你,不稀不稠,刚刚够挂住,买一个含在嘴里,我就高高兴兴去上学了。那时每逢过年,外婆有时也会用大草锅给我们熬点糖稀,没有木棍子,我们就用木筷子搅,边吃边玩,童年啊,就是这样。后来在太平洋那,碰到过年,偶尔也会有些民间艺人出来摆摊,他们的糖稀花样要有很多,和捏面人一样,可以做造型,做得最多的,就是大肚子的老鼠和圆乎乎的兔子,买一个举在手里,根本舍不得吃,再一个,被人捏来捏去的也没了吃的欲望,索性就一路看着。

7 麻辣烫。定远的麻辣烫和我吃其他地方的不一样,一锅端。外地的不少地方都是把蔬菜,豆制品什么的一串串用竹签串好,顾客自选,价钱等烫好时一齐算。定远好像一直都是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好在价钱也算公道。最早的麻辣烫貌似是开在人武部门口书报亭后面的那个小门面,窄窄的,两边还有镜子,下面就是两排长夭夭的桌子,一块钱一碗,放学后经常去吃,人武部大排档靠北边,有一家的蘸酱味道特别好,有时就是为了吃酱,跑去炸两块年糕,还有一次和老板娘开玩笑说,干脆送我点酱好了。年糕配麻辣烫,多加点辣椒,还八错。后来那家不做了,现在好像就广场上和蝴蝶巷有了吧?去吃了两次,记不得了。

8 定远小吃(1) 7楼说的娃娃鱼我也有印象,那时咱们的戚继光大爷还毅然屹立在汽车站的广场上,广场的一圈围了不少烧烤,和酿皮,米线摊子。娃娃鱼就是其中一家,对着人民路口,吃的次数不多,肉津津的,很有嚼头。太平洋那是有家贵妃酿皮,貌似是黑色的那种,我对这个不是很垂涎,所以吃的次数都不多,不过那家应该是这种小吃里比较好吃的了。

9 说到甜食店,我来介绍一个鼻祖,那就是粮食局的甜食店,就在现在五谷山庄的旁边,隔了一个大门,那时我还在上幼儿园,我对于冷饮的最早记忆都是在那灌上的。因为家住在旁边,那时傍晚,老爸经常会拧个热水瓶带着我去甜食店里打一瓶果汁,记不得多少钱了,只记得甜食店里日光灯管是彩色的,里面很凉快,门口还挂了个黑板,上面写着“今日供应”的冷饮,里面有小赤豆,双色雪糕,还有我头一次知道的“三明治”,不仅如此,还有樱桃等做成的一碗碗冷饮,好怀念啊,后来的甜食店好像就都不是这样的感觉了。再后来,三招附近还开过两家,时间都很短。太平洋原来有两家甜食店,现在一家由当初的兼卖彩票改成了名副其实的彩票店,另外一家就是马路对面路人皆知的那个甜食店了,记得店门上贴的宣传字很有意思,老板娘长得不错,白白净净的,颇有点“甜食店西施”的感觉。这家生意做得很长久,加上地段好,一直是门庭若市,成了咱们年轻人聚会的不二场所,不过时间长了,这家也老不装修,里面的味道确实不好闻。在他家,比较经典的是八宝粥,偶们经常会要个冰葡萄,冰黄桃,或是酸奶,坐上一回子聊聊天,老板收钱那是很积极的。要说还有没有甜食店,有,不过现在也不在了,那就是“男孩女孩”服装店老板以前尝试开的甜食店,一开始在曾经的百姓人家对面,后来挪到了蝴蝶巷里面,也就是现在那个麻辣烫店,我们那会子常去吃两个冰淇淋球,或者是喝杯香蕉奶昔,掌柜的态度那是很好的,二建公司加油站旁边也开过一家,可惜这些都是一个夏天的时间就消失了,那个夏天里好像冷饮很吃香,人民路工行前面的红房子旁边到晚上也有人在那儿摆摊子卖刨冰,还有雪花奶酪,在上面洒点葡萄干,山楂和碎花生,引得我经常晚上旷课,跑去消遣一碗。至于还有没有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10九里香包子店。说到粮食局,我就想到了这个老包子店,九里香包子店,早上卖早点,中午做饭店,晚上会在门口摆个摊子卖白馒头。店里还是老式国营食品店的感觉,陈旧的筷笼,买包子豆浆要先买票,递到柜台里面,再等。一个个大圆桌,吃起来到是很宽敞,对那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大碗一大碗的豆浆了,味道很纯很正,加点糖,甜丝丝的。

11 曲阳旅社门口的炸面包。上小学时,曲阳旅社附近很红火,记得那儿有画像的,有时什么怪胎奇蛇的展览也在里面举行,伸头一看,黑漆嘛呜的,那种糁人的感觉到现在还有印象,到了夏天,还办一些书画培训班。言归正传,上小学时,旅社门口有外地人过来卖炸面包,7毛一支,用木棍串着,里面还能夹些豆沙或是一根咸香肠,每每路过那里,总是被那阵香味吸引,缠着妈妈要一个。(确实不是个好小孩)旅社没拆之前,还有一家店在那里炸龙虾,随着旅社的消失,一切都化为回忆了。

12 百姓人家。上中学时定远最热门的快餐店。位置又好,毗邻一中。里面那可以说是“八方美食,应有尽有”啊,西式面包和煎炸快餐,凉拌菜肴,各式糕点面点,炒饭,套餐,自点小炒,还有火锅店中店,各式电玩也比较有意思,几乎每个定远人都去过,而且是第一次有了刷卡消费的感受。其实要说有多好吃,好像还真算不上,但他确实比较适合我们年轻人,点的最多的好像是那里的咖喱炒饭,西班牙炒饭,确实贡献给老板不少钱呀。百姓人家是迄今为止,定远最大的快餐店,后来,店面渐渐小了,由于店面太大,通风跟不上,里面味道也不太好,总觉得有些擦不掉的油腻。后来,百姓人家的老板因为车祸不幸身亡,这家快餐店也封存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当时紧随它开的,还有粮食局对面,定远大酒店老板开的一家快餐店,样式差不多,不久也关门了。

‘伍’ 跪求一篇关于定远特产的作文,望高手相助,急急急急。。。。。。

具体如下:

定远老鹅肉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其组成接近人体所需氨基酸的比例,从生物学价值上来看,鹅肉是全价蛋白质,优质蛋白质。

鹅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低,仅比鸡肉高一点,比其他肉要低得多。鹅肉不仅脂肪含量低,而且品质好,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特别是亚麻酸含量均超过其他肉类,对人体健康有利。鹅肉脂肪的熔点亦很低,质地柔软,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定远李子李子是蔷薇科植物李的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7~8月间采收成熟果实,洗净,去核鲜用,或晒干用。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是人们喜食的传统果品之一。它既可鲜食,又可以制成罐头、果脯,是夏季的主要水果之一。李子是清版县志介绍的优质水果,其皮薄肉厚,个大色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

定远山羊肉定远的散放山羊肉鲜而味美,可以制成系列食品,如羊肉串、羊肉罐头、羊肉块、羊肉火锅等。定远的桥尾,制作精美、取料讲究、色泽优良而味道隽永。

定远花生花生是品质优良用途广泛的食品,定远县的花生和花生市场远近闻名,销路广,效益好,但是目前存在深加工不够,产业链较短,综合效益未能完全发挥等问题。定远花生可以制作成花生米、花生油、鱼皮花生、农家炒花生、花生糖等产品。

‘陆’ 炉桥镇的炉桥美食

大救驾是一种油酥饼,相传五代末,后周大将赵匡胤坐镇炉桥攻打寿州,久攻不下,心情烦躁,胃口不佳。炉桥镇上的糕饼家作此糕点献上,赵尝后食欲大曾。
然后一口气攻下寿州,后来他做了大宋皇帝,称此点救过他的驾,大救驾遂由此得名。大救驾形扁园,色乳白,外皮数道花酥层层叠起,犹如金丝盘绕,中间呈激流漩涡状,内馅白中现红丝缕缕、青丝条条,食之酥脆,油而不腻。 “鸡丝小刀面”:炉桥鸡丝小刀面做工精细,现在出了在炉桥有店之外,周围的合肥、淮南、蚌端口、定城镇、水家湖等地都有炉桥小刀面面馆,吃过的都交口称赞。
安徽省定远炉桥镇特产一种猪肉腌制品。选用猪臀部带尾的一块肥瘦间半的肉,加工腌制而成。切片做菜,味香色美。产于安徽省 定远县 的 炉桥镇 ,故名。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一:“今日又得桥尾之赐,仍赊酒与儿女共酌之。”

‘柒’ 安徽人爱吃的10大“另类美食”是什么

安徽菜,不是一种特定的菜,而是指安徽省内南北各大菜系合称,它主要包括沿淮菜系,沿江菜系及徽菜。盛行全国,蜚声海外。安徽菜不等于徽菜,徽菜是安徽菜的一个主要菜系分支,主要风味特点为咸鲜为主,突出本味,讲究火功,注重食补,徽菜的烹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术,徽菜之重火工是历来的优良传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安徽人爱吃的10大“另类美食”,外地食客只能望而却步,无从下嘴。

1、花茹田鸡蒙城撒汤是皖北一带百姓早晨主要的小吃,源于亳州市蒙城县,沙为肉汤、肉杂之意,因其字生僻,老百姓误写为"撒汤",撒汤是用老母鸡、猪排等为原料,炖好后,打生鸡蛋在碗里,搅拌均匀后,用沸腾的肉汤浇沏,制成黄橙的肉汤蛋花茶,并在上面撒上牛肉末、芥末、和芝麻油。据传干隆皇帝下江南时,偶尝此汤,大加赞赏,从此撒汤声名远播。现今撒汤传遍江淮大地,成为风味独特的安徽着名小吃。

‘捌’ 滁州有什么特色小吃

1、来安花红

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来安籍三品京官吴棠,向皇帝呈献来安特产
“林檎”;万岁观其果,色泽鲜艳象红花,品尝果味,甘甜似有桂花清香,禁不住连声称赞:
“花红也!花红也!”并当即封为“来安花红”,传旨来安,岁岁纳贡。从此,林檎易名“花红”,身价倍增。

“花红”果皮薄而肉脆,汁多渣少,生食酸甜爽口,满口生香,很受人们喜爱。

2、池河梅白鱼

池河的梅白鱼享有盛誉,由于生长在污染小,水质优良的池河水域,鱼质鲜嫩,采用当地传统的烹饪技法,色、香、味、俱全,加以推广,市场前景广阔。

梅鱼又名“梅白鱼”,定远池河镇至凤阳梅市乡广段池河中的特产。
梅市地处定远、凤阳、嘉山三县交界处,因传统集市贸易而称“梅市,又以“三梅”(梅姓、梅河、梅鱼)而着名。

3、明光绿豆

明光绿豆:产于明光镇。所产豆粒大而整齐,色泽鲜明,绿如碧玉,晶莹光亮,皮薄易烂,汤色清绿,气味清香。其营养价值高。可作粥、饭、磨粉制粉丝、粉皮及精制各种豆沙糕点。浸水发牙称豆芽,为菜中佳品。煮成豆汤为夏季清凉防暑饮料。酿造的明绿液曲酒,风味独特。本品早在1920年即开始出口。

4、女山湖大闸蟹

女山湖大闸蟹,乃安徽省明光市一绝。自古以来,女山湖渔民一家大小常年就住在船上,当地流传一句俗语:“吃蟹饭、住蟹房、娶蟹婆、嫁蟹郎”。可见,螃蟹在女山湖悠久而深远的历史。

‘玖’ 安徽好吃的美食有哪些

安徽皖南美食

【臭鳜鱼】

臭鳜鱼虽然闻着臭,但吃起来却极香,最主要的是它的肉质紧实富有弹性,似臭非臭让人欲罢不能,到皖南那可就是必尝美食了!

太和板面也称为安徽、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特色小吃,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安徽人家酒店的太和板面,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周边。以上等面粉做面胚,以羊肉、等几十种中药香料做汤料,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臊子,有着吃到嘴里浓香辣的美味,更有散发十里飘香的香味,让人有种欲罢不能,不得不吃的冲动。

‘拾’ 定远新一中哪里烧饼好吃

戚继光大道店。定远新一中的黄桥烧饼非常好吃,口感好,口味地道,地址在戚继光大道。定远县,隶属安徽省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江淮之间,皖东腹地,长江三角洲地区西部,与苏、浙、沪地区相连,面积2998平方公里,耕地246.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