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攻略 » 鳌江镇有什么好吃的地方吗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鳌江镇有什么好吃的地方吗

发布时间: 2023-01-03 07:24:51

①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和苍南县龙港区有什么地道小吃

龙港去百有街那里,站前路前面也有很多小吃。

② 鳌江那有草坪适合烧烤的地方

鳌江随便烧烤新昌街32-36号。
或者你可以去找一个草坪,1月1日,位于鳌江镇中央核心区总投资约9.5亿元、占地929亩的鳌江镇九叠河生态公园,部分区域对市民开放。记者在鳌江九叠河公园看到,毗邻胜利路占地约9万平方米的大草坪区域,已经基本铺设完毕,可以对外开放。在公园内,密布的河网交错于碧绿的水田间,白墙黑瓦的村落点缀其间,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景观相映成趣,不时有飞舞的白鹭掠过水面,一派和谐的美丽景象。
九叠河公园地处鳌江滨江商务区的核心区块,是鳌江平原水系九叠河湿地所在地,是鳌江镇名副其实的绿肺。项目总面积1284亩(包括河道),分为四个标段建设,总投资约9.5亿元。九叠河公园的建设,有利于完善鳌江镇公共服务设施,丰富老百姓文化生活,提升鳌江镇城市品位。

③ 想知道: 平阳县 鳌江镇附近哪有韩国料理

商业城红绿灯中国银行附近也有一家。鳌江派出所与火车站大道路口也有一家釜山料理,柳下路口十卫那个路口进去也有一家叫铁三角的韩式烧烤,比较便宜。

④ 平阳敖江附近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鳌江荷莲村(104国道,雁峰公司对面的路口进去100多米有个寺庙旁边)6月份可以观赏荷花。
鳌江江滨路,(人本超市旁边),漫步在堤坝上,观赏龙港高楼的灯光秀和欧南大桥,超漂亮,只有天黑了才有
鳌江公园,无聊的时候去散散步还行,想要那么好玩是不可能的,带孩子去走走还可以
鳌江钱仓(鳌江往水头方向上去一点,大概10分钟路程),可以爬山,山顶上有玻璃桥,挺刺激的
鳌江荆溪山(动车站旁边的路进去),上面有射击,高空爬行,CS战场等等,团体去比较好玩,因为可以打比赛嘛
鳌江墨城,去海边赶海吧少年,记得带上小水桶和手套哦!最重要的是,看一下潮汐吧!涨潮了就不能赶海了
鳌江务洋旁边有个厚垟,政府把整个村改装的很漂亮,不比什么古屋景点差,可以去走走
鳌江的万达和银泰建议你不要去玩了,一点意思都没有,除了买就是买,不好玩,里面游戏机贼贵,100元只能玩5次,太坑爹了,到外面的街头,100元可以玩100次
一句话,鳌江真的没什么好玩的,真的没地方去玩,只能将就将就

⑤ 温州鳌江镇有哪里好玩的

南麂岛是温州着名景点,是我国首批五个海洋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

南麂岛距离温州大陆最近点约37公里,距离平阳县鳌江镇南麂客运码头约46公里。

南麂岛主要景点:
1、大沙岙沙滩,这里有我国极其罕见的贝壳沙滩,全部由被海浪打碎的贝壳碎片堆积而成,沙滩松软细腻,一片金黄,美不胜收。一脚踩下去便是一个深深的脚印,十分有趣。这里远离大陆,是近海与外海的交界处,海水蔚蓝清澈,有着醉人的沙滩风情,简直可以媲美夏威夷、巴厘岛、马尔代夫的美景。南麂岛是我国的贝壳类自然保护区,贝壳丰富,在大沙岙沙滩上的金黄色的沙滩里也埋藏在各种各样的贝壳啊,仔细找找看,你会收获匪浅的。

2、三盘尾景区,主要是欣赏天然草坪和各种怪石,天然生成的大草坪美不胜收,简直可以媲美高尔夫球场的果岭,吹着清凉的海风,实在惬意无比,还有就是各种奇妙的大石头,望夫石、猴子拜观音、狮象大战..... 等着你去发掘吧。

3、美龄宫等其他景区,我觉得这些没什么意思,喜欢的话可以去看看。

另:海鲜美食:既然来到了贝壳类自然保护区,各种贝类不可错过,还有各种海鱼、虾等,可以在酒店买也可以在渔船上买来叫饭馆加工。

交通:在温州市区客运中心坐车到达平阳县鳌江镇,然后坐的士、中巴或三轮车到鳌江的南麂客运码头。建议坐快艇到南麂岛,快艇很多,几十分钟一班,稍微等一下就行了,票价约88元。强烈建议吃晕船药或晕船贴,否则没有几个人不吐的,真的,相信我!!

南麂岛上岛票价100,含岛上的交通费了,有巴士经过各个宾馆,以后都不用付钱了。

住宿:柳成山庄条件较好,房价约300左右,但是缺点是离大沙岙沙滩有点远,走路要10分钟左右。周末房价暴涨,建议不要周末去。
还有南麂宾馆等,条件略差,但是出来就沙滩,自己看着办。

以上全部自己亲身体验,希望对你有帮助。去了有2年了,估计有些情况会有所变化,请担当。

⑥ 温州有什么好玩好吃的

温州好吃的很多,有矮人松糕、长人馄饨、八字桥松糕、米面、炒粉干、马蹄桦、 陡门头灯盏糕、猪油糕、马蹄松、白蛇烧饼 、五味香糕、山楂糕、芝脚糖、荷花酥、福寿糕、双炊糕、麻巧、温州松糖、象生雪梨、薄饼、胶冻、温州牛肉焙片、温州高粱肉、县前头汤圆、强能鱼丸等,约有四五十个品种.
李大同的双炊糕
瑞安有许多名小吃和糕点,有着百年历史的李大同双炊糕更是闻名遐迩。在温州市烹饪协会秘书长潘锦贤的带领下,我们特意去拜访了李大同第三代传人(老五房)李观成先生。
“双炊糕的特点是:细、软、韧、香、甜。”李老先生用手指掰着双炊糕,向我们介绍其工艺和历史
捏一块双炊糕放在嘴里细嚼,口味香甜,糯米细腻软韧。别小看了,这小小的一块糕点,要经过十几道的工序才能完成呢。“其中一道工序,需要将糯米与铁砂一起炒制,这样做成的双炊糕才更香”,李老先生介绍说,之所以叫“白糖双炊糕”,是因为需要用糯米粉加白糖,经过两番炊制而成。
李大同茶食品店始创于清朝光绪十四年,创始人李瑞庆系清末浙南一带糕点名师。如今,经营有双炊糕、面茶糕、芙蓉糖、空心月、芝麻巧等茶食糕点,先后获得过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温州知名商标等荣称。第三代传人李观成先生发扬“大同精神”,在口味和包装上不断出新。多少年来,前来温州、瑞安探亲访友、观光旅游者,都纷纷到李大同选购糕点,分赠亲友。
长人馄饨
1930年前后,乐清人陈立标在市区铁井栏口经营馄饨,注重质量,馄饨皮薄,用碱得当,馅心新鲜,盖料讲究,有紫菜、蛋丝、肉松、酒浸虾米等。所煮馄饨,汤清见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因他个子很高,人称长人馄饨。(
而且,在几十年以前,还有人一些在夜晚,冒着严寒,担着馄饨出来叫卖,过路的人因为有些饥饿,也想暖暖身子(馄饨也很便宜),所以就坐下来,尝尝鲜。就这样,十传百,百传千,长人馄饨就这样出了名。时间过得很快,现在几乎没有人在街上叫卖。只有在瑞安等地还有这样的风俗。现在,“长人馄饨”已经在温州打下基础,创建了品牌,并开了好几家分店!
永强泥蒜糕:吃过的人没说不好的,好就好在土得有特色。泥蒜是一种产在滩涂上的软体动物,其貌不扬,泥蒜是当地渔民的叫法。要说清泥蒜的形状还真有点困难,反正海边的人可能都见过,对了,就象肥肥的蚯蚓。泥蒜泥蒜顾名思义,全身都是泥,要用力捣、踩,才能洗干净,这样说吧,一斤的活泥蒜也就能洗回一二两净物,可想而知它有多少泥了。烦是烦了点,可这东西实在是鲜啊,鲜得人不知他味了,把它和糯米糕一炒,滑嫩鲜香,几乎不用咀嚼就顺着喉舌滑到胃里去了,等你回过味的时候,只有满口的鲜香了。
***洞头的带鱼番薯粉:直至今日,我还没有吃到过有比洞头的带鱼番薯粉这样把海鲜和山土货结合的如此美妙的小吃。山蛋蛋和带鱼是如此差异,却又如此美妙的融合在一起,山番薯的纯朴和海带鱼的生猛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就如同冰与火的奇异约会,使普通的东西具备了独特的魅力。
灯盏糕
据说,清光绪年间温州有姓陈的兄弟二人,在市区东门陡门头路亭制卖一种形似灯盏的点心,形似灯盏,独具风味,一时名声大振,便被称为“灯盏糕”。现在,在温州比较有名的是“大王”灯盏糕和“扁头”灯盏糕,以鲍鱼为馅的是最贵的,最普通的就是萝卜丝陷的了,只见师傅先在一个大汤勺里铺一层面浆,用萝卜丝将汤勺填满,再盖上一层面浆。听师傅说那面浆是要恰到好处的,要看起来挺稀,明摆着溢到汤勺外面却流不下来。这样做完以后,再把汤勺伸到沸油底下,“兹啦”一声响,香气就冒出来了。光听着声音就让人直流口水了,更何况那香气;灯盏糕在油里炸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翻过来了。把汤勺提起来,微颤几下,把油甩掉,再猛地一拎,灯盏糕就在半空中转了一个身,然后稳稳地落回到勺子里。这样高水准制成的灯盏糕,味道自然不同凡响,外皮酥松脆甜,肉馅则煞是爽口。
猪油糕
这其实是一个糯米团,把它摊成薄薄的,放在猪油里煎到外皮稍脆时就可以吃了,吃时撒上些白糖,然后用粽子叶包着,猪油糕简单而古朴,为一代代的温州人所喜爱,它并没有象温州的其它小吃那样有那种特别通俗的“招牌”店,而是分散在各个简单而古朴的小巷里。
楠溪麦饼
其实这种食品比较多见,把面粉和好,里面放入梅菜,肥猪肉,包好,擀成薄薄的,放进炉中烤就可以了。但是温州永嘉的楠溪江“王大妈麦饼”吃过后绝对不会让你忘记。做麦饼的师傅告诉我,和面、做陷、包的时候皮的厚薄和烤的时间和火候都是十分讲究的,正是这一步步的精工细作才会有松脆弱、喷香的美味麦饼。
鱼丸汤、敲鱼汤
作为沿海城市的温州,它的小吃中自然不会少了鱼制品,鱼丸和敲鱼可以说是最广为人知的了。温州的鱼丸不是原形的,以鱼肉或海鳗肉为主料,切成细条,用酒、味精、盐渍片刻,加白淀粉,用手揉透,然后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吃的时候连原汤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葱花,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唇齿间溢满一股淡淡腥味的鱼鲜味道,用力一嚼,还会发现这“鱼丸”颇有劲道,弹性十足。温州大街小巷设有许多鱼丸店摊。1998年12月,温州酒家的鱼丸以其风味佳,有特色,同县前汤圆店麻心汤圆一起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而敲鱼汤也可以说是温州的一道名菜了,它也是鱼去骨和面粉,不过要把它敲得很薄很薄的一张。吃时,把它切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用加三丝(也就是萝卜丝之类的)煮,加醋,胡椒粉。吃起来不仅鲜,因为它是被反复敲打出来的,所以特别有劲道。这道菜应该是别的地方没有的,所以有机会去温州的话一定要尝尝这道名菜。
白蛇烧饼
又名葱油熏酥烧饼。传说此饼的创制者是一位喜穿白衣的女子,因而称此饼为白蛇烧饼。白蛇烧饼以每50公斤面粉用8.5公斤猪油揉成酥面;馅心也很讲究,将猪肥膘肉切成条,加盐腌渍3天,切丁;甜酱瓜切丁;虾米浸酒后切末,加芝麻油拌匀。将面粉和水加熟猪油,揿成圆形皮子,裹入咸肉、甜酱瓜、虾米、葱等,包成饼生坯,取饴糖水刷在饼面上,撒上芝麻。待烧饼炉升温至约200℃时,将烧饼生坯贴在炉壁上,烘至饼呈淡黄色时,封住炉口,再焖烘约5分钟出炉。出炉的饼色呈淡黄色,入口酥化,酥松味香。
县前头的汤圆:
温州有名的县前汤团原名郑德大汤团,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相传至今,久盛不衰。那汤圆洁白晶莹、滑糯爽口、汤清香馨、入口即化。记得我在温州读书的时候,时常逃课偷跑到县前头去吃汤圆,至今想起还不禁使人莞然温.州人视吃汤团为吉祥,历来有汤团待客的风俗习惯。市区青年订婚要向亲友赠送汤团券,以示结缘志喜。华侨归国更视吃汤团为故乡情。县前汤团选用上等糯米制作,煮而不破,口感细腻,独负盛名。麻心汤团香甜可口、擂沙汤团味醇爽口,鲜肉汤团入口咬开,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鲜美无比,这3个品种最受人喜爱。1998年12月,国内贸易部在杭州举办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县前汤圆店的麻心汤圆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马蹄松
最早产于清雍正年间乐清白象地方,以形如马蹄得名。它以面粉和红糖作皮,馅入糖心和咸肉丁、红瓜丝、熟芝麻粉、桂花。边斜,五刀开口,用手下压露出糖心, 贴在2000度高温火炭炉桶内壁,用明火焖烘,具有皮脆心软的特点。
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农历七月初七民间妇女向织女星“乞巧”的风俗。麻巧采用优质面粉、蔗糖、 猪油、食盐、苏打等原辅料,经调制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
薄饼
温州人有端午吃薄饼的风俗。制薄饼有一定难度,首先是面粉和水的比例要适当,搅匀后,抓在手中挂而不掉,将面糊往铁煎盘中的轻拖一圈,便烙出一张直径约21厘米、薄如绢帛的面片来。置面片于平盘上,放进肉丝、香菇丝、绿豆牙、蛋丝、鳝丝和韭菜炒成的馅子,卷成圆柱状,蘸原馅心鲜卤而食
胶冻
以黄鱼胶或其他鱼类的膘作原料,加水(50克千鱼胶加2500克水)煮沸,溶化后冷却即成。吃时用刀开成小粒,用酱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调味。口感清凉、滑润。
油卵
以麻心或豆沙为馅的糯米粉团,外蘸白芝麻,然后油炸,熟时呈老黄色。形状似鸭蛋而略长、空心,因此叫油卵;也有用鲜猪肉和香菇等作馅,形似圆台乒乓球而稍大,名为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条起家的。
黄牛骨由于炖的时间长,肉和筋都很酥烂,浓香溢满腮帮。都说骨边肉特别香,这一整套的黄牛骨还因为配料讲究独特,所以芳香馥郁,入味特浓。牛骨配汤味道营养俱佳,尤其牛排口感纯正,入嘴香酥而不腻。1998年谢秉军,谢秉国兄弟俩在鳌江镇打出了‘平阳黄牛骨’的招牌,专门经营以黄牛为原材料制作的各种小吃,因为味道正宗很多客户慕名而来,如今天“平阳黄牛骨”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成为温州的一道特色风味小吃。
【鱼饼】
温州鱼饼早在民国十年(1921)就已出名。当时,永强沙村人周阿实专卖鱼饼。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肥肉,打成长条,放在蒸笼里蒸熟,而后再放在油锅里去炸,人们称他为“鱼饼实”。现在鱼饼制作法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做时先刮取黄鱼、带鱼等少刺多肉的鱼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葱、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团,然后作饼形,或上蒸笼,或下油锅炸至焦黄再入锅炖熟,可单独食用,也可以切成片块煮,或切丝加佐料翻炒。
【江蟹生】
江蟹是一个泛指,一般约定俗成的是瓯江中的梭子蟹,经过精劈分解,用醋、酱油、黄酒浸制或辅以其它密法原料,制浸时间约半小时至一小时,因此江蟹生的表面味道就是酸、甜、酱、鲜,蘸了芥末吃,就变成了鲜猛辛辣。我以为,江蟹生是瓯菜系最鲜之一道,在密法调料的浸制下,生的蟹肉果然味道新锐,鲜气逼人,只道是那永宁江,源龙泉溪一泓清流向东,流经南北雁荡山雄险奇峻的山区,沿江是树繁竹秀,清泉浅溪,幽谷铺云,石立风行,蟹便生于这条江上,蟹生瓯江。
【花蛤】
为传统养殖贝类,宁德梅田花蛤以颗粒饱满、含沙质少而闻名海内外。福安溪尾是花蛤种苗生产基地,霞浦盐田花蛤亦久负盛名。温州的产量也很客观,不过这道菜给外地朋友点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不然很尴尬的……经常出来操外地口音的大叫:“服务员把你们经理叫过来,这个什么蚌的还有血,不烧怎么吃呀……”真是愕然呀……
【温州高梁肉】
相传创制于清代温州横井巷广进样腊味店。用猪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精、酱油、绍酒,精盐。经过摊晒,烘干而成。呈圆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匀、脆香可口。食而不厌的特点
【清明饼】
在清明节前,温州城乡家家磨糯米粉做饼,馅以猪肉、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俗称“清明饼”。在山区,则采清明草作饼。清明草,即绵菜,也叫“米菜”。学名叫“鼠曲草”,一年生草木。清明季节,会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之糯米粉,以鲜笋、芥菜、肉丁为馅,制饼蒸熟而食。有的人家,从田间采来绵菜、马兰头、苎麻嫩脑等野菜或青草后,先炊熟晒干,磨细作为饼馅,和上米面或面粉制饼,用两片香泡叶包裹,然后,在饭锅中或蒸笼中蒸熟即成,俗称“蒿饼”。在泰顺,先一日,以绵菜叶或蓬蒿和米粉,馅糖阿日馒头,谓之“蒸糍”。绵菜,色青具有韧性,不但好吃,且贮藏得久,有暖胃作用。清明日这天不举火,以冷食为果腹之物,这即古代为纪念介子推焚绵山取寒食之遗意。现在乐清城关,每当清明前后,街上便有清明饼在卖,味道很好!
【平阳炒粉干】
温州地摊小吃之一,多以粗粉干为多现在炒粉干,基本上以平阳细粉干为多粉干炒的时候加的配料不同,味道也随之不同。
鸭舌
在温州食愈久,就知鸭舌的重要性,无舌不成席。却原来,温州也是水城,一条瓯江浩浩荡荡穿城注入东海,小河且是无数,据说早年,温州城就像威尼斯,城的主要街道是河,是活水的河,上世纪下半叶才将其信河、蝉河等等革命性地填起,遂成为城中主要大道,仍取名信河大道,蝉河大道。今在永昌堡,小河临街,或街临小河,风景依然,可见缩影。水城的温州就应该有大群的鸭子生活,然我不说是鸭子的天堂。不过,我是未谋鸭面,惟在楠溪江见过数只悠游的番鸭。却也是,鸭子这禽,乃江湖隐士,喜芦荡与水泽。
蝤蠓
在瓯菜系中,多是要蒸蝤蠓,蒸熟后的蝤蠓,背壳就是蟹黄色,偏红,螯内之肉尤多,如百合之茎块样洁白。温州人将蟹简分为二:一为膏蟹,是有蟹黄之蟹;一为白蟹,是有蟹肉之蟹。今在雁荡山吃的蝤蠓是白蟹,肉鲜,蘸了浙醋或芥末吃,以蘸醋为鲜。
.肉末海蛰头~
温州地处海滨~盛产海鲜类。海蛰生于海中,本身带比较重的咸味,所以一般吃之前,应该放水里浸泡去掉一些咸味,把肉末加调料拌匀后放入锅中蒸5分钟,放入海蛰头即可。海蛰是可以生吃的,而海蛰头是海蛰最好吃的部分。嚼起来脆脆的~同时,很多地方都直接把比较淡的海蛰头切好入盘,放上“花子”(偶只知道方言是这么说的,学名不会叫,叫是那红红的海里生物,有点象给鱼吃的那种小生物那样,但是个头大很多的~),蘸着吃下酒别有一番风味~
凤尾鱼
俗称籽鲚,在温州可大名鼎鼎。“雁荡美酒茶山梅,江心屿后凤尾鱼”,其优美的体形不得不多说两句:鱼体有优美的弧线而侧扁,雄大雌小,鳞呈耀眼的银白色,腹部有棱鳞,尾部分叉,尖细窄长,形如传说中的凤凰尾部,所以名为凤尾鱼。其实据我看来,更象一把弧线优美的小巧剃刀,一下就剌出了我们的思乡之血。据《温州府志》载:“瓯江江心寺后,产鲚鱼长尾扁身,腹背而刀。具有子者,名子鲚。其肉鲜嫩,美味可口。” 温州人吃子鲚多采用油炸之法,食之又香又脆,鲜美可口。“一袋凤尾鱼,万里思乡情。”温州侨乡的一些眷属,每逢凤尾鱼上市,就将它晒得半干,佐以茴香、茶叶和食糖,然后将鱼泡熟,放在小篾排上烘干,精制成鱼干,寄给海外的亲友,让他们分享家乡的温暖与馨香。

⑦ 鳌江有什么特色小吃吗

鳌江(Aojiang)是浙江七大水系之一,也是温州西南地区的主要河流。鳌江在西晋建县时称始阳江,旋改名横阳江,又称钱仓江。因海水涨潮时,鳌江江口的波涛状如巨鳌负山,在鳌屿地方,旧有鳌山堂,后改鳌镇堂,含有巨鳌镇浪、压邪保安之意,故改名鳌江。

因此,鳌江流域的特色小吃,也就是温州的特色小吃。

1汤圆

原名郑德大汤团,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相传至今,久盛不衰。温州人视吃汤团为吉祥,历来有汤团待客的风俗习惯。市区青年订婚要向亲友赠送汤团券,以示结缘志喜。华侨归国更视吃汤团为故乡情。县前汤团选用上等糯米制作,煮而不破,口感细腻,独负盛名。每碗8只,恰到好处。有10多个品种,麻心汤团香甜可口。擂沙汤团味醇爽口,鲜肉汤团入口咬开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鲜美无比,这3个品种最受人喜爱。1998年12月,国内贸易部在杭州举办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县前汤圆店的麻心汤圆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2.鱼丸

鱼丸以新鲜𩾃鱼肉为主料,切成细条,用酒,味精,盐渍片刻,加白淀粉,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食时将原汤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葱花。温州大街小巷都有许多鱼丸店摊。1998年12满月,温州酒家的鱼丸以其风味佳,有特色,同县前汤圆麻心汤圆一起被认定为"中华小吃"。

对于鱼丸,印象中应该是类似球形的小东西,不过,温州的鱼丸却不一样。只见那点缀着翠色菜蔬的鱼汤中,半浮着一条条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唇齿间溢满一股淡淡腥味的鱼鲜味道,用力一嚼,还发现这“鱼丸”颇有劲道,弹性十足。

3.[白蛇烧饼]

清光绪末年,温州城区府头门钟楼右侧,有一家张氏开设的烧饼店。其所制“葱油重酥烧饼”,每50公斤面粉加8.5公斤猪油揉成酥面;馅心用盐渍猪肥膘肉丁、酒浸虾米、甜酱瓜粒、京冬菜丝、葱花,拌以麻油。成形后用火炭烘制。出炉的烧饼呈淡黄色,食之酥脆。因女店主喜穿白色衣衫,众以《白蛇传》中“白娘娘”称之,所制烧饼亦随之得名。

4.矮人松糕:像婚姻一样甜蜜糯软

别看这照片上的松糕看起来似乎个头不大,但分量十足。据介绍,这矮人松糕实际上就是猪油糯米白糖糕,它所选用的全是这一年的纯糯米,过水磨成细粉,拌以猪臀尖肥肉丁、桂花和白糖,再炊熟切块。现做现卖的矮人松糕,吃起来松软绵糯,甜中有咸,点缀于上面的桂花更是让它清香无比。第一次吃它时,我们五个人敞开了肚皮,吃到撑结果才只吃掉了半个。10元一整个的价格实在是非常实惠。据说,这“矮人松糕”发明自抗日战争后期,那时有个温州人叫谷进芳,在城区五马街口设摊制作松糕,以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出名。因为谷进芳个头矮小,就称他做的糕为“矮人松糕”。这松糕趁热吃时甜蜜糯软,待稍凉时再吃更有韧劲,而且越发的香。除了这种用白糯米制成的矮人松糕之外,还有一种用血糯米制成的松糕,也非常香甜。瞧我们如此喜欢这松糕,临走前新郎新娘还一人送了我们一个血糯米的矮人松糕,实在是个大惊喜。

5.长人馄饨:像婚姻一样丰富多彩

吃过了这矮人松糕,不得不提的是温州的“长人馄饨”,这一矮一长,似乎是搭配好了似的,成了温州小吃的两员大将。与矮人松糕的典故类似,这长人馄饨名字的来历,同样与当时发明者的身高有关。据说,在上世纪的30年代,温州一个名叫陈立标的长人在温州城里肩挑馄饨担沿街叫卖,后在渔丰桥设店。他所制的馄饨皮薄如纸,馅以鲜肉,状如云朵,汤清味美,为大家伙儿所赞赏,而他所做的馄饨也就被称为了“长人馄饨”。

有这样的温州小吃,我们怎么能错过?在温州五马街上溜达时,我们就在那儿的天一角小吃街上发现了它的踪影。端上来时,只见这碗中的馄饨在翠绿的波菜映衬下犹如水中芙蓉,悠悠地冒着热气,飘着香味。尤其是浇盖在馄饨上的浇头,五彩纷呈格外夺目:黄的蛋丝,紫的紫菜,红的虾米,绿的小葱……以汤勺舀上一只馄饨,放近嘴边,只轻轻地咬上一口,馄饨皮细腻柔软,馄饨汤清润爽口,馄饨馅则量多味美,满嘴清香。

6.陡门头灯盏糕

清光绪年间,温州人陈大海、陈碎海兄弟俩,在东门陡门头卖灯盏糕。他们讲质量,做牌子,用料考究。所制灯盏糕,外皮脆松,肉馅爽口。美味好吃,名声大振,称之谓陡门头灯盏

据说,清光绪年间温州有姓陈的兄弟二人,在市区东门陡门头路亭制卖一种形似灯盏的点心,形似灯盏,独具风味,一时名声大振,便被称为“灯盏糕”。
现在,在温州比较有名的是“大王”灯盏糕和“扁头”灯盏糕。现在的灯盏糕已经发展出很多品种,以鲍鱼为馅的是最贵的,最普通的就是萝卜丝陷的了,只见师傅先在一个大汤勺里铺一层面浆,用萝卜丝将汤勺填满,再盖上一层面浆。听师傅说那面浆是要恰到好处的,要看起来挺稀,明摆着溢到汤勺外面却流不下来。这样做完以后,再把汤勺伸到沸油底下,“兹啦”一声响,香气就冒出来了。光听着声音就让人直流口水了,更何况那香气;灯盏糕在油里炸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翻过来了。把汤勺提起来,微颤几下,把油甩掉,再猛地一拎,灯盏糕就在半空中转了一个身,然后稳稳地落回到勺子里。这样高水准制成的灯盏糕,味道自然不同凡响,外皮酥松脆甜,肉馅则煞是爽口。

7.胶冻
是用石首鱼(即黄鱼)胶,煮化成薄浆状,放置冷却后成胶冻。食时切成小条,和以姜醋,其味鲜美。有小贩沿街叫卖,可作为小吃,也可用于筵席。

8.敲鱼

运用鲜鱼肉配番薯粉加工而成;有用木槌敲成薄薄鱼片再切成条状或菱形状,放在水中煮沸食用。也有切成片状,晒干贮藏,用于宴请宾客时的点心和佐料。\

风味特点:
口味滋润爽口。
〔鱼饼〕

温州鱼饼早在民国十年(1921)就已出名。当时,永强沙村人周阿实专卖鱼饼。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肥肉,打成长条,放在蒸笼里蒸熟,而后再放在油锅里去炸,人们称他为“鱼饼实”。现在鱼饼制作法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做时先刮取黄鱼、带鱼等少刺多肉的鱼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葱、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团,然后作饼形,或上蒸笼,或下油锅炸至焦黄再入锅炖熟,可单独食用,也可以切成片块煮,或切丝加佐料翻炒。

〔马蹄松〕

最早产于清雍正年间乐清白象地方,以形如马蹄得名。它以面粉和红糖作皮,馅入糖心和咸肉丁红瓜丝、熟芝麻粉和桂花。边斜,五刀开口,用手下压露出糖心,贴在高温火炭炉桶内壁,用明火焖烘,具有皮脆心软的特点。

〔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农历七月初七民间妇女向织女星“乞巧”的风俗。麻巧采用优质面粉、蔗糖、猪油、食盐、苏打等原辅料,经调制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温州市面包食品厂生产的麻巧,1983年获浙江省商业传统最佳产品奖。

〔礼品蛋糕〕

温州市上的礼品大蛋糕,在造型艺术和图案设计上,力求迎合不同层次的喜爱。少年儿童生日蛋糕,常用奶油堆上唐老鸭、米老鼠、十二生肖等生动的形象;老人做寿蛋糕有高至九层者,层层有不同的吉祥图案,最高层中央摆上米塑老寿星,色彩绚丽,造型美观。温州着名礼品蛋糕店有集香居、吉米、桂香村、阿哆诺斯等。

〔薄饼〕

温州人有端午吃薄饼的风俗。制薄饼有一定难度,首先是面粉和水的比例要适当,搅匀后,抓在手中挂而不掉,将面糊往铁煎盘中的轻拖一圈,便烙出一张直径约21厘米、薄如绢帛的面片来。置面片于平盘上,放进肉丝、香菇丝、绿豆牙、蛋丝、鳝丝和韭菜炒成的馅子,卷成圆柱状,蘸原馅心鲜卤进食。

〔米面层〕
和薄饼差不多,就是外面是米面。是泰顺的特产哦!
〔粒粒瓯柑汁饮料〕

以瓯柑原汁颗粒为原料,与天然泉水配制而成,不加防腐剂,口味纯正,营养丰富,解毒解酒,祛热生津,具江南风味。
〔油卵〕

糯米粉团,以麻心或豆沙为馅,外蘸白芝麻,油炸,熟时呈老黄色。状似鸭蛋而略长,空心,叫油卵;也是以鲜猪肉和香菇等作馅,圆台乒乓球而稍大,叫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条起家的

〔楠溪山粉饺〕
山粉即番薯粉,以豆腐、鲜肉、胡萝卜、、、为陷,包成饺子状,晶莹剔透,而且很好吃哦
〔楠溪麦饼〕

楠溪麦饼原出永嘉沙头。沙头历来是舴艋舟停靠旅客歇脚候潮的端口头。此地麦饼别有风味。往来旅人常备为干粮。一个麦饼的原配料是:半斤麦粉,一个鸡蛋,一汤匙菜油,搅拌揉透,成凹字形,嵌入咸菜、鲜肉、炊虾、味精。包拢后,用木槌捶成扁圆形,入在平底铁煎盘中,再转到烤炉中焙硬。食之松脆弱、喷香,堪称美食。

〔楠溪糯米糖〕

将小麦萌发为麦芽,晒干磨成粉,按比例拌入冷糯米粥内,发酵五至六个小时,舀个豆腐架苎巾中挤压,取其糖精,倒进大铁镬里用柴火熬煎。当糖清煮到起大泡时,即将备好的熟黄豆倒入,搅匀舀入炒米粉中,晾硬即成。

〔白象香糕〕

公久牌香糕,系乐清县白象镇公久南北货商号所创,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它以糯米粉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饼为辅料,经蒸炊而成,其特点是色白味甜、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