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广东煎堆的做法
广式煎堆,入口松脆,外脆内软,香甜可口,芝麻均匀分布!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广东人过年要吃煎堆,这句话意思是,煎堆圆圆碌碌,如果有馅的里面饱满结实,如果空心的会滚炸的越来越大,有发起的意思!所以都象征金银满屋,收获丰盛的意思!
煎堆是广东地区过年时的应节食品,但是平时一样可以做来吃,一团糯米粉,涨成一个大球,有“发”的意思。在广东南海和中山地区的煎堆基本上相同,但是中山部分地方如沙溪,有包馅的煎堆,甜、咸均有,很像潮汕地区的粿。
用料
糯米粉 200克
芝麻 适量
白糖 80克
清水 约135克
苏打粉 4克
泡打粉 1.5克
广式煎堆的做法
除芝麻以外所有材料混合
加入清水,到最后的时候可以留下一点点看情况加,有些糯米粉含水量多的话可能会需要水十克左右的水
揉制米粉差不多可以成面团,但要保证全部糯米粉是湿透的,不能有干粉
取一团,我的这个放得很大来照,其实才十五克的糯米粉团而以,在手心弄两滴水,把面团表面揉得光滑湿润
然后放进装着芝麻的袋子里,把袋子轻轻左右翻动
全部均匀的粘上芝麻了
油先烧到六成热,然后再降回到三四成热的样子,保持火候不变,把团子放进去,马上轻轻的翻动团子,要不停的转动,用筛子底部像画圆圈一样来回把团子滚动,适当时候又轻轻把团子压扁,再放开,一直到团子炸的是原来的两倍以上
直到表面金黄圆润。即可捞出
‘贰’ 煎堆的来历是什么
起源
煎堆的起源可追溯至唐朝,当时叫碌堆是长安宫廷的食品,初唐诗人王梵志有诗云:“贪他油煎䭔,爱若菠萝蜜。”后来不少中原人南迁,就把煎堆带到南方,成为广东着名的油器之一。
煎堆是一种年宵食品,始制于明代。其实在唐朝时长安已经有碌堆这种宫廷食品,唐初诗人王梵志有诗:“贪他油煎䭔,爱若菠萝蜜。”之后有不少中原人南迁,带着煎堆来到南方,成为两广的小吃。
这种食物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的秦汉时期,据文字记载唐代称“煎堆”为“碌堆”,从初唐诗人王梵志“贪他油煎锤,爱若菠萝蜜”的诗句里,可以知道煎堆该是唐朝长安宫廷中的上乘食品。
因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居民,有许多是在唐宋时期陆续从中原南迁入岭南,所以“碌堆”也随之传入广东,由此可见,今天广东的“煎堆”,起源显然是中原人南迁的结果。
习俗
煎堆在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一带都有得卖,煎堆一般会在街边的油炸的小吃车,早餐车都会跟油条摆在一起买,部分酒楼茶楼也会当作点心来卖,并且是贺年食品,正所谓“煎堆辘辘,金银满屋”即是富有富足的意思。另外有种石榴化煎堆,上面红花点缀,就好像石榴一样,寓意多子多福。
煎堆是岭南出名的小吃,各地的品种略有不同。吴川的煎堆用糯米粉、白糖水搓作,捏成圆团,放进热油镬中捞压至鼓胀成拳头大圆球形,表皮光滑,口感酥软,满嘴油香,拜年煎堆特别好销。拜年的时候,娘家一般收下三分之二的煎堆,其余的给女儿带回婆家。
主人家不仅分给亲戚朋友,还会挑着竹箩或捧着簸箕,挨家挨户地分给一条街或整条村的人,无论是否熟悉,大家齐齐分享。
‘叁’ 煎堆的饮食文化
为什么农历正月十九日要煎煎堆呢?民间有很多美丽的传说。1、传说女娲一边补天,一边制造牛马鸡羊等生畜,初七才做了人。十九日太累了,睡了。人们见女娲这样苦、累,不去惊动女娲,又不会炼石,只好家家户户用粉做煎堆,系上红线,放在屋顶上,以补天穿。其实,正月十九日前后是雨水节令,大多年份都会下雨,如天机籁败。春天下雨,人们又冻又饿,最简便的是做煎堆,补肚又暖身,于是形成习俗。
2、关于煎堆的由来。还有一说,很久以前,有一年卅晚,龙江乡突然狂风骤起,冒出一头吃人怪兽,弄得严横遍野,只有少数躲藏在屋里的人才幸存下来。这头怪兽人们叫它作“年”。为铲除它,有位叫阿堆的乡民,提议每户人家用稻草、米粉、鲜肉和烈酒,仿造人身,引诱怪兽上钩。结果,怪兽吃了草人后,因酒性发作,醉倒被杀掉,但在与怪兽战斗中阿堆不幸身亡。后来,乡人为缅怀阿堆除兽安民的功绩,每年岁晚都用糯米粉制作“煎堆”供祭他。
3、另一说是,玉皇大帝的女婿灶王爷每逢小年都要与灶君奶奶一起上天朝见玉帝,各家各户便炸煎果交由灶王爷带去献给玉帝。这种煎,用糯米揉制经油炸而成,形似蟠桃仙果,馅里有花生米、糖冬瓜粒、蜜饯桔饼,还有爆谷花、芝麻子,人们叫它做“煎堆”。煎堆五味调和,咸甜适当,意谓人丁兴旺,花开富贵,合家平安,万事大吉,寓示着人们的美愿。久而久之,煎堆遂成为民间过年必备的食品。 煎堆的起源可追溯至唐朝,当时叫碌堆是长安宫廷的食品,初唐诗人王梵志有诗云:“贪他油煎䭔,爱若菠萝蜜。”后来不少中原人南迁,就把煎堆带到南方,成为广东着名的油器之一。
煎堆是一种年宵食品,始制于明代。其实在唐朝时长安已经有碌堆这种宫廷食品,唐初诗人王梵志有诗:“贪他油煎䭔,爱若菠萝蜜。”之后有不少中原人南迁,带着煎堆来到南方,成为两广的小吃。
这种食物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的秦汉时期,据文字记载唐代称“煎堆”为“碌堆”,从初唐诗人王梵志“贪他油煎锤,爱若菠萝蜜”的诗句里,可以知道煎堆该是唐朝长安宫廷中的上乘食品。因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居民,有许多是在唐宋时期陆续从中原南迁入岭南,所以“碌堆”也随之传入广东,由此可见,今天广东的“煎堆”,起源显然是中原人南迁的结果。 煎堆在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一带是贺年食品,正所谓“煎堆辘辘,金银满屋”即是富有富足的意思。另外有种石榴化煎堆,上面红花点缀,就好像石榴一样,寓意多子多福。
煎堆在广东,广西,海南以及香港澳门都有有得卖。一般会在街边的油炸的小吃车,早餐车都会跟油条摆在一起买,部分酒楼茶楼也会当作点心来卖。
煎堆是岭南出名的小吃,各地的品种略有不同。吴川的煎堆用糯米粉、白糖水搓作,捏成圆团,放进热油镬中捞压至鼓胀成拳头大圆球形,表皮光滑,口感酥软,满嘴油香,拜年煎堆特别好销。拜年的时候,娘家一般收下三分之二的煎堆,其余的给女儿带回婆家。主人家不仅分给亲戚朋友,还会挑着竹箩或捧着簸箕,挨家挨户地分给一条街或整条村的人,无论是否熟悉,大家齐齐分享。
‘肆’ 广西北海煎堆的做法
煎堆的做法
煎堆的制作材料:
糯米粉500克,白糖100克,红糖700克,饴糖100克,爆谷花、花生仁、芝麻仁、植物油等各适量。
做法:
1.将糯米粉150克用清水和成粉团,放人沸水中煮熟,然后加入350克生糯米粉、100克白糖揉成面团为皮料。
2.红糖、饴糖加适量清水煮熬成糖胶液,加入爆谷花、花生仁、芝麻仁拌匀成馅,并趁热按成小团。
3.取皮面55克,包入馅料750克,搓成圆形,洒上一层水后,粘上一层芝麻,即成煎堆生坯。
4.锅内加植物油烧至六七成热,放入生坯,炸至膨起呈圆形至熟即可。
‘伍’ 煎堆有多少种吃法
煎堆的制作材料:
糯米粉500克,白糖100克,红糖700克,饴糖100克,爆谷花、花生仁、芝麻仁、植物油等各适量。
煎堆的介绍:
煎堆是广东地区一种古老的小吃。明未清初的《广东新语》载:“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爆谷,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祀先祖及馈亲友者也。”煎堆在广东,犹如北方人过年的饺子,家家都要吃,故有“年晚煎堆,人有我有”之谚。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煎堆的特色:
形圆硬脆,食之香糯甜美。
做法:
1.将糯米粉150克用清水和成粉团,放人沸水中煮熟,然后加入350克生糯米粉、100克白糖揉成面团为皮料。
2.红糖、饴糖加适量清水煮熬成糖胶液,加入爆谷花、花生仁、芝麻仁拌匀成馅,并趁热按成小团。
3.取皮面55克,包入馅料750克,搓成圆形,洒上一层水后,粘上一层芝麻,即成煎堆生坯。
4.锅内加植物油烧至六七成热,放入生坯,炸至膨起呈圆形至熟即可。
‘陆’ 广东10大小吃是什么
广东小吃属岭南汉族风味。多来源于民间,大都被流传下来而成为传统名食。现时的广东小吃和点心有区别,小吃品是专指那些街边小店经营的米、面小型食品,制作较简朴。点心是茶楼、早茶的繁多品种,以及星期美点等,特点是花式品种较多,造型精细。下面就来看看广东10大小吃,本地人爱吃,外地食客吃完好评如潮,有你爱吃的吗?
1、虾饺煎堆又叫麻团、珍袋,麻球,传统小吃,流行于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在广东是指拳头大小、油炸糯粉团,表面满是芝麻的食品。广东人制作煎堆由来已久,煎堆风味独特,制作考究,色泽金黄,外形浑圆中空,口感芳香酥脆体积膨大滚圆,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软粘连,馅又香甜可口,有团圆甜蜜的寓意。
‘柒’ 中国哪个地方的小吃最多/最好吃/
广西,重庆,成都的小吃我觉得还是很多的。
南宁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美女难过酸野摊”正应征了中山路的美食繁多、美味的映象!从南宁传统的小吃,芋头糕、圈筒粉、粉饺、油条、烧烤、田螺、海鲜、酸野、水果、凉茶、鲜榨果汁、花生糊、芝麻糊、汤圆、馄吞、牛肉丸、八珍伊面、老友粉、小炒、亚热带特色水果,到武汉的鸭脖子、香港的钵仔糕、北京的炒板栗、云南的汽锅鸡,美味异常。
广州广州的饮食文化非常的有名。正所谓"食在广州",这句话就充分的说明了广州是一个美食之都。其中广州菜的烹调方法就有20多种,其中煎、焖、炒、炸、炒、煲、炒、扣等,都是他们非常擅长的烹饪方法,其中较为有名广州特色菜有:白灼海虾、白切鸡、明炉乳猪、蛇羹、油泡虾仁、挂炉烧鸭、清蒸海鲜。
‘捌’ 煎堆的食品简介
煎堆,汉族小吃。华北地区称麻团,东北地区称麻圆,海南又称珍袋,广西又称油堆,是中国油炸面食的一种,由于流行于广东地区,因此也是广东油器的一种。
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祭祀祖先及馈亲友者也。”唐人王梵志有诗赞曰:“贪他油煎追,爱若菠萝蜜。”“煎堆碌碌,金银满屋。”
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有记载:“广州之俗,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爆谷,为煎堆心馅。
清末民初的一首《羊城竹枝词》也有“珠盒描金红络索,馈年呼婢送煎堆”之句,可见当时已有把煎堆作为年宵礼品之俗。据专家考证,煎堆就是由唐代以前的“煎饣追”(i)演变来的。
‘玖’ 你认为中国最好吃的十种小吃是什么
我认为的中国传统十大名小吃如下:
1:长沙臭豆腐
这个现在基本都是自己在家做了,这个东西做着比较简单,在家做的味道也不比外边的差
10:重庆酸辣粉
主要配料。红薯粉,蒜泥料油,醋,花椒油。辣椒油花生,香菜,黄瓜丝,香油。里面还可以放一些青菜,例如木耳清,油菜,菠菜,豆芽等。也可以另外加一些口味,比如说麻辣味重一点的可以加一些麻油。
‘拾’ 广式煎堆的美味做法
广式煎堆也叫麻球或麻团,下面介绍它的具体做法及成功要点,让你了解一下什么叫做美味的广式煎堆。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广式煎堆的美味做法,希望能帮到你。
广式煎堆的美味做法
原料配比:
糯米粉200克,白糖80克,泡打粉1.5克,苏打粉4克,清水135克。
做法步骤:
1、将糯米粉、苏打粉和泡打粉掺与,过筛后再加入白糖掺匀。
2、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清水揉成面团(清水不要一次全部加入,先留下20克清水,最后看情况再决定要不要加)。
3、每次取大约15克糯米粉团,用手揉成光滑圆润的球状。此时可以把圆球放在芝麻里滚一下,让圆球表面均匀地沾上一层芝麻,不用芝麻也可。
4、依次把所有糯米粉团做成圆球,接着起锅下足量油烧到四五成热,改成中火后再下入糯米粉球。
5、用筷子不停地翻动糯米粉球,表面定型后用锅铲压扁再放开,最后把粉球炸至原来的两倍大小,表面呈金黄色。
6、捞出粉球放在吸油纸上,吸去多余的油脂即可食用(没有吸油纸的可以直接控油)。
成功要点:
1、把糯米粉揉成面团的时候,要保证里面绝对不能有干粉存在。
2、泡打粉选用无铝的更有益于健康,苏打粉千万不能放多了,否则发苦。
3、炸制过程中要不停翻动糯米粉球,这样才能让整只糯米粉球受热均匀,并且有足够的空间膨胀变大,也是让煎堆外观浑圆的关键所在。
4、煎堆表面定型后还要用锅铲压扁再放开,这样做的作用是可以让炸好的煎堆变大。
5、炸煎堆千万不能用大火,否则容易开裂,用中小火慢慢地炸才能膨胀到两倍大小,还有可能膨胀到三倍大小。
6、炸好的煎堆要轻拿轻放,否则是很容易变形的。
7、煎堆比较适合现吃现做,放到隔天再吃就变硬了,此时可以先用蒸锅蒸软后再吃,口感比现炸的要差一些。
煎堆的吃法介绍:
煎堆炸好以后就可以直接食用了,还可以在煎堆上面插一根吸管,通过吸管注入酸奶或冰淇淋等,这种吃法更新颖。
广式煎堆的另一种改良做法
先取1/3的糯米粉加水揉成粉团,下锅煮熟。剩下的原料掺匀,加入煮熟的粉团一起揉匀。接下来的方法和步骤就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