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攻略 » 龙岩簸箕板哪里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龙岩簸箕板哪里好吃

发布时间: 2022-11-08 00:17:11

① 为什么有闽南好味道的厦门人,都爱去福建龙岩吃

▲ 长汀槟榔芋,想不想来一块?摄影/刘艳晖

-风物君语-

谁才是最鲜的福建人?


要说福建第一网红城市,自然是厦门,绿化好,环境好,闽南味道棒。但厦门人, 却总喜欢去龙岩吃。


在龙岩, 地瓜和芋头是可以当包子皮的,鸡是会“飞”的,米酒是可以当可乐的 ,就连一顿普普通通的早餐,也能 “吃掉一头牛”


▲ 龙岩芋子包,皮是用地瓜和芋头做的。摄影/罗拉

被武夷山脉南段穿过的龙岩,孕育出了福建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 接近八成的森林覆盖率 ,让每一道龙岩 美食 ,都离不开青山绿水的馈赠。


▲ 龙岩永定初溪梯田,青山绿水孕育了龙岩美味。摄影/冯木波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客家祖地, “客家首府”长汀,就在龙岩。 让龙岩 美食 成为福建第一“鲜”的,便是勤劳智慧的客家人。


客家菜,是慢热而长情的小调,清鲜而不清淡,简约而不简单。


靠山吃山,是龙岩味道的本色。 猪牛鸡鸭们爬山走林,呼吸着最清新的空气,个个矫健肥美,把客家人养成了标准的食肉者。

就说这早餐,一份就能“吃掉一头牛”。


▲ 九门头,看着就很扎实了。图/《早餐中国》


这就是龙岩连城的 “九门头” :牛舌黄、牛心、牛肝、牛腰、牛百叶、牛里脊肉、牛泥肚、厚肚裙、蜂窝肚等牛的九个部位,将其以 “红军可乐”客家米酒 入味煮沸,最后再浇上提前用米酒爆炒的姜碎提味。吃起来脆爽可口,姜味、酒味、牛的滋味,融会贯通,每一个下水爱好者,都不容错过~


牛肉兜汤,开启美好一天。摄影/罗拉

龙岩人的一天,更多时候还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 牛肉兜汤 开始。“兜”在客家话中是“端”的意思,兜汤,也就是端着喝的汤。牛肉兜汤最重要的秘诀,是下锅前在牛肉上洒地瓜粉,用手充分抓挤牛肉,直到地瓜粉深深渍进牛肉纤维内为止。

如此一番“按摩”,牛肉被裹上了一层晶莹剔透的“衣服”,变得 Q弹十足 ,胡椒粉的香味把原本浓稠的汤烘托得更热烈,大口咀嚼滑嫩鲜美的牛肉,再配上一勺微辣辛香的汤底,一整天,心里都热腾腾的。


▲ 客家牛杂汤,早餐吃起来~图/《早餐中国》

很多地方都有牛杂汤,但龙岩的牛杂汤有自己独特的风味:汤里除了常见的 牛肠、牛百叶,以及筋道的牛前腿肉和脆爽腱子肉 外,还搭配有 鲜甜的白萝卜 ,中和了肉的油腻。当汁水满满的萝卜遇到肉香四溢的牛杂,便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不爱吃下水的你也会被这完美的搭配征服,如果还不满足,甚至可以加一份 猪油拌面!


▲ 嫩嫩弹弹的泡猪腰。摄影/罗拉

但要说到新奇,不得不提 长汀泡猪腰 ,白里透红的大腰子,用绝细的刀工切片,同样用地瓜粉抓几下,随即把猪腰放入锅中“汆”一会儿就捞起,而最后这泡的精髓,就又要请客家米酒出场了——将煮熟的猪腰放入温热清甜的客家米酒中,最后再加入香油,猪腰香而不醒,清爽薄脆,一口下去,满满都是沉醉。


好不容易吃完早餐,正餐还是肉肉肉!长汀有名的 河田鸡 ,正闪着轻微的油光,等着食客光临。河田鸡产于河田乡,明朝有一时期亦盛行斗鸡。河田鸡还曾选送京都,常常取胜,被誉为斗鸡之雄。

▲ 干蒸河田鸡。摄影/刘艳晖


河田鸡的做法有很多,但客家人最喜欢的还是 白斩鸡 :清水净煮,冰水静冷,最后刷上香麻油,即可上桌。这样素面朝天的鸡,绝不靠酱汁勾勒得浓妆艳抹,而以天生丽质的皮爽肉滑、香嫩可口取胜,不愧为“舌尖上的飞鸡”。


吃完鸡,也不能错过鸭~ 连城白鹭鸭 ,被称为“鸭中国粹”,相传该鸭种原本是一群南迁的白鹭,在连城与本地鸭交配,选留出这一种珍品。白鹭鸭是中国唯一药用鸭,用一整只炖汤,仅用盐调味,不放生姜和任何佐料,不仅肉质鲜嫩,汤味尤其不腻不腥,清醇可人。


▲ 龙岩泡鸭掌。 摄影/好摄无罪,图/汇图网


大餐吃完,不妨以 泡鸭爪 收尾,色泽白亮的鸭掌被选中后,煮熟捞出放入冰水中,冰镇两刻钟,再进卤水中“修炼”几天,同样味道淡雅,仿佛龙岩这座森林之城的气质,不争不抢,静静绽放。


龙岩人的童年记忆里,总是有一句: “吃零嘴吃那么多,等下还要不要吃饭啦!” 在这座山城,偷吃小吃,就能吃到饱了。


一种空心的油炸糕 “灯盏糕” ,是客家人改良油腻食物的好点子;把牛肉做成柔韧Q弹牛肉丸的尝试,启发了后来大名鼎鼎的 潮州牛肉丸 ,更不用说长汀豆腐干、连城地瓜干、武平猪胆干…… 这展现客家巧思的 “闽西八大干”


▲ 猜一猜,哪一个是猪胆干?图/sohu.com


八大干,是龙岩一带小吃的代表,最奇特的当属 武平猪胆干 。选择新鲜呈深褐色的“糯米猪肝”,摘除猪胆,整个浸泡在一定浓度的食盐水中,加上适当的五香粉、高梁酒、八角茴香等配料,待胆汁渗透肝脏之后,捞起吊晒,每隔2-3天整形一次。吃时,只要将它蒸熟,趁热搽上一层芝麻油,待冷后切成薄片再拌少许蒜片,便香气四溢,既可当主食配菜,也可当零嘴解馋。


灯盏糕 ,则是龙岩最经典的油炸小食。 “灯盏糕,溜溜圆,又想食,又无钱。” 这句在龙岩路人皆知的童谣,就是讲食物匮乏时代,普通人对这一个小小灯盏糕的渴望。


▲ 灯盏糕。摄影/刘艳晖


大米、黄豆磨成稠浆,调入细盐、葱花,再用汤匙舀到特制的圆勺内,沉入煮沸的油锅中。米浆在沸油中迅速膨胀成圆球形, 形似两个旧式灯盏吻合一起,故称“灯盏糕”。


不同于隔壁浙江温州加萝卜丝与肉馅的版本,这里的灯盏糕 也可以是无馅的 ,刚炸好的灯盏糕通体金黄,入口酥脆,每咬一口,肉汁四溢。对很多龙岩人来说,灯盏糕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旧年岁的盼望,和哪怕烫得跳脚也急着往嘴里塞的那种幸福和满足。

客家人丨有什么酿什么!


对于主体为客家人的龙岩人, “酿”才是他们的地道日常。

▲ 酿豆腐,大有包饺子的阵势。摄影/耳东尘


客家话里的“酿”,意为 往一种原料中塞入别的东西。 据说从中原地区迁居而来的客家人 思念家乡的饺子 ,但苦于岭南地区不种植小麦,无法制作包饺子的面皮,于是便就地取材,用不同的原料代替饺子面皮包裹馅料。不同原料的清香结合肉馅的鲜美,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比如 “酿豆腐” ,即 “有肉馅的豆腐” 之意。豆腐选用天然山泉水制作而成,在每块豆腐中间挖一个小洞,塞入由猪肉糜、香菇、葱蒜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馅料,随后将豆腐放入油锅里煎炸至两面金黄,再用芡水煮数分钟,放上葱花调味,即可出锅。

▲ 酿豆腐可以用很多馅料。摄影/innesslam,图/图虫·创意


一口下去,丰富的馅料和嫩滑的豆腐融在一起,鲜美的汁水在口中摇曳,一扫豆腐的静默寡淡,足以唤醒所有味觉感官。


“酿苦瓜” 则是先将青绿苦瓜斜切成小段,以勺挖空瓤和籽,猪肉剁成馅,放入盐和酱油一起调味,逐一填进苦瓜段,再入锅大火猛炒,辅以配料入味,最后以黄豆汤底清蒸。当嫩香的猪肉遇上清爽的苦瓜,便是檀郎谢女,互相成就,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味觉享受。


▲ 客家酿三宝,里面的酿苦瓜可好吃了~图 / 汇图网


一份看似简单的酿苦瓜,从苦瓜的选取,到考究的馅料,每一关都要认真对待。或许外地人不能分辨,但经 泡在鲜味里长大的龙岩人 舌头一试,便知是否到位。


小食吃出花只是客家标配,不来一顿精彩纷呈的 闽西客家主食 ,心里怎么能够踏实呢?


▲ 长汀煎薯饼。摄影/刘艳晖


“无山不客客住山,番薯芋子半年粮”。 闽西山区的艰辛条件,阻挡不了迁徙至此客家人的智慧,没有足够的稻米,客家人开发出了:地瓜干、地瓜叶、地瓜粉、芋子饺、煎薯饼......这里,就是地瓜和芋头爱好者的天堂!


可可爱爱的 龙岩芋子包 ,芋皮,是它的灵魂。外皮需按手打芋泥与地瓜粉二比一混合,反复敲打。在皮内加入猪肉、笋干、目鱼、香菇,最后撒上炸葱和胡椒粉清蒸。趁着热乎劲儿咬开一口,软糯滑嫩的芋子皮的拉丝口感让人欲罢不能,猪肉、笋干等配料混合的香味随之扑面而来,这绝对是让芋泥控们折腰,一口气吃五个都嫌少的罪恶主食。


▲ 龙岩芋子包,皮是用芋头地瓜做的。摄影/罗拉

用米浆或米粉制成的 “粄” ,则是客家人的乡愁。 龙岩簸箕粄 ,大概是肠粉的一个亲戚,磨浆的米讲究越老越好,需要提前浸泡一晚,这样磨出来的米浆更绵细,蒸出来的粄皮更嫩滑。粄浆不能调得过稀也不能过浓,一定要将粄浆在簸箕上晃平,馅料中加入豆角、包菜、茄子、笋干、香菇、猪肉等,最后要在粄上淋上金灿灿的葱花头,才算大功告成。


▲ 龙岩簸箕粄,像不像肠粉?摄影/罗拉

新鲜出炉的 簸箕粄 ,能看到半透明的粄皮被五彩的馅料和汁水半透浸染,咬的第一口就能感受到香菇、包菜、猪肉的香脆和嫩滑粄皮的完美结合,在一层葱油浇灌下,爽快地在味蕾中爆发出来。很多人还喜欢一气将两条以上的簸箕粄送入嘴中,享受这足足的馅料和满嘴的飘香,怎么爱它都不嫌多!

龙岩清汤粉 ,也是龙岩主食绕不开的一绝。听起来素面朝天,无非 清汤里边加粉 ,但这汤是由猪头骨、筒骨、盐味清水慢火熬制几小时而成,清淡而不失厚度。


▲ 清汤粉,龙岩最怀念的家乡 美食 。摄影/罗拉

粉一般分为粗粉、细粉两种,最具有特色的是龙岩当地自产的 苏板米粉 ,这种米粉选用福建优质大米作为主要原料,质地很韧,稍稍小煮即熟,最后佐以 炸肉、肉皮、豆芽、韭菜、青菜 点缀。这样一碗口感筋道、汤味香浓的清汤粉,成为大多数龙岩人“最怀念的家乡 美食 ”排名第一的回忆。

清汤粉可以是小吃,在吃肉时提前垫肚;清汤粉也能是正餐,嗦一口粉,喝一口汤,日子就这样平淡地流去。百味穿肠而过,最后人们最怀念的, 可能就是家乡这一碗不华丽却清鲜的粉 ,好似勤劳朴实的客家人本身,在不属于自己的故土,却依然简单纯粹,永远以最真诚的一面待人。


- END -

文丨罗拉

编辑 | 苹果

② 簸箕粄的米浆要怎么调

簸箕粄,顾名思义,是用簸箕蒸制的“粄”。是着名的客家风味小吃。这种长条形的美味,有着白如羊脂、晶莹如玉的米浆外皮,里面裹着炒熟的香菇、瘦肉、豆角等,表层是葱油,白与绿相互映衬,格外赏心悦目。

制作簸箕粄的工具很简单,磨盘、簸箕、大铁锅。其最重要的就是调米浆。

簸箕粄的米浆怎么调呢?

将大米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待到松软后,磨成米浆。大米要选晚稻米,弹牙。有些巧妇会往米浆中掺些木薯粉,以增强韧性,待蒸熟后才不至揭破。

调好簸箕粄的米浆,接下来如何制作呢?

1.提前备好馅料,常见的馅有豆角炒肉或豆芽香菇炒韭菜等。

2.舀一两勺米浆在簸箕内,摇匀后放入蒸笼,几分钟即熟。将簸箕取出,用筷子将蒸熟的粄皮划成若干份。

3.每份五寸见方,洒上馅料,再小心地将粄皮揭起,卷成带状即可。

4.簸箕粄制作完成之后,其实便可以吃了。

但在食用前,聪明的客家人还会在簸箕粄上浇一层葱油。所谓葱油,是将一些葱、姜、蒜、炸小鱼干等剁碎,热油一浇,“滋啦”一声,香!此时,夹一条簸箕粄放入嘴里,只觉软滑可口。

簸箕粄的传说:

早先,宣成乡有个男子外出学艺,多年杳无音讯。这日,男子突然归来,家人欣喜若狂。当晚,妻子取了些白花花的稻米,放入木桶浸泡,打算第二天做些糕点给丈夫吃。次日,妻子把泡软的米磨成米浆。不料,不小心把米浆调得太稀了,没法做平常的糕点。她懊恼地左看右看,无意中看到墙上挂着的竹簸箕,菜篮里还有些豆角和鲜香菇。有了!她用小勺把米浆舀到簸箕里,摇匀后放入锅中蒸。少倾,她揭盖取出簸箕,趁热将簸箕上的“米浆”剥下。已熟的米浆又白又薄又软,像圆圆的玉盘,包上馅料,卷起来如玉带一般。丈夫吃着妻子做的新奇食品,连连说好吃,问这是什么糕点,妻子随口说是“簸箕粄”。恰好,街坊四邻前来探望,妻子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大家吃了都赞不绝口,纷纷向她讨教做法。一传十,十传百,簸箕粄的美名越传越广,成了客家有名的风味小吃。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大家好!我是小松厨房,簸箕粄是着名客家小吃,发源于闽西客家地区武平县、长汀、上杭一带。因旧时用米浆均匀摊在簸箕中蒸熟包入馅料而得名。

一、选用陈年早米,前一个晚上用水把米浸泡,至少要浸泡四个小时以上。第二天把浸泡好的大米清洗干净。

二、第二步将米和水调至适当的比例。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浆,加入少量澄粉、栗粉和油搅拌混合而成。

三、第三步用干净的大勺,把米浆倒入簸箕内,两手抓住簸箕,稍微倾斜。把米浆均匀摊开,刚好贴合簸箕的边缘。随后放入大锅内蒸制。停留片刻,米皮鼓大泡即可取出。用竹片将粉皮轻轻地拨下,并卷成条,包入鸡蛋或各种肉馅,撒上酱汁即可食用。这种做法,既保持了大米原本的香,又融合了竹子淡淡的清香,簸箕粉的粉薄而有韧性,爽滑而不腻。

材料:

一、米浆1600克、澄粉1000克、栗粉400克、水6000克、植物油100克、

二、起锅烧油,小火,下入剁椒、蒜末、姜末、煸出香味。用碗盛出,加入蒸鱼豉油、生抽、蚝油、鸡精、少许猪油、胡椒粉调成酱汁待用。

三、五花肉切末用红薯粉抓匀,胡萝卜切末,蒜苗切末、鸡蛋4个打散。

四、油温七层热,下入猪肉末翻炒煸香,下入胡萝卜和蒜苗翻炒均匀,加入盐和鸡精蚝油调味用碗盛出。

做法:

一、把米浆、澄粉、 栗粉、水、植物油调成稀面糊。

二、簸箕里舀入一勺面糊,两手倾斜,均匀转动,使之面糊均匀摊在簸箕四周边缘,然后舀入少许划散的鸡蛋液在米浆上,放入烧开水的大锅中蒸制80秒,待米皮鼓大泡,即可用竹篾轻轻剥出,在米皮上铺上一层肉末,卷起剁小块,盛入盘里,最后浇入一勺酱汁,撒上少许葱末即可食用。

簸箕粄的米浆其实跟肠粉的米浆差不多,如果嫌麻烦的话,可以去买现成的米浆来做。不嫌麻烦的话,那最好还是自己调浆。这个浆要怎么调呢,请往下看。

先准备好这些材料:粘米粉 100~300克、糯米粉 5克 (这两个是调浆的材料),做簸箕粄的配料还需要:四季豆250克、虾米5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准备这些配料。

步骤:

一、调浆

1、这个浆要根据人数来调,两个人放一碗粘米粉就可以了。

2、先放少许的冷水先揉粉,目的是把硬团先捏碎,再慢慢的加冷水,让面团逐步变稀。最后第三次加水,让浆变成浓奖状,备用。

3、再加入少量的糯米粉到步骤2的浆液中,这样让粄皮更有粘性,再加入少量的开水搅拌。

二、蒸粄皮

1、锅中放水,烧开,将粄浆均匀铺满簸箕(或则用平底盘子也可以),放入锅中,盖上盖子蒸2分钟,待粄皮起泡鼓起来说明已经蒸好了。

簸箕粄是着名客家小吃,发源于闽西客家地区武平县、上杭一带,口感爽滑,营养丰富又好吃,细嫩可口,香味四溢,簸箕粄就是用 大米浸泡后磨成浆制作而成 ,再卷上瘦肉、虾米、胡萝卜等,非常的好吃。


簸箕粄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吃,香味四溢、口感爽滑,香滑细腻,营养丰富又好吃,制作还很简单,簸箕粄就是用大米浸泡后磨成浆制作而成,可以卷上瘦肉、香菇、胡萝卜等,真的是超级好吃,自己在家做,制作简单又好吃,不过每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下面就来分享一下簸箕粄的米浆要怎么调。



一、簸箕粄米浆制作步骤

1、簸箕粄米浆就是用上等的籼米,浸泡后磨成浆制作而成,把籼米洗干净,用水浸泡一晚上,把浸泡好的大米放在石磨里磨成浆,没有也可以把大米放进料理机中,打成米浆,一定要把米浆打的细腻一点,米浆的稀稠度适中,大米和水的比例是1.5:1,打好的米浆过滤一下,这样做出来更细腻。


2、簸箕粄米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直接用大米粉制作,把大米粉放盆里,加入水,水要慢慢加入,搅拌均匀,浸泡一下,也可以加入一点糯米粉,米浆的稀稠度要适中,可以把米浆过滤一下,这样做出来会更细腻。



二、簸箕板做法

1、准备食材:大米、猪肉、豆角、胡萝卜、盐、蚝油、生抽、十三香


2、把大米洗干净,用水浸泡几个小时,至少要浸泡三个小时以上,把浸泡好的大米放进料理机中,加入水打成浆,米浆要打的细腻一点,可以过滤一下更细腻。


3、可以放入自己喜欢的食材来做馅,把猪肉洗干净切成小丁,豆角摘好洗干净切成小丁,胡萝卜洗干净切丁,起锅烧油,油热把肉丁放进去翻炒,翻炒至肉丁变色。


4、把豆角、胡萝卜放进去,翻炒一下,加入盐、蚝油、生抽、十三香翻炒均匀,再加入一点水,盖上盖子焖煮一会,水分快收干时翻炒一下,就可以出锅了。



5、锅里烧水,水开后舀一点米浆,均匀地铺在簸箕中,越薄越好,把簸箕放进锅中,蒸两分钟,蒸好后拿出来脱模,再卷上炒好的菜放进盘里,全部做好后,上面再淋上酱汁就可以吃了,味道鲜美,口感爽滑。


总结:簸箕粄口感滑嫩,鲜嫩好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又好吃,自己在家做,制作简单又好吃,簸箕粄的米浆调制方法也是很简单,可以用大米浸泡后打成浆制作,也可以直接用大米粉制作,米浆的稀稠度要掌握好就可以了。


制作簸箕粄的关键,自然是拿捏好软绵绵的米浆外皮。将大米浸泡并碾成米浆后,掌勺的客家主妇干净利落地舀几勺摊在铁皮盘子内,以大火快速蒸熟。之后,趁热揭下成型的米浆皮切成五寸见方大小,再将馅料裹住即可。

取巧的铁皮盘子,算是改良后的器物。它虽能叫米浆皮均匀受热,但终究有负簸箕粄的“簸箕”之名。早些年,纯正的客家簸箕粄可是以圆形的簸箕为材料——心灵手巧的主妇们将米浆摊在簸箕上,再以两手握住簸箕轻摇,直到将米浆摇匀。整个过程,可谓充满了原始的乡间野趣。

以簸箕摊出来的米浆皮,一揭下还带着竹篾天然的纹理,细细密密,倒成了锦上添花的装饰。认真嗅上几口,还能发现外皮隐隐带有竹子的清香。以这样的米浆皮裹馅料食之,也算得上是饮食文化的回归,很能叫舌头和内心都得到一个大大的安慰。

簸箕粄一出锅,很快就能唤起食客蛰伏舌底的馋虫。那外皮白如羊脂,还自带剔透的效果,竟是将肚子里丰盛的馅料毫无保留地示人。这时候只消淋上一点葱油、撒上几米葱花,白与绿便相互映衬得格外显眼,引逗着垂涎的食客将它食之后快。

簸箕粄是客家人的做法,见过他们做。首先要选用晚季稻米,泡发至用手可以搓碎,然后用石磨压成米浆(可选用豆浆机,破壁机替代),然后在磨好的米浆里按5:1的比例放入木薯粉,调匀,这样做出来的粄会更有韧性不易断。

③ 龙岩有什么好玩好吃的不是特色啦!!!!!!!!!!!

东肖森林公园烧烤
浮蔡游泳池游泳。
天马山爬山。
中山街逛街。
青少年宫附近有个游乐场,不过比较小。
好吃的地方不少。
中元六楼自助餐,98一个人,不知道涨价没。
体育中心附近牛太郎烤肉店吃烤肉。
斗牛士店吃牛排,档次比较好。
街边的清汤粉店,推荐在闽大路口的那边,好吃。
牛杂店,牛肉面什么的,到处都有。

④ 武平有哪些好吃

最有名的是簸箕粄啦~
年前年后到处都有煎粄,岩前的脆,很多人喜欢吃。
花生也有很多种做法。干花生里头,岩前的水煮干花生味道好,而且吃了不上火。集市还有卖入味的湿花生。
其他小吃,可以早上去一中门口找。
醋水豆腐、啤酒鸭、猪肝粉肠、白斩鸡,都是武平很不错的菜品~

⑤ 龙岩市上杭县有那些名吃

好吧,能回答的都是上杭人……可能不太全面

名吃,呃,自己人见多,也不觉得有名了。有的话簸箕粄,苎叶粄,萝卜干,上杭鱼白,兜汤……对簸箕粄,兜汤还是比较多经验的,到新华书店那,有三家,看你口味挑……

水果嘛,只能水世面上能看到的,上杭都有……物价相对会高些。

呃,只能说这么多了……嘿嘿,再说一句,欢迎到上杭!

⑥ 长汀县城有什么特别好吃的小吃店

很多很多。早上吃汆(cuan)猪肉,汆牛肉。搭配灯盏糕或者簸箕粄。很普通的,满大街都有得卖。有间饭店的虽然有名,可是每天那么多客人去关顾,个人觉得做的不是很用心。想吃猪腰子可以去汀州剧院旁边的饮食店里吃,推荐牌坊下面那家,同样也是老店做的比较用心,量多味美。
江边市场的桥上可以买到豆腐圆,很好吃的豆腐制品。大概5元一斤,我每次待家里至少一次能吃一斤。江边市场对面有个汀州镇政府,隔壁的小店卖的炖汤特别好吃,炖母鸡、炖猪心猪舌之类的,好吃又有药用价值。中午去商业城那边吃鸭子粥、鸭子饭。那边好多这样的店,随便都能找到。
晚上可以去水东街了,汆鱼非常鲜美,可以搭配烧麦、小笼包一起吃。水东桥旁边的古城墙上有人摆摊卖煎薯饼。龙州超市背面的小巷里可以吃到炸的豆腐丸子,再来一份拌面也是不错的。晚上的大排档吃炒粉干,再来份砂锅不错。水东桥对面的五通桥上有个买炸货的小摊,能买到灯盏糕、春卷、芋头丝,最最喜欢的炸番薯粉也有卖,实在是爱吃啊。不过只能早晨的时候去,也比较干净。
读书时代早晨在长汀博物馆门口有摊卖猪红粉丝的,特别好吃。现在不清楚还有没有摆了。不过我可以简单的告诉你做法。开水将粉丝煮成78分熟后加猪红,在加水淀粉、生姜、葱花。待汤开始有点胡的感觉就能吃了。猪红可别煮老了哦。
梅林路变压器下有个卖豆腐干的店,十块钱能买15小包,很实惠味道也不错。还有其它一些土特产,比如红菇。长汀各大酒店都有本长汀风味的菜肴,价格不一,推荐长汀宾馆。记得有次一个关于长汀美食节目就是在长汀宾馆拍的
总的说,小吃不一定要在店里吃,其实很多小摊做的还正宗。假如在街上碰见有人挑担子卖汆猪肉牛肉、或者牛肉丸,如果不怕当街吃东西的尴尬的话不凡试下,味道一定让你终生难忘。还有很多好吃的就不一一例举。这些都是我这个本地人亲身体会到的哦,完全原创,亲,希望对你有帮助。不清楚你是不是外地人,要是来长汀旅游可以找我,一般寒暑假都在家。
打字很辛苦哦,给分吧。嘻嘻

⑦ 簸箕粄的地方特色

有游记记载:
“与粤赣两省接壤的闽西武平县,县城很小,才3万多人。在宁静古老的小街上发现这个城里,卖簸箕板的小吃店竟有100多家。如按人口计算,每300多武平城关人就拥有一家卖簸箕粄的小吃店。
在闽西连城县,连城人把簸箕粄叫“捆粄”,说是连城的名小吃;到上杭县,上杭人把簸箕粄叫“卷筒米”,也说是上杭的名小吃。但当我说要去武平吃簸箕,两地的朋友们便都不言语了,足见武平的簸箕粄是多么地受推崇。
同许多地方一样,武平的簸箕粄大多只开早市做早点供应,过了上午10点便收市了。正因为武平有那么多家卖簸箕粄的小店,营业时间又集中限时,于是,在清晨,人们便成群结队地赶去围住那热气腾腾的小店,或堂吃、或买回家去当早点。于是,便以小店为中心,组成了一道武平特有的晨景,这大概是宁静的小城最为热闹的一刻,别具一种古朴的风情。”
在如今的武平人心中,簸箕粄的分量也许已远远重于闽西八大干——武平猪胆干了,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乡后,下车第一件事便是买上簸箕粄一解心中之痒。
武平的客家人在逢年过节或粮食丰收抑或是有亲朋好友光临时都会做簸箕粄,表现出了客家人的感恩之情与好客之俗。

⑧ 福建连城有什么特色小吃

连城的特色小吃有:

1、连城红心地瓜干:是着名的“闽西八大干”之一,已有二、三百年历史,清朝时,作为贡品进贡皇宫,是宫廷宴席上的珍贵小点,美名“金薯片”。这种地瓜干保留着自然的色泽和品质,颜色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营养丰富,远销东南亚和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2、连城白鸭:连城白鸭出产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全身羽毛洁白,因为黑色的脚丫和头部,当地又称“黑丫头”。“全国唯一药用鸭”,“鸭中国粹”。连城的两大特产红心地瓜干和黑丫头连城白鸭均驰名中外,有“土藏萌番薯,水游黑丫头”的美誉。

3、捆板:亦称米粉板、卷板,是客家人祖先自北南迁后,因当地不种小麦,无面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创造,北风南味,别具特色。连城南部地区,几乎家家会做,人人爱吃,街头小吃摊上也时有出售。

4、九门头:连城传统火锅名菜,别名焖九品。源于连南朋口溪流域一带,俗称“涮九门头”系选用牛身上最精华的九个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经过严格选料,精细刀功,辅以佐料、米酒和数味中草药制成。

5、芋子饺:芋子饺皮呈玉色,形如半月,内包猪肉、香菇、大葱等原料调制的馅心,食之皮嫩馅香,润滑适口,是连城城乡群众逢年过节必制的传统名食,在连城已有数百年历史。

6、四堡漾豆腐:福建客家菜四堡漾豆腐,是福建闽西连城县客家的特色佳肴。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与明清时期四堡的印刷业繁荣有着很大的关系。以四堡当地特产的一种“五月黄”豆为原料制成的豆腐,嫩白滑爽,滋味香鲜。

7、雪花鱼糕:连城群众喜爱吃鱼,不仅因为鱼肉鲜嫩可口,营养丰富,且“有鱼”象征“富足有余”的好兆头。连城菜中有多种多样的淡水鱼菜肴,其中尤以“雪花鱼糕”制作精细、造型新颖、鲜嫩可口,成为宴席中的上等菜肴。

(8)龙岩簸箕板哪里好吃扩展阅读

据《读史方舆纪要》,南宋置莲城县,因县治以东莲峰山而得名。元代改为连城县。宋元符间(1098-1100)建莲城堡,属长汀县,绍兴三年(1133)设莲城县。

元至正六年(1346)改名连城。隶属汀州、汀州路、汀州府、汀漳道。1929-1934年先后在新泉、莲峰建立县苏维埃政府,曾一度改名明光县。1949年11月6日解放,隶属龙岩专区(地区)、龙岩市。

连城县是革命老区和客家文化名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既是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纵深连片发展重点区域,又是内地连接沿海的重要交通枢纽。

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县”、“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 “中国连城白鸭之乡”、“全国武术之乡”和“中国客家美食名城”等荣誉称号。

⑨ 龙岩有哪些美景和美食

龙岩市美景推荐的龙崆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层层叠叠,游于洞中,如身处迷宫。奇异绚丽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灰石华物发育完整,石幔、石花、云盆比比皆是,更有不可多得的洞中暗河,时隐时现,时聚时散,增添了许多幽趣。
美食推荐长汀河田鸡。那是河田镇的一种传统家禽,这种鸡含有十分多的蛋白质,而且肉质十分的细嫩,十分受当地人的喜爱,做法也是有很多种,常见的就是香酥鸡、白露鸡、八宝全鸡等等,其中以酱汁白斩鸡最为出名。

⑩ 福建省的特色美食

正宗福建小吃历史悠久、口味独特、种类多样,尤其是沙县小吃闻名全国。福建特色小吃包含了福州肉燕、沙县扁肉、福鼎肉片、龙岩芋子包、厦门沙茶面、莆田卤面、泉州崇武鱼卷、和平游浆豆腐、漳州面煎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