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县黄陈镇苇子沟学校地理位置
不知楼主在什么位置,如果楼主在外地的话,可以坐兰州到武都或者兰州到康县的车,会经过那里的。
具体来说,做上面的车到距离毛坝约五百米的地方下车,会有一个小村庄,顺着村庄的山沟一直爬山到山阳坪就到了。前不久上山的路刚水泥硬化,路况还不错,就是窄了点。
㈡ 甘肃陇南成县店村毛坝大桥作文
宅急送甘肃陇南成县地址没有,因为是直送,没设地点。不派送范围:黄渚镇、红川镇、小川镇、纸坊镇、抛沙镇、店村镇、王磨镇、陈院镇、沙坝镇、黄陈镇、鸡峰镇、宋坪乡、二郎乡、苏元乡、索池乡、镡河乡。
㈢ 剑阁县的行政区划
清代以前 剑阁境内基层政权设置,唐代中期始有记载,《元和郡县图志》记:“开元间,剑州八县下设二十五乡,元和间设八十五乡”。
宋太平兴国前后,剑州7县,下设74乡,后合为60乡。熙宁间,县下设乡镇,剑州6县设53乡,17镇。其中普安县置9乡,临津、永安2镇;梓潼县置4乡,亮山、稷连、龙池、上亭4镇;阴平县轩置7乡,全门、百顷、长坪3镇;武连县置5乡,柳池、长江(开封)2镇;普成县置8乡,丰饶、马顺(马迎)、长兴、茆城、香城(香沉)5镇;剑门县置20乡(《元丰九域志》校勘记48条:钱本、卢木均作一十乡),丰盛1镇和小剑、白绵、巴砍、粮谷、龙聚、托溪6寨。改行保甲制后,按户编保,改乡为都保,镇名仍旧。
明初,剑州编设3里,110户为一里,里以下10户为1甲。
清雍正时,剑州下辖普成、剑门、广义3乡,每乡设4甲。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划为13保,为普安(治州城)、云平(治三郎庙)、体仁(治下寺场)、剑义(治剑门关)、广安(治张王庙)、泰和(治木马寺)、隆礼(治火烧寺)、讲信(治白龙场)、剑安(治金仙场)、广诚(治开封场)、修睦(治元山场)、明德(治武连场)、普合(治西庙场)。宣统二年,办理地方自治,剑州自治区划设1城(城厢治普安)、2镇(诚睦镇治元山场,辖广诚、修睦2保;讲信镇治白龙场,辖讲信、剑安2保)、4乡(礼合乡治木马寺,辖隆礼、泰和2保;安仁乡治剑门关,辖广安、剑义2保;安平乡治下寺场,辖体仁、云平2保;德合乡治武连场,辖明德、普合2保)。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剑州改为剑阁县。民国3年,废城、镇、乡,县下改原13保为13团,名称及区域仍旧。后将剑安团分为一、二团,全县有14个团。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团为区,将普安分为一、二区,隆礼分为上、下区,共设16个区办事处。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秋,将16个区整理合并为6个区署。原普安一、二区为第一区(治普安),明德、广诚、普合为第二区(治武连),修睦、剑安二区为第三区(治元山),讲信、剑安一区、隆礼下区为第四区(治土主庙),泰和、广安、隆礼上区为第五区(治江口),剑义、体仁、云平为第六区(治剑门),区下划设40个联保,以序号定名,城厢为第1联保,依区顺列,至三郎马鹿为第40联保。联保下共设364保。民国25年6月,调整区划,缩编联保,更用新名,全县设4区,26联保,255保,2638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推行新县制,废除联保,设乡镇,全县划为4区(一区裁署,改设指导区),7镇、10乡、141.保、1931甲。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剑阁整编政区和保甲,裁第三区署为指导区,进行乡镇保甲扩编,共设377保、3809甲。民国31年,再裁第四区署为指导区,设1个区署(次年亦撤署改为指导区),3个指导区,全县置1镇、25乡、339保、3232甲。民国34年全县定乡镇编制,普安镇为甲等镇,其余25乡为乙等乡,保调整为373保。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重新调整政区,全县划为3个指导区,1镇,25乡,369保,3613甲。第一区辖普安镇、北庙、西庙、柳沟、武连、龙源、白龙、杨村、碑垭9乡,132保,1303甲;第二区辖元山、仁和、宝石、柘梖、开封、马迎、演圣、金仙、香沉9乡,154保,1486甲;第三区辖江口、张王、汉阳、剑门、下寺、三郎、鹤龄、木马8乡,83保,827甲。民国36年全县复调为4个指导区,373保。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乡镇未变,缩编保甲为207保,2494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乡镇保甲数未变。
附:苏维埃政区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剑阁设普安县、赤化县、金仙县3个县苏维埃后,废区保,县下设置区、乡、村苏维埃。共设普安、西庙、北庙、抄手、武连、罐铺、金仙、元山、店子、石城、木马、赤化12个区苏维埃,设西庙一乡、二乡、三乡、四乡、五乡、柳沟、毛坝、凉山、义兴、武连、北庙、龙源、田井山、田家、白图、高观、汉阳、天生桥、剑门、下寺、三郎、马鹿、元山、演圣、王河、黑土、仁和、宝石、大兴、文兴、兴隆、吼狮、圈龙、香沉、开封、马迎、观音寺、高池、赤化、杨村、官店、白龙、江口、张王、红岩寺、沙坝等46乡和普安镇苏维埃,235个村苏维埃。 新中国时期 1950年1月,剑阁县基层政区设城关、元山、白龙、剑阁4个区公署,下辖1镇25乡。
1951年3月,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分建8区、1镇、63乡、470村。5月,新建江石、剑生、柳垭、毛坝、回龙、公兴、石板、文笔8乡共为71个乡。
1952年,政区调整较大。新建仁和、鹤龄2个区和甘水、鹤鸣、樵店、官店、石岩、姚家6个乡。政区序列是一区(城关)、二区(武连)、三区(开封)、四区(元山)、五区(仁和)、六区(金仙)、七区(鹤龄)、八区(白龙)、九区(江口)、十区(汉阳),下分设1镇74乡。
1953年1月,划西庙、甘水、柳沟、毛坝、义兴等乡成立十一区(柳沟),区署改称区公所。6月,新建四合、观龙、柏垭、凉山等乡,全县为11区,1镇,77乡。不久,将五区全部划属梓潼县,又为10区,1镇,71乡。
1954年7月,增加东兴、五福2乡。12月,将马迎乡划属梓潼县。
1955年2月,将西庙、甘水、凉山调入一区,茆沟、毛坝、义兴调入二区,有9区,72乡。10月撤第十区公所,其所属乡由剑阁县人民委员会直辖。12月,撤一、二、九区公所,留5个区公所,均以治地命名。乡镇调整合并为37乡1镇。
1957年7月,城关、武连、江口、汉阳四区恢复区党委会(中共基层机构),为9区、1镇、37乡,161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4月,增设城郊乡,有38乡。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改乡为人民公社。
1961年5月,调整部分公社规模,新建闻溪、姚家、江石、土门、公店、时古、垂泉、凉山、吼狮、樵店、两河、石板、高观、小剑等人民公社。划西庙、凉山、义兴、茆沟、垂泉复建柳沟区。12月,又分设柏垭、毛坝、圈龙、水磨、广坪等人民公社,共57个公社。1962年3月,再分设柳垭、鹤鸣、马灯3个人民公社。
1963年9月,恢复城关等5个区公所。至1965年,全县为10区、1镇、60个人民公社,531个生产大队,3369个生产队。
1966年11月17日,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绵阳专区行政公署批准,以地名命名的区公所和52个公社改为具有“革命意义”的新名称:北庙称五星,姚家称双丰,盐店称金星,龙源称新民,田家称火炬,江石称战斗,鹤鸣称光荣,柳垭称建国,柳沟称东方红,垂泉称红太阳,义兴称红日,毛坝称红光,西庙称红星,凉山称红峰,武连称五一,马灯称红灯,秀钟称星火,开封称工农,高池称灯塔,迎水称前锋,碗泉称新华,土门称东升,元山称跃进,王河称曙光,演圣称光明,时古称爱国,柘坝称黎明,公兴称前进,圈龙称红旗,香沉称先锋,涂山称东风,吼狮称向前,金仙称红卫,复兴称新建,鹤龄称赤卫,杨村称迎新,鸯溪称长征,水磨称解放,樵店称建设,太平称前卫,白龙称胜利,店子称永兴,碑垭称红垭,石板称高锋,两河称新生,广坪称前途,张王称上游,木马称幸福,高观称光辉,柏垭称光华,汉阳称永胜,抄手称新胜。1967年区、公社恢复原来名称。
1968年5月11日,剑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区、公社、大队均成立革命委员会,生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
1981年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城关区更名为龙泉区,城关镇更名为普安镇。人民公社更名的有:城郊改剑城,东兴改东宝,土门改国光,复兴改长岭,太平改羊岭,水磨改锦屏,石板改摇铃,两河改禾丰。对部分重名的生产大队也称新名。
1984年初,剑阁县基层政区改制,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建制,生产大队、生产队改为村、组。同年6月,撤销剑城乡并入普安镇。
1985年1月,元山、开封、白龙、武连、剑门、龙源6乡改建为镇。10月,江口、公兴、鹤龄、东宝4乡改建为镇。至年底,划为10区,11镇、49乡,529村、3474村民小组。
1989年,柳沟、汉阳2乡改建为镇,全县为10区,13镇、47乡,529村、3479村民小组、20社区居民委员会、68居民小组。
1991年,广元市市中区的上寺、下寺、普广3乡镇20村132组划归剑阁县管辖,并新建下寺区。至此,全县为11区,14镇、49乡,共549村、3611村民组、20社区居民委员会、68居民小组。
1992年,剑阁县实行撤区并乡建镇,全县原11区、14镇、49乡调整为22镇、17乡,共撤销32乡、新建8镇。具体为:撤销龙泉、柳沟、武连、开封、元山、金仙、鹤龄、白龙、江口、剑门、下寺11个区公所;柳垭、抄手、北庙3乡和普安镇的城北、剑北、剑公、闻溪4个村及普安镇原三江、剑门、闻溪3个居民段合并,新建城北镇;长岭、金仙2乡合并为金仙镇;锦屏、杨村、樵店3乡合并为杨村镇;石城、羊岭2乡合并为羊岭镇;普广、上寺2乡并入下寺镇;公店、王河2乡合并为王河镇;时古、演圣2乡合并为演圣镇;小剑乡并入汉阳镇;鹤鸣、凉山2乡并入普安镇;禾丰、摇铃、碑垭3乡并入白龙镇;吼狮、圈龙、涂山3乡并入公兴镇;毛坝、垂泉2乡并入柳沟镇;西庙、盐店2乡合并为盐店镇;国光乡并入开封镇;柏垭、木马2乡合并为木马镇。
1995年,复置长岭、锦屏、凉山、北庙、公店、禾丰、摇铃、碑垭、吼狮、圈龙、涂山、上寺、毛坝、垂泉、西庙、国光、江石、樵店、柏垭19乡;同时,撤销鸯溪乡并入鹤龄镇,演圣镇所辖的原时古乡行政区域划归元山镇。全县辖22镇、35乡,共57个乡镇,形成今日区划格局。
1996年,设立下寺经济开发区。同年,香沉乡改建为香沉镇。
2003年县城迁址下寺后,设立普安商贸园区。1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城北镇的第一、第二、第三社区划归普安镇管辖。
2006年3月,撤销下寺经济开发区。6月,撤销普安、城北、柳沟、武连、开封、元山、金仙、鹤龄、白龙、江口、剑门11个督导室,历经77年的“县辖区”正式成为历史,乡镇全面实现由县直接管辖。
2013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四川剑阁经济开发区(省级)。 2014年剑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22亿元,比2013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1.39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8.64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2%、39.7%和44.1%。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17483元,增长6.5%。
2014年剑阁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4.19亿元,比2013年增长5.0%,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项目完成投资50.05亿元,增长12.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9亿元,增长32.7%。从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1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86亿元,下降10.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97亿元,增长33.3%。 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31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4.8%。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09.7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0.78万吨,同比下降0.2%。经济作物中,油料播面48.84万亩,总产量10.40万吨,增长2.7%;蔬菜产量种植面积13.11万亩,产量达31.86万吨,增长82.1%;烟叶种植面积政策因素调减至4.398万亩,实现产量0.61万吨;园林水果产量6.36万吨,增长0.1%。深入推进“亿只土鸡工程、百亿畜禽产业”两大工程,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9.01亿元,增长5.1%。全年出栏肥97.61万头,增长1.4%,出栏家禽503.28万只,增长10.4%,出栏羊11.31万头,增长0.9%;肉类总产量7.85万吨,增长2.3%,其中猪牛羊肉7.12万吨,增长1.5%;禽蛋总产量0.84万吨,增长4.3 %;猪年末存栏数58.52万头,增长0.2 %。
全县水产品产量6340吨,其中,淡水养殖面积2401公顷,鱼苗8500万尾,产量5389吨。
全年新增造林面积3.5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1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0.72万亩,提供商品材5.86万立方米。全县林地面积达164862.94公顷,森林覆盖率51.45%;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面积81.86万亩。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县优质核桃面积达6.8万亩,银杏、桂花等珍稀苗木基地1017.6亩,发展剑门关森林土鸡200万只。林产品加工产业链进一步延展,全县规模以上林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超10亿元。
新增有效灌面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7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35万吨,增长3.2%;全年农村用电量9125万千瓦时,增长10.7%。
逐步建立 “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产业基地+业主+银行+保险”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示范专合组织4个;全县种养大户和家庭农(牧)场经营户分别达到4.7万户和180个;新发展农民专合组织108个,累计达359个。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发展到447个。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80万亩粮油、10万亩辣椒基地分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原料产地认证。 2014年剑阁县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98.82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增加值24.07亿元,增长6.2%,占GDP比重达28.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3.1%,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全县4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4亿元,增长9.7%,增加值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59亿元,增长7.1%;产品销售率95.8%,下降1.1个百分点;利税总额3.45亿元,下降16.7%,其中利润总额1.86亿元,下降24.0%;流动资产周转率7.92次,增长1.3%。
2014年产品产量升多降少,生产家具22.45万件,增长23.1%;鲜、冷藏肉5.65万吨,增长21.6%;实木地板155.34万立方米,增长12.9%;饮料酒2973千升,增长23.4%;塑料制品1.42万吨,增长22.7%;人造板39.26万立方米,增长45.5%;纤维板27.16万立方米,增长50.4%;大米6.5万吨,增长19.0%;硅酸盐水泥熟料58.09万吨,增长7.7%;水泥76.53万吨,下降13.5%;精制食用植物油1.01万吨,下降16.9%;蓄电池71904.89千伏安时。
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32亿元,增长14.8%。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27亿元,增长37.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96万平方米,下降6.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4万平方米,增长28.0%,其中住宅11.5万平方米,增长61.9%。 2014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2.65亿元,增长10.4%,其中电信主营业务收入2.35亿元,增长10.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75万户,下降3.8%;新增移动电话用户0.8万户,累计达34.77万户,增长2.4%;新增国际互联网用户0.56万户,累计达4.09万户,增长17.1%。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5.28亿元,增长12.8%。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3.89亿元,增长13.3%,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1.39亿元,增长1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7.39亿元,增长12.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89亿元,增长13.9%。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发展态势良好,实现零售额6.05亿元,增长15.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的比重达17.2%,提高0.4个百分点。
2014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20万美元,增长3.6 %。其中,出口总额 1530万美元,增长6.7 %;进口总额 90 万美元,下降 30.7 %。
投资3.8亿元全力推进剑门关创5A进程,亚洲第一高空观景平台、绝壁鸟道等景点落成开放,剑门关创5A已顺利通过国家景观质量评价和专家组暗访,2015年将接受明查验收。承办了“2014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2014广元旅游发展大会”,策划了外国大使游剑门、高空王子阿迪力和无腿勇士陈州挑战剑门雄关、“双11”高空平台求婚等主题活动,举办各种旅游推介会,剑门关旅游名片效应日益凸显。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453.8万人次,同比增长28.6%;其中,景区接待游客302.6万人次,增长11.2%,旅游门票收入1.029亿元,增长54.5%;全县旅游综合收入39.46亿元,增长74.8%。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总收入8.05亿元,增长7.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85亿元,增长11.8 %;上划中央收入0.96亿元,增长6.5%;上划省市收入0.88亿元,增长17.9%。在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2.49亿元,占64.7%,增长1.1%;非税收入1.36亿元,占35.3%,增长38.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19亿元,增长12.6%。
2014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31.32亿元,比年初增长10.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19亿元,增长15.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46.6亿元(不含县外),比年初增长1.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08亿元,下降55.7%,中长期贷款余额38.2亿元,增长28.3%。金融机构实现利润1.42亿元,下降10.8%。
2014年保费收入33213万元,增长38.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754万元,增长10.5%;寿险保费收入23459万元,增长54.9%。全年赔付金额4608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3733万元,寿险赔付额875万元。
㈣ 成县到毛坝镇的汽车最后一班是几点
大概下午7点左右吧
㈤ 甘肃陇南市成县少数民族多吗
还可以!回族挺多的
㈥ 甘肃省成县毛坝有多少人口
哎,一下子给你介绍一下,就是甘肃省崇县的一些相关知识
成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的陇南山区,东北与徽县接壤,西与西和相邻,南以西汉水为界与康县相望,东南与陕西略阳县毗邻。境内多高山峡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750—2377米之间。地貌特征南北为山地,中部为丘陵。青泥河及其支流切割形成的各地贯穿其间,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度,年均气温为11.9℃,无霜期212天,年日照时数1795小时,年均降雨量650毫米左右,相对温度74%。全县辖13镇9乡,245个村民委会员,1472个合作社,总户数6.25万户,总人口25.95万人。土地总面积1676.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1.19万亩、林地118.65万亩,天然草场15.5万亩。
所辖:城关镇、抛沙镇、黄渚镇、王磨镇、红川镇、店村镇、宋坪乡、小川镇、纸坊镇、镡河乡、镡坝乡、大坪乡、支旗镇、陈院镇、水泉乡、二郎乡、南康乡、沙坝镇、索池乡、苏元乡、化垭镇、黄陈镇。
【资源优势】
现已初步查明的矿产资源有20多种,主要金属矿产有铅、锌、金、银、铜、铁、汞等,其中铅锌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主要土特产有核桃仁、柿饼、板栗、大枣、松籽、蚕丝等。人文资源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的摩崖石刻;自然资源有鸡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甸山、泥功山、五仙洞、杜公祠、睡佛寺等风景名胜。
【国民经济】
初步核算,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产增加值4.7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6.85亿元,增长10.0%。以铅锌为主的工业经济经受了新的考验,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6.01亿元,同比增长21.89%。财政金融迈上新的台阶,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52亿元,同比增长26%,有效保证了全县职工工资、城乡低保、扶贫救助、基本医疗保险、住房公基金、城镇建设等项目的重点支出。县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37亿元,贷款余额17.95亿元。
【社会事业】
计划生育工作以创建“优质服务县”为目标,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人口自增率为5.36‰。教育科技工作狠抓了教学质量,高考上线达到28.9%,创历史新高。文化工作加强了县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组织力量编纂了《成州文化旅游丛书》。体育工作围绕“六运会”,强化了场馆建设和参赛训练。卫生工作经受了“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疫情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新增了3套电视节目。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108件人民代表建设和81件政协委员提案按要求基本办结。开展了行政执法检查,推进了普法教育。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开通了县长热线电话。强化了信访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
【人民生活】
全县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015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59元,比上年净增88元。
城关镇
自然环境:城关镇总土地面积4.01万亩,耕地面积1.39万亩。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692毫米,全年无霜期211天。 行政区划…[详细]
东街社区
北街社区
西街社区
南街社区
育才路社区
陇南路社区
支旗路社区
北关路社区
南山村
石碑村
北关村
东郊村
北泉村
中心村
西关村
幸福村
龙峡村
宁寨村
柳垭村
枣儿沟村
北山村
高旗村
石沟村
李沟村
邵总村
张旗村
梁旗村
支旗村
李武村
庙湾村
袁大村
王坪村
黄渚镇
自然环境:黄渚镇北距县城45公里,总土地面积12.8万亩,耕地面积0.71万亩。平均海拔1980米,年平均气温7℃,年平均降雨量803毫米,全年无霜期203天。…[详细]
黄渚社区
贾坝社区
茨坝村
吴湾村
麻石村
柏湾村
太山村
赵河村
黄渚村
王庄村
张庄村
清水村
红川镇
自然环境:红川镇东距县城20公里,总土地面积6.83万亩,耕地面积1.69万亩。平均海拔1721米,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723毫米,全年无霜期210天…[详细]
红川社区
青山村
东槐村
西柳村
席郝村
韩庄村
吕坝村
席坪村
杨河村
二条岭村
墁坪村
小川镇
自然环境:小川镇西距县城22公里,总土地面积10.37万亩,耕地面积2.57万亩。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全年无霜期207…[详细]
小川社区
草坝村
小川村
后寨村
上峡村
西峡村
单山村
韩山村
阴湾村
水磨沟村
祁坝村
贺沟村
周旗村
西寨村
坡底村
新兴村
关山村
天山村
联合村
乱山村
纸坊镇
自然环境:纸坊镇西距县城35公里,总土地面积11.7万亩,耕地面积3.24万亩。平均海拔1326米,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全年无霜期206天…[详细]
纸坊社区
纸坊村
马寨村
老庄村
邵坪村
府城村
小路村
枣树村
草坝村
代塄村
韩山村
刘山村
梁河村
庙下村
何堡村
大营村
代沟村
抛沙镇
自然环境:抛沙镇西距县城5公里,总土地面积9.05万亩,耕地面积3.22万亩。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全年无霜期210天。…[详细]
乐楼社区
赵山村
乐楼村
高桥村
强坝村
磨坝村
转湾村
胡寨村
东罗村
广化村
丰泉村
东营村
任湾村
唐坪村
坪岛村
小湾村
店村镇
自然环境:店村镇东距县城15公里,总土地面积9.9万亩,耕地面积2.94万亩。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720毫米,全年无霜期200天。…[详细]
张家寨村
东大寨村
折家庄村
茆上堡村
黑旗寨村
尹家寨村
新村村
毛坝子村
安沟村
柏柳村
王家东山村
朱家桥村
友联村
石关子村
黑家山村
王磨镇
自然环境:王磨镇北距县城20公里,总土地面积9.89万亩,耕地面积1.05万亩。平均海拔1870米,年平均气温9℃,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全年无霜期205天。…[详细]
官店村
王磨村
杨庄村
浪沟门村
陈家庄村
祈坝村
林口村
韦山村
北王坪村
白家村
梨树垭村
水泉村
黄山村
张山村
周塄村
陈院镇
自然环境:陈院镇北距县城5公里,总土地面积11.39万亩,耕地面积2.66万亩。平均海拔1230米,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全年无霜期209天…[详细]
七盘村
梁楼村
陈庄村
玉泉村
芦沟村
大垭村
大壳村
白马寺村
李山村
半山村
武山村
马坝村
龙门村
冰林村
沙坝镇
自然环境:沙坝镇西距县城15公里,总土地面积10.37万亩,耕地面积2.4万亩。平均海拔1550米,年平均气温13°C,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全年无霜期204…[详细]
苇子川村
沙坝村
杨坝村
闫山村
牛窑村
芦湾村
尖川村
开元寺村
石门村
桦树村
李坝村
园坝村
黄陈镇
自然环境:黄陈镇西南距县城40公里,总土地面积8.85万亩,耕地面积2.02万亩。平海拔1150米,年平均降雨量620毫米,年平均气温11°C,全年无霜期203…[详细]
下五郎村
黄陈村
郑山村
石榴湾村
毕河村
孟坪村
苇子沟村
中湾村
上五郎村
鸡峰镇
行政区划:辖2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274户,乡镇总人口18986人,乡镇从业人员9750人。 六通情况:27个村全部通电、通邮,…[详细]
西山村
化垭村
曹庄村
树林村
连寺村
许坪村
下庄村
潘山村
陈沟村
阴湾村
两河村
下南山村
双石村
张坪村
西坪村
长河村
长沟村
朝霞村
鸡心村
坪庄村
金葡村
张塄村
赵家堡村
麒麟村
左山村
钟西村
草滩村
苏元镇
成县辖乡。1949年设苏园、龙窝乡,1958年并入小川公社,1961年建苏园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西汉水北岸,距县城37公里。面积53.8平方…[详细]
张湾村
虎垭村
大坡村
大安村
尹水村
水坝村
庙垭村
川子坝村
包家寺村
龙窝村
索池镇
成县辖乡。1949年设索池乡,1958年并入小川公社,1961年建索池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西汉水北岸,距县城31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详细]
安塄村
索池村
栾山村
胡家山村
大草湾村
李家山村
花泉村
唐山村
寨子村
王湾村
大川村
宋坪乡
成县辖乡。1949年设宋坪乡,1958年并入南康公社,1967年建宋坪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青泥河中游,距县城60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详细]
石门沟村
史家坪村
格楼坝村
阳山村
李家梁村
双旗沟村
宋家山村
徐家坪村
猫川村
桂花村
房家河村
康家湾村
黑楼房村
田柳村
申家河村
何家坪村
二郎乡
成县辖乡。1949年设二郎乡,1978年改为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2公里。面积157.3平方公里,人口0.4万。有公路接江(洛)望(子…[详细]
潭河村
庄子村
店子村
武坝村
赵坝村
崖背村
严河村
刘坪村
安子村
曹阴村
镡河乡
成县辖乡。1949年设镡河乡,1958年并入两河公社,1961年建镡河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西汉水北岸,距县城40公里。面积32.7平方公里,人…[详细]
将利村
镡河村
阎家山村
半山村
马槽沟村
土蒿坪村
侯家老庄村
石榴坝村
王山村
阳坪村
黑沟村
建村村
按以上电话都是摘自网络,仅供参考,关于我爸了,确实没有搜出来
㈦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毛坝是不是村
毛坝村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康县
请看图,是村
㈧ 毛坝的美食有哪些
美食的话有猪头肉啊,青菜胡萝卜啊,还有鱼鸭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