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攻略 » 晋西北好吃的地方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晋西北好吃的地方

发布时间: 2022-10-03 01:58:44

① 平凉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地方,求大神们推荐

平凉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旅游文化底蕴深厚,为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全市有各类旅游景点100多处,国家2A级以上景区12 处。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门票),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中国顾客最满意的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和全国首批30个“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基地”之一。天下王母第一宫——泾川回山王母宫,是西王母文化发祥地、国家重点民俗文化景区。人类开元第一城——静宁成纪文化城,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重要景点。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蕴涵着西周文化的神秘魅力。秦皇祭天第一坛——华亭莲花台,以“人修的龙门洞,天生的莲花台”而久负盛名。第一个全国梯田化模范县——庄浪县,百万亩梯田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线。
平凉好玩的地方推荐
崆峒山

崆峒山属六盘山(门票)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门票)神韵。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云崖寺
云崖寺集石窟艺术与天然美景于一身,史载与崆峒山、麦积山(门票)齐名,位于海拔1402-2875米的关山之上,山崖悬空,层恋叠嶂,洛水凝碧,是天然的旅游胜地。主峰分东、西、南、北四台,其峰秀拔,其壁如削。各有洞天,其中北台由笔架山(门票)、棋盘峰、神仙桌等五峰汇集而成,与云崖主峰合成一幅“五老观太极”的图画,意趣盎然。西峙罗汉崖,起伏多变,垒垒怪石似罗汉排坐。极目四望,被翠色掩映的奇峰秀岭如狮,如虎,如游龙,如鹤立,如兵士列阵,如高士对弈,维妙维肖,历代游人形象地称为狮子岭、金驼峰、屡牛望月、金龟饮水、行军峰、棋盘峰等。
柳湖
在平凉市城区北郊。宋神宗时,蔡挺知渭州,“引暖泉为湖,环湖植柳,建避暑阁于其中,为柳湖之所由肇”。明嘉靖时,韩藩昭王占为苑圃,筑亭榭楼阁十多处。清干隆时(1736—1795),辟“百泉书院”,后改为“高山书院”,增建石桥牌坊和南北学舍。同治十年(1871年)毁于兵燹,十二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修复,更名“柳湖书院”。1958年辟为公园,新建花栏式门庭、喷水花坛和彩绘木牌楼,增设儿童游乐场,并将古碑数通移于园内。进入园中,如入含灵蕴秀、苍郁翠雅之诗画境界,最妙时在阳春三月,柳絮如雪,随风而起,飘洒纷扬,游人被罩在如烟似雾之轻纱中,佳境妙趣,难以言表。昔日“平凉八景”之一的“柳湖晴雪”即得名于此。
庄浪梯田
庄浪梯田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大地,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层层梯田如雕如塑,如诗如画。其“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埂坝牧草锁边,沟底穿鞋”的生态梯田综合治理模式,将黄土高原精心描绘成一幅景色迷人的风景画。
龙隐寺
龙隐寺又称“兴教寺”,位于平凉市区西35公里的龙尾山腰。始建于汉唐时期。以后明、清、民国等各代均有扩建。先后开凿洞穴5孔,有上佛殿、孔雀殿、左右配殿等建筑。
龙隐寺之名,来源于唐肃亨下塌寺内的传说。相传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玄宗李隆基仓惶逃往四川,太子李亨从嵬(围)驿回军北上,“通夜驰三百里至安定郡,庚子至乌氏驿,辛酉至平凉郡……”李亨曾在灵隐寺(门票)内下塌。翌年7月,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南)称帝。因皇帝是人们心目中的“真龙天子”,而龙隐寺又是皇帝隐居过的地方,故“龙隐寺”之名沿称于今。
王母宫山
王母宫山又称回中山。在泾川县城西0.5公里泾、芮二河交汇的三角地带。传为周穆王与西王母欢宴于山阳瑶池。临行,对山爱不忍舍,一再回头观望,得名。
回山王母宫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以西1华里处的回山之上,景区内主要有王母宫、瑶池、回屋、石窟等四个景点。

② 50种忻州本地美食,你吃过哪几种

山西面食闻名天下

忻州自不例外

作为晋北咽喉的忻州

面食制作精巧、花样众多

忻州小吃丰富,种类较多

吃过五十种,才算是忻州人!

排名不分先后

忻州瓦酥
忻州的瓦酥名声大振,成为山西地地道道的名特产品。瓦酥以其质酥脆,味香郁,堪称炉食一绝。常食有建胃壮身的功用,且物美价廉,久存而色味不变,成为广大食客喜食的饼类之一。
原平锅盔
原平锅魁因在 历史 夺当地炉食之魁而得名,其状若块,约三寸长,寸许宽,卷边滚圆。不包馅的称空心锅魁,包馅的另有名称。应市的多是甜馅锅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锅魁。锅魁饼面橙黄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加之包馅的不同,又各具风味,使人久食不厌。
忻州高梁面鱼鱼
“高粱面鱼鱼”是高粱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手搓制成光滑如“小鱼”般的形体,是山西晋中、吕梁、晋北忻州地区百姓粗粮细做的经典面食,尤其是忻州一带,这是人们招待客人的“佳肴”。因山西人叫“高粱面”为“红面”,因此,“高粱面鱼鱼”也叫“红面鱼鱼”。
河曲酸粥
酸粥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相传河曲这一带的妇女即使不用化妆品,皮肤也白嫩细腻的原因就在于此。
保德碗托
保德碗托又名灌肠。是用荞麦面制成的荞面碗托,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蒸制而成。其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是忻州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
代县麻片
代县麻片是一种美味可口的特色传统名点。在清代颇有名声,并有面铺专营此业,生意兴隆。其片有二寸长,半寸宽,色淡黄,薄如叶,质脆味香,驰誉省内外。暇时小食三片五片,美口止饥,耐人寻味。
繁峙疤饼
疤饼,是山西别具一格的特色风味饼食,名闻遐迩。因饼上遍布疤痕而得名,亦名籽饼,圆饼呈金黄色,面皮上均匀地布满圆形小坑,状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质酥脆。
五寨猪黑肉炖粉
制作方法是取猪的红熟肉,加薯仔、粉条、豆腐和调味作料。在高压锅里炖足够长时间,直到肉和薯仔炖烂为止,老幼皆宜食用。
神池麻花
神池麻花是山西省神池县特色传统名点,色泽金黄,香甜酥脆,根大股匀。看去色鲜美,闻之香扑鼻,吃起来脆而不硬,酥而不散,香甜耐嚼,回味无穷。神池麻花在食品业中着称甚久,蜚声北方各地。
代县黄酒
代县特产多,尤以黄酒最为出名。早在宋代酒业专着,《西游记》中就有代州黄酒的记载,上世纪90年代代州黄酒曾畅销华北市场,成为当时酒类消费 时尚 。2008年,代县黄酒酿造技术成功入选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种特色名吃,相传为当地进贡宫廷之贡品,现在也是当地民间宴席必备佳肴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淀粉、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制成。具有肉香扑鼻,多食不腻等特点。
忻州香瓜
忻州香瓜是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的特产。忻府区种植香瓜 历史 悠久,据县志记载,民国24 年开始种植,因其甜、脆、沙而名声在外,有“瓜田十里香”“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的美誉。忻州香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繁峙黄米
黄米本是北方一种粮食,照字典的解释,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黄米、小米同出北方,主要产于黄土高原,但在北方人眼里,黄米是要高于小米的。人们拿它当江米使,有些地方还拿它做糕待客。初加工时就能做出许多花样,再细加工,或煎,或炸。黄米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营养的粗粮。
神池羊肉
神池羊肉具有香味浓郁的特点,其肉质鲜嫩、肥瘦相间、肥而不腻、食之爽口。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具有清香之味,食而不腻。
神池胡麻
神池胡麻籽粒扁平,前端鸟嘴状,表面平滑,色泽紫黑光亮、较肥大(长3-5mm,千粒重6.8-7克,比异地胡麻高0.83g左右),耐贮藏,脱水快,抗虫蛀,出油率高,所以神池胡麻籽品质独特,清光绪《神池县志》载:“胡麻,子肥大,其色紫黑,甚佳”。
忻州糯玉米
忻州糯玉米,山西省忻州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忻州地处山西省北中部,是中国最早引进种植糯玉米并加工的地区,忻州又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其温度和光照条件极适宜于甜糯玉米的生长发育所需气象条件,同时忻州昼夜温差大形成甜糯玉米糖份积累多,香甜软糯,品质极佳。忻州甜糯玉米集杂粮、蔬菜、水果三性为一体,倍受人们青睐,在全国享盛誉。
岢岚柏籽羊肉
用柏籽羊肉做成的肉菜、肉馅,不膻不腻,而且有一种柏树的馨香,风味独特,回味无穷。“柏籽羊肉”,除具有一般羊肉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八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吃了这种肉,能调血理气,安神补心。
孙家湾香椿
走进孙家湾村,只见大街小巷和家家户户的院落里,都生长了一种全市少见的树种——香椿。香椿树自古有之,香椿菜从来都是一道上等的 美食 。虽然无籍可查,但据孙家湾人说,他们村的香椿曾经还是专供宫庭制膳的贡品。香椿的“香”是一种特别的香,究竟怎样特别呐?吃过的都知道,实在无法形容,孙家湾香椿一比就明白了。
岢岚红芸豆
红芸豆为山西特产,颗粒硕大、色泽鲜艳,兼有营养药用价值,历来是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畅销货;岢岚县地处晋西北高寒山区,
代县酥梨
代县金酥梨,是由原忻县地区果树站从安徽砀山县良梨公社引进酥梨,植于代县。由于生长环境的变换,酥梨的品种特性亦发生了明显变化,梨形比原产地美观,梨质比原产地好吃,果肉变得松脆,汁多味甜。司保存到第二年梨花盛开的季节。代县全县金酥梨有5000多亩10万余株,年产量50吨,远销澳门等地。
偏关羊肉
偏关县牧草资源丰富,当地山羊主要靠吃含有高蛋白的苜蓿草和天然药材植物,羊肉品质不言而喻,肉质细嫩,红白分明,营养丰富,味鲜而不腻,质嫩而不膻,具有壮阳、补血、治虚之功效。
宁武一窝丝
宁武人吃“一窝丝” 历史 悠久。近几年来,农村的富裕程度越来越高,白面、胡油家家不缺,“一窝丝”在全县农村兴盛起来,成为人们迎宾待客的佳品。由此,又创造了与此相似的“一窝酥”,与“一窝丝”号称食品中的双绝。
河曲海红果
20世纪80代初,河曲县被评为“海红果之乡”“海红果故里“。据《河曲县志》记载,海红果已有800余年种植 历史 ,现存200余年树龄的果树,果实色泽鲜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海红果是国内的稀有果类,它主要含有钙、铁、锌、硒、总黄酮等18中有益余人体 健康 的微量元素,河曲当地人称“长寿果”、“钙果。
神池月饼
神池月饼是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中秋节传统特产,以香鲜酥甜闻名忻州乃至整个山西。神池月饼被认定为“山西名小吃”、“山西名点”,以其“皮酥馅香、口味浓郁、松软不腻、久存不变”的特色赢得了晋陕蒙一带民众的喜爱。其制作技艺入选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保德羊杂碎
保德羊杂碎首先在选羊上很讲究,要选上等的山羊。在配料上也很有一套,据说烧羊杂碎都是在夜间,老板要偷偷的放十几味中药和数种调料,至于加的什么,那绝对是秘密。在煮的火候上也要掌握的非常好,过了有些腻,欠了不适口,要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河曲开河鱼
河曲开河鱼是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的特产。开河鱼不仅色泽明亮,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更是晋西北九曲十八弯河曲县着名特色菜。
宁武油炸糕
宁武油炸糕是山西省宁武地区一道传统特色糕点。山西多数地区都产黍子。黍子上碾去壳成黄米,磨成面谓之糕面,用此做此油糕便是晋北各地的风味食品,亦是逢年过节待客的好茶饭。

五台山万卷酥
万卷酥,山西五台山的传统特色糕点, 历史 悠久,凡来五台山游览的人们,都要品尝的糕点,负有盛名。吃起来酥脆绵润,香味四溢。

五台山豆腐丸子
天越来越冷的时候,五台山的人们忙了一天,回到家,最常吃的菜之一就是豆腐丸子.热乎乎的豆腐丸子跟烩菜炖在一起,加上一杯好酒,可以驱寒保暖。
保德红枣
保德油枣已有380多年的栽培 历史 。传说在该县潘家乡有棵老油枣树,清代康熙皇帝出巡时曾吃过这棵树上结的枣,并留言:“一穷二白的保德州,唯有鲤鱼大油枣”。自此,保德油枣便成了贡品,每到秋季收枣的时候,地方官就向老百姓征收鲜枣进京上贡。
静乐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完美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 美食 ,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
西张豆腐干
忻州西张豆腐干闻名北方地区,其制作工艺独特,精选黄土高原无污染地区优质黄豆为原料,采用忻州西张村流传上百年的传统制作方法,结合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其咸香爽口,硬中带韧,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静乐银盘蘑菇
.静乐银盘蘑菇 是静乐天然野生食用菇中的娇娇者,它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管岑山、金字山、草冒山、万花山等深山老林中,在毫无污染的环境中生长,其质脆味美,营养丰富,具有防衰老、抗病变、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尤其有益儿童智体发育和老年人疾病的预防。
五寨豆腐
豆制品加工历来是五寨人的拿手好戏,而在繁多的豆制品中,又最数豆腐。其制作精细,已有几百年的 历史 。加上境内清涟河水顺山而下,芦芽山野生植物诸好黄芪、党参、灵芝草等随水流冲刷汇入河流,使水质甘甜清纯,此水用来加工豆腐,洁白细嫩,富有多种营养。
莜麦饺饺
莜麦饺饺是宁武人民十分喜欢的一种传统食品。此饺子包馅不同,风味也各异,但莜面固有的醇香不变。其做法是用刚烧开的滚水将莜面和成盆光、面光、手光的三光面团,用两手搓成直径7-8cm薄如饺皮的圆形面片,菜料包入其内,用手指捏好口封,放在蒸笼,上锅蒸15-20分钟,即可食用。
北芪黄酒
北芪黄酒产于代县酒厂,为山西省地方名酒。1984年、1988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山西省优质产品,产品销往山西、内蒙等地。北芪黄酒距今已有千余年的 历史 。金代名士礼部尚书赵秉文(号闲闲老人),在其《代州书事》中有“金波沉醉雁门州,端有人间六月秋”之诗句描述代州黄酒。那时的酒,只是初级黄酒,生产规模小,属于家庭酿制。
东峪磨盘柿
“磨盘柿” 历史 悠久,相传,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9年)房山就有柿树栽培。以果实个头大,形状似“磨盘”而得名,
代县核桃
代县核桃生产 历史 悠久,品质尤佳,以其果型美观、个头大、皮薄、脱壳利、出仁率高、口感好的特点,畅销四海,享有较高声誉。素有“智力神”、“长寿果”、“万岁子”之美称。
定襄荞面河捞
定襄荞面河捞,除具有汤清味美,浓香宜人、冷热均可,四季皆宜等特点外;还有利口开胃、增强食欲、润肤乌发、清火去郁、强肾健脾、秘等特殊功效。自古以来便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吸引远近顾客之说。
定襄黄烧饼
定襄黄烧饼隶属山西十大特色名饼之一。它是一种面制炉烤的实心扁圆形饼子。直径约三寸,厚半寸,整体厚薄均匀,油而不腻,酥而不硬,软而不紧,甜而不淡,嚼而不粘,具有独特的香、甜、软、脆,以及利口等特点。
繁峙白水大杏儿
白水杏,又名赵庄白水杏,多生长于山西省繁峙县赵庄村。以个头大而闻名,大的有四五两的,小的也在一两以上,平均也在二两五以上。杏淡黄透白,略缀红色,皮薄肉厚,质细汁多,含纤维少,味甜醇香。被选为繁峙论坛吉祥物。
代县熬鱼
代县熬鱼的的鱼骨酥软、鱼肉鲜美软滑,口味极佳。一般情况是一进代县熬鱼馆,就能看见一口大锅,里面热汤嘟嘟,横七竖八地熬着肥大的草鱼,令人即刻垂涎欲滴!!!

静乐藜麦
山西静乐县求证获知,藜麦是唯一可满足人类全部营养需求的珍稀粮食,因种植环境独特,全球产量仅70000吨,人均仅10克。我国目前只在静乐试种成功,种植面积两年翻了10倍,也不过3000吨。

坡头香椿
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南庄花椒
南庄花椒不同于晋东南一带的小花椒,它皮厚、个头大、味灵。品种主要有黄金椒、大红袍和老笨椒。南庄花椒味灵无杂味,又易储运,晒干后三、五年味道不变,是调味品中的主料。除此之外,还具有温中散寒、除温、止痛和配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疮疥等药用价值。
五寨茴子白
茴子白即卷心菜、甘蓝。五寨茴子白久负盛名,有“五寨的茴子白,岢岚的葱”之美称,它不仅个头大、包头紧,而且味甜质脆,营养价值高,其维生素C的含量仅次于辣椒,而高于菠菜、萝卜等一般蔬菜,多年来一直被当地百姓做为冬季蔬菜。
涔山芥菜
涔山芥菜质细而坚实,味辣而酸甜,外形光滑美观,白绿相间,无蛆无虫,个大块重,品质优良,营养丰富,闻名于晋北一带。
河曲冻西瓜
河曲冻西瓜,瓜瓤似晶莹的冰块,瓜味尚存,甜性已经很微,按当地说法,冻西瓜主要是吃皮的。

原平南阳紫皮蒜
原平紫皮蒜,是蒜中上品,紫皮蒜产于原平磨头村一带,当地群众在滹沱河畔肥沃的沙土地精心种植,培育出的蒜,蒜皮紫红,头肥瓣大,辛辣味浓,包衣紧密,品质上乘。
原平张村茄子
张村茄子磨头蒜,东营的葫芦不用看。这首顺口溜,在原平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张村茄子好在哪里?一个个黑里透紫。匀丢丢尺数长短,大而不重,老且皮薄。蒜拌茄子,三摇两搅自成泥,荤炒素烧也适宜。想当年,内蒙、大同一听说是张村茄子,不问价格抢着买。

以上50种 你吃过哪几种?

最爱哪一种 美食 说出你的理由

请留言给我哦

忻州最出名的是烂腌菜!

用怀白、红萝卜丝、花椒、泡椒、咸盐等浸泡腌制九九八十一天,汲取地窖里的日月精华而成!

初闻一股子粑粑味道,吃起来却是香的很。

有一种烂腌菜,里头的蛆虫越多证明腌烂了,大家就不要吃了!

③ 到山西,一定要尝的美食有哪些

食物,是生活中太重要的一部分,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段,加之独特的地理情况,一方水土,也就有了一方美食,独特的美食。



还有山西交城骏枣、孝义火烧、剔尖、寿阳豆腐干、太谷饼、过油肉、八珍汤、浑源凉粉、原平锅盔、神池月饼、羊拐弯、应州牛腰、吕梁的碗托、柏籽羊肉、榆皮面饸络、长治上党腊驴肉、三和面、临汾牛肉丸子面、安泽火腿等名吃。

④ 我们整个山西每个地方都有什么好吃

汤锅类 饺子、馄饨、拉面、猫耳朵、削面、刀拔面、揪片。 烙烧类 烙饼、葱花饼、脂油糖饼、脂油千层、合子。烤制类 擦酥糖饼、糖干炉、成干炉、切饼。 油炸类 各色油糕、油麻花、油面、燕窝酥。 蒸制类 九龙蒸饺、蒸饼、荷叶饼、窝头、碗黄。 疤饼,又叫石子饼,用油和面,将碾薄的面饼放在炉鏊中已经加热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得名。其中繁峙疤饼最为有名。 碗托:又名灌肠,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蒸制而成。食时或以刀切,或以挠爪,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利滑爽口、味美异常。 荞面河捞:荞面用温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捞床压入开水锅中,捞入兑好的盐醋汤水中,浇上羊肉臊子,加点陈醋,香味奇特,远近闻名。 豆腐脑:又叫老豆腐,系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其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带丝、金针、韭菜丁、胡椒粉,淋点芝麻香油,浓香无比,泡食饼馍麻叶是山西人喜爱的早餐。 鸡蛋醪槽:是流行于晋南、太原一带的风味小吃。以红米为原料,大火蒸熟,冷水冲好,搓开米粒,按不同季节不同用量,放入醪糟曲搅拌均匀,入缸封口,发酵即成。喝时加水和白糖,烧开打进鸡蛋,黄白相间,酸甜清香,具有健胃、助消化、润肺、活血等医疗功能。 羊肉泡馍:流行运城一带,以鲜美的羊肉汤泡食白面饼子馍头,加入辣椒陈醋而成。 太谷饼:继承我国传统饼食——“胡饼”的制作技巧,选料精细,工艺独到。以配料、拌面、揉扎、制饼坯、粘芝麻、烘烤等工序精制而成,甜而不腻,软而不皮,香甜湿润,为旅行、探病的绝好佳肴。 晋阳一窝酥:以做工精细、色泽金黄、丝多香脆为特点。它把抻面技艺和烘烤技艺结合起来,颇受消费者欢迎。 闻喜煮饼:是一种包馅食品,为山西八大名点之一,有“国式糕点”之称。用白面、蜂蜜、小磨香油、柿子糖锡、红白糖等为原料,经过制馅包皮、油炸,放入糖饧、蜜、糖制成的糖汁中浸泡,最后再沾一层芝麻而成。用手掰开时,可拉丝二、五寸不断,吃起来酥沙香甜,且越嚼越香。贮放百日不变质。 临猗酱玉瓜:玉瓜又称王瓜,挑选一公斤左右的玉瓜剖切,去籽漂洗,加盐腌制,最后加面酱、上调料按时翻晒,半年后才能制成。临猗酱玉瓜外呈褐色,色泽光亮、香味浓郁。 平遥牛肉:它以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浓香嫩美的口感、鲜红细密的色泽等特点而负盛名。 过油肉:选猪的里脊肉或元宝肉为主料,精切成铜钱厚的肉片,加蛋黄、黄粉、精盐、料酒等抓匀,放入油锅中打散滑熟,加木耳、玉兰片、葱白、菠菜等辅料,烹炒而成,色泽金黄。 炖羊肉:以晋西北岢岚、神池、五寨一带最为有名。酥烂香浓、肥而不腻,是冬天的佳肴。 羊杂碎:将羊肉漂洗干净炖烂切碎,配汤下锅,再加入莜面鱼鱼、粉丝、白菜等佐以辣油陈醋等调味品,独具风味。 高平烧豆腐:相传它源于战国时火烧白起的故事。它外焦里嫩、蒜香扑鼻、金黄诱人。 油茶:用米面、莜面炒熟,加荆芥五香调料,入锅熬成浅咖啡色糊状,加入葱花、板油渣、五香豆,食之香暖入味,是天寒时的方便饮食,全省普遍食用,以吉县油茶最有名。 凉粉:是分布最广的消夏小吃,多用豆粉和山药粉制作。或摊薄成卷、或装盆成托,用挠勺扒条、加盐醋、蒜蓉、芥末食用,辛香入肺,清凉气爽。 老豆腐:色白而嫩。是太原一带极流行的早点小吃。 猫耳朵:又叫抿圪斗。无论荞面、白面、莜面、玉米面、高粱面都可以制作。揪一小块面剂放手掌上用拇指一捻,一推而成一猫耳朵状,煮熟浇上卤汁,便可食用。有的地方把白面碾薄切成小丁,用筷子头一拧一转成一个个小猫耳朵状,更是叫绝。 梢梅:以其顶口捏花如梅而得名。皮要碾得精薄,馅要香浓,捏得下如银瓶,口如梅花,蒸熟后便可食用。 子推蒸讲:俗称蒸饼。相传是寒食节为纪念晋大夫介子推而流传下来的饼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发酵后的精粉面团中加入猪扳油、香油、葱花、调料面,上笼蒸熟而成。

⑤ 忻州的美食有哪些

做为赫赫有名的特色美食天堂,忻州的特色美食遭受很多人的钟爱。今日,大家就为大伙儿详细介绍6种,给你吃完还爱吃!

1、神池月饼

神池月饼是山西忻州市神池县的土特产,以香鲜酥甜出名忻州甚至全部山西省,以其“皮酥馅香、口感浓厚、绵软不油腻、长期存储不会改变”的特点获得了晋陕蒙一带群众的钟爱。

神池县是山西燃料生产制造产业基地县和知名的中秋月饼天堂,颇具地方文化的神池月饼目前为止现有500很多年的历史时间。

⑥ 求推荐太原有什么好吃的地方,环境一定要好哈~

1、北大街的冰激淋火锅,情人的首选吧,冰激淋的凉爽,加外面的热乎乎的巧克力酱。虽然门面小,但很温馨!

2、尖草坪民族幼儿园附近,有一家头脑。黄酒味比较大,算是比较正宗哒!

3、尖草坪立交桥底下,有个熟肉铺,以卖肥肠出名。

4、十三冶一中旁边的粥底火锅,很特别,喜欢喝皮蛋粥的人首选哦!

5、府东街有一个北京炸酱面馆,在太原就算是正宗的啦!

6、府西街解放路交叉口往北一点,中级法院楼下,那有个羊肉泡馍,好多名人去吃过,算是太原最早的泡馍了。

7、五一路北面,国民师范旧址,离太原大学不远。那里有个店名好象叫驴肉香的店,有驴肉锅、驴肉蒸饺、驴肉饼.去了都要要上,都吃吃。记住“天上龙肉,地下驴肉”的名言。

8、在新建北路,东港海逸往北一百米。麦子油泼面

9、桃园二巷的王萍面皮,每天都会排大队的!

10、面皮店对面的江南外买,买个红豆粥(一圆),然后配个夹肉饼(二圆)就完美啊。江南家的茄 子包和馄炖也很好吃。

11、面皮店旁边的火辣辣粉店也不错哦。二巷的火辣辣粉店的肥肠粉绝对比文源巷的好吃

12、桃园三巷,志勇大酒店。(虽然是小饭店,但名气很大!)

13、桃园小学附近有一家卖羊肉串的小店

14、桃园小学对面的延庆观炸鸡,也是屹立多年!

15、桃园北路华联超市对面,有个洪老五羊肉串,同样是经典。这家店就是原来猗汾桥下着名的洪老武羊肉串店。

16、据说在半坡西街还有一家NB店,地址是一家临街的住家户,里面的阿姨超NB进去以后叫你自己拿碗筷,而且不允许叫人家服务员,必须叫阿姨、大姐之类的称呼。然后自己找地方坐,他们根本不招呼你,就炒几个菜,可是还是很多人去,平时门口停的都是好车。里面的带鱼比较有名。这家店周末还有双休日,他们叫那这家店叫小东海(注:东海是太原是NB海鲜大酒店)。

17、半坡东街厕所旁边(= =|||)的烙饼,和厕所对面的肉丝拉面,极力推荐,最好烙饼配拉面,真正的好吃不贵。

18、半坡东街和宽银幕后面新隆街上的贾记面皮也相当不错,值得一试。

19、半坡东街北口一个巷子里,有一个酱肉馆,酱肉和打卤面是特色。

20、上肖墙东二道巷对面的小雅室包子铺。想去就提前预约吧!记得里面的小黄鱼!

21、国师街的金汉斯,爱吃肉的人去比较核算!调价后是36,还能接受!品种多!

22、国师街十八中对面的果冻店,粉可爱的果冻造型呢!

23、在西羊市口上,有个羊蝎子店,点面不大,开了很多年。

24、西羊市澡堂里有一家餐厅,门面很小,要走进澡堂才看的见,天天爆满,没去过的很有必要去一次,泡椒螺肉是他们的招牌菜。

25、解放路鼓楼派出所北30米,有个武田大排挡

26、解放路副食大楼对面,现在瑞龙酒店的对面,还有一个新近崛起的叫独辣味道的店,里面的万州烤鱼是特色,吃过的人都说好

27、就在烤鱼店旁边,有个清真火锅,叫真得顺,绝对不压于北京的东来顺

28、食品街北段有个杨记的灌肠,是个老店,建议也尝尝那里的麻辣烫。

29、食品街的南口有个泉娃子家,那里买的担担面非常的不错

30、担担面店旁边有一个卖电烤羊肉串的,绝对经典,每次必吃

31、坝陵桥的串串香确实没的说,以前火暴程度不亚于唐都刚开张的时候,人头攒动,后来整改,现在在食品街南口,叫屈礼洪串串香。

32、在后开化寺,姑姑庵口上,有个小吃林,那里的热凉粉绝对是太原独此一家的好吃,实在是美味。那里的梨汤也好喝,加菜、加蛋、加火腿饼也是美味至及!

33、柳北口郝刚刚羊杂太原人都知道,想吃就早点去排队

34、郝刚刚对面有家成都特色小吃也蛮正点的推荐里面的冒菜和凉面

35、还有当年柳巷察院后三大名吃,至今还保着的是察院后包子铺。来个稀饭,来个炖肉,来笼包子!

36、铜锣湾的重庆鸡公堡,和老板混的很熟,建议去吃菜锅,把粉条提前炖在锅里,比最后煮的好吃!

37、校尉营小学的巷巷里,有家小饭店,忘记名字了,但那的干煸豆角绝对好吃·,那的招牌

38、校尉营小月不远的一家比乐士西餐厅·推荐里面的炸冰激淋,和冰激淋火锅类似的甜点,好吃!而且比必胜客实惠呢!

39、钟楼街的巷巷里,温州炒米粉和冰镇绿豆汤·分量给的相当多·

40、柳巷长风剧院旁边巷子里的X记腊汁肉夹馍,去过西安的朋友一定知道那才是正宗的肉夹馍

41、南海街的串串。听朋友说味道不错!

42、柳巷的羊肉串,忘记上面有没提到,但凭着地上厚厚的油了吧唧的瓷砖地,就应该知道人的多少了!

43、好好吃锅盔,最核算,·还可以免费喝银耳粥,(冬天是红豆粥)

44、利达后街的变态辣烤翅·

45、利达后街的胖子王面皮·

46、柳巷立达巷子里的牛王庙,那里的火锅粉很爽。其他不说了,都是川味,夏天去最爽,不光是吃的流汗爽,美女也是很多的!柳巷立达后面的牛王庙搬家了,现在在上帝炸鸡的后面。

47、柳南和铁匠巷交叉口的牛肉饼,一块五一个,每人限买6个,很不错

48、柳南好利来旁边的烤鱿鱼,这里烤鱿鱼比其他地方的好吃多了

49、好利来的轻奶酪,喜欢奶味的就一定得尝尝·如果没调价的话,是18

50、好利来背后的酸辣粉味道还行!

51、肯德基旁边的糖炒栗子也行,虽然没有钟楼街的好吃,但是钟楼街的里面放糖精,还是少吃点,这家不放!

52、美莎旁边的避风塘奶茶不错·,杯子可爱!

53、康隆商城后边,有一个饺子馆,他家的蛋卷自己做的,超级好吃!

54、大南门的上帝炸鸡!太原人都知道吧?我的最爱呐!

55、大南门,起凤街口,有一家温州抄米粉的店,里面的花蛤异常好吃,那里炒白菜也好吃,黄鱼也好吃。价格非常便宜(10元一盘)!

56、起凤街,铁路宿舍旁边,有个蚂蚁上树面,是全国四种不同的面的组合,很别样,很好吃。老板很热情,会向你介绍他们的面的特点。

57、大南门路西边第一个巷子,巷子里都是回民风味。一直往里走,巷子南面有一家烧烤,名字忘了,旁边是美容,文身店,推荐里面的肉筋,整腰,羊蛋。碎腰也不错,卖的很好。

58、大南门巷子里还有一家煮串,味道也很好·,再来一瓶汽水·嘿嘿

59、大南门的太原面食馆就不用多介绍了,这里的烧梅(烧麦)是这里的特色,太原人都应该吃过。

60、五龙口街往东走,路北有一家湖南人肥肠馆,我没吃过,但是每每路过看见人暴多,而且很多都是开车去的,还得等桌子

61、海子边的串串,既便宜又好吃!在一个美发店旁边的小巷巷里,那没涨价哦!还是一毛一根!

62、师院附中唐久超市旁边巷巷里的烧烤·吃了这么多年·,混的很熟,味道没话说

63、上马街原来的雅士谷对面有家卖饼子的,多会都排队!

64、五一东街鞋城口的担担面,面皮好吃!味道绝对和别人家的不一样!

65、原来还有烤鸟蛋·不知道现在有没了·

66、在上马街有个火辣辣一次性火锅,后来改成串串·,那家的卤好吃呢!

67、成成旁边的面皮串(1毛两串)有三家味道不错,老爷爷家,老奶奶家,和阿姨家。·随便问个成成的学生都知道!

68、五一大楼旁边五一路有家夹肉饼,好吃的不得了

69、成成初中对面的奶茶(成初的人超级赞)

70、成成高中部的旁边的地下铁·,又便宜又好喝!

71、小五台下面的街,有家饭店‘于姐擦面馆’,多会都人山人海,朋友家开的,赞一下

72、煎饼果子的品种应该算是宽萤幕小吃街里的一家了·

73、所有正宗的兰州拉面馆的拉面,觉得还不错·

74、在外滩风尚附近,有一个小酒吧,叫瓦伦,里面有个很帅的哥哥哦!哈哈·

75、后开化寺街,粥天粥地的粥,应该尝尝·,品种多,个人喜欢海鲜粥,和莲菜粥

76、重机有一个烤肉也特好吃,好多人都从市里开车专门来吃呢,味道相当正宗。老板姓关,在重机南区菜

市场外面的一排小房子里,人老多了。

77、在下元十字路口往北走一千米吧,和平北路上,有个川渝饭店,毛血旺太原没人能比。去那吃饭的都是

在太原工作的四川人,腰花做的也不错,就上一碗米吃,出点汗,美滋滋

78、义井口的饺子馆·(只有饺子和凉菜,却很火)

79、义井的肉串·,他们说很好吃·暂时没找到···晕·

80、吃早点的地方,就是五一路进六中的口上有就叫闫记丸子汤的,早上路过可要记得吃一碗

81、电力大厦对面也是晚上出来的地摊,他就做方便面,也是很多人去。就一个人,看他都很累,可是就是人多,好吃,很多年了……。

82、柳巷的忘记是啥大姐家的薯仔粉,它家的沙锅薯仔粉刀削面两参很是好吃

83、在府西街上有一家闷锅,也不错!

84、十五中后门有家卖面皮和打卤面的,你随便找个15的就知道有多好吃了!

85、桃园南路和文源巷丁字口有个顺华粉馆,强力推荐,好象是一些四川人开的,里面有牛肉粉,肥肠粉,雪菜粉……大碗(五圆)加两个锅盔(一圆一个)超爽。走的时候还喝几口汤,唉,爽啊。

86、在桃南省消防总队南边的巷子里有一家河源小拉面馆,尝尝人家的卤猪手、鸡脖、溜肥肠、喝上二量二锅头。酒足了上一大碗小拉面就上人家送的干煸辣椒,别忘了要一碗面汤,原汤化原食吗,对,最后别忘了结帐。那里的工作人员非常忙,中午12点以后就没有座位了。

87、桃南的张记面皮也很不错,但要让男老板调,女老板调的总感觉不对味。

88、顺华粉馆斜对面有一家麻辣小龙虾,是太原最有名最好吃的,PLMM特别的多,哈哈哈哈

89、老军营小区里的林源烩菜馆,吃遍太原市,他家的大骨头,黑肉炖菜无人能及

90、老军营小区菜市场的黄记面皮

91、老军营的酸辣粉·赞到家!

92、老军营酸辣粉对面的炸串·,吃了就可以不用去别的家吃啦!

93、老军营的打卤面,·一大特色!

94、青年路中段有个卖浑原凉粉的,是太原最最最正宗的一家

95、武汉臭豆腐,在王村南街的菜市场门口,非常美味,很多人打车来吃。现在这个店不知道在不在了,在桃园北路,天客隆超市斜对面的肯德鸡旁边,也有一个这样的店。

96、康乐街,抗大商城对面有家爆米花,奶油味的4元,别的味5元,也是好吃的没话说,分量多吖!一个人吃不完!

97、双塔西街双西小学对面的知味源湘菜馆也非常有名,尤其他的干豆角炒腊肉、蒜香鱼头等,都让人流连往返。

98、双塔西街的绿岛草堂的饺子,品种多,·味道好吃呢!

99、体育路,大鹏烧烤的烤鸡腿鸡翅很好吃,主要是它的配料与别的烧烤不同,好象加醋,特别适合山西人的口味

100、体育路上,“川娃子”小吃店,凉粉很好吃,还有很多米粉,梨水也好喝,很便宜

101、体育路北的东面墙上有个窟窿的地方,从一个铁架梯子进去。应该是铜厂的宿舍区,左拐的小店,好吃的有炒肉皮,炒羊血,炒豆腐,大骨头等,味道很好。

102、平阳路北园街西口上的铁锅焖面,朋友告我说巨好吃,就是还没有去过。

103、现代女子医院正对面有个烧烤特好吃。

104、说烧烤,讲正宗,品口味,我推荐亲贤北街,水总对面,高管局旁边。有家绝正的新疆饭店。那里的店小二到掌柜的说的全是外语。正宗的一撕烂风味,还超便宜。比迎泽分局的烧烤村落,体育馆的都不知道好多少倍

105、体育场北侧的鲜美水煮鱼,共三家分店,总部就是这,二部在金融大厦对面,三部在青年路迎泽公园门口,本人觉得二部的好吃些。一般偶去了就叫个微辣或不辣的鲶鱼或草鱼(草鱼便宜),因为没什么刺,肉还很鲜美,走的时候辣椒还可以带走回家炒菜用。嘿嘿!

106、山西大学旧校门对面有一家重庆乾唐火锅店,那里的锅料真是好吃,不过一定要点大锅底里的麻辣鲶鱼锅,那鱼又香又软又劲道,咬一口满口的香。两个人去吃再点一盘13元钱的特色肥牛,那牛肉也很不错,只要在锅里涮几下肉就可以出锅了,煮的时间长了反而老,肉好像是经过特别腌制过的,口感也很好,滑利爽口。然后再点几盘菜就可以吃的又好又饱了

107、康乐街的王大娘酸菜鱼,现在的王大娘都能算上王奶奶了,每天中午人爆满!

108、服装城的酸菜饼·1块一个·味道不错·但不比当年·

109、解放南路国体商城旁边的巷子里,好象有个南肖墙丸子汤,每天人都很多,建议早饭的时候要去吃一次

110、唐都的早茶消夜我就不说了,来过太原的人应该都去过

111、大营盘的肥肠面,再来个猪皮炒豆豆,来个豆腐,拼个凉菜,再少喝点,此地不光是夏天非常火暴,到冬天晚上很冷的时候都是异常火暴!

112、胜利桥东的桥头上有一家温州炒米粉大王,它家的米粉很正宗

113、在双塔西街靠近青年路口的地方有一家郭记红,这家的铜锅老豆腐是很好吃的,还有丸子汤,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尝尝

114、康乐街的龙龙包子铺,里面的老板可是曾经天津包子铺的师傅,他的水馅打的特正宗!

115、康乐街的打卤面,曾经也是爆满的,不过现在搬家啦。·好像是在双塔西街上·

116、康乐西街口,有家二毛粗粮馆,里面的粗粮还行·

117、体育西路晋韵楼对面的那个大同勾刀面也特别好吃,而且价格也实惠

⑦ 山西最着名的10道名菜,浓浓的地方特色,看得人直咽口水

一说山西,大家就会想到面食或是煤黑子,有钱,还会想到晋商,比如乔家大院, 王家大院 ,还有老谋子拍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争风吃醋的婆姨们,还是一个有钱,但我也是个地道的山西人,生在中条山下,长在黄河边上,山上除了硬邦邦的石头还是石头,山下一眼望去都是苹果树,还有我们的母亲河,嘿嘿,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不穷。言归正传,咱们就来说说我们山西最着名的10道名菜,它们具有浓浓的地方特色, 美食 看的会让你直咽口水。

一,山西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最着名的传统菜肴,属晋菜,它号称“三晋一味”,去晋城此次我必点,它在2018年9月10的时候,“中国菜”正式发布“山西过油肉”被评为山西十大经典名菜。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各地的做法配菜均有不同,但最着名的要属大同、太原、阳泉、晋城过油肉。不管是从选料到刀工,从腌浸到烹饪都是与众不同的,特别是在调味料的运用上,具有独特之处,体现了我们山西人爱吃醋的特点。过油肉除了精选瘦肉,然后切薄片上浆,过油,在配上天然黑木耳,蘑菇,冬笋炒过,此菜就成,看似很简单,但它是已过油而名,控制火候是关键,油温在165度左右,菜品色泽才会金黄鲜艳,味道咸鲜,出锅前顺着锅边喷点醋,闻着会有醋意,但吃不出来,肉质感外软里嫩,芡汁透明,不薄不厚,好吃不腻,既可佐酒,又可用来拌米饭和面食,是一道很美味的佳肴。

二,山西什锦火锅

山西什锦火锅是我们山西的一道特色的色香味俱全的名肴,这时候吃刚刚好,尤其是下雪天三五个朋友或一家人聚在火锅前,吃着美味的菜肴,喝着小酒,火锅的烟囱上再烤个馍,就着吃,或是把煮好的白条肉沾在烟囱的一圈,烤一下,油是滋滋响,吃着肥而不腻,那是好不快意,它属于冬令时菜,也是晋菜。山西什锦火锅以大同、太原的“什锦火锅”出名,是把多种食材装入碳锅中,食材不受限制,非常的丰富,有海鲜,肉类,豆制品,菌菇类,蔬菜类等,有时加入枸杞,大枣,党参,很是滋补。做法就是先将主料丸子、海鲜,炸过的白条肉、粉条、豆腐、以及各类蔬菜一起放入铜火锅中,再加入特制的汤料,然后用木炭加热煮熟,这是传统的火锅,我们家现在用的是电火锅。此火锅是带烟囱的,可不是我们平时火锅店里的火锅哦。它也是被评为“十大名优晋菜”的。

三,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种特色名吃,是晋式第一蒸,属于山西晋菜中的晋北菜,相传它 历史 悠久,创制于隋唐,盛行于明清,是当地进贡宫廷的贡品,在清代早期传入民间,现在是当地民间宴席上必备佳肴之一,吃法独特,此菜冷热均可食用,味道堪称一绝。定襄蒸肉做法独特,以精瘦猪肉为主,肉切丝,加入薯仔泥,然后调味,腌制2个小时左右,再拌入淀粉和面粉上锅大火蒸制40分钟,蒸熟蒸透,再压紧密,继续改小火复蒸三四个小时,关火后放置一会就可开吃,成菜脆而不酥,食用时可冷吃,也可切块加热,是当地过去“九簋八盘”宴席的主打菜。

四,山西糖醋鲤鱼

在山西糖醋鲤鱼,堪称一绝,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也被评为"中国菜"山西十大经典名菜的。山西自古以来就有食鲤鱼的习俗,在我们黄河一带的人特别喜欢吃,它肉质鲜美,一点都不腥,而在湖北长江一带,人们很少有人吃鲤鱼,大概是地处原因,长江一带的鲤鱼带有腥味,相传他们老一辈人认为鲤鱼是发物,吃了对身体不好。个人看法,因为他们是鱼米之乡,鱼类品种太多,不稀罕。作为山西代表菜,糖醋鲤鱼和其他地方的做法肯定是不同的,它重点突出山西特色,就是醋,汁中是酸中带甜,鱼外焦里嫩,肉质鲜美,没有鱼的腥味,可以作为开胃菜来食用,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五,黄芪煨羊肉

黄芪煨羊肉,是我们山西着名的传统菜式,也是晋菜,属于榜上有名,被评为“中国菜”山西十大经典名菜,更是被山西省在“晋人晋菜晋味道”活动中评为山西“十大名优晋菜”的,它属于一道传统式的药膳汤品。黄芪浑身都是宝,在中药中称为补气之长,而恒山黄芪,是山西省浑源县特产,因为黄芪数量多质量好,用恒山黄芪烹饪的黄芪羊肉,不但营养高,肉也熟得快,肉酥软绵烂,不膻不腥,香味扑鼻,鲜美异常,也就成了恒山地区的人们待女婿和接待贵宾的必备佳肴,在远近也是出了名的。

六,酱梅肉荷叶饼

酱梅肉荷叶饼也是我们山西传统名菜,属于晋中菜,是晋商庄菜的代表菜,称为晋式第三蒸,酱豆腐汁和五花肉相蒸,去腥去腻而得名。在一起只有过年或是宴席上才能吃到,现在随时想吃,自己在家或是饭店都有的卖,我不喜欢吃肥肉,但是母亲做好的酱梅肉,我是百吃不厌,把酱梅肉夹在馒头或是荷叶饼中,那是一个吃得欢快。酱梅肉荷叶饼是进了晋中八碗八碟宴席中的,它是用煮至5-6成熟的白肉加入酱豆腐蒸制而成,此菜肉质色泽嫣红粉嫩,入口浓香酥烂,肥而不腻,保证吃过之后让你回味,总会想到它。

七,沙棘开口笑

沙棘开口笑是一种使用沙棘制作的甜品菜,属于晋菜,也是山西特色 美食 ,它被山西省在“晋人晋菜晋味道”活动中评为山西“十大名优晋菜”的。材料有大枣,南瓜,红豆,黄米,沙棘汁加糖,把大枣去核,半开,放入蒸熟的黄米南瓜豆子,浇上加糖的沙棘汁,里糯外带酸甜,一盘不够吃。此菜还有一个典故,相传蒋介石带着自己的夫人来到山西,阎锡山全家上下一起亲自接待,然后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来款待。为了讨好蒋夫人,特意安排厨子用我们地方特产和杂粮制作一了这道菜,当厨子端上来,蒋夫人一看,便问,这枣怎么没有合拢嘴?厨子抢先回答道:因为你们的到来我们主人感到非常荣幸,特别开心,用这道菜表达心情。蒋夫人听后非常地激动,当时就把这道菜命名为沙棘开口笑,品尝后也是特别的满意,还特意要求厨子把做法告诉她。

八,太原府半炉鸡

太原府半炉鸡是太原经典名菜,是晋中菜。此菜的特点是鸡肉咸香,有青蒜味道,还要有火烤的味道,选用的鸡是熟料,是清烩方式,烹饪前要撕去鸡皮和小骨头,要求撕均匀,大小一致,烩制时推动要轻,防止破碎,调味要轻,淡而不薄,突出烩菜的特点,此菜不管是用来佐酒,还是拌饭都是别具一格的美味。这菜也有一个典故,相传慈禧慌逃时,半夜至太原府,饥渴难耐,因为是半夜,不知去哪里买菜,厨房只有半只烧鸡和半只白条鸡,所以厨师凑合着把它做成了炖菜,吃后慈禧大加赞赏,夸赞比皇宫中的御膳都好吃,问厨师菜名,厨师就胡邹邹起了个名字,叫半炉鸡,从此之后太原府半炉鸡就广为流传,不过味道真的是一绝。

九,高平十大碗

高平十大碗在晋城一带是相当有名的菜肴,一碗一个味道,它是用碗装而不是盘,而高平水席是我国古老的名筵之一,也是山西晋城地区宴席名菜,因为道道菜都带汤水,吃一道换一道,件件是汤菜各半,因此素有“汤碗菜”之说。十大碗做工特别精细讲究,它们会选用一头上好的肥猪,杀洗处理后,厨师把鲜嫩的猪肉分成三六九等,再用刀精雕细做,有水白肉、核桃肉、碗子肉、小酥肉,川汤肉软米饭、天和蛋、扁豆汤、素丸子汤、粉皮芥末汤、肠子汤,共10道,没吃过的你是不是看了都直流口水。

十,西红柿烩鱼鱼

山西本身就是以面食而闻名,面食做出来的花样能让人眼花,这个鱼鱼就是面鱼,是山西晋中、吕梁、晋北忻州地区百姓粗粮细做的经典面食,也是晋西北乡村特有的农家菜肴,属于晋菜,它也是山西省在“晋人晋菜晋味道”活动中评为山西“十大名优晋菜”的。西红柿烩鱼鱼做法其实很简单,莜面先烫再蒸,再把面团放到案板上,然后用手搓制成光滑如“小鱼”般的形体,锅中倒油,油温烧至7成熟,依次放入野韭菜花、葱,姜,蒜煸炒出香味,再把西红柿丁,薯仔丁和豆腐丁等放入锅里翻炒,加入水煮沸,最后把搓好的莜面鱼鱼放入锅里烩几分钟,就可以出锅,我每次能吃一大碗。

以上就是山西最着名的10道名菜,具有浓浓的地方特色,是不是特别馋人,看得让你直咽口水,那么大家来山西 旅游 ,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品尝我们山西的这些特色 美食 哦。

⑧ 哪位能给我说一下,山西比较好的美食,帮一下啦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可考有2000多年的历史。面条,东汉称为“煮饼”,魏晋名为“汤饼”;南北朝“水引”;而唐朝叫“冷淘”。山西面食种类繁多,原料为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品种为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有据可查的面食达280余种。

刀削面
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 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后来,“凤阳”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
剔尖
这是山西人食谱中的精品,有白面剔尖、高粱面剔尖、杂粮面剔尖等等。白面剔尖要在特制的铁板(俗称“剔面板子”)上用特制的筷子来剔。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有的用特殊技巧还可剔出宽于铁板2~3倍的长剔尖来。技艺在于面条离铁板的一瞬间,用筷头顺势将面拉长,用筷尾快速拨离铁板。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擦面
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从擦子漏下掉入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浇头、打卤食用,这种面食易咀嚼、好消化,适于老年及牙齿不良的人食用。
揪片
面和好后,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宽的条,用手一片一片揪入开水锅里(大小与手指头肚相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食用。这种面食做法简单,吃着筋滑。
河漏
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河漏床,迫使面从下方均匀的孔内下到锅里。待面压到一定长度,用刀从下方把面条截断,煮熟配浇头或打卤食用。
拨鱼
把和的很软的面放在一个带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铁制筷子
拨鱼
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拨入锅内,如小鱼在水里跳跃。这种面柔软绵滑,易于消化,配上荤素浇头或打卤即可食用。
猫耳朵
白面猫耳朵
外形酷似猫的耳朵,小巧玲珑,吃起来有韧性,利口。做法是用白面、莜面或高粱面等和好,把面擀成面片。切成小方块,用拇指按推成薄片,自然卷成猫耳朵状,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莜面栲栳栳

用营养价值极高的莜面做成的,将面揉精,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竖立在笼中蒸熟即成。
头脑
头脑是太原市特有的一种名早点,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条长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具有滋补、活血功能。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沾片子
山西太原周边特色食品,煮食。以菠菜,芹菜等的叶部或者豆角,茄子,裹以干面粉煮熟,拌醋调和(醋,盐,葱花炒制)或蘸水水即可食用。

3特色小吃编辑
灌肠
是武乡的夏令小吃,它是用荞麦面制成的,营养丰富,性味甘平,有清热解毒之功能。《本草纲目》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特点是色棕明亮,爽口不腻,去火充饥。因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最常见的食品之一。
疤饼
在晋中、晋南等地有—个古老的风俗,孩子做满月,外婆家或亲朋好友总是提一包酥脆的“疤饼”前去祝贺。这种松脆酥香的疤饼,又叫石子饼,用油和面,将碾薄的面饼放在炉中已经加热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得名。其中繁峙疤饼最为有名。
碗托

又名灌肠,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吃时用刀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在晋西北保德、河曲、偏关及代县街头,随处可见卖碗托的摊点。平遥、榆次、太原一带以白面碗托热炒居多,俗叫“炒灌肠”。
最有名的当属柳林的荞面碗托,该地的荞面碗托韧性足,有口感。究其原因,其主要是水土资源比较好,适用做这样的小吃,其主要调料就是辣油和醋,另加些蒜沫味道会更好。
荞面河捞
用温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捞床压并入开水锅中,捞入兑好的盐醋汤水中,浇上羊肉臊子,加点陈醋,香味十分奇特。
豆腐脑
又叫老豆腐,系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其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带丝、韭菜沫、胡椒粉,淋点芝麻香油,同时泡食饼馍是山西人喜爱的早餐。
孝义火烧

火烧是山西省孝义县具有特殊风味的一种饼类小吃、孝义火烧有咸火烧、糖火烧、菜火烧之分。 咸火烧是内包咸盐和茴香,上鏊烙烤。食时,若佐以葱花、大蒜、醋、酱油、盐、味精,更是美味可口。
糖火烧的制作将老酵、碱面和凉水一起放入盆内搅成稀糊,再倒入面粉和成团、面和好后,以手蘸凉水反复搓揉,直到面团光润时,盖上湿布饧三十分钟。同时把红糖、芝麻酱、桂花搅拌调成糖酱。然后把面团放在抹了油的案板上,搓成长条、切块、摁扁,再横着擀成五寸长、三寸宽的厚片,然后,左手(拇指在上,其它四指在下)拿着厚片的左端将面提起,再反腕向案板右方一甩(甩时劲头要匀,动作要利落),“啪”地一声横落案板上成为尺把长的面片。上面抹匀糖酱,用左手托起面片左端轻轻向外伸长,同时右手把面片由右向左卷成卷,搓匀后揪成面剂,捏成桃形,收口朝上摁成圆饼。按此法将其余面块全部做完。铁鏊在微火上烧热,徐抹麻油,火烧饼坯放鏊上烙烤,烤约五分钟,再翻过来烙正面(两面约烤十分钟左右)。随后放在烤炉中,用微火烤成酱黄色即可。
菜火烧有荤素之分。荤火烧猪肉或羊肉剁成肉沫,配以萝卜白菜,再加花椒、盐、姜沫、味精、葱,搅拌成馅。素火烧纯蔬菜绡拌调料。面用温水和起,放入苏打,揉均匀,盖上湿布饧30分钟。在案板上铺撒面粉,将饧好的面团放在上面,搓成圆条,揪成面剂,并摁成圆皮,包馅,揪去收口处的面头,再摁成圆饼,上鏊烙烤。
火烧的做法不一样,口味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的特点是它绵软不粘,香鲜可口,层次均匀,质地酥脆,宜于热吃。
孝义火烧据说与“火烧中阳楼”有关。孝义旧城中央,有一永安市场,市中心有一座宏伟高大、壮观绚丽的古楼——中阳楼。此楼相传建自汉魏,自汉唐设郡以后,孝义为一方重镇,车骑缤纷,商贾弥至,往来郡城者,多道出其间。凡事至邑者,必身临其境,瞻仰其楼,而后赞之:真乃高矣!如此数代相传,颇有名声。而孝义人也常以其傲之。逢人便说:“俺孝义的中阳楼,半个还在天上头!”此话确有欺天之意,久之惹恼上帝,遂派火神下界烬之。
清朝顺治辛卯年四月十五日,永安市场大会,中阳楼下的四条大街,商铺错落,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热闹异常。小吃摊上人们品尝着各种风味小吃。
中午时辰,街市正红火。中阳楼下又增添了一位头发斑白、衣衫褴楼的卖火烧老翁。老翁眉头紧锁,似有忧闷之情。他一面制作火烧,一面高声反复叫卖;“世人快来买火烧,吞掉火烧,火就不烧”老翁奇特的叫卖声,引来众人围观。一个年青的后生问老翁:“多少钱一个?”翁答:“百两黄金,千两白银”。“小小火烧,这般昂贵,怪事!”围观的人们议论纷纷,深感怪异,百思不解。老翁愤激地说:“嫌我的火烧小,那你们等大火烧吧!”说罢,老翁收摊而去。中午刚过,中阳楼突然起火,不到一刻,便成瓦砾一堆。
事后,人们把中阳楼火灾与卖火烧老翁的出现联在一起,以为是神的点化。于是,城里人普吃火烧,认为不吃火烧,火即烧房燃屋,随着乡里人也照做。此后,火烧便成了邑人的食俗。至今,汾孝一带过年都吃火烧,多在大年除夕夜食,谓之“翻身火烧”。
寿阳豆腐干

“寿阳豆腐干”是寿阳传统地方特色产品,外观平整褐明,内显金黄,口感味实,多年来受到消费者赞誉。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以传统手工制作为主,主要表现是产品的质量不稳定,采用真空包装,拆袋时产品口感和鲜豆腐干相比,品质和香味有明显下降。制约了该传统名优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步伐,成为当今豆制品加工业中普遍困扰的一个问题。针对以上技术问题,寻求能使鲜豆腐干在常温下保存10-15天,或不使用真空包装袋保存6个月,使其色泽保持稳定、香味自然;豆腐干形状稳定,耐压力和抗拉伸性良好;而不改变其品质的技术或工艺,以保持和发展该名优产品。
寿阳豆腐干制作历史悠久,豆腐作坊遍及乡村集镇,寿阳豆腐干用当地产优质大豆制成。由于土质和气候适宜,寿阳大豆颗粒饱满,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份,且品种多,产量高,豆种纯正优良。用传统工艺精制的豆腐干,低糖、微咸,口感细腻,味感清香,具有高蛋白质脂肪,高维生素低胆固醇等特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寿阳豆腐干广泛用于饭店、家庭、旅游、军需等多方面。在1993年山西省首届农产品博览会和1995年全国农产品博览会上,寿阳豆腐干均获银奖。[1]

4平遥面食编辑
平遥面食历史久远,特色鲜明,尤其是杂粮面食,无论从品种花样,还是佐料搭配,在山西堪称一绝。“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晋中,晋中面食在平遥”,这是平遥百姓对家乡面食文化的肯定。历史上的平遥,曾经是中国南北商业通道上的一个重镇,各地的餐饮习惯在这里汇聚,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餐饮风格。仅面食的种类,有史记载的就达100多种。其面食,粗粮细做,细粮精做,佐料丰富,令人回味无穷,受到八方宾客的喜爱。
粗粮类面食
平遥百姓擅长制作粗粮类面食品,特点是粗粮细做,粗粮精做。粗粮类面食用高粱、玉米、豆面、薯仔粉等制作。常见的有37种。
一、煮食类 用开水煮熟后加佐料、菜食用的面食品
【铲片片】 高粱面制品。将面和好放到手板上面食工具,类似乒乓球拍形状的手板,木制,用小平铲铲入锅内,煮熟后加菜、佐料食用。
【握溜溜】 高粱面制品。将面和稀,用手紧握面团,顺指缝流入锅内煮熟,食用时加菜与佐料。
【搓鱼儿】 高粱面或小麦面制品。以约玉米粒大小面团用两手掌搓圆、压扁,形似小鱼,煮熟后加菜食用。
【拨孤儿】高粱面制品。将和好的面拍扁,放在手板上,用筷子顺板边挤成细条入锅,煮熟后加菜食用。
【切板板】 高粱面或玉米面制品。将面和得软硬适中,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擀扁后,用刀切成细薄片直入锅内,煮熟加菜食用。
【流流尖】 豆面制品。将豆面和稀,用筷子挑上流入锅内,稍煮即成,食用时配佐料、菜。
【和子饭】 玉米面或高粱面制品。将面和匀,用礤子把萝卜、瓜等擦成丝儿或片儿的工具,四周木架呈井字形,中间有一凸起金属片,上有扁平状小孔,翘起的鳞状部分为薄刃片,把面擦入锅内,与稀饭同煮,食用时加佐料。
【擦圪蚪】 高粱面、玉米面制品。用礤子将面擦成扁形长条状入锅煮熟,食时加菜、佐料。
【抿圪蚪】高粱面 、豆面、薯仔粉制品。将和好的面放在抿床面食工具,基本结构与礤子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中间为铜片,铜片上的小孔呈小圆形上,用木质抿拐子与抿床配套使用的工具反复挤压,挤下圆形短条,于沸水煮熟,食用时加各种菜肴与佐料。
【捏饽饽】高粱面、玉米面、豆面制品。将和好的面用“捏饽饽”面食工具,圆形桶状、壁厚。下固定一铜片,上有小圆孔,用木塞挤压可将面压成小短条状,与抿床作用相同挤成细短条煮熟,食时加佐料和菜。
【河捞捞】 荞面、高粱面制品。将面和好,用河捞床压入沸水中煮熟,加菜、佐料食用。
【碗拨孤儿】高粱面、玉米面制品。将面和稀,放入碗内,用筷子顺碗边挤入锅内煮熟。食用时加菜、佐料。
【糊 糊】玉米面、小麦面、荞面制品。将面均匀撒入铁锅内正在加热的凉水中,用擀杖或小平铲不断搅动,使渐熟而不糊锅,呈凉粉状,吃时加“蘸水水”(佐料水),一般用西红柿或醋加葱、蒜、辣椒等滚熬而成。这是百姓爱吃的家乡面食。
【圪朵朵】 玉米面、高粱面或荞面制品。将面和得较硬,取黄豆粒大小面团,用拇指在另一手掌上加压滑行,呈卷曲状入沸水中煮。食用时加入汤菜佐料。
【拖鱼儿】 玉米面、高粱面制品。把面和成糊状,将菜一般用白菜、青菜等绿叶蔬菜蘸上面糊在开水锅中氽一氽tsÁuAN13把食物放入沸水里稍微一煮,蘸调料水食用。
【包皮面】 又名银裹金ƤiN13kuei53tþiN13 小麦面、玉米面、高粱面制品。将小麦面擀成圆形薄片,中间包入玉米面或高粱面片,压扁擀成薄片,切条后入锅,食用时加菜。
【忽突突】高粱面制品。将菜煮成七八成熟,放入切好的面,煮熟直接食用。
【煮疙瘩】 将粗玉米面和好后,拍成拇指厚、直径约四厘米的圆形片,入锅同小米稀饭同煮,食用时与汤一起吃,就咸菜。
二、蒸食类 即用笼屉蒸熟后食用的面食
【谷 来】玉米面、高粱面制品。将豆角、山药蛋、西葫芦等切成丁,加面粉搓成小颗粒状入笼蒸熟后,或直接食用,或用油炒后食用。
【石窝窝】高粱面用沸水和好,将小块面拍成手掌大小的薄片入笼蒸熟,出笼后切成细薄片,加菜或放佐料水食用,也可炒着吃。
【螺 丝】 高粱面或莜面制品。将面用沸水和好,将拇指大小面团搓成两头尖的小鱼形薄片,压扁,用小平铲在秸箅(用高粱秸做成的圆形箅子)上挤压成螺丝状入笼蒸熟,蘸“蘸水水”调料水,用西红柿等熬成食用。
【窝窝头】将粗玉米面用凉水和好,做成小球状,入笼蒸熟即可食用,就咸菜。
【蒸圪搓】将高粱面用沸水和好,取拇指大面团,在案板上搓成一尺长、两头尖的细圆条,入笼蒸熟,加佐料水、盐、辣椒、蒜水食用。
【馏圪蚪】将高粱面用沸水和好,用礤子擦成卷曲小片状,上笼蒸熟后,加黄菜、佐料水、辣椒、蒜水食用。
【烟突突】将高粱面用沸水和好,擀成薄片,卷成筒形,入笼蒸熟后切成细条,加佐料食用。
【黄 日】 即发糕。将磨成细粉状的玉米面和好,发酵后加糖上笼蒸熟,就咸菜食用。
【栲栳栳】高粱面或莜面用沸水和好,用两手或大理石板将小面团挤压成贝壳、筒状、螺丝等形状,蒸熟后加佐料水食用。
【糊沓沓】玉米面、小麦面制品。将面与擦成丝的西葫芦和成稠状的面糊,加入佐料,放到鏊子上翻烤,熟后直接食用。这是最具平遥特色的食品之一。
【拨烂子】 高粱面制品。将面加水搅拌成约高粱颗粒大小付蒸,出笼微炒即可食用,食时就咸菜。
【菜角角】高粱面制品。将面用沸水和好,擀成圆形薄片,中间包入用胡萝卜做成的馅儿,捏成圆锥形,蒸熟食用。
【菜蛋蛋】将黑菜或山药丝加面和匀,捏成鸡蛋般大小,上笼蒸熟后,蘸调和汁食用。为旧时食品,已淘汰。
【黑菜圪搓搓】将黑菜与高粱面加水和匀,制成小鱼形上笼蒸,熟后蘸调和水食用。此食品也被淘汰。
【黑菜窝窝】将黑菜与高粱面和匀,捏成甘薯大小的圆状物,入笼蒸熟即可。旧时食品,已淘汰。
【豆腐渣窝窝】豆腐渣与高粱面制品。将豆腐渣稍加面、佐料拌匀,捏成窝头形蒸熟,直接食用。旧时食品,已淘汰。
三、炉食类 即用鏊子烙成的食品。
【火 烧】玉米面制品。将细玉米面加油、水和匀,做成饼子形状后放鏊子上烤熟。
【黄儿煎】将玉米面加佐料和稀,用勺舀到烧热的鏊上,用摊子摊平烤熟,直接食用。
四、其他类
【炒 面】玉米面制品。将玉米颗粒洗净晾干,在锅内放细沙,将玉米颗粒炒熟后磨成面粉,食用时以沸水冲搅成团,就咸菜。此食品现已很少食用。旧时出远门打工的人携带的食品,长期携带不易变质,吃法简单。
细粮类面食
细粮类面食品是平遥百姓调剂生活、改善口味的食品。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而粗粮用来调剂口味。一些粗粮食品已经被淘汰,如玉米面窝窝,煮疙瘩等。细粮食品用小麦面制作而成。
一、 面条类 面条类食品是平遥面食品的主角,多为煮食,共46种。叙述如下:
【柳叶面】 将面和得稍硬,用擀杖擀薄后,切成柳叶形,煮熟后调菜食用。
【斜机机】将面和好,用刀切成拇指大菱形面,入锅煮熟,调菜食用。
【长擀面】把面和好,切成较细较长的面条,煮熟后调菜食用。这是最常见的吃法,可作长寿面。
【细擀面】将和好的面切成又薄又细又长的面条,与长擀面的区别在于细,吃法类似。
【切板板】将和好的面擀成五寸宽,三分厚的片,再切成细条形薄片入锅煮熟,加菜、佐料食用。
【蘸片片】将和好的面擀成一寸宽、二尺长的带形薄片,入锅煮熟后捞出,蘸“蘸水水”用西红柿加佐料熬成的浆汤汁食用。
【掐疙瘩】把面和得软硬适中,先将面捏成片状,一手拿面,一手用拇指和食指揪成指甲盖大小,略捻凹陷,入锅煮熟加菜和佐料水食用。这是平遥百姓最喜欢食用的面食品之一,为待客佳品。旧时,掐疙瘩做得小不小,还作为检验新媳妇家务称职与否的标准。
【圪朵朵】将面和好,取黄豆粒大小面团,用拇指在另一手掌上加压滑行呈卷曲状,入沸水中煮熟,加菜和佐料食用。
【剔尖儿】将小麦面加盐和稀,放在盘子或手板上用剔尖针顺边剐入锅内,煮熟后调菜食用。
【刀削面】将面和好反复揉匀,滚成一面光滑的团形面,一手托面,另一手用削面刀钢制,弯曲形薄片刀,一面有刃顺棱削成寸半长、一指阔条入锅,煮熟后加菜或臊子食用,本品柔韧滑爽,别有风味。刀削面是山西面食的精品,也是我国五大面食之一。
【刀拨面】将和好的面擀成五寸宽、拇指厚长片,叠成几叠,用拨面刀形似普通切菜刀,两头有把,钢制将面拨入锅内,食用时加佐料或菜。
【腾 面】 将豆角、西葫芦等切成丁,煮成六成熟,调好佐料,将切好的面放在菜的上面一同焖熟,食用时加黄瓜丝。
【擦圪蚪】将小麦面和稀,用礤子将面擦成短薄片入锅煮熟,食用时加菜或臊子。
【切板板】将面擀成较薄长片,用刀切成约三寸长、五厘米宽的条,入锅煮熟,加菜食用。
【河捞捞】将面和稀,用河捞床做饸硌的器具,底有漏孔将面压成细长条入锅煮熟,加臊子食用。
【喔喔饭】将切好的生面条同稀饭一同煮熟,同汤一起食用。因煮面时的响声而得名。
【铰鱼日】把和好的面反复揉匀,滚成擀面杖样的面棍,用剪刀顺棱剪成鱼苗状入锅煮熟,加西红柿汤等臊子食用。
【拉 条】 小麦面加盐、水反复揉匀,擀成薄片,切成细条状,用手甩成细长条入锅煮熟,加菜或臊子食用。
二、 包子类
包子类面食品与其他地方没有多大区别,菜、肉或糖等做馅儿,用发酵面做皮儿,包好后,上笼蒸。有蒸食、煮食、煎食类。
【水煎包儿】 小麦面和好擀成皮,肉加菜为馅,包成似核桃大小包子,挨个摆入“水煎包鏊子”面食器具,底平、厚,边高,有盖,用油和芡水煎烙而成,外焦里香。这是地地道道的平遥面食特产,别的地方还没见到。此种食品是乡村小孩逛平遥城后都想食用的一种风味小吃。
【蒸包子】 与常见做法相似,此省略。
【角 日】 即饺子,做法省略。这是百姓心目中最高级的待客和过节食品。
【烫面饺子】 将小麦面用沸水和好,取少许擀成皮,包入胡萝卜或肉馅儿,做成饺子形上笼蒸熟,直接食用或蘸佐料水食用。
三、炉食类 炉食类指用鏊子平底锅烤制而成的食品。
炉食类食品以饼子为主,饼子又有粗细粮之分,小麦面制作的叫饼子,而粗粮制作的叫火烧。
【烙 饼】 小麦面加盐、油和好,做成饼形,放在烧热的铛或锅上烧烤而成。
【蒸 饼】 做法不详,待考。
【煮 饼】、
[pre]原料配方: 皮料:熟标粉12千克红糖2.25千克食油1.5千克饴糖5千克碳酸氢钠25克水4千克 馅料:熟标粉1千克绵白糖3千克蜂蜜1.75千克桂花250克 浆料:白砂糖3.5千克饴糖7.5千克蜂密1.25千克桂花250克炸制油6.5千克桂面用芝麻仁8千克制作方法: 1.和皮面:先将熟面粉倒在案板上摊成圆圈,再将红糖加水溶化,倒入饴糖和食油搅拌均匀,加热煮沸倒进面圈内,加上碳酸氢钠,和成软硬度的面团。 2.制馅:先将熟面、锦白糖、桂花拌匀,再将蜂蜜加温化开倒入,擦拌均匀。 3.制坯:称取皮面24克、馅6克包成圆球形待炸。 4.炸制:油温升到200℃左右下锅炸制。炸前先将坯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下,目的是浸去浮面,减少油锅杂质;同时可防止露馅、脱皮。放入油锅炸至毛坯浮起呈棕黄色,表面出现小裂纹时即可捞出。 5.挂浆粘麻:待浆料熬至116℃左右,将炸好冷却的半成品分次倒入浸泡片刻,捞出粘麻,要粘裹均匀。质量标准: 形态:圆球形,大小均匀,每千克20个。 色泽:棕黄色,均匀粘附乳白芝麻仁。 组织:酥松柔软,拔丝,不玷牙,无杂质。 口味:绵甜可口,具有蜂蜜及桂花香味。
【煎 饼】 将小麦面、豆面和成稀糊状,用勺舀到鏊上摊成薄薄一层,经多次翻烙而成,将烙好的煎饼切成细条状,与菜或臊子调匀食用。
【干面饼子】将小麦面和匀,扭成饼形,上鏊烧烤而成。
【起面饼子】将小麦面和好,发酵,调匀味道后,做成饼烤制而成。
【石头干饼】锅内放很光滑的小鹅卵石,烧热,将小麦面加鸡蛋、油和好,做成较薄饼形,放在石头上烙烤而成。
【酥饼子】 小麦面加油、水和好;小麦面用纯油和好,用两种面团做成扁圆饼形,经鏊烙、火烤而成。
【一窝酥】 小麦面用油和匀,醒好拉成丝,团成团压扁,经鏊子烙烤而成。
【枣泥饼子】小麦面和好,包枣泥上鏊烙、烤而成。
【糖饼子】 小麦面和好,包红糖上鏊烙、烤而成。
【肉饼子】 小麦面和好,包肉馅上鏊烙烤而成,即馅儿饼。
【菜饼子】 小麦面发酵后,包菜馅上鏊烙烤而成。
【月 饼】 小麦面加鸡蛋、植物油、粞瓜水和匀,取一块擀薄,中间包红糖、芝麻、青红丝等馅,放在月饼壳儿做月饼的专用器具,枣木或梨木制,六寸见方,中间一圆形凹陷坑,刻有各种好看的图案,用以拓印图案中拓成印有一定图案的饼形,放在沙鏊儿一种用土制方法烧制的鏊子,类似沙锅,平底高沿,有盖,做成的食品口味独特或铁鏊上烙烤而成。
【团 圆】 做法与月饼同,大小有别。其直径约一尺五寸,上有各种花纹。中秋节晚上,用它供祭月亮后切成数份,全家每人一块,取团圆之意。
【葱花饼】 小麦面加葱花和匀,擀成很薄的片饼,经鏊烙烤而成。
四、 油炸类 指用油炸而成的食品。主要食品有:
【油 糕】用软黄米面或软糜子面加水和好,上笼蒸至柔韧有筋,揉匀,取鸡蛋大小面团揑成薄壳,中间包用红小豆、红枣、糖精做成的馅,经油炸熟食用。
【油 条】 做法常见,此省略。
【油麻花】小麦面用油、盐、粞瓜水和好,搓成长条状,再甩成麻花状,经油炸熟而成。
【油佛手】做法同油麻花,为佛手样。
【油花花】做法同油麻花,多为菊花形。
【油蛋蛋】做法同油麻花,红枣大小,外裹芝麻和白糖。
【油圪扭】做法同油麻花,为扭花形。
五、其他类
【碗饦子】平遥碗饦子是驰名三晋的风味小吃,民谣有“平遥三件宝,熟肉、碗饦儿、案案糕”。清光绪年间,平遥城南堡着名厨师董宣,总结前人经验,创造出色、香、味俱佳的平遥碗饦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慈禧太后从北京到西安路经平遥,吃过董宣做的碗饦子后,赞不绝口,赐于重赏。平遥碗饦子制作方法独特,先将小麦面或荞麦面用温水调成糊状,放入油、盐、葱花等佐料,由稠到稀调匀,盛入小碟,上笼蒸熟后放凉。色淡黄,互不沾连,折卷不断。食用时冷调、热炒均可。冷调时将碗饦切成条状放入盘内,加醋、蒜泥、芝麻酱、香油、辣椒面、大料水,拌匀而食;热炒时用熟猪油或麻油抄底,先用葱蒜将碗饦爆炒,再加入山药蛋丝或豆芽菜,烹以酱油、醋、大料水等。平遥碗饦子历经百余年,深受群众喜爱,城乡庙会、集市上,碗饦小摊随处可见。

⑨ 太原好吃的小吃地方…

太原经典的小吃店1.尖草坪立交桥底下,有个熟肉铺,以卖肥肠出名。非常好吃,买回去自己炒一下吃,那绝对是享受。
2.金融大厦对面,在新建路这边,有一家饭店叫黄山饭店可以去尝尝,价格看你自己点的菜了。
3.府西街解放路交叉口往北一点,中级法院楼下,那有个肥牛泡馍馆,好多名人去吃过,算是太原最早的泡馍了。
4.五一路北面,国民师范旧址,离太原大学不远。那里有个店名好象叫驴肉香的店,有驴肉锅、驴肉蒸饺、驴肉饼,去了都要要上,都吃吃。记住“天上龙肉,地下驴肉”的名言。
5.在新建北路,东港海逸往北一百米。麦子油泼面,如果不是店面小,门口排的车肯定把东港海逸都比下去。
6.然后就到桃园二巷,一般我去二巷先吃面皮,那家店好象叫个王萍面皮店。 然后到面皮店对面的江南外买,买个红豆粥,然后配个夹肉饼就完美啊。江南家的茄子包和馄炖也很好吃。 还有,面皮店旁边的火辣辣粉店也不错哦。二巷的火辣辣粉店的肥肠粉绝对比tm文源巷的好吃,你试过了发现不是的话找我,我非陪着你吃到承认不可。
7.桃园三巷,志勇大酒店。说是大酒店,其实就是个院子里摆着几张桌子,门口有一棵大树。志勇家自制的猪头肉也不错。
8 .桃圆小学附近有一家卖羊肉串的小店,他原先在桃园四巷天龙超市对面,因马路市场治理搬来的。人很多,非常好吃。 桃园小学对面的延庆观炸鸡,也是屹立多年。 桃园北路天客隆超市对面,有个洪老五羊肉串,同样是经典。这家店就是原来漪汾桥下着名的洪老五羊肉串店。 9.在电力局楼下靠左面的一个楼里有个小门面,名字是“老三样面馆”建议中午去吃打卤面。里面还有汾阳自己酿的酒不错哦,对了还有他们自己做的猪头肉,很好吃!
10.据说在半坡西街还有一家NB店,地址是一家临街的住家户,而且这家店连招牌都没有。里面的阿姨超NB,进去以后叫你自己拿碗筷,而且不允许叫人家服务员,必须叫阿姨、大姐之类的称呼。然后自己找地方坐,他们根本不招呼你,就炒几个菜,可是还是很多人去,平时门口停的都是好车。里面的带鱼比较有名。这家店周末还有双休日,他们叫那这家店叫小东海(注:东海是太原最NB海鲜大酒店)。 半坡东街厕所旁边的烙饼,和厕所对面的肉丝拉面,极力推荐,最好烙饼配拉面,真正的好吃不贵。
11.半坡东街和宽银幕后面新隆街上的贾记面皮也相当不错,值得一试。 半坡东街北口一个巷子里,有一个酱肉馆,酱肉和打卤面是特色。
12.在西羊市口上,有个羊蝎子店,店面不大,开了很多年。每天的人也是暴多,比大饭店的羊蝎子好吃多了。
13.西羊市澡堂里有一家餐厅,门面很小,要走进澡堂才看的见,天天爆满,没去过的很有必要去一次,泡椒螺肉是他们的招牌菜。 接下来就来到了,解放路鼓楼派出所北30米,有个武田大排挡,不错!
14 .解放路副食大楼对面,现在瑞龙酒店的对面,还有一个新近崛起的叫独辣味道的店,里面的万州烤鱼是特色,吃过的人都说好。 就在烤鱼店旁边,有个清真火锅,叫真得顺,绝对不压于北京的东来顺。
15.接下来就去了食品街,食品街北段有个杨记的灌肠是个老店,建议也尝尝那里的麻辣烫。 杨记旁边点呢,鼓楼街上,就是羊肉汤羊杂割一条街了,太原比较NB的羊肉汤店都在此街,不过旧城改造后,现在那里剩的羊肉汤店不多了。
16.接着到食品街的南口有个泉娃子家,那里买的担担面(两圆)非常的不错,也是很长时间了,据说老板和牛王庙是一个老板,厉害。 担担面店旁边有一个卖电烤羊肉串的,绝对经典,每次必吃。 坝陵桥的串串香确实没的说,以前火暴程度不亚于唐都刚开张的时候,人头攒动,后来整改,现在在食品街南口,叫屈礼洪串串香。
17.在后开化寺,姑姑庵口上,有个小吃林,那里的热凉粉绝对是太原独此一家的好吃,实在是美味。那里的梨汤也好喝,加菜、加蛋、加火腿饼也是美味至及。 汾酒大厦的原浆酒,好喝不上头,还免费。
18.柳北口郝刚刚羊杂太原人都知道,想吃就早点去排队。 郝刚刚对面有家成都特色小吃也蛮正点的推荐里面的冒菜和凉面。
19.还有当年柳巷察院后三大名吃,至今还保着的是察院后包子铺。来个稀饭,来个炖肉,来碗包子,我们每次去的必点的三样东西。天津吃狗不理,太原吃察院后。 铜锣湾夜市的小吃,现在经常听人提到,应该不错。
20.薛巷的炒米线不能不提啊。
21.还有柳巷长风剧院旁边巷子里的X记腊汁肉夹馍,去过西安的朋友一定知道那才是正宗的肉夹馍。
22.柳巷铜锣湾对面的牛王庙,那里的火锅粉很爽。其他不说了,都是川味,夏天去最爽,吃的流汗!
23.柳南和铁匠巷交叉口的牛肉饼,一块五一个,每人限买6个,很不错。
24.还有柳南好利来旁边的烤鱿鱼,这里烤鱿鱼比其他地方的好吃多了。 还有个吃西餐的地方,就是校蔚营的比乐士皮萨。这里比必胜客便宜,而且太原的老外经常来吃。
25.康隆商城后边,有一个饺子馆,他家的蛋卷自己做的,超级好吃! 随便挑
26.下面我们就来到了大南门了,大南门本来是手机市场,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时而会飘来一股特别香的味道,呵呵,这就是开了很久的上帝炸鸡。美味啊!
27.大南门,起凤街口,有一家温州炒米粉的店,里面的花蛤异常好吃,那里炒白菜也好吃,黄鱼也好吃。价格非常便宜!
28.起凤街,铁路宿舍旁边,有个蚂蚁上树面,是全国四种不同的面的组合,很别样,很好吃。老板很热情,会向你介绍他们的面的特点。
29.大南门路西边第一个巷子,巷子里都是回民风味。一直往里走,巷子南面有一家烧烤,名字忘了,旁边是美容,文身店,推荐里面的肉筋,整腰,羊蛋。碎腰也不错,卖的很好。个人喜欢吃整腰。老板是回民,对吃很有研究,爱喝酒。经常有小车去那里包全部的羊腰和羊蛋。
30.大南门的太原面食馆就不用多介绍了,这里的烧梅(烧麦)是这里的特色,太原人都应该吃过。
31.五龙口街往东走,路北有一家湖南人肥肠馆,我没吃过,但是每每路过看见人暴多,而且很多都是开车去的,还得等桌子,学车的时候,他们说绝对得去吃。
32.重机篮球场附近一家东北烤不错,他家的鸡翅很好吃。
33.在下元十字路口往北走一千米吧,和平北路上,有个川渝饭店,毛血旺太原没人能比。去那吃饭的都是在太原工作的四川人,腰花做的也不错,就上一碗米吃,出点汗,美滋滋。 基本北城的小吃就这么多了~~~下面我们去太原市南城逛逛吧~~~
34.又到桃园路,是桃园南路和文源巷丁字口有个顺华粉馆,本人强力推荐,好象是一些四川人开的,里面有牛肉粉,肥肠粉,雪菜粉……大碗加两个锅盔超爽。走的时候还喝几口汤,唉,爽啊。
35.在桃南省消防总队南边的巷子里有一家河源小拉面馆,尝尝人家的卤猪手、鸡脖、溜肥肠、喝上二两二锅头。酒足了上一大碗小拉面就上人家送的干煸辣椒,别忘了要一碗面汤,原汤化原食吗,对,最后别忘了结帐。那里的工作人员非常忙,中午12点以后就没有座位了。 桃南的张记面皮也很不错,但要让男老板调,女老板调的总感觉不对味。
36.顺华粉馆斜对面有一家麻辣小龙虾,是太原最有名最好吃的,PLMM特别的多,哈哈哈哈。
37.老军营小区里的林源烩菜馆(据最新消息,这家店似乎不如以前),吃遍太原市,他家的大骨头,黑肉炖菜无人能及。
38.老军营小区菜市场的黄记面皮,小时侯大人不在家,我吃饭的地方,绝对好。
39.我们再来青年路,青年路中段有个卖浑原凉粉的,是太原最最最正宗的一家,好象是(三圆)。
40.武汉臭豆腐,在王村南街的菜市场门口,非常美味,很多人打车来吃。现在这个店不知道在不在了,在桃园北路,天客隆超市斜对面的肯德鸡旁边,也有一个这样的店。
41.还有双塔西街双西小学对面的知味源湘菜馆也非常有名,尤其他的干豆角炒腊肉、蒜香鱼头等,都让人流连往返。
42.再到体育路,大鹏烧烤的烤鸡腿鸡翅很好吃,主要是它的配料与别的烧烤不同,好象加醋,特别适合山西人的口味。
43.体育路上,“川娃子”小吃店,凉粉很好吃,还有很多米粉,梨水也好喝,很便宜! 体育路北的东面墙上有个窟窿的地方,俺们常叫狗洞,从一个铁架梯子进去。应该石铜厂的宿舍区,左拐的小店,好吃的有炒肉皮,炒羊血,炒豆腐,大骨头等,味道很好。
44.平阳路北园街西口上的铁锅焖面,朋友告我说巨好吃,就是还没有去过。 现代女子医院正对面有个烧烤特好吃。
45.说烧烤,讲正宗,品口味,我推荐亲贤北街,水总对面,高管局旁边。有家绝正的新疆饭店(据最新消息,此店可能已经关门)。那里的店小二到掌柜的说的全是外语。正宗的伊斯兰风味,还超便宜。比迎泽分局的烧烤村落,体育馆的都不知道好多少倍。
46.还有就是体育场北侧的鲜美水煮鱼,共三家分店,总部就是这,二部在金融大厦对面,三部在青年路迎泽公园门口,本人觉得二部的好吃些。一般偶去了就叫个微辣或不辣的鲶鱼或草鱼(草鱼便宜),因为没什么刺,肉还很鲜美,走的时候辣椒还可以带走回家炒菜用。嘿嘿!
47.山西大学旧校门对面有一家重庆乾唐火锅店,那里的锅料真是好吃,不过一定要点大锅底里的麻辣鲶鱼锅,那鱼又香又软又劲道,咬一口满口的香。两个人去吃再点一盘13元钱的特色肥牛,那牛肉也很不错,只要在锅里涮几下肉就可以出锅了,煮的时间长了反而老,肉好像是经过特别腌制过的,口感也很好,滑利爽口。然后再点几盘菜就可以吃的又好又饱了,两三个人四五十元钱就可以搞定了,好吃又实惠。 山大附近还有一家斌子拉面,也值得一去。
48.对了,还有个吃早点的地方,就是五一路进六中的口上有就叫闫记丸子汤的,早上路过可要记得吃一碗啊。 解放南路国体商城旁边的巷子里,好象有个南肖墙丸子汤,每天人都很多,建议早饭的时候要去吃一次。
49.对了对了,还有半夜出来吃的地方,唐都的早茶宵夜,来过太原的人应该都去过。
50.最好吃的应该就是大营盘的地摊了,太原过夜生活的人大部分每天晚上都会去,来个肥肠面,再来个猪皮炒豆豆,来个豆腐,拼个凉菜,再多少喝点,美坏了,此地不光是夏天非常火爆,到冬天晚上很冷的时候都是异常火爆!可是炒菜的就一个人,看他都很累,可是就是人多,好吃,很多年了……

⑩ 山西有什么好吃的,准备去玩

1、刀削面

太原至今还流传着“海子边醪糟王,美酒不如醪糟强”。所以虽然全国都有鸡蛋醪糟,但是糖心觉得太原的鸡蛋醪糟别具特色,因为纯正的太原醪糟是用晋祠江米制作,所以说是太原的招牌美食绝对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