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攻略 » 武昌豆皮好吃的地方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武昌豆皮好吃的地方

发布时间: 2022-09-30 22:11:38

Ⅰ 武汉市武昌区和青山区有哪些有特色的好吃的地方

武昌去户部巷,一定要早上早点去,建议吃牛肉豆皮,糊汤粉,牛肉炒豆丝,紫菜寿司,面窝,小煎包……
另外水果湖步行街里的菜市场里的美食也超多的,推荐烤爸爸,蒸包,臭豆腐,各种凉菜,各种面食,炒饭(每次去吃一些种)
还有你去虎泉的夜市,各种美食也是琳琅满目,各种油炸的东西满美味,虾球,炒饭,以及时令炒菜。
还有群光下面的美食城里有很多高档的进口食物,钱又多余的可以去逛逛。
亚贸的美食城也有很多好吃的,你可以去逛逛,自己选选。
还有,推荐阅马场附近的一家皇冠蛋糕店,里面的甜食多,味道好,价格也还公道。
好吃的地方是要自己慢慢去发掘的,呵呵

Ⅱ 三鲜豆皮

三鲜豆皮是武汉有名的小吃,因为爸爸在那儿工作,我常有机会去,爸爸带我品尝了许多武汉小吃,什么热干面、米耙耙、鱼汁糊粉、欢喜坨……还有一大堆好吃的我都记不住名字,但我最爱吃的还是三鲜豆皮:入口粘软,焦香四溢,吃了还想吃,再也忘不了。

武汉豆皮最早其实是湖北农村的乡土风味小吃。每年冬季农闲时,家家都烫豆皮,用早稻和绿豆磨成浆,摊成薄皮,随吃随用。平时可以炒新鲜豆皮做菜吃。如果想储存豆皮,可以切成丝晾干。豆皮传入武汉后,一些熟食小贩做成豆丝汤卖,后来用香葱和糯米作馅子,外皮就是豆皮。再后来有顾客要求把蛋摊在豆皮上,居然色泽光亮,橙黄爽口,从此武汉就有了初期的蛋光豆皮。

武汉历史最久的豆皮店是武昌王府口豆皮,是杨家祖传,又叫‘杨豆皮,开业于清朝道光年间,到杨家第四代1929年正式挂上杨洪发豆皮的招牌。杨家豆皮为蛋光豆皮,具有油重、外焦、内软、清香的特色,经济实惠,很受欢迎。

如今的武汉豆皮,花色也由三鲜豆皮发展虾仁豆皮、冬菇豆皮等。但无论什么豆皮,制作时都有三关:即磨浆关、火功关、下料关。 磨浆关:浆要磨细,干湿恰当,随用随磨,随换清水。火功关:一锅豆皮中途变换几次火候,则充分显示豆皮的色、味、香、型和外脆里嫩的特点。下料关:主副料配齐,花色全,加入海味,保持馅料原汁原味。

现在,豆皮早已成为武汉的名小吃,主要做为早餐。如今着名的豆皮店除了杨家老店,还有武汉市中山大道的老城,在武汉有很好的口碑, 味道绝对不逊于汉堡包和披萨饼饼,他们的豆皮我们品尝过,的确名不虚传。

既然武汉豆皮这样好吃,我一定要推荐给朋友们。下面大家就和我去看看师傅是怎样一步步做豆皮的。

豆皮制作材料:

干子、瘦肉(可多一点)、肥肉、香菇、糯米、白面、鸡蛋,材料越新鲜越好。豆皮的豆最好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最好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最好是湘产糯米,豆皮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

预备步骤:
1、将干子、瘦肉、肥肉、香菇(还可加些榨菜,但一定要把咸味洗淡,口味会更鲜一点),全部切成细丁,再将所切细丁放在锅中烧炒,加油(略多)、酱油、味精、少许盐,起锅待用。
2、把糯米洗净,上火蒸熟。记住蒸糯米水不可太多,如果不是隔水蒸,那水就要刚刚盖过米就可以了,不然糯米就不会饱满好吃,蒸好后待用。
3、将白面加水调成糊状,要到筷子可拉起糊即可,可加少许盐,待用。

开始制作:
师傅操起油壶,加入适量油在锅中转匀,中火加热; 然后将精制面糊铺在锅内,形成面皮,面皮要铺匀、铺薄,改小火; 打一个新鲜鸡蛋在锅里,将蛋液铺在面皮上,糊匀;将锅在火上不停的转动,让火走匀,等待蛋皮慢慢凝固。

我很不客气,拍照之余还呱呱叫:"师傅你怎么不翻皮,皮会不会破……闹得师傅有点紧张,仿佛在想什么,迟迟不肯下手,稍等一会,只见他轻轻揭起面皮,呼地一下来了个大翻转,一张薄薄的巨大的面皮,完好无损地翻了个面,稳稳落在锅里面,居然一点破损都没有!动作超快!

现在,师傅把熟糯米饭在锅里面皮上铺平,铺满(比面皮内径要小),用特制小木铲压实,改中火,将预备步骤第一条中做好的味料铺在上面。煎焦之后,师傅用盘子将豆皮划为两半,再把一半翻扣到另一半上(可借助一个平板或锅盖)。皮面在两面外侧,馅料在中间,略显包起的样子,加热起焦便可出锅了。

做豆皮要一步一步的不能急。首先,豆皮的皮要煎透了,出来才会焦黄香脆,才够结实。糯米要压的够结实,翻皮的时候才不会散,翻皮要即稳又快,否则只会把豆皮翻的不伦不类、惨不忍睹!

这个是家常的做法,我小姨做的豆皮就是这样翻的。外面餐馆一般不是半面整个翻,而是先切成小块再一块块翻,所以照片上都是一块块的。豆皮是典型的武汉平民小吃,所以说不一定吃贵的,只要味道正宗就行。 豆皮做法简单,武汉三镇的食品小摊都有卖的,味道也不错。不过告诉你们,还是吃刚做好热热的那种,又香又脆,那叫一个好吃。

老爸告诉我:当年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在武汉最爱吃的就是豆皮。有一次为吃豆皮微服私访,带俩工作人员悄悄跑到一家豆皮店吃得正尽兴,一小孩认出他,大喊毛主席啦……瞬间就被群众围了个水泄不通,警卫员费好大劲才将毛主席救出来。后来,这一场景还被记录在电影《开国大典》里。

其实,当年爱吃豆皮的新中国领导人不只是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都在武汉尝过三鲜豆皮,爱吃武汉豆皮的还有金日成、西哈努克、胡志明等外国元首,可见豆皮的美味实在惹人喜爱。

以上是题外话,最后补充一点:豆皮好不好吃,皮的厚薄是关键,因为这是给舌头和牙齿的第一感受。皮太厚,吃起来粘牙,哪怕馅再好吃,也影响口感。豆皮要一口口吃,大口吞可就感受不到这三鲜豆皮妙不可言的鲜香脆嫩了。唉!道理我都懂,但现在问题是,豆皮已煎好,焦黄焦黄香喷喷的,看着盘中美味,我的味道口水已经快要流出来了……闲话少说,开吃!

Ⅲ 武汉特色美食

武汉特色美食有: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顺香居的烧麦、福庆和的牛肉豆丝、小桃园的煨汤、田启恒的糊汤粉、谢荣德的面窝。

以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小桃园的煨汤、蔡林记的热干面、四季美的汤包合称武汉“四大名小吃”,是武汉人过早的首选。让很多“老武汉”如数家珍。着名的美食街区有武昌户部巷、黄陂好吃街、汉口吉庆街等。

武汉好吃的地方

1、户部巷

地理位置也是很不错就在长江大桥边上,这里的小吃是真的挺多的,那里的两家臭豆腐是真的味道挺不错的,所以排队的人也是最多的。

2、江汉路

江汉路是武汉商贾云集,美食、购物密集之地。各类中餐、西餐、韩国烧烤、日本料理、火锅、快餐、各地风味美食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从江汉路的佳丽广场、万达广场、前进四路、前进五路、京汉大道、步行街一直到汉口江滩这一片巨大的地方,大街小巷里面遍布着各类餐馆。

Ⅳ 武汉哪里有正宗的豆皮

你在武汉首先看到那种排很长队买豆皮的肯定是好吃的,

1、第一名就是,王师傅豆皮馆-武汉高雄路与台北一路交叉口
2、曾记豆皮大王-武汉汉阳大道五里新村汉阳医院巷子口
3、建建枯豆丝-武汉青龙巷49号
4、武汉大学桂园小食-武汉武昌八一路483号武汉大学校内

Ⅳ 林汉勤豆皮

摘要 你好,请问您是要问关于这个东西的什么事情呢,可以描述的详细一些吗

Ⅵ 武汉,最有名气的豆皮,是哪一家

你好,我是 美食 博主慈母手中勺

我是河北石家庄人,不太清楚武汉的豆皮 美食 哪家火。

不过我也查了查资料。

豆皮最有名就是最早的老通城豆皮了!

不过同样也是早些年拆迁了!还真不知道搬家哪里去了……

这可是武汉特色小吃的一张名片啊!

希望你能找到,如果找到了,记得分享给大家哦。

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我是河北的

不好意思,我是重庆的,我不知道

以前只听说老通城的豆皮比较有名,现在满大街都是豆皮,而且也不知道哪一家是正宗的,一个产品只要有利润,能赚钱,大家都愿意抢着干。就像北京烤鸭,贵州茅台,景德镇陶瓷,襄阳牛肉面,枣阳琚湾酸浆面,等等一系列只要能沾点边,就能给你整出来一大堆东西来,所以你要是问哪一家正宗我还真的很难说。

老通城豆皮早几十年前就拆了,现在一般武汉卖早点的地方都有豆皮,想吃味道正宗一点的,武昌大成路菜场旁边有一家不错,挨着一家水饺店的,还有就是武昌彭刘杨路蔡林记家做的也可以。

严老幺豆皮 三镇民生甜食馆豆皮[呲牙]

Ⅶ 武昌哪有小吃一条街.

秦园路小吃一条街 首义园小吃一条街 武昌南湖大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西苑小吃一条街 武昌啊,去户部巷,那里是武汉小吃一条街。 热干面、豆皮、烧卖、面窝、糊米酒、糍粑、汤包等等 要要鸭脖子,得到汉口精武路的精武一条街,汉口的小吃多一些,那儿是商业区。晚上在汉口的吉庆街有夜市一条街。武昌的街道口也有一家精武鸭脖的分店。

  • 汉口美食街

    一条窄小狭长的小巷子里,简直就是武汉早点的博览会,让回家过年的你把一年都没有吃到的汉味早点小吃一次吃个够。石婆婆热干面、徐嫂鲜鱼糊汤粉、谢家面窝、李记烧梅、真味豆皮、江明水饺、麻婆灌汤蒸饺、雪中笼大包、吴记油粑

Ⅷ 武昌区美食

武昌区美食有热干面、清蒸武昌鱼、臭干子、豆皮、牛肉豆丝、烤喜头鱼等。
1、热干面: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麻酱、虾米、五香酱菜等配料,更具特色。是武汉最着名的食物之一,并成为他们心目中在全国的小吃代表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武汉食物代表。
2、清蒸武昌鱼:是驰名中外的水产,盛产于武昌县和鄂州市共管的梁子湖中,封建时代是贡品,现在是席上珍馐;蒸好后再在鱼上缀上红、绿、黄各色菜丝,使之色彩艳丽,香味扑鼻,鱼肉细嫩,汤质鲜美。除清蒸外,他们还运用油焖、红烧、花酿等法创制三十多种鱼馔。
3、臭干子:干子在武昌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美食了,虽然各地都有臭干子,都是武昌的臭干子很特别。觉得武昌的臭干子,最好吃的是那个辣椒酱,跟别的地方的不一样,简直是臭干子的绝配呀。
4、豆皮:到武汉而不去老通城,就难算得是品尝过汉味美食。“老通城”之所以有名,一则为有独特的名吃“三鲜豆皮”;二则因是“老字号”68年沧桑;三则改革之最全省餐饮业首家股份公司;四则布局巧妙,文化色彩浓郁。
5、牛肉豆丝: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
6、烤喜头鱼:这个好象其它地方叫鲫鱼吧,好鲜美的,唯一不足的是次真的好多哦,我一般都只吃肚子上的肉,可惜阿,其实会吃鱼的朋友都知道,背上的肉是最鲜美的。

Ⅸ 湖北武汉最有名的小吃有哪些

湖北武汉最有名的小吃有哪些

湖北武汉也是一个小吃的集中地,全国各地的小吃几乎都在武汉的美食街出现,不过,武汉也有自己的特色小吃,超好吃了。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湖北武汉最出名的十大小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芳斋汤圆

在武汉,还有一家同时享有“汤圆大王”、“粽子大王”、“糕团大王”三大称号的酒楼——五芳斋酒楼。该店历经百余年之久,其制作的汤圆、粽子和糕团三镇皆知,远近闻名。

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五芳斋”本是一家酒楼,建于民国35年,以经营宁波风味汤圆而闻名,有“宁波汤圆大王”之美称。该汤圆以黑芝麻、桂花等作芯,其味鲜美异常。

五芳斋的创建和发展,历经百余年之久。现今的五芳斋,采用现代设备与手工制作相结合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宁波汤圆小吃品种开拓到几十种多味汤圆及速冻系列,并继续保持选料严谨、传统配料、大王主理、制作精细、口味纯正、油而不腻的独特风味,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小桃园煨汤

如果要想品味一下武汉的煨汤,“小桃园”是最好的选择。这个小店坐落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人称“煨汤专家”。该店经营的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封汤、甲鱼汤、牛肉汤、鸭汤等。

以瓦罐鸡汤最着名,其原料为产于黄陂、孝感一带的肥嫩母鸡。将鸡块入油锅爆炒,再倒入盛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煮熟,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汁原味,营养丰富。

老谦记牛肉豆丝、面窝

老谦记是坐落在武昌司门口的一家风味小吃店,主要经营牛肉豆丝、面窝,兼管牛肉汤菜,随意小酌。

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

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牛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

武汉人过早,最喜欢吃的是面窝。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热气腾腾的大油锅,金黄的面窝在里面翻滚着,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19世纪末。

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人,名叫昌智仁。他看到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他请铁匠打制了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

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价廉物美的武汉特色早点。

田启恒糊汤粉

田启恒糊汤粉馆坐落汉口花楼街,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名扬三镇。糊汤粉是与油条相配的小吃品种,凡卖糊汤粉者必卖油条。在制作米粉时,选用籼稻米磨浆、制粉,再加上水搓坨煮焖,挤压煮制成型。然后用活鲜小鲫鱼(或鳝鱼)熬煮成汤汁,再加水调入生米粉制成糊汤,放入各种调味品,成熟装碗时,撒上葱花、胡椒、配以油条佐食,别有风味。其糊汤微稠,色调素雅,米粉洁白,细长有劲,鱼香汁浓,滋味鲜美,营养丰实而着称。

桂花赤豆汤

桂花赤豆汤是武汉地区一种小吃,桂花赤豆汤用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淀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不腻。楚宝熟食店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在六渡桥下首。桂花赤豆场用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淀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不腻。

此外武昌的户部巷汇聚了武汉的各种特色小吃。这条街因在清朝(公元1644—1911年)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这条小巷子虽然只有150米,但各种特色小吃应有尽有,如:石婆婆热干面、徐嫂鲜鱼糊汤粉、谢家面窝、高胖子粥店、陈记红油牛肉面、万氏米酒、王氏馄饨、何记豆皮、麻婆灌汤蒸饺、李大饼、顾氏肉松卷、吕记油饼、吴记米发糕、好来牛肉面、老乡小吃、李记粉面、陈记粉面、陈记烧梅面窝、小文煎包等。

此外,位于老通城的背后,汉口中山大道和大智路交汇处的吉庆街是一条以武汉风味小吃与民间艺人吹拉弹唱着称的特色街,如今,它已经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凡来到武汉的人都要慕名去逛一逛。

老通城三鲜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以经营着名小吃三鲜豆皮驰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某地原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你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锐意改进,配合甜食应市,颇受欢迎。

豆皮本是湖北农村的乡土风味小吃,制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老通城”酒楼的特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创制出三鲜豆皮,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脍炙人口,人称“豆皮大王”。毛泽东品尝四次,次次赞赏。外地人和外宾到武汉来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为快。

四季美汤包

离“老通城”不远的江汉路口附近,有一家叫“四季美”的.小吃店,被武汉人誉为“汤包大王”。“四季美”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该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应市,受到顾客的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使该店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他们制馅讲究,选料严格,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一笼,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

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除鲜肉汤包外,他们还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

解放后,“老四季美”汤包馆生意兴隆,越做做红火,由原址迁到汉江路与中山大道交汇之处,现在已有三层楼做营业专厅,有300多席位,一年四季宾客如云。

而现在,四季美汤包的师傅已经另起炉灶,自己开了一些汤包店,汤包的口感与以前差了很多,江汉路四季美汤包店的生意并不好。近日,四季美老店更是面临着拆迁的困扰。

蔡林记热干面

武汉热干面与山西的刀削面、两广的伊府面、四川的担担面、北方的炸酱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是武汉地区的传统小吃之一。据说,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有个叫李包的人在关帝庙一带卖凉粉和汤面。

一个夏天的晚上,李包还剩下许多面没卖完,他怕发馊变质,就把面条煮熟后捞起来晾在案板上。在收拾东西的时候,李包一不小心将油壶里的麻油泼在面条上了。他当时灵机一动,索性把麻油拌和到面条里,然后将面条扇凉。

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过麻油的面条放在沸水里烫热,再滤干水放到碗里,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芝麻酱、辣椒酱、榨菜、葱、姜、蒜、酱油和香醋等佐料,顿时香味扑鼻,惹得人们争相购买。吃过面条后,有人问李包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

从此以后,李包便专门卖起“热干面”来了,还教了许多徒弟。几年后,有个姓蔡的徒弟在汉口满春路开了一家热干面馆,店名叫“蔡林记”,渐渐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

蔡林记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854号。其热干面,晶洁爽口,味道鲜美,深受广大市民的赞赏,享有武汉名小吃的美誉。而今,热干面已遍及江城,历久不衰,武汉人过早(吃早餐)更是离不开这一种具特色的面食。

1930年,家在汉口满春路口的蔡明伟夫妇打出“蔡林记”的招牌经营热干面,店名的由来是因蔡家门前有两棵葱郁的大树,取名“蔡林记”喻意蔡家生意兴隆。正如他们夫妇所期盼的那样,“蔡林记”因面好、味正,吃法独特而声名大噪。

1955年夫妇俩将“蔡林记”迁至更加繁华的中山大道,1974年店堂再次迁移至佳丽广场正门下,1993年11月,因老城区改建开始,“蔡林记”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拆迁,等候还建。

1996年6月,“蔡林记”与厚生理餐馆合并,改造后的厚生理餐馆在中山大道上挂出了“蔡林记”的牌子。仅2。8米宽的门面如犹抱琵琶半遮面。

重张后的“蔡林记”营业面积(1—4层)达490平方米,最高峰日销售热干面达450公斤。

“蔡林记”热干面的品种的变化:1983年前为三个品种,即叉烧热干面、全料热干面、虾米热干面。1996年6月18日重张后的扩大为8个品种,即为:全料热干面、虾米热干面、虾仁热干面、雪菜肉丝热干面、炸酱热干面、财鱼热干面、三鲜热干面、果味热干面。

今年拟推出滋补型的二个热干面新品种。如今,在保持拳头产品热干面的同时,“蔡林记”增加小吃品种达4大类40余种。而经营热干面销售额占小吃品种的46%。

顺香居烧梅

汉口花楼街、交通路交汇处的“顺香居”是一家有着近五十年历史的老店。该店制作的重油烧梅,油重而不腻人,味道鲜美,而且形如银菊,看一眼就叫人胃口大开。

烧梅的制作方法是将肥膘猪肉、馒头、橘饼、花生米、冰糖、葡萄干等切成小丁,略微一炒,再用桂花、红绿丝、白糖调合成馅。面粉加水适量,放少许精盐揉和成面团,擀成一张张荷叶形薄皮,放入馅心,加少许麻油包成。烧梅或炸、或烤、或蒸,皆香甜可口,令人食之不厌。

福庆和牛肉米粉

“福庆和”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在六渡桥一带,以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着称。粉质钦滑,味鲜可口。

可惜的是,这家老店因为某些原因也于2007年停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