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湛江美食
◇ 湛江港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世界上少有的现代化深水良港,为我国沿海八大港口之一,可辟为年吞吐量1。5亿吨以上的国际大港。目前正朝着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港口的方向发展。湛江港内港岸线长241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的3倍,其中有适于建深水港的海岸线97公里。
◇ 寸金桥公园 座落在赤坎区西侧,因邻近寸金桥而得名,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湛江人民抗法斗争的英雄事迹,公园中心广场屹立着抗法英雄的塑像。是湛江市最大的亚热带园林式公园。
◇ 海滨公园 位于霞山区东北角海滨,这里有细白的沙滩、湛蓝的海水、挺拔的椰树,如茵的芳草,鲜艳的花卉。富有亚热带海洋风光,被称为湛江的“城市客厅”。时代广场就是公园的大门。大门为欧式建筑风格,由二十根圆柱顶起一弧形柱廊,上方镶嵌着九幅汉白玉浮雕,浮雕描绘了湛江百年历史,广场地面用红、褐、灰三色马赛克拚成一幅世界地图。图中标明湛江的位置,也标出世界九个着名口岸,旁边刻上湛江距离这九个港口的海上里程。时代广场以其独特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成为湛江市一个新的城市标志物。
◇ 海洋大学 湛江海洋大学是广东目前唯一一所海洋学科综合性大学。设立于大学内的水生生物博物馆,有鲸类、鱼类、贝壳、海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等九间陈列室,存放标本近3000种。标本来自西沙、南沙等海域。其中一块水生物化石标本是来自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 湖光岩 湖光岩总面积4.7平方公里,湖面略呈心形,湖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达40米。湖底呈漏斗状,锥底有一洞,口径1米左右,深不可测。“湖中无落叶”,“湖区无青蛙”两个奇特之谜至今尚未被解。湖的四周环山,岩脉裸露,经侵蚀风化后的岩壁峭立,岩穴、岩洞密布,野树盘轧,藤菖蔓垂,景色令人陶醉。据科学考证,湖光岩是20万年前火山爆发的遗址,地质学上称为“玛珥湖”。目前世界上仅存两个,令世人瞩目。
◇ 南亚热作所植物园 植物园距湛江市18公里,与湖光岩毗邻,是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科研测验基地。这里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岭南佳果与热带植物集一园,争奇斗妍。园中还集结了从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的三百多种珍奇热带花草、果木和棕榈。游客到此一游后,还可品尝到这里自产的香浓咖啡、红土花生和这里独有的“神秘果”。来到植物园,仿佛置身热带花园之中,醉人心田,令人陶醉。
◇ 梅花鹿观赏园 梅花鹿观赏园位于风景秀丽的湖光岩畔,占地28亩,是一处以赏鹿为主,集游玩、购物、饮食为一体的旅游点。观赏园与毗邻的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东海岛、湖光岩等风景区共同构成粤西极具特色的亚热带风景线。梅花鹿自古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物,且药用价值极高。观鹿园的自然景色,能让您体验乡村野趣的生活,带给您远离尘嚣、走进自然的感觉。
◇ 东坡荔园 东坡荔园位于湛江市西北部的东坡岭。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琼州时,曾在此一宿,故而得名。有荔枝1700多亩。园内兴建的度假村内拥有绿居、林居、迷你居、金湖乐宫、观荔阁、百花园、百果园、烧烤台等。真乃幽山幽水观不尽,野花野草看不够,鲜果野菜尝不厌,闲情野趣享不完!
◇ 东海岛 东海岛是中国第五大岛,省级旅游度假区,距市区约40公里,海面辽阔、海水清澈、海滩洁净,拥有一条连绵近28公里长,宽100至300米的海滩带,是中国第一长沙滩,据称世界第二。海岸种有5000多亩防护林,被誉为南海绿色长城。岛上度假区内酒店林立,各种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游客可在海上游泳。
◇ 海上城市 原是一艘万吨级日本客货轮,1954年下水,1959年载中日青年友好访华团首航中国,八十年代改为旅游船泊于日本伊势湾旅游胜地鸟羽市港湾,1997年落户湛江港湾。现船内设有:海洋展览观、海洋科技馆、观光游乐区和美食者之家。这里集游乐、饮食、住宿、酒吧、夜总会于一城,成为雄踞湛江港湾的一个综合性旅游场所。
◇ 吉兆湾 吉兆湾度假区离湛江市区为65公里,它东连电白的虎头山,西至炔花江口,全长20公里。因石多、湾多、别具一格而着称。这里的大海又给你另一番享受,它的海滩十里九湾,湾如新月,沙似洒金。景观富于变化,随着潮起潮落,一丛丛的礁石在海中消长,海景在不停变幻、有时好象变成活灵活现的鳄鱼、大象,有时又变成蹒跚爬行的海龟,供奉王母娘娘的仙桃。这里还有“海天吉石”、“海天独石”等……美不胜收。海滩水质纯净,沙质松软洁净,贝壳彩石遍布,细浪绵绵,一望无际的海面,水清见底、深浅适中,堪与北戴河、芭堤雅媲美。
◇ 白沙湾 沿着雷州半岛的海岸线南行,是我国大陆地处最南,海水最蓝、海沙最白、海水最暖和的一个海湾。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就曾赋诗赞曰:“东望何须万里沙,南溟初此泛灵槎,不堪衣带飞寒色,蹴浪兼天吐石花。”赞美之情,可见一斑。入夜,在此遥望18海里对岸的海口市,华灯齐放,景物疑幻疑真,就象银河横卧天际间,景致绚丽无比!度假区内海滨浴场、森林别墅、水上歌舞厅和餐厅一并俱全。
◇ 硇洲灯塔 硇洲灯塔位于火山岛——硇洲岛上,1898年由法国人所建。灯塔高23米,底宽5米,顶宽4米。塔内灯座架由160多条弧形水晶三棱镜片组成反射架,射程26海里,为过往船只导航。该灯塔是世界目前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也是世界目前着名的两大灯塔之一。
◇ 雷州古城 雷州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距湛江市区70多公里,为古雷州府所在地,文化独特,古迹众多,自古有“岭南古郡,海北奇观”的美称。历代南来的文人骚客、谪官贬臣多会于此,如寇准、李纲、胡铨、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佰雨等贤士。文物古迹中久负盛名的有:雷祖祠、三元塔、十贤祠、天宁寺、西湖公园等。
◇ 雷州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六,雷州西湖位南极。“西湖翠拥”是雷州八景之一,湖面水碧波清,湖堤柳绿桃红,湖心廊绿桥曲,故有“粤西园林经典”之称。湖内有苏公亭、寇公祠、西馆、十贤祠以及浚之书院、龙王庙等古迹,又有新建之别湖亭、钓鱼台、荷池等。幽雅古朴,颇富南国丰姿。
◇ 三元塔 三元塔又称启秀塔,是“雷阳八景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塔八觚九级,高57米,内楼17层,叠砖市檐,绕廊有栏。登上塔顶,但见八角飞檐上挂着风铃,微风吹过,发出叮当声响。极目远眺,可见水天相接,沧海桑田;俯瞰塔下,尽揽雷城街道纵横,楼舍万间,领略到“登临几度生秋光,万咫尺身依日光月”的意境。
◇ 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雷州城西湖路,又称“天宁寿禅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全寺屋舍50多间,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雷州半岛第一古刹,也是岭南历史较久,规模较大的名寺之一。天宁寺为三进院落、四舍院布局,建筑风格独特。历代迁客骚人如苏轼、寇准、苏辙、秦观、李纲等都曾寄居天宁寺,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 雷祖祠 雷祖祠古称“雷岗耸异”,位于雷州古城西南的英榜山,为雷阳八景之一。始建于贞观十六年,是纪念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公的祠堂。现祠为明代重修,北构南趋,气势雄伟,占地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是岭南最具规模的祠堂之一。祠内藏有五代石像、干隆御书匾额及历代碑刻。另留有历代显宦名流的文墨,如寇准的诗,东坡的赋,李纲的题碑等,堪称文物之瑰宝。
湛江海产品之丰富闻名遐尔,其新鲜、质优、价廉,各农贸市场均有大量供应,在宾馆、酒店以至街边小食店均有大量海鲜菜式,因而,湛江是人们品尝海鲜、购买海产品的理想之地,近年来有“要吃海鲜到湛江”之说。
对虾 本市沿海盛产对虾,历来为全省有名的对虾产区,年产一般2000多吨,以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最多。70年代初郊区开始试养对虾获得成功,1985年后全市沿海大规模建设虾场。至1991年建有虾池18万 亩,放养数万亩,总产量9824吨。以廉江、雷州、坡头、麻章为主要产区,其中有龙营、雷高、企水、南三等4个万亩虾场。品尝对虾以天然海产者为佳,其肉嫩特别味美、营养丰富,白灼海虾、椒盐虾为本地名菜。养殖对虾大部分收购出口。
龙虾 主产于硇洲岛东南海域,该岛谭井村家家捉龙虾,有“龙虾之乡”之称。在硇洲岛及市内高级酒店可吃到鲜龙虾。硇洲岛制的龙虾标本亦是很有特色的工艺品,产品销国内外。
蟹 沿海各地均有出产,主要有青蟹、膏蟹、花蟹。优质青蟹称膏蟹,其中东海民安和吴川芷寮所产膏蟹以其膏黄、肥嫩、味美而闻名,近年来膏蟹已成为名贵的出口海产品,酒家、市内各大市场均有出售。花蟹则物美价廉,一般人士均可品尝到。
海蜇 为高蛋白海产品,营养价值高,在日本等国际市场可卖较高价钱。主产吴川黄坡一带及坡头区乾塘海域,品种有红蜇、梅花蜇等,尤以红蜇质优,其味美色佳,脆口,别有风味,常吃不厌。吴川市一般年产数百吨,近年来已大批加工腌制出口。海蜇凉拌是本地名菜 。
鳓鱼 本市着名高级海鱼,肉丰味美。清蒸活鳓鱼是高级名菜。
黄花鱼 为本市渔区特产,硇洲岛、徐闻县东部沿海,雷州沿海为主要产区。黄花咸鱼为省港地区及酒席上珍品。
花鳝 沿海均有出产,近年亦有人工养殖。各市场及酒店均有出售,价廉物美。清蒸活花鳝和烧烤花鳝串为本地名菜。
海参 本市很有名气的水产品,蛋白质含量甚高,质优价廉。炒海参是本市名菜。
东风螺 为贝类海产品,形似田螺,其吃法亦似广州人吃田螺,爆炒东风螺是本地名菜。
江瑶柱 高级海产品,盛产于遂溪及郊区等地,高级宾馆可品尝鲜江瑶柱。
除了以上海鲜,本市还有一种闻名全国的水产品珍珠。雷州半岛沿海历史上以产“南珠”素负盛名,尤以明代采珠最盛,现遂溪仍有乐民珠城的遗址。近年来各县发展人工养殖,全市有养殖场700多个,产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二。尤以雷州最多,该市流沙港家家户户养珍珠和加工珍珠工艺品,成为着名的、富裕的“珍珠之乡”。
㈡ 潮阳有哪些特色小吃
潮阳的特产其实都带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
美食特产:
比如最有名的鲎裸,以棉城出产为主,其他地方基本没有。
海门糕仔,去莲花峰玩的人经常会带一点回家。
此外还有贵屿朥饼,和平葱饼,仙城束沙。
农作物特产:
西胪乌酥杨梅、金玉三棱橄榄、谷饶狮头油甘、桑田膏蟹等等...除此潮汕地区普遍有的:牛肉丸、蚝烙、肠粉、虾枣、猪肠涨糯米等等
㈢ 台州临海有什么特色小吃
1、临海麦虾
临海麦虾是浙江临海特色小吃,主要原料为虾、面粉、鸡蛋、油、盐、白萝卜丝、卤牛肉丝、香菇、黄酒等,口味清香鲜美。
2、张家渡烧饼
张家渡烧饼是台州临海的特产,烧饼形状像古时的铜钱一样,外圆内方,老百姓称它为“铜钱饼”,寓意为对内要规规矩矩,堂堂正正,对外做生意时要圆通、灵活,要随机应变。有的称此饼为“肚脐饼”,由于这种饼又香又脆,味道好,因此,深受上海顾客的赞赏。
3、羊脚蹄
羊脚蹄为临海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形状酷似羊脚蹄,据说羊脚蹄这味小吃的诞生和台州府城(也就是现在的临海市)有关。
可它不是真正的羊脚做的,是一种面食,不过确与羊脚比较相象。把发酵过的甜面粉做成四周圆、底面平、上面分成四瓣的羊蹄形状,面上撒上芝麻,烘干烤成,香甜松脆,清香可口。
4、蛋清羊尾
蛋清羊尾又名雪绵豆沙,是临海列入《中国菜谱》的传统特色名点。
蛋清羊尾以菜油、鸡蛋清、猪油、豆沙和 少许麦粉为原料,先取蛋清加入麦粉,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至用一根筷子 插在其中而不倒下为度,再将预先制好的以猪网油包裹的豆沙丸子放进沸菜油里炸,丸子顷刻间变的胖乎乎的、油黄黄的,待到三分嫩黄,便可捞起装盆,洒上白糖,就可上桌食用。
5、麦油脂
麦油脂又称麦焦筒,食饼筒,饺饼筒,五虎擒羊,锡饼、麦筒煎、麦塌锅、麦摊镬,麦焦。是浙江宁海、温州、台州、绍兴的地方传统小吃,属于浙江菜系传统节日食品,通常温州、台州、绍兴的所有大小节日,皆会制作该食品。饼皮做法和上海的春卷皮做法类似,但直径比春卷皮大。
㈣ 横县有什么地方好玩有什么吃的东西最出名
横县山水秀美,风光旖旎。钵岭春游、槎亭秋眺、海棠幕雨、宝华朝烟、月江澄炼、天窟归云、紫水呈祥、乌蛮积翠浑然一体成为横县着名的古八景。与之相辉映的九龙瀑布群森林公园、西津湖风景区、宝华山风景区、伏波风景区、海相泥盘系六景剖面形成了横县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品牌。
九龙瀑布群森林公园
九龙景区位于县城之北、离县城48公里,距南宁118公里。海拔1140米的大圣山的南麓,以山雄瀑奇、谷幽林茂的英姿在广西独树一帜。公园地质古老,砂岩峰林雄伟俊秀,海拔多为400至700米。林中植被繁茂,植物达960种,古木奇卉繁多;野生动物150多种,当中不乏珍稀。林中空气清新温润,氧负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85780个,少则万个以上。游人漫步林中,可以领略到原始古朴的风情,体味到大自然母亲怀抱的温馨。公园里溪谷纵横,大小瀑布20多处,汇成群、奇、壮、美的大观。在2.5平方公里内分布着十多条落差30多米,宽20多米不等的瀑布。瀑布以"群"为特色,相距100-300米。风景区内林木参天,浓绿荫翳,藤条交错、溪流潺潺、野趣盎然。主要景点有:群龙迎宾、双龙戏珠、紫龙相会、九龙入宫、龙女吐珠、神龙庆殿、白龙山潭、金龙垂涎、青龙点水、环观林海、密林探幽、赤壁列阵、龙狗巡山等。景区内开辟有鲤鱼山度假村,建有古朴清幽的民族风情楼,是人们避暑、观光、游览、探险、度假的好地方。
西津湖旅游风景区
西津西津湖旅游风景区位于横县县城西南,因西津电站而得名,离县城5公里,距离广西首府南宁120公里,交通便利,从南宁出发约2个小时到达。 西津湖是祖国南方最大的内河湖,湖东西长100多千米,南北一般宽1400米,水面积达240平方千米。西津湖的山,绵延似龙蛇,苍碧如锦屏;西津湖的水,宽阔、幽深、碧绿、秀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气象万千。西津风景区集“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会议商务、科普教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2005年西津湖旅游风景区通过了首批“广西工业旅游示范点”评审,2006年通过了“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景区”评审,同时该景区又是南宁市科普教育基地、横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华山风景区
山位于县城南3公里。《横州志》载:"山耸而奇,灵而秀,郁葱而伟丽,泓清而泉洌。" 宝华山是县内除乌蛮山外又一座集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于一体的山峰。其因建有应天寺,且传说明代建文帝靖难后在山中隐居15年而驰名史学及宗教界,历代游人均以一睹明皇圣迹为快。山中名产一南山白毛茶曾获1822年巴拿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茶叶质量品评会二等奖,相传亦为建文帝亲播圣种,今当地民从众引以为蒙。“宝华朝烟”素列“横州八景”,是历代游人在山中发掘的佳境,其与山中的森林珍稀、应天寺、猴子岩、仙人井及登顶远眺同为游历此山主要的观赏内容。 此山是国营南山林场的主要林地,以种植玉桂、杉树为主,间种部分林果如柿、板栗、三华李、荔枝等。其与白毛茶同为山中名产,为山林观赏的主要内容。每日清晨于应天寺附近向主峰方向观赏,可领略“宝些朝烟”意境:而登项眺望,则可体味“一览众山小”之势:与乌蛮远眺相比,宝华遥望更具气势,于主峰南望,山丘重迭,云雾飘渺:北望城东平川,江流弯蜒于田园如玉带飘荡:西北远眺,远水近山,阳光中,雄伟的西津水电站大坝虹跨郁江,上游宽阔的库区似一嵌于山地的巨大面镜,船帆点点,波光鳞鳞:远望县城,郁江如一轮弯月绕城流过,江流澄碧明亮,由此深谐横州八景中的“月江澄练”令入陶醉。
伏波风伏波风景区
伏波伏波风景区地处云表站南东3公里郁江北岸,距县城30公里。伏波庙始建于东汉后期,重修于北宋中期。南北依次建钟鼓楼、牌楼、前殿、祭坛、中殿、回廊、后殿。整个建筑布局严谨,雄伟庄严。伏波庙是珠江流域同类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者。庙原占地33330平方米,面积936.7平方米,由南至北依坡势逐建钟楼、牌楼、前殿、中殿、回廊、祭坛、后殿七大部分。其中,回廊与殿堂以小院相连,构成一完整的整体,在空间上收到高低错落、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屋檐斗拱是庙中令人瞩目的建筑工艺之一,各类柱、座、梁、杆、门、窗、屋脊的木、石、浆类雕饰及院落山墙、屋墙的壁画也不愧为庙中杰出的艺术产物。整座庙宇构饰充满了艺术灵气。尤值一提的是:庙宇周围浓荫遮掩,而特殊的气流却使其屋面终年不落一叶,瓦面清洁异常,令其更添神灵气派。
海相泥盘系六景剖面
六景泥盆系剖面是我国着名的泥盆系标准剖面,也是世界着名的泥盆系标准剖面。它位于横县西北部的六景镇附近,距自治区首府南宁约50公里。剖面起点始于六景镇北面的霞义山,往南通过火车站再转向东南的谷闭村和那祖村,全长约3.5公里。在远古时代,六景地区是浩翰的重洋,沉积古生物的遗骸有5000多个属种,形成相叠岩层70多层;到泥盆纪后期,经过天翻地覆的"海退",终于沧海变桑田。六景剖面已列为自治区重点自然保护区,其沉积化石类型之丰富,岩层发育之完整连续,加以保存之精美,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是国内外研究古生物学、地质学、沉积学、岩相古地理学的理想场所,中外学者和游人接踵而来,霞霓山将成为科研、探险、旅游、度假的要地。山上有仙姑庙;附近有三叠石、布文岩、道庄贝丘遗址、官山生态园等景点。
美食品有:
横县鱼生
鱼生在横县有史以来就是一道名贵的美味佳肴。用鱼生招待尊贵的客人,是当地接待客人的最高规格。广西的横县长期以来民间广为食用的鱼生,无论是配料、口味等,都是日本三纹鱼料理无法相提并论的真正环保型刺生美食。曾经有一位日本料理大师慕名从日本来到了广西横县,看过横县的鱼生师傅所做的鱼生工序,在品尝完这道名菜之后,这位日本大师惭愧地将他自己带来的日本料理正方扔到了垃圾桶里,大呼:啊,这才是真正的鱼生料理!至于横县的鱼生到底好吃到什么程度,你只有亲自前往品尝才能道出那里边的奥妙!而鱼生配料中的紫苏叶、鱼腥草等中草药,则具有清热解毒、去湿除燥、养颜的功效。
粘粘香
广西特产横县大粽“粘粘香”牌,连续两届获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金奖,广西最着名的传统风味名小吃。原是民间特制食品,相传起源于端午粽子,横县人经历代加工,至唐宋已广为享用。每逢佳节,家宴酬宾。横州大粽,不仅个头大(大的有三四斤),而且味道好,其外层选用的是横州特有的细糯,内馅有绿豆、板栗、叉烧、腊味、半肥瘦猪肉作馅,外面用横州香棕叶包裹。煮熟后,即使未打开,已是香气扑鼻,令人垂涎。煎过的横州大粽超正!香酥脆可口!粘粘香主要由上等粽米为原料,配以优质绿豆、板栗、红枣和祖传调制料,外表以新鲜粽叶包装,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然后置于盛满清泉的大锅中加柴火高温5至6小时后而成,其色、香、味俱全,富有营养。
横县芝麻饼
横县芝麻饼以其香酥的特色而誉满秦晋,成为人们访亲问友的必备佳品。它选料讲究,工序复杂,工艺精湛,十分讲究色、香、味形,在全国饼类中独具特色。因其饼面遍撒芝麻,故而得名。横县芝麻饼以上好白面为主料,配以芝麻、酥油、碱面等副料,上炉烘烤而成。酥油是将麻油入锅烧沸,取白面适量入油炒之,成稠糊状,变成黄色即可。芝麻要选用颗粒饱满者,并要事先处理,冷水浸泡发涨,捞出后空掉水,放在笸箩内用掌揉搓,使其皮脱,簸去脱下的皮,趁湿使用。搭色用好醋上锅烧热,加适量面粉搅成稠糊状,再烧沸,继续加醋,掺湿开水成稀糊糊。芝麻饼趁热吃坚韧、鲜香,烤干吃酥脆可口。不仅是访亲问友的礼品,而且多做长途旅行、老人孩子、孕妇的干粮,长期食用干芝麻饼尚有开胃健脾之功效。
横县粉利
大多数的横县粉利做成圆柱形,半径大概是4厘米,长25厘米左右,呈白色,为了美观,横县人们常用几个小穿心筒绑成花状,拌“红花粉”后如盖章一样,在粉利顶表面盖上几朵“花”。其制作原料主要采用甘棠镇的优质稻米,制作时纯采取古老的手工操作方式,所以成品以细腻、嫩滑、爽口、久煮不烂而享誉区内外,成为横县人们过年的美味食品。
横县年糕
逢年过节吃的年糕多是以糯米(江米)或糯米粉为原料,添加不同的辅料制成的节令食品。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年糕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烟酸、钙、磷、钾、镁等营养元素。
㈤ 临海有什么特色小吃
临海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可谓人杰地灵。在浓厚的历史人文氛围和平和散淡的临海性格的双重浸润下,临海产生了许许多多小吃,多的让人数不过来。临海的小吃是朴实的,是平民化的,在白塔桥头的饮食店,你可以看到西装革履的食客,也可以看到光着膀子的民工,男女老少,坐在热气腾腾的一碗碗小吃前,聊天说笑。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各种地方风味浓郁的小吃,十五羹、清明青团、四月初八乌饭麻糍、六月六漾糕、九月九重阳糕、冬至滚圆等等,一年一年,就在这样的酸甜苦辣的滋味中度过。作为一个生在临海长在临海的人,也算吃了十多年的临海小吃了,吃了那么多,不写点东西出来确实对不起这许多临海小吃,搜肠刮肚把我知道的小吃全列出来,也算是没白吃那么多。
一、 麦饼此物算是临海的看家小吃了,原来数台州酒楼做的最好,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台州酒楼已经不存在了。原来的几个师傅散到各处,但他们似乎再也做不出原来那种令人怀念的风味了。不过麦饼在临海街头随处可见,是不难吃到的。麦饼看起来像普通的煎饼,但往往难以做好,关键就在和面的软硬上,那是接近于面糊而又不是面糊的程度,没点功夫是掌握不好的。抓一团面,包入肉馅,擀成饼,上锅煎,然后用筷子在饼上跳出一个洞,倒入打好的鸡蛋,把洞合上,翻面再煎。这里就见和面的功夫了,太软,挑不起来,搞不好就成了面疙瘩炒肉末了;太硬,合不回去,就等着吃豁嘴的饼吧。同时面还要劲到,皮可以做的很薄,加上里面的鸡蛋,整张饼的口感就是滑嫩爽口、葱香四溢。
炎热的夏天,一碗清粥、一碟麦饼、一盆番茄,无疑是顿可口的午餐了。小时候,妈妈难得不在家,爸爸自然是懒得做饭的,于是带我往台州酒楼的大厅一坐,就这么吃起来,翘着腿,看着外面烈日下排队买麦饼的人们。
据传,戚继光在临海抗倭的时候,临海百姓家家户户做麦饼给戚家军作军粮。但麦饼薄,不耐饿,又容易坏,于是诞生了麦饼的“改进型”:加厚,中间穿孔,用麻绳串起,一串就顶几天的干粮,战士们吃着这种麦饼打跑了倭寇,这种饼也就被亲切地称为“光饼”。光饼我没见过,但让我联 想起了我老爸下乡时的一则趣事:老爸的室友从家返回,乐呵呵的说:“我带回一袋麦饼,大家都尝尝吧,自家做的。”老爸巴不得:“麦饼好东西啊,那就拿一个来尝尝味道吧。”“一个?!还尝尝味道?!”待他取出个饼来,老爸呆了,哪里是饼啊,分明是个磨盘嘛!老爸后来说,那饼味道也不怎么样。我怀疑,那种磨盘麦饼就是光饼的一种。
另外提一句,还有以咸菜冷饭作馅的麦饼,也算是临海一怪吧。
二、 蛋清羊尾
蛋清羊尾是上《中国菜谱》的道地临海菜,在上海一些大饭店也能吃到,是少数上得台面的临海风味小吃之一。三、 姜汁四、 麦油脂五、 羹八、 大饼九、 青团十、 炒米糖
十一、 豆面炒沙蚕
十二、 麦虾
十三、 白水洋豆腐、白水洋狗肉
十四、 麻糍
十五、 豆腐干煮镬
十七、 漾糕、酒盏糕、红糖馒头
十八、 豆腐圆
十九、 敲梆馄饨
二十、 糯米圆
二十一、 扁食
牛肉碎、大米面、炒面干、灰尘糕、蜜汁番薯、水晶番薯、番薯圆、吉鸿糕、油泡酥、核桃调蛋、桂圆调蛋、糯米油条、锅块、糖糕、厨面、重阳糕、蜂蜜炒栗等等等等,据说有百余种,我也只能列举这些了,余下的,有待大家一起挖掘了。
㈥ 安利几种你家乡特有的美食吧
我的家乡在安徽亳州,是中华药都,也是神医华陀的故乡,中国的长寿之乡,虽然只是安徽的一个地级市,但是这里的没事还是挺多的,那么到底什么美食能让我们这么推荐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一一讲解:
亳州牛肉馍
牛肉馍是安徽亳州谯城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它是以面粉做皮,黄牛肉,粉丝。葱等原料为馅,炕出来的一道美食,炕熟的牛肉馍看着色泽金黄,油亮亮,光灿灿的,闻着香气扑鼻,吃着外脆里嫩,鲜嫩不油腻
欢迎来亳游客品尝
㈦ 汕头有什么好吃的
潮州柑、西岩乌龙茶,抽纱、潮绣、木雕工艺、贝雕工艺。
金园区、歧山镇:月浦村狮头鹅。
鮀浦镇:蓬州大蒜、芋头。
达濠区:蚶、蚝、紫菜、大蒜。
河浦区:滨海赤沙蚶。
澄海区
萝卜籽、南瓜、狮头鹅,膏蟹、鳗鱼、抽纱、手绣、竹草编织、渔网、五金工具,版画创作。
莲下镇德邻村:抽纱,南金远销东南亚各国。
十五乡镇碧沙村:碧沙杨梅。
东里镇樟林村:凉果加工。
东里镇南畔洲村:萝卜籽。
湾头镇:大蒜、萝卜籽、食品腌制。
湾头镇南湾村:大蒜、乌丁白菜脯。
外砂镇:手工织席、工业墙纸。
上华镇:刺绣、竹器。
潮阳区、潮南区
潮洲柑、乌苏杨梅,仙城束砂(花生糖),抽纱、织网,姜薯、益母草,“金漆木雕”、锡器、竹器,“棉城鲎棵”、“冬瓜糕”。
凤岗村:甘薯。
田心镇:朥豆方饼。
沙陇镇:“沙陇鱼丸”。
沙陇镇茆港村:酥腊蔗。
成田镇:雕制石臼。
胪岗镇:碰柑、蕉柑。
两英镇:大蒜、杨桃、番石榴。
两英镇古溪村:大蒜、纺织。
仙城镇:韭菜、嘉合“束砂”(花生糖)、木雕工艺、梅脯、化皮蜜榄、酸甜水梅。
和平镇:“和平葱饼”、“长春药酒”、熏鸡。
峡山镇:柑橘。
陈店镇:“沟湖人仔”工艺品、“米糖”。
陈店镇港后村:竹器编织、竹笠。
贵屿镇:抽纱。
谷饶镇:柿、橄榄、杨梅、香蕉、柑、番石榴。
金玉镇:“三楼橄榄”、“雷公种”杨梅。
灶浦镇人家头村:木雕、腌制豉油。
河溪镇:膏蟹、乌耳鳗。
河溪镇桑田村:膏蟹。
西胪镇:杨梅、生柑、竹笋、柿饼、乌耳鳗。
南澳县
宅鱿、澳菜远销海外。
深澳镇:“深澳石榴”为广东八大名果之一。
云澳镇:鱿鱼、石斑鱼。
㈧ 临海有什么特色小吃
临海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可谓人杰地灵。在浓厚的历史人文氛围和平和散淡的临海性格的双重浸润下,临海产生了许许多多小吃,多的让人数不过来。临海的小吃是朴实的,是平民化的,在白塔桥头的饮食店,你可以看到西装革履的食客,也可以看到光着膀子的民工,男女老少,坐在热气腾腾的一碗碗小吃前,聊天说笑。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各种地方风味浓郁的小吃,十五羹、清明青团、四月初八乌饭麻糍、六月六漾糕、九月九重阳糕、冬至滚圆等等,一年一年,就在这样的酸甜苦辣的滋味中度过。作为一个生在临海长在临海的人,也算吃了十多年的临海小吃了,吃了那么多,不写点东西出来确实对不起这许多临海小吃,搜肠刮肚把我知道的小吃全列出来,也算是没白吃那么多。 一、 麦饼此物算是临海的看家小吃了,原来数台州酒楼做的最好,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台州酒楼已经不存在了。原来的几个师傅散到各处,但他们似乎再也做不出原来那种令人怀念的风味了。不过麦饼在临海街头随处可见,是不难吃到的。麦饼看起来像普通的煎饼,但往往难以做好,关键就在和面的软硬上,那是接近于面糊而又不是面糊的程度,没点功夫是掌握不好的。抓一团面,包入肉馅,擀成饼,上锅煎,然后用筷子在饼上跳出一个洞,倒入打好的鸡蛋,把洞合上,翻面再煎。这里就见和面的功夫了,太软,挑不起来,搞不好就成了面疙瘩炒肉末了;太硬,合不回去,就等着吃豁嘴的饼吧。同时面还要劲到,皮可以做的很薄,加上里面的鸡蛋,整张饼的口感就是滑嫩爽口、葱香四溢。 炎热的夏天,一碗清粥、一碟麦饼、一盆番茄,无疑是顿可口的午餐了。小时候,妈妈难得不在家,爸爸自然是懒得做饭的,于是带我往台州酒楼的大厅一坐,就这么吃起来,翘着腿,看着外面烈日下排队买麦饼的人们。 据传,戚继光在临海抗倭的时候,临海百姓家家户户做麦饼给戚家军作军粮。但麦饼薄,不耐饿,又容易坏,于是诞生了麦饼的“改进型”:加厚,中间穿孔,用麻绳串起,一串就顶几天的干粮,战士们吃着这种麦饼打跑了倭寇,这种饼也就被亲切地称为“光饼”。光饼我没见过,但让我联 想起了我老爸下乡时的一则趣事:老爸的室友从家返回,乐呵呵的说:“我带回一袋麦饼,大家都尝尝吧,自家做的。”老爸巴不得:“麦饼好东西啊,那就拿一个来尝尝味道吧。”“一个?!还尝尝味道?!”待他取出个饼来,老爸呆了,哪里是饼啊,分明是个磨盘嘛!老爸后来说,那饼味道也不怎么样。我怀疑,那种磨盘麦饼就是光饼的一种。 另外提一句,还有以咸菜冷饭作馅的麦饼,也算是临海一怪吧。 二、 蛋清羊尾 蛋清羊尾是上《中国菜谱》的道地临海菜,在上海一些大饭店也能吃到,是少数上得台面的临海风味小吃之一。三、 姜汁四、 麦油脂五、 羹八、 大饼九、 青团十、 炒米糖 十一、 豆面炒沙蚕 十二、 麦虾 十三、 白水洋豆腐、白水洋狗肉 十四、 麻糍 十五、 豆腐干煮镬 十七、 漾糕、酒盏糕、红糖馒头 十八、 豆腐圆 十九、 敲梆馄饨 二十、 糯米圆 二十一、 扁食 牛肉碎、大米面、炒面干、灰尘糕、蜜汁番薯、水晶番薯、番薯圆、吉鸿糕、油泡酥、核桃调蛋、桂圆调蛋、糯米油条、锅块、糖糕、厨面、重阳糕、蜂蜜炒栗等等等等,据说有百余种,我也只能列举这些了,余下的,有待大家一起挖掘了。
㈨ 广西玉林市有什么好吃
风味十足,来玉林千万别错过了! 玉林白散:承载了吉祥,喜庆。
每逢过大年,如果你到玉林人家中做客,好客的玉林人必定会拿出玉林一样独特的食品招呼宾客。它圆圆鼓鼓象筛子倒扣,上面往往伴以各种各样的阳刻书法,字的内容通常是“福、禄、寿、喜”。
食用之前,主人用手在上面一压,这个精美的艺术品倾刻间散开,往嘴里一咬香、甜、酥、脆,回味无穷。这道特产食品就是玉林人称之为“白散”的大米花。
“吃白散,是祈祷新年吉祥。”玉林人对和谐、吉祥的中国传统“和”、“合”观念根深蒂固,这圆圆的白散不正是象征着“合家团圆”吗?鼓起的形状配上吉祥字样,是在恭祝大家新的一年里“福多、禄多、寿长、喜悦”。
百年延续
玉林白散始于何年何人,州志没有记载民间也了无传说。但据祖父辈的老玉林讲,他们小时候,他们的爷爷都已经在继承着前人的传统风俗了,这样粗略算来已超过一百多个春秋了。难得的是现在的玉林人家,每逢春节家家户户保留以白散供奉穑人、招呼宾客的习俗情有独钟。才使“脆弱”的玉林白散能够跨越三个世纪,以一种实物的形式继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流传。
独特工艺
制作白散的工艺很特殊,对主要材料糯米有很多讲究,对糯米的蒸煮也有严格的要求。接下来才是在雕刻考究,选用上好铁力木或格木的“白散模”里“拷贝”白散。
作成饼状的白散拿到太阳底下晒一个多月才能干透,然后是选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给干爽的白散在糖汁里“过”糖,再次在太阳下晒上十多天,用食用朱砂把白散面上的字描红。
待到腊月底时,才把干透封存好的半成品白散拿出来,以花生油锅炸开。成形的白散--大米花的直径足足有三十公分大。
从选米到油炸,成十道工序都很讲究,每一道工序不到位都有可能让油炸时,出现破碎、不成型、拱不起或炸不开。
家庭自产
玉林白散有个特点,虽说玉林人的家庭家家户户都吃白散。但商品经济搞了二十多年,白散的厂家没一个?难道玉林人的商业意识这么薄弱?
非也,玉林白散有两个特点,其一,是食用的季节性,家家户户只在春节期间食用。一年长长就只有正月里的二三十天有白散,这年一过完,白散也就随之消失。其二,代代相传的白散都是以家庭自产自“消”的形式,或是几户联合一起“生产”。
1.白散印(注意看印子上的字)
2.旧时用禾杆烧大锅糯米饭
3.制作白散
4.将白散压放在“篓”上。晒干!
5.成功制作的白散
6.晒干的白散。清晰的字体。民间吉祥古文!、
需过糖,味道会更佳
7.用大量的花生油油炸,很有技巧的随时按住,炸开的米花容易跑散,一定要随时用筷条按住
8.完整的白散,圆满制作成功
茶泡
茶泡,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生活中用来泡茶喝的原料。
长期以来在玉林人的生活习俗中,有一种喝茶的方式与众不同。玉林人在敬给来访的宾客的茶中,习惯放上一片白如雪,美如玉的“茶泡”,使清香的茶水增添了几分瓜果的自然芳香。而茶泡精美的图案,细致的手工工艺,无不令品尝者在喝茶时多了一份视觉享受。
玉林人制作茶泡用的材料以冬瓜居多,有时也用木瓜,用什么料是由制做的茶泡内容而定的。茶泡的制作工序非常讲究,从选料到堑花,从过糖到点彩;经过能工巧匠们十几道工序的精心泡制,一个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冬瓜,最终变成了可口美观的玉林茶泡。
由于玉林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玉林茶泡渐渐退出了我们的视线。日前,文化部门已把玉林茶泡列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
1.几十种工具
2.用冬瓜雕刻出来的吉祥字体
3.茶泡
牛巴
“玉林牛巴”是玉林传统风味名吃,它是用黄牛臀部肉(俗称打棒肉)为主料,肉质细而有嚼劲,吃后满口生香,堪称地方一绝。《清异录》载:牛巴“赤明香,世传邝士良家脯也。轻薄甘香,殷红浮脆,后世莫及”。
玉林“牛巴”的来历传说
传说南宋开庆年间,一个姓邝的盐贩子,在运盐途中牛累死了。他舍不得将牛丢弃,便把宰割好的牛肉腌起来,晒成牛肉干。回家以后,他把咸牛肉 放到大锅里煮。又辅以八角、桂皮等佐料焖烧。牛肉出锅后异香扑鼻,满室清香,左邻右舍闻香而至。主人便热情地请乡邻共同品尝,席间众人无不称道肉香味美。 因牛肉形似牛粪,有人戏称为“牛巴”,“牛巴”一名由此得。由于“牛巴”的味道香美,“牛巴”逐渐成了一种人见人爱的风味美食。
正宗玉林牛巴,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浓郁,咸甜适口,韧而不坚,越嚼越有味。为下酒美肴,馈赠亲朋挚友的佳品。玉林人举办筵席以及逢年过节,多喜以 牛巴与油炸花生米拼作冷盘。夏秋季节,各摊档的凉拌粉,常以牛巴搭配。牛巴的制作以精选新鲜牛肉(黄牛后腿肉最好,前腿肉次之)为主料,拌入甘草、甘松、 丁香、八角、小茴、归身、陈皮、草果、沙姜粉、胡椒粉、蒜蓉、葱蓉、白糖、柠檬、上好米酒各适量经制作而成加工。
玉林牛巴的制作历史悠 久,但初期制作规模小,销售量少。30年代至40年代,西街吴常昌的牛巴最负盛名,曾装罐头,销往柳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等地。解放后,随着商品经 济的发展,制作牛巴的数量增加,懂得制作工艺的人也比以前多。牛巴已成为饭店、酒楼、熟食摊档必备之食品。
在玉林,人们喜欢用“牛巴”来招待客人,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极其尊重。结婚等喜庆日子,当地人更以聚餐共品“玉林牛巴”为最高享受。
玉林“牛巴”的制作方法
玉林“牛巴”制作不易,主要体现在:一选料讲究,做“牛巴”最好选用黄牛臀肉(当地人称“打棒肉”),因为只有这个部位的牛肉最富 有弹性和韧性,做出的“牛巴”才兼备爽口味厚且耐嚼。而时下很少人养黄牛,故很难买到黄牛肉。其次是配料的繁多。八角、桂皮、桂花、丁香、草果、花椒、桔 皮、沙姜、茅根、蒜白和冬菇一样也不可少。
做“牛巴”前可先把牛肉制成片,腌晒待用,并把配料用花生油爆香。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煸炒,把牛肉片和配料放进锅里煸炒,煸炒的过程,武火和文火的运用要恰当。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往往能把握好火候,“牛巴”的色、味全在此显功夫。
正由于制作“牛巴”的不易,现在人们已经很难吃到民间传说的“牛巴”。记忆中“牛巴”的味道和现实中“牛巴”的味道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差距。
牛腩粉
玉林牛腩粉,采用独家秘方熬制而成。只有在本土才能吃到正宗的牛腩粉,好比桂林米粉采用漓江水熬制一样的道理。
牛腩粉为最正宗的玉林风味小吃, 玉林着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因以调制好的熟牛腩做佐料而得名。起于民间。至今已遍及南宁、梧州等。主料细米粉,配料肉蛋、牛巴、全为玉林特色,浇上一勺老火煲制的牛腩粉,鲜美爽口,唇齿留香。玉林牛腩粉为玉林增添了美食文化色彩,也为玉桂走廊增添了那美丽的花毯
制作:
选用白牛腩、肋骨肉、牛板筋、牛舌置清水中漂浸半小时,漂去血污后,移置锅中,以文火煮半小时,捞起,切成小块,把切好小块牛腩再洗一次,晾干,入调料煲20分钟起锅。把姜块、葱头、蒜头放到热油锅中煎香,洒酒少许,随即把牛腩小块倒入,与调料同炒,把香料袋置其中,加如高汤以文火煮3到4个小时即可
选用上好白粘米制作的细米粉;待锅中水沸才投入,边煮边搅动,待煮到粉条轻拉即断时,捞起,经清水浸洗、捞起、晾干待用;用时只需在沸水中烫热,捞置碗中,加进原料、调汁、牛腩
制作工序为:
1、将牛腩洗净血污,放入锅中煮30分钟,捞起切成小块放入调料腌制。
2、将葱头、姜块、蒜头放入油锅中炒香。
3、下牛腩块并将香袋(装有蒜头、沙姜、鱼尾、桂皮、川椒、小茴、八角、甘草、草果、陈皮、虫蜕、胡椒粉、丁香等配料的的纱布袋)置于其中,放入牛骨汤。
4、焖3~4小时,再将原汤倒入煮沸,,并加入味精等。
食用时,将已煮好的米粉在沸水中加热,捞起滤干水放入碗中,加上牛腩及原汁。其特色鲜美、滑嫩、消渣、甘香、爽口。
肉蛋
“千州万州郁林州,甘香酥脆满嘴油,肉蛋落地跳三跳,牛巴甘香味道优。”
肉丸,玉林人称肉蛋。玉林肉丸洁白、嫩滑、松脆、无渣、味鲜美,富弹性,从高处扔下,可弹起10—20厘米。肉丸汤、炒肉丸是筵席的佳肴。民国时期,玉林的酒楼、饭店多有肉丸出售。30年代至40年代,城区专卖肉丸的摊档有十多个。
解放后,传统肉丸的制作工艺,得到继承和推广。70年代至80年代,除几家大酒楼有肉丸制作高手外,许多熟食摊和企业单位的厨师也能制作。有少数肉丸名家,靠此发家致富,80年代后期,城区各大菜市,每天都有专卖肉丸的摊档二三十个。
肉丸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一般选用黄牛肉,后腿肉为佳,也可用精瘦肉代替。把选好的牛肉剔筋去膜,切成厚片,捶成肉浆。置肉片于平滑的青石板上,用木槌(荔枝木槌为好)边捶边翻动。用力均匀,快慢适度,过快则其热不散,易成腐渣,食之无味。肉浆以用手抓起放下,肉不粘手为度。把肉浆移置大瓦钵,加进视水、盐、胡椒粉、味精适量,制作者叉开五指,插入肉浆中,顺同一方向不断搅拌,以使肉浆的微孔增加,形成网状结构,使水分与调料均匀;然后把整团肉浆掀起,在钵中摔打,连续十几次,以把肉浆拉开,能自动收缩为度,以增加肉蛋的脆度。先把锅中水烧至温度50度之后,左手抓肉团,稍用力一抓,让肉团条从拇指与食指合成圈中冒出,右手持汤匙迅速一勺,即得拇指大小的肉丸,落入锅中。把锅水加温至微沸,待肉丸浮起,捞放容器中。
目前已引进绞肉机绞肉,取代最费力气的手工把猪、牛肉捶成肉浆这道工序,三分钟就可把1.5公斤牛肉绞成肉浆,工效比用木棰打提高20倍,但制就的肉丸脆度下降。用绞肉机把牛肉绞一二次,绞成粗肉浆后,再用木槌打,既提高工效,又可保持肉丸脆度。
地豆饼
凉粽
‘凉粽’,它便是最早记载于西晋周处《风土记》中的‘角黍’,是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或白糖,玉林人称之为‘三角粽’或‘凉粽’。
工艺:
制作香糯凉粽时,首先把粒大、纯净的香糯米泡于清水中,加入适量的浓碱水,搅匀后浸泡10小时,捞出再清漂2次,盛于竹箕中,沥干,以竹叶包扎成三角形或长条形小粽子,捆好,放到锅里煮三四个钟头即可。凉后剥去竹叶,凉粽晶莹透亮,呈金黄色,香气浓郁。把香糯凉粽切成小块,盛入碗内,撒上蜜糖,香甜可口,且甜而不腻,具有软、滑、韧、爽等特点。
生料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