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南有什么特色的小吃呀!要便宜实惠还能吃得好的
海南粉:海南粉其白如雪,其细如丝,食法北方叫“凉拌”,海南叫“腌粉”,其上加入炸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肉丝、香油、酸菜……,醇香扑鼻,余味无穷,吃完后再加上一勺海螺清汤,更是鲜香无比。海南粉是海府地区传统小吃。
抱罗粉:以大米粉条配靓汤及多种佐料调制而成。因文昌县抱罗所产最为出名而得此名,又因其粉比“海南粉”略粗,故琼北各地又称之为“粗粉汤”。
灵山粗粉:是在琼山市灵山镇一举成名的,其粉比海南粉粗,其生产工艺与海南粉略有不同,其食法也是“腌吃”,但特色是粉质爽滑,腌料注重海鲜原料,突出一个“海鲜味”。
陵水酸粉:陵水一带风味小吃,其粉圆而长,外观如“桂林米粉”、“云南过桥米线”。同样是“腌粉”,但其腌料与以上“腌粉”不同的是既香又酸,嗜辣者再加上一勺本地产的“辣中之辣”的“灯笼椒辣酱”的话,更是香、酸、辣三味具全,十分开胃!
加积牛腩粉:做为海南的侨乡之一,吸收东南亚饮食的长处,加积厨师独创的“五香牛腩”、“咖喱牛腩”远近扬名,以“五香牛肉腩”为腌料的加积粉,香味浓郁,吃后余香留齿。
椰香粘软:出自着名侨乡、椰乡——文昌市一带民间。用糯米粉加清水、生油搅和,揉搓成小团,用手按压成扁圆形,在滚水中煮熟,然后沾上碎粒状甜馅料便可吃用。
清补凉:有点像北东的八宝粥,但制作方法有异,一般先将各配料煮熟后,加冰加糖水或加椰子水食用。该食品清凉可口,消暑健胃,是海南夜晚最富特色的解暑美食,价格仅有三四元/碗。
海南萝卜糕:海南地方传统小吃。民间制法因地而异,但都须以粘米浆、白萝卜丝为主料,其它辅料可随意变换,可间可繁,可蒸可煎,也可先蒸后煎而食。
苗家三色饭:海南中部山区苗族人民的传统小吃。具有节令性,在“三月三”(黎、苗族人民传统喜庆节日)期间普遍制作和食用。
黎家竹筒饭: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饭食,通常是黎家人出远门,上山打猎或招待客人时才做的,多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现经烹调师在传统基础上改进提高,使之摆上宴席餐桌,声誉甚高,成为海南着名风味美食。
Ⅱ 介绍黎族风俗,小吃,服装,建筑,节日一部分的介绍
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 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
黎族语言为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在接近汉族的地区和各民族杂居的地方,黎族群众一般都能讲汉语(指海南方言)、苗语等,同时黎语也吸收了不少汉语的词汇,尤其是解放后吸收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新词汇就更多了。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后逐渐通用汉文。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黎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部海南省五指山区,地处亚热带,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黎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一些杂粮。习惯将收割的稻穗储于仓中,吃时拿一把在木臼中脱粒。做米饭的方法一是用陶锅或铁锅煮,与汉族焖饭的方法大体相同。
另一种是颇有特色的野炊方法,即取下一节竹筒,装进适量的米和水,放在火堆里烤熟,用餐时剖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饭"。
若把猎获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盐,放进竹筒烧成香糯饭,更是异香扑鼻,是招待宾客的珍美食品。
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用香糯米焖饭有"一家香饭熟,百家闻香"的赞誉。
"雷公根"是一种黎族同胞经常食用的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药用,能消炎解毒。"南杀"是黎族同胞过去常吃的小菜,但"南杀"制作的卫生条件不易掌握,现已很少制作和食用了。
"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到,有"鱼茶"和"肉茶"两种。
黎家人喜爱吃鼠肉,无论是山鼠、田鼠、家鼠、松鼠均可捕食。家家都有竹制捕鼠器,一次安装几十付,第二天便可捕到几十只鼠。黎族人习惯将捕来的鼠烧去毛,除去内脏洗净,内放些盐、生姜等佐料,在火上烤熟或煮熟吃。
黎族同胞大多嗜酒,所饮之酒大多是家酿的低度米酒、番薯酒和木薯酒等。用山兰米酿造的酒是远近闻名的佳酿,常作为贵重的礼品。黎家人常用这种酒款待贵宾。有的地方习惯以小竹管吸酒敬客。
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吃法是将槟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丝,放入口中细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体长寿食品。
在热带地理环境的条件下,黎族饮食方式,具有独特的风格。饮食是人人每天关注的中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饮食也不断得到改善。黎族传统饮食习俗,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并形成特有的饮食文化。
黎族人的主食分为以下几种:
一、大米饭。材料为稻米。稻米又分白米、红米和糯米3种。米饭的制作过程为,在三角石灶生火置锅,把锅内的水煮沸后,按水下米,用勺子搅均匀,火候适中。米饭煮半熟时盖上锅盖,将灶里柴火取出,用火炭的余热将米焖成香喷喷的米饭。
二、山栏米饭。山栏米质好,营养丰富,煮成米饭,清香扑鼻,是黎家迎宾待客的上品。
三、竹筒饭。用水把米浸泡、滤干后,配上瘦肉、五香料和适量食盐拌匀填入竹筒(用生山竹或家种云竹的幼竹制作)内,再灌上适量清水,用芭蕉叶堵塞封口。然后把竹筒放进火堆里慢慢翻烤,制成竹筒干饭。黎语称竹筒饭为“眉万”。竹筒饭芳香可口,人们出门远行多带竹筒饭用餐。喜庆佳节也要制作竹筒饭。竹筒饭不易变质,可保存一周。当代竹筒饭已成为宾馆酒店宴席上人们品尝黎家风味的佳品。
四、红薯饭。黎族家家户户都种红薯。红薯饭的制作颇具特色:把生红薯洗净切成小块,先下米待煮半熟时放入红薯,以三成米、二成红薯混合煮成稀饭或干饭。另一种是把红薯切成小片晒干,掺米煮成稀饭。夏天吃红薯稀饭清甜可口,凉爽解热,有保健的作用。
五、南瓜饭。五指山地区,人们常煮南瓜饭食。制作南瓜饭时,先削去瓜皮,清除瓜瓤,把瓜肉切成小块掺米下锅,煮成稀饭或干饭。或是糯米掺南瓜肉,用蒸锅蒸成米饭后,用木臼舂烂,制成南瓜饭团,这是一种独特的风味。
六、黄姜饭。把生黄姜舂烂,取其黄色姜水煮米饭。饭质黄色,有独特的香味,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给产妇补身。
七、玉米饭。山区多把玉米种植在山栏园,收回的玉米脱粒晒干。将干玉米粒放进木臼里加入适量清水,把玉米舂成碎粒后用簸箕扬去壳,保留均匀的玉米粒。可熬成玉米稀饭,也可掺进大米煮成干饭。玉米饭营养丰富,是黎家主食之一。
除了以上几种,还有山薯饭、山果饭、磅薯饭、包子果饭、鸡头果饭等
在黎族的饮食结构中,菜肴品类丰富。有家种的南瓜、葫芦瓜、冬瓜、木瓜、黄瓜、豆角、西红柿、韭菜、萝卜、莲藕、小白菜、空心菜等蔬菜。野菜主要有木耳、山菇、山芋、山竹笋、莉嫩、子温、子干、卜凡、白花菜、雷公根等。肉类有家禽(鸡、鸭、鹅),家畜(牛、羊、猪)等。
黎族男女善捕捞,男子平时爱好上山安装各种捕猎器具,捕捉鼠类、鸟类、蛇类和野猪,以及五指山草龟、金钱龟等野物;还善于下河捕捞水鳖、团鱼和麻鱼等。在农闲、节日时,全村集众上山放狗围捕山猪、黄猄、野鹿等,并把兽肉熏干保存日后食用。黎族日常下田劳动,男子带刀篓,女子带小腰篓,捕捉田蛙、田蟹、稻虾等动物,回家杂烩煮后食用。菜味新鲜,营养丰富。
黎族菜肴习惯把肉菜一起煮,或者把几种菜混合煮。食盐是菜肴的主要调料,小辣椒是平时餐桌上的佐料。黎族居住热带地区,喜好清淡,少食炒炸食物。黎族传统饮食中,除上述菜肴外,有独特风味的还有糯米粽、糯米团。每逢喜庆佳节、探亲访友都要制作米粽、糯米团食品。
黎族的水果及零食。日常生活中,有家种的荔枝、龙眼、芒果、菠萝、杨桃、黄皮、波罗蜜、香蕉、甘蔗、酸豆等;另一种是野生果,如包子果、春告、春芭、山石榴等。家种和野生的水果,都是季节性水果。爆玉米花、焗煮番薯和木薯,是黎家的零食品。
黎族人热爱生活。生活习惯上,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节日、婚娶、丧葬;入新屋、生育、社交和举行宗教仪式等活动,都要摆席设宴饮酒。平时迎宾会客也以饮酒为情礼。黎族热情好客,酒为俗礼,敬酒对歌常通宵达旦,形成自己的酒文化。
黎族饮食方式有所改变,普遍学习汉人菜肴制作技术。
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关于它的历史,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据说,古时海南岛上没有人烟。大禹坐天下时,南海有一个俚国,国王有个叫丹雅的公主。她嫁了三个丈夫,三个丈夫先后都死了。相师传言她是扫帚星下凡,在家家破.本国国亡.一时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纷纷请求处死丹雅公主。此时.丹雅公主已身怀六甲,国王不忍下手,便在一个北风呼啸的清晨.备了一只无舵无桨的小船和一些酒食,以及一把山刀和三斤谷种.把丹雅公主放到船上。丹雅公主养的一条小黄狗也跟上了船.小船在风中飘人了茫茫大海。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历尽劫难的丹雅公主的船在一个荒岛岸边搁浅了。她看到了远处的高山岭岭,也看到了成群的猴子无忧无虑的穿行于林间,所有的忧郁和恐惧一下子消失了,在饱餐了野兔和鸟蛋之后,丹雅公主在这个荒岛定居下来。
为了躲避风雨,防御野兽的侵袭,丹雅公主在海滩切竖起
饮食
几根木桩,然后把小船倒扣在木桩上当屋顶,又割来茅草围在四周,她有了属于自己的家。白天,她带着小黄狗上山打野兽,采野果。晚上睡在这船屋里,小黄狗忠实地守在门口。后来.船板烂了.她割下茅草盖顶,这就是后来黎族人所居住的船形屋的雏形。
黎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根据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建筑材料。
及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茅草屋。以船形屋最具代表性,它是黎族人民传统智慧的结晶。黎族人民传统居住的房屋是以茅草为盖,以竹木为架的简易茅草屋。传统船形屋的构造,是以格木、竹子、红白藤和茅草为建筑材料,房屋的骨架用竹木构成,十分原始和简单。它属于传统的竹木结构建筑。黎族茅草屋主要有两种样式。它们为船形屋和金字形屋。船形屋有高架船形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形屋之分。外形象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上盖茅草或葵叶。金字形屋以树干作为支架,竹干编墙,再糊稻草泥抹墙。房屋的大小一般由人口或经济能力来决定。生活起居全部都容纳在这样的空间里。
住所
一般利用大自然的原材料:茅草、木料、竹子、红白藤、山麻等。木料则多用格木。船底形房屋又有铺地形和高架形之分,房门开在房屋的两端。铺地形的地板以石头垫高,离地面1尺左右,高架形地板用木桩支撑,离地面6尺,然后上面再住人。
黎族是一个尚礼的民族,礼仪在黎族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礼仪有着丰富的内容,涉及了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宴席礼仪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宾主分开对坐。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和解礼仪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给好眼色”。械斗双方,若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 双方同时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妇先把若干个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的眼睛。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往脑后抛掉。最 后,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Ⅲ 海南昌江有哪些美食
昌江依山傍海,既有美味的海鲜也有珍贵的野味。在昌化镇、海尾镇,大多以野生捕捞海鲜为主,如墨鱼、鱿鱼、红鱼、石斑鱼、对虾、龙虾、海螺等。农家野味,可不是珍惜的保护动物,而是本地放养的鸡、鸭、鹅、猪等,味道鲜美,肉质瓷实筋道,是常吃饲养家禽等城里人难得品尝到的“野味”。
黎家酒文化源于流长,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欢,黎族人各个能喝酒,当然一定也会酿出好酒的,最好的酒是“山兰玉液”,用黎族山兰稻米酿造而成,颜色乳白,口味甘甜,很像饮料的感觉,但不能贪杯,它的后劲还是很大的。
Ⅳ 黎家美味煲仔菜七款,怎么做,什么做法
香菇
5只
胡萝卜
半根
油菜
4棵
葱姜蒜、八角、干辣椒
适量
盐
一勺尖
海鲜酱油
一小勺
十三香或花椒粉
适量
火腿肠或腊肠
依据个人口味
煲仔菜饭的做法
香菇、胡萝卜、火腿肠切小丁,油菜切或者手撕成小块(小块容易入味,和米饭闷在一起米饭会变得很更好吃)
大米提前两个小时泡好(时间越久越好,晚上吃可以中午或下午泡米),水与米1:1.6,因为蔬菜和米饭焖在一起也会蒸出水
热锅放油,放入葱姜蒜末以及八角适量(个人喜欢放点干辣椒更好吃),放胡萝卜大火炒半分钟后放入香菇炒一分钟,加入火腿适量翻炒,加入盐、十三香,用的盐要多一些咸了也没问题,不然米饭没味道,海鲜酱油大约30ml不仅更好吃也可以让米饭颜色更好,出锅。
将炒好的胡萝卜、香菇、火腿一起倒入泡好的米饭中,按下煮饭键,不一会儿就会闻到香味啦~
热锅放油,放入油菜翻炒,加适量盐、鸡精,油菜炒软可出锅
Ⅳ 黎家美味煲仔菜七款,怎么做,什么做法
煲仔饭的做法
三十分钟成就的饭菜一锅出~~~香肠煲仔饭(铸铁锅版)第一次先从最简单的来吧,看了看冰箱里的存货,做了这个香肠煲仔饭,试用结果那叫一个满意,时间超短,三十分钟后,香喷喷的饭菜就一锅出了,真正地省时省事啊,味道也没得说,小朋友边吃边给予我肯定,满满一大碗一扫而光~
1.所有配菜洗干净,青椒切块,胡萝卜、薯仔、芦笋切丁备用
2.铸铁锅清洗干净后,擦干水,锅底和锅壁刷一层油
3.米淘洗干净后倒入铸铁锅,加入适量水(大概自己的食指竖着放下去的话,水面到食指第一节的二分之一偏上一点点)
4.中火将米饭焖煮四、五分钟看到咕嘟咕嘟冒泡了,把香肠、薯仔和胡萝卜放进去,改小火继续焖十分钟
5.十分钟后揭开锅盖,沿着锅壁浇两勺植物油(橄榄油更好),轻轻转动铸铁锅,让油均匀流到锅底再焖三分钟
6.放入青椒和芦笋,浇入酱汁(我用生抽+老抽+少许蚝油调的),再焖两分钟,关火后继续焖三分钟就可以开吃了
Ⅵ 海南人爱吃的10大“另类美食”是什么
海南菜又称琼菜,是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外颇具自身风味的地方菜系之一。海南菜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既有福建、广东沿海各省的烹饪之法,又吸收黎族、苗族和当地原住民的饮食文化,引进东南亚等地的特色佳肴,形成了特色鲜明、风味百变的海南菜系,素有"海产万类,陆产千名"的美誉,下面就来看看海南人爱吃的10大“另类美食”,外地食客只能望而却步,无从下嘴
1、糟粕醋苗族五色饭是海南省苗族制作的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饭,在农历"三月三"民间节庆之时,几乎苗寨家家制作。五色饭有红、黄、蓝、白、黑五色,皆用独特植物汗液作为天然色素拌在米中,并放进特制的木蒸笼中蒸成,外地食客需要慢慢适应其味道。
Ⅶ 陵水的美食攻略
陵水县境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32公里。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 。海榆东线公路和东线高速公路均从陵水县境内穿过,北距海口197公里,南距三亚65公里 。辖11个乡镇、114个村委会、611个自然村,境内有2个国营农场和吊罗山林业公司。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陵水的美食攻略,欢迎阅读!
陵水地理位置
陵水的地理位置位于海南,陵水的景色非常的漂亮,每年都会有不少的人来到这里旅游。陵水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而且还有很多特色的美食,如果来到陵水旅游的话,绝对不能错过椰子,椰子在陵水来说非常的受欢迎,而且陵水的椰子非常的正宗,味道非常的美味,含有多种蛋白质脂肪和各种各样的维生素。陵水的椰子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而且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关于陵水的椰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如果想要吃椰子的话,千万不能在景区内购买,可以去市中心的水果店购买或者是路边的小摊小贩,这样价格会比较公道。
街头小吃 如果来到陵水旅游的话,绝对不能错过火龙果,虽然火龙果这种东西是随处可见的,但是陵水的火龙果非常的动作,因为火龙果处于亚热带地区,陵水的气候刚好适合火龙果生长,种植出来的火龙果也会非常的茂盛。陵水县常年会生长各种各样类型的火龙果,味道非常的香甜,个头也非常的大,最主要的是比我们的当地价格还要便宜。
有什么好吃的 如果来到陵水旅游的话,绝对不能错过陵水酸粉,由于是在民间发展出来的,所以非常的受当地人的欢迎,主要就是由大米制作而成的,根据个人的口味而加入比较成熟的配料和各种各样的,主要就是利用米醋调味道,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的好吃,制作的方法会比较复杂一些,但是味道非常的美味,经常受当地年轻人购买。
陵水美食
酸雷公笋汤
陵水县是海南可以汇聚森林野菜与生猛海鲜于一地的美食旅游宝地。森林野菜如吊罗山的雷公笋、野苋菜、树花菜等,全天然无污染,倍受食客欢迎。 酸雷公笋汤以雷公笋为原材料,辅助以胡萝卜、木耳、蛋清烧制而成,加些香油、淀粉使之更加浓郁醇香。口感鲜嫩,酸中带着点笋的甘甜,让人回味无穷,胃口大开。
苗家三色饭
苗家三色饭海南中部山区苗族人民的传统小吃。具有节令性,一般是在农历三月三节庆之时,苗寨家家户户都制作。三色饭是苗族最具特色的食品,是用山兰糯米、桑叶、红蓝藤叶、黄姜、椰浆、小山棕叶若干包制而成。三色饭原为五色饭,为红、黄、蓝、白、黑五色,皆用植物汁液作为天然色素拌在山栏米中,放在特制的独木蒸笼中蒸成。五色饭色彩鲜艳,清香可口,是开胃去火的清凉食品。如今五色饭已改为三色饭,有红、黄、黑三色,分别取色于新鲜植物红蓝藤、黄姜和三角枫汁液,有药味甘香,饭团甜滑,形态美观。
海鲜
靠海吃海,陵水人民的日常生活离不了海鲜。陵水海域正处于北纬18°,这条纬度的海域拥有着两个让海鲜变得更加鲜美的条件,一是珊瑚礁比较少,二是海水盐度相对较高,这两个条件使得在此生长的海鲜与其他海域味道有所区别。这里出品的海鲜不同于其他海域的,有着独特的鲜美滋味。主要有:琵琶蟹、鸡腿螺、石斑鱼、富贵虾等。
陵水酸粉
酸粉是陵水县的一种特色小吃,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并已形成了独特的“酸粉文化”,陵水酸粉还于2010年入选了海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代又一代的陵水人都爱吃酸粉,由此可见,酸粉历史已久远。陵水酸粉,一种比海南粉还要细的粉,吃时加上韭菜、通菜、花生仔、沙虫干、鱼饼、小咸鱼、鱿鱼丝等配料,由小橘子和一种特殊配上熬制出来的酸酱,配上黄灯笼辣椒,就成了“陵水酸粉”。陵水的酸粉摊随处可见,以汽车站附近的最为正宗,一大早起来,到老城区的各大路口逛逛,基本都可以看到酸粉店,来碗热气腾腾的酸粉当早餐,开胃又正点。
海南粉
海南粉其白如雪,其细如丝(与驰名的桂林米粉、云南过桥米线相比,其纤细的程度是上述米粉所不能比拟)。其食法,北方人叫“凉拌”,海南人叫“腌粉”,即在制好的米粉上加上油炸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葱花、肉丝、香油、酸菜、香菜等。正因为海南粉的细,所拌的料才能入味,经拌均后其味醇香扑鼻,余味无穷。吃后再加上一勺用海螺煮的海螺清汤,更是鲜香无比。
椰奶清补凉
很好吃的清补凉品。一到夏天。一定要有它才可以过。其中有芋头块,西瓜,凉粉,等料.而且芋头很讲究手艺!冰冰凉凉的一口下去...哇。那种感觉就是爽,你吃过就知道那种爽的感觉就好象在炎热的沙漠中得到了一碗水。
海南黎家竹筒饭
海南黎族传统美食。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饭食。黎族民同,多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现经烹调师在传统基础上改进提高,使之摆上宴席餐桌,声誉甚高,成为海南着名风味美食。
椰子饭
海南特色饭。味道香甜可口,还伴有椰子肉的`香味。海南热产阿,糯米粘糊糊的、热热的、好好吃噢。
椰丝糯米粑
是海南常见的风味小吃,主料是用糯米粉做皮,填以新鲜椰肉丝、芝麻、碾碎的炒花生、白糖等配成的馅,以野菠萝叶包成5厘米左右大小的圆粑,蒸熟趁热吃。此粑糍而不腻,清甜可口,风味独具。
抱罗粉
以大米粉条配靓汤及多种佐料调制而成。它最早产于文昌县抱罗镇,因地名而得此名。又因其粉身比“海南粉”略粗,故琼北各地又称之为“粗粉汤”。风味特色:粉身洁白柔软爽滑,汤热味鲜,佐料奇香耐咀嚼,不膻不腻,鲜香略带酸辣,诱人食欲。
椰挞
海南人都有喜欢喝早茶的习惯,每天早上遍布各条街道的茶馆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纷纷捧出自家焙烤的特色点心供茶客们自由选择,而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椰挞和蛋挞了。
陵水景点
分界洲
北汉南黎以此为界,南北气候也以此为界,故名分界洲。这里是万宁市与陵水县行政区域的分界岭,岭北为万宁市,岭南是陵水黎苗族自治县,两个县市的分界碑就在这山岭上。分界洲岛是牛岭的一部分,牛岭是海南岛南北地理的分界线,自古以来,当地的人民就已感觉到这座山岭南北不同之处。站在分界洲岛上,经常可以看到牛岭“牛头下雨,牛尾睛”的奇观。
岛上有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设有水上动物娱乐园,非常适合亲子玩乐。另外,分界洲岛水上娱乐项目极为丰富,如,潜水(有海豚潜水、堡礁潜水、远海潜水等)、海钓(海南最大的海钓基地)、海底潜艇观光(有中国唯一一艘海底观光潜艇)、游艇、海豚表演、鲸鲨观光、珊瑚馆观光等。
分界洲岛海水清澈可见度达5-10米,岸上观看可将海水的颜色分为3层,分别为碧蓝、碧绿、深蓝,这里是海南最适宜潜水和观赏海底生物的海岛。可以选择购买一日游,包上岛快艇和娱乐项目。分界洲岛目前有数十栋原木搭建的无敌海景木屋供游客住宿,岛上还可以举办浪漫的海底婚礼。
开放时间: 陵水往返分界洲的班车:从怡景湾经动车站到分界洲岛景区的最早班车是早上6点40分,由景区出发的最晚班车发车时间一般是晚上19:00点,每天来回约15个班次。从景区码头乘全新大型豪华轮船到分界洲岛约需8-10分钟,船体宽敞,行驶平稳,老少皆可乘坐。
清水湾
这里有最清澈的海水,清水湾也因此得名。世界上仅有的会唱歌的三个沙滩之一,而中国仅此一个!在海南清水湾可同时观赏到清水、白沙、奇岭、怪石,最奇妙的是,其弧形海岸一半是礁岩,一半是沙滩,集合了海南东西两地截然不同的景观。
香水湾
踏入香水湾,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青翠的椰林,再就是漫无尽头的银色沙滩,低处若毯,高处成丘,酷似沙漠景观。海边怪石嶙峋,海水清澈见底,巨浪拍岸,飞珠溅玉。海上,渔帆点点,海鸟嬉翔。这里山青水碧,空气特别清新。香水湾的铜岭脚下有“擎天石”、“石亭“龙王椅”,顶端是牛岭,与分界洲岛遥遥相望。分界洲海水幽蓝波碧,巨石连片,洞洞相通。洞边长满参天大树,浓荫蔽地,奇花异卉,沁人肺腑。登临此地,如到蓬莱。位于陵水县东部。距县城18公里,因香水岭流来的泉水注入海湾而得名。香水湾与万宁市的石梅湾相接,滨海风光奇特。
Ⅷ 海南那边好吃的东西有哪些
海南特色美食:
1、海南粉;
2、抱罗粉;
3、灵山粗粉;
4、陵水酸粉;
5、加积牛腩粉;
6、香粘软;
7、海南萝卜糕;
8、苗家三色饭;
9、黎家竹筒饭;
10、文昌鸡;
11.白切鸡;
12.海南鸡饭;
13.锦山煎堆;
14.斋菜煲;
15.椰子饭。
Ⅸ 黎家竹筒饭好吃吗
黎家竹筒饭竹筒饭是海南黎族传统美食,是一种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饭食。通常是黎族人出远门,上山打猎或招待客人时才做的。
因为黎家竹筒饭选用的是当地特产的山兰米,而这种米得海南水土的滋润、才如此软糯清香、耐饥养人。再加上当地甘甜的清泉,进食前光是闻闻那味道,就异常清香了,特别是那丝丝竹香已侵透到山兰米中,让人齿颊留香,食欲顿开。吃时,饮一口黎家“山兰酒”,再咬一小口竹筒饭,慢品细嚼,趣味盎然,充满海南黎家风味。
竹筒饭竹筒饭有四种:野味饭、肉香饭、黑豆饭、黄肉饭。香饭素有盐巴香饭、黑豆香饭等,最好吃的是野味香饭。适合做香饭的野味是山鹧鸪肉、鹿肉、山鸡肉、穷蛇肉、山猪肉、黄猄肉等,其中黄猄肉饭最为香甜。
在以前,竹筒饭多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现经烹调师在传统基础上改进提高,使之摆上宴席餐桌,声誉甚高,成为海南着名风味美食。
Ⅹ 黎族的民族饮食
黎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部海南省五指山区,地处亚热带,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黎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一些杂粮。习惯将收割的稻穗储于仓中,吃时拿一把在木臼中脱粒。做米饭的方法一是用陶锅或铁锅煮,与汉族焖饭的方法大体相同。
另一种是颇有特色的野炊方法,即取下一节竹筒,装进适量的米和水,放在火堆里烤熟,用餐时剖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饭"。
若把猎获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盐,放进竹筒烧成香糯饭,更是异香扑鼻,是招待宾客的珍美食品。
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用香糯米焖饭有"一家香饭熟,百家闻香"的赞誉。
"雷公根"是一种黎族同胞经常食用的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药用,能消炎解毒。"南杀"是黎族同胞过去常吃的小菜,但"南杀"制作的卫生条件不易掌握,现已很少制作和食用了。
"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到,有"鱼茶"和"肉茶"两种。
黎家人喜爱吃鼠肉,无论是山鼠、田鼠、家鼠、松鼠均可捕食。家家都有竹制捕鼠器,一次安装几十付,第二天便可捕到几十只鼠。黎族人习惯将捕来的鼠烧去毛,除去内脏洗净,内放些盐、生姜等佐料,在火上烤熟或煮熟吃。
黎族同胞大多嗜酒,所饮之酒大多是家酿的低度米酒、番薯酒和木薯酒等。用山兰米酿造的酒是远近闻名的佳酿,常作为贵重的礼品。黎家人常用这种酒款待贵宾。有的地方习惯以小竹管吸酒敬客。
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吃法是将槟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丝,放入口中细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体长寿食品。
在热带地理环境的条件下,黎族饮食方式,具有独特的风格。饮食是人人每天关注的中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饮食也不断得到改善。黎族传统饮食习俗,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并形成特有的饮食文化。
黎族人的主食分为以下几种:
一、大米饭。材料为稻米。稻米又分白米、红米和糯米3种。米饭的制作过程为,在三角石灶生火置锅,把锅内的水煮沸后,按水下米,用勺子搅均匀,火候适中。米饭煮半熟时盖上锅盖,将灶里柴火取出,用火炭的余热将米焖成香喷喷的米饭。
二、山栏米饭。山栏米质好,营养丰富,煮成米饭,清香扑鼻,是黎家迎宾待客的上品。
三、竹筒饭。用水把米浸泡、滤干后,配上瘦肉、五香料和适量食盐拌匀填入竹筒(用生山竹或家种云竹的幼竹制作)内,再灌上适量清水,用芭蕉叶堵塞封口。然后把竹筒放进火堆里慢慢翻烤,制成竹筒干饭。黎语称竹筒饭为“眉万”。竹筒饭芳香可口,人们出门远行多带竹筒饭用餐。喜庆佳节也要制作竹筒饭。竹筒饭不易变质,可保存一周。当代竹筒饭已成为宾馆酒店宴席上人们品尝黎家风味的佳品。
四、红薯饭。黎族家家户户都种红薯。红薯饭的制作颇具特色:把生红薯洗净切成小块,先下米待煮半熟时放入红薯,以三成米、二成红薯混合煮成稀饭或干饭。另一种是把红薯切成小片晒干,掺米煮成稀饭。夏天吃红薯稀饭清甜可口,凉爽解热,有保健的作用。
五、南瓜饭。五指山地区,人们常煮南瓜饭食。制作南瓜饭时,先削去瓜皮,清除瓜瓤,把瓜肉切成小块掺米下锅,煮成稀饭或干饭。或是糯米掺南瓜肉,用蒸锅蒸成米饭后,用木臼舂烂,制成南瓜饭团,这是一种独特的风味。
六、黄姜饭。把生黄姜舂烂,取其黄色姜水煮米饭。饭质黄色,有独特的香味,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给产妇补身。
七、玉米饭。山区多把玉米种植在山栏园,收回的玉米脱粒晒干。将干玉米粒放进木臼里加入适量清水,把玉米舂成碎粒后用簸箕扬去壳,保留均匀的玉米粒。可熬成玉米稀饭,也可掺进大米煮成干饭。玉米饭营养丰富,是黎家主食之一。
除了以上几种,还有山薯饭、山果饭、磅薯饭、包子果饭、鸡头果饭等
在黎族的饮食结构中,菜肴品类丰富。有家种的南瓜、葫芦瓜、冬瓜、木瓜、黄瓜、豆角、西红柿、韭菜、萝卜、莲藕、小白菜、空心菜等蔬菜。野菜主要有木耳、山菇、山芋、山竹笋、莉嫩、子温、子干、卜凡、白花菜、雷公根等。肉类有家禽(鸡、鸭、鹅),家畜(牛、羊、猪)等。
黎族男女善捕捞,男子平时爱好上山安装各种捕猎器具,捕捉鼠类、鸟类、蛇类和野猪,以及五指山草龟、金钱龟等野物;还善于下河捕捞水鳖、团鱼和麻鱼等。在农闲、节日时,全村集众上山放狗围捕山猪、黄猄、野鹿等,并把兽肉熏干保存日后食用。黎族日常下田劳动,男子带刀篓,女子带小腰篓,捕捉田蛙、田蟹、稻虾等动物,回家杂烩煮后食用。菜味新鲜,营养丰富。
黎族菜肴习惯把肉菜一起煮,或者把几种菜混合煮。食盐是菜肴的主要调料,小辣椒是平时餐桌上的佐料。黎族居住热带地区,喜好清淡,少食炒炸食物。黎族传统饮食中,除上述菜肴外,有独特风味的还有糯米粽、糯米团。每逢喜庆佳节、探亲访友都要制作米粽、糯米团食品。
黎族的水果及零食。日常生活中,有家种的荔枝、龙眼、芒果、菠萝、杨桃、黄皮、波罗蜜、香蕉、甘蔗、酸豆等;另一种是野生果,如包子果、春告、春芭、山石榴等。家种和野生的水果,都是季节性水果。爆玉米花、焗煮番薯和木薯,是黎家的零食品。
黎族人热爱生活。生活习惯上,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节日、婚娶、丧葬;入新屋、生育、社交和举行宗教仪式等活动,都要摆席设宴饮酒。平时迎宾会客也以饮酒为情礼。黎族热情好客,酒为俗礼,敬酒对歌常通宵达旦,形成自己的酒文化。
黎族饮食方式有所改变,普遍学习汉人菜肴制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