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攻略 » 江南哪里的牛杂最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江南哪里的牛杂最好吃

发布时间: 2022-06-16 18:19:11

㈠ 请问哪里的牛杂最正呢

潮汕地区的牛杂是最好吃的,最正宗的应该是汕头、潮州、揭阳这几个地区,没话说!!!杠杠的

㈡ 中国哪里得牛杂面最好吃啊

我觉得我们襄阳的牛杂面最好吃。

㈢ 那里的牛杂好吃

山西面食甲天下

山西人爱吃醋,国内外闻名;山西人爱吃面,举世人皆知。自古以来,晋人主食乃面食,以花样多、品质好、影响大而颇为出名,故海内外早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说法。东到娘子关,西到黄河边,南到风陵渡,北到雁门关,一般家庭妇女都能以面食为原料加工数种面食;许多山西汉子有时在客人面前也会显露一手面食“绝”活。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迄今至少有两千年的文化传统,且在中国独树一帜,又博采众长,集其大成,南北贯通。四川的“担担面”,兰州的“清汤牛肉面”,上海的“阳春面”,北京的“炸酱面”……追朔其源渊都与之有密切的联系,且山西面条最负盛名。

“到山西旅游不品尝面食,就如没有到过山西一样。”为使到山西的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山西面食,下面我们介绍最负山西特色的3种面食,为山西面食推波助澜。

最负盛名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后来,“凤阳”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

传统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

要说吃了刀削面是饱了口福,那么观看刀削面则饱了眼福。1985年山西财贸系统在太原技术比武时,饮食行业的削面高手每分钟削一百一十八刀,每小时可削25公斤面粉的湿面团,看得人眼花缭乱。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1984年日本明星食品株式会社社长八原昌元先生专程来太原拍摄面食制作电视片时,观看了太原晋阳饭店、太原面食店面案师傅的精湛表演后说:“我们深深感到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太原不愧是面食的故乡。”

三晋传统说拉面

“拉面”,又叫抻面、甩面、扯面等,是山西传统的面食之一。其源于何时尚待研究,传说起源于山东烟台福山区。但在山西历史也很悠久。据清末人薛宝辰所着《行素食说略》记载:当时在山西、陕西一带流一种“桢条面”,以其和水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条面,作法以山西太原平安州,陕西朝邑、同州为最,其薄等于韭菜,其细比喻挂面,可以成三棱子,可以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断,柔而能韧。现在许多面条如扁条面、三棱面、空心面、酿馅圆、金丝卷、银线卷、龙须面等都是由抻面加工成的。拉面制作的品种适合于蒸、煮、烙、炸、炒等烹饪方法。

拉面制作方法主要有和面、晃条、拉面、下锅四道工序。将精粉、水、盐按100:50:1的比例,加碱少许,将盐、碱用水溶化,搅和成面团,饧20分钟后,放在面案上揉成面条坯,然后用双手各执一端,反复晃动均匀。再放面案上反复对折,双手向两力边抻边抖动,待面条适当时,下到沸水锅里,煮熟后捞到碗内浇卤即可食用。

山西一绝刀拔面

“刀拔面”是山西一绝。拔面用的刀是特制的,长约60厘米,两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线,不能带“鼓肚”。每把刀约2.5公斤左右重。用这种刀拔出的面十分整齐,粗细一致,断面成小三棱形,条长半米有余。1964年山西省技术比武会上,新道街面食馆的胡乃花师傅,每分钟可拔106刀,出面条630根,5公斤以上湿面团瞬间即完,条条散离,不粘连,速度之快,似闪电一样,围观者眼花缭乱,无不赞扬。

“刀拔面”制作方法是将白面和水按2:1和成面团(冬热、春夏秋冷),饧10分钟后,放在案板上,将面团用擀杖洒上淀粉,一层层叠起来,一般可叠六至七层,约5厘米厚。将专用小案板放在沸水锅边,将叠好的面条放在案上,双手紧握刀柄。刀身横在面片上,由远而近倒着下刀,用力一切一拔,直接拔入沸腾的锅里,煮熟后捞出,过温开水,炒食,浇卤,凉拌皆可吃着筋软可口

㈣ 哪里牛杂最好吃

麻辣牛杂汤的做法详细介绍 菜系及功效: 家常菜谱 口味: 麻辣味 工艺: 炖 麻辣牛杂汤的制作材料: 主料: 牛肚100克,牛心100克,牛肺100克 调料: 辣椒粉20克,盐15克,豆瓣酱30克,香菜20克,鸡精4克,胡椒粉5克,葱白25克,花椒15克,姜5克,植物油40克 教您麻辣牛杂汤怎么做,如何做麻辣牛杂汤才好吃1. 将牛杂(肠、肚、心、肺)分别洗净,并放入沸水锅氽去异味,捞出晾凉,再用刀切成片; 2. 香菜洗净,切成1厘米长的段; 3. 豆瓣酱用刀剁成蓉; 4. 姜洗净,切成粒大小; 5. 炒锅置火上,放植物油烧至四成热时,下豆瓣酱蓉、姜末、花椒炒香,加鲜牛骨头汤,放入牛杂和所有调味料烧开,倒在沙锅内加盖炖熟,放鸡精调味,再撒上香菜段即成。

㈤ 全国那里牛杂最好

广州的是最负盛名的牛杂发源地,老广记牛杂作为广州的十大名小吃之一,秉承百年传统牛杂手艺。现在已经发展了全国牛杂加盟店多家。

㈥ 哪里的牛杂最出名

山东,名店有许府老山东牛杂,遍布齐鲁大地!

㈦ 哪里的牛杂好吃呢

牛杂我认为还是广东牛杂做的好吃、味道清淡、口味哪个地方的人都比较适合、下面我将广东牛杂的全套技术配方告诉大家、大家在家也可以做美味的广东牛杂。

六、牛杂火锅出菜;准备一个牛杂锅煲好的萝ト打底,捞出煲好的牛杂放入萝ト上面就好,撒上几片香菜就可以出锅了。

七、味碟的制作;吃辣的碟子中加入适量蒜菩辣和生抽即可、不吃辣的碟子中加入适量蒜蓉和生抽即可。

㈧ 温州最有名的小吃

鱼丸汤
作为沿海城市的温州,它的小吃中自然不会少了鱼制品,鱼丸和敲鱼可以说是最广为人知的了。温州的鱼丸不是圆形的,以鱼肉或海鳗肉为主料,切成细条,用酒、味精、盐渍片刻,加白淀粉,用手揉透,然后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吃的时候连原汤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葱花,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唇齿间溢满一股淡淡腥味的鱼鲜味道,用力一嚼,还会发现这“鱼丸”颇有劲道,弹性十足。温州大街小巷设有许多鱼丸店摊。1998年12月,温州酒家的鱼丸以其风味佳,有特色,同县前汤圆店麻心汤圆一起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为什么常喝鱼丸汤,可远离心脏病?很多好汤,对身体都有好的补益作用。为什么鱼丸汤有这样独特的作用呢?这要从鱼的营养价值说起:通过对鱼肉进行成分分析和研究,发现鱼油,含有一种独特作用的必需脂肪酸——N-3脂酸。研究表明:N-3脂酸具有影响人体脂质代谢的作用。 N-3脂酸可使血中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增高,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喝鱼丸汤能积极防止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换言之,常喝鱼丸汤,就可以拥有一颗年轻强健的心咯。
来到温州,鱼丸汤是无人不晓的,大街小巷好多的鱼圆店,在美乐游甸大酒店、溢丁香大酒店、天一角食街、朱氏新丁香等名店都是温州特色小吃的主力品种。

㈨ 杭州的牛鼎旺牛杂煲也太好吃了叭!

牛杂牛腩洗净后飞水(就是烧开水,肉放进去,水滚开浮沫起来后,捞起肉冷水洗净) 把香料用纱布包起,扎好口,备用。 飞好水的牛杂放高压锅里,加入味料粉,白胡椒粒,放一块南乳和一些南乳汁,放入耗油(我放的是鲍鱼汁,耗油刚好用完)搅拌均匀后拍蒜,放入姜片冰糖粒和料包,水放到淹没肉刚好。 高压压20分钟左右,喜欢软的用蹄筋档压。 压肉的时候准备白萝卜,切块,放姜片烧开水,小贴士是煮萝卜的时候抓一小抓米进去一起煮,白萝卜会特别好吃。 压好牛杂,白萝卜也煮好了,白萝卜滤水铺在锅底,当然这里可以放任何想吃的蔬菜。。 牛杂倒入,然后像街头小吃一样准备一把大剪刀,咔嚓咔嚓剪牛杂,很有感觉的,不过动作没那么帅气。整完后所有汤汁倒入,开火煮一小会,加入盐就好了。。 辣酱很容易,新鲜摘辣椒剁了,放几条香菜,即食豆豉,酱油,烧个滚油一烫即可。

㈩ 牛杂煲是哪里的传统美食

1. 先把牛肉、牛百叶、牛喉用盐姜酒腌上,牛肉还要加油和淀粉,腌半个钟以上。切片切条任君选择。牛肚和牛板筋太韧,懒嚼的也可以忽略不做,或者用高压锅加酒和葱结压过再切。
2. 热油干锅,先炒牛肉半熟盛出。
3. 红椒切片,芹菜切段也过油锅,放一点盐,炒熟盛出。
4. 重新起锅,爆姜和老蒜,再小火炒化蕃茄。先炒牛肚和板筋(如果有的话)。
5. 炒到8成熟入牛百叶和牛喉,入蚝油(美味的关键!)百叶和牛喉8成熟时入红椒芹菜、牛肉。
牛杂汤用鲜品牛大汤、牛小汤、牛杂等,经严格的预处理操作,采用传统工艺,用牛杂煮制出白色的杂汤,同时,牛杂被充分煮熟,再经现代加工技术生产出牛杂汤类产品。产品包含杂汤包、牛杂包及调料包。食用时将杂汤和牛杂放入锅内烧开后,再加入调料包充分调匀即可食用。产品具有杂汤应有的良好色泽,更重要的是具有牛杂的良好风味,鲜香可口,百食不厌。
此物原为冬日多食,不分节令,遍街头小贩推车售卖。【原料】
牛杂(牛肺、牛肚、牛肠、牛粉肠、牛脾几种)1500克,浅色酱油15
克,深色酱油15克,精盐15克,红糖25克,老姜35克,面鼓酱(或柱侯
酱)30克,葱白10克,蒜茸10克,白酒10克,八角10克,陈皮5克,桂
皮10克,甘草10克,草果10克,丁香2克,植物油30克。
【制作】
1.将牛杂洗净,放入锅内,加入清水,以中火煮沸,去除血秽,取出,
再用清水洗净。
2.将八角、陈皮、桂皮、甘草、草果、丁香用一块白布包好扎紧。
3.旺火烧热炒锅,下油,放面鼓酱、蒜茸、老姜(捶碎)、葱白爆香,
烹白酒,放清水2000克,随即将牛杂和佐料包放入,先以旺火煮沸后改用中
火熬煮至烂,制成后的牛杂约750克。
4.用剪刀将牛杂剪成块,加入卤汁上碗即成。食时要足热,否则失去特
色。可以辣椒酱作佐料。
【特点】
香滑绵软,味浓汁厚
牛杂火锅
西关牛杂火锅因主要涮食牛杂而得名。流行于四川各县。吃法是点火涮菜沾碟食之。特点是麻辣鲜香、牛杂软糯、无 腥膻味、锅品档次不高、适合大众。其前景因不同地区而宜。味型为麻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