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尾鱼怎么做好吃
先把鱼拿来腌制一下再洗干净,锅里放油生姜大蒜子料酒酱油,等等红烧一下味道美极了我喜欢吃。
2. 煎黄尾鱼怎么做好吃,煎黄尾鱼的家常做法
材料
鱼,姜,葱,辣椒
做法
1.鱼去鳞去肚洗干净.葱姜和辣椒切丝泡在盐水里.
2.把鱼身擦干水份,热锅下油,把鱼两面煎成金黄色后加适量水,把葱姜丝和辣椒丝放进去,盖上锅盖煮熟后加盐和味精调味即可.
3. 做法,清煮黄尾鱼怎么做好吃,清煮黄尾鱼的家常做法
用料
黄尾鱼(鱼排) 一两片
姜末蒜末
黄油
酱油
料酒
盐
胡椒
香煎黄尾鱼(pan-seared yellowtail)的做法
鱼排稍微清洗一下,水用厨房纸吸干。
加姜末蒜末酱油料酒盐,腌半小时左右。
不粘锅加适量黄油(我放了大概半勺),下腌好的鱼,中火,两面各煎三五分钟的样子,知道鱼表面略有点咖啡色。
装盘!撒点现磨的黑胡椒粉,开吃!
4. 清蒸黄尾鱼的做法
做法如下:
需提前准备的材料:黄尾鱼1条、大葱、生姜适量、料酒、食盐、生抽、蒸鱼豉油、植物油。
一、黄尾鱼去除鱼鳞、鱼鳃和内脏,洗净后两面打上花刀,鱼身及腹部均匀的涂抹上食盐和料酒腌制10分钟。
5. 黄尾鱼怎么做好吃
1.鱼去肚,洗净,用盐腌制一下
2.锅里加油,油热后加入蒜末和姜片爆炒
3.加点清水
4.清水沸后,加入小鱼
5.轻轻翻动小鱼
6.盖住锅盖煮一会
7.煮好后,加入蚝油
8.轻轻翻动小鱼
9.收汁,就可以出锅了
6. 黄尾鱼怎么做好吃
黄尾鱼可以做红烧黄尾鱼、紫苏烧黄尾鱼、清蒸黄尾鱼等,以红烧黄尾鱼为例,共有5个步骤,以下是红烧黄尾鱼的详细操作:
操作/步骤
1
黄尾鱼洗净后抹盐
出锅
加入适量的生抽,再加少许料酒,煮至沸腾,加鸡精后即可出锅。
总结:以上就是关于黄尾鱼怎么做好吃的具体操作步骤,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7. 我买了一条黄尾鱼,想问问黄尾鱼的特征,怎么烹饪好吃呢
黄尾鱼又叫做鲴鱼,名字由来是因为此鱼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黄色与桔黄色,在其他地方有:黄姑子、板黄鱼、沙姑子、黄条、黄川、黄板刁等称呼。
黄尾鱼简介
黄尾鱼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等开阔水域的中下层,是常见的典型河川性中小型鱼类,中国各主要江河流域均产。黄尾鱼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能充分刮取和摄食能使水质污染的腐眉与底泥及各种固有的藻类。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因此被人称作生态鱼。
黄尾鱼特征
黄尾鱼体长而稍侧扁,腹部圆。头小而尖,眼居头侧上位,吻端圆突,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横裂呈弧形,下颌有发达的角质边缘。体长为体高的3.2~3.6倍,为头长的4.4~4.8倍。头长为吻长的2.7~3.7倍,为眼径的3.7~4.7倍。下咽齿3行,主行侧扁,外形呈细条状。鳃耙47~51,短而侧扁,呈三角形,排列紧密。背鳍Ⅲ,7;有硬刺。胸鳍不发达。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下方稍后。臀鳍较小,有9~11根分枝鳍条。尾鳍分叉,上下叶近相等。侧线前部弯曲,后延至尾柄中央。鳞较小,侧线鳞63~68。肛门靠近臀鳍,肛门前有一小段不明显的腹棱,以此区别于细鳞斜颌鲴。体色背侧灰色,腹部银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条浅黄色斑块,尾鳍桔黄色。
黄尾鱼生活习性
黄尾鱼属底层鱼类,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下层,尤其喜栖息于多水草、软泥底质的水域底层,一般少到上层水域活动,但在缺氧时会浮上水面而出现"浮头"现象。生存水温5℃~38℃,最适生活温度16℃~30℃。冬季群集在深水处越冬,春季水温回升时开始分散于水域下层,繁殖季节上溯至流水浅滩产卵繁殖。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最适生长水温18℃~25℃;水体最适溶解氧含量在3mg/L以上,当溶解氧含量低于1.5mg/L时出现缺氧浮头,甚至窒息死亡;适应pH范围在6.0~8.5,最适pH6.8~7.5。
8. 黄尾鱼汤做法需要什么材料
农家清焖鱼
食材
主料黄尾鱼250g 辅料油10ml盐适量姜5g大蒜3瓣酱油5ml
步骤
1.清洗干净的黄尾鱼及准备好的姜蒜;
2.把黄尾鱼整齐摆入小沙锅,放入少许盐腌10分钟入味;
3.姜蒜去表皮后切成丝备用;
4.把姜蒜丝均匀洒到鱼身上,鱼下边也放一些;
5.倒入少许菜油,约10毫升;
6.盖盖,最小火焖至鱼香味飘出,一般鱼眼睛凸出就表示鱼熟了;
7.揭盖,倒入酱油,虚焖一会即可;
9. 超级好吃的煎黄尾鱼怎么做好吃又简单,做法图解分享
主料
鲜黄尾鱼 :500
食油 :适量
盐 :适量
第四步
4.大功告成。
辅料
具体步骤
10. 黄尾鱼,怎么烹饪好吃
步骤
1.黄尾鱼弄干净后用盐捞好腌一会。
2.烧锅放油把鱼平放锅中用文火煎至金黄。
3.反过来再煎另一面。
4.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