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好怀恋以前吃过的溜粑,有的地方也管这个叫米粑粑
米粑简介
米粑,又有称米粑粑,湖北江汉平原地区又叫溜粑。因为均以成对合起出售,所以也有称作为对粑。
是很有特色的湖北特色小吃,发米粑以米为主要材料。以成对出卖而称对耙,小孩则叫粑粑。从江汉平原流广于整个湖北地区,成为大家爱吃的一种甜品。
如果在湖北各地的小巷口看到一辆板车,上面置一大灶,灶上一口大平锅,那就是做米粑粑的了。
米粑粑是把大米磨浆后发酵,在平底锅里用小火慢慢烘烤而成的一种小饼。
刚出锅的米粑粑外壳金黄焦脆,内肉洁白软润,吃起来糯糯甜甜,十分可口。
怎么样理解这上面几个称呼名词
粑:把各种可使用原料通过各种方式加工成外形如饼的食物。湖北地区常用的饼形食物的方言称呼。
米粑:顾名思义,主要原料是米做成的饼形食物。
溜粑:这个要从这道小吃的工艺上去理解了。这是湖北江汉平原地区常见的叫法。这道小吃的制作工艺主要是用大勺舀起酿好的米浆在平底锅上溜成两滩饼。就是溜成的粑粑,所以依此简称为溜粑。(下面会具体提到这道小吃的制作工艺,这里简单带过,只为介绍本名)
米粑粑:这应该算是一种方言习惯吧,这个也不太好追溯背景和历史来解释清楚。一般此类叠词都表示比较亲热的叫法,比如吃饭饭、睡觉觉、小乖乖,或者有的父母喊自己小孩儿的时候喜欢喊小孩儿名部分的叠词,比如军军、苗苗等。
米粑的家庭简单做法
材料:大米、面粉、白砂糖
工具:稍微大点的勺子、平底锅
1、将大米放在水里泡一天一夜,自然发酵到有米香味道即可。(有的是将米打成浆活了面粉后放些酵母粉和苏打粉,个人比较喜欢自然发酵的,没有酵母味道而且时间够了摊出的饼一样有蜂洞。)
2、将冷水泡过发酵一天一夜的米放入打汁机,搅拌成米浆;然后放入适量的白砂糖。(当然啦,这是家庭作坊,过去小贩的做法是用石磨碾浆。)
3、将锅烧热,用小勺放同样的量溜成两个圆饼形。这第一手下锅主要是先试试看两个能否成型,有小蜂洞出现即成功。
4、接下来等量的两勺米浆先后顺序下锅。两张粑粑在米浆下锅的时候稍微挨近些,能一小部分重合在一起。等上面干后,将先溜下锅的那一块铲起来扣合在后面下锅的那一块上,差不多一会儿即可起锅。
5、这就是自己在家里见到做米粑(米粑粑/溜粑)的简单工艺方法了。
⑵ 湖北米粑粑是怎样一种美食做法又是怎样的呢
大米是武汉小吃,主要原料是大米,将大米磨成大米发酵,然后放到锅里烤的好吃的。大米表面是金黄色,吃起来表面脆,还有淡淡的酒香。因为他的这些特质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小贴士:
1.用碎壁机研磨的米粉有颗粒,不需要体质,用有颗粒的米粉制作的米篮味道更好
2.这个食谱上的糖量很少,吃起来不甜。参考时,建议增加10g到15g。个人会更加关注营养和健康,烹饪时尽量减少油、盐、糖
3.倒入米草前,可以在电热糕上抹一层油,炒年糕更香,颜色也更漂亮
4.米浆必须发酵后制作,口感才会更香
⑶ 家乡的特产--米粑(作文)
我家在四川,我的家乡的特产有辣椒、花椒、竹笋等东西。虽然这些东西都很好吃,但是我还是最喜欢我家乡的特产之一—米花糖。
有一次,我爸爸在回老家时,买了好几包米花糖,我见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立刻扑向米花糖,开始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可是,晚上我竟然忘了刷牙,第二天我的牙痛得厉害,原因是我昨天吃的米花糖太多了,连我都数不清,更重要的是我昨天晚上忘了刷牙才造成的。我爸爸无计可施,只好用必杀技:带我去医院看牙医。
米花糖这么好吃,可是它是怎么做的呢?不知道吧,这个你要请教我,米花糖主要以糯米和白糖做成的,先把糯米蒸熟,晾干后使它仍成原米状,然后每5公斤糯米与200克饴糖兑成水,在锅内焙制,等水干后,再用砂炒,这时一粒米可以涨到四粒米大小,再用糖做成糖浆,再把米放进去,加上一些花生仁,拌匀之后再拿出来,这时美味可口的米花糖就ok了。
米花糖不但美味可口,还有减肥、补充营养呢,米花糖真是十全十美呀。
我喜欢我家乡的米花糖,更喜欢它香甜可口的味道,我还喜欢我的家乡,也是米花糖的故乡—四川,因为它是我的故乡,还是米花糖的出产地,你说我能不喜欢这个地方吗?
⑷ 为什么重庆人很喜欢吃烙米粑
自复工后随着国内游的再次火热,具有美食之都美称的山城重庆,是不少游客的重点选择。 提到重庆,必不可少的就是重庆美食,而重庆人的美食众多,主要是麻辣为主,重庆火锅、重庆面、酸辣粉、毛血旺、麻辣鱼、尖椒鸡。。。。。。
还有一些是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的,其实重庆美食不只是麻辣,还有经典传统甜食,比如重庆特产三角粑和传统小吃泡粑,两种都是以大米为原材料,在保留大米原本的营养物质同时,米浆经发酵后,营养价值更高。此两种甜食属于微甜,含糖量很低,一般吃货甚至感觉不到是甜食,经常吃也不会发胖,而且很好消化。
⑸ 为什么三角粑比油条更受重庆市民的喜爱你觉得三角粑好吃吗
为什么三角粑比油条更受重庆市民的喜爱?你觉得三角粑好吃吗?好吃奇歪歪三角粑是重庆三大经典传统美食之一,重庆人的经典传统早餐,三角粑配豆浆营养又健康。三角粑是泡粑的升级版,以大米为主料,再用专业的锅煎烤,三角粑得名于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刚烤出来的更好吃!是无数重庆人的童年美食记忆代表!
⑹ 为什么重庆特色三角粑在中国米粑品种当中也是相当美味的
重庆特色三角粑是纯大米发酵的,营养健康,口感很香脆,经黄色很诱人,上班族都喜欢的早餐,搭配豆浆味道更好
⑺ 米粑——月是故乡明
上大学的时候每次回学校总犯愁,带点啥回去给同学们尝尝呢?大家来自全国各地,带来的特产凑在一起,趣味横生。内蒙牛肉干配着嫩江大曲,颇有水浒里面大快朵颐的架式;湖南灯芯糕就着萧山萝卜丝吃起来酸酸甜甜;唐山糖糕就着陕西烤面饼(具体啥名字我也不记得了),甜到齁……搭配是随机的,所以口味是变化无穷的。我一般都是带着茶叶回去,就是当地的绿茶,产自全国十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的万亩茶园里,却不在十大名茶之列。倒不是除了茶叶就没别的特产,而是有些特产想带却没法带。
吃饭,是个问题。军训时云南一哥们说了句让北方同学大笑,男方同学苦笑的话。他说吃了十几年的米饭,到这来成了一道菜。当时食堂以盖浇饭居多,菜和汤汁一起淋在做好的米饭上。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饭菜分开的人来说,快捷有余而口感欠佳。人在异地,哪能不不起莼鲈之思。想念家里的饭,那么寻常的味道,有那么让人想念。说到早点,我吃到榨菜馅的包子之后,彻底崩溃了,直接馒头就咸菜不就好了嘛!后来上班了,有几次加班就吃的这个,感觉比那包子好。记得小学初中的时候,早饭很简单,一碗白米粥,入口软绵,再配着包子馒头米粑,拨一点咸菜,那个美滋滋。
米粑是啥?一说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我们那很好吃的一种食物。做法和饺子比较像,都是皮包馅,形似月牙,比饺子大,所以我们也叫它饺子粑。做馅的食材没有严格要求,萝卜丝配干的小河虾,鲜味无穷;摘个南瓜刨出丝,也是甚得人爱。主要是用一年四季都有的豆腐和肉,加上时令蔬菜,就有很多种搭配。籼米磨成粉,加水调和成团,再分成小团,手捏或用压板压成类圆的皮,托于掌中,加入馅,向中靠拢,捏合。细致的做法还会捏出翻边,入锅蒸熟,看起来有种剔透的感觉。这在平时做来吃很方便,一些节日更是必不可少。例如清明节、三月三、七月半这些特殊日子。当地小孩出生满100天的时候,家里会做很多米粑,邀请村里乡亲来帮忙做,一起吃。来人一般也会带着小礼物,人有亲疏之分,礼自然有贵贱之别,并不计较,哪怕是一句祝福,都是祈求宝宝健康成长,长命百岁。做粑,是要全家出动的。有人做馅,有人揉粉,有人压皮,有人包制。小时候也学着把手洗净,抹点香油来帮忙,却总是包破皮,得补上一块,丑呼呼的还贼宝贝,出锅了自己吃。这是可以边吃边做的,一般第一锅的新出的,要先拿去敬祖,敬司命,剩下的再盛碗盛盘,开吃。那时候灶台上水汽缭绕,妈妈左手拿着盛水的瓢,右手蘸一下,拿一个出来。这样一来不粘手,二来不破皮。妈妈总是担心我们小孩子饿了,总是抓的飞快,其实烫的很。
每次配的馅和皮,不一定都是刚好。如果懒得去加馅补皮,馅多了就当菜吃,皮多了就可做成实心的或者加入白糖和芝麻粉,做成甜的。实心的蒸熟后,可直接吃,就是不怎么有味道,可以切片煮或者炒,味道都很棒。有一回在外婆家吃,皮特后,我说像吃实心粑。外婆笑道是外公做的“大将军”。确实,这是主食,大人们一顿可以吃很多,然后下地干活。我一直觉得这个比吃饭省事,不存在挑食的情况。虽然好多小孩子都会有一段时间馅和皮只吃其一。外面早点店里也会做来卖,个头一般都比家里做的要小,油水也很少。馅都是生的,直接蒸熟。做馅都是做十分熟,等到出锅时,蔬菜的新鲜口感缺失。后来馅便只炒至几分熟,再蒸熟味道要好很多。同时加入炒梳的鸡蛋提香增味的以及米粉里掺玉米粉的方法使米粑口感得到提高。当然不论哪种馅,都是出锅食用最好。二次加热后味道和口感都会打折。
貌似只有我们那片才有,后来我在合肥发现一种和它很像的,叫三河米饺,却也不是一种东西。在外的人都会想念这口吃的,还吃不到,以至于有人带着米粉出门。长大离家,归去甚少,每次母亲都用做粑来庆祝团聚。这是一场简单而又隆重的家宴,那个小时候那个一般看着灶里的火,一边催问熟没熟的男孩,现在总怕累到她,又馋的很。
⑻ 袁氏香酥米粑怎么样
无意中看到这家传统米粑店,老板正在现做米粑粑,买了一个尝尝。嗯,好吃,热乎乎滴,外酥内软,不错~不错~估计只有热的时候才好吃呢,凉了外皮就皮了肯定不酥滴。。。那就木口感啦。
⑼ 米粑到底是江西哪里的,哪个地方的最正宗
有都昌米粑、景德镇米饺、鄱阳米粑,口味稍有差异,但做法都差不多。米粑作为一种小吃,以前都在饭店或者小摊上买的。现在已经有人在微信和淘宝上买了。有个叫“亲如归”的公众号就是鄱阳人弄的,专门卖鄱阳米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