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土灶做出的饭菜特别好吃
一、土灶的烧法不同
1.饭的不同烧法
土灶烧饭,一般都是先把米放在锅中烧开,待米吸收了一定的水分的同时,也把米中的某些营养物质吐在水中,成为浓浓的米汤。
常吃电气做的饭菜,有时换一下口味,有一种新鲜的感觉,自然就觉得味道好了。
第一、农村的土灶火力大,温度高。土灶上放的是大铁锅,下面烧的是柴,做饭炒菜的味道,绝大多数都体现在这火力上,只有足够的温度,瞬间的加热才能入味,才能做出好吃的饭菜。当一道炒菜热气腾腾地端上桌时,大家都会忍不住说一句:“真香!”这个“香”就是一种“火燎味”,十分引人食欲。而现在的煤气做饭和电力做饭就很难达到这一点。
第二、农村的土灶烧火做饭的时候,火苗能够保证全面受热,而煤气灶和电炒锅都是靠底部传热做熟饭菜的,味道不好也很正常。
第三、土灶都是用柴火做饭菜的,很多木材本身含有芳香性的气味,有的还可以提炼精油。将这些木材放进土灶中燃烧,自然会产生独特的香味,混入饭菜,饭菜的味道当然更香,更好吃。像果木烤鸭等美食,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让食物的味道变得与众不同。
Ⅱ 农村柴火灶烧饭好吃吗是不是很不卫生很脏
农村的柴火灶烧饭是非常好吃的,有的人觉得农村的柴火灶不是特别的干净卫生,其实农村的大锅饭是否干净,跟柴火灶是没有任何的关系,主要是看自己的清洁。如果清洁的比较到位的话,那么就会更加的干净一些,但是如果大家平时没有注重清洁,没有洗过的话,那么肯定就是不干净的。饮食就是特别合适的一种方法,本人非常的喜欢吃农村的大锅饭,会给人一种特别香的感觉,而且农村的大锅饭底下会有一层锅巴,这层锅巴确实是非常的美味。
在大家的心目当中,柴火灶确实是比较受欢迎的,而且只要能够把锅给清洗干净的话,柴火灶煮出来的饭也是非常的干净。柴火灶煮出来的饭,底部都会有一层锅巴,通过柴火的热量,也是可以让锅巴的香味儿弥漫到整个米饭当中,也就能够让整个过里面的米饭更加的香甜。
Ⅲ 现在农村流行用这样的新灶台!实用又省钱,取暖不用一毛钱!
很多农村之前都使用灶台做饭。而如今,不少农村的朋友们都住进了新房,用灶台就不太方便了,都用燃气灶代替了灶台。而一种新型灶台的出现,让很多农村朋友们开始用它来做饭,实用又省钱,冬天还能取暖。
之前,广大农村都习惯用灶台来做饭。灶台做饭比一般的燃气灶好用多了,做出来的饭也非常好吃。而如今的不少农村,由于都住进 新房 ,使用灶台的减少了很多。不过现在的农村出行了一种新型灶台,实用又省钱, 冬天取暖 不花费一毛钱,太好用了!灶台的一些禁忌本文也会提到。
一:新式灶台简介
新式灶台,和我们的旧式灶台一样,是靠干柴烧火做饭的,但是它改变了烧火烟大的现象,是通过排管把烟排了出去,不仅可以很好的吸走油烟,而且不占地方。现在在农村做饭,根本就不用担心烟大呛人了,而且对我们的健康还是很好。
二:新式灶台的优点
新式灶台的优点是有很多的,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下:
1、使用干净卫生
我们使用新式灶台烧火做饭,用的柴火有很多,比如农作物秸秆、杂草以及废弃的生活垃圾等等,只要是可以燃烧的废旧东西,都是可以利用起来,而且地面是没有灰尘的,使用的时候很干净、卫生。
3、很容易清洁
使用起来非常的卫生,可用燃料相当多,像杂草,废弃的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等等,只要能烧的就能作为燃料使用。地面没有一点灰尘。
2、取暖
除了做饭干净、卫生。在冬天的时候,我们还能在新式灶台上面接上取暖的暖气管,是可以直接当做室内的 暖气片 使用的,冬天再也不担心天气冷、取暖的问题了,尤其是在我们北方的农村里。
三、新式灶台的搭配
新式灶台的台面是白钢制作的,放在我们家里的话,其实更像是一个家具,和我们新房也是很搭的。
四、灶台使用的禁忌
1.开门见灶
开门见灶可致主人一家败运损财,所谓"钱财虚耗"是也。因灶火气很旺,乃独阳之气,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学认为,大门乃气口所在,是气流互通的交汇处,开门见灶,独阳之气冲大门,阻挡财气进入,导致不聚财,钱财虚耗。此外,开门见灶还会令此家人健康有损,特别要注意肠胃方面的疾病,有病了,花钱的地方多了,由此也叫之耗财。开门见灶在家居中是很不利的现象,退一步来说,就算是 厨房门 与炉灶成直线相冲也是不吉的,两者至少要有两尺的距离。对开门见灶的化解方法,就是移动灶位,如果不行,则需挂门帘或放置屏风来破解一下。
2.灶不受梁
任何事物都不喜欢被跨过,灶台也如此。在 厨房装修 时,还得注意灶台是否在横梁底下。灶有神明,如果横梁就在头顶,会惹恼神明。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身体健康常常出毛病,大人事业也诸多不顺。
3.炉灶不要和水龙头相对。
因为炉灶属火,而水龙头属水,若水龙头和炉灶成一条直线,则为水火不容,从而可能会影响到夫妻间的感情以及两个人的健康。可以把炉灶和水龙头设计成曲尺形(L形),这样就可以避免水火相冲了。
这种新型灶台比传统灶台实用很多,能做饭,冬天还能取暖,省下了很多的生活成本。各位朋友们可以考虑安装这种新型灶台,还有就是注意灶台使用的禁忌。
Ⅳ 农民人就喜欢用土灶烧柴火做饭,这么做有什么优点吗
其实就我所生活的这个乡村而言,不只是以前农村农民用柴火灶做饭,即使是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的如今,广大农村农民依旧再用柴火灶做饭。当然因为生活和农村条件的变迁,其中的缘由自然也有所变化,简单来说以前用柴火灶是不得不,如今则是希望回味以前。这也代表着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我们家在二零零九年搬进了三层四间的农村小洋楼,家里依旧还在使用柴火灶。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既然已经住进了新房子,为什么还要使用以前的柴火灶,用煤气灶或者天然气灶不是更方便卫生吗?我想这其中的理由只有那些真正理解柴火灶好处的人才知道,我觉得我有义务应该将其写出来。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其实就我个人而言,一个农村家庭最好是既有柴火灶又有煤气灶。这样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可以用柴火灶表示尊重,平时用天然气更为快捷、方便,可以抢抓农业生产。
Ⅳ 为什么以前很多农村人都喜欢用柴火灶做饭,用柴火灶做饭有哪些好处
在原来的农村,烧煤,烧燃气都不方便,于是农村都有一个柴火灶,到做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升起一缕青烟,也成了农村独特的标志。柴火灶是土坯做成的外面镶上的砖,土做的灶台越烧越结实,现在给柴火灶上面镶上瓷砖擦起来方便也更干净了。
农村做饭人多都用的这样的大锅,小时候烧火是经常干的事,填上柴点上火拉起旁边的风箱,呼,呼火就着了。柴火灶做饭很快,拉几把风箱饭就能做熟了。柴火灶做的饭特别的香,最爱吃的也是柴火灶做的饭了。
怀念农村大锅饭和柴火灶,是永远都抹不去的记忆。
Ⅵ 为什么以前很多农村人都喜欢用柴火灶做饭,用柴火灶做饭有哪些好处
你好,这话题很有趣。农村人喜欢用柴火做饭,现在用柴火做饭的,也大有人在,一来是柴火在农村,可以随手拈来,不用花费成本,也可以少买些煤,农村过日子,精打细算。用柴火做饭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解决柴火和玉米芯堆放的脏乱差现象。
以前农村人用柴火做饭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穷,烧不起炭。记得我们小时候常常得出去砍柴和扫落叶,割蒿子晒干了烧炕。做饭,一年三顿饭要用晒干的硬柴火才能行。有时候天阴下雨,柴湿了做饭就得用嘴吹火,或用扇子扇。烟熏火燎很是遭罪。不是说农村人喜欢烧柴火,而是为了生存没办法的办法
记忆中的童年,我们几乎都在打柴,扫落叶割蒿子中度过,一群玩伴,放学了约在一起,各自背着大竹筐到处跑,那时候柴火资源也缺乏,得跑好多地方才能找上一筐。大人们也是在劳动之余,抢空割一些野蒿子,用来储存一个冬天的烧柴。用柴火灶做饭的好处在过去,首先一家人都忙前忙后,和面的,烧火拉风箱的,抱柴火的,坎柴火的,煨火炕的,全家总动员。虽然清贫,但也其乐融融。没油少佐料的饭菜感觉用柴火做出来特别香,一大锅饭一家人围在热炕上,吃的不亦乐乎。
用柴火做饭的好处也有更多的人间烟火气息,一到做饭点,你看,家家烟囱里都冉冉升起了炊烟,也许,日子就是这样子的才有滋有味,有一股朴实的人情味儿!这样烟火的日子延续了一辈又一辈!“又见炊烟起”,这首歌让多少人思绪万千!如今的日子好了,农村人都烧起了大炭,无论灶糖还是火炉,饭熟了,炕也热了。只是少了那股煤炭味,柴火味,也少了煨在炕里的牛粪味儿。生活,看似过的什么都不缺了,但少了很多东西,让人回味时眼角总要潮湿。
这个问题问的,一看题主就是没有农村生活经历!首先农村没有多少人会喜欢用柴火灶做饭,其次不止是以前,现在农村很多地区也用柴火灶呢!
重点回答一下柴火灶做饭的好处吧,这个比较有意义一点。
第一:省钱!不用燃气电费。柴火来源广泛,在农村要么去山上拾柴,要么用庄稼的秸秆烧火。都是不用钱去买,自己出点力气就能解决了,所以省钱。别看一顿饭用不多少燃气电费,一年下来就可观了。农村人过惯了苦日子,都会精打细算。
第二:有利于取暖。在北方农村地区都是这样,灶台连着房间的土炕,热气可以进炕洞里面。烧柴煮饭的同时,把炕也给烧热了,晚上睡觉舒服一些。就是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很多老一辈的农民还是习惯烧炕取暖,不用电器设备。
第三:锅大,能做的饭菜多。你们看到的铁锅炖大鹅或者柴火焖米饭,首先得锅大,那么就只能烧柴。原来家里人口多,每餐需要准备的饭菜多,所以只能用大锅做饭。现在也是一样,一般农村家庭日常吃饭不会做多少个菜,都是一两个菜,但是分量比较大,所以还是用大锅烧柴。
至于是不是柴火做饭更香,其实根本不是农民考虑的问题。农民考虑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省钱!
过去农村用柴火灶做饭,因为没有液化气、天然气、煤炭、电,只能就地取材,用农村的现成材料做饭,这也是几千年传下来的一种传统和习惯。这是因为:
一、柴火灶简单:用土坯垒灶,没有成本,节能环保,不用费人力物力财力。北方农村把灶和土炕连在一起,烧饭的热量从烟道通到土炕里,把土炕烧热,冬天盘腿坐在热炕上,米酒油糕热馍馍,温馨温暖。
二、柴火来源多样,不用花钱:关中农村烧的麦草、包谷杆、芝麻杆、高粱杆、棉花杆、苞谷芯芯等等,烙馍、蒸馍、煮饭、熬烩菜都行。前几天一个朋友说,他在宝鸡下乡插队时,跟老乡学烙锅盔,用了8斤面粉,把面发酵,面要硬一点,揉匀擀开,放进铁锅里,用麦秸烧,火要小一点,慢慢炕,功夫到了,锅盔熟了,皮黄里酥,吃一口香的很香的很,纯正的麦香。休假回西安把锅盔背回家,街坊邻居都来尝尝锅盔,都说好吃。
三、在秦岭山里的农村,柴火灶烧水、取暖、熏腊肉、熏豆腐干、熏香肠,柴火灶里烧几个薯仔、红薯、玉米,吃着更有一番风味,是现在街上烧烤摊弄不来的柴火味。
好处是: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节能经济,烧柴后产生的草木灰还是一种肥料。柴火灶做出来的饭好吃。烧火产生的炊烟还是一种美景,一种诗意。
“山深处见炊烟起,知有人家”、“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数声好鸟不知处,千丈藤萝古木昏。”
现在农村柴火灶很少了,通了天然气,方便省事,做饭不用烟熏火燎的。
我这个问题问的好啊,为什么以前人们都喜欢用柴火灶做饭?你想啊,电力都没普及、煤气还没出现,燃油都还紧张的情况下,人们不用柴火还能用什么?那个时代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凭票的年代,人们生活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了。
城市的人们生活可以凭票买煤,有煤票还不一定够用,常常从偷倒煤票的贩子手里,买些煤票补贴家用,你可以从过去的影视剧中,了解到以前城里人们怎样的生活?城市各个街巷弄堂,人们手忙脚乱地捣鼓着燃煤炉子,你会经常看到到处迷漫的淡淡烟雾,锅碗瓢盆交响曲很有生活气息。
农村咱不敢奢望那些高端的燃料,就连最基本最低端的柴草都很紧张,经常能看到男女老幼一齐出动,把田间地头能烧的能用的完全掳尽。
用烧柴灶做饭有什么好处呢?我想不来有什么好处,只能体现袅袅炊烟富有田园诗意,充满着生活气息,一家人围着锅台转的其乐融融。那个年代烧锅可是个苦差事,农村厨房厚重的泥巴墙,门洞低矮不说大多都没有窗户,夏天做饭更不要谈风扇空调了,进去一身汗,出来一身水,烟醺火燎的别提多难受了,大多数家庭中午饭都是草草地胡弄一下,没人愿进那个屋。柴灶做饭是那个时代人的一个整体记忆,对比现在美好的生活,让人感慨幸福真是来之不易,更难忘过去那个坚难而纯真的岁月。
家里如果有房间多便于存放的话,会把晒干的稻草担回去放在房间贮存起来。有些人家会在房前屋后的某个地方临时搭建一个简陋的小房子用以堆放柴火。而实在放不下的话,会把晒干的柴火码成草垛。这些稻干的稻草一方面可用来烧火做饭吃;另一方还可用来养牛,充当牛羊的过冬食物。
现在农人因工作关系常年居住在老婆娘家,不过我在这边镇上买了房,我可不是上门女婿。我老婆兄弟很多。农人的新家在会师圣地井冈山的龙市镇(原宁冈县)。这里山特别多,绵绵起伏。井冈山以山闻名,方圆百里皆是山。大山里的人家闲暇时一般会砍些山上的杂木,晒干了当柴火,用于做饭炒菜。当然也有个别人家会采用沼气灶做饭吃。沼气灶做饭的优点是清洁卫生。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都很好,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冰箱、空凋、液晶电视、电磁炉、煤气灶等几乎家家都有。很多人放着电磁炉、煤气灶不用,依然钟情于柴火灶(土灶)。那么用柴火灶做饭、炒菜有哪些好处呢?
1.节省费用。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来说,都知道金钱来之不易,平时都会注重节俭。能省一个算一个,能不花就尽量不花。当然该花的时侯他们也会毫不含糊。有些人家烧着柴火灶,却开着小 汽车 。
2.用柴火做饭炒菜产生的稻草灰、草木灰,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可以用来肥田种菜。这种稻草灰、草木灰里面的成份以钾肥为主,特别有益庄稼的生长。记得以前父母亲经常会把这些草木灰收积起来。等到种油菜的时候会把油菜籽和适量基肥掺入草木灰中,揽拌均匀,然后一小抓一小抓填入事先整好的油菜沟里,盖上土,等待油菜籽生根发芽。
3.用柴火灶做饭炒菜特别香,这也是现在很多农村人依然钟情柴火土灶的主要原因。很多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都会偶尔回一下乡下,尽情品味一下用柴火灶烧成的饭菜。现在的乡村游,农庄,都以柴火灶为主打品牌,吸引了八方游客办得红红火火。
为什么以前很多农村人都喜欢用柴火灶做饭,用柴火灶做饭有哪些好处?以前在电力能源不足、没有煤气、没有燃气、也没有电器的年代,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用柴火灶做饭,尤其是山区农村,柴禾资源丰富,只需出力砍伐,无需掏钱购买,用柴火做饭,成本比较低,而且还十分的方便,平时只要做好储备,一年四季都不会缺。
柴火灶做饭的好处,就是火劲猛、火劲足,这样做出来的饭菜非常香,非常入味,也非常的好吃。
我现在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柴火灶做饭的方法。比如每次做饭先洗好米,放入锅中,再加水,加水的多少要看你是闷饭还是蒸饭,如果是闷饭,那就要加入适量的水,同时还要看你是喜欢吃软和点的饭还是喜欢吃稍微硬一点的饭。想吃软和点的饭就适当多加点水,想吃硬一点的饭就要少加些水。通常情况下,将锅中洗好的米展平,水位加到漫过米上面一扁指的高度为宜。然后用柴火将饭锅烧开,开锅后开始用小火即可,待饭米稍有膨胀时,再用筷子将锅中的米横向纵向来回划开,然后用筷子垂直捣一些气孔,再将锅盖盖严实,之后,将灶堂中未烧尽的柴草退出,只留下火炭,用火钳将灶堂中的火炭分开到灶堂的四周,中间不留火,当看到锅盖的周围有很多蒸汽时或者将手掌平放到锅盖上面感觉到非常烫手时,就说明饭已经熟了,如果想吃锅巴,那就让锅里的饭再多蒸会儿,这样就会形成又香有脆的锅巴。
还有一种方法叫蒸饭,蒸饭就是把米洗净后放入锅中,多加一些水,然后用柴火烧开,开锅后,可以将火息灭,待饭米稍有膨胀时,就可以把锅中的饭米捞起来过滤,也可以留一些饭米连同过滤的米汤煮一些稀饭,如果不需要煮稀饭,就将饭米全部捞起来过滤。这时还可以将锅洗净,借机炒菜,待菜炒完,再把锅洗干净,将刚才过滤后的饭米倒入锅中开始蒸饭,蒸饭也无需明火,只用灶堂中剩下的火炭就行,当见到锅盖的四周有大量蒸汽冒出时,证明饭已经蒸熟了,跟刚才一样,如果喜欢吃锅巴,那就多蒸会儿。
其实,目前,在广大农村,还有很多农民家庭,还保留着柴火灶,因为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柴禾,特别是山区农村,房前屋后随手就可以拾到柴禾,因为柴禾不用花钱买,确实也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为关键的时,用柴火灶做饭,确实要比电器做饭好吃一些。我们在下乡时总会看到那些农家饭庄的生意十分火爆,就是因为他们还是用柴火灶做饭。这也说明大多数人喜欢吃柴火灶做的饭。
以前,没有电,没有燃气,更没有电饭锅、电磁炉等先进的锅灶,更主要的原因是农村普遍很穷,买不起,所以只能就进取材,磊个土灶台,烧柴禾做饭。
用柴禾灶做饭的好处多。
首先是 省钱, 在农村用几块土坯、碎砖头或石头,就能垒个灶台,烧柴禾做饭,玉米杆、烂树枝、棉花杆、芝麻秸、烟秸等等,都是做饭的好燃料,可以说是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不仅不用花钱,而且还废旧利用,变废为宝,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真是两全其美。
有的人家灶台和土炕连在一起,一锅饭做好了,土炕也烧热了,寒冷的冬天,躺在热乎乎的炕上睡觉,周身暖烘烘,热乎乎,简直是一种享受。听老人们讲,冬天睡热炕,还能治疗腰疼腿疼。
家家户户炊烟凫凫,弥漫在山村的上空,是一部美妙的田园画卷和田园风光。
其次是用柴火灶 做饭好吃, 用柴禾灶做饭,慢火,慢炖,慢熬,红红的火苗吞噬着干燥的柴草,发出吡吡啪啪的响声,仿佛是一曲动听的音乐,红红的火苗悿着锅底,火力均匀,做出的饭特别好吃。以前老是用电器之类做饭,也没感觉有什么差别。中秋节回家,特意用柴禾灶熬了一锅大米粥,同样的米,同样的水,吃起来口感就是不一样,香味十足,幽香持久。儿子说,又吃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我来自农村,从小家里都用的是柴火灶,说一下我的看法。首先说明一下的,以前在农村用柴火灶,不是喜欢,而是不得已。
一是节约。这个好理解,以前,农村人口多,经济条件差,日子都过得紧巴巴,恨不得一分当作两分花,能节约的地方肯定要节约。柴火灶的成本小,首先是垒灶,只用得一些砖、水泥,有些人家甚至只用泥巴就可以。其次是燃料,都是花生、棉花、稻谷等农作物秸杆或野草、野树,只有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没有经济成本,可以不花一分钱。
二是取材容易。家家都种地,家家都有花生杆、棉花杆、稻草等,就在地里晒干后抱回家,随用随取。农闲时到野外砍柴,捆野草,大自然里到处都是,虽然有时候这些资源也很紧张,但也总能弄得到。而且,把这些东西作为燃料后,那些农作物得到了妥善处理,地里包括野外都干净整洁了,烧过的灰也能用来垫猪圈、肥田等,真的是循环利用,特别环保。
三是没有其他燃料。那时没有电,自然没有电饭锅、电磁炉、煤气灶这些电器。虽然有煤炉,但很多人还是舍不得用的,因为买煤不仅要花钱,还要回来自己做煤球,也麻烦。沼气也有,但很少,我们全村仅有一户,也没使用多久就熄火了。
四是一灶多用。柴火灶一般放两个锅,前锅烧饭,后锅烧水(包括饮用水和洗漱用水,都是要在锅里烧的)。有时后锅还要烧猪吃的,比如红薯、菜叶等,煮熟了才喂。
至于柴火饭味道好与差那是后来才说的事,因为以前没有用电器做饭,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差别。现在看来,柴火灶做饭虽然麻烦,卫生差些,但是做出来的饭菜味道确实有些差别的。尤其是一种吃食,只有柴火灶才能做得出来,那就是锅巴粥。有时回到农村亲戚家里,我们常常特意要求用柴火灶做饭,就是为了吃它。
问:为什么以前很多农村人都喜欢用柴火灶做饭,用柴火灶做饭有哪些好处?
用柴火做饭是农耕时代留下来的,以前不仅管农村,城市做用的也是柴火,因为以前还没有煤矿,更谈不上油气矿,用煤做饭,城市是近百年以后的事,农村烧煤,也是在七十年代以后,七十年代之前,农村极少能见到煤,农村做饭没有别的可烧,只能是用柴火灶,这不是喜欢不喜欢,在六十年代之前没有别的能源落后的情况下,柴灶喜不喜欢也得用。
自从认识了煤之后,城市才有了炉子,但城市还有很多农村去卖柴的,解放以后我父亲就去天津卖过劈柴和玉米芯。
七十年代农村有了煤球之后,还有绝大多数人烧柴灶,那是因为,烧煤球要花钱买,那时买机器煤球凭票是一块四一百斤,买人工煤球掺土多要便宜一些,但是,农村烧柴是一分钱也不用花的,每年生产队分很多,旧柴接上新柴。
农村每家院都有一个柴草垛,阴天下雨前还要把干柴抱屋里去,连阴雨时,屋里就堆半屋柴草,有柴棚的人家就堆满柴棚。
七十年代以后,农村有了煤球,但农民还是以烧柴灶为主,一是烧柴灶不用花钱,二是秋后冬天和春天烧柴灶连带热炕暖屋,一举两得。夏天屋里热就在院里或柴棚烧凉灶,也不烧煤球,因为烧柴灶随意,点火就烧,停火就不烧,烧煤球首先点炉子要半小时,等做完饭烧完水,炉子还有火还很旺就是浪费,热天浪费冬天怕中煤气,所以农村人爱烧柴灶不爱烧煤球。
农村有了采暖炉后,也爱烧柴灶,那是因为传统农村的房子都有土炕,有土炕必须要烧柴,因为"睡凉铺不睡凉炕″,睡凉炕会落下腰疼病的,而且,过去农村人就是习惯睡热炕头。
有了天然气后,人们都很喜欢,但还有很多农村人爱烧柴灶,原因就是舍不了那个热炕头,还有就是烧气花钱,烧柴一分钱不用花。
自从人类学会用火来加热食物以后,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基本上都是用柴火来生火做饭。哪怕是利用煤炭取暖做饭也是后来的事情。所以说,对于“为什么以前很多农村人都喜欢用柴火灶做饭”,这个问题本身就不能成为问题。因为用柴火灶使人类在长久的生存中,不断 探索 积累出来的最适合最经济最高效的一种生存方式。
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对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并不广泛,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为了生存需要,只能利用上山柴火和田里的秸秆燃烧来加热食物。而柴火灶承担了将热能转化的作用。总体而言,柴火灶有以下这几个好处。
第一,柴火灶适用范围最广
我国农村地区地大物博,有平原,有丘陵,有高山,各地的环境居住生活条件都不太一样。但是不管在哪一个地方,我们都能看到农民家庭中会建造柴火灶。虽然具体的建造结构和设计特点有所差异,但性质都是一样的。柴火灶的适用范围是最广的,不像现在天然气灶也好,沼气灶也好,煤气灶也好,或者煤炭炉也好,都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和使用范围。
第二,柴火灶做取材最方便
柴火灶使用的原材料就是农村里的秸秆残余和木柴。这些原料的取得都非常方便。像平原地区虽然没什么山,但是土地面积大,种植规模大,农村的秸秆残余,玉米杆、稻草和麦秆等等数量非常多,根本不用担心原材料短缺的问题。而在丘陵山区地带山上的灌木同样很多上山砍柴或者家里种植的桑树剪伐以后留下来的枝条,都是非常好的柴火。所以说柴火灶的取材比其他的几种都更加方便自然。
第三,柴火灶烧饭更符合习惯
农村里长期烧柴火灶,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一生都是如此,祖祖辈辈就这么流传下来。所以对于农村人来讲,烧柴火灶就是刻在心中的生活习惯,一经养成很难改变。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过去全部都是如此。虽然现在有了燃气灶,煤气灶和电磁炉等等其他的做饭方式。但柴火灶更符合农村人的生活习惯。
第四,柴火灶经济成本更低一点
前面也讲到过了,柴火灶的取材都是就地使用农作物的秸秆残余,根本就不需要再花其他的任何成本去购买。这一点不管是烧煤气、烧天然气、烧煤炭还是其他的什么都无法比拟。因为那些都需要花费金钱去购买。农民的生活本来就不富裕,如果每天生活做饭还需要花钱,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可以使用不要钱的原料取暖,做饭的情况下很多人肯定会更加倾向于使用柴火灶。
第五,柴火灶烧出来的饭菜更香
对于这一点,在农村经历生活过的人可能印象更加深刻,感触更深,只有吃过了农村的柴火灶烧的大锅饭和用小锅和电饭煲煮出来的饭对比以后,才知道柴火灶烧出来的饭菜更香。
Ⅶ 农村土灶做饭香,但有人说越来越少人用土灶,为什么你怎么看
农村土灶估计是人类很伟大的发明之一,在中国应该列入五大发明,因为土灶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产生了 美食 及灶神这样的文化氛围,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
小时候的土灶真的很土,全是用泥和石头彻成,甚至烟囱有用蔑竹编制一个笼子外面敷上泥做的。那时候山上的柴禾少,为了节省柴禾,灶旁安装一只木制风箱,利用风箱的鼓风原理增加火力并节省了柴禾。灶面就是用泥敷平很容易弄脏。但土灶是每个孩子的最爱,每当肚子饿了或母亲在锅里炒菜时,就会爬上风箱,看着母亲做好吃的,那菜饭香的味道都会让人不自觉的流出口水。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土灶已经不土了,因为柴禾随处可得,风箱早已取消了;灶面一律用精美的瓷砖贴得非常漂亮,而且有专门的工匠设计的省柴灶,既不浪费柴,又火力大增,烧起来得心应手。但是土灶使用的人正在越来越少,甚至将会在若干年后消失。什么原因?
因为气电正在越来越被用于燃料,既清洁又方便。近年来各种现代炊具正在进入千家万户寻常百姓家,煤气灶,电磁炉,微波炉,电水壶等等,完全可以取代土灶的功用。现在农村老人还是普遍使用土灶,一是经济二是比较习惯。年轻人多习惯于方便简省快捷,所以说若干年后,土灶将越来越少,甚至消失。
虽然土灶作为人类的炊食设施,与我们曾经相依为伴,如果消失终会念念不忘。但这也是 历史 的发展、 社会 的进步,因为人类为了美好的生活总会自然而然地舍弃一些我们曾经日日相伴的物件。
欢迎关注yungkey,欢迎留言参加讨论。
在我们东北的农村都是用土灶做饭的,但是我们这旮瘩不叫土灶,我们就叫锅台,或者叫大锅台,都是烧柴火的,也就是烧玉米秸秆的,而且我们东北的农村也必须用那个大锅台,烧柴火做饭的,我们用大锅台烧火做饭,不光是做饭,我们是要用做饭烧柴火的热量取暖的!
我们东北的大锅台都是连着火炕的,自古以来东北的农村都是这样做饭去取暖的,做饭香是真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冬天取暖的问题,东北的农村,从9月份开始,天就开始变冷了,炕也就凉了,而且会一直凉到来年的4月末5月初的时候!
掰着手指头算一算,一年有8个月的时间,需要烧火炕的,春天,天秋的时候,火炕稍稍热点就行,天气越冷,火炕就得越热,到了三九天的时候,火炕就烧的贼拉拉的热的,东北的农村就是屋里冷火炕热,反正晚上睡觉钻到被窝里,被窝里一热。身上就不冷,这觉也就能睡得舒舒服服的了!
而且在东北的农村,从来也就没有人限制,大锅台大火炕的,也从来就没有人限制烧玉米秸秆的,所以,东北的农村,自古以来,就烧大锅台做饭,烧大火炕取暖的,而且做饭喷香,烧炕贼热的!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主要是生活节奏加快、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所以选择电、气为能源。这样,即方便,又快捷。把节省下的时间,投入到农事当中。不过,为使饭菜保持传统的味道,不少农村人也保留了土灶。杀年猪、炖酸菜、烀玉米面饼子、炖萝卜干血肠等,其作用和风味,是采用电丶气为热源所达不到的。
农村土灶是农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设施,一日三餐,锅上锅下,不知要忙活多少次,记忆中的小时候,若是今天炖什么好吃的,从生火就围绕着锅台,一直眼巴巴的看着,口水咽的吧唧吧唧响
农村土灶,作为农村一大传统特色,一直在农村保留及使用到现在,本人家中就有土灶,经常也会使用,但使用率比过去确实少多了,但要说淘汰土灶不用,在我此生可能是做不到的。
农村为什么一直有人家在使用着土灶,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农村柴禾多,土灶烧火的材料充足,为农民烧水做饭节省不小的成本。
二,农忙时,做一锅饭,炖一锅汤,由早吃到晚,既方便又节省时间,平时想吃香脆的锅巴,只有土灶大锅才能做出来。
三,农村杀只鸡,炖只鸭鹅,大锅土灶,锅大好炖,且又炖的香,尤其是杀年猪,炖排骨,猪腿猪蹄,土灶更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四,土灶冬天烧水量大,烧一锅水,一家人喝的有了,用的也有了,锅墙烧热后烘袜子鞋子又是一举多得。
五,土灶产出的草木灰,是菜园蔬菜必不可少的有机肥料。
六,土灶是农村人的一种传承,一种怀想,至少70后之前的人们不会忘记土灶,也不会丢掉土灶,有时用土灶做做饭,做的是情怀,做的是乡愁……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也相继使用上液化气,天燃气,土灶在某些地方终将会消失,在某些山区也许永远流转下去,那就顺其自然吧!
其实越来越少用土灶是一种误传,在山区农村,亦或在平原农村,传统土灶依然经久不衰。说土灶使用的少,这是针对年青人和缺乏柴火的地方来讲,年青人因图减省、爱清洁,又大半生活在城市里用惯了煤气灶,对传统的土灶做饭不习惯,即使后来回到农村也会购买煤气灶做饭,这样土灶自然就少用了。用土灶做饭还有两个缺点,一是烟熏火燎灰尘多不卫生,特别是柴火灰尘多,这对爱卫生的青年人来说是一道难迈的坎。二是用柴火灶做饭,温度难以控制,如果没有长期的经验,做的饭菜不是夹生就是过熟,吃起来大跌胃口。虽然如此,但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还是喜欢用柴火灶做饭。它一不需要花钱买燃料,在农村随时捡一点柴禾就能做熟一餐饭。二是柴火灶做出来的饭菜香,蒸的饭有饭有锅巴,特别是锅巴吃起来脆香脆香,吃一次永远也忘不了的美味。炒菜受热面积大,炒菜时间短,也不会造成蔬菜因制作时间长而营养成份遭到破坏。
因此,说柴火灶用得越来越少的人,应该是伪农民,是一个不重实际而喜欢道听途说的人。谁是谁非,你只有亲自到农村走走,看到农村人做饭时炊烟袅袅时,你就会对先前的结论有了新的解释。
农村土灶做饭香,但有人说越来越少人用土灶,为什么?你怎么看?
农村土灶做饭确实香,尤其是我们天水有种叫呱呱(还有散饭、凉粉等)的小吃,必须是土灶慢慢炖熟的,吃起来才有味道。现在在农村,用土灶做饭的确实少之又少,并不是专家建议的禁止农村烧土灶起作用了,而是有其他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家庭人口的减少。以前,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员少,一个家庭六七个人都是少的,吃饭的人多做饭做的量就大,而我们的土灶就能满足这个需求,去过农村的都知道,土灶的特点就是锅大。在我的家乡,农户家里土灶的标配是三口锅,一口大的,两口口小的,少一锅饭就能够满足一家人吃饭的需求。而现在,除了过年,一个农村家庭都是两三个人,根本不需要用大锅来做饭,电磁炉的一口小锅就能满足吃饭需求。
二是用来烧土灶的柴火紧缺。我记得我小时候,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放学以后到树林里面捡柴火。现在,一方面封山育林以后,林子不能随便砍伐了,另一方面,家里都是老人孩子,也没有人去捡柴火。没有了烧土灶的需求,也就没人去捡柴火了。
三是麻烦,土灶烧起来太费工,又要加柴又要忙活其他的,还要时常注意火势大小,太大了饭就糊了,太小了饭就生了。遇到技术不好的匠人建的土灶,一遇刮风,满屋子的烟,烟熏火燎,一般人受不了,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嫌麻烦根本不会去烧土灶。我们当地农村煤气灶还没有,主要没人送煤气,大家做饭都用电磁炉、电饭锅,烧水就用电烧水壶,一通电就行,没有烟熏,做饭也快,吃完饭收拾起来也简单。有方便的大家谁还用麻烦的,所以土灶也就越来越少有人用了。
土灶做饭的确香,但是为了保护生态城市和郊区都让用清洁能源做饭,天然气和电。只有偏远农村才能吃到土灶材禾饭。
提问:农村土灶做饭香,但有人说越来越少人用土灶,为什么?你怎么看?
天地在运转,人类在改革。
国家在发展,人富在懒惰。
吃喝在玩乐,人心在偏僻。
历史 朝代至今,农村土灶做饭的确比电器做饭好吃。农村的土灶在当前来说是少不了的,农村的土灶在农村做红、白事方便,做大锅饭只有农村的土灶好。城市里饭馆是专门为做大事做饭,吃小灶不会用大灶台烧饭的。
农村的土灶还有一个优点,能消好许多的杂物,如:玉米秸秆、砍伐木柴的杂丫,只要能烧着的杂物都可以用来烧饭。重点能节省电费、煤气等。还有一大优点,草木灰是农作物的好肥料,等等。
为什么说现在的人用土灶越来越少呢?原因很简单,国家在发展,百姓也解放了,以前的农村经济实在困难,只能说省一分钱是一分钱,现在许多的年轻人出外打工或工作,家里只有一些病老残弱者留守在农村,有许多人年轻大了,儿女们都有钱,用电用液化气和煤气方便,不考虑钱多或钱少,求个快乐。
按当前的农村来看,现在山区的杂柴实在太多了,山上的杂树以成了原始森林,没有几个人来消灭这些没用的杂柴杂物,往往造成火灾很容易。山沟里杂物过多对田地房屋也有危害性,因为杂物时常到处将水沟阻挡,大水满山跑,造成自然灾难很明显。
农村土灶做饭可实很香,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我儿子在外地做生意,今年回家过年他吃到自己家土灶做的饭感觉相当好吃。他跟妈说我用电饭煲做饭真不好吃,不但没有味还很难吃,菜也没有土灶做的菜香。我说这是肯定的,因为用电都是闷熟的。当然不好吃的,因为家里的饭是蒸熟的还特别香。我有电饭煲都没有用,再说农村山多有柴还不用花钱,做出来的饭菜又好吃又香,何不要用电呢?
农村土灶做饭香,但有人说越来越少人用土,为什么?你怎么看?按我老家的情况来看,确实是如此。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首先,优势比以前小。
过去,烧土灶除了煮之外,还有其他地方需要用到,比如说喂猪喂牛要用到热水或者煮猪食呀,烧水冲凉呀等等。
现在呢?养猪的基本上没有了,冲凉也不需要用灶烧水了,基本上每家都有热水器或者太阳能这些电器,用起来更加方便。
其次,烧柴火灶相对麻烦,再加上新灶具的普及。
现如今的农村,基本上都只剩老人和小孩,有的甚至只有老两口。这样的话,平常煮饭菜的量也不多,烧柴火灶可能就更加麻烦。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气灶也受到更多人的青睐。显然,煤气灶在日常使用中比柴火灶更加方便快捷。
当然了,平常用煤气灶煮饭的频率更高,但是过年过节土灶还是会派上用场。另外,在农村仍然还有人使用土灶,因为土灶除了煮的饭菜好吃以外,柴火易得,成本更低廉。
总的来说, 社会 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新的家用电器也更加普及了,土灶的优势相比以前也更小了。再加上农村年轻人基本外出,煮饭烧菜量更少,煮饭还是要煤气灶这些新式灶具更加快捷方便。所以烧土灶做饭也越来越少。但在农村来讲,还是会用到土灶,只是用的频率更小,但并不会消失。
Ⅷ 土灶做的饭菜特别的香,这和什么有比较大的关系
小时候总是吃柴火灶的食物,后来逐渐用上了煤气灶和电饭煲。现在偶尔去亲戚家吃柴火灶铁锅煮的饭。黄棕色的饭锅特别香,有嚼劲,电饭煲煮不了。应该是锅的材质和烧的方式,让柴火灶铁锅煮出来的饭更香。冬天给柴火灶添柴火特别暖和。
人都会怀旧,失去了的总觉得可贵。现在没有了土灶,总以为土灶烧出来的饭菜更香。就说煮饭。我们都知道用压力锅压出来的饭更香,那是因为,米饭的芳香被聚集在锅里,没有跑散,所以饭香。而农村的土灶煮饭,敞开锅子沸腾,饭的芳香早散了。又岂会更香?只不过那时的人们能为吃上一顿饱饭就已经很知足。不像现在的人,一肚子油腻,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
Ⅸ 以前很多农村人都喜欢用柴火灶做饭,用柴火灶做饭有哪些好处
虽然我们现在做饭都会有很方便的燃气和天然气,但是在原来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柴火灶被用来做饭。柴火灶是由土胚做成的,外面镶上砖,灶台越烧会越结实,农村人做饭大多都使用一个大锅,并且在添上柴火拉起风箱后就可以开始做饭了。一般用柴火灶做出来的饭都很香,并且大家在做饭的时候会在柴火灶旁围成一圈聊天,很有氛围。冬天很冷的时候,围着柴火灶也可以进行烤火御寒。
如今柴火灶做饭已经慢慢变成了过去,但是它所代表的还是属于老一辈人年轻时候的回忆,也是农村独有的乡味。并不是说柴火灶做出来的饭多么多么的好吃,而是那份回忆才最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