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过几天想去弥勒不知道好玩吗
特好玩.景点有/ 弥勒旅游景点 弥勒县是一个新开发的旅游区,位于红河州北端,离省城昆明140公里,与路南石林,泸西阿庐古洞以普者黑连为一体,交通发达,气候宜人。 弥勒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被誉为滇南福地,在这里可尽情领略苍茫蔗海的万倾碧波,也可充分吸吮糖、蜜、烟的沁人香气,可在白龙洞欣赏绝景荟萃的地下奇观,还可到西山猴子箐饱览喀斯特地区的热带雨林,可在城郊梅花温泉、大树龙潭洗去旅途的劳累,同时还可就近参观全国一流的花园式现代化企业——红河烟厂。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来到弥勒可是到了佛祖圣地。弥勒城与佛同名,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被誉为“佛城”,来到这里你可到弥勒寺朝拜,祈祷,还了你的美好心愿。 白龙洞 位于弥勒县西南,是一新开发的地下溶洞景区。洞分上下两层,全长1500米,自然形成四十余座厅堂,可谓洞中有洞,洞中有山,被为誉为“南滇一绝”。白龙洞奇景荟萃,如“蓬莱仙山”、“龙宫玉柱”、“海底世界”、“斜塔奇观”、“珊瑚生辉”、“双羊寻子”、“摇钱树”等景,有很高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孙髯翁墓 位于弥勒县城西大街。墓圆形石砌,径6米,碑镌“古滇名士孙髯翁先生之墓”。孙髯,字髯翁,号颐庵,昆明人。自幼聪颖,才气超群,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在文禁森严的雍乾之际,把感慨融铸于一百八十字大观楼长联中,一时轰动诗坛,是我国楹联文库中的一颗明珠。198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虹溪石牌坊 位于弥勒县虹溪镇东门街中段。青石建造,东西向,占地面积64平方米,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坊通高40米,宽6米,三重檐四柱三间,柱脚石墩有八个石狮子相对而立。坊头正中有一块镂空的石龙盘抱的直匾,上书“圣旨旌表”,下面横书“三代一品封典”的石匾。坊台基东西两面各有垂带式踏道七级,两边直柱上有三副对联。坊系虹溪王炽请通海名匠建造,王炽是当时云南富商之一,曾捐巨资效忠清廷,故受清廷敕封。王炽对地方也曾有过一些善举,有“乐善好施”的乡评。石坊雕琢精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83年公布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提示 1、住宿:红烟宾馆(三星),参考房价188元/间 2、交通: (1)白龙洞距县城约30km,可乘出租车。 (2)锦屏山大佛距县城约5km,可乘出租车。 3、特别介绍:弥勒阿细跳月。 小吃嘛/弥勒纯素食小吃店,素卤饭超赞。 ... 盐水意面及素肉圆 很顺口滴.弥勒的卤鸡米线/彝家八大碗/ 弥勒羊汤锅 说得我口水直流..去了你就知道了,女孩也很热情的嘎/
Ⅱ 新哨镇的介绍
处于甸溪河两岸,东部与东山镇相邻,南部与竹园镇为界,西侧与虹溪镇、五山乡、西一镇接壤,北连弥阳镇、卫泸乡,距弥勒市区18千米,距省会昆明170千米,南至州府行政中心蒙自127千米,镇域面积315.2平方千米。
Ⅲ 云南弥勒新哨气候会出现倒春寒吗_
弥勒市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位于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39′之间。北依昆明市石林县、南接本州开远市、东邻文山州丘北县、西连玉溪市华宁县,处于昆明、个旧、开远三个城市和滇中滇南两个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红河州的北大门。新哨镇位于弥勒市中部,处于甸溪河两岸,东部与东山镇相邻,南部与竹园镇为界,西侧与虹溪镇、五山乡、西一镇接壤,北连弥阳镇、卫泸乡。
弥勒市境内东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山脉、河流趋向多由北向南。新哨镇这里纬度比较低,受地形阻挡,冬季风不容易吹到这里,春季气温不会很低,不会有明显的倒春寒。
Ⅳ 弥勒海拔多少米高
弥勒海拔在862-2315米。最高点位于新哨东面的金顶山,海拔约2315米,最低点为南盘江出境处,海拔约862米。土地总面积中,山岭、丘陵面积占87%,山间谷地、河谷面积占3%,平坝面积占10%。
弥勒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835.4毫米,平均气温18.8℃,最高气温34.8℃,最低气温-0.2℃,日照2131.4小时,无霜期323天。光照充足、有效温期长,霜雪日短。
弥勒下辖部分乡镇海拔地势介绍:
新哨镇地处云贵高原西南部滇东南中山地带,地势由北向南呈斜坡状,海拔在1364—450米之间,东西山高坡陡,中间地带为平坝丘陵;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坝丘陵;主要山脉有金顶山、大黑山、牟尼山、老光山、陀峨山等;境内最高点金顶山,海拔2315.5米;最低点位于宿丫甸溪河谷,海拔1364米。
五山乡地势中间低、四周高;地形分为山地和盆地;主要山脉有歪头山、营盘山、放羊山、大黑山和马耳朵山,境内最高点位于舍姑村,海拔2150米;最低点位于石头寨村攀枝花小组热水塘,海拔1108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弥勒,网络-新哨镇,网络-五山乡
Ⅳ 弥勒县有哪些镇
弥勒辖弥阳街道、新哨镇、竹园镇、朋普镇、虹溪镇、巡检司镇、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东山镇、五山乡、江边乡1街道9镇2乡,7个社区、129个村。
弥勒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北部。是红河州“北大门”,南抵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316公里,市内交通四通八达,昆河公路纵贯腹地93公里,滇越铁路沿西境跨越78公里,有G80广昆高速公路、高铁南昆客运专线经过。
地形地貌
弥勒市境内东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山脉、河流趋向多由北向南。西部石山碎布,间有成林的乔木、灌木;东部山岭表层多为风化土壤,广为草丛,灌木和乔木覆盖;山岭之间有谷地,耕地多散布于谷地和平坝中。
最高点位于新哨东面的金顶山,海拔约2315米,最低点为南盘江出境处,海拔约862米。
Ⅵ 弥勒县有几个乡镇
弥勒县辖10个镇、2个乡:弥阳镇、新哨镇、虹溪镇、竹园镇、巡检司镇、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东山镇、朋普镇、五山乡、江边乡
Ⅶ 弥勒市有几个区
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弥勒县,设立县级弥勒市。
弥勒市辖弥阳镇、新哨镇、竹园镇、朋普镇、虹溪镇、巡检司镇、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东山镇、五山乡、江边乡10镇2乡,7个社区、129个村。
Ⅷ 哪里产韭黄 韭黄大量收购!
云南弥勒韭黄一年四就都产韭黄炒鸡蛋”,一道餐桌上的美味,无公害优质韭黄因此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在弥勒县新哨镇,这看似普通的小小韭黄却成就了农民们一大特色蔬菜产业。新哨农民建起了省内外闻名的优质韭黄种植基地,几年间,种植面积从几亩发展到目前的近万亩,形成年产值达1.5亿元的特色蔬菜产业,实现了广大农户的跨越式增收。
“叶黄似金条,茎翠如白玉”。近年来,新哨镇的无公害韭黄凭着“鲜、香、嫩、脆”的特点享誉市场。循着名声,记者在新年时节寻访了新哨镇这一特色蔬菜基地。
冬日阳光下,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韭菜飘着清香。新哨镇河西片区的田间,一块块遮阴网下,一垄垄“黑色”的田地格外引人注目,这些“黑田”里种植的就是被新哨农户称为增收致富的“金银草”韭黄。
2007年初,在村民小组长保文明带领下,弥勒县新哨镇里方村委会小窝旧村开始种植韭黄。经过试种,韭黄单季亩产值5303元,且韭黄一年四季都有出产,经济效益极高,韭黄种植农户越来越多,销量也越来越大。如今,亩产值达到了1.5万元,在里方、路体、火木龙和朗才四个村委会广泛种植,形成近万亩的规模。
里方村委会小窝旧村小组农户白永坤说,他2008年种了3亩韭黄,亩产值1.3万元,2011年种植韭黄面积5亩,预计亩产值1.7万元,3年累计种植韭黄收入达18万元。通过依靠科技种植韭黄,多年做生意积累,现已在东风街购买地基建盖了一栋面积达360多平方米的楼房,还买了一辆皮卡小汽车。
“念好增收经,唱好增收戏。”新哨镇纪委书记陈云辉介绍,近年来,新哨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托区位优势,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韭黄种植作为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的重要措施来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通过采取示范带动、品牌推动、营销联动等产业发展措施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依靠科技等种植管理办法,大力推动韭黄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户跨越式增收致富。
新哨这个享有“葡萄之乡”、“板栗之乡”、“优质米之乡”等美称的聚宝盆,又成功打造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优质韭黄产区。
新哨镇以“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互惠互利”的订单种植模式,做好韭黄种植产业。首先,抓结构调整,增加种植面积。新哨镇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市场、规模、品牌、效益”的原则,促进了农民增收,成为全镇增收的一个亮点。其次,强科技培训,抓示范引导。为了使广大种植户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增强致富本领,新哨镇把课堂搬到田地间,及时邀请省、州、县级农业技术人员和当地农民土专家进行培训,创建了“理论+实践培训、示范+互动培训”的培训模式,让广大种植户实地学习,形成“示范一户、辐射一片、带动一片”的良好格局。
为解决韭黄销路问题,一方面新哨镇充分发挥特色农业种植协会联合党总支的作用,推广订单农业,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逐步改变传统的自产自销的生产经营方式,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帮助农户联系客商跑销路。
为打造优质韭黄无公害农产品,新哨镇提出“以点带面、打造品牌”,采取协会带动,成立河西片区特色农业种植协会,并在协会上成立了联合党总支,将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光、热、水资源,以小窝旧村作为韭黄种植示范点,建立质量保证小组,制定无公害韭黄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分级清捡标准,规范包装规格,统一收购价格,加大特色农业蔬菜的发展力度,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韭黄规模种植。
去年6月份,新哨农技站与蔬菜协会共同为韭黄申报了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充分发挥了科技部门及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农民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升了市场知名度。
如今,新哨人还筹划着在乡村建造蔬菜冷藏库,把特色蔬菜产业做得更大,新哨韭黄种植业正朝着“经纪人牵头、种植户参与、标准化生产、实体化运作、抱团闯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稳步发展,引导更多的农户种植,把韭黄做成广大农民致富的“金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