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竹溪特色菜
薯仔焖米饭
说到薯仔焖米饭,十堰人一定不会陌生。做好的薯仔焖米饭,还未出锅就满屋飘香。薯仔和米饭亲密地黏在一起,在锅底烤出诱人的金黄酥脆的锅巴,薯仔软而面,米饭清甜。如果你平常只有一碗的饭量,一定会忍不住吃两碗哦。
可惜如今土灶与大铁锅越来越少见,很少能吃到原滋原味的薯仔焖米饭。如果你忍不住怀念那久违的清香,现在有两个办法哦。自己在家以尝试着做一下。
原料:大米2碗(大约400克),中等大小的薯仔1个,盐适量,油适量。
做法:
1、将大米洗净。
2、薯仔去皮,切成指甲大小的方块。
3、在锅内放入适量油,将薯仔块煎至金黄,撒上适量的盐调味。
4、将大米加水放入锅中,和平常煮饭一样,再放入煎好的薯仔块。
5、米饭焖好后,用筷子将米饭和薯仔块翻拌均匀,盖上盖子再焖15分钟就可以食用了。
Ⅱ 大山深处的美食--走进湖北竹溪
湖北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芈月传》中,芈月随芈姝远嫁秦国,就曾经过竹溪。芈月是楚国人,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又称荆、荆楚,都城则是在湖北荆州一带,而秦国咸阳则是陕西的西安。位于秦楚交锋核心地带的竹溪,便是“朝秦暮楚”之地。
位于大山深处的竹溪,境内山峦叠峰,河谷幽深,景色十分秀丽。青山、绿树、碧水、红花、白鹭,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村田园图。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竹溪历史上移民杂居,五里不同风,移民会集之地,饮食文化融合最充分,竹溪人善于吸纳各地饮食之长,在此基础上兼容并取。爱吃、会吃、好吃正是当地的优良传统。竹溪菜以酸辣为主,也喜食花椒之麻,兼川湘菜系之长,形成独特的本地菜系。
竹溪蒸盆
提起竹溪,最先想起的当然是竹溪蒸盆。竹溪蒸盆数百年来经久不衰,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竹溪人家家户户都做蒸盆。竹溪蒸盆以其色鲜味美、肉嫩汤香、荤素皆具、营养丰富为人所熟知。
正宗的竹溪蒸盆非常讲究,必须“分批装料,两蒸一闷”。将所要烹蒸的食物放进陶土细腻、不上釉的窖盆里,食物因人口味而定。香柏枝熏制的腊猪蹄、一年半以上的土母鸡、农家土鸡蛋、野生香菇、山药、天麻以及木耳、竹笋、薯仔、莲藕等,其主料辅料及配料多达20余种。
制作时先将猪蹄、鸡肉等切成大块,与其他主料一起放入盆中,入炉清蒸。待主料蒸至八成熟时,再放入佐料,然后用煎鸡蛋皮包瘦肉饺子(当地人称之为鸡蛋盒子),铺散于蒸盆上层,再点缀菠菜、黄花、粉条等,以文火蒸30分钟。最后,加青菜叶、蒜苗,焖5分钟后,大功告成。
最终出锅的竹溪蒸盆汤清味醇、颜色鲜艳、香味扑鼻。外围的鸡蛋盒子,犹如一个个金黄的花瓣;下层的山药、薯仔等,吸收了汤汁的鲜味,比肉还好吃;而最下面金黄的土鸡肉、红艳的腊猪蹄,更是让人垂涎三尺。。。
土灶苞谷酒
无酒不成席。过去,进入腊月之后,竹溪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吊酒”——竹溪乡下把酿酒叫“吊酒”。竹溪山地,多产苞谷。勤劳聪慧的竹溪人民便就地取材,将之酿成苞谷酒。先修一个大灶,备一大锅,锅上放木桶(无底);将苞谷在锅中煮上六七个小时,出锅冷却一昼夜,拌上酒曲,入池密封发酵;历七天七夜,苞谷发酵好,就可入锅上桶,蒸馏出酒,接酒入坛了。
如今自家“吊酒”的少了,但远近村子里总有几个“吊酒”作坊。那酒最见竹溪苞谷酒的香浓和醇厚,喝上几口,虽有瞬间的火入喉肠之感,微醺却无大碍。如今,这农家自酿的土灶苞谷酒被人们称之为“深山土茅台”,可见人们对它的认可了。
猪血粑粑
猪血粑粑是竹溪的一道特色乡村料理,制作在当地可谓非常讲究。采用刚宰杀的活猪的未凝块的新鲜血,与五花肉剁成肉末、豆腐剁成丁状,与葱花、姜末、精盐、五香调料等一起放入盆中,搓捏和搅拌均匀,做成小球或小块,置于竹筛里晾干水气,然后挂在灶头烟熏。
制好的猪血粑粑外黑内红,鲜香四溢,口感嫩滑,劲道十足,可谓是色、香、味俱佳,无论是把它切片,摆成席上的凉菜,还是作为主料炒热菜,都有鲜香柔嫩的味道,是竹溪一道极富特色的美食。
竹溪豆腐乳
豆腐乳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全国各地均有生产。但竹溪豆腐乳不论是颜色,还是味道,都很特别。竹溪豆腐乳质地细滑松软,表面橙黄透明,味道微辣、鲜美奇香,营养丰富,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竹溪餐桌常备 食品。
竹溪是一个山区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7.5%以上,没有任何工业污染。这使它的水质优良,空气新鲜,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这都为为豆腐乳的季节性生产提供了方便。选择上好的黄豆浸泡、磨浆、煮浆、点浆、过滤,最后压干成形,放置阴凉处停留几天发酵再搬到室外太阳下晒。晒好的豆腐用红辣椒末拌匀后放进坛中,加上各种佐料,蓬蓬松松地装入坛中,再兑进低度白酒,密封。一个月后就可食用,但时间放得越长(密封性要好,不然就会变质),味道越美。
制好的豆腐乳是竹溪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既可佐粥下饭拌饭,也是烹饪特定菜肴不可替代的佐料:如做扣肉、猪蹄、红烧肉等,用此作配料,香味四溢;假以凉拌皮蛋、椿芽、小笋、凉粉等,更是风味别具,回味无穷;用土鸡蛋炒饭,用豆腐乳做菜,吃起来美滋滋、飘飘乎、悠悠然。
竹溪豆渣
臭豆渣(也叫霉豆渣),其名下贱粗俗,外表也并不好看,然而它确是竹溪人餐桌上食之不厌、津津乐道的传统美食。“臭豆渣”的制作也有讲究: 将豆渣炒干水汽捏成团,面上醮上食盐、花掓面、干辣子面等辛香料。在簸箩里垫上松针或稻草,将豆渣团放在上面“臭”半个月以上,直至长出白毛,再拿到太阳下晾晒干水汽。此时的臭豆渣经历了阳光与风霜的洗礼,已经变得外陋内秀,成为一道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令人垂涎不已的美食了。在地里随意拔两颗白菜薹,将臭豆渣切片与之同煮,吃来清淡鲜香,也难怪竹溪人对之赞不绝口了。
竹溪黑猪
竹溪黑猪属秦巴山区老品种,采用土法养殖,具有瘦肉鲜嫩、肥肉不腻、猪皮香脆、口感糯香的特点,“清水下锅,越煮越香”。
竹溪懒豆腐
竹溪懒豆腐是大米与豆腐脑的有机结合。泡好的黄豆磨成浆做成豆腐,再利用打豆腐的浆水下米,文火煮成粥,然后再将新打的豆腐掰成块放入粥里然后用温火煮熟即可。此样菜虽做法简单,但营养价值极高且味道鲜美,为当地人常用的一道菜。 在煮懒豆腐时火候非常讲究,大火出豆腐,慢火熬米汁,终成懒豆腐。食用时以红辣椒汁加香油、食盐、香菜作调料,其味微甜、咸、鲜,视口味加辣,食之入喉柔滑鲜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神仙豆腐
神仙豆腐是竹溪饮食中极富特色的一种食物。豆腐一般是用黄豆或魔芋做的,这种神仙豆腐却是以树叶为原材做成的。当地有一种“神仙树”(学名“长柄臭柴”),采摘其树叶,洗净,捣成糊状,加适量水,然后放入植物碱“点卤”,再将汁液搅拌均匀,置于通风阴凉处,冷却凝固半小时即成。
神仙豆腐其色如翡翠,入口细嫩,润滑可口,清香宜人。当地人说,神仙豆腐夏天食用最佳,因其入口凉生生、苦隐隐的,可以消暑降温,清凉去火,还有降压、抗菌等作用。
有意思的是,传说中的神仙豆腐,还得到了苏东坡的赞誉。竹溪民间流传神仙豆腐是一位叫“苏团练”的人取的名。他还赞美神仙豆腐道:“清香润滑,身心通泰,真神仙也。”传说这位“苏团练”,就是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的苏东坡。这样的传说,让神仙豆腐增添了浓郁的文化韵味。
竹溪碗糕
碗糕是竹溪县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风味小吃,据说以蒋家堰镇梅书英碗糕最着名。竹溪碗糕形美味香、洁白松软、香甜糯口,不仅富有营养,还有保骨健肠、生津止渴之功效。
竹溪碗糕做工精细,选用竹溪当地出产的优质白米和黄豆制成。吃法非常讲究,有热吃和冷吃两种。吃碗糕要用到专门的工具--篾片(薄竹片)。热吃时用篾片将碗糕切成若干小块,吃时根据自己的口味蘸蜂蜜或辣椒酱一同吃,味道更佳。如要带走冷吃,商家便用篾片在碗边轻轻一旋,一个完整的碗形米糕便呈现在你面前,可打包带走。
烟熏腊肉
腌制腊肉,对秦巴古盐道上的竹溪来说,应该是源自远古的悠久传统,进而成为竹溪乡村文明和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每到年关,全国各地都要腌制腊肉,但竹溪的腊肉仍可称得上是一道特色菜。竹溪腊味不同于粤味的甜腻,也不同于川味的麻辣,口味属咸香型,在独特的腌制手法和独有的辛香料的共同逼迫下,自然就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味。
竹溪的腊猪肉,多是采用本地农家自己喂养的土猪肉。把肉晾干水气,用五香作料和盐一起,涂抹在肉上,放在盆中密闭两三天,然后挂在灶头上用松柏树枝煨火慢熏半个月以上,再悬挂至阴凉通风处。这样制成的腊肉,有一种松柏的清香味,食之香醇自然,肥而不腻,痩而不柴,不论蒸、炒、焖、煎,怎么发挥都会成为摄人味蕾的尤物。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世界の美食,你知道吗?
相关阅读:
世界顶级牛肉大全
全世界的的虾都全了
燕窝知识大全,火速收藏!
养颜食材宝典:神秘的花胶!
Ⅲ 竹溪有哪些特产
芝麻饼是竹溪传统特色小吃,用上好白面,配以芝麻、酥油、碱面等上炉烘烤而成,工序复杂,做法考究,香酥味美、口感筋道、酥脆可口。竹溪芝麻饼又以黄土岭最为有名。高速时代 的人们返璞归真,又企图在传统手工艺品中找寻丢失的感情,这些家庭作坊传统手工食品又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并从单一的甜味,研发出椒盐等多种口味。
此外,蒋家堰的碗糕、猪血包在当地也颇有名
中峰:贡米
贡米自古就是竹溪的金字招牌,中峰镇群山环绕,沟壑幽深,独特的温差和泉水灌溉,使稻谷生长周期长,米质白如玉,晶莹饱满,色泽光亮,口感清香,色若润玉,营养丰富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不打农药、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且兼具补脾胃、益肺气之药效,早在唐代孝和年间即被中宗李显钦定为朝廷贡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贡米之乡”美誉
龙坝:陶器
《竹溪县志》记载:“清干隆年间,湖南宝庆府地皮冲制陶世家毛朝富、毛朝贵兄弟二人,为探寻陶土陶场,择中本县北乡龙家坝地带,建陶场。
毛家窑陶器主要采用无砂砾猪肝土制作,制作工艺要经过选土、和泥、制坯、上釉、窑烧五大工序。成品陶器外表呈板栗色,光滑美观。
水坪:生姜
水坪镇特产“阎坝生姜”是我国中部四大名姜之一,以色泽金黄、质脆不烂、个体较大、质地细腻、辛辣味足而着名。2011年被评为“湖北地方名优蔬菜”。全县在阎家坝、水坪镇种植面积2000亩以上,常年亩产达到2-3吨。
县河:云海
县河马鹿山四季云雾缭绕,宛如仙境。雨后的清晨站在马鹿山之颠俯首望去,能看到漫无边际的云层,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其日出和日落时所形成的五彩斑斓的"彩色云海",最为壮观. 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马鹿山云海也通过摄影家的镜头走向全国。
新洲:野生鱼
新洲镇水资源丰富,有竹溪河及其流域支流贯穿其间,全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地表水量大。这些自然环境都为新洲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潘口水电站库区蓄水后,在新洲乡境内形成了达5.8万亩的库面,新洲科学谋划,利用丰厚的自然资源,引进水产养殖大户投放鱼苗30余万斤,实施拦河自然养殖,肉质鲜嫩有纫性 营养价值丰富 .年产野生鲜鱼可达15余万斤。
汇湾 :茶叶
竹溪栽种茶叶已有千年历史,有着“中国茶叶之乡”的美誉,汇湾镇是有机绿茶主要产地,汇湾的茶园大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海拔高度,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有利于茶树吸收空气中的营养物质。且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用任何人工合成制剂,深耕除草不用机械,采摘、加工、贮藏各环节都严格按照有机茶质量标准操作,保证了茶品无公害化、有机化、绿色化。该镇茶园总面积达5.2万亩,茶叶专业村12个,全镇70%的人生产、生活与茶相关全年累计生产茶叶20万公斤
泉溪:洋芋
竹溪种植薯仔的历史悠久,而泉溪镇地处秦巴山脉腹地,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滤水透气,温湿适宜,可耕性好,尤其适合薯仔、魔芋生长,此地盛产的高山薯仔富含17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淀粉含量高达19%,栽培地点均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自留种,非转基因,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并采行自然方法防治病虫害 空气质量和灌溉用水都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此外,泉溪还是魔芋和种芋繁育基地,魔芋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万亩以上。
丰溪:药材
丰溪镇地处鄂、陕、渝三省交界处,素有“踏上鸡心岭,一脚踩三省”之称,平均海拔1000米,年均降雨量800毫米,适宜120多种药材的生长,药中精品“秦归川莲”就出产此地,素有“高山中药库”、“黄连之乡”的美称。该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初步成为鄂、陕、渝周边地区较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
桃源:核桃
竹溪县桃源乡“纸壳核桃”享誉内外,其特点为果面光滑美观,果仁色浅,仁香而不腻,无污染,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果壳厚约1毫米,手捏即开,取整仁,故名“纸壳核桃,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全乡核桃累积发展面积已达8000余亩。
向坝:民歌
向坝是民歌之乡,地处大巴山深处。这里的民歌宛若烂漫的山花,漫山遍野。质朴的山民,唱着他们世代相传的民歌,过着桃花源般山里的日子。在这里,歌是山民的乐,歌是山民的魂。歌承载着向坝人的情怀,彰显着向坝人的胸襟,是一种情感化、艺术化和音乐化了的语言
十八里长峡:双胞胎
竹溪县双坪村地处风景秀丽的十八里长峡省级自然保护区。从二十世纪初以来,全村188户居民已经出生26对双胞胎,按科学界一般统计的数据,人类双胞胎出生率为1%到2%,而在双坪村,达到了5%,被外界称为神奇的“双胞胎”村。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2.8%,红豆杉、锦鸡等珍稀动植物随处可见。双坪村一带还是堵河发源地之一,山间溪流不断。据村民讲:“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村民祖祖辈辈喝的都是高山泉水,双胞胎也许和这些泉水有一定关系。”
城关:东门小吃街
记忆中的竹溪东门古街,历史感浓厚。灰蒙蒙的青砖、斑驳的墙壁、零落的黑瓦,让人误以为这是城市遗忘的角落。竹溪东门始建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六百余年历史,古城门、徽派民居、古街风貌依旧。 六百余岁的城门洞犹如蹲在历史角落的留守老人,半眯着沧桑之眼,旁观着利来利往的市井人,审视着陈新更替的竹溪城。
与古城古街搭配的是一些古老的作坊、行当:打被捂(棉被)套铺、柴火炒栗子店、糖果店…来此走一遭,仿佛穿越至上世纪中叶。实际上,古街很是破败与杂乱;然而,透过其表,仍能追视明清时期的繁华,就如从残破的秦砖汉瓦中可以解读曾经的过往。
古街汇集数十家小吃店,大多数店面无招牌无店名,甚至无需店面,大锅小盆占街为市,成为名符其实的小吃一条街。这里汇集了竹溪特色的传统小吃和美食,是竹溪小吃文化、民风民俗、市井演绎的活化石。
Ⅳ 湖北有哪些特色好吃的食物
湖北特色好吃的食物如下:
1、恩施土家酱香饼
它是湖北恩施土家族特色小吃,遍布全国各地的小吃街。用类似于千层饼的方法做酱饼,口感更加丰富可口。新出的酱香饼外酥里软,酱香浓郁,辣而不燥,独特的风味。
2、恩施炕马铃薯
不知是因为恩施的薯仔好吃,还是恩施人的手艺更好,做了炕上的薯仔,总能吃出肉里的香味,麻辣味集于一体。土炕上的薯仔外脆里嫩,香脆入味,让人欲罢不能。
3、宜昌红油小面
宜昌人对于红油小面的爱可以说是难以言喻的。汤汁浓香麻辣,色泽红亮,爽滑带韧,味道咸鲜香辣,看上去很油,但吃起来却一点都没有油腻的感觉。
4、三鲜豆皮
说起吃三鲜豆皮的感觉的话,一口下去,感觉吃下了所有时间的美味一般,如此满足,食材虽然很简单,但味道却不一般。
5、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简直就是家喻户晓,但是最正宗的热干面唯有武汉户部巷的最正宗,一口下去,面包裹着浓浓的芝麻酱,软绵绵,香喷喷,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反正是口感极好。
Ⅳ 竹溪县美食
竹溪县美食有竹溪蒸盆、竹溪豆腐乳、竹溪碗糕、竹溪泡菜、腐乳蹄花、河提烤鱼、魔芋豆腐等。
1、竹溪蒸盆:以独特的烹调方式,将土鸡肉、腊蹄、竹笋干、香菇、薯仔、胡萝卜、蛋饺等各种原料集于一盆,香气袭人,肉质细嫩,使它们在色香味上达到高度融合,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2、竹溪豆腐乳:使用当地的土陶瓷坛,有效保护了豆腐乳的自然香味,其品质好、味道美。
3、竹溪碗糕:色泽雪白、口感软糯、味甜而不腻,以蒋家堰镇梅书英碗糕最着名。
4、竹溪泡菜:风味独特,泡制方法与各地均有不同,以青辣椒为主,黄瓜、豇豆、萝卜、白菜、芹菜、柿子、大蒜几乎所有的蔬菜均可制成酸泡菜。
5、腐乳蹄花:选用带筋的新鲜猪蹄,腐乳须用正宗的竹溪豆腐乳。将猪蹄放入特制的卤汤中卤煮,用大火,待烧开后改用小火焖煮,通常45分钟左右即可。
6、河提烤鱼:烤鱼多以火锅的形式呈上,火锅中的鱼,若隐若现地“潜伏”于白里透红的酸萝卜丁之下,周边围以花生米、黄豆及若干青菜等。
7、魔芋豆腐:竹溪县是我国魔芋主产地之一,被农业部授予“中国魔芋之乡”称号,用魔芋做的魔芋面条、魔芋素食,为这种纯天然食材注入了新的活力。
Ⅵ 我的故乡
文/肖冰
我的故乡美丽的竹溪位于鄂西北地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家乡人世世代代生长在这里,我们爱她, 她就是一首富有生命力的诗。
她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很多优秀人才和勇士,不仅为家乡增光添彩,更是无数次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湖北早期共产党人何氏三兄弟何恐、何馥荪、何立人先后参加革命,成为着名的“何氏三兄弟”,他们在民不聊生的乱世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成立下汗马功劳。更有刘书平,野莽,欧阳友权等作家学者奋发有为,在文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惊世骇俗的增强了家乡文化底蕴,是国家文学事业浓墨重彩的一笔。
家乡气候宜人,树木繁茂,是养生的理想之地,被国家认定为三A级度假旅游场所。有楚长城,桃花岛,绿之恋,营盘山,十八里长峡等着名景点。在花与花,山与山,河与河之间,绽放青春的容颜。
最亲故乡人,最韵故乡云,最诱人的要属故乡美食。故乡人质朴无华勤勉进取,他们用心经营自己的生活,一代代沿着爱的轨迹完成理想,构筑梦。每当疲惫的时候,就看看天空中故乡的云,一朵朵干净透明,仿佛晕染开了心事一切烦恼就都没有了,只有温柔陪伴身边。竹溪美食誉满天下,家常菜薯仔炖土鸡肉,用的材料是竹溪特有的土鸡肉加上竹溪农作物特产薯仔等精心炖制而成,汤汁香浓可口,肉质新鲜美味,是故乡人宴客必不可少的菜品。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竹溪最着名的佳肴竹溪蒸盆,它是由猪蹄,腊肉,鸡肉,鸡蛋饺子,笋干,香菇,山药,胡萝卜,菠菜等共同制做的美食,猪蹄腊肉鸡肉炖煮制熟,包好蛋饺,清洗干净蔬菜,配菜,处理好刀口,一层层烹煮这道丰富的菜品,这个菜不仅名传外地,就是在故乡本地,也是极为让大家称赞的一种流行。除此之外,故乡的芝麻饼子也非常让人称道,饼两面都是芝麻,外壳酥脆,内部松软,老少皆宜,故乡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牵挂家乡美食,它长在我们血肉,印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充满感恩和希望,滋养我们灵魂。
故乡是温柔的母亲,用慈爱抚育我们的成长,故乡是善良的父亲,用臂膀托起我们的希望,故乡是仁慈的师长,用道德引导我们向前。
在故乡的怀抱,我常常热泪盈眶,我热爱她的土地,热爱土地上的粗狂,热爱她的希望,热爱她给予我的力量,热爱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热爱她含蓄又奔放的豪情。在故乡,我知道我永远不会被抛弃,我是她的孩子,无论在天涯海角,都被她深深爱着,抚摸着,就像一首小诗里写到:“故乡,只有故乡两个字。”
Ⅶ 湖北有什么美食
湖北有很多美食,一定要去尝尝的。
1、青山麻烘糕
青山麻烘糕是湖北省着名的传统糕类特产。是一道糕点美食,主要材料:糯米、黑芝麻、桂花。这种麻烘糕,选用上等糯米、黑芝麻、桂花和棉白糖精制而成。糕点呈长方形薄片,白线边,黑麻芯,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口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溶的风味。分听装、盒装、袋装等五种规格,是旅游携带的理想食品。
2、八卦汤
源于南朝梁武帝在黄陂练兵时。因为乌龟背壳形似古八卦图,故人们又称之为八卦,用龟肉制汤,便称八卦汤。此菜在清末已驰名中外,此时开始有时也用甲鱼取代乌龟入汤。许多来华旅游的外宾和国内旅游者到武汉,总要品尝此菜,他们将其视为“长寿菜”,吃后永葆青春,延年百岁。
3、金牛千张皮
金牛千张皮人们习惯称金牛皮子,是黄石市大冶金牛镇着名的特产,鄂南地区的传统风味名吃。制作千张皮的主要原料是黄豆。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后不久,当地就开始制作千张皮。
4、竹溪碗糕
竹溪碗糕是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当地所着名的一种风味小吃,其拥有悠久的历史,据可靠资料考证结果表明,竹溪碗糕时至今日,已经有着500多年的历史。竹溪碗糕色泽雪白,质地松软,味甜不腻。
5、三峡苕酥
三峡苕酥以三峡地区土家民间传统食品“苕丝糖”为基础,用红苕、鲜糯米、鸡蛋为主要原料,采用土家民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Ⅷ 竹溪薯仔耙耙做法
用料
薯仔 1只(按需选取,量力而行)
保鲜袋 1个(结实一点,经得起蹂躏)
调味汁1 葱,姜,蒜,香菜少许
调味汁2 盐,糖,香醋,辣油,花椒油少许
调味汁3 坚果碎(芝麻,花生都可以)少许
调味汁-其他 自由发挥,还加什么看自己喜好
自制薯仔糍粑的做法
1、薯仔上锅蒸至熟透(薯仔变软,筷子可以轻松扎透即可),俺家锅小薯仔大,蒸了半个多小时。
2、薯仔去皮,用勺子(或坚硬的器具)压成泥,其实嫌麻烦的话也可省略这一步…
3、把薯仔泥铲入保鲜袋中,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o^)/*也是家里重劳力上阵的时刻了…一定要把薯仔泥当成你滴仇人,使劲的蹂躏、搥打…柔弱的女士可以学我,手持擀面杖上阵…
4、蹂躏、发泄完了,有没有觉得心情好很多呢…哪天心情不好也可以做这道菜滴o(^_-)O…这时候,薯仔泥已经起劲,变的粘粘的,还有些韧劲…糍粑新鲜出炉(((o(*゚▽゚*)o)))…取出,团成团(纯属个人习惯,不团也无所谓)放入一个大碗…
5、接下来该做调味汁啦,把调味汁1—3和其他一起倒入小碗,搅拌均匀,浇在糍粑上…然后,开吃吧
Ⅸ 发扬竹溪蒸盆美食怎么做
竹溪蒸盆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它以蒸煮的方式,放入形形色色的食材,保留了食物最本真的鲜嫩。不仅让整道菜的品类丰富,还汇聚了各种食材的原味,比如保留蔬菜的甘甜,以及肉质的鲜嫩。而每一种食材都有它背后的故事,都是一段可供追溯的人与自然的发展史。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道竹溪蒸盆的具体做法吧。
准备蒸煮的食材是第一步,食材自然是品种越多,越丰富越好。比如准备猪蹄膀、老母鸡、土鸡蛋、野山药、高山洋芋、竹笋干、红萝卜、蒜苗、花椒、干辣椒、青菜叶、薯仔、鲜香菇、葱姜蒜等若干,共十八种食材,还有土制陶盆一个。
装盆之前,先把洗净的猪蹄膀、鸡肉放入沸开水中,焯一下以去腥味。否则汤色容易因为泛油起沫,导致颜色不正。然后要遵循“分批装料”的原则,首先在盆里装入切好的猪腿、鸡块,用盐腌制20分钟左右,加入适量的水,大火蒸40分钟。待肉半熟时,放入切好的薯仔、香菇、金针菇、葱、红椒、桂皮,洋芋、红萝卜、山药等,然后回笼,以小火蒸2小时左右,再等肉将熟时,放入荷包蛋、豆油卷,用小火蒸30分钟,便可以出笼,出笼后再放入适量的香菜、菠菜等时令蔬菜,涮烫一下就可以马上食用啦。
当然,具体的蒸煮时间和火候,都是要根据食材的特性来灵活把握,原则是要恰到好处地烧出食材的原味。蒸蒸盆最好选用柴火灶、铁锅、土炉、篾笼格子一类的器具,正宗制作蒸盆的全过程是不加水的,而最后煮出来的满满一锅汤,基本上是汽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