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常菜谱 » 薯仔腐怎么磨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薯仔腐怎么磨好吃

发布时间: 2022-11-13 11:40:24

⑴ 家里怎么磨豆腐

传统豆腐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大豆——清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凝固——成型——成品。

1、清理:选择品质优良的大豆,除去所含的杂质,得到纯净的大豆。

2、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使大豆吸水膨胀,有利于大豆粉碎后提取其中的蛋白质。浸泡好的大豆吸水量为1:(1-1.2),即大豆增重至原来的2.0-2.2倍。浸泡后大豆表面光滑、无皱皮,豆皮轻易不脱落,手感有劲。

3、磨浆:经过浸泡的大豆,蛋白体膜变得松脆,但是要使蛋白质溶出,必须进行适当的机械破碎。如果从蛋白质溶出量角度看,大豆破碎的越彻底,蛋白质越容易溶出。但是磨得过细,大豆中的纤维素会随着蛋白质进入豆浆中,使产品变得粗糙、色泽深,而且也不利于浆渣分离,使产品得率降低。

因此一般控制磨碎细度为100-120目。实际生产时应根据豆腐品种适当调整粗钿度,并控制豆渣中残存的蛋白质低于2.6%为宜。采用石磨、钢磨或沙盘磨进行破碎。磨碎后的豆糊采用平筛、卧式离心筛分离,充分提取豆浆。

4、煮浆:煮浆是通过加热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热变性的过程。一方面为后序点浆创造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消除豆浆中的抗营养成分,杀菌,减轻异味,提高营养价值,延长产品的保鲜期。

煮浆的方法根据生产条件不同,可以采用土灶铁锅煮浆法、敞口罐蒸汽煮浆法、封闭式溢流煮浆法等方法进行。煮浆温度应达到100℃,时间5min左右。


5、凝固与成型:凝固就是大豆蛋白质在热变性的基础上,在凝固剂的作用下,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生产中通过点脑和蹲脑两道工序完成。

点脑是将凝固剂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熟豆浆中,使大豆蛋白质溶胶转变成凝胶,形成豆腐脑。豆腐脑是由呈网状结构的大豆蛋白质和填充在其中的水构成的。一般来讲,豆腐脑的网状结构网眼越大,交织的越牢固,其持水性越好,做成的豆腐柔软细嫩,产品的得率也越高;反之,则做成的豆腐僵硬,缺乏韧性,产品的得率也低。

经过点脑后,蛋白质网络结构还不牢固,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静置凝固才能完成。根据豆腐品种的不同,蹲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30min。

成型即把凝固好的豆腐脑放入特定的模具内,施加一定的压力,压榨出多余的黄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弹性、韧性的豆腐,不同产品施加的压力各不相同。

⑵ 怎样磨豆腐步骤

磨豆腐需要几个步骤。一是浸泡豆子,把筛选好的豆子浸泡在清凉水中,四五个小时后,豆子泡得用两个手指头一抪捻就粉碎,说明已经浸泡成,可以磨浆了。二是磨成豆浆,为了赶上午销售,豆腐匠夜里两三点就起床,用牲口拉磨或用人推磨,一边用瓢从盆里搲出泡好的豆子倒在磨盘上,一边用瓢往磨眼里或吊着的水漏里添水,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三是豆浆过滤,豆浆磨好后,要用纱布过滤豆浆,用檩条搭成一个三脚架,把纱布用竹竿批子撑成三角或四角兜子,挂在架子上,兜子下放口缸或大盆,有的直接就在大锅上面,把磨好的豆浆舀到兜子里,漏下去的是豆浆,兜子里的是豆腐渣,把豆腐渣清理后放入盆里或篮子中,继续舀磨好的豆浆,继续过滤,如此反复,很快就把豆浆和豆腐渣分离开来。四是煮沸豆浆,把过滤了的豆浆倒入锅内,用劈柴火大火煮沸,边煮边撇去上面的泡沫,豆浆煮到温度100度左右时即可,时间不可太长,防止影响豆浆质量。五是石膏点浆,把烧好的石膏碾碎成粉末,用一个洋瓷盆按一定比例调制成石膏液体,停火,一手端盆慢慢倾倒,一手拿勺子迅速按一个方向搅拌,观察豆浆的变化,如果快速形成豆腐花,就立即停止倾倒和搅拌,否则应继续进行。关于石膏点豆腐的技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老或嫩或恰到好处,全在琢磨和实践。

石膏点成豆腐花,是做成豆腐脑和豆腐的基础。豆腐花凝固的程度决定了豆腐脑的稀稠,也决定了豆腐脑的粗涩和滑嫩,可以说豆腐脑豆腐花的初步变形。等豆腐花凝固十来分钟,用水瓢舀进铺好白布单子的木框子里,盛满、包好、盖板,压一刻钟左右,即成水豆腐,也就是我们平舆人常说的厚豆腐。一块方正白布摊在四方木匣之内,倒入豆腐花,折叠成A4纸大小,再摊一块方正白布,再倒入豆腐花,折叠成同样大小,如此反复,一层又一层叠加,最后盖上木板,压上石块,把水分压尽,就成为平舆人爱吃的薄豆腐,平舆人叫它千张。

⑶ 请问网友怎样才能磨出好吃的豆腐

首先要洗豆腐包。这要分是做干豆腐还是做大豆腐。做干豆腐,那是长长的粗纱白布,大约半米宽,几十米长。做大豆腐的豆腐包,则是很大很大的方形,也是粗纱布,边长大约要两米左右。把豆腐包洗净后,晾干,备用。

黄豆泡开,大约要泡一个晚上,上磨拉成豆浆,放在很大的锅里熬,直到熬开,停火。这时,要过包,使豆腐渣和豆浆分离。在棚上吊一个十字架,将一块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个角上,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网兜。

将熬开的豆浆一飘一瓢地倒进豆腐包中,另一个人就一摇一摇地晃动着豆腐包,使纯豆浆从豆腐包中漏下来,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夹板夹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将残留的豆浆挤净。直到所有的豆浆都过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浆完全分离了。

将豆浆放在大缸里稍微凉一下以后,就开始点卤水了。豆腐倌将卤水盛在一个小碗里,倒里边一点,就用勺子在豆浆中搅一搅,眼睛始终注意着豆浆的变化。再放一点卤水,再搅一搅,直到认为满意为止。这是做豆腐的最关键的手艺,不是一般人都可以会的。每一个豆腐倌都有自己的诀窍,密不传人,因为更多的人会了这套手艺,自己的饭碗就会不牢。

这时候,把缸的盖子盖上,等一会儿,看到豆浆已经成了脑了,里边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与清水相伴的时候,也就是豆浆分离为豆腐花和清水的时候,就可以压豆腐了。

先将压大豆腐的木框摆好,用那种大豆腐包,即极为宽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开始将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哗哗地从下边流出来,豆腐花沉积在木框里。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积满了,将豆腐包的四角翻过来,将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压好,上边再用石头压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时候,揭开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块一块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

⑷ 自己磨豆腐怎么磨 磨豆腐的技巧是什么

1、浸泡:将黄豆在水中浸泡三到四个小时,让坚硬的黄豆泡软泡发。

2、磨浆:将泡好的黄豆和水均匀放入磨浆机(以前古老的方法是放入石磨)中,磨出细腻的黄豆浆,并将其倒入桶中。

3、煮沸:将磨好的黄豆浆放入锅中,大火烧开煮沸,并盛到桶内。

4、调和石灰水:适量的石膏倒入面盆中,并用少量的水调开。

5、点浆:将调好的石灰水均匀的倒入煮沸的石灰浆中,倒的时候尽量偏慢,边倒边观察石灰浆的状态,待石灰沉淀渐渐析出,进一步减慢倒入石灰水的速率。直至豆腐花渐渐形成并稳定时,停止点浆。

6、加压成形:用几块板面呈方格状的槽形木板,垫上一大块白布,用舀子将已经凝结的豆腐花倒入木板槽中,并用先前垫的大白布包好,在大白布的上方放上厚实的木板,木板上方再放上重物,挤出水分,慢慢使豆腐成形。大约90分钟之后,除去重物和木板,并将其反转过来,拿掉大白布,白嫩的豆腐就制成了。

⑸ 石磨豆腐怎么做好吃

石磨豆腐将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绿色、健康、长寿的生活理念相结合。那么石磨豆腐怎么做才好吃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石磨豆腐的做法详细步骤

1、将黄豆用清水浸泡一夜,取一半放入豆浆机(豆量比较多,分两次打豆浆);

2、加水至指定水位线,打成豆浆,剩余豆子也按此法打成豆浆;

3、两次打好的豆浆混合放入盆中,再次烧开,撇去浮沫;

4、按比例慢慢加入酸浆,搅拌5-8分钟;

5、点好酸浆后立即加盖,焖2分钟左右;

6、将笼屉布铺在专门做豆腐的木盒子中;

7、将凝结为絮块状的豆浆用勺子捞出,倒在木盒中,用布整齐地盖好,上面压等大小的重物,静置5分钟即成;

8、压好的.豆腐取出,切大块。

9、蘸料制作方法:将尖椒、葱、蒜和香菜全部切碎;

10、将各种材料放入碗中,加入酱油和醋,搅拌均匀即可。

石磨豆腐的做法小贴士

1. 由于黄豆的用量较多,需分两次打豆浆;

2. 酸浆与豆浆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放酸浆之前要将豆浆再次烧开;

3. 如豆浆不宜凝结,可适当增加酸浆的用量;

4. 最好采用专用的木盒制作豆腐。

⑹ 怎样磨做豆腐

内脂豆腐产量比较高,详细做法:
1.泡豆  选用豆脐(或称豆眉)色浅、含油量低、粒大皮薄、粒重饱满、表皮无皱而有光泽的大豆。将大豆洗净,在春秋季水温10℃—20℃时,浸泡12小时—18小时;夏季水温30℃左右;浸泡6小时—8小时(每24小时换水);冬季水温5℃,浸泡约24小时。水质以纯水、软水为佳。用水量一般以豆水重量比1:3为好,浸泡好的大豆约为原料干豆重量的2.2倍。泡好的豆要求豆瓣饱满,裂开一小线。但浸泡时间如果过长,会影响出浆率。  
2.磨浆  一般选用能进行浆渣自动分离的磨浆机,粗磨、细磨共2次--3次,尽可能提高大豆蛋白的抽提率。由于不再像用卤水、石膏作凝固剂生产豆腐那样还需压榨成型,所以磨浆过程中加水量的多少就决定了成品内脂豆腐的老嫩。一般做老豆腐时水与干豆的比例是3—4:1,做嫩豆腐时水与干豆的比例是6—10:1。第一次粗磨时加水量为总加水量的30%,第二次调节磨浆机螺旋进行细磨,加水量为30%,第三次的加水量为40%,尽可能地把豆渣里面的浆冲洗出来。磨好的渣应手感细腻无颗粒。  
3.煮浆,把磨好的浆放在不锈钢制的煮浆桶里,用蒸气将浆煮至60℃-70℃时放入约  0.3%的食用消泡剂,把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泡完全消掉为止。然后加入豆浆的0.02-0.05%豆腐多脂,继续加热把浆煮开,浆沸腾后  保持3分钟—5分钟把浆煮透。  
4.冷却  把煮好的浆进行冷却,降温至  85℃以下。  
5.点脂(加凝固剂)  先将β一葡萄糖酸内酯用少量冷开水溶解。用量:做老豆腐时1千克浆加30克内脂,嫩豆腐  1千克浆加24克—30克内脂。将溶解好的内脂加入已冷却的豆浆中缓慢调拌均匀即可。 
6.成型  将点脂后的浆倒进成型模中,放入凝固槽。在  80℃—85℃之间保温  20分钟即为成品。刚成型的豆腐暂不能摇动,应静置一段时间让其目然冷却。如生产盒装内酯豆腐,需配备灌装封口机。

⑺ 磨豆腐怎么磨

先把黄豆用水泡12小时..然后准备磨豆腐磨盘就可以磨了

⑻ 自己在家如何磨豆腐

自己在家磨豆腐也很简单。先把黄豆泡好。在用豆浆机把豆子打碎,在严格的按照做豆腐的步骤去做。就可以了。自己在家做出来豆腐。不但卫生,健康。口感也非常的好。

⑼ 怎样磨豆腐

如何自磨豆腐
豆腐是在一道在餐桌上很常见的菜,不过这豆腐怎么磨呢?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呢?我从小就经常陪母亲磨豆腐,最初时是用磨盘磨,磨一次豆腐都要费好大的劲,如今都有电动的磨盘了,省了不少的力而且在速度上也要快很多了,那么这里也就简单介绍一下磨制的过程和方法吧。
道具:普通石磨盘或电动磨盘、装豆腐渣的布袋、大锅、压板、豆腐箱、干净的豆腐帕
材料:黄豆、水、石膏粉
做法:
1、先把黄豆用普通磨盘磨开(碾开即可),如果是用电动磨盘则可以跳过此过程。
2、把黄豆浸入水中(先把黄豆装于桶中再加入适量的水)水位以没过黄豆约三个指节即可。浸泡时间大约十个小时即可。
3、准备磨盘(或电动磨盘)在磨豆腐之前再准备一些最后洗磨盘的清水,此时可以一边烧水,水量根据黄豆的多少而定,一般十斤黄豆基本要一大锅水了(大约五、六十斤水)。
4、用磨盘把黄豆磨成浆(电动的磨盘需要会操作者弄,普通磨盘一般需要两个人推磨),生豆浆需要用干净的布袋装着。
5、待水开后把热水舀入生豆浆中,此时翻动布袋让豆浆从布袋中渗出,直至慢慢把里面的水全部压出布袋。
6、接下来要做的是舀一半的豆浆水到锅里煮,留一半的豆浆水在豆腐盆中。
7、在煮锅中的豆浆水时先用石膏粉兑好水搅匀后倒入豆腐盆中(用量大约10斤黄豆兑300——400克),然后再搅匀,等锅中的豆浆水开后用桶装好最后快速倒入豆腐盆中并迅速搅匀且马上盖上盖子。
8、这时需要等待大约十分钟,十分钟后揭开盖子,我们可以用筷子从上面轻轻放下,如果筷子能稳稳的立着那么就说明可以了,此时把最上面的那层豆腐花铲出来(可以当菜,放入油,等油开后倒入,加上盐等调料即可食用),然后再用干净的豆腐帕浸湿铺在豆腐箱中,把盆里的豆腐舀到放有豆腐帕的豆腐箱中,舀完后盖上盖子,再在其上面压上压板(用水桶装水或用磨盘压均可)。
9、一般压大约五个小时即可,具体根据压的重量而定。此时需要把盖子打开,把豆腐箱的框子拿开,最后把帕子揭开后再盖上盖子翻转一下即可(一般豆腐箱的底层刻有豆腐块的痕迹,翻转后再用刀划分豆腐时不会划破豆腐帕)。这样一箱豆腐也就做出来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兑石膏粉的时候根据其纯度来适量兑,可以先少再加,一次太多会容易让豆腐太老(硬),而在压豆腐时需要把豆腐箱至于房外或可以倒水的地方,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建议用大盆子,在大盆子是上放上相应的架子再压上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