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西特色小吃有哪些
山西有什么特色美食?山西着名的特色小吃有哪些?来山西旅游的朋友一定不可以错过极具山西地方特色的美食,今天土贡源特产网就为大家盘点下山西的特色美食小吃,吃货们一定不要错过哦~
1.山西面食。
有句话说的好,“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可以说是名扬天下。山西面食品种多样,面食原料多样,如: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等,形式多样,如:刀削面、拉面、猫耳朵、面片儿、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简直是一面百样、一面百味。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
2.长治羊汤
长治壶关羊汤一大特点是讲究尝全羊,即一碗汤中要有七八个羊肉饺子、三五个羊肉丸子、几块炖肉、血条、脂油与头、蹄、口条及胃、肠、心、肝、肺、腰等内脏切成的条条或块块,除羊的皮毛之外,应有尽有,连羊骨髓也熬在老汤中,难怪它能大补元气了,让人闻其香而思其味。
3、定襄蒸肉
。食材主要以精瘦猪肉肉糜为主,加上薯仔、淀粉、植物油、调味品制成。具有肉香扑鼻,回味无穷,多食不腻等特点,经常食用既补充必要的多种营养成份,又克服了肉类食品高脂肪、高胆固醇等弊病。做出来的有肉香却不见肉影的一种特色美食。此菜冷热均可食用,味道堪称一绝
4、大同兔头
初到大同的朋友,可不要被这道特色美食的外表吓蒙,如拳头大小的兔子头,一锅一锅的出现在大同大街小巷的餐馆之中。兔头的味道有酱香,有麻辣,滋味那叫一个足,吃着那叫一个过瘾。
5、平遥牛肉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这是对平遥牛肉的描写,据说慈禧太后吃了以后都赞不绝口,可想而知这平遥牛肉是何等的美味,这是来山西一定要吃的东西哦。
6、忻州瓦酥
忻州瓦酥,外表呈瓦片形状,长10厘米、宽4厘米、厚0.5厘米,内外皆呈金黄色,上印“忻州瓦酥”字样。其质酥脆,味甜香郁,堪称炉食中之一绝。久放色味不变,常食有健胃壮身的功用
7、山西黄米油糕
不同于江米糕那么细腻嫩白,黄米油糕主要以黄米为原材料,然后用熟黄米包红小豆泥茸,油炸而成。吃时撒少许白糖。外焦里嫩,色泽金黄,香味扑鼻,甜香可,嚼劲十足,而且可以做各式糕点。山西的黄米糕,属于粗粮,吃着养人,接地气儿。
8、山西不烂子
不烂子名字土,但是做法讲究。不烂子将蔬菜(如薯仔、茄子、豆角等)拌入面粉,搅拌均匀后上笼蒸熟,之后可以炒食也可以拌食。春末榆树槐树开花时也可以用榆钱、槐花做食材。
9、山西碗托
碗托有白面碗托,也有荞面碗托,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选择,而碗托的吃饭也多种多样,可以凉拌,食用时有一种凉爽、清香、光滑可口的感受。也可以热炒,将炒瓢内入入熟猪油,加入葱蒜后,将切成条状的碗倒入,加山药蛋丝或豆芽菜,再加大料水、酱油、醋等调味品。炒熟后香味四溢,诱人馋涎欲滴。
10、山西花馍
山西人出了名的手巧,剪窗花,做花馍,处处都能展现心灵手巧。一个个的花馍,又暄又白,造型独特,来到山西不见识这巧夺天工的花馍可是吃货们的一大损失。
B. 干焙薯仔丝是哪个地区的传统菜肴切好的薯仔丝需要焯水吗
干焙薯仔丝是哪个地区的传统菜肴?云南的,干焙洋芋丝是云南省洋芋菜中极为普遍和知名的一款,尽管便是类似干煸薯仔丝的作法,可是在最后的产品则是把炒薯仔丝煸成一张很薄的饼形,看上去尽管简易,但实际上做下去还颇费一番时间,一般要先炸再焙,必须焙数分钟上下才可以把炒薯仔丝焙成煎饼。吃下去小脆的,十分香口。您如果来青海旅游一定要来尝一下美味的 干焙洋芋丝。
C. 马上要去东北旅游了,有哪些好吃的东北菜是必须要品尝的
你好,介绍一道东北素菜之王地三鲜!
【地三鲜】
地三鲜
言归正传,锅留底油,放葱花煸出葱香,倒入提前准备好的料汁,少添点水烧开,勾芡,观察芡的浓度,不能太浓,倒入炸好的辣椒,茄子,薯仔,掂勺,让酱汁均匀的裹在食材上,这时已经闻到地三鲜特有的香味了,撒点蒜末掂勺,出锅!
地三鲜是一道普通的家常菜,食材取自东北常见的几种蔬菜,经过油炸,勾芡,一些大菜才采用的烹饪方法,地三鲜就成了餐桌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茄子的口感,辣椒的口感,薯仔的口感,都各有特点,让人举箸难停,而且超级下饭,吃完了嘴唇都油旺旺的,特别解馋!
做好这道菜需要特别注意:
1.炸茄子油温一定要高,茄子下油锅炸很马上形成硬壳,保护茄子的水分不会丧失太多,茄子也不会回软变形。
2.淀粉勾薄芡之后再下入食材掂勺,掂匀盛出,成菜之后食材不会粘在一起,软软的变形!
好了,试着做一做吧!如果好吃记得来找我,我是喜欢吃,愿意做的如意厨娘,更是愿意分享一些做菜的方法和诀窍,喜欢美食的朋友可以来找我一起分享!
D. 山西大同有什么美食
大同菜是晋北菜的代表,口味偏咸,菜肴重油重色,饮食特色仍以各种面食为主,比较出名的有刀削面、豌豆面、黄糕、荞麦圪坨、灵丘莜麦面、羊杂粉汤、面麻片、浑源凉粉等特色名吃。山西素有“中国面食之乡”美名,刀削面被称作“面食之王”,而大同刀削面更被喻为“面食王中王”。大同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以猪肉臊子为主。大同人吃面时喜欢要点小菜,如猪手、美味丸子、扒肉条、五豆腐干等,一碟子腌白菜或咸菜,喜欢香菜的再抓一小把碎香菜,或舀几勺用油炒香的辣椒,配着一碗香味浓郁的刀削面,百吃不厌,胜过任何豪华宴席。此外,由于大同地处塞外,受草原游牧民族饮食习惯影响,牛羊肉菜肴也颇具风味,特别推荐涮羊肉、五香兔头等特色 美食 。
浑源凉粉
浑源凉粉是山西浑源的特色 美食 。浑源凉粉以薯仔淀粉为原料,加入适量的明矾,搅成糊状,在火上滚熟,凉冷倒出即成,故又名粉砣。浑源凉粉又白又细又利口,象猪皮冻似的“筋颤”,拿在手中“滑溜溜”。再加上莲花豆、豆腐干、辣椒油、葱蒜香菜等调料,莲花豆香酥可口,豆腐干嚼得过瘾,而辣椒油辣而不涩,可谓色香味俱佳,让人胃口大开
哪里吃: 阿宝小酒馆(南关南街店) 、东方削面(迎泽街店)
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刀削面的制作过程很具观赏性,厨师手持一把形状独特的瓦形刀,立于盛满了滚水的大锅前,另一只手托着一块筒状的面团。开始削面以后,面条从上向下飘入锅中,条条相连。
哪里吃: 东方削面(迎泽街店)
羊杂
大同羊杂的吃法比较粗犷,大锅置火上,连汤带料一锅烩煮,随食随留,不拘形式,但是吃起来却觉得格外爽口。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以及羊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以葱、辣椒、盐等调料熬制成汤,再加上山药粉条,煮好后,红白相间,热气腾腾,油而不腻,质醇味美,令人垂涎欲滴。
哪里吃: 凤临阁 、刘园村火锅 、帅府街羊杂 、马大哈火锅城(教场街店)
黄糕
黄糕是大同常见的家常食品,原料是黄米面,先用温水和成碎块状(散粒),上笼蒸熟,然后倒在盆里用手再揉一遍,边揉边在其表面抹点麻油,这样作可以防止糕面表皮干裂。最后把和好的糕面分成小块,蘸上肉菜汁即可食用。黄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起来松软可口,十分味美。
哪里吃: 刘园村火锅 、新野粗粮 美食 王
莜面
莜面是山西北部常见的一种面食,是用炒熟的莜麦磨制成面粉,然后用开水和面,再将和好的面切成面条,上锅蒸熟。吃的时候既可以冷拌,也可以加热浇头,味道鲜美。品种有推窝窝、搓鱼儿、压饸烙等等。
哪里吃: 半亩地莜面大王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的一种用莜面制作的面食小吃,因其形状象“栲栳”而得名。“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用具。制作莜面栲栳栳,将莜面加开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下,再用食指一卷,做成如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肉汤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
哪里吃: 半亩地莜面大王
大同涮羊肉
哪里吃: 永和食府
广灵豆腐干
哪里吃: 凯鸽酒楼(操场城店)
大同兔头
哪里吃: 兔头王胖来来
在大同待了两年了,我自己最喜欢的是浑源凉粉(也不一定非浑源凉粉,大同好多地方的凉粉都特别好吃),还有就是广灵的豆腐干了,当然这是我作为一个素食者的最爱。大同还有朋友们都特别喜欢吃的大同刀削面,还有就是许多人说来大同必须吃的兔头。忘记了,还有阳高的杏脯哦!
大同的饮食特色仍以各种面食为主,这里饭菜质量非常不错,而且价格低廉。大同市有名的风味小吃有豌豆面、羊杂粉汤、莜面、荞面圪坨、阳高杏脯、广灵豆腐干、大同黄糕、浑源炒酥大豆等,都是值得一尝大同 美食 。 羊杂粉汤 羊杂粉汤就是羊杂汤里面掺些山药粉条,有荤有素,油而不腻,质醇味美,捞出锅来热气腾腾,香气袭人,吃起来味道鲜美,具有明显的驱寒、暖胃、舒身等功能,是一味较好的食疗保健食品。凡是外地人来到大同以后,必须品尝一碗又辣又香的羊杂粉汤,方不虚此行。 大同豌豆面 大同的特色小吃当然也离不开面食,豌豆面就是其中的一种。具体作法是将豌豆面与白面或莜面和在一起,然后或擀或压或切,品种有拔鱼儿、抿面、压饸烙等,下锅煮熟以后,浇上用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调成的卤汁或肉末卤汁,即可食用。香味浓郁,十分适口。莜面 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经过精细制作成为食品。莜面的营养成份是其它面粉营养成份的七倍以上,可与精面粉媲美。莜面中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份,可以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同时莜面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亚油酸,它对于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的功效。 阳高杏脯 阳高杏脯是山西传统名产,畅销国内外。杏脯作法不是很复杂,将杏去核、晒干后,就可以制成杏脯。杏脯又可分为黄杏脯和青杏脯两种,尤以黄杏脯味道最佳,色泽金黄,肉质柔软,酸甜适口。 广灵豆腐干 提起广灵豆腐干,人们自然联想起它那筋、韧、香、五香调味齐全的许多特点,它是山西省大同市的一道特色小吃,是宴席中拌凉菜、炒热菜之上乘佐菜。广灵豆腐干可分成咸的和熏的两种。 这是大同一带常见的家常食品,原料是黄米面,先用温水和成碎块状(散粒),上笼蒸熟,然后倒在盆里用手再揉一遍,边揉边在其表面抹点麻油,这样作可以防止糕面表皮干裂。最后把和好的糕面分成小块,蘸上肉菜汁即可食用。黄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起来松软可口,十分味美。
说起大同来,就不得不说一说那浑源凉粉了,浑源凉粉是大同浑源最 旅游 汉族特色的 美食 。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凉粉是人么非常喜欢吃的东西,而且在浑源,人么爱吃凉粉,不分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街头上,都有那么几十家摆凉粉摊的。可以说是嗜凉粉如命了。
山西浑源位于道教圣地北岳恒山脚下,这里不仅山美,还水美,而人更加的是美闻名于天下,或许很多山西人都没有来过浑源但是一定吃过浑源的凉粉。浑源县的凉粉之所以出名,不仅在凉粉的口感,质量上就非常的好,更主要是好在调料上。光是卖凉粉的有三调料罐子:醋罐子、生葱熟油盐水和辣椒油罐。而且还有大同独有浑源豆干和浑源的蚕豆,蚕豆酥脆,而豆干又是软中带硬有嚼劲,那凉粉更是软溜溜的,有没有那么的入口即化,非得让你记住了它的味道然后才下侯,到了夏天的时候在搭配点黄瓜丝、水萝卜片之类的佐料。更是口感丰富,美味异常。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大同的浑源凉粉也是这个地方非常好吃的食物,也是人么的日常所食,当然大同还有好多好多其他好吃的东西,也是非常值得品尝的。
黄糕
大同菜是晋北菜的代表,口味偏咸,菜肴重油重色,饮食特色仍以各种面食为主,比较出名的有刀削面、豌豆面、黄糕、荞麦圪坨、灵丘莜麦面、羊杂粉汤、面麻片、浑源凉粉等特色名吃,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最具代表性的大同 美食 吧。
1.浑源凉粉:这在大同浑源来说,是一种特色的 美食 。对于炎热的夏季,凉粉是很多老百姓比较喜欢吃的食品之一,而山西浑源人爱吃凉粉,不分四季,当你走在街头上,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那么几十家摆凉粉摊的。山西浑源地处我国道教圣地北岳恒山脚下,以山美水美人美闻名于天下,而很多人了解浑源却是从一碗普通的凉粉开始的。
吃过浑源凉粉的人都忘不了它那份比较独特的味道,在浑源的每一个凉粉摊上,你都能看到除了类似碗坨状的凉粉以外,还放着十几个装有各种调味料的小盆,主要的有醋、蒜水、葱花、黄瓜、香菜,浑源凉粉最大特点就是其特有的莲花豆、豆腐干和辣椒油。在浑源凉粉食用的辣椒油,是按照独特的配方、加工研制而成,凭借其清而不腻、辣而不涩、朴而奇香、香而纯正的特点受到了不少消费者朋友的喜爱。
2.羊杂粉汤:所谓的羊杂,顾名思义也就是羊下水,是以羊的头、蹄、心、肝、肠、肺、血等原料烹调制成的一种小吃。在大同的羊杂粉汤中会加上其独特的薯仔粉条,有荤有素,油而不腻,质醇味美,捞出锅来热气腾腾,香气袭人,吃起来味道更是鲜美无比。此外,羊杂粉汤具有明显的驱寒、暖胃、舒身等功能。
3.大同什锦火锅:对于火锅而言,相信不管是哪个地方的人,都会非常的喜爱,尤其是在冬季,在外寒冷的一天,能吃到比较热腾腾的火锅,不仅可以抵御寒冷,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啊,光想想就会非常觉得特别的美味。
而作为大同的地方 美食 什锦火锅,一般选用的是老式铜火锅进行烹煮,此外在做法方面,也有着属于它独特的秘方,火锅的锅底汤料是专门熬制的,浓而不酽、鲜咸适中;烧肉的选材和加工也都非常讲究,要求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丸子入口松嫩有劲道。而这些也正是大同什锦火锅异于别家之处的地方。
4.刀削面:在山西素有“中国面食之乡”的美名,而刀削面更是被称作“面食之王”,大同刀削面更被喻为“面食王中王”。大同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以猪肉臊子为主。大同人吃面时喜欢要点小菜,如猪手、美味丸子、扒肉条、五豆腐干等,一碟子腌白菜或咸菜,喜欢香菜的再抓一小把碎香菜,或舀几勺用油炒香的辣椒,配着一碗香味浓郁的刀削面,百吃不厌。
山西名吃:浑源凉粉
浑源凉粉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的一道特色小吃。
以薯仔淀粉、豆腐干、蚕豆为原料制作而成,浑源凉粉是大同凉粉的代表。
做好的浑源凉粉清亮、滑嫩、爽口,像猪皮冻似的筋颤。
拿在手里“滑溜溜”,吃在嘴里“凉丝丝”,如果在炎热的夏天来上一碗可以说是完美极了。
山西名吃:碗坨
碗坨是流传千年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的传统面食小吃,碗坨又名“碗凸、碗团”。
碗团是用荞面和水揉到一起的,加热熬成粥糊状,晾凉后就可以吃咯~
吃的时候在上面浇上醋、蒜、秘制辣椒油,再把它用小刀划开,汤汁流在夹缝中看着都有食欲,如果您来山西一定要来上一碗,绝对不会后悔。
山西名吃:羊杂割
羊杂割是山西地方小吃,羊杂最开始是怀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带小有名气。
把羊的心、肺、肝、肠、血等洗干净、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盐、大蒜、葱姜等佐料,再加上一些猪肉汤,做成“羊杂割”加上粉条一起吃,现在发展成为山西地方 美食 。
山西名吃:头脑
头脑是山西太原大街小巷都可以吃到的早点。
太原小吃“头脑“又名”八珍汤“,是由黄芪、莲菜、煨面、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配制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
因为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来吃头脑,所以也叫“赶头脑“。。
山西名吃: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山西省平遥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羊杂
E. 舌尖特色,粘糯的拿糕
有一次我在浏览器搜索“下一顿吃什么”,结果让我惊讶,除了各种正式不正式的答案,还有各种表情包,,甚至还有一款app!原来,吃饭问题是个大问题,以前的人们发愁没有食材,现在的人们选择太多,发愁选哪个。各种网红食品一波接一波登场,让人眼花缭乱,各种饭店特色鲜明,无论走到哪里,都在诱惑着人们的味蕾。
不过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绍的是一种传统美食,拿糕。
拿糕可以用很多种面粉去做。莜面、荞面、豌豆面、玉米面、高粱面,都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味道稍有不同,做法都是一样的,搭配吃的蘸料也差不多,自己喜欢就行。
一、搅拿糕
拿糕一般不说“做”,说“搅”。简单的一个“搅”字,生动地说出来做拿糕的精髓。下面我们就一起做一餐玉米面拿糕。
1.取一个小碗,盛一碗玉米面,抹平就行,不要冒尖。把面倒进一个小盆子里,加一碗清水,搅拌成面糊。如果面粉湿度小,感觉面糊太稠,就再加一点水。这个时候加水要一点一点加,不要一下加太多,直到玉米面糊可以顺利从盆里倒出来。
喜欢筋道一些口感的,可以另外用取一把薯仔淀粉放小碗里,加水搅开备用,比勾芡用的生粉水稍稠一点。
2.锅里加两碗水,烧开。锅要选用厚底的,铁锅,麦饭石锅都行,要能蓄热的。水也不要多加,两碗就行。这样其实很好记,加上前面面糊用掉的水大约是总共三碗。面糊用水多了,锅里就适当少加一点。
3.锅开以后准备倒面糊。以前人们为了筋道,这时候要在水里加一小撮食用碱。如果你介意营养流失的话,也可以不加,影响不大。把擀面杖拿在手上,一头伸进锅里开始搅拌。长辈们会告诉你,这时候一定要用擀面杖来搅拌,我倒是觉得如果做的不多,用三四根筷子也行,一双筷子搅不了多大的面积,几根筷子并在一起,可以增大搅拌的面积。最好是顺着一个方向,逆时针或者顺时针都可以。边搅拌边用另一只手倒面糊,要慢慢倒,等倒进去的面糊基本变色变形之后再倒一点。当然,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合适的火候,以中火为宜。盆里的面糊都倒完以后,再把先前准备好的淀粉水倒进锅里继续搅拌。稍微多搅1-2分钟,然后沿着锅边溜进一小勺水,盖上盖子焖一会儿。有俗语说“十拿九生”,意思是说拿糕光是搅拌,其实还不能熟透,一定要再焖一会儿。等锅里没有多余的水时,就可以起锅出锅了。
拿铲子装到一个大盘子里,就可以开吃了。直接放在盘子里的拿糕表面不平整,很丑,疙疙瘩瘩的,爱美的人就用盘子掂几下,让拿糕翻一下,转一圈,就光滑平整了,不光好吃,也好看了。
二、吃拿糕
1.秘诀在汤汁。人们吃拿糕现在一般都是搭配凉菜吃,以前也直接搭配腌咸菜。调凉菜可以选黄瓜、水萝卜、胡萝卜、豆腐干、豆腐皮、嫩茴子白等,主要调料是大蒜+陈醋,可以加生抽、香油等,随自己的喜好调起来。最关键的是要加些凉开水,汤汁要多一些。
碗里盛些调好的蘸料,记得得有汤水,夹一筷子拿糕,夹成小块在汤汁里蘸一下,吃到嘴里光滑软糯,还没等嚼几下就咽下去了。都说吃拿糕不用牙齿嚼,特别适合老人吃。
拿糕里水分比较多,所以特别软糯,因为加了薯仔淀粉,也很筋道。人们一般都是在天气热的时候吃拿糕。我猜测原因是为了省事。五六月的天气炎热干旱,小苗正好可以除草松土了,地里的活儿很紧急。劳累的人们从地里回来,简单做点饭吃完就可以多休息一会。所以我们有称拿糕是懒人饭。虽说做的时候很快,但洗拿糕锅实在是挺难的一件事。有俗语说“宁爬十里坡,不洗拿糕锅”,黏糊糊的锅实在不好下手。
2.营养分析。拿糕不耐饥。水多面少,本来吃进去的绝对热量就不够,何况这么软糯,就更容易消化。容易消化的食物的缺点是升糖指数高。因为容易消化,在胃停留的时间短,会在段时间内大量进入肠道,血糖升高,刺激大量分泌胰岛素,血糖回落平稳了,但大量的胰岛素也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消化任务,随后给大脑发送信号,可以继续吃东西了,于是你感饿了,就再去找东西填饱肚子。就这样,你吃的总能量远远超过身体的需要量,它们就去肝脏暂住,看到没有离开的信号,就自己找地方安了家,有的在肚子里面,有的在皮肤下面,肉眼可见的,你胖了。
和拿糕类似的面皮、凉粉类的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包括各种软糯的粥。解决之道就是先吃上半碗蔬菜和肉,再吃这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先吃蔬菜和肉,为排空就会减缓,血糖升的慢,也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太多,这样可以减少很多总热量的摄入,有减肥的功效哦。
3.拿糕的性格
拿糕虽然好吃,但不顶饥,不能拿,粘哪黏哪。这样的特点也被用来形容人,我们小时候给同学起外号有这样的外号。试想有这样一个小朋友,活泼可人,但学习成绩有点差,不能干活帮家里,还喜欢撒娇黏人,是不是很可爱呢?
三、过去与未来
吃拿糕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山西北部、河北张家口一带、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这些地方过去是农牧交错带,在400毫米等降雨线附近。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独特的生产方式,也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过去我们吃拿糕是忙碌中凑合一顿,也是因为我们不种小麦和稻谷,气候不适宜,所有的粮食作物都是粗粮,不说各种豆类,就是禾本科的作物也是莜麦,燕麦,高粱,玉米。粗粮营养价值虽然高,口感却要差一些,经常吃会厌烦,不想吃。勤劳朴实的人们就想尽各种办法,换着花样做出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虽然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形式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现在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吃上精米白面,做起来方便,花样也多,渐渐地忘记了原来的食物。偶尔吃一顿,还很新奇,很夺眼球。为了顺应顾客的需求,很多专做粗粮的饭店也把这些过去的美食加在了菜单中,上了些年纪的顾客吃的时候,免不了会想起曾经的岁月,来一波回忆杀。
如果你什么时候来这些地方工作或者旅游,不妨走进一家粗粮饭店或小饭馆里,点一盘拿糕,听老板跟你聊聊这里的人,这里的物,这里的风土和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
F. 谁知道薯仔粉条的做法
不懂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标准知识的网友最好不要误导提问者!否则,将来受害的是我们大家自己。加工生产粉条、粉丝、粉皮等淀粉制品超范围使用明矾(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磷酸盐、色素等添加剂都是违反《食品安全法》的犯罪行为!无矾粉条粉丝粉皮是将来粉条业的必然趋势,下一步粉条粉丝生产加工厂要抛开明矾思维,也不能使用磷酸盐,在合法的前提下,改变生产工艺,对比使用有QS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更高品质的淀粉制品!目前,只有天喜公司出品的筋力源是唯一可以代替明矾制作粉条粉丝的复配食品添加剂,筋力源是经过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使用,国家质检总局颁发《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亦称QS证,安全合法、不超标、不超范围、增筋耐煮耐泡效果好。筋力源用量0.3-0.6%(以淀粉计算),用法:将本品干拌加入芡粉(淀粉总量的10%),加水润湿,加入开水冲芡粉。再将芡糊与其它淀粉搅拌混合均匀。放入漏粉机,将粉条漏入开水锅内,粉条飘上来以后马上捞入凉水降温20-30分钟,降温捞出后放凉棚或冷库里熟化5-8小时,阴干表面水分,然后包装销售。
G. 来东北旅游必吃的美食,不吃等于白来,你都吃过哪些东北美食呢
冻粘豆包东北乱炖,又名丰收菜。素有"大杂烩"之意,是将豆角、薯仔、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多种蔬菜,与排骨一同炖至熟即成。东北乱炖简单易煮,有荤有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香喷喷,是一道常见的东北家常菜。
H. 山西小吃有哪些
山西十大特色小吃榜单,主要依据山西地区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风格特色的食品,根据小吃的国内知名度、国内覆盖率、海外知名度、海外覆盖率等情况,并参考权威机构如政府、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等评定的“中华名小吃”、“山西名小吃”、“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等荣誉,再结合其他互联网相关排行榜/榜单进行综合排行推荐,名单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批评指正。
山西十大小吃
1、刀削面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生活十普"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刀削面是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流行于山西及其周边,与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的烩面、湖北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享有盛誉,是山西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刀削面将面粉和成团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到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加入各种口味的臊子、调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着名。山西刀削面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刀削面是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山西榜名单。
【 详细>>】
2、山西泡泡油糕
山西泡泡油糕,亦称“炸糕”,它的表面有一层高约10余毫米的气泡,属油糕中的上品,远视呈蘑菇状,如晚霞放彩;近看如绽丝叶絮,似金菊斗艳,白中徽黄,晶莹透亮。食之,又酥又脆、香甜可口。山西泡泡油糕在全国及世界的美食文化遗产中具有鲜明的区域饮食文化特色,特别值得传承发扬光大。泡泡油糕是山西饮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更是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山西榜名单,还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
3、太原头脑
太原头脑是太原特有的一种风味小吃,又名“八珍汤”,为汤状食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一碗汤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藕、一条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其特点是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富有营养,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太原头脑更是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山西榜名单,还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
【 详细>>】
4、平遥牛肉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平遥牛肉是山西平遥特产小吃,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遥牛肉久负盛名,起源年代无考,清代时已誉满三晋。平遥牛肉,传统制作工艺独特,从生牛屠宰,生肉切割、腌渍、锅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盐、用水以至加工的节气时令等,都十分讲究。平遥牛肉采用考究的选料方法和独特的腌、卤、炖、焖制作工艺,所产牛肉,色泽红润,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醇香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扶胃健脾之功效。平遥牛肉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
【 详细>>】
5、山西碗秃
山西碗秃是山西流传千年的传统面食小吃,在方言里又叫做“碗凸、碗托、碗坨、碗脱、碗团”。因为它是用小碗蒸好薄薄的一层,蒸熟晾凉后可以从碗中脱下,有的地方也称之为“碗团”,象征团圆。碗托有白面碗托,也有荞面碗托,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选择,而吃碗托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凉拌,食用时有一种凉爽、清香、光滑可口的感受;也可以热炒,将炒瓢内入入熟猪油,加入葱蒜后,将切成条状的碗倒入,加山药蛋丝或豆芽菜,再加大料水、酱油、醋等调味品,炒熟后香味四溢,诱人馋涎欲滴。柳林碗团更是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山西榜名单,推荐店有平遥大和碗秃、保德碗坨、柳林碗团等等。
【 详细>>】
6、浑源凉粉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生活十普"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浑源凉粉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一道特色小吃,是大同凉粉的代表,是以薯仔淀粉、豆腐干、蚕豆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做好的浑源凉粉清亮、滑嫩、爽口,像猪皮冻似的“筋颤”。拿在手上“滑溜溜”,吃在嘴里“凉丝丝”,风味独特,堪称北岳一绝。浑源凉粉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制作技艺先后被列入大同市、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山西榜名单。
【 详细>>】
7、太谷饼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生活十普"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太谷饼是山西省传统名吃,因产于太谷县得名,始于清代,在清末时已行销京、津、西安、兰州、包头、张家口等地。太谷饼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等特点,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全国,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太谷饼为“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着名歌唱家郭兰英的那首清脆悠扬的“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更是让太谷饼的美名传遍天下。太谷饼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
【 详细>>】
8、清徐灌肠
清徐灌肠是山西着名的传统小吃,属于晋菜,起源于山西省离省会龙城太原市30公里,以“醋都、葡乡”着称的清徐县境内,清徐灌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口感爽滑、营养丰富、工艺精湛、老少皆宜。灌肠主要经粗粮精做而成,本身含有大量粗植物纤维和对人体有益的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特别对“三高”、肥胖等人群百利无一害,是现代都市白领和爱美女性追捧的素食精华。
【 详细>>】
9、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种特色名吃,相传为当地进贡宫廷之贡品,现在也是当地民间宴席必备佳肴之一。其食材主要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淀粉、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制成,具有肉香扑鼻,多食不腻等特点,经常食用既补充必要的多种营养成份,又克服了肉类食品高脂肪、高胆固醇等弊病,做出来的有肉香却不见肉影的一种特色美食。此菜冷热均可食用,味道堪称一绝。
【 详细>>】
10、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高寒地区着名的传统面食小吃,属于晋菜。“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它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完美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
I. 旋风薯仔的做法步骤图,旋风薯仔怎么做好吃
旋风薯仔的制作方法
旋风薯仔制作材料:
3个薯仔,荷兰芹,盐,胡椒,少量橄榄油
1、将薯仔洗净,连皮一起穿到签子上。
2、按斜线方向在薯仔上嘟~嘟~嘟~得切出刀口。
3、将薯仔放在清水中静置,除去淀粉后,用厨房毛巾擦干。
4、将薯仔放入烤箱后,刷上由橄榄油、荷兰芹、盐和胡椒混合的调味料。
5、放入预热好200度的烤箱中,上下火烤25分钟。
6、刷上奶酪,再烤一分钟后,旋风薯仔就完成啦~
J. 锅包肉正宗做法
锅包肉正宗做法
锅包肉是东北的地道名菜,,凡是去东北旅游的人都会点份锅包肉来吃,那么想知道锅包肉是怎么制作的吗?不妨跟着我的步伐来看看,以下是我收集的锅包肉正宗的做法 ,欢迎收藏噢!
锅包肉正宗做法1
主料:
猪后鞧肉400克(锅包肉比较不挑肉,瘦肉就可以,不过专业人士告诉我最好选后鞧肉,就是后臀肉)
配料:
薯仔淀粉100克左右(家常吃饭的小碗将近1小碗)大葱白8厘米长一段生姜一块(比葱略多一些,主要靠它来调味)香菜2棵
调料:
白糖、酱油、米醋、盐、料酒(白糖和醋的比例是3:1)食用油
制作过程: 给肉上浆和兑制调
1、将后鞧肉切成4毫米左右的大薄片,放入盆中放料酒2小勺,盐2克拌匀码味去腥。
ps:好多人都误以为做锅包肉要用里脊肉,其实里脊肉水分多,做出的锅包肉不易成型,口感不好。专业人士告诉我最好选用猪后鞧肉,猪后鞧肉内含胶质,做出来口感好。
2、将葱白竖着剖开一面去掉里面的葱芯,然后斜刀切成葱丝,生姜也切成细丝,香菜切成寸段。
3、将白糖3勺、米醋1勺、盐少许酱油一点点搅匀兑成最后要用的调味汁。
ps:一定要提前将调味汁兑好,这样才能迅速为锅包肉调味。醋一定要用酸味柔和的`米醋,用陈醋味道不好颜色也不好。放盐是为了更好的突出糖的味道。酱油就是平时炒菜用的黄豆酱油只放一点点(几滴就可以),主要是用它来调色,千万不能放多,以免影响口味。调料汁的比例是糖和醋3:1,因为锅包肉是糖醋口,所以糖比醋要多,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制。调味汁一定不要太多,正好能包住肉片即可,汁多了炸好的肉片被浸泡就会变软,影响口感。
4、将淀粉放少许清水用手抓匀,一定要干一些,因为腌好的肉片也会出汁,合适的淀粉糊程度为抓到手里淀粉糊会很缓慢的流下,而不是快速流下,一定要用手来抓糊,因为水少,淀粉会感觉很有阻力,用手会将淀粉糊搅开,也可以再加一点点的食用油,会让炸好的外皮更酥脆和光滑。
5、将淀粉糊倒入肉片中轻轻抓匀使肉片均匀地裹满淀粉糊,裹好的肉片抓起来会看见明显的淀粉糊,如果上面挂不上淀粉糊说明淀粉糊太稀了,可以再加入一些干淀粉抓匀。
6、锅中倒入油(油一定要多一些)正常大火烧到5~6成热(肉片放进去会有密集的泡泡),将肉片逐片展开放入炸到外面稍微硬壳微微变色捞出用手勺磕开粘连的部分,从肉片都入锅到出锅大约1分钟左右,用两只手一起展开肉片会很快,如果你比较慢,可以将肉片分2~3次炸制第一遍。
7、将锅中的油再加热到七八成热,也就是听见锅里没有了噼啪的水声(炸制第一遍时肉片会有水分析出)油面微微有烟(锅包肉必须要经过复炸才能外酥里嫩)。
8、全部倒入炸好第一遍的肉片炸上色,捞出,也是1分钟左右。
9、把锅中的油倒出或再取一干净锅放少许熟油然后放姜丝再放葱丝翻炒一下倒入炸好的肉片,浇上用手勺(倒入锅里之前需要再搅一下,因为糖会沉底)搅匀的调料汁颠两下肉片全部裹上汁撒少许明油(熟油和香油都可)撒香菜马上出锅(不能在锅里多翻炒,汁也不能多,否则汁将淀粉糊浸透就不酥脆了)。
10、做好的锅包肉应该甜酸适口,外酥里嫩。
11、做好的锅包肉要马上上桌趁热吃,这时的口感最好。
锅包肉正宗做法2
主料
里脊肉500g 胡萝卜5g
葱姜蒜适量 香菜3g
淀粉200g 盐2g
醋精(30度醋)5g 米醋10g
水20g 白糖60g
味精2g 酱油5g
做法步骤
1、 里脊肉洗净,有筋皮的最好把筋皮切下去。切成厚为3毫米的大片儿。(厚度大概相当于2-3张银行卡的厚度)
2、 胡萝卜、大葱、姜切细丝。蒜切片,香菜切段。
3、 淀粉中加入水,侵泡60分钟,倒出多余的水搅成糊状,大概是半化的冰淇淋状,倒入里脊肉,用手抓匀至没一片肉都均匀裹上淀粉。
4、 将水,醋精,米醋,酱油,白糖,盐,味精倒入碗中,加少许水淀粉搅拌均匀。(在搅拌完成时,可以自己尝尝,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酸甜口,如果不是,可以自己适当的添加糖或醋精,加几滴香油口感会更好)
5、 锅中倒入3斤油,油不要太少,否则炸制过程中会粘连。八成热时,依次放入粘匀淀粉的肉片,不要一次性都下去,分多次下入,否则先下的和后下熟不到一起,也会导致先下的糊了后下的还没炸成型。(炸肉的时候可以把火关小些,这样不宜炸糊,捞出后再加火升温)
6、 待油温升到八成的时候,把分批炸好的肉一次性放入锅中炸。过程中,炸三遍,每次炸的时间不要超过两分钟,时间长了会导致硬而不酥。炸至外壳酥脆,呈金黄色即可。
7、 锅中放少许油,倒入葱、姜、蒜、胡萝卜,炒香。将调好的汁倒入锅中,大火烧至沸腾,倒入炸好的里脊肉。
8、 翻炒均匀,放入香菜既可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