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常菜谱 » 古人形容牛肉好吃
扩展阅读
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薯仔不炒丝怎么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古人形容牛肉好吃

发布时间: 2022-10-16 17:49:31

Ⅰ 熟牛肉没有味、嚼不烂,在古代为啥如此受宠

因为在古代那时候熟牛肉是特别少的,加上物以稀为贵,所以在古代的时候,熟牛肉会特别的受宠爱。

Ⅱ 关于古人吃牛肉

因人而异,如果你整天呆在办公室里自然就不会知道在外面拼搏的人有多辛苦,更何况打兵打仗!想一想!仗一旦打起来,不是一两一个钟头就能结束战斗的,更多是一天一夜,甚至不止!你也知道,武松的本事已超越一般的人,能一人打死一只老虎就是一个好例子,然而,他的武艺从何而来的?那当然是练出来的,他的武艺能高强到这种程度,自然不是一般的训练,更有可能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高强度的训练之后,胃口自然不是常人可以相比的!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吧,你现在的胃口为什么会比三岁时候的胃口大那么多了,答案就是你现在运动量已经远远的超越三岁时的运动量!
这个答案满意吗?

Ⅲ 牛肉汤用文言文怎么说

汤的本义是热水。如:赴汤蹈火。扬汤止沸。
肉汤古代称肉羹,牛肉汤文言应称牛肉羹。(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字典资料:
羹gēng【名】(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Ⅳ “小二 来两斤牛肉”,古人吃肉真这么潇洒吗

我们在古代的电视剧或者是小说里面,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桥段,“店小二,上两斤牛肉!”店主人家则会在那边兴高采烈地回应道:“好咧!”古人吃肉真这么随意?恐怕你的理解是错的。

出现这种场景对多的地方,应该就是水浒传了,里面的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好不痛快,然而这最终只是小说所编撰出来的东西,实际上关于吃这件事情,古代也是大有讲究的。

在传统的农耕文明 社会 ,牛的概念已经不是单纯的一头动物这么简单,它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物资的存在,成为老百姓开垦耕地的的重要依仗,元朝农业专家王祯就在《农书》里面说:“农为牛本,有功于世”。而在《水浒传》所在的宋朝,律法《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只有官府养的准备上贡朝廷的菜牛和老病意外夭亡的黄牛,经过官府批文以后,才能够公开屠宰。

因此这基本上只能是统治者所食用的食物,礼记也明确表示:“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那为什么水浒传里面那些梁山好汉动辄就数斤牛肉呢?这里只能够推断,作者施耐庵想表达一种反抗的精神,因此故意设计吃牛肉这个环节,来表达好汉们的豪爽吧!牛肉没了,大家平日里面吃什么呢?

如今的是猪肉,那么过去是否也这样呢?一直到了宋代以后,这才开始吃猪,这是为什么?

这和另外一种动物,羊有关,古代中原王朝最好的牧场来自于燕云十六州,养育大批的牛羊,而到了五代十国儿皇帝石敬瑭将它献给了契丹人之后,宋朝就丧失了这片牧场,同时也极大地断掉了羊肉的供应,虽然后来宋辽签订贸易合约,牛羊又得以进口,然而期间还是经过了一段空窗期,包括一些地方县令,都吃不起羊肉了,大家随即找了另外一种代替品,这也就是猪。在对猪肉的推崇上,着名的大文学家苏东坡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他因为政见不和等问题被贬官之后,也消费不起羊肉,因此亲自研究起猪的烹调方法起来,苏东坡岑金写下一手《猪肉颂》,略带惋惜地道出了当时的情形:“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而至于狗肉,虽然也普及,但是狗在古代不太好养殖,饲料和环境都比较严格,古人有着吃狗肉的传统,但也是极昂贵的奢侈品了。因此大家的理解都错了。古代可不是坐下一喊,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的。首先你得有银子,而牛肉这种东西,除非是大酒店,平日里面普通的村酿人家,断然拿不出来牛肉给你吃的。

Ⅳ 形容牛肉好吃的古文

戴嵩画牛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②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③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尾⑤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⑥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⑦。”不可改也。
【字词注释】①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嵩(s#ng)。②囊(n2ng):袋子。此处指画套。③拊(f()掌:拍手。④搐(ch)):抽缩。⑤掉尾:摇尾巴。⑥然:认为对。⑦婢(b@):女佣人。
【诗文翻译】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Ⅵ 无肉不欢的饮食情结,古代人最爱吃哪些“肉食”

和现在基本上差不多,也都是以猪肉和牛羊肉,有些人还喜欢吃狗肉,当然狗肉在古代也是上不了台面的,猪肉在古代也是最普遍的肉食品,和现在一样,古代大多数老百姓都是以猪肉为主,而牛肉因为古代禁止随便宰杀耕牛,因此市场上流通的牛肉也不算多,当然有钱还是可以吃的到,往往武将,英雄好汉最喜欢吃牛肉,羊肉因为是古代贵族和有钱人喜欢吃的肉食品,价格相对也比较贵。

羊肉和现在一样,价格同样也是高于牛肉和猪肉,而且羊肉在古代是贵族有钱人最喜欢吃的肉,所以说羊肉的价格也是比较高的,面向的群众也不是平民百姓,狗肉在古代也是很常见的,因为古代狗很少作为宠物,所以说吃狗肉也没什么心理负担,但是狗是看家的动物,一般的人也不会随便杀狗吃肉,并且狗肉是上不了台面的。

Ⅶ 在古代关于牛肉的诗句

1.有关牛肉的诗句

1、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李白《咏石牛》

2、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牧童词》 唐·张籍

3、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田家词》 唐·元稹

4、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饮牛歌》 宋·陆游

5、奚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官。——《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 唐·顾况

6、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饮牛歌》 宋·陆游

7、问渠何法牛驯扰,鞭挞无惊刍牧多。——《骑牛歌》 清·陆师

8、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牧童词》 唐·储光羲

9、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牧牛词》 明·高启

10、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病牛》 宋·李纲

2.关于“牛肉”的诗句有哪些

1、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李白《咏石牛》

释义:天生鼻子上就没有绳索的牵绑,天天耕地到夜里都不休息。

2、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牧童词》 唐·张籍

释义: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3、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田家词》 唐·元稹

释义:自从官军征伐藩镇的战争开始以来,朝廷就把农民连人带牛和车以及农具一并征用了。农民驱牛驾车千里迢迢地把粮食运到前线后,结果连牛也被官兵宰杀吃掉了,农民只收得两只牛角而返。

4、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饮牛歌》 宋·陆游

释义:清清的溪水没有污染到牛的肚子,怎会害怕下雪冻坏它的脚趾。

5、奚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官。——《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 唐·顾况

释义:奴脯跨上马上不能搭放马鞍,水牛突然走动惊吓到了汉代官员。

6、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饮牛歌》 宋·陆游

释义:不要说牛老了行动不便又慢,我都八十了仍然老当益壮。

7、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鲁迅

释义:横眉:怒目而视;千夫指:众人都指责;孺子牛:甘为为人服务的人。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

8、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牧童词》 唐·储光羲

释义:说的是驯牛的时候被打扰,但是没有打扰到牧童驯牛的心。

9、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牧牛词》 明·高启

释义:夕阳西下,吃草的牛行走的很迟缓,它累它饿只有我知道。

10、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病牛》 宋·李纲

释义:要活得舒心,活得快乐,活得潇洒,就要学会知足,学会随遇而安。

3.和牛有关的诗句

1、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李白《咏石牛》

2、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牧童词》 唐·张籍

3、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田家词》 唐·元稹

4、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饮牛歌》 宋·陆游

5、奚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官。——《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 唐·顾况

6、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饮牛歌》 宋·陆游

7、问渠何法牛驯扰,鞭挞无惊刍牧多。——《骑牛歌》 清·陆师

8、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牧童词》 唐·储光羲

9、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牧牛词》 明·高启

10、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病牛》 宋·李纲

11、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耕牛》 宋·梅尧臣

1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醉酒歌》李白

13、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田家词》 唐·元稹

14、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田家词》 唐·元稹

15、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高启《牧牛词》

16、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牧童词》 唐·张籍

17、牛背儿童自放歌,头头注涧复逾坡。——《骑牛歌》 清·陆师

18、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饮牛歌》 宋·陆游

19、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牧童词》 唐·李涉

20、邻肩抵尾乍依隈,横去斜奔忽分散。——《五歌·放牛》 唐·陆龟蒙

4.关于牛的古诗词

如下图所示,1、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李白《咏石牛》

2、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牧童词》唐·张籍

3、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田家词》唐·元稹

4、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饮牛歌》宋·陆游

5、奚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官。——《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唐·顾况

6、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饮牛歌》宋·陆游

7、问渠何法牛驯扰,鞭挞无惊刍牧多。——《骑牛歌》清·陆师

8、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牧童词》唐·储光羲

9、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牧牛词》明·高启

10、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病牛》宋·李纲

5.和牛有关的诗句

1、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李白《咏石牛》2、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牧童词》 唐·张籍3、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田家词》 唐·元稹4、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饮牛歌》 宋·陆游5、奚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官。

——《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 唐·顾况6、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饮牛歌》 宋·陆游7、问渠何法牛驯扰,鞭挞无惊刍牧多。

——《骑牛歌》 清·陆师8、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牧童词》 唐·储光羲9、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牧牛词》 明·高启10、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病牛》 宋·李纲11、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耕牛》 宋·梅尧臣1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醉酒歌》李白13、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田家词》 唐·元稹14、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田家词》 唐·元稹15、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高启《牧牛词》16、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牧童词》 唐·张籍17、牛背儿童自放歌,头头注涧复逾坡。——《骑牛歌》 清·陆师18、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

——《饮牛歌》 宋·陆游19、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牧童词》 唐·李涉20、邻肩抵尾乍依隈,横去斜奔忽分散。

——《五歌·放牛》 唐·陆龟蒙。

6.和牛相关的诗句

1、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李白《咏石牛》2、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牧童词》 唐·张籍3、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田家词》 唐·元稹4、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饮牛歌》 宋·陆游5、奚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官。

——《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 唐·顾况6、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饮牛歌》 宋·陆游7、问渠何法牛驯扰,鞭挞无惊刍牧多。

——《骑牛歌》 清·陆师8、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牧童词》 唐·储光羲9、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牧牛词》 明·高启10、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病牛》 宋·李纲。

7.关于肉的诗句

关于肉的诗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宋 · 岳飞《满江红·写怀》

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垂年一身苦 —— 唐 · 韦庄《秦妇吟》

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 —— 唐 · 韦庄《秦妇吟》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 魏晋 · 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 唐 · 杜甫《前出塞九首》

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 —— 先秦 · 屈原《招魂》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 清 · 曹雪芹《螃蟹咏》

古骨无浊肉,古衣如藓苔 —— 唐 · 孟郊《秋怀十五首》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 —— 清 · 章炳麟《狱中赠邹容》

希望能帮助到你

Ⅷ 古人吃牛肉的历史是怎样的

在古代,吃牛肉是犯法的。

虽然在古代,牛是可以进行贸易的,也是有明码标价的。以汉朝为例,《九章算术》说一头牛值九百三十文左右,而一头羊约值五百七十文,一只狗的价格约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左右,可见牛的市场价非常高的。但政府规定:牛只,可以买卖,不可以杀害。

在中国古代,牛确实是最高贵的动物。因为古代农业生产力不发达,没有大型机械,而牛能负重,所以牛是古代农业绝对不能缺少的重要劳动力。即使是现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农业耕种也离不开牛只。

《礼纪·王制篇》是这么说的,统治者祭祀天地祖宗时,祭品分为两个等级,第一等级是牛羊猪,合称三牲,叫做太牢。而第二等级是减掉牛,只有猪羊,叫做少牢。天子(周王)有资格用牛在肉的太牢,而低一等级的诸侯公爵只能用没有牛的少牢。

排名第二的动物是羊,《王制》规定“大夫无故不杀羊”,大夫相当于部长级别了,可见羊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而狗,则规定“士无故不杀犬、豕”,也就是狗与猪。士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阶层。当然士还不是最低的,最低的自然是普通百姓了。

《王制》规定平民百姓没有经过特别许可,不允许吃珍稀动物,其中自然就包括身份最高贵的牛了。可以这么说,牛就是古代的动物元首,无故杀牛是必须要追究刑责的,当官的杀牛也不行。南北朝梁朝有个名动天下的大臣叫谢朏。

他的儿子谢谖官拜司徒右长史,相当于现在正国级领导的秘书长。这位谢长史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突然在家里杀了一头牛,被人告发,触犯了法律,被罢官为民。

(8)古人形容牛肉好吃扩展阅读:

在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懂得驯养“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牲获得肉食,但不同的肉食在食物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地位,这种地位甚至影响到今天的肉类价格。

在古代的饮食习惯中,牛羊毫无疑问是最贵族化的肉食,《礼记·王制》也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从排名上看,牛羊在猪之上,这个首先是从肉食的珍贵程度有关,牛在农耕时代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在许多朝代都不许私自宰杀牛,就如礼记所说,连诸侯没什么重要的事都不轻易杀牛。

最早在汉代,牛已经被立法保护,汉律规定“不得屠杀少齿”。汉律对杀牛的惩罚十分严厉,犯禁者诛,要给牛偿命。

到了唐宋时期,牛更是不管是否老弱病残,都在禁杀之列,只有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牛才可以剥皮售卖或者自己吃用。

Ⅸ 为何古代的英雄好汉吃饭,都喜欢点“两斤牛肉”

一说到喝酒吃肉,就想到了《水浒传》。那里面大大小小的英雄到了客栈总是来点牛肉就酒。之后的武侠小说大多是受了《水浒》的影响,弄得喝酒的标配是牛肉。




牛肉相比于同时期的其他肉类,烹调难度更低、肉质更鲜美、更好吃。相比之下,古代直到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后,人们才发现猪肉这种煮不好就又干又硬的肉原来能够这么好吃!而羊肉腥膻味难以祛除,苏东坡本人更有“十年京国厌肥羜”的诗句鄙视羊肉的膻味,而他身为罪官,要接受监管,自然也没机会吃牛肉,怪不得他后来就发明了东坡肉!

Ⅹ 在古人眼里,牛肉比猪肉好吃吗

1:中国人在清朝之前是不吃猪肉的,有个宋代的文人(名字忘记了)曾经写过,豕(猪)之肉不可食,其味腥臊无比。话说不吃猪肉的人吃起猪肉味道真的很大。
2:宋朝牛是主力生产工具,法律严禁宰杀牛马,梁山好汉之所以吃牛肉就是为了体现和朝廷作对。
明朝以前,中国人主要食用羊肉,家禽,以及水产。猪是在清朝人口大量增长以后为了满足肉类供应才逐渐扩大养殖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