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湖南永州的祁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啊
祁陽金洞河夜光漂流起自牛欄灣,終於牛頭山,全程4.7公里。遊客們泛航於水勢平緩、流水潺潺的金洞河中,兩岸燈火林立,相互輝映,宛如給夜幕籠罩下的山、水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神秘又朦朧。奇山、異石、怪樹顯現在夜霧之中,令人浮想聯翩,心曠神怡。夜光漂流是生態休閑漂流家族中的新生代,金洞河夜光漂在全國是第三家,在湖南屬首創。祁陽金洞林場先後投入數百萬元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去年5月起漂的祁陽金洞河在湘南地區激起了一股漂流熱。今年林場又投資100萬元,將人造燈光夜景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將「激水漂」與「夜光漂」聯合推出,整體開發,給林區旅遊發展寫下亮麗的一筆。
石洞源風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故鄉。陶鑄同志的故居就座落在風景宜人的石洞源旅遊區內。陶鑄故居在潘市鎮石洞源陶家灣村。1958年修建石洞源水庫時,因水淹拆遷至西向的後山背高處,一正一橫兩棟,土磚牆,椽、門窗、青瓦大部為搬遷來的原物。房前有小坪,四周樹木蔥郁。1997年於其旁建陶鑄故居陳列室,青瓦平房5間,計200平方米,前有約1500平方米的廣場,可集會停車。山頂建有陶公亭、松風亭。俯瞰湖水,波映青山,松濤陣陣,去思悠悠。2003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石洞源風景區內群山疊障、山高林密、松竹疊翠,四季薄霧潦繞,恰似人間仙境,南面有一峽谷,從峽谷中有公路通往故居,小徑通幽別有洞天。景區內現有陶鑄故居、陶公亭、松風亭、陶母墓、鐵錚圖書館;有保留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龍溪李家大院;有何仙姑修道的古剎八角嶺白尼寺佛教聖地;有新發現的大型溶洞群馬祖洞等旅遊景點。
「浯溪形勝滿湘中」。浯溪摩崖石刻,位於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城西南祁陽湘江大橋南端的浯溪公園內。此處蒼崖石壁,瀕臨湘江,巍然突兀,連綿78米,最高處撥地30餘米,為摩崖文字天然好刻處。因而,浯溪露天摩崖,為南國摩崖第一家,為神州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浯溪摩崖詩文書法,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歷時千百年,享譽海內外。
㈡ 永州市祁陽縣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祁陽縣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處,國家級森林公園一處,省級自然保護區一處。浯溪碑林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1][2]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產、百姓喜愛的「湖南省景」、湖南新「瀟湘八景」。2009年2月1日,被國家批准為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位於縣城西南的湘江西岸,此地山水秀美,蒼崖石壁連綿78米。文昌塔祁陽文昌塔,矗立在「萬卷書崖」之上,坐落在祁陽縣城東區的湘江之濱、祁陽師范西側;與浯溪碑林遙相對峙。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主教堂天主教堂坐落於縣城 祁陽縣天主教堂浯溪鎮九塘沖,縣人民醫院住院部旁,1936年建成,歐洲哥特式建築。是湖南省現有最古老、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1995年被定為湖南省重點宗教活動場所,200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溪古民居龍溪李家大院及周邊古民居位於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 祁陽縣龍溪李家大院距衡昆高速公路出口1500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家大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歷經80餘年陸續營建至萬曆十年(1583)才全部建成。[3]三聖湖三聖湖旅遊區位於祁陽縣南面的大江林場和肖家村鎮轄區內,區內有瑤、漢居民1068人,距縣城45公里,是一個利用黃沙河與大江水庫、八廟溫泉等景點進行漂流、探險、觀光、溫泉洗浴、休閑、娛樂的旅遊項目。八廟溫泉又稱暖水渡溫泉,位於祁陽縣城東40公里的肖家村鎮八廟村,毗鄰芭蕉村風景區和肖家中心小學。故名八廟溫泉。該溫泉屬天然地質熱泉水源,有泉眼18處,面積40多畝,水溫均衡,恆溫為37℃。石洞源景區石洞源風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 祁陽縣石洞源風景區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故鄉。景區內現有陶鑄故居、陶公亭、松風亭、陶母墓、鐵錚圖書館。金洞漂流被稱為「亞洲第一漂」的金洞漂流,驚險、刺激、安全,野趣橫生,吸引了眾多的遊客。位於金洞國家森林公園,有「流金的仙人洞」之稱。瀟湘樓瀟湘樓位於湖南省祁陽縣城浯溪鎮祁水(小東江)與湘江交匯處突兀的石山上,因傍古城牆瀟湘門而得名。瀟湘樓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現樓系民國初年重建,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式建築,建築面積一百餘平方
㈢ 永州好吃的
1.祁陽油炸粑,是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的特色小吃,它的製法是將糯米粉捏成拳頭大的一個個小團,然後將糯米粉團壓成餅狀,投進滾油鍋炸成金黃色即可。
2.油炸蘿卜絲粑粑,是湖南永州特色小吃之一,味道好吃,而且還便宜,性價比非常高。
3.祁陽米粉,又稱文明米粉,是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的傳統小吃,祁陽米粉在原料選用、粉絲製作和粉湯配製等方面,均有其獨特的技巧和講究,那味道自然是不差的。
4.寧遠釀豆腐,是湖南省寧遠縣的一道傳統名菜,屬於湘菜系,豆腐白嫩如玉,潤滑爽口,吃到嘴裡就能化掉,豆香怡人。
5.永州血鴨,是湖南永州的一款地方傳統名菜,味道鮮美,開胃涼血,值得一試。
6.永州米粉肉,是永州當地的傳統美食之一,宴席上幾乎都有它,吃的時候,趁熱解開荷葉,香味撲鼻,味道鮮美。
7.道州扎肉,是永州道縣當地的特色傳統美食之一,這道菜顏色比較鮮艷,味道比較香,吃到嘴裡之後感覺這道美食比較脆,具有當地的特色和鄉土風味。
8.鴨腳包,是永州江永當地的一種特色小吃,它外觀呈琥珀色,光澤鮮亮,蒸熟即可食用,鴨腳包吃起來骨酥而脆,咬起來筋斗而生津。
9.口味蛇,是永州特色美食,鮮嫩可口,非常好吃。
10.東安雞,是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的特色美食,因其烹調方法起源於湖南省東安縣而得名,此菜色澤鮮艷,肉質鮮嫩,酸辣爽口,肥而不膩,具有香、甜、酸、辣、嫩、脆等特點。
㈣ 祁陽那個地方怎麼樣
祁陽地處湘南,永州之北,湘江中上游,因位於祁山之南而得名。東臨常寧,南接桂陽、新田、寧遠、雙牌4縣,西抵零陵、冷水灘,北連祁東。縣域總面積2538平方公里,轄3街道、19鎮、3鄉,1個省經濟開發區,總人口107萬,常住人口87萬。祁陽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厚重、資源豐富、區位優越、人、人才輩出、經濟發達的縣級城市。
一、歷史悠久
舊、中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祁陽居住,公元元年前後,漢高祖劉邦的第十四代孫劉誼被封為「祁陽侯」。三國東吳孫皓元興元年(264年)始建祁陽縣,至今已1700多年。縣名一以貫之,且均為「郡之首邑」、「一等縣」、「特等縣」。直至宋代均隸零陵郡,清代隸永州府,民國3年(1914)隸衡陽道,民國27年(1938)隸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2年隸湘南行政公署,1954年隸衡陽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隸零陵地區行政公署,1996年隸水州市。
二、人文厚重
祁陽得湘江之便,北通長淮,南達桂粵,中原文明和百越文明在此交融,自古以來文風昌盛、文化繁榮。浯溪摩崖、文昌寶塔、祁劇、木偶戲等傳統文化融湘楚文化之大成,蜚聲海內外;萬卷書岩、棲真洞天、李家大院等自然景觀和人文勝跡孕祁陽文化之精髓,形勝滿湘中。位於城南湘江河畔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浯溪摩崖石刻,自唐至民國積碑石500多方,篆、隸楷、行、草諸體兼備,詩、詞、聯、文、畫各有千秋,人謂「文學瑰寶」、「藝術大觀」,乃全國所僅有,歷史所罕見。唐代詩人元結撰文、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的《大唐中興頌》石刻,因文奇、字奇、石奇而世稱「三絕」。在祁陽數千年燦爛歷史文化的長河中,祁劇以歷史悠久、劇目豐富而著稱於世。祁劇發祥於祁陽,形成於明代成化年間,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目前已發展為940多個傳統劇目、550餘支曲牌的大劇,在全國8個省區、20多個地區廣為流傳,在美國播放錄像片。祁劇因祁陽而得名,祁陽因祁劇而名揚中外。
三、資源豐富
祁陽縣境山崗、丘陵、盆地、平原兼有,大小河流250餘條。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境內三山(祁山、陽明山、四明山)聳峙,四水(湘江、祁水、白水、清江)縱橫。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產有煤、鐵、錳、大理石、重晶石等20多種,享有「有色金屬之鄉」美稱。水能蘊藏量38萬千瓦,可開發量30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境內到處茂林修竹,鳥語花香。動植物種類繁多,已發現植物有135科972種,受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有水杉、銀杏、光葉珙桐等20多種,森林活立木蓄積量400多萬立方米,素有「湘南亞森」之稱;野生動物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梅花鹿、穿山甲等和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中國祁陽小鯢」。
四、區位優越
祁陽居長沙、桂林之中點,「珠三角」之北端,是內地的前沿,沿海的近鄰。
唐宋之後,縣城依湘江黃金水道和數條驛道而成為水陸要沖、湘南重鎮。民國時期,建湘桂公路和湘桂鐵路,祁陽火車站年貨物吞吐量已達150萬噸,成為湘南與西南物資轉運要塞;衡昆高速公路、322國道、320省道均貫穿全境;湘江繞城而過,終年通航,通江達海;縣內鎮鎮通油路、水泥路,村村通公路。國道、省道、縣道、鄉道、河道經緯交織,四通八達,構築了通往全國各地的水陸運輸網路。
優越的區域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條件,使祁陽成為投資者興業的理想之地。
五、人傑地靈
祁陽秦創私塾,宋立學宮,元辦書院,清開學堂,「士習文風,蒸蒸日上」,僅宋至清就有文武榜眼各1名,進士126名,舉人129名,並先後孕育了繼諸葛亮為相的蔣琬、明戶部尚書陳薦、清軍機大臣陳大受、抗法名將歐陽利見等文臣武將。
祁陽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6年1月成立中共祁陽特別支部,為湘南最早的黨組織之一,領導大革命運動,組建工農武裝,成立蘇維埃政權;首位特支書記雷晉乾、首任中共祁陽縣委書記劉東軒和其他一些共產黨員為革命英勇獻身。抗戰時祁陽人民組織抗日自衛隊英勇打擊日寇。解放戰爭之「衡寶戰役」時,祁陽人民參軍參戰,踴躍支前。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國家的自強和人民的幸福,祁陽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犧牲的共產黨員和軍人達2000之多。199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祁陽縣為革命老根據地。這里誕生了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領導人陶鑄,走出了14位紅軍,培育了共和國第一代將軍劉金軒、周玉成。現坐落於浯溪公園的陶鑄銅像、陶鑄革命事跡陳列室和石洞源故居已成為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六、經濟發達
祁陽縣2017年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排名全省第17位,是「中國油茶之鄉」、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經開區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祁陽是改革大縣,國家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中國好糧油」、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縣等改革先行先試,是省政府重點支持發展成為30-50萬人口城市、支持撤縣設市的縣區之一。
湘江流經祁陽縣境100.8公里,一江九洲,百里畫廊,森林覆蓋率60.42%,成功創建太白峰國家森林公園、浯溪國家濕地公因,浯溪國家水利風景區、大江省級森林公園,是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衛生縣城、湖南省園林城市。
當前,祁陽正圍繞「打造經濟強縣、決勝全面小康、實現撤縣設市」三大目標,爭當永州市縣域發展排頭兵,建設美麗幸福新祁陽。撤縣設市工作目前進展相當順利,祁陽已經排在湖南省撤縣設市的第一順位,不出意外的話,2020年5-7月間,祁陽縣將更名為「祁陽市」。
「東風吹暖碧瀟湘,聞道浯溪水亦香」,祁陽就是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歷史、輝煌文化、優越交通、豐富資源、輩出人才、經濟發達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