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應城有什麼特色小吃
應城的特產有:長江三扒,沙子饃,水汽包子等。
1、應城長江埠地處水陸交通 要沖,物阜民豐,商賈雲集,歷代名廚輩出,有「食在長江埠」的美譽。「長江三扒」即扒肉、扒雞、扒鴨, 是長江埠三道傳統名菜,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2、沙子饃,應城市長江埠地方小吃,後流傳至湖南、江西一帶。找若干卵石洗凈置油鍋內翻炒若干遍備用,卵石視鍋的大小而定,裝入鍋內 約 一滿鍋的六七分。將剁碎的豬油脂拌上椒鹽、辣椒粉、蔥花作為餡料;把發酵好的面團包上餡料做成餅狀,待鍋內 卵石七八分熱時,鏟起一半石子,將做好的餅放在石子上,再另一半卵石覆蓋餅上;等到香味溢出時鏟起,輕輕敲掉卵石即可食之。
3、水汽包子,應城市地方特色小吃,包子呈圓餅形,放入平底鍋中加以蒸煎。下鍋後放一層清水,輔以植物油,加蓋用武火炕至八成熟,將包子逐個翻面,繼之以文火直至出鍋。包子餡有白菜、韭菜、白蘿卜 、粉絲、牛肉等口味,依據個人喜歡不同可以選擇, 包子兩面鬆脆中間酥軟。
Ⅱ 應城有什麼特產
應城的特產有:長江三扒,沙子饃,水汽包子等。
1、應城長江埠地處水陸交通 要沖,物阜民豐,商賈雲集,歷代名廚輩出,有「食在長江埠」的美譽。「長江三扒」即扒肉、扒雞、扒鴨, 是長江埠三道傳統名菜,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2、沙子饃,應城市長江埠地方小吃,後流傳至湖南、江西一帶。找若干卵石洗凈置油鍋內翻炒若干遍備用,卵石視鍋的大小而定,裝入鍋內 約 一滿鍋的六七分。將剁碎的豬油脂拌上椒鹽、辣椒粉、蔥花作為餡料;把發酵好的面團包上餡料做成餅狀,待鍋內 卵石七八分熱時,鏟起一半石子,將做好的餅放在石子上,再另一半卵石覆蓋餅上;等到香味溢出時鏟起,輕輕敲掉卵石即可食之。
3、水汽包子,應城市地方特色小吃,包子呈圓餅形,放入平底鍋中加以蒸煎。下鍋後放一層清水,輔以植物油,加蓋用武火炕至八成熟,將包子逐個翻面,繼之以文火直至出鍋。包子餡有白菜、韭菜、白蘿卜 、粉絲、牛肉等口味,依據個人喜歡不同可以選擇, 包子兩面鬆脆中間酥軟。
Ⅲ 應城有什麼特產
長江三扒
應城長江埠地處水陸交通 要沖,物阜民豐,商賈雲集,歷代名廚輩出,有「食在長江埠」的美譽。「長江三扒」即扒肉、扒雞、扒鴨, 是長江埠三道傳統名菜,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相傳,清朝光緒年間,長江埠有一家陳萬順餐館,共有兄弟四人,後由排行老四的陳發松一人經營,人們便習慣稱為「四房館」,在當地頗有名氣。陳的長子陳子庭12歲從師於堂兄其 蔡、其芬,刻苦學藝,對菜餚的「滾、爛、淡」細心摸索,火候掌握恰到好處,烹調技藝日益深湛,尤對地方傳統菜頗有研究。他16歲獨立經營「四房館」,開始對傳統菜品從選料、燒制、火候、佐料上加以改進,特別擅長「三扒」的烹制,他製作的扒肉、扒雞、扒鴨醇香悠遠,色澤鮮亮,質佳味美,轟動一時,成為烹制「長江三扒」的名家和傳人。
沙子饃
應城市長江埠地方小吃,後流傳至湖南、江西一帶。找若干卵石洗凈置油鍋內翻炒若干遍備用,卵石視鍋的大小而定,裝入鍋內 約 一滿鍋的六七分。將剁碎的豬油脂拌上椒鹽、辣椒粉、蔥花作為餡料;把發酵好的面團包上餡料做成餅狀,待鍋內 卵石七八分熱時,鏟起一半石子,將做好的餅放在石子上,再另一半卵石覆蓋餅上;等到香味溢出時鏟起,輕輕敲掉卵石即可食之。
水汽包子
應城市地方特色小吃,包子呈圓餅形,放入平底鍋中加以蒸煎。下鍋後放一層清水,輔以植物油,加蓋用武火炕至八成熟,將包子逐個翻面,繼之以文火直至出鍋。包子餡有白菜、韭菜、白蘿卜 、粉絲、牛肉等口味,依據個人喜歡不同可以選擇, 包子兩面鬆脆中間酥軟。
應城豆皮
應城豆皮是湖北省應城著名的傳統小吃。當年曾受到毛澤東好評。應城豆皮加工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因豆皮質白、耐煮、口 感好,被作為禮品饋贈親友。應城傳統特色食品——三結豆皮,迄今已有300多年 的歷史,製成有白豆皮、綠豆皮、黃豆皮等三個系列六個品種,其中精製綠豆豆皮、精製生薑豆皮、精製大米豆皮、精製韭菜豆皮已在哈爾濱、烏魯木齊、上海、鄭州、香港、武漢等地有很大的需求量。僅武漢市的紅鋼城年銷量就達20萬公斤。
無鉛松花皮蛋
應城無鉛松花皮蛋個大質優,蛋白部分為半透明體,呈現
茶褐色,光滑晶亮,有明顯的松花紋理,蛋黃部分稀酥軟嫩,凝而不固。1985年被評為湖北省優良產品,在 1992年第二屆全國農民運動會上被指定為專供食品。
早在公元1660年,應城就開始生產皮蛋,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清代,應城松花皮蛋被 列為朝廷貢品,民間譽其為「蒲陽佳品」。松花皮蛋因其外表呈現松針花紋,風味奇特而得名。
白湖蓮藕
主產於郎君 、長 江埠地區的「白湖蓮藕」,又名雙白蓮,具有生長期短、成藕時間早、產量高、味道鮮的特點。白湖蓮藕表皮光潔、節粗身 長、皮薄鮮嫩、白里透黃,營養豐富,葯用價值高。據化驗分析,富含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份。白湖蓮藕現有種植面積12000畝,年產蓮藕2500萬公斤。
玉蘭膏粉
素有「膏都鹽海」之稱的應城膏藏豐富,膏質細膩,膏粉生產迄今也有100多年的歷史。1978年,應城石膏制粉廠首先開發研製模型石膏粉,在「模型 石膏粉」的基礎上,通過冶金部建材研究所專家的指導和協助,成功研製出用於高層建築的粉刷石膏粉。1983年3月,應城石膏制粉廠將其生產的膏粉系列產品在國家商標總局注冊為「玉蘭牌」石膏粉。 [2]
熊貓牌精製鹽
應城是鄂鹽的主產地,而「熊貓牌」精製鹽則是鄂鹽中的精品。其特點是色澤潔白,品質純正,無黑點,無異物,顆粒均勻, 乾燥衛生。主要成份氯化鈉含量在99%以上,其它微量元素達到GB5461—92國家標准,廣泛用於工業、食品業和畜牧、醫療、衛生等行業。
「熊貓牌」精製鹽是加 碘 精製食用鹽、工業用鹽、畜牧用鹽和鐵鋅強化營養鹽系列產品的主要原料。加碘精製食用鹽採用國 際先進標准添加碘酸鉀精製而成,是叢書生活的必需品,在碘缺乏地區,又是預防甲狀腺腫大的良葯;鐵鋅強化營養鹽不 僅是理想的調味品,而且是防病治病的醫療保健品,對促進少兒智力發育和免疫功能的提高功效明顯,對防治缺鐵性貧血病和鋅缺乏症效果顯著。
黃灘醬油
1958年11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相金日成訪問應城紅旗人民公社時,周恩來總理把黃灘醬油作為禮物饋贈給金日成首相。黃灘醬油是湖北著名特產之一,在清乾隆年間,就被欽定為朝廷貢品。
黃灘醬油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清乾隆年間,應城黃灘鎮有個趕腳的莊稼漢楊盛,養有一匹棗紅馬。楊盛靠馬吃飯,周全照 料該馬。天長日久,馬通人性。有一年發大水,黃灘河堤潰口。棗紅馬馱主人穿過激流脫險後,精疲力盡,被漩渦捲走。義馬救主的事傳開後,鄉親們就把黃灘這段河取名「義馬河」。楊盛自馬死後,改做醬園生意。恰遇乾隆皇帝 游江南 過湖廣,應城知縣命楊盛釀制上等醬油進貢,嚇得楊盛寢食不安。一日夜裡,恍惚間只見棗紅馬進來,開口道:「主人莫愁,紫微星出來的時候,你去挑義馬河的水做醬油,皇上一定滿意「。楊盛睜眼,卻是個夢。他按義馬的 囑咐,在紫微星出來時,取義馬河水釀制醬油,果然味道清甜奇鮮。用它做菜,色香味美,咸中帶甜。乾隆嘗畢大悅,稱贊不已,即御點為貢品。從此,黃灘醬油名揚天下。[2]
膏雕工藝
早在清末,應城有位姓郝的木雕藝人,對質地細膩、有晶瑩冰潔之色澤應城纖維石膏愛不釋手。他根據石膏「乃大寒之葯,能清熱 解火」的性能,將石膏精磨,製成兩頭高、中間低的枕頭及方形坐板,枕於頭頸,坐於臀下,用以治療老年高血壓、結膜炎、坐板瘡等疾病,以消除「內熱目赤」、「心煩神昏 」、「神經亢奮」,療效甚佳。民國年間,他的徒弟鄭彩如、萬雙明等,繼承他的膏雕技藝,製作出晶瑩冰潔的膏老莊都石膏枕,風行於市。
改革開放以來,應城膏 雕工藝又有很大發展。除生產各種工藝枕、座板外,還生產各種筆架、鎮紙和黃鶴樓、寶塔等名勝模型,十二生肖、麒麟、熊貓、雄鷹、駿馬、雙龍戲珠以及南海觀音、羅漢、壽星、嫦娥等膏雕工藝產品4大系列,200多個品種,且創作了獨具地方特色的《膏都鹽海迎佳賓》、《湯池的傳說》等大型石膏浮雕壁畫。1992年6月28日,中央電視台以《應城石膏雕刻闖出新路,為農運會制出工藝精品》為題,向海內外介紹應城膏雕藝人任柏林選潔白如玉的天然石膏,雕鏤而成的玉器般的系列工藝品,對其藝術觀賞價值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資料來源:http://ke..com/view/48730.htm?fr=aladdin#11
Ⅳ 應城有哪些特產
應城的特產有:長江三扒,沙子饃,水汽包子等。
1、應城長江埠地處水陸交通 要沖,物阜民豐,商賈雲集,歷代名廚輩出,有「食在長江埠」的美譽。「長江三扒」即扒肉、扒雞、扒鴨, 是長江埠三道傳統名菜,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2、沙子饃,應城市長江埠地方小吃,後流傳至湖南、江西一帶。找若干卵石洗凈置油鍋內翻炒若干遍備用,卵石視鍋的大小而定,裝入鍋內 約 一滿鍋的六七分。將剁碎的豬油脂拌上椒鹽、辣椒粉、蔥花作為餡料;把發酵好的面團包上餡料做成餅狀,待鍋內 卵石七八分熱時,鏟起一半石子,將做好的餅放在石子上,再另一半卵石覆蓋餅上;等到香味溢出時鏟起,輕輕敲掉卵石即可食之。
3、水汽包子,應城市地方特色小吃,包子呈圓餅形,放入平底鍋中加以蒸煎。下鍋後放一層清水,輔以植物油,加蓋用武火炕至八成熟,將包子逐個翻面,繼之以文火直至出鍋。包子餡有白菜、韭菜、白蘿卜 、粉絲、牛肉等口味,依據個人喜歡不同可以選擇, 包子兩面鬆脆中間酥軟。
Ⅳ 應城有什麼特色小吃
應城扒肉 嘛糖 太子米 早蜜桃 人和荸薺 松花皮蛋 應山滑肉 三節豆皮 魚面 還有孝感麻糖和米酒 抓超魚條 豬油餅 應城沙子饃
Ⅵ 應城哪裡油燜大蝦好吃
油燜大蝦的做法
材料
主料:大蝦500克,香油,料酒,醬油,味精,醋,湯,蔥,姜,花椒各適量。
做法
1、大蝦洗凈。
2、將大蝦剁去腳、須,摘除沙袋、沙線和蝦腦,切成四段。
3、蔥切條,姜一半切片,一半切末。將大蝦擺入盤內,加入料酒、味精、蔥條、薑片、花椒和湯,上籠蒸10分鍾左右,取出。揀去蔥、姜、花椒裝盤,用醋、醬油、薑末和香油對成汁,供蘸食。
Ⅶ 應城土特產有哪些
應城的主要土特產品有:白湖蓮藕、人和荸薺、三合射干、松花皮蛋、黃灘醬油、白玉面條、三結豆皮、應城膏枕、玉蘭石膏、三寶薄脆、湯池甲魚、東西汊湖毛蟹等。 特色小吃: 沙子饃 主要是在應城市長江埠地方小吃里比較常見,後流傳至湖南、江西一帶。此餅香脆可口,正反兩面皆布滿卵狀凹凸形狀甚是特異。 航運牛肉米粉 是非常受歡迎的小吃,用筒子骨熬湯,配以秘制的鹵牛肉,吃粉喝湯味道鮮美,肉質松嫩,米粉比較有嚼頭。 水汽包子 包子呈圓餅形,放入平底鍋中加以蒸煎,包子餡有白菜、韭菜、白蘿卜、粉絲、牛肉等口味,依據個人喜歡不同可以選擇,包子兩面鬆脆中間酥軟,咬一口滿口留香。 三鮮米粉 是米粉湯底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 松花皮蛋 蛋白部分為半透明體,呈茶褐色,光滑晶亮,有明顯的松花紋理,蛋黃部分稀酥軟嫩。不僅味道醇厚清香,而且它屬性溫涼,具有清熱解毒,降壓明目,醒腦補體,解暑止渴之功效。 春卷 用豆油皮、芹菜、楊河千張、苕粉、辣椒粉等等作為製作原料。其中猶以「勸業市場」的春卷最為正宗! 豬油餅子 以牛腳、牛筋為主料配以秘制的鹵料,其味辛辣。爽口.其中以大勇小吃里的最具盛名。
Ⅷ 應城最有特色的餐館
勸業市場北 百姓土菜管. 味道不錯~很多野味.
Ⅸ 湖北的10大小吃是什麼
湖北小吃由武漢小吃、荊沙小吃、襄陽小吃、恩施民族小吃等組合而成,其取料廣、技法多樣,多以米、豆、面、藕製品最具特色,有著鮮明的楚國文化和濃郁的魚米風情,歷史故事豐富,知名度高。下面就來看看湖北的10大小吃,本地人愛吃,外地食客稱贊,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
1、老通城豆皮頂頂糕,是湖北宜昌、恩施、荊門、荊州等地的特色糕類小吃之一。頂頂糕以大米粉、糯米粉、紅糖粉為原料,放入特製的小木格內,加上一點紅糖桂花,放在滾水的瓶口利用那濃濃的蒸汽,只需兩三分鍾,一塊塊圓圓的小白糕就做成了。其特點是松軟帶糯,味清香甜正。頂頂糕具有紅糖可以補血,補氣的功效。由於價格實惠、口感香甜,深受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