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寧波哪裡有好吃的好玩的
不一定一定要在寧波城區啊 可以來北侖玩玩啊 揚沙山 九峰山 要山有山 要海有海啊 還有鳳凰山主題樂園
⑵ 鎮海區美食
鎮海區美食有黃魚海參、豬油洋酥膾、鎮海榨菜、寧波粽子、寧式糕點、寧式鱔絲、寧波年糕等。
1、黃魚海參:黃魚海參,是富有寧波地方特色的十大名菜之一。魚肉嫩滑、海參綿糯、色彩淡雅、味美鮮香。
2、豬油洋酥膾:豬油洋酥膾豬油洋酥膾,是寧波十大名點之一。軟糯而韌,黑白相間,香甜可口。
3、鎮海榨菜:精製榨菜。榨菜盛產於餘姚、鎮海一帶,質地脆嫩,色澤鮮艷,加工後香味獨特,咸辣適度,味鮮爽口。
4、寧波粽子:浙江寧波粽子為四角形,有鹼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煮熟後糯米變成淺黃色,若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5、寧式糕點:寧式糕點是寧波一帶的傳統名點,歷史悠久,是全國糕點十二大派系之一。寧式糕點選料講究、營養豐富、加工精細、造型別致,並形成以酥為主,酥、軟、脆分明的特點。
6、寧式鱔絲:活鱔斬頭剔骨,去腸、血,劃為兩三條,切成五厘米小段,與姜絲煸炒,加酒,加蓋稍燜,加稍許醬油翻鍋,加韭芽、蔥段,勾芡,淋上麻油即成。嫩滑香鮮,油潤肥美。
7、寧波年糕:寧波年糕是白色長條形,不加調味品,所以有人叫它「腳板年糕」,聽起來十分有趣。寧波年糕的韌性很強,無論是煎、煮、炒或烤著吃,都有不同的風味。
⑶ 寧波的特色小吃
光說湯圓不了解寧波啊,
寧波風味小吃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可分為點心、糕餅、菜餚三類。
點心類有豬油湯團、蛋花園子、酒釀園子、白糖方糕、多肉小籠、八寶甜羹、鮮肉餛飩、蝦肉餛飩、雪菜大包、素包等上百個品種,並形成了以豬油湯團為首的包括龍鳳金團、豆沙八寶飯、豬油洋酥糖、鮮肉小籠包子、燒麥、水晶油包、鮮肉餛飩、三絲宴面、豆沙圓子等10大名點。
糕餅類有寧式蛋糕、月餅、桃酥、酥餅、綠豆糕、白糖細糕、桂花軟糖、冰片糕、苔生片等。
菜餚類有苔菜拖黃魚、網油包鵝肝、海瓜子、鹵汁田螺、樓茂記香乾、烤泥鰍、絲粉面結、牛肉粉絲、五香豆腐、三北鹽炒豆等。
讀夜大,選擇一個好的學校是關鍵!浙江師范大學夜大是浙江省排名前三的夜大。
報名地址:寧波市江東區彩虹南路11號嘉匯國貿9層
報名熱線:電 8745 話 2238
公交線路:
乘寧波公交 16路 102路 103路 205路 302路 366路 541路 到站點 百丈路 下車 步行 20米
乘寧波公交 3路 15路 111路 135路 138路 202路 357路 516路 517路 756路 到站點 七塔寺 下車 步行 60米
乘寧波公交 10路 506路 到站點 彩虹北路 下車 步行 80米
乘寧波公交 354路 809路 到站點 大步街 下車 步行 100米
乘寧波公交 130路 356路 513路 527路 820路 到站點 彩虹南路 下車 步行 150米
⑷ 寧波哪裡好玩
寧波名勝古跡
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西北25公里處餘姚市河姆渡鎮。1973年發現。遺址面積4萬平方米,堆積厚度4米,由相互疊壓的4個文化層組成。經兩期考古發掘,共出土文物7000餘件,早期文化遺存距今已有6900多年的歷史。遺址的第四文化層里發現大量人工栽培的水稻和生產工具骨耜,證明長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區之一。遺址出土的成排的木樁、板、柱等木構建築殘件,分布井然有序,部分鑿有榫卯,為干欄式建築遺存,是人類建築技術上的奇跡。出土的工藝品有小豬、小狗、木碗、骨匕、象牙飾件等,用彩繪、刻畫、捏塑、編結等手法製成。遺址出土了6支木槳,說明寧波的先民們早在7000年前就開始了水上活動。遺址還出土大量骨器、木器、陶器和少量的石器以及亞洲象、犀牛、四不像、獼猴、梅花鹿等動物的遺骨。繼河姆渡遺址之後,市域內又發現了八字橋、辰蛟、董家跳、淄山、童家嶴、茗山、塔山等屬河姆渡文化的遺址30餘處。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
天童禪寺
【天童禪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東南27公里處鄞縣東吳鎮太白山麓。始建於西晉太康元年(280),原址在今稱之為"古天童"的東谷,開山祖師為義興。唐重建時名"太白精舍",唐至德三年(758)因東谷地狹谷淺,徙建於太白峰下即今址。乾元二年(759),因傳祖師義興在修行誦經時,感動玉帝派童子下凡入侍,又因太白山有玲瓏岩,唐肅宗賜名"天童玲瓏寺"。宋景德四年(1007)敕賜為"天童景德禪寺",南宋嘉定年間列為天下五山之第三山。明洪武十五年(1382)賜名"天童禪寺"。幾經興衰,現寺宇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嚴謹,氣勢軒昂,中軸線上有伏虎亭、古山門、內外萬工池、七浮圖、照壁、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先賢堂、羅漢堂等,兩側為配殿、禪堂、鍾鼓樓、僧房、客房等,總計999間,佔地面積7.6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88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全國少見。天童寺在海內外負有盛名,為日本曹洞宗的祖庭。天童寺和太白山現辟為天童寺風景名勝區。風景區內,青松夾道,爽氣撲面,抬頭可見翠崗之上古塔挺秀,此為進山入寺的第一門戶小白嶺,嶺上有五佛鎮蟒塔、鐵蛇關、揖讓亭等勝跡。過小白嶺,漸入佳境。太白山主峰高653.3米,重巒疊嶂,怪石嶙峋,潭深溪長,松茂竹密,與千年古剎天童寺構成了"深徑回松"、"清關噴雪"、"東谷秋紅"、"南山曉翠"、"平台鋪月"、"鳳崗修竹"等10大勝景。旖旎的山水風光,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來此游覽抒懷,王安石游覽天童時有詩:"村村桑柘綠浮空,春日鶯啼谷口風。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描繪了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今天太白山的山林和生態環境還保持著原始風貌,並作為國家森林公園予以保護。?
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東20公里處鄞縣五鄉鎮寶幢阿育王山西麓。西晉太康三年(282)始建。相傳阿育王寺的開山祖師慧達為求貯有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寶塔,行至會稽之?山,在今古育王地祀禱,忽聞地下有鍾磬之聲,有舍利寶塔自地下湧出,遂建廬守護。因原址狹隘,後又另擇寶地即今址建造殿宇。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賜額"阿育王寺",而其坐山也以阿育王名。歷1700多年來,幾經興衰,現存寺院由山門、鍾樓、天王殿、大殿、舍利殿、法堂及僧房、齋堂、偏殿等以及元代的東西二塔、新建的仿樓閣式塔等建築組成,佔地12.4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阿育王寺不但風光秀麗,殿宇巍峨,在中國佛教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南宋理宗時將其列為"天下五山之第二",明洪武十五年(1382)詔定為"天下禪宗五山第五"。宋高宗、宋孝宗、清乾隆帝等曾御書匾額,唐代高僧鑒真在東渡日本時曾卓錫在此。另外,寺內還藏有許多文物,有唐代書法家范的所書"大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代張九成撰寫的"妙喜泉銘"碑,唐貫休十六尊者像石刻以及"欽錫龍藏"經等。寺附近有"佛跡亭"、"極目亭"、"仙人岩"、"月現岩"、"七佛潭"等勝景。?
梁祝古跡遺址
【梁祝古跡遺址】寧波市鄞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南8公里處鄞縣高橋鎮。遺址由梁山伯廟、梁山伯祝英台合葬墓組成。相傳梁山伯為晉代人,曾任?縣令,有政績,晉安帝時追封為義忠王,建義忠王廟,後稱梁山伯廟。梁祝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流傳甚廣。梁祝故事最早見於梁元帝《金縷子》一書,宋代的《四明乾道圖經》有詳細記載。墓地內曾有大量的晉墓磚出土,全國許多地方都有梁祝故事傳說,但遺留有墓與廟的僅鄞縣一處,現已辟為梁祝文化公園。?
上林湖青瓷窯址
【上林湖青瓷窯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西北60公里處慈溪市橋頭鎮境內。越窯是中國著名的瓷窯之一,主要分布於紹興的曹娥江兩岸和寧波地區,而上林湖窯址則為越窯的中心產地。上林湖坐落在栲栳山下,四面環山,湖形狹長,岸線曲折,長達20公里的湖岸上分布著東漢、三國、唐、五代至北宋的120餘座青瓷窯址。上林湖青瓷胎質細膩,釉色晶瑩。唐陸龜蒙在《秘色越瓷》詩中贊道:"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青翠如玉的秘色瓷不但成了奉給皇上的貢品,自唐以後還由明州遠銷高麗、日本以及阿拉伯諸國,成為中國古代外銷商品中的大宗商品,形成了海上的"瓷器之路"。上林湖的高峰期為晚唐,其主要產品有壺、罐、碗、盤、盞、托、盒、杯、唾盂、水注、香爐、硯等,並燒造出珍貴的"秘色瓷"。瓷器的紋飾,以花草、魚龜等為題材,採用刻、畫、鏤、堆塑等手法,技巧嫻熟。北宋後期,越窯生產衰落。?
保國寺
【保國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市區北部江北區洪塘鎮安山村靈山山腰。相傳創建於東漢,原名靈山寺。唐會昌五年(845)滅法,寺毀;廣明元年(880)重建,改名保國寺。現建築群由山門、經幢、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及鍾鼓樓、齋房、僧房、偏殿等組成。主體建築大殿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距今已有980餘年,是中國古建築中的瑰寶。大殿的平面進深大於面闊,前槽安裝有3個鏤空藻井,斗拱古樸粗壯,為七鋪作單拱雙杪雙下昂偷心造。柱子的設計,別具一格,以小拼大"四段合"的做法為全國現存木構建築中的孤例,斗的做法也各不一樣,海棠斗、靴角斗等在現存的木構中也極為罕見。大殿的外觀原為三開間單檐歇山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增建了下檐,現為重檐歇山式。保國寺大殿反映了當時高超的建築藝術,前人題贊"山嶴藏得古招提,宮殿巋然結構奇"。寺內還藏有珍貴的唐代經幢兩座。寺四周層巒聳翠,流水潺潺,亭台樓閣點綴其間,是寧波市內著名的旅遊勝地。?
天封塔
【天封塔】寧波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內海曙區大沙泥街。是古代寧波城的標志性建築。始建於唐武後天冊萬歲及萬歲登封年間(695~696),故名。後漢乾?NB039?三年(950)建天封塔院。南宋建炎初毀於兵火,紹興十四年(1144)重建,以後元、明、清歷代均曾修葺。清嘉慶三年(1798)十二月修塔時,因塔燈失火,燒毀了塔的斗拱、平座、扶攔、樓梯等木結構,僅存磚塔身,1989年重修。現天封塔高51.5米,平面六角形,七明七暗,共14層,有飛檐、平座、欄桿等,朱欄青瓦,飛檐翼角,呈宋代磚木結構樓閣式古塔風貌。遊客可拾級而上,憑欄遠眺。天封塔院建築毀於清後期,現尚存天王殿。?
鼓樓
【鼓樓】寧波市文物保護單位。又稱海曙樓,是寧波城市建立的標志。位於寧波城內中山西路公園路口。唐長慶元年(821),明州的州治從今鄞縣的鄞江鎮遷至今寧波市區,並在今公園路一帶建築了明州城,鼓樓即為明州城的南城門。唐末在今老城區的環城馬路一帶增築了羅城,則以公園路的老城為子城,成為州官衙門的所在地。五代時,鼓樓稱"望海軍樓(門)",宋時稱"奉國軍樓(門)",置有刻漏,鄞縣令王安石登樓並撰有《新刻漏銘》。元初被毀僅存殘闕,至治元年(1321)重建,名"明遠樓"。明萬曆十三年(1585)再次重建,並更名為"海曙樓"。現存建築系清咸豐五年(1855)重建。城高8米,城門寬5米,樓為五開間,三重檐歇山頂,飛檐翼角,氣勢雄偉。1930年後在鼓樓上置大時鍾和警鍾。?
它山堰
【它山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西南26公里處鄞縣鄞江鎮西它山之麓。鄞西為四明山區,每逢雨季,山洪暴發,人為魚鱉,旱時,則咸潮上溯,良田被毀。唐大和七年間(833),山東琅?NB044?人王元任?縣令,為根治災患,率眾踏勘地勢後在此建造了它山堰。為增強泄洪能力,又在南塘河上分別建造了烏金?、積瀆、行春三座閘,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水利體系。它山堰全長113.7米,面寬4.8米,堰高3.05米,用長2.3米、寬1米、厚0.3米的條石砌築而成。它山堰建成後江河分流,澇時水流七分入江,三分入溪;旱時七分入溪,三分歸江,使鄞西7鄉20餘萬畝農田得以灌溉,明州城內居民得以飲用。為紀念王元?NB045?為民造福的功績,當地群眾在它山之巔建造了遺德廟、"片石留香"碑亭。它山堰至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經過宋、元、明、清各代的整修、疏浚、配套,工程更臻完善,至今仍發揮著阻咸蓄淡、排洪泄澇的功能,被譽為水利史上的奇跡。?
天寧寺塔
【天寧寺塔】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內中山西路。天寧寺為市區內歷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寺院之一。原名國寧寺,始建於唐大中五年(851)。北宋崇寧二年(1103)改稱為崇寧萬壽寺,政和元年(1111)更名為天寧萬壽寺。幾經興廢。明洪武十五年(1382)定名天寧禪寺。寺前原有東西兩塔,東塔毀於清光緒年間,現存為西塔。西塔系磚結構樓閣式方塔,高約12米,每邊長約3.2米,五層,逐層收縮,每層疊澀出檐,四壁均設佛龕,底層四面開門,內呈筒形,塔壁厚約0.76米。塔磚上有正書"咸通四年造此磚紀"銘文。1995年對東塔塔基進行了發掘,發現東西兩塔大同小異。天寧寺塔是長江以南少有的唐代磚塔,也是全國僅存的唐代寺前雙塔實例。?
七塔寺
【七塔寺】寧波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內江東百丈街。始建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稱東津禪院。唐咸通二年(861)改名棲心寺。明洪武二十年(1387),信國公湯和由普陀山寶陀寺迎來觀音像,遂名普陀寺,有"小普陀"之稱。其大雄寶殿內供奉千手觀音像,以代釋迦牟尼佛。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寺前建七座石浮圖,故稱"七塔報恩禪寺",為浙東四大叢林之一。現寺院由大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方丈殿、鍾鼓樓及偏殿、僧房等建築組成,布局嚴謹。為市區內保存最完整的佛寺。另外,寺內還藏有開山祖師《唐敕賜心鏡禪師真身舍利塔》、南宋的銅鍾、明代的古木槎、清刻的五百羅漢像等。?
後海塘
【後海塘】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市鎮海區東北,東接巾子山,西至余范的嘉燮亭,全長4800米,其中東端1300米與鎮海的古城牆合在一起,用條石壘築。海塘始築於唐,原為泥塘,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改建為石塘。歷代多次修葺,清乾隆十三年(1748)一次大修,用了3年多時間;道光二十八年(1848)進行全面整修,拓寬塘基,塘身採用條石交錯的豎砌坡陀法,敷以黏性強的蠣灰抹縫,使海塘更為牢固,不但有拒潮擋浪保城護田的作用,還兼有城防作用。聰明的鎮海軍民將鎮海縣城的北城牆建在塘上,城塘合一,一物二用。這段城塘之上設有城垛、望海樓、警鋪等,安置了火炮,曾在抗倭、抗英戰爭中發揮過作用。城塘的西端建有明萬曆元年(1573)的"定(鎮)海縣建城碑亭"一座,石質,內立"增築定海城碑記"碑,為當時的兵部尚書張時徹撰文,記述了鎮海建城的歷史沿革。?
郡廟
【郡廟】寧波市文物保護單位。即寧波府城隍廟。位於寧波城內葯行街西端。始建於五代,原址在子城西南,後遭火毀,明洪武四年(1371)遷今址。現存建築系清光緒十年(1884)重建。坐北朝南,呈縱長方形,中軸線上有照壁、正門、儀門(戲台)、正殿、後殿,東西為廂房、偏殿、偏屋等。正門面縣學街,為五開間單檐硬山頂,檐下飾如意斗拱,上懸"寧波府城隍廟"額,儀門後連戲台,台頂為雞籠頂藻井,朱金木雕,裝飾華麗輕巧。正殿為五開間重檐硬山式,明間前建抱廈,用材碩大,氣勢軒昂,廟內藏有明正統十一年的《寧波府城隍廟之碑記》等碑刻27方。清順治二年(1645)六月,張蒼水、錢肅樂等志士為抗擊清軍入浙,曾在廟內聚眾起義。?
清真寺
【清真寺】寧波市海曙區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區西南部月湖西岸後營巷。是寧波對外交往的歷史見證。自北宋以來,明州(寧波)港對外交通貿易日趨繁榮,許多波斯、阿拉伯人到這里從事商貿活動,並定居下來,最早的集居點在今獅子街一帶。北宋咸平年間(998~1003),在該地建造了清真寺,元至元年間(1264~1294)隨著集居點的遷移,寺遷建於原沖虛觀前。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於今址。現清真寺為中國的傳統建築風格,坐西朝東,由頭門(望月樓)、二門、照壁、禮拜殿和南北廂房組成。禮拜殿內懸有阿拉伯文的匾額。?
高麗使館遺址
【高麗使館遺址】寧波市海曙區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區西南部月湖東岸寶奎巷一帶。是昔日寧波港對外交往和中國與高麗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中國與高麗的友好往來,歷史悠久,到了北宋,兩國之間的交往更加頻繁,熙寧七年(1074)寧波開始接待高麗使者。政和七年(1117)在寧波建造了高麗使館,供高麗使節居住。現僅存遺址。?
南宋墓道石刻
【南宋墓道石刻】寧波市鄞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東南25公里處鄞縣東錢湖的韓嶺、上水及福壽山一帶。由史詔墓道、史彌遠墓道、史漸墓道、葉氏太君墓道等組成。史詔為宋丞相史浩祖,累封太師越國公,墓道現存石羊、石虎、石馬、石文相、石武士、石椅等石刻11件。史彌遠,史浩的第三子,曾為相25年,墓道現存石筍、羊、虎、馬、武士等。史漸,史浩之堂弟,贈太師齊國公,墓道現存石刻有羊、虎、馬、武將、文臣等。葉氏太君,慈溪人,史詔生母,贈冀國夫人,墓道現存石筍形神道柱一對及殘損的翁仲等。這些墓道石刻,武將氣宇軒昂,文臣沉靜含蓄,馬鞍等處飾纏枝牡丹、海獸波濤等,雕技細膩嫻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填補了南宋石刻藝術的空白,也為研究古代服飾提供了實物資料。?
廣濟橋
【廣濟橋】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南22公里處奉化市江口鎮南渡村,橫跨於縣江之上。該地自唐以來為明州(寧波)經奉化至台州、溫州的驛道必經之地,原只有船渡,因與北上的另一渡口北渡相對應,故稱南渡。北宋初年始建木橋,但因河寬水急,屢建屢毀。到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當地人汪及易木橋為立柱式石墩廊橋,元至元年間重建。以後歷代均有修繕。現橋東西向,長52米,寬6.6米,為四孔石墩廊橋。橋墩立柱式,每墩用6塊斷面為長方形的條石直列而成,上下有榫卯,連接地?NB038?與橫額,有明顯的側腳。橋墩上擱粗大的圓原木橋梁,鋪設橋板,橋上建有人字坡、小青瓦的廊屋16間,並藏有記載廣濟橋歷史的碑石數塊。?
遊仙寨
【遊仙寨】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東南52公里處象山縣赤坎村南。寨城東北為大爿山,西北距大海約1公里,呈長方形,東西長約156米,南北長約121米,佔地1.8萬余平方米。牆斷面呈梯形,外砌塊石,中為填土,高約8米,上寬1.2米至2.1米不等,頂部外側有高1.8米的城垛,城門設在西南面,有殘存瓮城,城門寬2.5米,與瓮城門相距10米,城外有寬約5米的護城河環繞。寨城內道路縱橫交叉,路面用鵝卵石鋪成,當年的兵營已不復存在,但尚可見到排列整齊的斷牆殘基。城內西北面有大小兩處當年練兵的校場遺址,原有水井四口,分布在四隅,現僅存一處。寨城北側的山上有幾座烽火台。遊仙寨建於明正統八年(1443),屬爵溪所管轄,有225名官兵駐守。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進犯象山,攻遊仙寨甚急,爵溪所百戶秦彪與弟秦漢率兵殺敵,俱戰死,後人多有贊嘆。遊仙寨作為象山縣城、爵溪所城之門戶,歷代有駐兵防守,直至清道光年間後不再駐守,寨城漸廢。?
天一閣
【天一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區西南部月湖景區的芙蓉洲上。為明嘉靖年間兵部右侍郎范欽的藏書樓,建於1561~1566年之間。范欽一生愛好藏書,致仕後在宅第的東側建造了藏書樓,取《易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名為"天一閣",寓意以水制火,以期藏書永存。清乾隆皇帝在修《四庫全書》後,命杭州織造寅著來天一閣丈量書樓、書櫥的營制尺寸,並據此而建造了文淵、文源、文溯、文津等北方四閣和文匯、文宗、文瀾等南方三閣,以置放《四庫全書》,天一閣遂名聞天下。現天一閣為重檐硬山式,觀音兜山牆,樓上一大通間,樓下6間,有藏書30萬卷。閣前為天一池、"九獅一象"假山,閣後有後期遷建的尊經閣和"明州碑林"。近幾年,天一閣又擴建了東園,建造了書畫館,遷建了清代藏書樓"抱經樓"和"水北閣",以及數幢古建築,掘池壘山,植木栽竹,一座佔地2.4萬平方米的"南國書城"如一顆明珠,鑲嵌在古老的明州城。?
范宅
【范宅】寧波市海曙區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區西南部海曙區中山西路月湖文化景區入口處。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坐北朝南,由三開間的台門、二門、照壁和單檐硬山頂三開間的前廳、後廳、後樓及東西廂房組成,結構簡朴,用材碩大,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150平方米。是寧波市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明代住宅建築。范氏的後人鹽運使范廷謀,在清乾隆年間曾任台灣知府,對台灣的建設作出過貢獻。?
錢肅樂故居
【錢肅樂故居】寧波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區江東潛龍巷。建於明嘉靖年間。原建築由台門、廳堂、後樓及廂房等組成,現僅存三開間、單檐硬山式的廳堂。錢肅樂(1606~1648)字希聲,號止亭,明崇禎十年(1637)進士,官太倉知州等職。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錢肅樂與張蒼水等在郡廟組織義軍抵抗,迎魯王監國。後追隨魯王,官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等職,聯合各路義軍,轉戰在浙閩沿海一帶,曾連克興化、福清等30餘城。由於魯王政權的腐敗,官宦之間的傾軋排擠,致使連江等相繼失守。錢肅樂憂憤至極,病故於連江的琅江舟中。南明政權賜太保,謚號忠介。著有《正氣堂集》、《越中集》、《南徵集》等。後世為紀念這位富有民族氣節的志士,將其故居西南端的一條馬路命名為"忠介街",現故居已辟為紀念館。?
張蒼水故居
【張蒼水故居】寧波市海曙區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區海曙區蒼水街。張蒼水抗清失敗後,隱居於象山縣南田懸嶴島(一說舟山懸嶴),因叛徒出賣而被捕,嚴辭拒絕清軍的勸降,矢志以岳飛、於謙為榜樣,於康熙三年(1664)九月在杭州慷慨就義。遺體葬於南屏山下,現存祠及墓。故居尚存年輕時讀書的書房及張氏後人所居的三合院,院門上有磚匾"近聖人居"四字。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1936年將宅前大路命名為"蒼水街"。?
黃壇、前童明清古建築群
【黃壇、前童明清古建築群】黃壇清代古建築群位於寧海縣黃壇鎮。保存完整的有司馬第居易堂、益善堂、厚貽堂、小姐樓等。這些建築的石雕磚刻精細美妙,梁枋、門窗等處的木雕藝術更是堪稱一絕。前童明清古建築群位於寧海縣的前童鎮。該鎮"家家用活水,戶戶有雕牆",整個村莊清溪環繞,曲折精緻的卵石路面,別具一格。現整個村莊較好地保存了明清時期的風貌,其中較好的傳統民居有10餘幢。除明代古建築外,均為清嘉慶、道光年間的建築,門窗等處雕飾精美,屋脊、馬頭牆的做法風格獨特。?
白雲庄
【白雲庄】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市海曙區西郊鄉前豐村。原為明末戶部主事萬泰的別業。康熙七年(1668),啟蒙主義思想家黃宗羲來此處授徒講學,創"甬上證人書院",白雲庄成為浙東學派的發祥地。清末,書院廢圮。1934年重建。現白雲庄由人字坡大門、牌樓式二門、三開間單檐硬山式廳堂及後屋組成。相鄰的宅院為史學家萬斯同的故居,由大門、中廳和後廳組成。西邊有萬泰之父、明都督萬邦孚及萬泰第五子浙東學派中堅人物萬斯選墓。?
黃宗羲墓
【黃宗羲墓】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西北約29公里處餘姚市陸埠鎮十五嶴村化安山下龍山東南麓。坐西朝東,饅頭形封土,正面形似觀音兜牆面,條石錯縫疊砌,中豎圭式墓碑,上鐫隸書"黃公梨洲先生墓"七字。墓前有祭台,置石桌、石凳。墓周圍青山環抱,林木蔥郁,更有潺潺溪水,鳥語花香。墓對面的虎山坡上有其父親、東林黨的著名人物黃尊素墓。黃宗羲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冬選長期從事著述讀書的龍虎草堂旁作為其安息之處,並營建了簡朴的壽域。康熙三十四年(1695),黃宗羲因病逝世,兒孫遵其"不棺而葬"的遺願,簡單而莊重地將其安葬。黃宗羲的私淑弟子、史學家全祖望撰寫神道碑,蕭山毛奇齡撰寫墓誌銘。?
四先賢故里碑亭
【四先賢故里碑亭】餘姚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西北45公里處餘姚城區龍泉山腰。四先賢指嚴子陵、王陽明、朱舜水、黃梨洲,均為餘姚人氏。原碑分別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和清末,其地在江邊"接官亭"處,後遷今址。現碑亭系1982年重建,由四座單間歇山頂石結構亭子組成,坐北朝南,亭高3.55米,每亭闊0.93米,深1.84米,內立一石碑,亭柱上鐫有楹聯、眉額。?
全祖望墓
【全祖望墓】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市海曙區南郊公園南面王家橋東側,前有南塘河的支流由東向西流淌。歷史上為全氏家族的葬地。墓地略高於周圍的農田,現墓地上有墓三穴。全祖望墓在東南側,坐北朝南,呈長方形,長8米,寬4.8米,里為磚槨,外用塊石砌築,墓碑橫長式,上刻"謝山全太史墓"。全祖望(1705~1755)是黃宗羲的私淑弟子,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史學家、文學家。?
江北岸天主教堂
【江北岸天主教堂】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市區江北岸中馬路,面臨三江口。明崇禎元年(1628),葡萄牙籍教士將天主教傳入寧波。清順治五年(1648),義大利人己濟泰始建天主教堂,不久為清兵所毀。康熙五十二年(1713),法國人郭忠傳在葯行街購地再建教堂。幾經興衰,現僅存部分房屋。現存的天主教堂為同治十一年(1872)由浙江教區的法籍蘇主教興建,在中法戰爭中,清廷降旨得以保護,至光緒二十五年(1899)增建了鍾樓。現教堂由鍾樓、教堂、主教公署、本堂區和偏屋等組成。其鍾樓高聳挺秀,教堂穹隆高大寬敞,呈哥特式建築風貌,是浙江省最雄偉的天主教堂,也是外來建築文化在寧波市的代表作。?
五桂樓
【五桂樓】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西北約28公里處餘姚市梁弄鎮。是清代諸生、藏書家黃澄量的藏書樓。黃澄量,字式筌,號石泉,自幼好讀書藏書,認為"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贏金遺後誠不若楹書教子為愈也",遂於嘉慶十二年(1807)在住宅之南建造了藏書樓。因其遠祖有兄弟五人,在當地很有名望,人稱"五桂",故以"五桂"為樓名。五桂樓坐北朝南,由大門、天井和正樓組成,四周高牆護圍。正樓三開間單檐硬山式樓房,五馬頭山牆。樓下明間上懸"七十二峰草堂"匾,為其讀書會友之處;樓上明間懸白水山人胡芹所書"五桂樓"匾,朝南設花格窗、板窗和玻璃窗三道,以根據氣候關啟調節。所藏古籍按經、史、子、集順序排列。黃澄量死後,其後人繼續收藏古籍,藏書增至6萬余冊,數量直逼天一閣的藏書,故有"浙東第二藏書樓"之稱。現存藏書8600餘冊。?
朱貴祠
【朱貴祠】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原為高節祠,又名慈廓廟,俗稱朱將軍廟。位於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西門外鄭山山麓,面對大寶山。朱貴(1779~1842)字黻堂,祖籍南京,曾祖父於清順治年間流寓於甘肅河州(今臨夏回族自治州)。朱貴行伍出身,因戰功先後任榆林、涼州、西安等地守備、游擊參將副將等職。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調任金華協副將。鴉片戰爭爆發後,為抗擊英軍入侵,二十二年一月朱貴奉命率昭南、共南、韋南三子及甘陝籍精兵900餘人屯兵慈溪縣城慈城(現屬江北區)大寶山待命。二月初四拂曉,英軍頭子璞鼎查率2000餘人直撲大寶山,朱貴率兵迎擊,戰斗從早到晚,在無援兵情況下,他親執大旗,身先士卒,奮勇作戰。終因寡不敵眾,朱貴與第二、四子及將士220餘人英勇陣亡。二十三年秋,參加慈溪縣秋試的舉人聯名捐資為朱貴建祠,二十六年祠成。祠由台門(連倒座)、正殿組成,正殿三開間單檐硬山式,佔地1000餘平方米。祠內有林則徐題寫的"忠規孝矩"額及禮部右侍郎關鍾駿撰寫的"慈廓廟碑記"等。祠後山上有大寶山戰役陣亡將士墓。?
慶安會館
【慶安會館】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因其為祭祀天後娘娘的宮殿,又稱"甬東天後宮"。位於寧波城區奉化江、甬江、餘姚江匯合處三江口的東岸。這一帶在明清時期為木材的集散地。清咸豐三年(1853)建。坐東朝西,面臨三江,中軸線上有接水亭、照壁、宮門、儀門(連戲台)、後殿、左右廂房及偏屋等。現接水亭、照壁、儀門(連戲台)及部分廂房、偏屋已毀。宮門三開間單檐硬山頂,兩邊為高聳的馬頭山牆,大門開在明間,前封檐牆上有磚雕飛椽出檐及花板等磚飾,雕刻細膩精美。正殿為祭祀天後的神殿,外觀比較獨特,明次間為重檐歇山式,梢間為硬山式,馬頭山牆。明間廊柱為石質蟠龍柱,從雲間俯沖直下的神龍,張牙舞爪,栩栩如生。次間廊柱為石質鳳柱。兩側牆面上嵌有"西湖十景"的淺浮雕石刻各一方。與正殿相連的後戲台藻井為螺旋式,玲瓏精巧。慶安會館。
⑸ 寧波有什麼好吃的
寧波風味小吃種類繁多,分為點心、糕餅、菜餚三類。
點心類有豬油湯團、蛋花圓子、酒釀圓子、白糖方糕、多肉小籠、八寶甜羹、鮮肉餛飩、蝦肉餛飩、雪菜大包、素包等上百個品種,並形成了以豬油湯團為首的包括龍鳳金團、豆沙八寶飯、豬油洋酥糖、鮮肉小籠包子、燒賣、水晶油包、鮮肉餛飩、三絲宴面、三沙圓子十大名點。
糕餅類有寧式蛋糕、月餅、桃酥、酥餅、綠豆糕、白糖細糕、桂花軟糖、冰片糕、苔生片等。其中慈溪豆酥糖、溪口千層餅、三北藕絲糖、鎮海金橘餅已成了馳名中外的名牌。
菜餚類有苔菜拖黃魚、網油包鵝肝、海瓜子、鹵汁田螺、樓茂記香乾、烤泥鰍、絲粉面結、牛肉粉絲、五香豆腐、三北鹽炒豆等。
寧波有什麼好吃的小吃
奉化芋艿頭,奉化前葛所產的「芋艿頭」久負盛名,富含澱粉、維生素C、鈣、磷、鐵等無機鹽成分。芋艿頭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紅燒、白切、鹽烤或鹹菜汁烤著吃,也可以燉排骨吃,「排骨芋艿煲」已經成為寧波的一道名菜,吃起來別有風味。
寧波湯團,原名元宵,據考證寧波湯團始於宋元時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用當地盛產的一級糯米磨成粉做成皮,以細膩純凈的綿白糖、黑芝麻和優質豬板油製成餡,具有香、甜、鮮、滑、糯的特點,咬開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鮮爽可口,令人稱絕,因而享譽海內外。
水磨粉。亦稱湯團粉,選用優質糯米製成,清香、滑爽,不僅是製作寧波湯團的主料,而且可製作元宵、麻團等各種糯米粉復製品,以及替代澱粉,作為冷飲製品中的凝聚劑。
溪口千層餅。是寧波特色食品。在溪口製作千層餅已有100多年歷史,它外形四方,內分27層,層次分明,金黃透綠,香酥鬆脆,甜中帶咸,咸里帶鮮,風味獨特,食後令人口齒留香,百食不厭。溪口千層餅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名特產品獎,成為中外遊客品嘗和饋贈親友的旅遊食品,特別是背井離鄉的海外遊子,都喜歡托回鄉的親友帶些回去,以慰思鄉之念。
三北豆酥糖。是寧波傳統名特糕點,名揚江浙地區和海外。三北豆酥糖已有很悠久的製作歷史,在100多年前始產於餘姚陸埠鎮。豆酥糖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胡蘿卜素等多種營養成分,並且能長久保持香、甜、酥、松的特點。現在,餘姚的陸埠鎮、慈溪的周巷鎮沈師橋和寧波升陽泰旅遊食品廠為主要產地和生產企業。
三北藕絲糖。與三北豆酥糖齊名,是寧波的土特食品,曾作為貢品充入御食。三北藕絲糖產自慈溪,在柱狀外面,粘有黑芝麻或白芝麻,鬆脆香甜,風味獨特。
羊尾筍干。奉化三大土特產名產之一,與水蜜桃、芋艿頭齊名。由當地盛產的龍須竹筍加工而成,因其形如羊筍,被稱作「羊尾筍干」,肉色清白透黃,鮮美可口,營養豐富,並具有消暑開胃之功效。可用於烤肉、白切或煮湯。
精製榨菜。榨菜盛產於餘姚、鎮海一帶,質地脆嫩,色澤鮮艷,加工後香味獨特,咸辣適度,味鮮爽口。餘姚「美福」牌和鎮海「銅錢橋」牌、「雲」牌榨菜,除遠銷國內20多個省市以及美國、日本、港澳等國家和地區外,還作為旅遊食品精製成小包裝榨菜,供應中外遊客。清沁湯。統稱萬年青菜乾或菜蕻干,傳統特產。
年糕。傳統糧食復製品,已有數百年生產歷史。寧波一帶民間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寧波年糕以優質晚糯米為主要原料,潔白如玉、柔軟滑糯,久煮不糊,進口不粘。寧波慈城鎮、餘姚三七市鎮現為寧波主要年糕生產基地,「塔牌「年糕還遠銷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和港澳地區。
邱隘鹹菜。寧波特產,盛產於寧波鄞州區邱隘鎮,是聞名遐邇的「鹹菜之鄉」。用雪裡蕻菜腌制,色澤黃亮,有香、嫩、鮮、微酸的特點,能生津開胃。既能生食,也可做配料。寧波民間有句俗話,叫「三天不吃鹹菜湯,腳骨有點酸汪汪」,可見鹹菜的作用。
乾菜筍。是用雪菜、毛筍腌制精作而成,它以質嫩的雪菜配上鮮美清口的毛筍,味正香盈,可與葷素諸菜調配食用。
貢干又名殼菜,也就是淡菜乾,不但肉味鮮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鮮食可先煮熟,去掉兩邊鎖殼和毛,再加入蘿卜、紫菜同煮,分外可口。寧波淡菜肉大而肥,加工曬干就叫干肉。由於它是高級營養品,自唐朝時就已作為進獻皇室的貢品,「貢干」名稱由此而來。
⑹ 鎮海煉化附近有沒有狗不理包子我是天津人想吃,謝謝
鎮海煉化食堂大包子8毛一個,實惠
⑺ 寧波有什麼特色小吃
寧波風味小吃種類繁多,分為點心、糕餅、菜餚三類。點心類有豬油湯團、蛋花圓子、酒釀圓子、白糖方糕、多肉小籠、八寶甜羹、鮮肉餛飩、蝦肉餛飩、雪菜大包、素包等上百個品種,並形成了以豬油湯團為首的包括龍鳳金團、豆沙八寶飯、豬油洋酥糖、鮮肉小籠包子、燒賣、水晶油包、鮮肉餛飩、三絲宴面、三沙圓子十大名點。糕餅類有寧式蛋糕、月餅、桃酥、酥餅、綠豆糕、白糖細糕、桂花軟糖、冰片糕、苔生片等。其中慈溪豆酥糖、溪口千層餅、三北藕絲糖、鎮海金橘餅已成了馳名中外的名牌。菜餚類有苔菜拖黃魚、網油包鵝肝、海瓜子、鹵汁田螺、樓茂記香乾、烤泥鰍、絲粉面結、牛肉粉絲、五香豆腐、三北鹽炒豆等。
寧波小吃無論是點心、糕餅還是菜餚都有獨特的風味。如寧式糕點已躋身全國糕點食品十二大派系之列,它具有選料嚴、加工精、造型巧、營養豐富等特點,並且形成以酥為主,軟脆分明、甜咸適宜、柔松多味的鮮明特色。寧波風味小吃,還特別注意選料。如豬油湯團,採用精白水磨糯米粉,內嵌上等豬油、白糖、黑芝麻等精製而成,其色如白玉,糯而不黏,油而不膩,柔軟潤滑,香氣撲鼻,堪稱華夏一絕。
如果說點心、糕餅類小吃以獨特風味讓人百吃不厭的話,那麼,菜餚類小吃更以色香味全讓人開胃。如有近百年歷史的寧波樓茂記香乾既有別於紹興五香豆腐乾,又有別於蘇州、無錫、常州一帶的香乾,雖其貌不揚,但風味獨特。樓茂記香乾取優質香乾,採用特殊的工藝烤制而成,色亮,香異,韌而不堅,柔中有松,咸中透鮮,鮮中帶甜,既是下酒、下飯的佳餚,又可作為零食。尤其在夏天,人們喜歡清淡之食,樓茂記香乾更是下酒、下飯之佳品。如今,在寧波城隍廟小吃城基本上都能吃到上述風味小吃。在雙休日或節假日,一家三口,或朋友聚會,叫幾盤海瓜子、拖黃魚,來兩碗牛肉粉絲,豬油湯團,再擺上幾籠鮮肉小籠,水晶油包,慢慢品嘗,不失是人生一大享受。·
寧波有不少特色小吃,其中奉化溪口的千層餅「天下第一餅」很有名氣。
溪口千層餅是奉化三大特產之一,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創始人王毛龍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開始製作至今。如今溪口街頭,千層餅店眾多,其中「王毛龍千層餅店」有王毛龍第四代傳人王令棋經營,質量上層,生意興隆。
「天下第一餅」本名「千層餅」,原是當地生產的一種小餅,主要原料有麵粉、芋頭粉、白糖、精鹽、植物油、芝麻仁、苔菜等。做法是先把芋頭粉和麵粉和在一起,加上海藻,擀成薄片,再折起來用炭火烘烤製成,入口鬆脆香甜。
說起這餅,不能不提富有創新精神的王毛龍。這個溪口農民很會動腦筋,他摸索著改進了餅的加工方法,用黃泥製成專用烤爐,還增加了甜咸好幾種味道,做出的千層餅口味獨特,後來成了溪口名特產。
而稱其為「天下第一餅」卻另有原因。奉化溪口是蔣介石先生的家鄉,蔣氏掌權後很想念家鄉特產,曾派人把王家後人叫到身邊,專門為他烤制家鄉小餅,還不斷地請人品嘗,這種小餅因而名氣日隆,最後竟被譽為「天下第一餅」。
這種餅製作時用油不多,尤其不用動物油,合乎現代人的營養觀念;餅做好之後不易壞,在常溫下可保質兩三個月;旅遊業的發展,也促進了地方風味產業的繁榮。於是,溪口的這種特色餅店越開越多了。現在,溪口除王毛龍老店外,還有王老頭千層餅店、蔣盛泰老店、陳氏店等,它們在溪口鎮武嶺路上一字排開,大大小小不下幾十家,各家都有專用烤爐,講究現烤現賣。蔣盛泰老店製作的千層餅選料精細,採用營養豐富的海水植物——苔菜,並改良傳統工藝,經十三道工序製成,餅內可達27層,曾獲地方風味製作大賽「最佳口味獎」。
⑻ 寧波有什麼好吃的呢
旅遊景點寧波市區主要旅遊景點奉化溪口是全國重點旅遊區:以蔣中正原籍為背景,以雪竇山和雪竇寺最為著名,還有蔣中正原住址及鎮上古香古色的文化,包含了武嶺門、武嶺學校、文昌閣(奎閣凌霄)、小洋房、蔣氏故居(豐鎬房)、玉泰鹽鋪、摩訶殿、蔣母墓道、御書亭、錦鏡池、千丈岩瀑布、妙高台、、千丈岩、、雪竇寺、將軍楠、中旅社原址、三隱潭、徐梟岩、亭下湖寧波生態景點很多,類似北侖區九峰山,鄞州區五龍潭也算是 野鶴湫旅遊風景區 、梁祝文化公園 、寧波滕頭生態旅遊示範區、 九龍湖風景區 、寧波松蘭山海濱旅遊度假區 、東錢湖風景旅遊區、石浦漁港古城、天一廣場 、寧波天一閣博館 、 寧波松蘭山 、保國寺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雪竇山 、北侖鳳凰山主題樂園 、天童寺 、天河 、東錢湖 、城隍廟商貿休閑步行街區、寧波萬達商業廣場 、阿育王寺 、月湖、豐鎬房、千丈岩瀑布、它山堰 、妙高台 、五龍潭 、南溪溫泉 、浙東大峽谷 、寧波海洋世界 、蔣母墓道 、梁祝文化公園 、宋皇城海灘 、前童古鎮、上林湖越窯遺址 、秦氏支祠 、鼓樓 、開明服飾特色街
張記臘汁肉夾饃。 地址:海曙公園路117號,鼓樓北大門口。 肉夾饃、涼皮。
森鴨面。 西河街,新美心對面。 燒鴨面,腸血面。
味一早餐。 新芝路過永豐西路口往北。 小籠包中包鍋貼,餛飩面,麻油蒸餛飩。
倉橋頭面結店。 鎮明路倉橋頭菜場對面。 面結,寬面。
樂味餛飩面。 百丈路小綿羊正對面,銀殿賓館的斜對面。 蝦仁餛飩,乾菜餛飩。
關中面鋪。 鼓樓尚書街呼童街十字路口。 油潑扯麵,麻辣牛肉麵,麻什。
奉化牛肉館。 高塘路上雅戈爾專賣店邊。 牛雜面。
溫州飯團。 孔浦菜場附近。 內有鹹菜,榨菜,肉鬆,梅乾菜,油條等。
忘憂亭。 南鎮安街,鎮安小學後門。 雞脖子,雞翅膀,黑磚塊,裡脊肉,燒仙草。
伊莎貝拉甜品屋。 孝聞街100-12號。 天鵝泡芙、小喇叭、藍莓蛋糕。
寧芙麵包房。 新興大酒店後門附近87261321。 泡芙。
富浩飯店。 解放南路久久天橋旁。 牛排、芋艿小排羹、青菜白蟹湯。
郭巨海鮮飯店1。 繁景花園的大雅久對面,福利院旁邊。 海鮮、青菜芋艿。
郭巨海鮮飯店2。 孝聞街口靠近包玉剛圖書館。 炒嘰蛄、米魚骨醬。
雲賓飯店。 范江岸路翠柏路的交叉口。 蘿卜排骨湯、蟹糊、雞爪豆瓣醬。
春鶴飯店。 孝聞街與西河街岔口。 炒蘇蟹,旁元蟹,白蟹土豆羹,小梅魚。
良友飯店。 興寧橋下,外經貿大廈對面。 梅子肉,油爆蝦,寧式鱔蝴。
好兄弟海鮮。 中山西路老西苑花鳥市場。 大腸煲,虎頭魚。
老寧波飯店。 江東王隘路228號。 鹽烤蟹腳,鐵板魷魚,烤雜魚,旁元蟹。
老太婆飯店。 朱雀小區,最大的十字路口左拐。 餅子蒸蛋、芋艿排骨。
梅山漁村。 朱雀小區。 乾菜烤蟹腳,油煎米饅頭,雜魚,蒸排骨,烤鯽魚。
東錢湖水上餐廳。 原東錢湖賓館下去。 本地雞、臭冬瓜、鯽魚干、紅燒魚頭。
東苑食府。 市府後門。 蔥烤河鯽魚、甜紅薯、蒸鰻筒、豬油蒸塊。
岱山碼頭飯店。 白沙路海運大廈旁。 椒鹽蝦蛄、紅燒網潮、踏扁土豆。
四海香川菜館。 久久天橋下。 手抓羊排、水煮牛蛙、桑拿牛肉、蘿卜干臘肉。
水樂園。 甬港南路李惠利中學邊。 番茄排骨鍋仔,水煮魚,蜂窩玉米,涼粉。
新派川菜館。 中山西路原花鳥市場前。 酸菜魚,涼拌青瓜,桑拿牛蛙。
劉家香辣館。 百丈路,靈橋下一、二百米處。 金牌鴨脖子,醋椒牛肉托水餃。
巴渝小棧。 江東新錢櫃隔壁。 香辣小龍蝦、水煮魚、豆花魚。
麻辣印象。 城隍廟KFC旁。 香辣兔頭、麻婆豆腐、水煮泥鰍。
灣仔手抓鹵龍蝦。 鄞奉路417號海曙交警大隊站。 手抓鹵龍蝦、孜然牛肉。
漢德居盱眙龍蝦。 鼓樓步行街到底左轉。 龍蝦60/80/110,桑拿牛肉,醬骨頭。
水先生食館。 世紀廣場石頭屋邊87301757。 辣酒肥柳煲,茄汁牛腩煲
近聚里自助火鍋。 翠柏一里站附近。 羊肉串,鹵鴨掌。38/位(包括酒水)
大餡水餃。 百丈路,靈橋東路站下。 伊面飄香雞,大拉皮兒,玉米酸菜水餃。
清湯鵝, 驚駕路,游泳館附近。 鹵鵝爪,鵝肉,鵝肝。
斑竹溪味館。 石鍥雅戈爾小學對面。 溪魚,角麂,雞,薺菜炒年糕。
江西人家。 鎮明路鎮明小學那裡。 江西炒粉絲、干鍋群菌煲、臘肉、豆腐乳。
楚雲天鄂菜館。 靈橋西。 藕湯、武昌魚、三鮮魚糕、炒大腸、杜婆雞。
千一米線。 鎮明路和柳汀路交叉口。 過橋米線。
樂口福粵菜館。 百丈路東,華嚴街斜對面。 鮮式蛤子、百絲蒸蝦、鹵水拼盤。
一茶一坐。 樂購麥當勞旁。 芒果雪酪、紅豆冰、叉燒酥、抹茶奶茶。
激旨面館。 天一廣場天主教堂邊。 日本拉麵、石鍋拌飯。
小紅牛燒烤。 鎮明路金撙咖啡旁邊。 五花肉、紅薯、石鍋拌飯。
鄉村牛仔燒烤屋。 曙光路曙光影院對面。 粥,牛肉,雞翅。
麗灣韓國料理。 東海菜場靠民安路對面。 石鍋拌飯,牛尾湯,土豆餅。
金魚國際餐廳。 天一銀太二樓。 鴨舌,蟹餅,火焰蛋糕、春卷、印度洋蔥圈。
琴橋浪漫咖啡。 拉芳舍旁邊。 咖啡,鐵板套餐。
韓國料理。 廣濟街老晶都好時光婚紗攝影隔壁。 石鍋拌飯,烤五花肉。
迪萊咖啡。 寧波日報社5樓。 咖啡西點。
豪尚豪牛排館。 鼓樓呼童街66號,正對中心農貿市場。 牛排,套餐。
百世德咖啡。 槐樹路,潮湧軒附近。 荷葉田雞飯,珍珠奶茶。
萊點水果吧。 曙光電影院對面。 推薦那裡的西米系列和黑雨系列。
香草戀人館。 鼓樓紅蜻蜓專賣店正樓上87242643。 手工巧克力。
E見如故海鮮吧。 鼓樓皇子和米線的弄堂進後左拐。 姜蔥螃蟹,椒鹽帶魚。
小粥仙。 四眼契街新河明珠大門口。 韭菜鮮肉餅、扁豆鮮肉餅、粟米餃、粥。
海味世家。 民安路曙光中學對面。 蟹糊、蟹腳、咸蟹蒸叉魚、烏賊蛋蒸白蟹。
外婆橋贛菜館。 鎮明路殷記旁87170217。 蜜制小龍蝦、酸菜魚、水煮肉片。
嵊泗小海鮮。 江東南路周宿渡水產市場。 和尚蟹鉗、琵琶蝦、刀魚、鸚鵡魚。
高麗苑。 驚駕路美食一條街上87791677。 鐵板章魚、石鍋拌飯、烤肉。
黃胖飯店。 江東南路周宿渡水產市場。 各類海鮮
樂陶陶湖南風味館。 迎鳳街21號87317730。 干鍋。
星巴克咖啡外灘店。 外灘江邊。 法式蘇芙蕾,利口提拉米蘇,冰焦糖瑪其朵。
元泰居海鮮砂鍋粥。 旁興寧橋左轉,江東新世紀旁。 鐵板牛柳,海鮮沙鍋粥。
龍鳳山莊。 月湖馬衙街邊,石浦邊上。 寧波菜,豬油雜豆腐。
江南春飯店。 德龍一直下去,近華茂。 海鮮,「五穀雜糧」。
海味世家。 江東曙光中學對面。 小海鮮。
錦官驛。 天一廣場。 錦官沸騰魚,菜根老壇子,江石滾肥牛,龍井桑拿蝦。
綠柳居素菜館。 鼓樓一和湯包樓上。 羅漢觀齋、素腰花、佛跳牆、烤紅腸。
皆大歡喜。 中山東路東方商業大廈。 米湯海鮮雜,迷宗椒鹽鴨頭.
頤和茶館。 外灘。 蛋炒飯、烤鵪鶉蛋、醉雞爪、甜點水果。58/位起。
醉美。 箕艚街曙光路中山東路口。 鮑汁蝦仁炒飯、糯米鳳鵝、木瓜雪蛤。
鬥牛士。 外灘。 牛排、甜點。星期1-5下午1-4點特價牛排套餐 39、 49/份。
勝雅客。 世紀廣場2樓。 西湖牛肉羹 茶樹菇牛柳,鐵板海鮮豆腐
新倍司。 甬港南路。 酸菜螺片 青龍過江
玉蝴蝶。 老實巷36號。 竹香鴨 冰凍苦瓜
紅樹林會所。 日月星城樓下。 頂翅撈飯,八寶魚頭,蟹粉珍珠羹,小牛柳排。
拉芳舍茶餐廳。 琴橋邊錦地水岸下。 田雞煲,烤鰻,烤鯽魚,鮑魚飯,玉米烙。
檀宮。 琴橋邊,錦地水岸下面。 碳燒台塑牛排,美極雞翅。
水玲瓏。 鎮明路光大銀行附近。 金牌龍蟬、雪鉿水果羹、手撥筍、咖喱青蟹煲。
富邦大酒店。南站。種類繁多的自助餐。
獅城兄弟新加坡餐館。 萁漕街上,凱利大酒店對面。 海南雞飯、奶茶。
缸鴨狗。蠻多的
石浦大酒店。百丈東路1118號
向陽漁港。 彩虹南路236號
向陽漁港下屬「豪食匯」。天一廣場(朝葯行街面的,天一數碼廣場正西面)/萬達廣場(鄞州區鍾公廟街道四明西路999號萬達廣場5號門入口處)。國際美食餐廳,網羅了數百餘種全球美食,匯聚了義大利、法國、日本、韓國、東南亞、巴西、港澳台等各地風味,世界品牌甜品哈根達斯、頂級海鮮刺生無限量供應,全品種自助餐。
城市桃花概念菜館。海曙區鎮明路260號
⑼ 寧波有什麼特產小吃
去過一次朋友打著基本吃遍了
有豬油湯團、蛋花圓子、酒釀圓子、白糖方糕、多肉小籠、八寶甜羹、鮮肉餛飩、蝦肉餛飩、雪菜大包、素包等上百個品種,並形成了以豬油湯團為首的包括龍鳳金團、豆沙八寶飯、豬油洋酥糖、鮮肉小籠包子、燒賣、水晶油包、鮮肉餛飩、三絲宴面、三沙圓子十大名點 菜餚類有苔菜拖黃魚、網油包鵝肝、海瓜子、鹵汁田螺、樓茂記香乾、烤泥鰍、絲粉面結、牛肉粉絲、五香豆腐、三北鹽炒豆等 寧式蛋糕、月餅、桃酥、酥餅、綠豆糕、白糖細糕、桂花軟糖、冰片糕、苔生片等。其中慈溪豆酥糖、溪口千層餅、三北藕絲糖、鎮海金橘餅已成了馳名中外的名牌。
⑽ 寧波鎮海杭州小籠包培訓學校哪裡有
朋友說在:寧波市鄞州區高橋鎮新豐路八方集團門口(高橋地鐵口往回走300米)有家食為先,有教下小籠包,味道正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