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條面的簡介
東到娘子關,西到黃河邊,南到風陵渡,北到雁門關,一般家庭婦女都能以麵食為原料加工數種麵食;尤溪大小家庭有時在客人面前也會顯露一手麵食「絕」活。
尤溪麵食,歷史悠久,迄今至少有兩千年的文化傳統,且在中國獨樹一幟,又博採眾長,集其大成,南北貫通。四川的「擔擔面」,蘭州的「清湯牛肉面」,上海的「陽春面」,北京的「炸醬面」……追溯其源淵都與之有密切的聯系,且山西面條最負盛名,尤溪「大條面」也名列其間。
「到尤溪旅遊不品嘗麵食,就如沒有到過尤溪一樣。」為使到尤溪感受朱熹文化的海內外遊客更多地了解尤溪麵食,下面我們介紹最負尤溪特色的「尤溪大條面」,為尤溪麵食推波助瀾。
2. 尤溪縣有什麼特色小吃
大條面
3. 大條面是哪裡的特產為什麼叫大條面
大條面更多圖片(1張)大條面:俗稱「尤溪大條面」也稱之為「尤溪面」,是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的特產,因面條形狀奇特,口感良好,深受廣大百姓的喜歡!
4. 尤溪有哪裡好玩的有什麼特產
還有九埠山、閩湖、聯合梯田等等,吃的話,尤溪清湯面一絕啊,其他的樓上都說了。
5. 除了本地人愛吃,外地人覺得最難吃的面是什麼
中國人最古就愛吃面條,無論南方還是北方,據考證,面條就是起源於我國,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面條最開始是以片裝的形式製作的,到了宋代才出現條形面條,到了清代面條就出現各種的做法,時至今日我國各省幾乎都有自己特色的面條,光福建省就有不下10種面條,比如福州線面、沙縣拌面、莆田鹵面、廈門沙茶麵、漳州鹵面、泉州面線糊、莆田媽祖面、尤溪大條面等等,口味也別具特色,如今全國有將近上百種面條製品,這其中包含了一些另類的面條,因為只有本地人愛吃,下面就來看看最難吃的4碗面,只有本地人愛吃,外地食客慕名而來,敗興而歸!
1、洛陽漿面條外地人來河南出差旅遊都會品嘗河南的燴面,很多人都被燴面的濃湯所征服,那股膻味真是讓人難以下咽,本地朋友說現在河南燴面的湯根本不是熬制出來了,都是勾兌的,一袋羊骨高湯,可以勾兌一百斤的清水,絕對讓你吃出來羊湯味,必須的有膻味。10幾元的羊骨高湯,省去了商家所有的原材料,省去了4、5個小時的熬制,所有的費用都省去了,一碗10元的燴面利潤自然就多了。也正因此,河南燴面的口碑一落千丈。
6. 尤溪的特產,有哪些
特產:光餅、大條面、金柑、蘆柑、臍橙、銀杏、板栗、東岩茶、蓬萊茶、鮮綠筍、金絲筍干、白筍干、土紙、香菇、蘑菇、紅菇、草菇、杏鮑菇、茶樹菇、金針菇、姬松茸、靈芝、木耳等
7. 家鄉人的驕傲——介紹面條六百字作文
如果有人問我尤溪小吃中最讓我流連忘返的是什們?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大條面、豬頭肉、草根湯。」但令我最回味無窮的是大條面。
大條面雖比不上炸醬面、刀削麵、拉麵有名,也不如沙縣拌面名聲響,可也是具有尤溪特色的小吃。許多到過尤溪的人都不忘點上一盤大條面,外加二兩豬頭肉,好吃又實惠。逢年過節,家家必備。
大條面有筷子般粗,每根長約半米,麵粉中放入少許的鹼,打出的面條呈淡黃色。待機器打出粗細均勻的面條後,要先放入沸水中煮一下,之後撈起來盤成一 圈待用,可以保存好幾天。吃的時候,只需把面條放在沸水中煮熟,撈起來後,在裡面放入鹽、味精、醬油、豬油、蒜瓣醋、灑上點蔥花,拌勻。
8.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城關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尤溪小吃有:水東板鴨啊、鍋邊糊、大條面等多是美味啊,每次回家多要吃上癮,再外帶哈哈~~~~~~光餅也不錯,特別是梅縣的肉光餅。
玩嘛,可以到朱熹公園、沙洲公園玩玩,尤溪聯合梯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
電玩在城關到處多可以找的到:網吧、游戲廳、KTV、等應有盡有啊
9. 尤溪有什麼特色小吃在那買的到
清湯面和骨頭肉 尤溪的「當家花旦」,是尤溪人最最經典的早餐,花錢不多,營養又美味,因此深受工薪階層的親睞. 清湯面作為尤溪的名小吃,自有其不凡處。首先,面條很有勁道,其秘訣就在其加工的過程中。除了上好的麵粉原料外,還得在適當的時候佐以上佳的地瓜粉助其一臂之力。這樣加工出來的面條才有勁道,有嚼頭;其次,就是清湯面的高湯,聽說是用去了皮的上好帶骨豬肉以溫火慢熬,這樣製成的湯才具有獨特的清香,且鮮而不膩,回味無窮。有了湯、下了面,最後撒上些許蔥花,一碗上好的清湯面就端在你面前了.再就著鮮燙的2兩豬頭肉,那就甭提有多樂呵了。內行食客嘗這清湯面必是在吃面之前,先輕啜幾口那微泛油花、熱氣騰騰的面湯。湯若鮮甜得恰到好處,必能令人食慾大增,食指大動,所以各家都有熬湯的獨門秘方。 粿格也稱粿餃 此乃尤溪「當家小生」也,是尤溪梅仙鎮的特色食品.它以白粿作皮的餃子,特別Q。別看粿餃醬色身子、肥嘟嘟的,人家肚裡可有料哩!香脆可口的筍絲,肥瘦相間的肉丁,綠油油的蔥末,營養又可口。包成大半月形餃子狀,蒸熱後外表再抹上醬油、味精、老酒、蔥頭油配合而成的調料---真是色香味俱全! 飲食店裡可沒賣,要品嘗它就沒那麼容易了。只有在街上遠遠聽到了那挑擔老爹餘音繚繞的叫賣聲:「粿嘎來了,粿嘎!」那時你的食慾才能得到滿足.看著那賣粿餃的人放下那刷得乾乾凈凈的圓木桶,掀開桶蓋,那套著透明塑膠袋的手利落地裝起一個個可愛的粿餃。很小心地咬下一口,真怕那鮮美的筍汁落到舌唇之外的別處,那就可惜了。 切面(大條面) 和九腸 這是尤溪傳統的麵食之一,逢年過節居家必備。由於此面條有較粗的特徵,外地人品嘗後便形象地稱之為「大條面」。味道很不錯哦! 若做熱拌九腸面,此時趁熱裝盆,調入醬油10克、精鹽5克、味精15克、蒜頭醋(50克蒜泥加500克香醋混合浸漬)30克、蔥頭油(500克豬油加蔥白50克炸香)25克、好湯25克、蔥花10克等與面拌均勻即成。 若是煮九腸面,可將面撈起加冷水淋涼待用。煮九腸面的花樣較多,例如有三鮮(香菇絲、筍絲、肉絲等)九腸面、牛肉九腸面等等。煮的方法都是將這些配料加湯調味煮好後再將九腸面加入煮開即成。 九腸面的特點是:面的質地有韌性,有嚼勁。有特有的面香味。但食客要注意的是,因傳統做法費時費力,而有的店家就採用機制或半手工的做法來取代,這些都將影響它原有的風味特色. 泥鰍粉干這也是尤溪的特色麵食之一,是農家招待客人的拿手美食,以管前一帶出名。其製作可是件累人的事情,凌晨3~4點鍾就要動工了,只有這樣才能幹上7~8點鍾的太陽,才能一次風干,這也是做成好粉乾的秘訣之一。如果下雨,可就一切都泡湯了。因此逢年過節都需要預定,這樣他們才會增加工作量,不然你家今年過年可就沒的吃嘍. 蔥油湯加上香菇等料熬出泥鰍湯,然後入粉干煮熟,粉干滑韌,泥鰍軟嫩,香氣撲鼻,味鮮可口,那味道可是相當的好!也可以干拌,加點香蔥,也是農家辦酒席的主食之一. 尤溪鍋邊糊據說是早在抗戰時期就飲譽於省內外,當時最出名的要數「毛家五弟公鍋邊糊」。還有南門(市場)鍋邊糊老好吃的,現在西門鍋邊糊店比較有名,一般小店也能吃到。先將米漿在鍋沿上焙熟,類似薄薄的面餅的樣子,然後下鍋去煮。試想,熱騰騰的鍋邊糊,裡面還有蝦米,紫菜,蔥花,肉末。在外的尤溪老鄉想著它就流口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