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江浙菜的代表菜是哪些
浙菜以烹調技法豐富多彩聞名於國內外,其中以炒、炸、燴、熘、蒸、燒6類為擅長。「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浙菜常用的烹調方法有三十餘類,那麼在浙菜中,江浙菜品牌菜有哪些呢?
江浙菜品牌代表菜
浙菜代表:西湖醋魚
此菜相傳出自「叔嫂傳珍」的故事:古時西子湖畔住著宋氏兄弟,以捕魚為生。當地惡棍趙大官人見宋嫂姿色動人,殺害其兄,又欲加害小叔,宋嫂勸小叔外逃,用糖醋燒魚為他餞行,要他「苦甜毋忘百姓辛酸之處」。後來小叔得了功名,除暴安良,偶然的一次宴會,又嘗到這一酸甜味的魚菜,終於找到隱名循逃的嫂嫂,他就辭官重操漁家舊業。後人傳其事,仿其法烹制醋魚,「西湖醋魚」就成為杭州的傳統名菜。西湖醋魚選用鮮活草魚,經餓養1~2天,促使其排盡泥土味,並採用活殺現烹,不著油膩菜品,色澤紅亮,酸甜適宜,魚肉結實,鮮美滑嫩,勝似蟹肉,風味獨特。
烹制前,先將草魚放在水池中餓養兩天,使其排除泥土味,魚肉結實。宰殺後,去掉鱗、鰓和內臟,洗凈,從頭至尾片成兩片,再坡刀剞上刀紋,放入沸水中煮3分鍾,用筷子扎魚的頜下部,能輕輕扎入時即撈出,魚背相對裝入盤內。用煮魚的湯水250克,加入醬油、醋、紹酒、白糖,燒開後,淋入濕澱粉,推攪成米湯汁,澆在魚身上。
這個菜的特點是不用油,只用白開水加調料,魚肉以斷生為度,講究食其鮮嫩和本味。
浙菜代表:東坡肉
此菜相傳出自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的故事。宋元佑年間(約公元1090年),蘇東坡出任杭州刺史,發動民眾疏浚西湖,大功告成,為犒勞民工,吩咐家人將百姓饋贈的豬肉,按照他總結的經驗: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烹製成佳餚。將酒與東坡肉一起分送給民工,家人誤將酒肉一起燒,結果肉味特別香醇可口,人們傳頌東坡的為人,又將此獨特風味的塊肉命以「東坡肉」。
「東坡肉」經歷代廚師的不斷總結發展,而被公推為杭州第一名菜。其操作方法是:選用帶皮豬五花肉,刮洗干凈,切成75克重的正方塊,放入水鍋內焯透撈出;取一大沙鍋,用竹箅子墊底,鋪上蔥、姜塊,再放上豬肉,加入白糖,紹酒醬油,加蓋密封,燒開後,用微火燜2小時,燜至酥爛,撇去浮油,皮朝上裝入陶罐內,蓋上蓋,上屜蒸30分鍾至酥透即可。
特點是油潤柔糯,味美異常。
❷ 浙菜十大名菜是什麼
浙菜十大名菜是:「西湖醋魚」、「東坡肉」、「賽蟹羹」、「家鄉南肉」、「干炸響鈴」、「荷葉粉蒸肉」、「西湖蒓菜湯」、「龍井蝦仁」、「杭州煨雞」、「虎跑素火煺」、「乾菜燜肉」。
浙菜以烹調技法豐富多彩聞名於國內外,其中以炒、炸、燴、熘、蒸、燒6類為擅長。其所擅長的六種技法各有千秋:
炒,以滑炒見長,要求速度快速成菜,成品質地滑嫩,薄油輕芡,清爽鮮美不膩;
炸,菜品外松而里嫩,力求嫩滑醇鮮,火候恰到好處,以包裹炸、卷炸見長;
燴,燴的技法所製作的菜餚,湯菜榮獲如願了鮮嫩,湯汁濃醇;
溜,溜的技法所製作的菜品講究火候,注重配料,主料多需鮮嫩腴美之品,突出原料的鮮美純真之味;
蒸,講究配料和烹制火候,主料作到鮮嫩瞍美;
燒,燒的技法所烹制的菜品,更以火工見長,原料要求燜酥入味,濃香適口。
拓展內容:
浙江菜:
簡稱浙菜,是中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佳餚美,故諺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浙江省位於我國東海之濱,北部水道成網,素有魚米之鄉之稱。西南丘陵起伏,盛產山珍野味。
東部沿海漁場密布,水產資源豐富,有經濟魚類和貝殼水產品500餘種,總產值居全國之首,物產豐富,佳餚自美,特色獨具,有口皆碑 。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著名的地方菜種。
浙菜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經越國先民的開拓積累,漢唐時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時期的繁榮和明清時期的發展,浙江菜的基本風格已經形成。
❸ 經典的江浙菜有哪些
1、松鼠鱖魚,又名松鼠桂魚,為蘇幫菜中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至蘇州松鶴樓菜館用膳,廚師用鯉魚出骨,在魚肉上刻花紋,加調味稍腌後,拖上蛋黃糊,入熱油鍋嫩炸成熟後,澆上熬熱的糖醋鹵汁,形狀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後很滿意,後名揚蘇州。
2、醉魚,一種淡水魚的深加工品,採用精選優質鮮魚加紹興酒(糟燒酒)加純中葯秘方提煉香料精製而成,口感鮮嫩。因加工原料中有紹興酒(糟燒酒),故名"醉魚".
3、桂花糯米藕又名蜜汁糯米藕,是中國江南地區的特色名吃,屬於蘇菜;江蘇甜品的一種(亦流行於浙江杭州等部分浙江地區);生糯米灌在蓮藕中,配以桂花醬,是江南地區傳統菜式中一道獨具特色的中式甜品,以其甜糯、桂花香氣濃郁而享有口碑,杭州桂花糯米藕軟綿甜香,西湖的蓮藕則是藕中的極品,同樣著名的南京桂花蜜汁藕更是和桂花糖芋苗、梅花糕、赤豆酒釀小圓子一同被譽為金陵南京四大最有人情味街頭小食。
4、鹽水鴨是南京著名的特產,屬金陵菜,是金陵菜的代表之一,又叫桂花鴨,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因南京有「金陵」別稱,故也稱「金陵鹽水鴨」,久負盛名,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
5、醉雞是江浙地區的傳統名菜,屬於浙菜系。酒香濃濃,浸著滑嫩的雞肉,人和雞都醉了,又被花椒的香麻喚醒。
醉雞它以黃酒、紹興酒作為基本調料,不但能去腥、解膩、添香、發色、增鮮,而且還具備了容易消化吸收的特點。因此,醉雞成了獨具風味的江浙名菜。
❹ 浙菜系的代表菜有哪些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著名的地方菜系。浙菜中許多菜餚都富有美麗的傳說,文化色彩濃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本期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浙江菜譜大全及做法,包括浙江菜特色菜,浙菜的特點,浙江菜譜家常菜做法等。下面一起學習浙菜的做法,享受東海之濱的美味吧!
方法/步驟
浙菜代表菜之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是浙江杭州傳統漢族風味名菜,屬浙菜系。其年代可追溯到宋朝,可謂是歷史悠久。此道菜選用西湖草魚作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魚籠中餓養一兩天,使其排泄腸內雜物,除去泥土味。烹制時火候要求非常嚴格,僅能用三四分鍾燒得恰到好處。燒好後,再澆上一層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鰭豎起,魚肉嫩美,帶有蟹味,味道鮮嫩酸甜,肉滋別具特色。
❺ 浙江有哪些好吃的菜或小吃
1.酥油餅,亦稱吳山酥油餅。為浙江杭州著名傳統風味特產,因主要產於杭州市區吳山(俗稱城隍山)而得名。早在二、三百年前即已馳名四方。酥油餅用上等白麵粉攙和白糖,用花生油煎制而成。因餅開蒙茸有如蓑衣,所以杭人又呼之為"蓑 衣餅"。餅色金黃,食時,先時細白糖粉,入口時,鬆脆可口,頗具風味。數百年來凡 登吳山者,均以一嘗吳山酥油餅為快事。2.寧波湯圓,湯圓是浙江寧波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也是中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春節,元宵節節日食俗。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脂肪油、少許白砂糖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3.紹興臭豆腐,紹興臭豆腐是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浙江紹興漢族民間休閑小吃,屬於浙菜系。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其最風光的時代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康熙皇帝一日在吃了王致和臭豆腐後豪情大發,揮筆題下「青方」二 字,使得臭豆腐立即名揚天下,據歷史考證慈禧太後也有吃臭豆腐的嗜好,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4.嘉興粽子,嘉興粽子是浙江嘉興特色傳統名點,具有悠久歷史。嘉興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咸甜適中而著稱。尤以鮮肉粽最為出名,被譽為「粽子之王」。嘉興粽子因其滋味鮮美,攜帶、食用方便而備受廣大旅遊者厚愛,有「東方快餐」之稱。5.片兒川,片兒川面是杭州奎元館的名點,也是杭州的傳統風味小吃。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片組成,鮮美可口。已有百餘年歷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館首創,其特色在於倒篤菜和筍片的鮮美,讓食客吃後回味無窮。片兒川的價格適中,是杭州市民最喜愛的日常小吃之一。6.定勝糕,定勝糕屬於杭州菜系,具有春季養生調理,術後調理的功效。有甜味,色呈淡紅,松軟清香,入口甜糯。將配置好的米粉放進特製的印版里,中間再放入紅豆沙,蒸少許時間就可以了。糕點比較軟,有點松,帶甜甜的豆沙味。傳說是南宋時百姓為韓家軍出征鼓舞將士而特製的,糕上有「定勝」兩字,後就被稱「定勝糕」。7.蔥包檜,「蔥包檜兒」是浙江杭州風味的特色傳統小吃。材料普通,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將油條和小蔥裹在春餅內,在鐵鍋 上壓烤至春餅脆黃,配上甜面醬和辣醬,即可食用。8.貓耳朵,貓耳朵是杭州知味觀的傳統風味小吃。用500克的上白麵粉可製成900多個面瓣,再配上雞丁、火腿丁、香菇、干貝、筍片等佐料烹制而成。該小吃面瓣形如「貓耳朵」,十分精巧,火腿丁像瑪瑙,雞丁似琥珀,湯鮮味美,十分可口。9.麥餅筒,麥餅筒是浙江省的傳統小吃之一。屬於端午節,立夏節食品之一。台州人所吃的麥餅筒,其實就是「春卷」一類食品。麥餅筒入口鬆脆、油而不膩,讓你「口水直流三千尺。10.小籠湯包,小籠包是杭州著名的特色傳統小吃。起源於北宋開封的灌湯包,於南宋時期隨宋室南渡來到杭州,之後在江南地區發揚光大。要做到皮薄餡靚是有秘訣的。做皮時開粉要用滾水淥熟,皮才軟滑,若用生粉就會太幹了。餡要有汁才好吃,但餡料有水份會很難包,配好後放進雪櫃片刻,使油和水份都凝固才包,蒸熟後的小籠包就會很好吃了。
❻ 浙菜代表菜有哪些
浙菜代表菜有哪些?
浙菜中至今八百多年的南宋名菜蟹釀橙、鱉蒸羊、東坡脯、南炒鱔、群仙羹、兩色腰子等,至今仍是高檔筵席上的名菜。紹興除了清湯越雞外,鯗扣雞、鯗凍肉、蝦油雞、蓑衣蝦球;寧波的鹹菜大湯黃魚、苔菜小方烤、冰糖甲魚、鍋燒鰻,湖州的老法蝦仁、五彩鱔絲、嘉興的炒蟹粉、炒蝦蟹等,都有幾百年的歷史。溫州近閩,受閩菜影響,烹調上講究清淡,以海產品為主,像三絲魚卷、三片敲蝦等菜也歷史悠久。
民國時期以杭菜為主的浙江菜系,基本上分為三大派別:
一派以烹調北方風味的「京幫」館子,即烹飪界一致看重的大幫菜,以烹調高檔原料為主,如魚翅、海參、燕窩、熊掌以及烤乳豬、掛爐鴨子(北京烤鴨),此幫杭州最強。
另一派以紅燒為拿手的徽幫,主要分布於杭、湖(吳興)寧波等地,菜品以入味、重油、重芡、重色、經濟實惠為主。
另一幫即本地菜,真正的土生土長菜系。杭州規模較大的有西湖樓外樓,開設於清道光年間,以西湖醋魚、龍井蝦仁聞名。有城內清和坊的王潤興,人稱「皇飯兒」。以魚頭豆腐,人稱木榔豆腐,件兒肉、腌督筍拿手。紹興有蘭香館,蓑衣蝦球、專門烹制頭肚醋魚等標准紹菜。浙東寧波有東福園,鹹菜大湯黃魚、冰糖甲魚等名菜是正宗的寧波地方傳統菜。
浙菜有它自己獨特的烹調方法。除人們的地域性口味偏愛外,富饒的特產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浙菜原料講究品種和季節時令,以充分體現原料質地的柔嫩與爽脆,所用海鮮、果蔬之品,無不以時令為上,所用家禽、畜類,均以特產為多,充分體現了浙菜選料講究鮮活、用料講究部位,遵循「四時之序」的選料原則。
選料刻求「細、特、鮮、嫩。」
1、細:即精細,注重選取原料精華部分,以保持菜品的高雅上乘;
2、特:即特產。注重選用當地時令特產,以突出菜品的地方特色;
3、鮮:即鮮活,注重選用時鮮蔬果和鮮活現殺的海味河鮮等原料,以確保菜品的口味純正;
4、嫩:即柔嫩,注重選用新嫩的原料,以保證菜品的清鮮爽脆。
❼ 浙江菜式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著名的地方菜種。浙菜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經越國先民的開拓積累,漢唐時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時期的繁榮和明清時期的發展,浙江菜的基本風格已經形成。
浙菜中許多菜餚都富有美麗的傳說,文化色彩濃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
其中的「西湖醋魚」是杭州傳統名菜,相傳宋朝時西湖附近有位姓宋的青年,平日里以打魚為生。有次生病時,他嫂嫂親自到湖裡打魚,用醋加糖燒成菜給他吃,吃後病就好了。後來此菜名即成「西湖醋魚」,杭州地區各家菜館均有供應。過去孤山樓外樓牆壁上曾留有「虧君有此調和手,識得當年宋嫂無」的詩句,慕名而來品嘗的日益見多。清康熙皇帝南巡時,也指明要品嘗西湖醋魚,可見此菜在清朝初期即名揚全國。
「新風鰻鯗」是浙江寧波地區的風味名菜,魚鯗是東南沿海漁民最喜歡食用的佳品,用黃魚製作的叫「黃魚鯗」,用鰻魚製作的「鰻鯗」。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國交戰,帶兵攻陷越地鄞邑,即現在的寧波地區,御廚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豬肉外,取當地的鰻鯗,代替鮮魚作菜。吳王食後,覺得此魚香濃味美,與往日宮中所吃的鯉魚、鯽魚不同。待到回宮,雖餐有魚餚,但總覺其味不如鄞邑的可口。後來他差人到鄞縣海邊抓來一位老漁民,專為他製作魚餚。用鰻鯗加調味品後蒸熟,夫差吃後贊不絕口,鰻鯗從此身價百倍。清代鰻鯗也在民間流行,當時浙江台州溫嶺縣松門地區出產的「台鯗」,聞名全國。袁枚在《隨園食單》上曾提到「台鯗好醜不一。出台州松門者為佳,肉軟而鮮肥。生時拆之,便可當作小菜,不必煮食也。用鮮肉同煨,須肉爛時放鯗,否則鯗消化不見矣。凍之則為鯗凍。紹興人法也。」寧波當地每當冬令及過春節時製作的「新風鰻鯗」,略微風干,即可食用。「乾菜燜肉」是紹興名餚,是用紹興特有的霉乾菜和五花肉同煮,燜至酥爛時為佳。同時,肉油滲入霉乾菜,霉乾菜香味透人肉中,相得益彰,酥香糯軟,鮮美可口。
浙菜體系,具有悠久歷史的浙江菜品種豐富,菜式小巧玲瓏,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其特點是清、香、脆、嫩、爽、鮮,在中國眾多的地方風味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浙菜主要有杭州、寧波、紹興、溫州四個流派所組成,各自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浙菜系與眾不同的是因時因地而異。如杭州是全國著名風景區,宋室南渡後,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游覽杭州風景者日益增多,飲食業應運而生。其製作精細,變化多樣,並喜歡以風景名勝來命名菜餚,烹調方法以爆、炒、燴、炸為主,清鮮爽脆。寧波地處沿海,特點是「咸鮮合一」,口味「咸、鮮、臭」,以蒸、紅燒、燉制海鮮見長,講求鮮嫩軟滑,注重大湯大水,保持原汁原味。紹興菜擅長烹飪河鮮、家禽,入口香酥綿糯,富有鄉村風味。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魚」、「東坡肉」、「賽蟹羹」、「家鄉南肉」、「干炸響鈴」、「荷葉粉蒸肉」、「西湖蒓菜湯」、「龍井蝦仁」、「杭州煨雞」、「虎跑素火煺」、「乾菜燜肉」、「蛤蜊黃魚羹」等數百種。
浙菜基於以上四大流派,就整體而言,有比較明顯的特色風格,又具有共同的四個特點:選料講究,烹飪獨到,注重本味。製作精細。
❽ 江浙菜有哪些代表菜
西湖醋魚、三絲敲魚、東坡肉、清湯越雞、宋嫂魚羹等。
西湖醋魚又稱叔嫂傳珍,是浙江一道特別具有地方風味的名菜,其也是杭州四大名菜之一,屬於浙菜之杭幫菜。其成菜色澤紅亮,吃起來,魚肉嫩美,帶有蟹味,酸甜可口,別具特色。2018年9月,西湖醋魚入選由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的「世界發布『中國菜』活動暨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中浙江榜名單,被評為中國菜浙江十大經典名菜。
東坡肉又稱滾肉,在較多菜系中都有此菜,做法均不同,浙菜中東坡肉是杭州四大名菜之一,屬於浙菜之杭幫菜。東坡肉這一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東坡肉色、香、味俱佳,水,多酒,是製作這道菜的訣竅。「東坡肉」經歷代廚師的不斷總結發展,而被公推為杭州第一名菜。1956年,東坡肉被浙江省政府認定的36道杭州名菜之一。
清湯越雞,在紹興享有「菜中皇後」的美譽,是浙江紹興的傳統風味名菜,它用紹興的特產越雞烹制而成。清朝皇帝乾隆游紹興時吃過此菜,連聲稱好。此後,這個菜就成了朝廷的貢品。這道名菜幾經紹興廚師的改進,加上火腿、香菇、筍片等作輔料,更具特點。雞取用整隻嫩母雞,再配上火腿片、筍片、香菇、紹酒等佐料清燉而成,這樣會使雞肉白嫩、骨鬆脆,湯清鮮。
❾ 浙菜的介紹
浙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代表菜系,浙菜富有江南特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著名的地方菜種。浙菜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經越國先民的開拓積累,漢唐時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時期的繁榮和明清時期的發展,浙江菜的基本風格已經形成。
浙菜中許多菜餚都富有美麗的傳說,文化色彩濃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
其中的「西湖醋魚」是杭州傳統名菜,相傳宋朝時西湖附近有位姓宋的青年,平日里以打魚為生。有次生病時,他嫂嫂親自到湖裡打魚,用醋加糖燒成菜給他吃,吃後病就好了。後來此菜名即成「西湖醋魚」,杭州地區各家菜館均有供應。過去孤山樓外樓牆壁上曾留有「虧君有此調和手,識得當年宋嫂無」的詩句,慕名而來品嘗的日益見多。清康熙皇帝南巡時,也指明要品嘗西湖醋魚,可見此菜在清朝初期即名揚全國。
「新風鰻鯗」是浙江寧波地區的風味名菜,魚鯗是東南沿海漁民最喜歡食用的佳品,用黃魚製作的叫「黃魚鯗」,用鰻魚製作的「鰻鯗」。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國交戰,帶兵攻陷越地鄞邑,即現在的寧波地區,御廚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豬肉外,取當地的鰻鯗,代替鮮魚作菜。吳王食後,覺得此魚香濃味美,與往日宮中所吃的鯉魚、鯽魚不同。待到回宮,雖餐有魚餚,但總覺其味不如鄞邑的可口。後來他差人到鄞縣海邊抓來一位老漁民,專為他製作魚餚。用鰻鯗加調味品後蒸熟,夫差吃後贊不絕口,鰻鯗從此身價百倍。清代鰻鯗也在民間流行,當時浙江台州溫嶺縣松門地區出產的「台鯗」,聞名全國。袁枚在《隨園食單》上曾提到「台鯗好醜不一。出台州松門者為佳,肉軟而鮮肥。生時拆之,便可當作小菜,不必煮食也。用鮮肉同煨,須肉爛時放鯗,否則鯗消化不見矣。凍之則為鯗凍。紹興人法也。」寧波當地每當冬令及過春節時製作的「新風鰻鯗」,略微風干,即可食用。「乾菜燜肉」是紹興名餚,是用紹興特有的霉乾菜和五花肉同煮,燜至酥爛時為佳。同時,肉油滲入霉乾菜,霉乾菜香味透人肉中,相得益彰,酥香糯軟,鮮美可口。
浙菜體系,具有悠久歷史的浙江菜品種豐富,菜式小巧玲瓏,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其特點是清、香、脆、嫩、爽、鮮,在中國眾多的地方風味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浙菜主要有杭州、寧波、紹興、溫州四個流派所組成,各自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浙菜系與眾不同的是因時因地而異。如杭州是全國著名風景區,宋室南渡後,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游覽杭州風景者日益增多,飲食業應運而生。其製作精細,變化多樣,並喜歡以風景名勝來命名菜餚,烹調方法以爆、炒、燴、炸為主,清鮮爽脆。寧波地處沿海,特點是「咸鮮合一」,口味「咸、鮮、臭」,以蒸、紅燒、燉制海鮮見長,講求鮮嫩軟滑,注重大湯大水,保持原汁原味。紹興菜擅長烹飪河鮮、家禽,入口香酥綿糯,富有鄉村風味。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魚」、「東坡肉」、「賽蟹羹」、「家鄉南肉」、「干炸響鈴」、「荷葉粉蒸肉」、「西湖蒓菜湯」、「龍井蝦仁」、「杭州煨雞」、「虎跑素火煺」、「乾菜燜肉」、「蛤蜊黃魚羹」等數百種。
浙菜基於以上四大流派,就整體而言,有比較明顯的特色風格,又具有共同的四個特點:選料講究,烹飪獨到,注重本味。製作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