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蒲城有什麼特產小吃
令人垂涎的蒲城小吃
2008-9-25來源: 渭南日報 【我來說兩句】
「民以食為天」,隨著追求綠色食品理念的興起,地道傳統的美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而走進如今的蒲城,傳統小吃已成為一個產業,沿街出售小吃的店鋪,比比皆是。並以其獨特的風味,品種繁多,歷史悠久而享譽渭南。
椽頭蒸饃
蒲城椽頭蒸饃以其形似椽頭而得名,至今至少已有二百多年的生產歷史。蒲城椽頭蒸饃是以渭北優質小麥和洛濱之獨特水質為原料,具有饃白皮展、外酥內嫩、數日不裂、營養豐富、甘香盈口的特點。其製作方法別具一格,蒸饃時不用鹼,發酵程度要求嚴格,面團要反復盤揉,所以椽頭蒸饃內酥外光,含水分少,且便於攜帶,又耐久貯。故而成為人們宴會待客,饋贈親友,外出旅遊的必備美食。
椽頭蒸饃製作時對面團的揉搓擠壓工夫十分重要,據說揉捻成形前需用杠子排壓八次,大杠子壓了,小杠子又壓。那案板緊貼的牆上,打有一個洞,專門用來支撐壓面杠子,壓杠子時,人坐在外邊一頭,使出全身力氣擠壓那面團,一遍又一遍,直至柔軟光潤,不見縫隙時才能搓成長條,切成圓錐體饃坯,然後,大頭向下,置於熱炕上,加蓋棉被,待自下而上發過原體高的一半時,將小頭朝下繼續發,發成圓柱體後上籠,用大火蒸熟,這樣一鍋噴香的椽頭饃便可出籠了。
蒲城椽頭饃即使不佐菜蔬吃,也有筋耐嚼,舒適可口,如果能配上八寶辣子作為佐餐之用,真可謂美上加美,美到家了,那才叫過癮呢!
八寶辣子
八寶辣子是蒲城最傳統的一道菜。說是八寶,無非是對眾多原料的概稱,不一定非要八樣原料,可多可少。但有三樣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辣椒面,二是鹹菜丁,三是大肉丁。一辣二咸三香是八寶辣子的根本。當然,既然是八寶辣子,就不會這么單調,一般會就地取材,或因季節的不同,再加入別的原料,如黃豆、紅蘿卜丁、蓮菜丁、蒜薹,條件好點的,還會有玉蘭片甚至竹筍等等,總之用到的菜蔬都是比較脆生的。這些東西放進去,真要數起來夠八樣,顏色也是紅、綠、白、黃、黑,煞是熱鬧好看,口感也會「豐富多彩」。
炒制八寶辣子是一個看起來簡單的活,但要做好、做地道還真有許多講究。其一是選料,辣椒面要上乘的秦椒加工而成,最好是農家自己揀選、晾曬、炕烤並手工碾制的,這樣的辣椒面非常干凈純粹、不會摻假,因為炕制過程放了少許油,所以辣椒面本身就辣中帶香。另外,要選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太瘦則菜品柴,太肥則膩。至於鹹菜,則必選俗稱芥疙瘩的大頭菜。這三樣齊備,其它的菜蔬如紅蘿卜、蓮菜、蒜薹、黃豆等等可根據主觀需要和客觀情況隨性而定,總之要脆生耐嚼。其二是炒制,油要適度,不可太多太少。先肉後菜再撒辣椒面,急火快炒,掌握好火候,尤其是放了大量的辣椒面,稍微過火便會焦苦。
地軟包子
地軟又名地木耳、地見皮、地踏菜,地皮木耳。生長在陰涼、潮濕的坡地上和河溝邊,色味形俱佳,口感甚佳。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更嫩;如粉皮之軟,但比粉皮脆,潤而不滯,滑而不膩,有一種特有的爽適感。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涼拌、餾、燴、作羹等。地軟包子陷兒是地軟少許,豆腐(要硬點兒的),粉條,少許蔥,全部剁碎,調味鹽,花椒粉,生油等等!陝西蒲城的小吃遠近聞名,尤其地軟包子色香味俱佳,乃蒲城一絕。
紅苕面餄餎
紅苕面餄餎(美其名曰鋼絲餄餎),是老蒲城人揮之不去的記憶。特別是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紅薯產量高,幾乎成了人們的日常主食,餐餐離不開它。於是老百姓變著花樣對紅薯進行加工,什麼「紅薯面條」、「紅薯蒸飯」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用紅薯面做成的「餄餎」。
紅薯面餄餎的具體做法是:將紅薯面兌水和成極軟的面團,軟到剛剛能用手捏成窩頭狀,放到籠屜上。用旺火蒸到快熟時揭鍋,手裡蘸了涼水,飛快地取一個窩頭塞進餄餎床的圓孔里,抓住木棒一端用力將活塞壓下去,紅薯面窩頭就變成一條條的餄餎紛紛落下來。壓好的餄餎跟面條一樣,有冷熱兩種吃法。一般是夏季涼吃,放入精鹽、香醋、芥末、蒜汁、芝麻醬和紅油辣椒等,清香利口,消夏祛暑。冬季多是熱吃,用剛割下的新鮮韭菜和肉絲兒做的菜澆在餄餎上,味道最為鮮美;還有的是炒著吃,熱油加上蔥姜等調料炒出香味,放入紅薯面餄餎,稍炒即成。吃起來令人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面辣子
面辣子是一種非常不起眼的吃食。
其製作方法是用小麥麵粉為主料,摻以豆腐絲、木耳絲、粉條碎節等等普通蔬菜通通放到一個盆子里頭,加鹽、味精、蒜片等調料,開水燙至半熟後,倒入油潑辣子,攪拌均勻,再上籠蒸,成品呈稠糨糊狀。吃面辣子時多用來泡饅頭。是一種最簡單的小菜類食品。多少可以與街上叫賣的胡辣湯相比較。
面辣子實際上是老百姓在艱難困苦的貧窮歲月中想出來的一種吃法,應該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吃法。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那個「暫時困難時期」,這樣的「面辣子」,在廣大農村,曾經相當流行。改革開放後,一段時間中,已經銷聲匿跡。到了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忽然間,竟悄悄地出現了,起初在民間,在老百姓家裡的飯桌上,後來又堂而皇之地走進縣城一些賓館飯店,走進一些有身份的人物招待貴賓的宴席。近一兩年來,在蒲城縣城所有飯店賓館,每天都向客人供應這樣的面辣子,許多散客也點著名要來吃。人們的反映是:有味道、有意思、好吃。
金線油塔
金線油塔是一種傳統名貴小吃。它層多絲細、松綿不膩,其形狀「提起似金線,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相傳始於唐代,原名「油塌」,清代時有了改進,選用上等麵粉、豬板油等原料,增加油餅層次,把餅狀改為塔形,將烙制改為蒸制,名稱也由「油塌」改為「金線油塔」,成為上乘美點。油塔蒸好下籠食用時,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盤里,佐以蔥節、甜面醬等,別有風味。
蒲城的風味特色小吃還有許多,比如紅薯甜飯、水盆羊肉等等,甚至有些還未走進飯店,只是在民間流傳著,由衷地祝願蒲城的小吃,能越走越遠,讓各地的人們都能品嘗到渭南特色的美食。
㈡ 陝西的羊肉泡饃是特色美食,泡饃的饃怎麼做
羊肉泡饃和羊肉煮饃本質上並無差別,只是叫法差異而已。正宗在於以下幾點,掰饃手法。老陝掰饃講究,將饃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再對半劈成兩片,然後撕、擰、揪,將饃仔細掰碎。這個問題問的一看就是外行。做為陝西人,我只能說陝西只有羊肉泡饃,至於羊肉煮饃和羊肉泡是簡稱,其實都是羊肉泡饃。
㈢ 蒲城美食有哪些
一、八寶辣子
「辣子一道菜」是陝西八大怪之一,八寶辣子就是蒲城最傳統的一道辣子菜。說是八寶,無非是對眾多原料的概稱,不一定非要八樣原料,可多可少。但有三樣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辣椒面,二是鹹菜丁,三是大肉丁。真要數起來夠八樣,顏色也是紅、綠、白、黃、黑,煞是熱鬧好看,口感也會「豐富多彩」。
㈣ 作為緊挨西安的陝西城市,渭南有什麼地方美食可以推薦的
渭南的美食還是不少的,不相信的話聽我給你一一數來。
1、渭南水晶餅
水晶餅是陝西渭南的名點,特色是金面銀幫,起皮掉酥,涼舌滲齒,甜潤適口。外形美觀,配料製作講究,操作工藝嚴密。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油多而不膩,糖重而滲甜,具有濃郁的玫瑰芳香。
以上是給大家介紹的渭南的12道地方美食,味道都很不錯,到渭南的朋友可以找找嘗嘗,當然渭南的美食還有很多,歡迎渭南的朋友給留言進行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㈤ 陝西蒲城有什麼好吃的
蒲城酥梨、蒲城蘋果、八寶辣子、棒棒饃、椽頭饃、蒲城紅提葡萄、面辣子、蒲城包子、大刀面。
㈥ 在蒲城什麼地方買賣椽頭饃好吃最好帶箱子哪家的好
延安路中段那塊,就是從金橋網吧到紫金路口那段,有好多賣椽頭饃的。都挺好的,是帶箱子的。
㈦ 蒲城椽頭饃的介紹
椽頭饃是陝西省蒲城縣著名漢族小吃,以其形如「椽頭」而得名。據史料記載清代名相王鼎曾以此相贈林則徐,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後來西安指名要吃「椽頭饃」後被列為清廷貢品。蒲城椽頭蒸饃,凡是吃過的人,無不拍手稱絕。
㈧ ~蒲城縣有什麼好吃的~!
有超級多超級多的風味小吃:陝西特色的涼皮、碗碗涼粉、夾饃、炸饃、臭豆腐、油茶、砂鍋、烤肉、夾餅、烤孜然餅、魚魚、餄絡、葫蘆頭、牛羊肉泡饃
㈨ 蒲城的特產有哪些
我是地道的蒲城的,荊姚的。蒲城的特產:水果方面有酥梨(只是對外宣傳力度不夠,品質沒得說!)、蒲城北部蔡鄧、孫鎮的蘋果口感也相當好。還有三合的柿子等也很好,我在外地待的時間不短,其實很多地方的號稱的特產沒我們蒲城產的好吃(公平講)。
食品方面:棒棒饃、石子饃、鍋盔等都很好。
小吃方面:八寶辣子、水盆羊肉、葫蘆頭絕對讓你一吃終生忘不了(只要你是北方人,南方的我不敢說,因為南方的主要吃米。)
㈩ 陝西蒲城椽頭饃,怎麼做,什麼做法
材料
編輯
蒲城椽頭饃是陝西省蒲城縣的傳統食品。
原料配方
上等白面5千克 酵面:春、秋季800克、夏季600克、冬季1.1千克 水:春、秋季30℃水1.75千克、夏季20℃水1.75千克、冬季50℃水2千克
製作方法
編輯
1.先用麵粉1千克同酵面和成面團發酵,春、秋季發酵5~6小時,夏季發酵4~5小時
曹化訊家鄉蒲城縣椽頭蒸饃(19張)
,冬季發酵7~8小時。
2.將3.5千克麵粉和成面團(用水按不同季節要求),壓成面片,包入發好的酵面團、再將所剩0.5千克乾麵粉放在面塊上,用木杠反復擠壓,直至乾麵粉與濕面團結成硬面團為止。
3.經過反復揉搓,放進瓷盆,蓋以濕布,餳半小時。
4.待手感發軟時,取出面團放青石墩上,用壓面杠反復折壓,直至柔軟光潤,移案板上搓成條(要求不見縫隙),切成50個劑。
5.劑子刀口面朝下,用雙手掬住。右手向前,左手向後,左手拇指壓住饃頂,搓成下大上小的饃坯,形狀如椽頭。
6.將饃坯整齊地排放在案上,蓋上濕布回餳。待饃坯微微發虛即為餳透。
7.在籠屜上抹一層菜子油,擺上饃坯。鐵鍋置火上,水開後上籠,汽圓後,再蒸約40分鍾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