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上海靖江最好吃的地方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上海靖江最好吃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2-06-06 00:08:22

㈠ 靖江上海城附近有沒有可以請人吃飯的地方,大概十到十二個人左右,也不要什麼大飯店!

老車站南面加油站對面的巷子里,萬家燈火還可以,農家菜味道還可以的

㈡ 靖江市有哪些比較有特色的地方和小吃

陳士榮蟹黃湯包,老季市的獅子頭,王家茵糕,酵燒餅,草鞋底,蜆子燒餅湯

㈢ 吃最正宗的靖江蟹黃湯包應該去哪裡

當然是去靖江吃,推薦鴻運樓、國際大飯店、揚子江的。

(3)上海靖江最好吃的地方擴展閱讀:

蟹黃湯包是江蘇省的一道傳統小吃,屬於蘇菜系;蟹黃湯包的製作原料十分講究,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製作工藝精妙絕倫。主要材料有活大閘蟹、母雞、豬肉皮、高筋麵粉等。

蟹黃湯包在明清時期已經享有盛譽。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製作"絕"、形態"美"、吃法"奇"。最出名的當屬南京龍袍蟹黃湯包、靖江蟹黃湯包、泰興曲霞蟹黃湯包、鎮江宴春蟹黃湯包、淮安文樓蟹黃湯包。南京常年舉辦龍袍蟹黃湯包美食文化節。

㈣ 靖江那家蟹黃湯包最好吃

蟹黃湯包是江蘇省的一道傳統小吃,屬於蘇菜系;蟹黃湯包的製作原料十分講究,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製作工藝精妙絕倫。主要材料有活大閘蟹、母雞、豬肉皮、高筋麵粉等。

蟹黃湯包在明清時期已經享有盛譽。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製作"絕"、形態"美"、吃法"奇"。最出名的當屬南京龍袍蟹黃湯包、靖江蟹黃湯包、泰興曲霞蟹黃湯包、鎮江宴春蟹黃湯包、淮安文樓蟹黃湯包。南京常年舉辦龍袍蟹黃湯包美食文化節。 蟹黃湯包其實並不是靖江獨有的,在三十幾年前如果提到湯包大家首先先到的是淮安、揚州、鎮江的湯包。
靖江蟹黃湯包能夠嶄露頭角,也就最近三十多年的事了。這三十幾年來,靖江人在保留原有風味的基礎上不斷升級改良,如今成為了靖江一道有名的味覺符號。

㈤ 靖江有什麼好玩得地方嗎

1、劉國鈞故居

劉國鈞故居坐落在他的衣胞之地生祠鎮,與岳王廟相鄰。走近古色古香的門樓,劉海粟先生的手跡「弘毅園」三字道勁有力。劉國鈞故居由舊居、善余廳、敬修堂和新建的國鈞堂組成。整座建築既有迴廊相連,又有天井相隔,幾井幾樓,疏密有致,渾然一體。

2、岳廟

靖江的岳廟原為生祠,建於岳飛在世之時。聞名遐邇的岳飛故鄉河南湯陰的岳廟、杭州西湖的岳廟,均在岳飛死後興建,因而靖江的岳廟恐是天下最早的岳廟了。岳王廟,正中大殿名思岳殿,宋式建築,敦重庄嚴。

3、馬洲書院

靖江歷史上辦了不少書院,其中創辦最早、歷史最長、影響最大的是馬洲書院。現今的馬洲書院坐落在靖江市第一中學內。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即靖江建縣前300多年,馬洲書院即已誕生,那是孔子51世孫孔元虔所建。

4、鍾樓

鍾樓坐落在鍾樓廣場,與四眼井相鄰。1993年,鍾樓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鍾樓始建於明代隆慶三年(1569年),改建於明代崇幀十年(1637年)。樓身呈四方形,花崗岩條面基礎,十分堅固;上下兩層,結構精巧。

5、魁星閣

魁星閣靖江現存古跡中,魁星閣年代不是最久,但卻最為引人注目。它的外形很巍峨,共有3層,坐落在約有1.5米高的石基上。高約14米,與周圍的平房比起來,確似鶴立雞群,閣的底層較大,向上逐漸縮小,形似寶塔。

㈥ 靖江的特產,名勝古跡

靖江地處長江下游,自然條件優越,有「蘇中小江南」的美譽。
豐富的水資源為發展水產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長江有刀魚、鰣魚、鮰魚、河豚等稀少魚種,內河有青、草、鯉、鯽、鯿等多種魚類。
稻、麥、油菜、大豆為主要農作物。野生植物、栽培植物種類繁多,糧食、蔬菜、花草、瓜果、葯材豐富,另有銀杏、杜仲、皂莢等珍貴稀有樹木。
靖江美食
1.靖江肉脯。當之無愧,第一名。有好幾種牌子,最好吃、最貴的當數「雙魚」,是靖江人的保留項目。傳說蘇州、上海人也只認「雙魚」。由於技術外泄,導致現在市場上的肉脯種類很多。吃白粥的時候,加以碎的肉脯佐餐,實在逍遙至極。 2.長江三鮮:刀魚、鰣魚、河豚魚。刀魚比較有名,價格較高。鰣魚已經絕種。河豚魚,現在市面上的幾乎都是養殖的,毒性小,肉質尚可。河豚魚劇毒,吃的時候要廚師當面先嘗,沒事後才能動筷,但當年吃野生的時候,還是有人中毒,該魚毒是神經麻痹,效果快,死亡率高。內臟血液和卵巢一般深埋的說。但由於味道鮮美,便有「拚死食河豚」一說。總之,「長江三鮮」已名存實亡。 3.蟹黃湯包:國宴之一。用靖江當地的說法:出了靖江,所有的湯包都是對湯包的褻瀆。在南京中山路,中山大廈旁本來有一家,但不知什麼原因,拆
了。偶曾經有幸見過湯包的做法:皮要上等。蟹黃、蟹肉+肉湯煮成瓊脂狀,冷卻後用皮裹住,要不留縫隙,否則在蒸的時候會露餡。吃湯包有句口決:輕輕提、快快移、先開窗、後吸湯。加以醋和姜絲,上乘美味,傳說乾隆當年吃的時候把湯包當作包子吃,結果被滾燙的湯汁燙傷了龍嘴,但還是流連忘返。 4.羊肉:靖江人冬天吃羊肉的很多,靖江的羊肉和一江之隔的江陰的羊肉不一樣,靖江人吃羊肉怕腥味(本人靖江人),不像江陰似乎越腥越好(有所耳聞)...比較有名的有十圩橋羊肉(海龍羊肉店 廚師名),太和羊肉,桑木橋羊肉,八圩港羊肉.前三種最為有名,各有特色.但大多都只是在冬季才開門做生意的. 5.秈子粥。比以上的要普及。。在這種季節,小的時候,坐著小板凳在院子里乘涼喝粥,加一個冒油的咸鴨蛋,無比愜意。ps:秈子粥不加鹼的是白色,只有加鹼的才會紅。鹼較多了會澀,而且很紅,不好看。靖江有句土話:「秈子粥灌灌,養的像罐罐」。 6.季市大爐餅,遠近聞名。 7.酵。靖江話讀gao)燒餅。個大,飛碟狀,褐色,有芝麻,有嚼勁兒。 8.馬橋餛飩。餛飩餡很講究,以豬肉青菜、韭菜和菠菜餡為主,基本每個餛飩里都有一隻淡水蝦,可不是蝦米哦,味道鮮美,餛飩皮很薄,加蔥、鹽、味精、少許醬油和胡椒粉做湯,最好有豬板油。因最早出自馬橋鎮,而得名馬橋餛飩,現已風靡靖江,走向全省。 9.老汁雞。又一平民食品。老汁的秘方是特配的,偶不懂的說。靖江季市鎮的最有名。 10.紅燒蹄膀。各地有各地的燒法。一般講究文火燉,甜而不膩。 11.團。通俗講,就是糯米粉包餡,雞蛋那麼大,煮法同餛飩,逢年過節必備。有芝麻餡,肉餡、豆沙、還有菜的,比之寧波湯圓一個字:香。 12.蟛蜞。個體小的螃蟹。一般不食用。但如果配以腌菜燒煮伴食早晚稀飯,堪稱難得的美食。童年的小孩大都最喜歡自己動手抓蟛蜞燒了吃,是難得的一種童真意趣。河邊、江邊俯拾皆是,亦可拿蟛蜞的螯和爪來炸,燒法同龍蝦,肉嫩賽螃蟹,江南人愛吃.蟛蜞爪螯,每到夏秋農閑,靖江沿江農民常會批量捉取.蟛蜞,然後運往長江對岸的蘇南城市,也能賣個好價錢。 13.竹筍。靖江曾經是竹器之鄉,竹筍嫩的時候,易折斷,回來燉鹹肉。 14金波酒。金波酒為靖江百年傳統名酒,靖江三寶之一。
精心選用黨參、當歸、五味子、紅山枝、杜仲等三十六味名貴中葯,以傳統秘方精製,常飲延年益壽、駐顏健體。自清同治年間從宮廷傳入靖江民間以來,聲名遠揚。 15.香沙芋。香沙芋是沖積平原中特有的特產,其味道很香,粘而不膩,口感特好,老少皆宜,營養豐富。製作方法一種是干燒,即連皮煮,煮熟後去皮,蘸調料吃(此法靖江人叫「燒毛芋頭);一種是燴芋頭,將干燒好的芋頭去皮冷卻後,再用油燴,燴時加入少量的鹽、味精、蒜葉味道更佳 ;一種是同雞、豬肉、鰻魚等一起紅燒,做成菜餚。香沙芋還是贈送親友的佳品,陰歷八月半前後,是香沙芋收獲季節,這時鄉下人探親,訪友,往往送一些芋頭作禮物。 16.黃橋燒餅。靖江很好吃的一種特色。脆、酥可口,是普通百姓常吃的食品。 本地靠江,水產很多,鮰魚、鱸魚,各地都有。 早餐以粥、豆漿、豆花、油條(現炸的,要脆)、蒸飯、煎餅、包子(靖江管包子叫饅頭)、燒餅、面糕(就是不加餡的饅頭) 中餐主食一般是米飯。 晚餐多種,不贅述。 清淡,色香味俱全,不甜,不膩。
民俗風情
弦八彈 靖江民間為婚慶渲染氣氛的小型絲竹樂隊,
常用樂曲有《八段景》、《誦腔》、《浪淘沙》、《梅花三弄》等。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群眾的需要,現今弦八彈在保留傳統曲目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流行歌曲的演奏。 講經 元末明初傳入靖江,經過民間藝人長期口頭加工,至清末達到定型階段。由於講經具有可貴的原始性、獨特的地方性和鮮明的藝術性,深受海內外專家的重視。他們稱靖江講經為「中國民間藝術的活化石」。 腰鼓 興於解放初的群眾文藝活動,後因曲藝和戲劇的普及,腰鼓活動逐漸沉寂。改革開放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尤其是中老年人將其作為娛樂健身活動。如今靖江的腰鼓隊遍及各個社區,不僅陣容強大,而且演技高超,成為群眾文化藝術的一大亮點。
孤山泥狗子 靖江傳統民間工藝品,已有數百年歷史。該工藝品由孤山風化的岩粉燒制而成,中空,首腹部有孔,可吹出蛐蛐之聲,是兒童喜愛的玩具。除了製成泥狗,還可製成雞、豬、老虎等動物形狀。
孤山廟會 靖江歷史上曾是多廟之縣,凡是大廟均有廟會。孤山寺歷史悠久,名聞遐邇,每年三月初三的廟會更是規模宏大。是日,廟里的僧侶舉行佛事,善男信女朝山進香,而山下則有數以萬計的群眾從事各種貿易活動,其場面十分壯觀。 小獅子舞 極富靖江特色的民間舞蹈。其特點是舞獅人模擬小獅子的各種姿態,一邊騰挪撲逗,一邊變換隊形,將小獅子威武、健壯、憨厚、活潑的神態表現得惟妙惟肖。該舞蹈曾多次在省內比賽中獲獎。 盪湖船 普及全國的民間舞蹈,但靖江的盪湖船自有特色。外地盪湖船為「船娘」、「艄公」2人配檔,而靖江盪湖船多為「艄公」、「船婆」、「撐兄」、「船娘」4人配檔,並有樂隊、伴唱隊伴唱。 打蓮湘 新世紀靖江再度興起的民間舞蹈。舞蹈者一邊敲擊蓮湘,一邊表演各種舞蹈動作,在清脆而有節奏的響聲中不斷變換隊形。舞蹈者可以自舞自唱,也可由合唱隊伴唱。 秧歌舞 靖江秧歌舞興於解放初,後被更具表演性的民族舞和現代舞所取代。20世紀末,在全民健身運動的熱潮中,群眾性的秧歌舞再度興起。現今的秧歌舞既有傳統特色,又融入了民族舞和現代舞的表演技巧,令人耳目—新。 龍燈舞 靖江的龍燈舞富有特色,龍頭、龍尾、龍珠製作都很講究。表演時,隨著鑼鼓的伴奏,舞龍者耍出「二龍戲珠」、「金龍盤柱」、「疊羅漢」、「撬荷花」等各種招式,將龍的動態和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屋脊藝術 靖江房屋建築的一大特色。匠人運用「堆灰」和「瓦花」工藝,在屋脊上製成「喜鵲登梅」、「二龍戲珠」、「丹鳳朝陽」、「麒麟送子」等各種圖案,使屋脊富麗堂皇、美不勝收。靖江的屋脊藝術早為民俗學家所重視,有些專家學者還對此作了專門研究,並有文章在報刊發表。 唱鳳凰 流行於靖江農村的民間藝術。其道具是一隻紙扎的造型優美、色彩斑斕的鳳凰。鳳凰是傳說中的吉祥之烏,所以唱鳳凰的藝人,大都在春節期間去各村各戶演唱,以表示對主家的良好祝願。唱詞有的是先編後唱,也有的是現編現唱,並用鑼鼓伴奏,渲染節日的喜慶氣氛。
民間習俗
廟會習俗:靖江歷史上是個多廟會的縣,鼎盛時期,有大小廟宇160多座,還不包括村村皆有的土地廟在內。因為多廟,自然就有很多廟會。廟會也叫香期,即善男信女們集中進廟燒香的日子。各廟的香期都不同。靖江有「三月三,上孤山」的說法。而城隍廟的想起有四次:正月十五、清明節、七月半和十月初一。其他的廟也都有自己的香期。廟會是善男信女的神聖的節日。這一天,他們天不亮就起身,齋戒沐浴,換上干凈整潔的衣服,背著香袋向廟里走去。香袋是杏黃色的,上有「朝山進香」四個字,內裝香燭紙馬。 春節習俗:正月初一婦女不上灶燒早飯,忌污穢神明,早餐吃米粉圓子,稱「團圓」。對上門拜年者,款以花生、蠶豆、瓜子、糖果等,謂之「甜嘴」。午餐吃餛飩、團或除夕剩餘之飯菜,意為「年年有餘」。午後,三五結伴擲骰子、玩紙牌、搓麻將以消遣取樂,直至「落燈」(正月十八)洗手。整日間,「送財神」、調「蒼龍」者(變相乞討)走街串巷,調龍燈、舞獅子等民間文藝活動遍及城鄉。將晚,各家呼孩童早睡,不點燈火,謂不幹擾「鼠婚」。當晚各戶將地掃凈,初二不掃地,謂地生日。初二起,外出拜年。拜年之規,先近親後遠親,一直延續到初七八日。俗說:「拜年拜到初七八,有酒剩點壇子腳」。初五敬財神,城鎮商賈之家多以重禮祭祀。 靖江的元宵節,農家用米屑做成雞、魚、豬、鴨、棉花包、果品等模型,塗以彩色蒸熟,早晨供於佛前,焚香點燭,以祈「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靖城、季市等較大集鎮還舉行花燈活動。
農村龍燈、花船亦雲集於市。此日,各廟宇為自然香期,信者去寺廟燒香。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湧向街市看燈看戲。故農村稱生下的女孩為「正月半上街的」。
名勝有馬洲公園,孤山風景區等。

㈦ 靖江哪些地方好

靖江玩的沒什麼好的地方,逛的話也就上海城那邊
新建了個馬洲公園還可以,但是還沒建好呢
吃的話就雙魚豬肉脯還有陳士榮湯包了

㈧ 靖江有哪些地方有好吃的

靖江位於江蘇省蘇北平原南端,地處長江下游,東、南、西三面環江,擁有江岸線54公里。境內長 江段為長江黃金水道的一部份。境域東西距離43公里,南北距離18公里,總面積673.10平方公里。 三國,吳赤烏元年(238)年前,靖江還是長江中的沙洲,孤山屹立江心,後因海潮逆江,泥沙沿孤 山之麓不斷積聚而成陸地。赤烏二年時曾是吳大帝孫權的牧場。故靖江古稱馬馱沙.主要特產有:粞子粥,香沙芋,豬肉脯,蟹黃湯包……
靖江粞子粥 成份:粞子(元麥細磨,細篩而成)、米、少量鹼。 特色:煮成的粞子粥成紅色或淺褐色,聞之有香,吃之有味,爽口滑溜,口感良好,如果在粞子粥 里加之黑豇豆或紅薯,其味更加獨特。元麥粞子營養豐富,含有較高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易消化為人 體吸收。 製作:先將米或米飯加水燒開,再將用冷水調成糊狀的粞子倒入鍋中,攪勻後煮沸片刻即成。再放 入少量鹼其味更佳。

靖江香沙芋 香沙芋是沖積平原中特有的特產,其味道很香,粘而不膩,口感特好,老少皆宜,營養豐富。 製作: 一種是干燒,即連皮煮,煮熟後去皮,蘸調料吃。(此法靖江人叫「燒毛芋頭)。 一種是燴芋頭。將干燒好的芋頭去皮冷卻後,再用油燴,燴時加入少量的鹽、味精、蒜葉味道更佳 一種是同雞、豬肉、鰻魚等一起紅燒,做成菜餚。 香沙芋還是贈送親友的佳品,陰歷八月半前後,是香沙芋收獲季節,這時鄉下人探親,訪友,往往 送一些芋頭作禮物。

靖江的湯包(蟹黃湯包) 蟹黃湯包與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其它包子相比,有其獨特的「個性」:一是製作「絕」,二是吃 法「奇」。 製作蟹黃湯包工序為:製作餡、擀皮、包、蒸。 製作餡:首先是取豬蹄膀的厚皮,切細、文火煨,至豬皮完全溶入湯中,冷卻後成為透明果凍一般 的膠狀物。然後取蟹黃、剁碎的豬腿心肉,一起把熬好的雞汁、姜丁、蒜末放入膠凍內拌勻。 擀皮:選用上等精粉,揉、捏後即可擀(不必發面)湯包皮要求圓而薄。 包湯包:包湯包需要熟練的有操作技術的老師傅,其動作如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那樣, 輕、揉、均勻。 蒸:蒸熟的湯包雪白晶瑩,上面的折皺細巧均勻,恰如一朵朵飽滿圓潤、千瓣緊裹、含苞欲開的玉 菊,加之皮薄如紙,幾近透明,稍一動彈,便可看見湯包里的湯汁在輕輕晃動。 吃法奇:吃蟹黃湯包有「十二字」口決 —— 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 靖江的肉脯 靖江的肉脯製作歷史並不長,1937年上海三友美味食品廠從上海遷至靖江,靖江開始生產肉脯的歷 史。三友美味食品廠如今已成了靖江食品廠,該廠生產的「雙魚」牌肉脯,薄如紙,形方正,色如瑪瑙 紅玉之艷,脫凈油脂,細而不膩。甜咸適中,酥而略脆,味兼魚肉兩鮮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