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番禺哪裡有好吃的牛雜檔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番禺哪裡有好吃的牛雜檔

發布時間: 2022-06-04 19:35:18

1. 想開牛雜檔,但不知廣州哪裡有牛雜進貨,請問有誰知道

晚上街邊好多有的~~~我在番禺,番禺大東路商業街賣水果上來有條巷子有好多賣這個的,不過都是走鬼型的,不是開檔口的,你自己再多找找哦~~~

2. 廣州番禺有哪些好吃的美食推薦

都說「食在廣州,味在番禺」,番禺不光有廣府美食,還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特色美食。
1.佳樂粥粉店:一家街坊飯堂,很多人不想煮飯就會來這里解決肚餓問題,茶水免費供應,茶杯碗筷自取,就好像在自己家一樣。做街坊生意,價格一定是平民的,基本都是十幾塊錢一份,我們點了一份超大量的牛肉腸粉11元,肉好像不用錢那樣多。牛肉是腌制過的很入味,腸粉晶瑩剔透有韌性,醬油是偏甜的廣式醬油,雖然是平常的美食,卻讓人在有飽腹感同事更有親切感。
2. 聚興隆甜品名店:廣東人的夏天不能沒有糖水,聚興隆甜品名店是一家開了18年左右的老字型大小,承載了不少市橋人關於夏的回憶。店裡可選擇的種類不是特別多,但是基礎款的糖水小食都有,價格幾塊到十幾塊。堅持古法現磨的芝麻糊,細膩又濃稠像極了融化後的巧克力,是店內的當家招牌。它家的湯圓很好吃,軟糯有韌性,中間的餡也放得恰到好處,和香甜的芝麻糊搭配在一起毫無違和感。這里的杏仁蛋炒奶糊、蘿卜糕都不錯。
3.陳茶館:樸素又復古的騎樓店面,廣式竹桌、麻石石墨、粗瓷茶壺茶杯,感覺一切都停留了在過去。裡面擺放著不少老廣的專屬回憶:漫畫書、松下牌電視、破葵扇、舊算盤,牆上還掛著不少番禺的老照片。播著老歌,空氣中有老街的味道,聊聊天喝喝糖水……這樣的午後舒適悠閑,濃烈的老廣氣息。雖名為「茶館」,但陳茶館不賣茶,只賣糖水。而且還是手工石磨糖水,在機械化的今天已經很少見了。種類不多,杏仁、花生、芝麻糊、雪耳糖水,還有隱藏菜單「雙拼」。芝麻糊烏黑到發光,香滑軟糯,濃稠綿密,入口能感到一抹細膩絲滑迅速融化。杏仁糊雪白幼滑,口感甘甜清冽,味道濃郁。搭配老闆娘特製花生碎,潤滑中帶著幾分香脆,層次很豐富。蓮子百合雪耳應該女生會很喜歡,滿滿一碗都是材料。因長時間熬煮已起膠,口感細滑軟糯,很清甜,簡直是解暑神器。選一個午後,路過這里,坐下來和老闆閑聊幾句,再點上一碗糖水,充滿回憶的夏日時光也不錯。
4.家利美食店:這家店真的隱藏得太深,經營已超過20年的家庭小店,但只要吃過一次就會淪陷。店面談不上「裝修」,普通大排檔風格,簡單到街上隨便一家店也是長這樣。店裡有廣式和泰式2種菜單,而咖喱舊有20多種吃法,冬陰功湯是按「例」算的,沒有任何擺盤可言,但真的是實在。隨便一撈都是花甲、蝦、魷魚,再加上香茅、檸檬等調味,一個字香。味道很正宗,酸辣鮮甜,還喝出一絲奶味。黃咖喱雞,香氣濃郁,雞肉嫩滑、土豆綿密,被咖喱包裹,超級入味。蝦頭油炒飯賣相好看,分量真的很足,保留蝦的鮮香,還是比普通海鮮炒飯夠味的。
5.閑記茶餐廳:說是全番禺最出名的粵式茶餐廳—— 閑記茶餐廳,午飯時間來到已經是人頭涌涌,門口很多人取號排隊,十分熱鬧。花地磚、折台折凳,加上濃濃老廣風味的創意牆繪,裝潢很有市井氛圍。這「平平無奇」的蟹子撈丁,撈面濃郁的咸香加上日式胡麻醬那種甜甜的點綴,有點奇妙但很好吃。出前一丁面很Q彈,搭配醬汁吃起來特別順滑。還有這個XXL碼的豬扒芝士滑蛋菠蘿包,高度簡直就是菠蘿包中的中信大廈。濃誘人的芝士真的是視覺加味覺雙重暴擊。豬扒稍微有點遜色,但靈魂般的芝士又扳回一分。
6.好好麵店:被稱為「番禺最好吃牛雜店」,就藏在北麗園小區的停車場倉庫。遠遠看著,就像以前樓下的小賣部,頗有幾分懷舊感覺。牛雜、牛肺、牛筋、牛腩、牛腸……「一鍋熟」,種類還是蠻多的,全在一口大鍋里燜煮著,聞著超級香。配菜也非常豐富。蘿卜、海帶結、包菜、麵筋、魚蛋、豬腸粉、豬紅……即點即剪、按斤算價。可能是一開始期望太高,也可能天氣太熱,牛雜不算很驚艷。不過口感都挺軟爛入味,分量也算多,蘸料辣得很過癮。
7.童年的回憶炸叔:就在橋東小學的正對面,一樓是自選菜或飲料,付款後就可以上二樓找好位置坐等炸串。這里都是做附近學生生意,價格實惠,可以放心大膽地選。雖然是炸串店,但這瓷片牆、不銹鋼扶手和名言壁畫,都給人一種學校的感覺。二樓面積很大,很像上舞蹈課的大課室,有風扇有空調。豬腸粉、炸雲吞、包菜是炸串必點。炸雲吞外酥里嫩,炸過的雲吞皮就像薯片一樣酥脆,豬腸粉不會炸很久,口感比較軟糯。炸叔家的調味不會很辣,但整體偏咸也比較油,適合偶爾吃來過個嘴癮,搭配冰涼的汽水,和朋友一起回憶一下童年時光。
8.嘉樂瓦罉飯:一家其貌不揚的煲仔飯,不似老城區老店那種簡陋的感覺,有點像快餐店。對很多附近街坊來說,就是日常飯堂的存在。出品價格在15-20元這個區間,然後每個煲仔飯都配了一小碟菜。看上去不是很便宜,但是性價比絕對高。魚腩拼田雞飯 ,XL碼的肉可謂是真材實料。鍋底很深,米飯蒸得恰到好處,底部還有淡黃的鍋巴。魚腩也太大一塊了,比食指長了足足一倍。口感很滑,肉質緊實,不過有點點腥味。
9.阿文木瓜牛奶:在番禺火了9年的甜品店,從原來的光明北路搬到了繁華路。新店面的環境要好很多,有點小清新的感覺。招牌芒果牛奶冰,超超超大份。黃澄澄的果肉,晶瑩的冰沙,而且芒果太重太多,勺的時候一直擔心著會掉下來。木瓜牛奶同店名,也是招牌之一,聽說是附近街坊每次來飲的必點。聽說只用木瓜和牛奶,沒有加一滴水。打開杯蓋真真實實看得到裡面就是濃郁的果汁,比起喝奶茶來說要那麼健康些。
10.海清甜:主打創意甜品,某紅書上挺多博主都推薦過他們家,例如抹茶拉麵、芒果河粉……很多連聽都沒聽過。招牌榴槤河粉,還沒上桌我們就聞到濃郁的香味。真材實料沒得說,這么大一塊金枕榴槤,一個勺都裝不住,榴槤控看到都兩眼發光。牛奶製成的河粉超級爽滑,帶有一些韌性,雖然它奶味偏淡,但混合了榴槤的香氣後,絕了。
11.清邁大排檔:一家人氣爆棚的泰式大排檔,在番禺頗負盛名,不少人為嘗這一口正宗泰國味專門開車過來嘗鮮。店鋪在市橋星海公園公交車站對面,門口招牌很大,隔著幾十米遠都能看到。濃濃的泰國風情,異域獨特的裝飾,開放式的廚房看到大廚在賣力炒菜,讓你彷彿置身於泰國夜市。菜品種類多到我們強迫症都犯了,經過激烈的討論點了以下幾個菜,埋單一共花了260多,人均50塊左右。

3. 誰知道番禺大西街附近有好吃的牛雜

在華潤萬家的麥當勞對面的小巷子里那個也還可以

4. 阿婆牛雜被評為廣州最好吃的牛雜對此你怎麼看

說起牛雜,廣州人一定會想起一個名字:阿婆牛雜。

圖片來自阿婆牛雜官網

當然,傳統與革新本來就存在本質上的對立,兩者也無分對錯。生產力在發展、資本在不斷累積,傳統小行業,特別是阿婆牛雜這種源於市井的傳統手作行業希望在市場經濟中存活並發揚光大,必須適應社會生產的規律。工業化的生產與包裝是大勢所趨,不可避免的。阿婆年紀也大了,也有自己的家庭,誰不想讓家庭的生活更好一點呢?說著冠冕堂皇的話讓年近90的阿婆繼續在小巷中賣牛雜,未免有點強人所難了。

所以,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盲目地保留傳統,也不是一味地追求變革,在傳統與革新之中求同存異,讓兩者趨於平衡,才是在這個時代保留傳統的正確方法。沒錯,這堆都是廢話,小學語文80分以上的都能寫出來,只不過,這么廢的話,誰會真的去思考,去落實呢?

所以,大家對傳統手藝的逐漸工業化和網紅化的現象是怎麼看的呢,希望能在評論區聽到你們的聲音。請各位股東文明交流,不要噴,也不要杠,在這個問題上,無分對錯。

5. 廣州哪家店的牛雜好吃

認識廣州就得從牛雜開始,牛雜中「最廣州」的當屬蘿卜牛雜,蘿卜牛雜已成廣東廣州文化的一部分。

沒有特別的配方,就是花生香的牛雜湯底,但是別人就是做不出來。湯汁濃的像醬汁,這才是阿婆牛雜香味濃郁、出眾的秘訣。

每次一開檔,都排起長隊,排個兩小時,每人還限購兩份,阿婆牛雜可以說是最符合廣州味道,30年來都不變。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廣州哪家店的牛雜好吃?的回答,謝謝。

6. 以前廣州長壽路巷口的那檔牛雜搬到哪裡了誰知道告訴我啦!很想吃啊!

長壽路很長喔 不知道你說的是長壽東還是長壽西?我知道以前在長壽肉菜市場附近有一檔,很香。現在長壽西新華教育學院旁邊的街裡面有一檔車仔,不過未試過味道啊

哈哈 我就知道一定是那個檔口。不過我也不知道搬哪裡去了哦

7. 廣州哪裡有又便宜又好吃的小吃

上下九附近方圓1公里內很多這樣店鋪

寶華路的寶華麵店,順記冰室

龍津路的伍湛記粥,

文昌路的銀記拉腸,婆婆雲吞面

長壽路堅記伊面

街邊的牛雜檔(林師傅的也挺出名的)

8. 廣州哪裡蘿卜牛雜好吃

【導語】:在廣州,最受歡迎也最有特色的路邊攤,定然是那日日加香料熬制,以保持鮮香濃甜的一鍋牛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料材泡製一方風味。如果你在廣州,因為環境或者其他原因而未曾試過那一串串牛雜、蘿卜,那就必然錯過了很多純朴美妙的東西。今日,就讓小編數一數那些在老廣心中不可或缺的牛雜檔,感受一回舌尖上的嶺南文化。 牛雜的前世今生: 傳說在清朝的光緒年間,清末民初之際。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多聚居在名叫光塔寺的清真寺附近。歷史上,嶺南因與中原相隔,氣候濕熱,一直是相對貧瘠的地方,生產工具也相對簡單落後。作為主要的耕作牲畜,水牛除非因意外傷亡,是極少用來宰殺的。因此人們的食肉主要來源於家庭飼養的肉豬,鮮有牛肉可售。即便是豬肉,在當時也是人們的一種奢侈食物,一個月難得吃上幾回。而廣大回民出於宗教信仰,是不吃豬肉的。這樣,廣州回民們經常是一肉難求,即使有錢也無濟於事。因此,只要有水牛宰殺,回民們往往奔走相告。一位回民廚師阿德發現人們每次宰牛後,肺、腸、肚等常常丟棄,覺得浪費,於是帶回家中,別出心裁要創一佳餚。他買回價廉又容易入味的蘿卜,配以五香味料慢火煨煮,爛熟後剪碎蘸辣醬吃,賦以美名——「牛雜蘿卜」。這「牛雜蘿卜」一出,別說難得油水下肚的回民難擋誘惑,就連廣州居民也紛紛仿效,「牛雜蘿卜」迅速流傳至廣東各地,許多客人都是站著吃,由此站著吃牛雜成為了吃牛雜傳統的固定模式。 牛雜的美味秘訣: 牛雜美味的關鍵在於湯底和火候。以八角等香料加上牛骨牛肉熬制,不過香料分量就家家不同,所以煮出來口味也有差別。但一定要是老湯,日日加香料熬制,以保持鮮香濃甜。一味好湯,可以讓人三日不知肉味。煲好後的蘿卜麵筋把湯底盡收其中,與牛雜的味道和在一起,令人回味無窮,欲罷不能。所以很多人都看賣牛雜的阿姨叔叔是否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