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潮汕炒茶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潮汕炒茶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6-02 21:03:32

㈠ 炒茶是屬於什麼茶

炒茶屬於綠茶。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炒茶鍋用普通板鍋,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鍋呈25-30度傾斜。炒茶掃把用毛竹紮成,長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徑約10厘米。
炒青是一個術語,是指在製作茶葉的過程中利用微火在鍋中使茶葉痿凋的手法,通過人工的揉捻令茶葉水分快速蒸發,阻斷了茶葉發酵的過程,並使茶汁的精華完全保留的工序。是制茶史上一個大的飛躍。

㈡ 揭陽炒茶是玉湖還是新享

坪上炒茶潮汕地區特有的茶種,坪上炒茶是揭陽玉湖坪上村的一種綠茶,茶葉經過殺青,再反復炒制,茶葉由青綠色炒制紅褐色。中重火炒制的坪上綠茶,為坪上炒茶的特色,湯色黃紅,醇厚回甘。坪上炒茶以口感濃厚,回甘好,長期喝不傷胃而聞名。

㈢ 潮汕的炒茶是什麼茶什麼品種如題 謝謝了

鳳凰茶。紅茶。

希望採納

㈣ 潮汕地區說的炒茶和焙茶有什麼區別,要怎麼區分它們

炒青殺青是在做茶過程進行的,去水分,去苦澀.
焙茶是茶葉經過剔撿後進行的,提升香味和茶湯醇厚度.焙茶又稱制茶即用溫火烘茶,古代制茶技術。焙茶是為了再次清除茶葉中的水分,以便更好地保藏貯存。

㈤ 揭陽有哪些好吃的,求推薦

揭陽的小吃主要有以下幾種:

揭西擂茶: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習俗,分為「凈茶」、「菜茶」、「飯茶」、「米骨茶」和「烳米茶」等,春節期間,有配於小吃「米呈」的「米呈茶」,還有正月初七的「七樣菜茶」和正月十五元霄節的「十五樣菜茶」。潮汕工夫茶,歷史悠久,最具地方特色,更是發端於明代中晚期。夏秋季節,天氣酷暑,人們勞作之後,經常不大想吃飯,往往以擂茶為午餐。中午時候,客人來訪,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揭西擂茶既可作主食品,又可作飲品,還可作葯飲。

㈥ 還是關於潮汕炒茶

工夫茶是潮汕一帶品茶的一種風尚,以其獨特、精細而聞名。所謂工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而且操作時必須很「工夫」(精細的意思)。
工夫茶的基本特徵,可用一句話加以概括:用小壺、小杯沖沏烏龍茶。茶壺茶杯小不但可以使茶香不渙散,而且也是因為喝工夫茶往往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消遣、享受和作為迎賓敬客的重要手段。這一點外地人不知道往往很難理解,總怪異喝水幹嘛不用大一點的杯子。
【工夫茶的起源】:
據考證,工夫茶起源於宋代的茶俗,由於士人品茶講究理趣,追求品飲過程中的精神、文化享受,茶具因此而日趨小巧精緻。
【工夫茶沖泡的考究】:
工夫茶在全國可謂最精緻、最考究、最著名的茶道,是茶文化的高峰。
工夫茶很講究選茶、用水、茶具、沖法和品味。茶葉要形、味、色俱佳;烹茶用水要求潔凈、甘醇,以山泉為上,江水為中,井水為下;盛茶器皿以江蘇宜興的硃砂泥製品為佳;瓷杯要選用細白透亮的精美小杯;泡茶講究「高沖低灑、刮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的手藝;品茶講究色、香、味外,還講究「喉底韻味」。
而飲茶程式、禮儀更是繁復。比如茶沖出來後,一般是沖茶者自己不先喝,請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且一般是順手勢先拿旁邊的一盅,最後的人才拿中間一盅,還有如果喝茶的過程,來了尊貴的客人,就得撤換茶葉重新沖茶。
【工夫茶的影響】:
工夫茶是潮汕家家戶戶幾乎不可缺少的必備品,幾乎家家戶戶都備有工夫茶具,工余之暇舉家品茶,有客到必待之工夫茶。而遍布世界的潮汕人也把工夫茶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在國內一些大城市的街邊店鋪如果看到裡面擺有工夫茶具,就可以判定一定是潮汕人開的店鋪了,而潮汕的學生到外地讀書也往往少不了帶茶具到學校沖。
工夫茶不但在潮汕地區非常盛行,也延及福建的漳州、泉州和梅州的豐順、大埔、梅縣等地。
潮汕工夫茶(一)

在潮汕飲食文化中,工夫茶可以同潮州菜比肩齊名。許多外地人,是在潮州菜桌上見識了潮汕工夫茶的。不管是因為口味不合而淺嘗輒止,還是津津有味地慢品細呷,這一小盞釅香的熱茶,總會給你留下深深的印象。不過,飯桌上的工夫茶,並沒有給你潮汕工夫茶的全貌。潮汕工夫茶在中國茶藝之林一枝秀出,在於它的用器精細,沖飲程式講究,能夠將烏龍茶釅香的特色,淋漓盡致地顯示出來。工夫茶是潮汕人最喜好的飲品。在潮汕,幾乎家家戶戶都備有一副白瓷釉下彩工夫茶具:茶鼓上,四隻晶瑩的小瓷杯,一個白瓷蓋甌或者一柄紫砂陶壺。在裝飾豪華的客廳里,不失其精美;豆棚下蓮缸邊,配上一張小木桌,幾只竹椅頭,更顯得雅素。或家人閑聚,或賓客登門,沏上一泡雪片,殷勤一聲「食茶」,一種親切融洽的感覺,便漫上心頭。潮汕工夫茶中,充滿著敬愛和諧的文化精神。
潮汕人的這種工夫茶俗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工夫茶名稱的來歷
工夫茶的名稱,至遲在清代雍正年間就已經出現在文獻上。一開始,工夫茶是武夷岩茶的一種品牌,舉凡岩茶中製作精良者,都叫做工夫茶。
雍正十二年(1734),做過福建崇安縣令的陸廷燦在他所著的《續茶經》中,引用《隨見錄》,就說:
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岩茶,水邊者為洲茶。岩茶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 山者為上,南山者次之。兩山又以所產之岩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 」。工夫之上,又有「小種」,則以樹為名,每株不過數兩,不可多得。
乾隆十八年(1753),劉靖的《片刻餘閑集》也談到:
岩茶中最高者曰老樹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工夫,次則工夫花香, 次則名(草頭名)香......
岩茶何以名「工夫茶」?《續茶經》引用康熙五十六年(1717)王草堂的《茶說》,比較詳細地記載了武夷岩茶的製作過程,並與綠茶的製作比較:
茶采後,以竹筐勻鋪,架於風日中,名曰曬青。候其青色漸收,然後再 加炒焙。陽羨(山+介)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羅龍井,皆炒而不焙, 故其色純。獨武夷炒而兼焙,烹出之時,半青半紅,青者乃炒色,紅者乃焙 色。茶采而攤,攤而摝,香氣發越即炒,過時,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復 撿去其中老葉枝蒂,使之一色。釋超全詩雲,「如梅斯馥蘭斯馨」,「心閑 手敏工夫細」,形容殆盡矣。

㈦ 揭陽人喜歡喝的炒茶是什麼茶

何為揭陽炒茶
揭陽炒茶|潮汕的茶香四溢
炒茶,潮汕地區特有的茶種,是一種綠茶,茶葉經過殺青,再反復炒制,茶葉由青綠色炒制紅褐色。中重火炒制的綠茶,為炒茶的特色,湯色黃紅,醇厚回甘。揭陽炒茶以口感濃厚,回甘好,長期喝不傷胃而聞名。[1]

揭陽炒茶|潮汕的茶香四溢
這種炒茶主要流行於揭陽市,產地集中在揭東、揭西兩縣,其中較出名的有坪上、五房、大溪等鄉村或農場,因此又被稱為「揭陽炒仔」。除此之外,同屬揭陽的普寧市裡湖鎮就出產有五峰山炒茶;惠來縣的四香果林場雖然與普寧市隔著一座大南山,但當地的制茶方法與炒茶並無二致,茶葉都是摘後即炒;甚至屬於潮州市的登塘鎮,也以出產炒茶聞名遠近。[2]

據說,揭東縣新亨鎮五房、坪上一帶山區所產綠茶(炒茶),茶湯淡黃如花生油,味道醇甘喉底厚。五房綠茶又稱「鳥啄茶」,傳說是清未當地村民上山割草時偶然發現,後加工培育而成,民國時已大量內銷和出口。中泰建交時,泰國政府曾專門提出五房,坪上綠茶出口供應,足見其影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