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好吃的面館
推薦幾家帝都最好吃的面館,不求高大上,只求吃出滋味兒!趕緊走起~
三里屯面館辣爆小公雞面
不論是大塊軟糯的茄子,還是麻辣弦嫩的小公雞肉,配上軟硬適中、彈牙筋道的手擀粗面,都充滿存在感。肥腸面也是怎麼吃怎麼愛。大如盆的面碗,絕對份量十足。很多大明星都光顧過。
地址:朝陽區三里屯北路33號 3.3大廈5007室
舞心拉麵
舞心拉麵是由那英開辦的日式拉麵館。無論是獨立的桌台還是選擇圍坐在大廚的工作台,都可以感受到濃濃的日式風情。豬骨湯底經過12個鍾頭熬制而成,分白、黑、赤3款。白是豬骨原味、黑是濃味豬骨、赤是辛辣豬骨,骨湯濃郁不油膩,讓人有直接喝掉的沖動。
地址:朝陽區工體北路8號工人體育場北門Vics
宇飛牛肉面
在勁松一帶很有名氣的一家拉麵館。沒有華麗的門面,但你一看就知道一定是家好吃且人流量大的館子。牛肉麵很好吃,肉味道好,麵筋道,性價比很高。
地址: 北京朝陽區垂楊柳西里13號樓
面兌面肉醬面
面兌面號稱「一個人的面館」,招牌肉醬面味道不錯,肉醬不是很咸,但拌面絕對可以滋滋有味,小蔥花、花生碎、青菜、榨菜等配菜簡簡單單,但組合起來是很精緻的一碗肉醬面。牛肉麵和肥腸面也強烈推薦。
地址:在地安門、東四、金寶街等有多家分店
黃土謠biangbiang面
帝都一家很地道的西北小館,biangbiang面很入味,典型的西北大寬面,油潑面也值得一試。這種面真的是很小編的最愛啊,上大學時和室友去西安遊玩,第一次吃biangbiang面,然後就愛上了~
這個Biang是當真打不出來,也忒有特點了。
一點兒沖上天,黃河兩道灣,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東一「扭」西一「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坐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楔個釘子掛衣裳,坐個車車到咸陽。
地址:建國門外大街 近雙子座大廈
七爺清湯牛腩面
這家面館是明星陳小春開和他的六個朋友一起開的,七爺—顧名思義是由陳小春及六位好友共同創造的品牌。這里的面湯色清透卻又不失後味,牛腩肉質細膩,口齒留香。
店裡的裝修也是超港味,和香港街頭的小店一樣一樣的,走進去吃碗面,和在香港沒有什麼不同。不過店面很不起眼,一不小心就錯過了,要留意噢。對了,除了清湯牛腩面,還有「麥兜」最愛的魚丸粗面哦!
地址:新中街14-230號四條胡同7-9號(春秀路假日酒店往西50米,東外公館對面)
海碗居炸醬面
海碗居老北京炸醬面的菜點總量足有200多道,單老北京菜和小吃就有幾十道。到了海碗居,不能不嘗嘗主打的大海碗炸醬面。肉丁肥瘦兼有,醬的火候恰到好處,面條用上好麵粉手工糅合,煮麵條不糟不爛,豆芽菜、芹菜、青豆嘴兒、黃瓜、心裡美蘿卜、青蒜、大蒜一應俱全。
地址:在增光路、牡丹園、松榆里、回龍觀等有多家分店
② 揚州有什麼名吃
揚州抄飯啊還有早晨的點心富春茶樓的包子可是全國聞名。走過一條弄堂就看見富春茶樓的招牌了。進去後點上一杯富春的特色茶叫上幾個包子,那可是美事!我想除了廣州人有吃早茶的習慣外,可能就是揚州人了吧!富春點心品種繁多,風味獨特,其中以三丁包子、千層油糕、翡翠燒賣最為出名。那的茶是用富春花局種植的珠蘭與浙江的龍井、安微的魁針合制而成,解渴去膩。別忘記叫上前點揚州干絲!那可是名菜!不一定要吃正餐時才能點的!揚州的干絲是以火腿、椒絲、筍絲、肉絲、蝦米、干絲加上湯煮的,香香的,味道非常的不錯。
揚州是以淮揚菜聞名。淮揚菜從其刀工、口味、火候著手,皆為佳品。刀工:淮揚菜刀工最精細,一塊2厘米厚的方干,能批成30片的薄片,切絲如發。口味:甜咸適中,咸中微甜。火候:淮揚菜擅長燉燜燒煮,因為這幾種方法能較好地突出原料本味。淮揚菜以燉燜燒煮為主的名菜有蟹粉獅子頭、清燉圓魚、揚州干絲等這些都是現在在其他店裡能吃得到的。我懷念的還是那的小吃,這是其他地方沒法找得到的。
在揚州滿街都能找到一些小吃。在街上閑逛時走進一家小小的麵店,叫上一碗陽春面,那滋味,是其他地方沒法比的。我吃過上海喬家柵的交頭面、吳越人家的牛肉麵、韓國的冷麵,可是都比不上這一碗光面那麼誘人。紅紅的醬油、放一點味精、胡椒、豬油、蔥花。從大鍋里撈出下好的面隨意一放,自己端著面找好位置坐下。您就慢慢品嘗吧!我就帶著一位朋友嘗過這樣的面,結果是他說想連吃五碗,還說下次來什麼都別請他吃,請他吃面就行。呵呵!賺啊!一碗面才一塊錢呢!店裡還有小餛飩,比上海的小餛飩略大,也是赤醬油的那種。一碗也是一塊錢。你也可以跟老闆說要一碗餛飩面,那樣就可以同時嘗到面和餛飩了呢!
弄堂口鹵味攤上的鹵味可是我做夢都會夢到的哦!略鹹的鹽水鵝、鹵豬耳、豬頭肉、莆包肉。我最喜歡吃豬頭肉了,雖不為上品,但真的好吃,而且不油,吃多了也不會膩。記得小時候總纏著爸爸去買些回來,剛裝上盤就先偷吃了一塊。莆包肉是在一個好小的莆包里塞上腌漬好的肉,然後扎緊口,蒸熟。也著實為揚州新的一怪了,莆包能塞肉!買回家切成一片一片的,很好下酒的!^_^ぷ
③ 傳說中國最好吃的20種面條,你吃過幾種
麵食是中國人尤其重要的主食之一,尤其北方人吃面更多一些。下面讓帶你來盤點中國最好吃的20種面條,看看你吃過幾種呢?(排名不分先後)
蘭州牛肉麵
方便麵應該是大家吃的最多的了吧(笑)。坐火車的時候,來一碗方便麵,配上一根火腿腸,一個鹵雞蛋,味道不要太贊~
還有很多的好吃的麵食無法一一統計。比如蔥油拌面,拉條子,炒麵,涼面,燃面,面片子,漿水面,等等等等。你都吃過幾種面條呢?覺得哪種面條你最愛吃呢?
④ 中國有名麵食
聊到吃的東西,大家接觸最多的食物就是米飯和面條了,米飯沒什麼可說的,每個人吃的飯都差不多,不過面條就不一樣,面條的花樣非常多,面條本身種類就多,針對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面可以選擇。再從面的做法來看,不同的地區面條做法差異很大,加入的佐料也是完全不同。中國的十大麵食,大家知道是哪一些嗎?本期的中國小吃欄目,就帶大家一起認識一下我們的「十大麵食」吧。
1、武漢熱乾麵
熱乾麵是湖北省武漢市的特色小吃,原本是武漢的特色美食,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歡迎。隨著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漢熱乾麵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是很多人都喜歡的麵食之一。熱乾麵的面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拌以香油、芝麻醬、鮮辣味粉、五香醬菜等配料,色香味俱全。武漢熱乾麵可謂享譽全國,乃至享譽世界。
2、北京炸醬面
炸醬面是中國傳統特色麵食。最初起源北京,為山東魯菜。不過在傳遍大江南北之後便被譽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流行於北京、天津,山東、河北、遼寧、吉林等北方地區,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面條煮熟後,撈出,澆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面。也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加辣椒,醋等調味品。會更加符合自己的口味。也有面條撈出後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過水面」。
3、山西刀削麵
刀削麵,是山西的特色傳統麵食,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流行於北方。操作過程:將麵粉和成團塊狀,左手舉面團,右手拿弧形刀,將面一片一片地削到開水鍋內,煮熟後撈出,加入臊子、調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麵最為著名。山西刀削麵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它與北京的炸醬面、河南的燴面、湖北的熱乾麵、四川的擔擔面,同稱為中國五大麵食,享有盛譽。
4、河南燴面
河南燴面是一種葷、素、湯、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燴面是以優質高筋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面條的麵食。湯好麵筋,營養高。
湯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開,露出中間的骨髓)一起煮五個小時以上,先用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葯,骨頭油都熬出來了,煲出來的湯白白亮亮,猶如牛乳一樣,所以又有人叫白湯。輔料以海帶絲、豆腐絲、粉條、香菜、鵪鶉蛋、海參、魷魚等,上桌時再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湯可分為:湯面和撈面兩種。
5、杭州片兒川
片兒川面是杭州奎元館的名點,也是杭州的傳統風味小吃。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片組成,鮮美可口。已有百餘年歷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館首創,其特色在於倒篤菜和筍片的鮮美,讓食客吃後回味無窮。片兒川的價格適中,是杭州市民最喜愛的日常小吃之一。
正宗的片兒川應該是用冬筍的,但是冬筍供應有季節限制,所以到了沒有冬筍的季節,可以用其他鮮筍或者茭白來代替。當然用茭白代替的話,鮮味會打些折扣。。當然也有說正宗的片兒川是生面下鍋,不過我還是喜歡先把潮面在開水裡焯至半熟,再放料一起稍煮下就好。
6、蘭州拉麵
蘭州牛肉麵,又稱蘭州清湯牛肉麵,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是甘肅省蘭州地區的風味小吃。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面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並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譽「中華第一面」。
7、崑山奧灶面
奧灶面,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是江蘇省崑山市的傳統麵食小吃之一,屬於蘇菜系。到崑山游覽玉峰山,人們總要去「奧灶館」品嘗一碗「奧灶面」。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鹵鴨面最為著名。
奧灶面深受顧客歡迎,首先在於湯面有特色。它繼承傳統做法,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魚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鮮美異常。其次在於澆頭有考究,爆魚一律用青魚製作,鹵鴨則以「崑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
8、鎮江鍋蓋面
鍋蓋面也稱為伙面、鎮江小刀面,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是江蘇省鎮江市地方特色傳統美食。鍋蓋面用的面條是「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復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面條。特點是軟硬恰當,面的柔韌性好,老少咸宜。
9、四川擔擔面
擔擔面是四川民間極為普遍且頗具特殊風味的一種著名小吃。因常由小販挑擔叫賣,由此得名。此面色澤紅亮,冬菜、麻醬濃香,麻辣酸味突出,鮮而不膩,辣而不燥,堪稱川味麵食中的佼佼者。其面條細滑,主要佐料有紅辣椒油、肉末、川冬菜、芽菜、花椒面、紅醬油、蒜末、豌豆尖和蔥花等,口味油香麻辣,比較適口。擔擔面相傳為1841年一個綽號叫做陳包包的自貢小販創制,因為早期是用扁擔挑在肩上沿街叫賣,所以叫做擔擔面。
10、吉林延吉冷麵
「用蕎麥面沈清和豬肉名日冷麵」,就是把蕎麥面條放入蘿卜或白菜泡菜里,在放上豬肉片吃叫冷麵,並有兩種起因,一是以為白菜泡菜和蘿卜泡菜都是涼的;二是為了同當時的骨董面加以區分。冷麵屬於機壓面條,有冷麵和溫面兩種。面條的做法一樣,只是湯的涼熱有別。湯是涼的,稱做冷麵;湯是熱的,稱為溫面。冷麵有麵粉冷麵、蕎麥面冷麵、苞米面面條、土豆漿冷麵、土豆粉冷麵等。在各類冷麵中比較講究的是蕎麥面冷麵。冷麵湯以清燉的牛肉為上品煮肉時撇出浮油。冷麵的佐料是把醬油、醋、香油、芝麻、胡椒粉、辣椒面、白糖、蒜沫等調味品混拌成糊狀,適當的放入碗里。除此而外,還要放上雞肉丸子、醬牛肉片、雞蛋絲、蘋果片等。在延邊地區把這些佐料形象的成為冷麵帽。冷麵的風味因地而異。居住在延邊和牡丹江地區的朝鮮族,喜歡吃冷麵湯稍帶甜味的冷麵,其他地區的朝鮮族則喜歡吃不帶甜味的冷麵。
小結:北方很多家庭的主食就是面條 ,吃面相對米飯來說更容易消化,小朋友和老人家就應該多吃一點面條,不需要加入太多佐料,清淡健康的麵食對我們身體有很大的好處。
⑤ 揚州最具有特點的景色和風俗,美食
景色:
瘦西湖——揚州最具代表性的景區
何園——晚清第一名園
個園——清代四大名園之一
大明寺——鑒真東渡紀念堂
汪氏小苑——揚州鹽商府邸,徽派建築
茱萸灣——生態旅遊景點,內設動物園
美食:
十大名點: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乾菜包子、野鴨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螯燒賣、雞絲卷子。
十佳風味小吃: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雞蛋火燒、咸鍋餅、蘿卜酥餅、雞絲卷、三鮮鍋餅、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餃。
十佳特色小吃:四喜湯團、生肉藕夾、豆腐卷、筍肉小燒賣、赤豆元宵、五仁糕、蔥油酥餅、黃橋燒餅、蝦籽餃面、筍肉餛飩。
風俗:
古城揚州的民俗風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古樸純雅,令人陶醉。
遊人至揚州,如果適逢其時,不妨入鄉隨俗。體察民風民情,定然別有一番情趣。
維揚燈會一年一度的燈節,農歷正月十三上燈,十八落燈,十五是高潮,稱元宵佳節。傳統的維揚燈會就在這時舉行。《望江南百詞》中說:「揚州好,燈節慶元宵。絳蠟滿堂家宴集,金龍逐隊市聲囂,花鼓又高蹺。」揚州扎彩燈,集彩扎、裱糊、書畫、詩文、剪紙、刺綉、編結等技藝於一體。燈的式樣很多,有簡單普及的兔子燈、西瓜燈、元寶燈、荷花燈、蛤蟆燈……有工藝復雜的龍燈、船燈、麒麟燈、壽星燈……還有揚州特產琉璃燈。維揚燈會還和猜謎結合起來,稱為燈謎。
揚州時俗,十三日、十五日晚上吃圓子,十八日晚上吃面,俗稱「上燈圓子落燈面,正月十五過小年。」二月二,龍抬頭到了二月,春意萌動,天氣漸暖,春耕大忙即將開始。揚州民俗,出嫁女兒於二月初二帶子女回娘家小憩。故揚州有「二月二,龍抬頭,家家帶活猴(外孫)」之說。百花生日農歷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也稱花朝。揚州時俗,花朝日用紅布條系在花枝上,謂之掛紅,用祈良辰美景,百花繁盛。三月三三月初三,也是傳統的踏青挑薺之日。民諺有「三月三,薺菜花賽牡丹」之說。踏青挑薺,採回薺菜,或包餃子,或做圓子,滋味特別鮮美。此外,三月三還是江都仙女廟逢集的日子。立夏嘗新立夏之時,早種的果蔬菜已成熟登盤。揚州人立夏所嘗之「新」,有櫻桃、新筍、青蠶豆、揚花蘿卜,鰣魚或咸鴨蛋。此外,揚州人還有立夏稱體重,吃綠豆糕、茶葉蛋的習慣,說是這天吃了茶葉蛋,夏天可以不中暑。端午節端午節在五月初五,揚州人口語稱「五月節」。五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忙著包粽子。粽子是用新鮮蘆葉(俗稱粽絡)包裹糯米製成,有的還摻紅豆、蠶豆瓣、紅棗、鹹肉、鮮肉、火腿、香腸等,味更鮮美。這天,揚州人有用百草水洗澡,午飯喝雄黃酒和吃「十二紅」的習俗,還有插蒲艾以驅邪和用艾草煙熏室內的習俗,也有劃龍船的習俗。六月六曬伏揚州有「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的說法。「紅綠」是指五顏六色的衣物。此俗現在已不限於六月初六,只要進入伏天都可以曬衣物,故又稱「曬伏」。六月六,揚州還有吃餃子的習慣,說是這天吃了餃子不會疰夏。六月十九觀音會相傳陰歷六月十九為觀音菩薩生日,揚州信佛的男女都要到觀音山燒香,人如潮湧,熱鬧非常。四鄉八鎮的人,也都紛紛趕來。上山的路上,有些特別虔誠的信徒,在膝蓋上綁了紙,走三步就叩一個頭。六月十九算是正日,但六月初一就開始有人燒香,直到六月二十以後,才算完了香事。乞巧節七月初七,相傳為牛郎織女相會之日,揚州人有七月初七看巧雲和月下穿針應「巧」的習俗。舊時七月初七出生的孩子,多取名「巧」字。
⑥ 揚州有哪些著名的小吃店
揚州的小吃一直就和它的菜餚一樣出名,其中最重要的是面條。揚州面條的品種相當豐富,據有關的資料中記載,從清朝以後煨面、肥腸面、牛肉麵、拉麵、雪菜面、雞蛋面、青菜面、餃面、炒麵、干拌面等等。成都人費執御來揚州品嘗了面條以後,贊不絕口,說道「揚郡面館,美甲天下」,並作詞一首:「揚州好,問鶴小樓前。入夏恰宜盤水妙,浸晨還喜過橋鮮。一箸值千錢。」
以前國慶路頭上的老字型大小樂今園面館一到下午4點之後,去吃面條的人就絡繹不色,在此面館里,仍然可見大碗面,不過現在叫做煨面,遠方來朋友時,我曾特意帶他去嘗了一回,吃得他贊不絕口,連聲叫好。餃面是揚州的傳統,說是餃面,其實並沒有餃子,淮揚一帶把小餛飩叫做淮餃,因此餃面就是餛飩面,是把面條與餛飩一鍋煮了,再盛入同一碗中。干拌面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用好的醬油,加上豬油,不用湯,直接把下好的面條盛入碗中拌勻。下干拌面是要點技術的,面條不能太熟,否則吃到嘴裡粘糊,也不能太生,太生了吃下肚去要不舒服。干拌面味道雖好,就是口感太幹了,於是有的面攤的干拌面還會送上一碗菜湯,沒有湯的時候,有人喜歡用一碗豆漿過口。冬日清晨的上班路上,吃上一碗這樣的干拌面,一個上午都會覺得暖洋洋的。
豆腐卷子與鍋貼是下午才上市的小吃。豆腐卷子也就是普通的卷子,卷上些豆腐丁子、蔥花子,然後放在平鍋里半油半水煎熟,那香氣飄了一條街,吃在嘴裡,咸、香、暄軟,很能勾起人的食慾。鍋貼與豆腐卷子的烹制方法差不多,也是用平鍋半油半水地煎熟。鍋貼就是油煎餃子,揚州的鍋貼味道相當鮮美,尤其要數國慶路上的民族飯店的鍋貼做得好,每天下午,特別是秋冬季的下午,去那兒喝著熱滾滾的牛肉湯,吃著煎得脆嘣嘣、油滴滴的鍋貼,都是逛街之後的一件快事。
油炸臭干是揚州的標志性小吃,在揚州的市區,你隨處可以聞到一股並不難聞的臭氣,這就是油炸臭乾的氣味。一塊塊小小方方的臭干被放在油中慢慢地炸得泡起來,松鬆脆脆的,剪開來,燒上用稀釋了的醬油、辣椒醬做成的調料,擱些黃豆芽、香菜末,那味兒就甭提多鮮美了。揚州人說臭豆腐是生臭熟香,這一點你站在油炸臭乾的攤子前面就一定會有很真切的體會。
糊辣湯和豆腐腦似乎是結對食物,許多賣豆腐腦的同時也賣糊辣湯。以前賣豆腐腦的總是挑著擔子沿街叫賣,現在則是在街邊擺一個小攤子,放上三四張小凳子招呼客人。賣酒釀的還是老樣子,酒釀放在盆里用擔子挑著或用自行車背著,並不吆喝,只是用兩片竹板邊走邊敲。
粽子是季節性很強的小吃,每年要到端午節前後,賣粽子的才多起來。揚州的粽子做得很有自己的特點,主要是火候到家。《隨園食單》「揚州洪府粽子」雲:「洪府制粽,取頂高糯米,撿其完善長白者,去其半顆散碎者,淘之極熟,用大箬葉裹之,中放入火腿一大塊,封鍋悶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斷。食之滑膩、溫柔,肉與米化。」粽子的品種也不少,有鹹肉粽子、鮮肉粽子、赤豆粽子、蠶豆粽子、白糖粽子、花生粽子等等。包粽子是一項技術難度較大的工作,形狀有枕頭形,揚州人稱為小腳粽子;錐形,揚州人稱為三角粽子,不會包的人捏來捏去什麼形都出不來。
雞蛋煎餅既香且嫩。火燒也叫蔥油火燒,油香酥脆,是揚州的傳統小吃。雞蛋煎餅與火燒,在揚州的街頭都是隨處可見的。
揚州的燒餅很不錯。街上最常見的是黃橋燒餅,半個世紀前的那場大戰使它一夜成名;還有擦酥燒餅,這種燒餅是以油酥面製作的,反復擀折、烘烤成熟後,酥脆而有層次,口味也多樣,有糖餡、肉餡、乾菜餡、莧菜餡、青菜餡、蘿卜絲餡等等,不同的餡心形成了揚州燒餅的多種風味。許多地方的燒餅只是在早晨才有得供應,而在揚州,全天都可以買到燒餅,什麼時候想吃都能吃到。
揚州風味小吃是揚州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揚州點心以嫩酵、溫水面團、油酥、面條和應時點心為主。點心以薄皮大餡、皮餡配合相宜、餡心多變、適應時令而擅長。風味小吃多以應時野蔬配以葷腥和臘味、果脯、蜜餞製成餡心,隨季節而變。點心調味趨於新鮮、香酥、突出主味。咸中帶甜,以甜提鮮;甜味則糯香粘滑,甜淳適口,兼有北式點心濃郁實惠,南式點心精細多姿的特點,形質統一,用料講究,形成自己的特色!
十佳風味小吃有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雞蛋火燒、咸鍋餅、蘿卜酥餅、雞絲卷、三鮮鍋餅、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餃。
十佳特色小吃有四喜湯團、生肉藕夾、豆腐卷、筍肉小燒賣、赤豆元宵、五仁糕、蔥油酥餅、黃橋燒餅、蝦籽餃面、筍肉餛飩。
⑦ 揚州十大美食小吃
作為一名揚州土生土長的資深吃貨,來例舉幾個我認為好吃的東西或店。外地人可以參考下。
1甘泉路西邊路頭的潘師傅炸雞腿,不能最好吃,相對已經很好吃了。
2甘泉路中段的一個50左右的大叔攤的雞蛋餅,還有火燒,特好吃,目前吃到的雞蛋餅里可以列入前三
3國慶路的桃酥,很好辨認,排隊最長的就是
4廣陵路的小覺林麻花
5梅嶺東路的二旦面館,我曾一度瘋狂的每天跑去吃,此店只經營上午半天。
6在石塔寺橋南邊下去的坡子邊,有一家干拌,味道特正宗,雖然店面破敗不堪,但有時越是這樣看起來陳舊的小店面,味道越好
7曾經市一中門口和渡江橋往南十字路口西邊角落,賣糍飯的特別特別好吃,現在已經不知道去哪裡了,有知道的朋友還望告知。
8東花園銀泰雅苑東門往東,工商銀行往東,一家座南朝北,叫忘不了的粉絲店,十幾年了,雖說現在味道不如當年,但也是目前市面上比較好吃的粉絲了。
9再推薦我個人比較喜歡吃的店,虹橋坊全聚德,每隔一段時間必須要去,應該是揚州地面上最好吃的烤鴨了,裡面的炒菜也不錯。
10最新心頭好,非常寶貝的一家新發現的店,在東區大潤發東門往北,第一個十字路口往西50米,座南朝北,叫福地土菜館,裡面主要是雞湯,甲魚湯,各種補湯,絕不是一般在外面喝到的調味料的味道,我吃了幾次發現這家飯店的采購真是有兩把刷子,食材新鮮,雞湯特別好喝,有家裡燉湯的味道,炒菜這塊就要表揚廚師了,特別厲害,新鮮的食材,配合廚師高超的手藝,炒的好吃死了,就跟舌尖上中國那種感覺一樣,絕不是調味料調出來的味,特別特別要表揚裡面的揚州炒飯,目前是我吃過最好吃最地道的揚州炒飯了,每次去必點,3碗起步。
⑧ 揚州有哪些好吃的小吃
1、三丁包子
所謂"三丁",即以雞丁、肉丁、筍丁製成,雞丁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肉丁選用五花肋條,膘頭適中;筍丁根據季節選用鮮筍。三丁又稱三鮮,三鮮一體,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飢。
⑨ 揚州哪的面條好吃
我可以肯定不是富春...
揚州出名的.竇庄菜場那邊有一家..
顧庄這里有一個旭東餃麵店.他們家的干拌不錯..
還有一個在四季那邊..具體不太清楚了..聽說腰花面好吃呢!!
⑩ 揚州除了獅子頭及揚州炒飯以外還有什麼好吃的 在哪裡
富春茶社的早點,食為天酒店的淮揚菜-- 不過據我外公說已經不好吃啦,但是我覺得一定要去嘗嘗的,百年老店,要喝一喝魁龍珠茶的,在富春。
蔣家橋餛飩,共和春餃面(甘泉路向東走,大潤發東北的十字路口向東走不遠處。)
三丁包子、千層油糕、翡翠油糕,燒賣,其實這些都是江南特色了!不過揚州是江北,都一樣啦。。嘿嘿
對了對了,揚州還有牛皮糖,要買綠葉的!送給親朋好友~
鹽水鵝也要吃的!
貼出小吃,供你選擇
1.十大名點: 三丁包子(我覺得最好吃了)、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乾菜包子、野鴨菜包、糯米燒賣(有點甜,喜歡)、蟹黃蒸餃(啊~~強力建義!還可以打包的,是生的,用很傳統的竹篾,中國風)、車螯燒賣、雞絲卷子。
2.十佳風味小吃: 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這個我也喜歡)、雞蛋火燒、咸鍋餅、蘿卜酥餅(這個我爺爺喜歡吃)、雞絲卷、三鮮鍋餅、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餃。
3.十佳特色小吃: 四喜湯團(嗯嗯,電視劇上面都有)、生肉藕夾、豆腐卷、筍肉小燒賣、赤豆元宵、五仁糕、蔥油酥餅、黃橋燒餅(必須買!裡面有黃黃的酥)、蝦籽餃面(*&……%好吃)、筍肉餛飩。
PS~提到了河豚魚,雖然美味,但是也是有危險的,so.be careful~
Hope you have a pleasant jour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