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都美食作文500字
家鄉美食
我的家鄉叫潼南,位處於重慶市南北方,是一顆等待閃亮的璀璨明珠。
我的家鄉呢,我最最滿意的就是我們家鄉的美食,因為我們重慶人不僅能吃,做的東西也十分好吃,味道保證辣中帶甜,甜中帶香,香中自帶有著一種重慶人民的辣,這就是我們家鄉菜的特色!也是我們重慶人的品格!
我們家鄉的特色菜分別是啤酒大蝦、火鍋、擔擔涼粉,讓我一一給你介紹,保證會讓你垂涎三尺。
第一先介紹啤酒大蝦吧,這是一道海鮮菜!先在菜市場買一些比較大的蝦子,然後理干凈後,然後對好作料後,放入蝦,煮大約二十分鍾左右,去看看蝦變成紅的了沒有,如果蝦紅了,就煮熟了,香味四溢。看著這色香味俱全的啤酒大蝦,這真是太吸引人了,看見直讓人掉口水!
第二呢,就是擔擔涼粉,擔擔涼粉就更誘人,它是由豌豆打成粉,然後放在鍋里煮,煮成像羹一樣的糊狀食物,然後裝在一個你自己認為比較好看的盆里,等它干,定形,就好了,這只是做涼粉。還有拌涼粉,先把涼粉切成片片,然後再切成條形狀,放在碗里,放上自己合適的作料,就完成了,這真是秀色可餐喲!
最後一樣就是火鍋了,這是最最最最好吃的一樣,具體製作是怎樣我不知道,但是一把菜燙好,吃起就十分好吃,辣辣的,讓人感覺十分舒服!特別是冬天,更好吃了!如果要自己製作的話,可以去買火鍋底料,然後買一些自己喜歡的菜,自己在家吃也挺好的!
如果你聽了心動,就來我們家鄉吃吧!
家鄉美食
家鄉美食
我的家鄉在寧夏,這里以回族居多,信仰伊斯蘭教,所以我的家鄉菜就以回族風味菜為主體。它匯聚回族飲食之精華,崇尚清真,尤其講究衛生,處處突出「潔凈」二字。回族清真飲食忌食豬、驢、狗、貓、鼠等穆斯林認為不潔的動物,不吃自死的動物及動物的血液。選取的肉食必須經過宰殺並以真主的名義詠經,宰殺的牛、羊、雞等確保了品質。寧夏小吃多以牛羊肉為主,品種多,風味獨特。主要有:手抓羊肉、糖醋黃河鯉魚、鴿子魚、清蒸羊羔肉、羊雜碎。
回族麵食也很講究,油香、饊子等香脆可口、顏色金黃;羊肉臊子面、羊排小揪面、粉湯餃子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極具特色。
回族人一般在吃完主食後,還要喝上點蓋碗茶,這個蓋碗茶可不是普通的大碗茶,而是用一種特製的茶盅,裡面盛上清茶、冰糖、紅棗、桂圓、葡萄乾、枸杞、核桃仁、芝麻等八味原料沖泡而成。茶香濃郁,使人回味無窮。怎麼樣,饞了吧!有機會來我的家鄉寧夏吧,到時一定讓你大飽口福。
家鄉美食
家鄉美食
我的家鄉在寧夏,這里以回族居多,所以我的家鄉菜也就以回族風味菜為主體。它匯聚回族飲食之精華,崇尚清真、實在。尤其講究衛生,處處突出「潔凈」二字。回族清真飲食忌食豬、狗、驢、貓、鼠等穆斯林認為不潔的動物,不吃自死的動物及動物的血液。選取的肉食必須經過宰殺並以真主的名義詠經,宰殺的牛、羊、雞等確保了品質。寧夏小吃多以牛羊肉為主,品種多、風味獨特。主要有:手抓羊肉、糖醋黃河鯉魚、鴿子魚、清蒸羊羔肉、羊雜碎。
回族麵食也很講究,油香、饊子等香脆可口、顏色金黃;羊肉臊子面、羊肉小揪面、粉湯餃子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極具特色。
回族人一般在吃完主食後,還要喝上點蓋碗茶,這個蓋碗茶可不是普通的大碗茶,而是用一種特製的茶盅,裡面盛上青茶、冰糖、紅棗、桂圓、葡萄乾、枸杞、核桃仁、芝麻等八味原料沖泡而成。茶香濃郁,使人回味無窮。
怎麼樣,饞了吧!有機會就來我的就來我的家鄉寧夏吧,到時一定讓你大飽口福。
家鄉美食
緒塘,緒塘,草莓紅了。三都,三都,柑橘黃了。乾潭,乾潭,葡萄紫了。三河,三河,枇杷甜了。鳳凰,鳳凰,香榧香了。上馬,上馬,板栗裂了。里葉,里葉,蓮子熟了。梅城,梅城,酥餅脆了。家鄉好,家鄉美,家鄉的美食頂呱呱! 家鄉美,家鄉好!怎一個「美好」呀!
我喜歡吃的家鄉美食
我喜歡吃的家鄉美食我的家鄉在山西省介休市。我是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特別喜歡家鄉的麵食。餃子、包子、水花面、揪片、刀削麵、面條、拉麵、擦尖等這些我都喜歡,但我最愛吃的還是貓耳朵。大家想知道貓耳朵怎麼做的嗎?今天,我專門請教媽媽做貓耳朵。我繫上了圍裙,洗了手。媽媽先把一碗麵粉放入盆子里,把一個碗里接滿水後叫我和面,我剛開始兩只手一起揉面,媽媽說:「不對的,應該是左手端水,右手和面。」開始揉面了,媽媽提示我說:「用手心揉面,不是用手指揉。」她又給我示範了一次。然後,我按照媽媽的方法來,一會兒就把一團面給和好了,和好了,媽媽又說:「蓋上濕抹布等半個小時。」我好奇的問媽媽:「為什麼呢?」媽媽不厭其煩地說:「這樣做出來的飯好吃。」半個小時後,只見媽媽開始擀麵,把面擀成了一個半厘米厚的大圓餅。用刀平均切成四份,再拿出一份,把它切成大約一厘米的小方塊。我學著媽媽的樣子用大拇指按下去輕輕一推,一個貓耳朵就成形了。我左瞧瞧右看看,呀!它真的像個貓耳朵,中間厚,兩邊薄,微微的彎著。我按照它的樣子,一個又一個的做。最後那些小方塊都被我給做成了貓耳朵。貓耳朵像一群白鵝飄在水面上。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澆了點西紅柿和白菜等調味。開始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這面有勁道,而且又蘇軟,真是百吃不厭,回味無窮。你想嘗嘗嗎?請來我家做客吧!山西省晉中地區介休市實驗小學279班馬琛棟
家鄉的美食
我的家鄉的汕頭,昨天是我我們家鄉一年一度的美食節。 家鄉的美食數不勝數,五花八門:有粽球、蚝烙、春卷、牛肉丸、餃子……在這些美食中我最喜歡的是餃子,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餃子吧:餃子外面是一層用麵粉做成的圓形餃皮,裡麵包著玉米、白菜、菲菜、豬瘦肉、蝦肉等等,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做法,口味也不一樣,如果你咬上一口,就會回味無窮,直添嘴巴。 我們這里還集有南方和北方許多城市的各種美食,比如北方的臭豆腐、南方的甜品,台灣的杏仁、廈門的肉鬆、新疆的葡萄乾等等。美食節上我們可以品償和購買許多東西:有又香又苦的杏仁露、又酸又甜的葡萄乾、又香又脆的紫菜…… 我喜歡汕頭的美食,我愛汕頭這座城市!願汕頭能成為祖國的「美食第一市」。
家鄉的美食
家鄉的美食
我的家鄉最著名的小吃非美味的雲吞莫屬了。每當品嘗這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時,我就心曠神怡。
吃雲吞時要有耐心,你如果心急,想一口吃掉一個,雲吞非把你燙的滿嘴是泡。吃雲吞也很有講究,你既可以把皮和陷分開來吃;也可以扎破了皮再漫漫吃。喜歡吃辣的客人可以放些胡椒粉再吃。
國慶長假的一天,媽媽特意帶我去黃師傅雲吞店品嘗那美味的雲吞。開始吃雲吞了。只見這雲吞皮包肉厚,色澤誘人,各個長的鼓鼓的,讓人看了真想一口猛吃一個。這時。我先拿起胡椒瓶往雲吞湯里撒胡椒粉,再挑一個最大的,小心翼翼地用筷子扎破皮,頓時一陣香氣裊裊地鑽進我的鼻孔里,我忍不住流下了口水。我先咬了一口皮,真是嚼勁十足。接著一團紅色的肉從雲吞皮中頑皮地跑了出來。它似乎在調皮地看著我。這時,我再也抵擋不住肉陷的誘惑了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嫩嫩的、滑滑的感覺油然而生,讓我不忍心把那美味多汁的雲吞咽下去,只想讓雲吞在口中漫漫回味。我一連吃了七個,吃得我的肚皮漲得鼓鼓囊囊的。媽媽見我吃得這么香,說我是個貪吃鬼。誒,誰讓雲吞這么好吃呢!我寧願是貪吃鬼,也要品嘗這人間美食。回到家,雲吞的香氣還溢滿在口中呢!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大家一定流口水了吧!大家快來品嘗這令人回味無窮的美食——雲吞吧!
家鄉的美食
家鄉的美食
我的家鄉是四川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它雖然毫不起眼,但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
我最喜歡吃酸辣粉和麻辣燙了,將光滑、雪白的粉條倒進沸騰的開水中煮一會兒,待粉條煮熟了以後,就被倒進干凈的瓷碗中,在上面撒上蔥呀、蒜泥呀、胡椒粉等作料,再將鮮紅的湯汁倒進半碗進去,就這樣,一碗美葉的酸辣粉就做好了。麻辣燙的做法更簡單,將粉紅的火腿呀什麼的串在干凈的竹簽上,放進鍋里鍋邊用夾子把竹簽夾著,防止它整個兒都進了鍋里,鍋內鮮紅的湯汁翻滾著,湯面上密密麻麻地漂浮著花椒、辣椒,以及一些我叫不出名的作料,過了一會兒,麻辣燙煮熟了,將它從鍋里撈出來就可以吃了。
小孩子特別愛吃麻辣燙,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學,他們都要買上一串在路上吃。大人們比起麻辣燙來,似乎更愛吃酸辣粉一些。難道不是嗎?不論是下雨還是別的什麼壞天氣,小店裡的人總是滿滿的。而且坐在桌旁埋頭吃酸辣粉的總是大人們,在熱氣騰騰的鍋旁等候的除了幾位給孩子買麻辣燙的大人和幾名中學生外,大多數是活潑的孩子。
我和媽媽也很愛吃酸辣粉和麻辣燙。如果一個星期沒有吃到一碗香噴噴的酸辣粉和幾串美味的麻辣燙,我心裡就不踏實,怪難受的。每個星期日我都會拖著媽媽一起去吃酸辣粉。也許是國為大家心靈相通吧!小店裡總是擠滿了人:有工人,有學生,還有教師……
遇到人滿的時候,我總是把嘴一噘,站在一旁,責怪媽媽誤了時間。這時,和藹可親的老闆娘總會過來打圓場:「小姑娘,別生氣了,是我的錯,是因為我這店太小了!」那幽默風趣的話逗得我導火線涕為笑。
人少下來的時候,我和媽媽就坐在位子上,津津有味地吃著。酸辣粉的味道好極了,酸酸辣辣的,讓人忍不住吃了還想吃。吃完粉後,我總會多要幾串麻辣燙在回家的路上細細品嘗,可最後的一串我絕對會風卷殘雲般地把它吃得乾乾凈凈。
啊!家鄉的美食!
『貳』 都勻有什麼好吃的特色小吃
1、都勻太師餅
貴州特產—都勻太師餅,是流傳於都勻的一種點心,系貴州風味小吃名點之一。太師餅皮酥,味香,咸甜皆備。太師餅外表呈扁鼓型,兩面呈黃色或淺黃色,圓周呈白色或淺黃色;餅面酥鬆,酥層清晰,不脫殼,不空心。內餡果料粗細適當,入口香甜酥鬆。
『叄』 三都有什麼小吃
開胃菜—三都風味酸 三都風味酸包括辣椒酸、筍酸、魚酸、蝦酸、臭酸、及各種鹽酸等。 辣椒酸是採用鮮紅辣椒洗凈後,摻少許生薑打磨成辣漿裝進入土製壇中,再加少許甜酒,外封壇蓋,並加放壇盤水密封。其色紅味酸,略帶甘甜。其既可生吃,也可作炒菜佐料、熟煮酸湯和製作涼伴,還可以沖水解渴,可防治中署和健胃消食。 魚酸的做法是將都柳江小魚去內臟洗凈,放入土陶壇內,用白紙封口置於陽光下曝曬7天,待魚變味,再加入食鹽、甜酒釀、白酒、花椒粒、干辣椒,密封壇口,放置1月後即可烹制食用。而臭酸則是由豬、牛骨熬制而成。 主菜—魚包韭菜 水族人十分喜歡吃魚,每逢年節或來客時,餐桌上總少不了魚。據說,這種嗜好是與他們祖先居住在浩瀚大海之濱的生活環境有關。魚被被水族人視為待客的上品。在水族最隆重的節日-----端節的前一天,以及在過世的老人安葬前,水族人是絕不進葷食的,只能吃素,但魚蝦卻不在葷食之列。最珍貴的萊餚就是魚包韭菜,它不僅味美可口,而且含有祭祀祖先的特殊意義。 做法是先把鯉魚沿背脊剖開,除去內雜,灑進少許米酒、香蔥、大蒜、生薑和食鹽等佐料,再將韭菜、廣菜填滿魚腹,用米草捆紮好,置大鍋中清燉或清蒸。一般要蒸五至十小時之久。 相傳很久以前,瘟疫蔓延,水族祖先上山采了9種葯材,放進魚肚裡蒸了食用,結果避免了瘟疫。後來9種葯材逐漸失傳,採用韭菜(諧音)代替,象徵9種葯材,從此世代相傳,魚包韭菜就成了端節的特殊名菜。吃魚包韭菜,一是懷念祖先,二是互祝健康愉快。 主食—呵況 呵況是水語,意指糯米飯。這種糯米飯不是尋常的糯米飯,它的加工程序比較多。水族人在稻穀成熟的時候,要過「新米節」,慶賀豐收。這個節日有兩大特色,一是節日輪流過,二是吃「呵況」。 當 當田裡的糯谷八成熟時,主人就下田選折飽滿的谷穗,將一把把的折糯稻穗連穀草一起放入鍋里煮,然後烘乾,剪去穀草,舂去谷殼,於頭一天晚上用井水泡九個小時以上,盛入甑中蒸。一家蒸飯,滿寨飄香。這種糯飯特別香,吃起來口感格外好。呵況蒸好後,以穗桿編成碗,開甑第一碗,要恭敬地擺上供桌敬祖宗。來過吃新米。
希望採納
『肆』 貴陽的都勻有什麼特色小吃拜託各位了 3Q
都勻沖沖糕:似乎正在絕跡,市內已經難以買到 三都鐵板燒 盤江狗肉 惠水毛肚 苗家酸湯魚 貴陽絲娃娃 牛肉粉和羊肉粉
『伍』 寧德市三都澳家鄉的小吃是什麼
魚丸,肉丸,其他就請無視吧;大黃魚也可以.
名人?有名人嗎?陸游算么?戚繼光算么?一座像一個光餅;
風景就上金貝吧有的寫……南漈都已經從經典變成笑柄了……師院也行.
『陸』 貴州特色小吃有哪些
1,青岩玫瑰糖
青岩玫瑰糖是貴陽市的地方傳統名點。鮮香酥脆,味道回味無窮。問世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1874年青岩街上平正寬家首創的,相傳,一天平正寬逛街看到一小孩叫賣玫瑰花瓣,他想,玫瑰花瓣香味誘人,摻在糖里,又香又甜,一定好。於是就買一些玫瑰花來切碎,加入碗兒糖舂成密餞,用陶缽裝上在太陽下曬干。
然後用糯米和小麥製成麥芽糖稀,加上芝麻、核桃仁、沙糖和玫瑰花蜜餞,搓均後切成薄片或長條,這就成了香甜酥脆的有玫瑰香味的麻片糖。
2,遵義豆花面
遵義豆花面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小吃。柔軟滑爽,辣香味濃,風味特殊。最初由佛教素麵,創制於20世紀初。遵義豆花面遵義豆花面是很有特色的貴州特色小吃,遵義豆花面以面條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以煮菜為主,口味屬於咸鮮。
3,遵義羊肉粉
遵義羊肉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小吃。用鮮羊肉熬湯,澆米粉,放羊肉片、調料而食。已有300餘年製作歷史。貴州各地均產羊肉粉,唯有遵義羊肉粉馳名。遵義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館櫛比鱗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曾獲得第二屆「中華名小吃」稱號。
4,劉二媽米皮
劉二媽米皮是遵義老字型大小的名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米皮,卷粉、大頭菜等。它起源於90年代,已遍布遵義各個地方。
5,南白黃糕粑
南白黃糕粑為遵義縣南白鎮特產,原料普通,製法獨特,兼具"糕"、"粑"的特點,富有傳統風味。其原料為上好的大米,糯米各一半,再加兩米總和8%-10%黃豆。
將米磨成粉,糯米蒸熟,黃豆磨漿,摻合拌勻,待漿干後搓揉成團,打成長條形塊狀,外包斑竹筍殼,用繩扎緊,然後上甑猛火蒸2-3小時,讓粑熟透。再小火悶24小時左右即可出甑。出甑後水分蒸發"收汗",粑表面黃亮油潤,不沾手、不稀皮。
『柒』 貴州十大名吃有哪些
貴州十大名吃有:花溪牛肉粉、腸旺面、貞豐糯米飯、絲娃娃、米豆腐、水城烙鍋、遵義豆花面、織金蕎涼粉、酸湯砂鍋粉、戀愛豆腐果。
第一名是花溪牛肉粉。花溪牛肉粉貴州的一道特色名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牛肉、酸蓮花白、蕪荽等。由多種名貴中草葯精心嚴格製作,做出的牛肉粉與眾不同,湯鮮味美,肉香。吃過的人贊不絕口。
第三名是貞豐糯米飯。貞豐糯米飯,主要原料繫上等糯米,製作時,先將糯米用冷水泡透,經兩次燜蒸,熟豬油炒好裝鐵鍋內,文火保溫待用。精選瘦肉,放入特製的香料腌上數日後,用油炸至半干。上碗時,切肉成薄片蓋糯米飯上食用。貞豐糯米飯,米香肉酥,油而不膩,色彩美觀,味濃爽口,堪稱獨特的傳統美食。
第四名是絲娃娃。絲娃娃(別名素春卷)在貴陽是一種常見的地方傳統小吃之一。而此菜素菜脆嫩,酸辣爽口,開胃健脾。用大米麵粉烙成的薄餅,薄薄如紙卻有—只手掌那麼大。再捲入蘿卜絲、折耳根(魚香菜)、海帶絲、炸黃豆、脆哨、糊辣椒等。又名素春卷。注入酸酸辣辣的汁液。這蘸水就是絲娃娃的精髓。
第五名米豆腐。貴州比較有名的米豆腐有思南米豆腐,印江米豆腐,江口米豆腐,貴陽米豆腐等。在印江縣木黃鎮和江口縣區府巷內能夠找到正宗的米豆腐。
第六名水城烙鍋。水城烙鍋以前是用瓦片和腌窖食物的瓷器土壇片架在火上烙熟,後逐漸改製成了中間凸狀的黑砂烙鍋,這種帶沿的中間高邊沿低的烙鍋,可以讓多餘的油脂自動流向鍋邊,且隨時都可以將它往原料上面澆,烙食的原料在野味野菜的基礎上,增加了特色豆腐和臭豆腐,並且在吃的時候要蘸五香辣椒面味碟。
第七名遵義豆花面。遵義豆花面柔軟滑爽,辣香味濃,風味特殊,是遵義人的一種獨創。面條上蓋著一團雪白的豆花,面條浸在豆漿之中。另加辣椒水一碟,辣椒水有講究,有素、葷兩種,素椒配有五種保密的佐料,葷椒還配有瘦肉丁、雞肉丁、花生米、豆腐皮、金鉤等,其味鮮美,將豆花與面挑入辣椒碟中吃。
第八命織金蕎涼粉。蕎涼粉用蕎麥粉加入適量的明礬水調和而成。加入適量的酸蘿卜,折耳根等調味品涼拌吃。口味辣香爽口,生津解暑,清涼降火。
第九名酸湯砂鍋粉。酸湯砂鍋粉是地地道道的貴州菜,口味上雖然偏酸,但是吃起來非常的爽。酸湯在砂鍋里煮著米線,加上各種配菜。
第十名戀愛豆腐果。它由切成長方形小塊的白豆腐,經適量鹼水發酵後,放在有眼鐵片上烤制並填料而成的。吃時外脆內嫩、咸辣爽滑,滿口噴香,不失為一種享受。而且其價廉物美、攜帶方便、節省時間,是風靡貴州的大眾小吃。
『捌』 都勻有什麼好吃的
特色小吃
注意:有的小吃並非都勻本地發源,但是也屬於黔南自治州的特色小吃,且在都勻皆可找到相應的餐館品嘗。
黔南小吃
都勻沖沖糕:似乎正在絕跡,市內已經難以買到。
包穀粑:新鮮玉米製作而成,外麵包裹玉米葉,可直接食用,也可煎、蒸、油炸食用。
黃糕粑:糯米和紅糖製作而成,香糯可口。
獨山鹽酸菜:出口國內外的名產哦。
三都鐵板燒
盤江狗肉
惠水毛肚、牛頭牌牛肉乾
羅甸荷葉粑
都勻糟辣椒:用每年新鮮的紅辣椒洗凈,機器或人工打碎,加入白酒、鹽、少許味精和白糖攪拌均勻後,盛入瓦壇中密封一個月,整個過程不能沾半點油星。使用方法:炒菜、煮湯、炒飯的調料,色美味香,既有酒的香醇,又有辣椒的辛辣,是都勻人家家必備的佐料。
外來小吃
此欄寫的都是在發源於黔南之外但是在都勻市卻非常流行的小吃
苗家酸湯魚:或許在貴州凱里市也比較流行,但是都勻小吃中酸湯魚也是必不可少的。配料大致為配菜、酸湯、木姜籽等,據各地口味差異做法略有不同。做法很簡單,即將魚切成薄塊,下入調好的酸湯即可。
貴陽絲娃娃:貴陽的小吃,吃法是以麵皮包各種生蔬菜後沾調味醬汁以食用。
牛肉粉和羊肉粉:發源復雜且品種很多,不詳述。
『玖』 求三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水族文化博物館
從13年起建的水族文化博物館歷時三年終於要建好了,預計在今年8月8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州60年慶典前免費向遊客開放。
具有神秘色彩的水書,以及具有特色的水族馬尾綉,到時候可以通過博物館來詳細了解。
(我會後續補充)
為了提高點擊率閱覽量,我把我好友拉出溜了(......),自六歲起就和我相愛相殺十幾年如一日的水族妹紙一枚,現在博物館任兼職講解員,從小就當主持人播音員而且吵架從沒輸過而且專業是漢語言文學的她,做起簡直游刃有餘,歡迎過去禮貌勾搭。
2.都江古城
有著1386年歷史文化價值的都江府城,去年回家時同老爸去了一次,古城早已斑駁破舊,東南西北四個城門毀壞了倆,炮台也雜草叢生。城內也有人家居住,古老的石板街石梯道連接著錯落有致的平房。
站在破舊的古城前有種沉重感和失落感,當時有點鼻酸。
3.怎雷水族文化村
怎雷水族文化村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正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位於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東部,距縣城41公里,距都江鎮鎮政府所在地6公里,通村公路接321國道(三都至榕江油路)。地處黔南的都柳江與龍江上游分嶺的山脈中。周圍有大壩、楓柳、里小、里送、棉花地、崩坡、甲雄等水族村寨,計4000餘人,形成以怎雷上寨為中心的水族文化社區。怎雷水族寨建於山坳緩坡地段,背負青山,前臨深澗,層層梯田由山腳累級而上,氣墊恢宏。民居隨著山勢的起伏,巧妙地組成了一幅「入村不見山、進山不見寨」的山野村居圖,形成了「天人合一」優美、宜人、質朴的人居環境。現有居民68戶,253人,均為水族。在這里繁衍生息300餘年的水族同胞,至今仍保留和傳承著水族圖騰崇拜、宗教信仰、民族習俗、生活習慣和文化藝術。
怎雷水族寨由於地處綿延的大山之中,交通閉塞,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水族文化特徵,尤其是民居建築群更為突出。現仍保存著11棟上百年的「干欄」民居,與貴州出土的漢代陶屋形式十分相近,為研究我國南方少數民族木結構建築史不可多得的實物見證。
4.巴茅「中國水族端文化村寨」
巴茅,坐落三都水族自治縣三合鎮境內,距縣城6公里。是一座始建於清朝的水族自然村寨。至今寨中依然保持著寫水書,說水語,著水衣的古樸民風,是水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縮影。有78戶人家的巴茅古寨依山而建,木樓鱗次櫛比,一氣連橫。寨前阡陌縱橫,十里稻香,碧水河灘水牛嬉戲、駿馬悠閑。寨中古墓林立,碑刻層梁隨處可見的精雕花紋與象形水書一起,承載了水族悠久的文化歷史。而水族獨特的祭祖儀式,也為巴茅古寨三百餘年的歷史增添了一抹神秘。
此外,祭祖儀式前的水寨水歌迎賓,銅鼓斗角舞,祭祖儀式後的賽馬大會都成為巴茅古寨端節必備的節目項目。而巴茅三百餘年的歷史,寨中保存至今的水族古墓,上百年歷史的水族木樓,水族獨特的文字,傳自清朝精工細琢馬尾綉工藝的水族服飾,依山傍水的桃園風光,也是吸引中外遊客到來的另一原因。
5.端節卯節
看到這里的都是真愛。
詳細介紹自己網路,我就說幾點我從小就知道的好了。
端節頭尾可達49天,是世界上時間最長的節日。所以意味今天這個村寨過完一批,隔幾天又可以繼續跑其它宅子混吃混喝。
6.建議出行計劃
建議在端節或者卯節期間出行,體會一下當地村寨里的節日氛圍,停留1-3天,住宿在縣城城內有各種不同檔次的賓館。
夏天記得備好驅蚊水防曬霜太陽傘,當然城裡超市都有賣。
吃的:
早餐:各種粉面,貴州各地的粉和面都有,如豆花面腸旺面遵義牛肉粉啊之類的,也有當地的酸湯火鍋粉,趴肉粉,豬腳粉。
正餐:各種特色火鍋干鍋(魚酸蝦酸臭酸白筍酸),當然最出名的自然是純正酸湯鍋,嗯哼比較出名的館子我只知道土牛館-.,-,水族風情街館子也多。
小吃和宵夜:綜合市場和團結路,以及水族風情街。
除了甜酒粑粑和烙烤(鍋貼)以及各種冷飲比如楊梅湯,其它大多數都是辣的。
如果飲食不適應,注意備腸胃葯。
對了!摘葡萄!水晶葡萄!
附:
這不屬於人文歷史旅遊了,如果有機會的話,夏天出行可以去摘葡萄,水晶葡萄可甜了。
剛從藤蔓上摘下來,洗一洗之後放入嘴裡,新鮮香甜多汁,幸福到心裡。還可以試試水族人家自己釀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