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千燈古鎮上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
古鎮千燈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古鎮物華天寶,人文薈萃,素有「金千燈」之美稱。是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愛國學者顧炎武先生的故鄉,其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直激勵著天下無數仁人志士。遠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先氏生存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明。她美麗、富饒、古老而充滿生機,至今仍保留著「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棋盤式格局和「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 風貌。"沒想到千燈更小。說通俗點,就是一座小廟,一座破塔,一條石板街,幾個名人故居。沒有什麼東西好看,也沒有什麼東西好吃。" 假如這是你游千燈的感想,那你不是真正的遊客. 只能說你沒雅興.
千燈古鎮是一個歷史文化名鎮,走馬觀花式的到此一游是很難讓遊客在腦海中留下記憶的;游千燈古鎮應該去尋千燈的文化.
千燈歷史上的名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顧炎武,顧堅等,古跡有:秦峰塔,古戲台等,文化特色的店鋪有:聚珍堂,雅玩閣等; 就歷史文化名人顧炎武而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的這一名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顧炎武作為封建時代的偉大學者,他的道德言行,學問文章雖然帶有那個時代的局限性,但其對後世的進步影響還是不可磨滅的。
秦峰塔--又稱釋迦佛塔,位於千燈鎮尚書浦西岸,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由里人王束捐宅,僧從義開山,建波若寺,里人王珏捐宅以廣寺基,建造此塔。因位於秦柱山之陽,名秦峰塔。至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般若寺改為延福禪院,秦峰塔亦進行重建,從那時算起,至今已有900餘年的歷史了。
雅玩閣是一個不足二十平米的雕刻作坊展示室。店內有一師傅叫雅風,是一個正直的江湖藝人。店主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地女士叫芳芳,店中有著再現明奇人王叔遠的核舟記 一牧長不過4.5厘米、寬只有2厘米、高2.1厘米。的小小核舟,分上下兩層,共有8扇窗, 每扇窗都能打開。船上是共有29個人,一個人只有一粒黃豆大小,但每個人的五官清晰可見。船上還雕有牡丹等飾物。真是精妙絕倫。令人贊嘆不已
千燈類似的文游之地還人很多,絕非一天二天能看透的.需要你慢慢的去品,才能體會到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和江南水鄉的古樸風貌,才能了解真正的特色獨具的千燈. 公共交通:A、崑山火車站乘107、2路到汽車站,轉往千燈的中巴前往。(可以選擇崑山→青浦、崑山→澱山湖、崑山→石浦)。B、從青浦乘坐公交車至千燈鎮。
自駕游線路(上海出發):滬寧高速往南京方向,在安亭收費站前轉A30往滬杭高速方向,2公里左右,在白鶴出口下,在出口處的外青松公路右轉,在白石公路第一個十字路口左轉,過趙屯出石浦鎮,在機場路口右轉,向千燈古鎮方向。全程約60公里,過路費約40元。
千燈大唐生態園
崑山市國家農業示範區大唐生態園,位於千燈古鎮西側,涉及大唐和大潭兩個行政村。區域內河流縱橫,水域寬廣。
大唐生態園佔地面積630畝,總投資1000萬元。建成設施連棟栽培區65畝,優質果品(葡萄、枇杷、梨、桔子)栽培區100畝,防蟲網設施栽培區85畝,優質水產養殖區150畝。大唐生態園種植各種奇花異草,有小木屋、亭台水榭、玻璃餐廳等休閑設施,遊人可在這里參觀、採摘、垂釣、就餐,是農業休閑旅遊的好去處。
❷ 崑山是蘇州管轄的縣級市,這座城市除了經濟發展強勁,有哪些美食值得推薦
崑山是一個經濟發展強勁的縣級市,隸屬於蘇州,我在那邊呆過多半年,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崑山要品嘗一下的地方美食。
1、奧灶面
奧灶面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 ,是江蘇省崑山市的傳統麵食小吃之一,屬於蘇菜系。到崑山遊玩,人們總要去"奧灶館"品嘗一碗"奧灶面"。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鹵鴨面最為著名。
以上是給大家分享的崑山的7道地方美食,味道都很不錯,到崑山的朋友可以找找嘗嘗,歡迎崑山的朋友給留言進行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❸ 崑山的千燈鎮 有名麽
在千燈鎮不遠的石浦鎮上有一家鐵板炒飯真的很好吃,晚上八點鍾之前攤位在聯華超市的菜場旁邊,晚上八點之後就在聯華超市門口。生意非常好,每次去吃都得排隊,在當地是小有名氣的我也是朋友推薦去吃的,而且好像特別多的周邊地區的人開車子去吃的,有炒飯炒麵炒河粉等價格都很實惠也很乾凈,我一般是加些裡脊肉鴨腿什麼的一起炒,他們的泡菜也很好吃,反正在很遠的地方就能聞到那股香味!
❹ 崑山 千燈鎮 有重慶雞公煲嗎,哪家更好吃
有三家,我吃過感覺最好的是漢昆路874號那家,環境好,干凈,服務不錯,你可以去看看
❺ 蘇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或好吃的飯店
蘇州A級景區蘇州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雲岩寺塔 五代 虎丘 2 瑞光寺塔 北宋 盤門內 3 蘇州文廟及宋代石刻 南宋~明 人民路 4 拙政園 明清 東北街 5 留園 明清 留園路 6 太平天國忠王府 1860-63 東北街 7 玄妙觀三清殿 南宋 觀前街 8 網師園 清 闊家頭巷 9 環秀山莊 明清 景德路 10 羅漢院雙塔及正殿遺跡 北宋 定慧寺巷 11 耦園 清 小新橋巷 12 報恩寺塔 宋~清 人民路 13 盤門 元 城西南 14 獅子林 元 園林路 15 滄浪亭 元~清 滄浪亭街 16 藝圃 明 文衙弄 17 全晉會館 清 中張家巷 18 俞樾故居 清 馬醫科 19 保聖寺羅漢塑像 唐宋 甪直鎮 20 寶帶橋 明清重建 澹臺湖東 21 紫金庵羅漢塑像 宋~明 東山西卯塢 22 寂鑒寺佛龕及造像 元 藏書天池山 23 軒轅宮正殿 元 東山楊灣村 24 東山民居 明 東山鎮 25 春在樓 民國 東山鎮 26 退思園 清 吳江市 27 綽墩遺址 新石器至周 崑山市 28 趙用賢宅 明 常熟市 29 崇教興福寺塔 宋 常熟市 30 張溥宅第 明 太倉市 31 柳亞子故居 近代 吳江市 32 綵衣堂 清 常熟市 33 太倉石拱橋 元 太倉市 34 師儉堂 清 吳江市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蘇州園林擴展項目平江歷史街區 中國水鄉古鎮: 周庄 甪直 截至2010年4月19日,AAAAA 景區點3家5點,AAAA 景區點20家,AAA景區點16家,AA 景區點9家,共50家 蘇州市拙政園 AAAAA 蘇州市東北街178號 蘇州市周庄古鎮景區 AAAAA 崑山市周庄鎮全福路121號 蘇州吳江市同里古鎮游覽區 AAAAA江蘇省吳江市同里鎮中川南路1號 冬日的虎丘蘇州市虎丘山風景名勝區 AAAAA 虎丘山門內8號 蘇州市留園 AAAAA 蘇州市留園路338號 蘇州市獅子林 AAAA 園林路23號 蘇州市網師園 AAAA 蘇州市闊家頭巷11號 蘇州樂園 AAAA 蘇州新區金山路87號 蘇州盤門景區 AAAA 蘇州市東大街1號 蘇州白馬澗生態園 AAAA 蘇州高新區華山路西南側 蘇州市寒山寺 AAAA 蘇州市寒山寺弄24號 蘇州市西園戒幢律寺 AAAA 蘇州市留園路西園弄18號 蘇州甪直古鎮游覽區 AAAA 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 蘇州木瀆古鎮 AAAA 蘇州木瀆鎮嚴家花園東側 蘇州西山景區 AAAA 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西山鎮金庭路 蘇州穹窿山景區 AAAA 吳中區藏書鎮兵聖路穹隆山麗 蘇州市東山景區 AAAA 吳中區東山鎮 蘇州吳江市靜思園 AAAA 蘇州吳江市松陵鎮雲梨路919號 蘇州常熟市虞山-尚湖風景區 AAAA 常熟市尚湖環湖南路(尚湖) 常熟市寺路街(虞山) 常熟方塔古跡名勝區 AAAA 蘇州市常熟市方塔園 常熟服裝城購物旅遊區 AAAA 常熟市商城中路1號 崑山市千燈古鎮游覽區 AAAA 崑山市千燈鎮尚書路1號 蘇州崑山市亭林園 AAAA 崑山市馬鞍山東路1號 蘇州崑山市錦溪古鎮 AAAA 崑山市錦溪鎮旅遊公司 蘇州定園 AAA 蘇州虎丘普福路1號 蘇州何山公園 AAA 蘇州高新區長江路462號 蘇州鎮湖刺綉藝術館 AAA 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綉館街1號 蘇州光福景區 AAA 蘇州吳中區光福鎮司徒廟西側 蘇州荷塘月色濕地公園 AAA 蘇州相城區黃橋街道太陽路 蘇州工業園區白塘生態植物園 AAA 蘇州工業園區現代大道南施街北 蘇州張家港市東渡苑景區 AAA 張家港市塘橋鎮東渡苑 張家港市香山風景區 AAA 張家港市香山風景區 張家港市梁豐生態園 AAA 張家港市市區沙洲東路 崑山巴城陽澄湖景區 AAA 崑山市巴城鎮湖濱中路15號 常熟市梅李聚沙園 AAA 常熟梅李鎮通塔路1號 吳江震澤師儉堂 AAA 吳江市震澤鎮寶塔街12號 吳江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動中心 AAA 吳江市松陵鎮中山南路體育路口 蘇州太倉市太倉公園(弇山園)AAA 太倉市城廂鎮縣府西街40號 蘇州太倉市南園公園 AAA 太倉市城廂鎮南園東路7號 蘇州柳亞子故居 AA 吳江市黎里鎮中心街30號 蘇州吳江市盛澤先蠶祠 AA 蘇州吳江市盛澤鎮五彪路口 吳江平望小九華寺 AA 吳江市平望鎮小九華寺1號 吳江慈雲禪寺 AA 震澤鎮寶塔街 吳江震澤公園 AA 吳江市震澤鎮公園路 王錫闡故居紀念館 AA 吳江市震澤中學校園東側 蘇州張家港市張家港公園 AA 張家港市區港城大道 太倉張溥故居 AA 太倉市新華西路57號 太倉王錫爵故居 AA 太倉市新華東路60號 蘇州紅色旅遊沙家浜蘆葦盪風景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華東地區最大的生態濕地之一,一區佔地1000多畝,已建成革命傳統教育區、水生植物觀賞區、紅石民俗文化村、蘆葦水陸迷宮、美食購物區等功能區域和竹林幽徑、阡陌葦香、柳堤聞浪、隱湖問漁、雙蓮水暖等一批景點。瞻仰廣場佔地1.33萬平方米,以「郭建光」、「阿慶嫂」等形象為主創作的大型主雕屹立於廣場中央,生動地揭示了軍民魚水情深的主題。 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位於蘇州吳中區光福鎮沖山村北山,主體工程佔地面積1700平方米,總投資約1000萬,歷經近十個月的時間打造,正式建成對外開放。紀念館分三個篇章,展現了新四軍太湖抗日游擊支隊初建、重建、擴建時期的曲折歷程。館內不僅陳列了新四軍戰士用過的生活用品、作戰工具、信件等,還再現了抗戰時期的蘆葦溝、通信船以及聯絡站,讓人身臨其境,彷彿回到了當年的新四軍沖山抗戰時期。 蘇州旅遊節日中國蘇州國際旅遊節 每年4月至5月 玄妙觀迎財神 2月上旬(農歷正月初五) 西山太湖梅花節 3月1日—10日 虎丘花會 3月—5月 拙政園杜鵑花會 3月—6月 甪直水鄉服飾文化節 4月 南浩街神仙廟會 5月 拙政園荷花節 7月—8月 虎丘廟會 9月—10月 中國絲綢旅遊節 9月20日—25日 蘇州天平紅楓節(中國三大觀楓地之一) 11月 寒山寺除夕聽鍾聲 12月31日23時起 最佳旅遊時間蘇州最美的季節當然是溫暖宜人的春天,無論是春光燦爛還是春雨纏綿,蘇州園林都是一幅動人畫卷。蘇州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 隨著季節變換,蘇州園林或繁花似錦,或碧樹濃蔭,或銀裝素裹,展現出萬千美態。 但不同季節的各種時令美食,如枇杷、楊梅、塘藕、大閘蟹、腌篤鮮輪番上市,大飽眼福之餘還能大飽口福。
❻ 千燈哪家飯店好吃又實惠
在南海廣場對出的南五路有一家叫重慶水煮魚桂城第一家的,味道還可以,吃水煮魚火鍋的話人均消費就不會貴了.
❼ 江蘇崑山特產
崑山十大特產
.陽澄湖大閘蟹 有幫助採納一下謝謝!
又名金爪蟹。產於江蘇崑山。蟹身不沾泥,俗稱清水大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肉質膏膩,十肢矯健,置於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每逢金風送爽、菊花盛開之時,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農歷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發育最佳。煮熟凝結,雌者成金黃色,雄者如…
5.石浦羊肉
石浦羊肉是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千燈鎮的特色美食。千燈石浦羊肉憑借獨特的口味和良好的品質,在崑山、上海周邊積累了一定聲譽,吸引了眾多食客前來品嘗。石浦羊肉具有悠久的歷史,且深受美食愛好者的追捧,與藏書、太倉雙鳳並稱蘇州三大羊肉品牌。 近年來,石浦羊肉憑借……
襪底酥
「襪底酥」據說是錦溪人根據宋孝宗時宮庭茶點仿製而成的。它形如襪底,一層層油酥薄如蟬翼,咬起來清香鬆脆,吃到嘴裡有甜中有咸,在江南一帶一直是人們爭相口嘗的傳統茶點。「襪底酥」受人歡迎,在於精選配料,做工講究。用油酥和面時要反復揉和五六次到完全均勻為止,……
蘇州醬汁肉
蘇州的熟食鹵萊歷史悠久,色香味俱佳,特別是醬汁向更受人們歡迎。蘇州民間風俗,從清明前開始,直到立夏以後,人們多喜歡購買醬汁肉嘗新,外地來的遊客也慕名競相購買。醬汁肉相傳在200多年前已有應市,當初叫酒燜汁肉,是用紅胭脂作為著色原料,後來改用紅米著色,……
萬三蹄
提起「中國第一水鄉」周庄,人們除了陶醉於旖旎的水鄉風光以及濃郁的淳樸民俗之外,恐怕印象最深刻的就屬「萬三蹄」。在周庄,以賣「蹄」為主業的店鋪琳琅滿目,凡賓館飯店,萬三蹄絕對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談及「萬三蹄」當地百姓津津樂道,相傳明初朱元璋當了皇帝,……
萬三糕
周庄的特產萬三糕已有數百年歷史。鎮上鄒氏家族繼承祖業,生產各式糕點,因用料講究,品種眾多,片薄滑糯,入口即化,深受消費者青睞。鄒氏先世早在明初就開設公茂茶食作坊,逢年過節,其鄰巨富沈萬三家常訂購大批糕點贈送和招待親朋好友,後被傳作「萬三糕」。鄒氏茶食……
千燈羊肉
千燈羊肉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因其肉香湯鮮、味美可口、營養豐富而遠近聞名。千燈羊肉以本地產山羊為原料,以白燒羊肉、羊肉湯、羊糕和紅燒羊肉為主要品種,運用傳統獨特的烹飪技藝燒煮而成,白燒以湯色乳白,香氣濃郁,肉酥而不爛,口感鮮而不膩,常食不厭而聞名,近年……
❽ 千燈哪個餐廳過生日好
千燈大唐生態園 很不錯 杭幫菜 就是有點小貴 人均70-80左右 環境很好
還有 江南公社 在時代廣場附近 也很不錯 蘇州菜
❾ 崑山的千燈古鎮有什麼景點那裡的特色是什麼
景點
顧炎武故居
歷史沿革:
顧炎武,原名絳,字寧人,號亭林,1613年生於崑山千燈鎮,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卒於山西曲沃,由嗣子顧衍生,從弟顧岩扶柩回崑山千燈故里,葬於祖塋嗣父顧同吉、嗣母王貞孝之墓穴次位,墓前有碑,上刻「顧亭林先生暨配王碩人合墓」;周圍有磚砌矮牆,嵌有清石碑各一塊;墓南有明皇朝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的貞孝坊;墓後柳樹四棵,四周松柏數十株。光緒二十一年(1894年),新陽縣知縣萬厲鈞重修了墳墓。
民國三年(1914年),廣東學者、孔教會主持人梁鼎芬專程來千墩瞻仰亭林墓及遺腹遺像,並出資委託先生十二世孫顧子玉等籌建亭林祠。
一九五六年,顧炎武墓及祠堂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革」期間,該墓及祠堂曾遭到破壞。
一九八四年,江蘇省文管會設計並撥款,由崑山市文管會修復該墓及祠堂。
一九九七年,崑山市政府撥款修復顧炎武故居,充分利用顧炎武舊居的方磚地、門頭、水井和花崗岩坊柱等建築,修繕了門廳、轎廳和正廳。2000年,顧炎武故居分別被崑山市委宣傳部、蘇州市委宣傳部命名為「崑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蘇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保護歷史遺存,傳承歷史文化,2002年,千燈鎮人民政府聘請東南大學編制了《顧炎武墓保護規劃》,並投入巨資對故居、祠堂和墓再次進行全面修繕,先後恢復了240平方米的住宅樓、120平方米的讀書樓、100平方米的水牆門、150平方米的膳房,建設了佔地30畝、具有江南私家園林特色的顧園。目前顧炎武故居佔地60畝,建築面積5450平方米。
結構與布局:經過修繕後的顧炎武故居,包括顧炎武故居,亭林祠堂和墓及顧園三個區域,為千燈明清宅第之首。
1、顧炎武故居為整個宅第主體,朝東落西,為五進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築,自東而西依次為水牆門、門廳、清廳(轎廳)、明廳(正廳、楠木廳)、住宅樓,北側有背弄連接灶房、讀書樓和後花園,故居前與千年石板街相接,後與顧炎武墓地和顧園相連。該區域主要再現亭林先生居家生活、讀書場景,各廳內陳列顧炎武先生塑像、手跡、著作、生平事跡和國內外對顧炎武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
2、亭林祠和亭林墓 落北朝南,東側有門與顧炎武故居相通,西側牆外為顧園。祠南向三間兩廂一門樓,以三間相通作一大祭堂。兩邊牆上及外面走廊牆中嵌有磚石刻碑12塊,記述先生事略。其中一塊有先生所著《日知錄》中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庭中盤槐、桂花各兩株。現亭林墓露台均用花崗石砌造,石階七級,圍以石欄桿。
3、顧園 佔地30畝,位於故居西南側,與故居祠堂及墓均相通。是依史恢復修建的融湖光水色、歷史人文為一體、具有江南私家園林風格的游覽區。內曲水環繞,環水有致用閣、思宜園、頌桔軒、「歸奇顧怪」(二石齋)、秀石虯松庄、秋山亭、三徐居、慈母閣、四柿亭等及碑廊等10個景點,各景點以詩文、字畫、語錄、塑像等形式寓意亭林先生的精神和生平。
崑山鱷魚谷
崑山鱷魚谷位於崑山國家農業示範區內,佔地135餘畝,現有鱷魚三千多條,是華東地區規模較大的鱷魚養殖基地。我園是本著「營造綠色空間,創建特色農業」的宗旨,以鱷魚養殖和深加工為主線,以生態觀光為特色,集特種養殖、休閑觀光和青少年教育於一體的新型農庄。
其中主要包括鱷魚觀光、鱷魚互動(釣鱷魚)、鱷魚馴化表演及特色鱷魚餐飲,另外游泳場、休閑垂釣、CS對抗賽、瓜果採摘等項目都可滿足廣大遊客休閑娛樂。
鱷魚谷分為特種養殖區和休閑娛樂區。特種養殖區是以鱷魚養殖為主,並兼顧其他野生動物養殖和馴化。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生長時期的鱷魚,能讓你與它們零距離接觸,讓你感受到這種有「活化石」之稱來自恐龍時代的生物的野蠻和兇悍。
歇馬村——江南水鄉古村
歇馬橋村位於崑山市千燈鎮東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江南水鄉古村。歇馬橋村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蘇虹機場路、蘇滬高速縱貫其中,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全村佔地面積3.62平方公里,有13個自然村26個村民小組。近年來,歇馬橋村先後獲得江蘇省康居示範村、江蘇省民主法治村、江蘇省文明村、蘇州市村莊環境整治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14年底,歇馬橋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成為崑山市首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落。
【現場】
走進歇馬橋村,才發現原來江南水鄉村落可以這樣美麗、這樣真實。粉牆黛瓦照映在清澈的流水中,在翠竹樹木掩映下,描繪著屬於傳統村落的精緻景色。數千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裡,老人們靜靜地看著電視,度過涼爽舒心的午後時光。8月10日,記者來到這個擁有千年歷史的古村落,真切地感受到了歷史遺存與當代生活共融、村落景觀與人文內涵共生、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共鳴的新農村生活。
臨河而建的歇馬橋村保留著全長500米的古石板路,保存著約5000平方米的明清建築。88歲的俞小妹就生活在老街上,「從去年8月份開始,每天中午,日間照料中心會有人送來飯菜,好吃又省心。午後涼快的話,村裡老姐妹就會來這里坐坐,天熱的時候,就去活動中心看看電視,空調電扇都開著,很舒服。」俞小妹告訴記者,雖然子女們不在身邊,可她一點都不孤單,「這里不僅生活環境好,而且村委會提供的服務也好,經常會有人來幫忙打掃衛生、聊聊天,兒孫們周末的時候也會來看看,現在的生活真的幸福透了。」
近年來,歇馬橋村一直致力於古村落保護和環境綜合整治,聘請專業設計單位編制規劃,從建築、公共服務設施、道路、綠化景觀、環境衛生、河道等方面改造,同時不斷挖掘歷史遺跡和民間資源,彰顯古村落特色。現在的歇馬橋村在保留古石板路、明清建築、亭台樓閣等古建築的同時,新建了牌樓、韓世忠紀念館、村東果園等地標性建築,讓這個古村落彰顯出濃濃的歷史韻味和水鄉風情。
在改善環境的同時,歇馬橋村積極營造文明風尚氛圍,在設立各種道德景觀、提升村民文明素質的同時,深入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從2013年5月開始,歇馬橋村委會前的一片空地成為村裡的「人氣休閑場地」。每到傍晚,歡快的廣場舞音樂彌漫整個村莊,村民排成列隊在這里跳廣場舞。「為了讓村民有一個好的廣場舞環境,我們特意安裝了燈光音響。」村主任葉才芳告訴記者,歇馬橋村還有群眾文藝團隊,編排了《喜游古村歇馬橋》《幸福萬年長》等一系列富有江南水鄉特色和反映古村新面貌的歌舞節目,參加鎮上文藝匯演。「我們不僅有老年門球場、門球隊,每年還組織門球邀請賽呢。」葉才芳說。
顧堅紀念館
顧堅紀念館座落在千燈古鎮棋盤街轉折處西側,北離延福寺、世界第一大玉佛不遠,南近秦峰藝術館,其環境非常幽靜。
紀念館原是顧炎武12代孫顧子玉的三妹夫家謝宅,由顧子玉於民國初時建造,當時是一幢四開間三進磚木結構樓房,座西朝東,沿街而築。而此宅建國後,曾是千燈人民銀行營業處、供銷社臨時經銷部、總工會俱樂部、鎮文化站址等。於2002年冬至2003年近一年的落架維修,現成了三進兩樓、中天進、後花園之古建宅園。外觀粉牆烏瓦,古樸典雅。讓出這幢壯觀的古院落,耗資70萬元進行維修布置,設顧堅紀念館,真可謂推陳出新,舉措非凡!
紀念館大門上方,懸掛著紅底金字的「顧堅紀念館」的匾額,是崑山書法家、千燈鎮旅遊顧問程振旅的手書,筆力遒勁,情意內蘊。那牆門的石框兩側配有竹刻對聯一對,右為「和聲鳴盛世」,左為「雅樂協之音」。正門內過道南北牆上,布置著聯合國教科文2001年5月18日頒發的世界首批「人類口述文化和非物質性文化遺產」的文件內容,其中有與崑曲相關的資料和照片等。讓人一目瞭然,原來千燈在元代(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時誕生了這樣一位偉大的戲曲家。顧堅,作為南曲專家;作為創造「崑山腔」的代表人物,崑曲的鼻祖;千燈,又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崑曲的發祥地,這是崑山的光榮,這是千燈的驕傲!
步入紀念館,是一個用石板鋪成的小天井。南北各植小樹一株,四季常綠,似兩位綠衣小姐夾道相迎。回首仰望雨門樓,便見正中磚刻著「四宜小築」四個醒目的隸體黑字,以示此處是一個宜奏絲竹,宜聽評彈,宜唱崑曲,宜品香茗的文化休閑旅遊之地。
後面樓下是具有明清特色,作為演出觀摩的多功能廳堂。靠南牆設有小戲台,是江南絲竹、評彈曲藝、戲劇表演的場址。戲台四框為木質掛落。台上備有戲台桌椅、評彈桌椅各一付,上鋪綉花桌圍,以供演出選用。後牆上布置著一幅千燈秦峰塔及附近古鎮景色的塑噴風景畫,用清式木門窗作廳堂狀,並配有燈光。在戲台兩側配有抱柱對一付,聯句為「曲奏陶峴絲竹江南,腔吹顧堅管弦崑山」。廳堂內小戲台前整齊地又潔凈的擺放著十多付方台條凳,專供來訪者休息,觀賞戲劇表演,或看絲竹演奏,或聽評彈說唱。館內遊人絡續不絕,廳中樂曲悠揚,不禁令人感嘆不已。滄桑,星移斗轉;千燈,不再依舊!秦峰塔下,而今耀眼著一顆璀燦的明珠――原崑曲發祥地而今成崑曲搖籃的新千燈!
聽罷評彈演唱,沿著北牆的木樓梯拾級而上,便來到了介紹並栩栩如生地再現了中國戲曲藝術形象的臘像館。傑出的戲曲家顧堅,一身明清衣著,端坐中堂,手不釋筆,仰首遠視著,不知是在給同仁書信商討,還是在構思新的崑曲華章?沿牆而設的玻璃櫥櫃內展示著中國戲曲表演的經典的藝術形象,並配有簡潔明了的說明文字。翔述了崑山腔創始人顧堅及同仁創造「崑山腔」的史實;簡介了元曲、四大腔、崑曲和昆劇;概述了中國戲曲與崑曲的發展史;介紹了中國戲曲的表演藝術。這里,形象逼真地展示著顧堅畢生所創的崑曲藝術成果;這里,舒展著一部刻寫著中國戲曲真跡的藝術史;這里,曾經是顧堅輝煌過的故土,讓崑山腔唱徹崑山,傳遍全國,唱向世界!但願此紀念館,非為炫耀過去,而是志在開創未來,成為繼續而不斷地孕育出崑曲藝術新篇章的搖籃!
走出紀念館,廳內的樂曲還在耳際回盪;踩上石板街,顧堅的形象還是那麼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這真是:古鎮添新勝,歷史文化重光,人心振奮!
延福禪寺
梁天監二年由千燈鎮人王束舍宅捐建,取名延福禪寺。吳越天福二年(937年)敕賜「波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復名為延福禪寺。曾做過縣主簿的王珏,因年老無嗣,舍宅擴建寺院,該佛寺規模宏偉,是佛家聖地,江南民眾前來朝拜,香火不絕。元末寺毀。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又重建起。永樂二年,戶部尚書夏原吉浚治吳淞江及千燈浦時,曾借宿於此寺。萬曆年間(1573-1619年),寺僧瞻月重修法堂、山門。明末寺毀,清寺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經閣。清同治年間,清軍與太平軍作戰時,該寺毀於戰火,僅存後房數間及和尚數名。解放後和尚轉業,後房移屬醫院。2003年-2005年,重修恢復原貌。
余氏典當
余氏典當位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崑山市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千燈鎮。是始建於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燈人稱它為「典當里」。是華東地區保存最大而且是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有「中國第一當」之稱。
余氏典當是始建於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燈人稱它為「典當里」。據載,余氏的祖先余愛山於明代萬曆年間自安徽休寧縣遷來崑山千墩吳家橋開店經商,余氏具經營斂財頭腦,收入頗豐。古時里人稱「吳家橋」為玉溪,並稱余氏為「玉溪余氏」。
「余氏典當」是由余愛山的第二代傳人余尚德於清順治年間在千燈鎮上營建的徽派建築群。余宅朝東落西,雙排兩行,建時沿河自東(過街)向西共有7進,現存五進。第一進東為店鋪,四開間門面,經營茶雜山貨;第一進西四開間為典當鋪;第二進是明廳「立三堂」;第三進為大堂樓,走馬樓為住宅;第四進為小堂樓。第五進為當庫。整個建築群有一明代大廳、五小廳、六幢樓、雙備弄,前後左右構成「亞」字形「走馬樓」,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人稱它「迷樓」。典當三面有高牆,可確保財產安全;後面是「更樓」,可為全鎮防盜、防火打「五更」,具有警示功能。
余氏「立三堂」,風雨滄桑三百多年,依然如故。余氏家族,代代相傳,後繼有人,曾經是千墩鎮上「南顧、中余、北葉」顯赫的三大戶之一,亦是人才輩出的禮儀之家、書香門第。余愛山的第三代傳人余國柱,於順治丁亥年高中進士,官至刑部主事,江西清吏司郎中;順治丙戌年,余國柱和他的侄子餘震元同入「科校場」考場,同登一榜,鄉里傳為佳話。
石板街
石板街與尚書浦平行,南北貫通,並連接支路成百腳狀,全長三華里,其主幹道長800米,由2072塊條形花崗石板鋪成。石板街始建於南宋,明清進一步延伸修繕;民國三年又以重金聘青浦縣朱家角築路名匠王世昌,重新整理修繕,遂形成今天縱橫交錯、貫穿古鎮南北的格局,是江南古鎮保存最長、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
石板街面是人行道,石板下是下水道,沿街臨河,且與每家每戶的下水道及河灘相溝通,從河灘駁岸邊泄水入河,是優良的排水系統,即使傾盆大雨也排泄暢通,雨停水干,從不積水。石板街所用之條石有一美麗名稱「胭脂紅」,現已無法考證「胭脂紅」石產自何地,但條石的美麗永遠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石板街所用條石均寬50公分,均長2米以內,穩固而耐用,修理替換又很方便,是科學性和實用性、美觀性良性結合的典範。
古街狹窄,屋檐相對,成一線天,兩側小樓相依,隔街攜手授碗,成為古鎮的特有風貌。
千燈大唐生態園
大唐生態園坐落在崑山千燈鎮南頭的大唐村裡。生態園的南邊,是「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錦溪和「中國第一水鄉」周庄,向北是千燈古鎮景區。去大唐生態園有兩條路可走,一為從蘇州開車出發,沿機場路向東行使約40餘公里看到千燈古鎮路牌右轉,然後一直向南,見到「大唐生態園」的標志即到;或者走蘇滬高速至張浦出口處下,再向北行使約1公里後,向右拐至千燈鎮環鎮公路約行500米也行。 大唐生態園是2005—2007年優勢農產品發展實施計劃,結合千燈古鎮旅遊,投資開發建設的現代生態農業基地。
生態園總規劃建設面積3000畝,內設優質果品栽培區,特種蔬菜栽培區,優質水產養殖區等,並通過種植各種奇花異草,建造小木屋、仿古建築等休閑環境。目前一期工程630畝已經建成,是蘇州地區鄉村游的新亮點之一。
看點之一:路邊小草也藝術
走進生態園,你也發現,這個貌似普通植物園的生態園,其實就像一個建在園林里的現代化農業濃縮版,令人驚喜不斷。
先看那些路邊景觀,一些平日里常見的小草小花,在這里被搭配得十分精美,似藝術作品。金黃色的小黃楊、翠綠的冬青、鮮紅的月季、粉色的蝴蝶蘭等,一簇一簇「相依相偎」。走在路上,彷彿踩在花叢中,而路邊長長的灌溉水渠,巧妙地飄著幾朵並蒂蓮,顯出幾分雍容和雅緻。最令人驚訝的是,小路邊淡綠的、本來高高的蠶蟲,被修剪得矮矮的,與怒放的月季相間,一紅一綠,好一番風情。農作物與花卉一組合,竟變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
看點之二:果園裡面讀「果書」
最令人陶醉,趣味無窮的,是那路旁、坡上、河畔的果園。春暖花開季節,果園內鬱郁蔥蔥,清香撲鼻;果園與果園之間,有的用一片竹林,有的用不同色彩葉子的樹林相隔,尤顯寧靜與空靈。園中種植的果樹品種頗多,駐足其間,與友共「讀」眾多果樹知識,不失為一種雅趣。這個生態園里共種植著60餘個品種的500多棵果樹,如果有興趣全部品完,約可成為半個果品專家了。
看點之三:大棚新品好稀奇
去大棚觀賞精彩紛呈的特種蔬菜和瓜類,也是生態園游的一絕。這里種植的可全都是市場上最流行的新品種。如蔬菜有小玉米,美國蘆筍等。美國蘆筍的種子據稱要14000元一公斤,這種貴重的蔬菜剛剛種下,形象可真不怎麼樣,莖特細,樣子單薄,像文竹,可聽說3個月後,它們就會長成半人高、小指粗。這種蘆筍吃起來口感比一般蘆筍要清爽可口,營養價值很高。瓜類則有早春紅玉、西薄洛托等品種的禮品西瓜,還有如手掌大小的禮品小南瓜等。如今正是掛果的季節,走進大棚,滿眼果實累累。看著那懸掛在長長瓜藤上的一個個小精靈,真有一種沖動,想自己也變成它。
看點之四:休閑也好選「中」「西」
生態園里有兩個湖泊,大的約有百畝,小的50畝。湖水清澈,與千燈古鎮區的河道——千燈浦相通,流向吳淞江。湖岸設垂釣台。兩個湖的湖畔建有兩座不同風格的配套設施,一為生態餐廳,二為商務會所。生態餐廳呈中式風格,外面為漆著朱紅色漆,掛著古色香宮燈的百米長廊和六角亭,裡面同時可容納百餘人就餐。而商務會所為歐式風格,全部採用木結構建造,外設白色抽象派風格的涼亭。
味覺享受-吃環境吃傳統吃新鮮
特色菜一:老街百年龍須面
在大唐生態園,可吃到一種當地老街上流傳百年的龍須面,面細如發絲,全是用當年產的最好麵粉製作,煮麵時水不能太沸,吃起來又香又滑爽。還有一種小粽子也很特別,全部用當地產的糯米為料,吃在嘴裡,香糯可口不粘牙。
特色菜二:清蒸茄子最時鮮
清蒸茄子多了去,但這里的卻獨樹一幟,講的是一個「鮮」字,鮮到什麼程度,剛從瓜棚里摘下來,立刻就上蒸籠蒸。這種最普通不過的農家菜,就因為新鮮,只需在沸水中隔水蒸一下,撕成條拌上油放上調料,味道就很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生態園的餐廳環境。整個生態餐廳是個透明的玻璃房,全部採用自然光照明,裡面種滿了各種不同類別的植物,像一個獨立的植物園。坐在這樣的餐廳里就餐,優哉游哉欣賞眼前豐富的植物和花卉,遊玩後的疲倦一掃而光。
三橋邀月
三橋是千燈水鄉橋文化的精華和縮影。跨過三橋,就跨進了具有二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千燈古鎮。三橋連袂而築,分別呈現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東邊的小橋叫方涇浜橋,因河名方涇浜而得名,為明代特色;中間橫跨尚書浦上的三孔石拱橋為恆升橋,恆升取步步高升意,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瓏的木橋是黿渡涇橋,為宋代特色。三橋有一美麗的名字,稱為「三橋邀月」。
恆升橋下的大河原名為千燈浦,為紀念明代戶部尚書夏元吉而改名尚書浦。宋元時代江南水患嚴重,明永樂元年,戶部尚書夏元吉奉令攜太常少卿袁復開浚吳凇江,順便疏拓千燈浦,百姓為紀念夏元吉把千燈浦改名尚書浦。尚書浦北起吳凇江,南達澱山湖,歷代是水上交通要道。
該古鎮上的特色就是崑曲:
台著名作家白先勇提筆千燈「崑曲仙鄉」
位於機場路東的千燈鎮,歷史上曾是吳淞江口一個重要的商貿重鎮,有著「金千燈」美譽。五百年前的元代,這個充滿靈氣的小鎮上一個名叫顧堅的戲曲音律家,與好友楊鐵笛、顧阿瑛等,在海鹽腔的基礎上,結合崑山民間小調,創立了崑山腔,至明代發展成為崑曲,後又隨著南北商賈傳至全國各地,成為各地方劇種的母劇,被稱為百戲之祖。因顧堅的存在,如今該鎮在崑曲界被視為「認祖歸宗」的地方,成為近年來國內外戲曲界人士爭相拜謁的熱地。
昨天,一生與崑曲結下不解情緣,晚年以一出崑曲青春版《牡丹亭》而飲譽海內外的台灣當代作家白先勇先生,來到―――古鎮千燈尋根。
年過七十的白先生,腰板挺拔,精神煥發,才跨下車門便脫口而出「我終於找到崑曲的根了」,他目光深情,環顧四周,似乎在尋找著這個當年孕育出「百戲之祖「之地至今猶存的靈氣。面對古鎮,白先勇大發感慨。他說,來崑曲的發源地千燈拜謁顧堅先生,是他的夙願,去年在蘇州時就想來,但因當時排練忙碌沒能抽出空,這次為與蘇州昆劇院商議有關將青春版《牡丹亭》世界巡演之事於前天剛抵蘇州,今天就擠出時間趕來了。
白先生首先走進了千燈鎮中心小學的小昆班學員們中間,興致勃勃地與身穿戲服正在排練的孩子們交流。他一會兒問這個孩子幾歲,一會兒又問那個孩子崑曲學了幾年。當看到一個小生模樣的孩子手持柳枝時,他興奮地拍手叫道,「啊,你是柳夢梅。」孩子們為白先生表演了《西廂記》里的《胖姑》和《牡丹亭》里《驚夢》兩個摺子戲,白先生面帶笑容看得很認真,在看到杜麗娘問柳夢梅要去哪裡時,坐在台下的他,嘴裡情不自禁地與台上的小演員一起念起了台詞―――「去哪裡!」。與孩子們分手時,白先生有感而發,欣然揮筆寫下了「崑曲仙鄉」四個字。
從學校出來,白先生來到了坐落在古鎮古石板街上一幢古宅,這里便是當年崑山腔創始人顧堅的故居,如今已成為顧堅紀念館。當走進大門時,白先生臉上神情凝重起來,充滿著敬仰之情。他步履放慢,似乎生怕驚動了故人。此時,紀念館內笙樂環繞,原來是一群當地的群眾崑曲愛好者正在自娛自樂,白先生欣然前往,加入其中。也許是出於對故人的好奇感,白先生對故居四周環境興趣甚濃。時而在庭院中踱步樹下,彷彿在體會當年顧堅醞釀崑山腔時那稍縱即逝的靈感;時而在二樓,據說是顧堅當年創作、會友的地方駐足沉思,猶如與先人在作心靈交流。當聽到陪同的千燈鎮領導邀請他在千燈設立一個工作室時,他表示非常願意;他建議千燈一定要把這個,發展成為全世界崑曲愛好者能夠領略崑曲文化精髓的聖地。
出生於北京,後隨家人先後移居台灣、美國的白先勇,是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自幼深受中國古典小說和「五四」新文學作品浸染,對崑曲有著異常深厚的情結。2004年春,白先生和兩岸三地戲曲界同仁共同打造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由蘇州昆劇院在海內外上演後,聲譽鵲起。在隨後的高校巡演中,該劇又受到了當代學子們的熱捧。
南大街聽崑曲
鎮上的南大街可謂是一條不折不扣的文化街,在棋盤街上仍然還有一家用傳統手藝做龍須面的店鋪,不過,這里最閃光的莫過於崑曲的創始者———顧堅的紀念館,隨著「百戲之祖」崑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該戲曲的創始人顧堅也開始為世人熟知。此外,顧堅紀念館底樓還布置有崑曲小舞台,宜品茗、宜演奏崑曲、宜演奏江南絲竹、宜演奏蘇州評彈,真是好不愜意。
——信息來源於小鎮微報